㈠ 中俄關系歷史最好,中國和俄羅斯建交多少年了
你好,這個事情要這樣來看,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是很好的,原先中國和蘇聯建交的時期比較少,建國時就建交,如果和俄羅斯算起來,應該是在1990年獨聯體分裂後,同俄羅斯建交的。
㈡ 中俄關系怎麼樣
俄中關系發展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兩國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具有特殊意義,雙方制定了切實深化合作計劃。
舉一個例子,最近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加入上海合作組織,此前在上海合作組織內部,中國憑借其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隱隱然處於領導地位,俄羅斯積極拉攏本身積極性不高的印度加入上合組織,外媒就判斷這是俄羅斯試圖聯合印度,在上合組織內部抵消中國的影響力,中國的一帶一路計劃所帶來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遠勝於現在的俄羅斯,基本上看,俄羅斯除了龐大的核武庫和普京的強硬態度,真的剩不下什麼了。
㈢ 現在的中國和俄羅斯的關系如何
A 中俄關系的現狀與發展前景
中俄之間,現在是戰略性合作夥伴關系。目前兩國關系發展很好。
中俄開展戰略協作最主要的利益是,中俄兩國由冷戰時期的對手變成了朋友和夥伴,兩國不用再拿出巨大的資源防備對方,而是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設、發展自己。同時,兩國在國際舞台彼此多了一個有利的支持者;兩國在一些重要的具體領域實現了優勢互補,兩全其美;中俄戰略協作產生了良好的輻射效應,帶動了兩國各自與有關國家關系的發展。另外敘利亞問題,集中體現了中俄戰略協作是當今世界重要的和平與穩定因素。
但很多人一提到中俄關系,就會想到兩國互相靠近取暖,是因為他們擁有共同的敵人美國,事實真的如此嗎?
一、 我們先來看看中俄關系的現狀:
(一)兩國建立起完善的高層定期會晤及其他各級別交流與會晤機制
1996年4月,雙方決定建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定期會晤機制以及戰略安全磋商等高層次的合作機制。基本覆蓋中俄合作的所有領域,是中國對外合作中規格最高、組織結構最全、涉及領域最廣的磋商機制。如此完備的大國合作機制,對中國來說是唯一的,在世界范圍內也是少見的,它為中俄雙方開展合作提供了一個穩定、高效的制度框架。
(二)兩國徹底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
(三)兩國在涉及對方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相互支持
俄在台灣、西藏、「東突」等問題上堅定地支持中方立場。中方還在俄維護二戰歷史榮譽、反對改寫二戰史觀等問題上堅決地站在俄一邊。
(四)兩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軍事合作
中俄軍事合作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說明,雙方已不再相互視為潛在的軍事對手或軍事威脅,兩國間的互信程度已發展到很高水平。
(五)兩國經濟合作穩步上升,經濟合作長期滯後的局面逐漸有所改觀,中俄關系的物質基礎開始增強
中俄能源合作穩步發展。兩國天然氣、核電等領域合作邁出實質性步伐。
(六)邊境和地方合作日益成為兩國合作的新增長點
(七)兩國民間交往和合作空前活躍
(八)兩國在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二、中俄戰略合作的「弱點」
1、兩國關系相當利益化
中俄兩國都反對美國的全球擴張和單邊霸權主義。雖然中俄兩國的夥伴關系並非直接針對美國,但它們達成的共識和主張在一定程度上的確能夠遏制美國單邊主義的擴張。
不過,中俄關系有其內在的邏輯關系,並不完全受中美關系的影響。除了共同抵禦美國的單邊主義外,中俄之間也有其他賴以緊密合作的原因。兩國的關系可謂是相當利益化,基本上,雙方都只想從自己利益出發,對於對方的要求,大家都有一定的保留。例如俄羅斯向中國出口石油,但同時也對日本市場垂涎三尺;俄羅斯賣給印度的先進武器往往比中國還要多;俄羅斯對中國迅速崛起的擔憂更甚於比中國害怕俄羅斯崛起。在政治層面,雙方達成了相互支持的共識:我可以支持你打擊恐怖主義和鎮壓車臣分裂分子的活動,但你也得支持我反對『台獨』的行動。
2、中俄關系未來或有質變
俄羅斯在處理俄中關系時有所保留,也許是因為俄羅斯擔心中國的崛起及其對俄羅斯安全的影響,但中國對俄羅斯的國內穩定也心存疑慮。因此中國更注重其石油和武器進口的多元化,避免對一個大供應商過度依賴。一旦中國經濟對俄羅斯資源的依賴性減小,俄羅斯在中國的戰略考慮中的地位就將貶值。
與此同時,在中俄關系正進入所謂的經濟發展高速軌道後,俄羅斯卻在能源開發方面拖拉,而且對未來的規劃也跟不上潮流。兩國目前都處於後社會主義改革階段,這是兩國的共同使命。一旦中國在經濟改革方面領先一步,進入更高的改革層次,中俄關系將會經歷一次質變,這一點從兩國對上海合作組織(SCO)的不同期望可以證明。
3、單純雙邊交流難敵全球整合
俄羅斯仍然狹隘地以為SCO的使命應該是反恐、反分離主義和反原教旨主義,而中國希望將SCO的使命提升到經濟發展的層次。中國建議兩國共同建立歐亞自由貿易區,但遭到對方拒絕。其原因看來是俄羅斯覺得自己深陷危機,而且有一種被人圍困的感覺。它相信一旦自由貿易區得以建立,俄羅斯和整個中亞地區的經濟將受中國操控,屆時俄羅斯將失去它在這些前蘇聯共和國的影響力。
三、中國放眼未來20年
和目前的政治關系相比,中俄經濟合作關系則過於虛弱和單調,缺乏動力和創造力。迄今為止,中俄合作仍然局限於能源和反恐兩個方面。
與俄羅斯相比,中國處於更強勢的戰略地位。中俄戰略夥伴關系應該而且必定會被中國用來實現其和平崛起的宏偉目標。因此要理解中俄戰略夥伴關系,應該從中國宏偉目標的戰略階段和空間的視角來審視它。要把握未來20年的戰略合作機遇,以犧牲空間來贏得時間的方式是中國的基本選擇。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何爭執多年的中俄邊境沖突,最終在有利於俄方的方式下解決了。這種中俄關系的戰略階段與空間與中國的大戰略是相容的,因而在未來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
(一)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了深化、細化合作的關鍵階段
中俄戰略協作需要進一步向縱深發展,追求更多具體的合作成果。西方諺語說「細節出魔鬼」,隨著中俄雙方合作越來越具體,越來越觸及兩國的切身利益,利益協調難度無疑會有所增大,出現利益分歧的情況在在所難免。
(二)中俄兩國同時快速發展使兩國戰略協作面臨新的形勢
中俄兩國目前都在快速發展,綜合國力迅速增強,國際影響力不斷提高。這是當前國際形勢中的一個突出現象,在中俄兩國300多年的關系史上也是第一次。隨著中俄兩國國力的同步增強,兩國關系中的競爭性會不會擴大?兩國會不會調整對對方的政策?會不會提高甚至改變與對方合作的條件?這些問題都是值得認真研究和考慮的。
(三)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發展仍然是不均衡的,突出表現在經濟合作仍然遠遠滯後於政治合作,中俄兩國經濟合作還有很大的潛力未能挖掘出來。
四、中俄潛在沖突
1、 需要解決一個核心思想認識問題,就是中俄兩國彼此如何看待對方的強大。
中俄兩國都在走向強大。中國如何看待俄的強大?俄如何看待中國的強大?是否認為一方的強大將會對另一方構成威脅?這個問題解決不好,中俄政治互信的基礎就難說牢固。
2、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
3、一定要下大力氣把經濟合作盡快搞上去。中國的快速發展,俄方越來越擔心自己恐有淪為中國原料市場的風險。而中美經濟關系的發展是對中俄經濟關系發展的一個吸引力提醒。
㈣ 中國和俄羅斯關系怎麼樣
俄羅斯已經確定發展資本主義,與中國在意識形態上有截然的差距。不過在國家關系方面,目前中俄關系還算不錯的。
從俄羅斯方面看,面對西方國家日益逼近的地緣政治壓力,絕對不希望對華關系再出波折,當年蘇聯在中蘇邊境備戰花費了2000億盧布,當時摺合超過3000億美元,俄羅斯肯定不想重蹈覆轍,現在俄羅斯也遠沒有當年的實力。同時,俄羅斯廣大的遠東地區發展遲緩,俄羅斯非常希望藉助中國發展的良機,帶動俄羅斯遠東地區的發展。
同時,中國也是俄羅斯武器和原料的重要出口國。俄羅斯經濟目前非常依賴能源和武器的出口,而中國則是重要的出口國。
而從中國方面看,中俄兩國有漫長的邊界,穩定的中俄關系對華肯定有利。同時,中國在能源進口,尤其是先進武器裝備以及航空航天領域的技術合作沒有太多的選擇對象。而且中俄在維護世界穩定,發展多極化,抑制美國霸權等方面有共同利益。
不過中俄也並非一團和氣。俄羅斯國內始終擔心中國過於強大後會對俄羅斯構成威脅,屆時俄羅斯將東西兩面受敵。中國的軍工技術和航天技術發展迅速,俄羅斯可供出口的武器越來越少,優勢越來越小。中國則對俄羅斯在對華武器出口的諸多限制拖延以及能源出口上的多變感到不滿。不過總體來說中俄關系還是比較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