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的蘇35戰機,裝備了什麼反雷達儀器,運用了什麼技術求大神幫助
蘇35戰斗機 蘇-35是俄羅斯蘇霍伊實驗設計局在蘇-27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全天候單座雙發重型制空戰斗機,它和歐洲的EF2000 台風等同屬一個等級。該戰斗機於1986開始研製,1988年首飛,1995年正式裝備俄羅斯空軍。俄國人稱它為蘇-27М,西方人則稱「超側衛」。1992該機首次在英國范堡羅航展上公開展出,改名為蘇-35。 該機採用翼身融合氣動布局和放寬靜穩定度技術,有一對小的全動鴨式前翼,是一種現代化三翼布局 正常布局加上前翼 飛機。飛機前翼採用全電傳操縱系統,偏轉范圍負15度至10度之間。前翼除能改善飛機在大迎角條件下的安定性和操縱性外,還能降低機身和機翼根部所承受的空氣動力載荷,使飛機過載達10G。該機長22.2米,機高6.4米,翼展14.7米,空重18400千克,正常戰斗重量25700千克,最大時速2.3馬赫,最大航程4000千米,實用升限18500米。蘇-35裝置2台有推力矢量系統的AL-35F渦輪風扇發動機;機首裝有一部N011M脈沖多普勒雷達,最大探測距離400千米,可同時跟蹤15個目標,並同時攻擊其中6個目標;機尾裝有一部NO14後視雷達,可對尾追目標進行攻擊。機載武器有1門30毫米機炮,14個外掛架,可掛各種空空導彈、空地導彈、空艦導彈,以及各種炸 彈和火箭彈,最大載彈量8000千克。 蘇-35戰斗機的性能優良,而「超眼睛蛇」機動和殺「回馬槍」可以說是蘇-35優越性能的集中體現。我們都知道,蘇-27及蘇-30戰斗機都可以進行被稱為「普加喬夫眼鏡蛇」的機動。蘇-35則更勝一籌,除了「眼鏡蛇」機動外,還會所謂「超眼睛蛇」機動。1993年,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迪拜舉行的國際航展上,一架蘇-35和一架蘇-30進行模擬空戰表演,只見兩架戰斗機相互追逐,打得難舍難分。突然,蘇-35作了一個水平方向的「超眼鏡蛇」機動,將機頭對准蘇-30進行急射,蘇-30被擊中。蘇-35的另一個「絕活」是會使「回馬槍」。這是由於蘇-35採用了裝在尾錐內的後視火控雷達技術,可引導俄羅斯專門研製的P-73後射型近距空空導彈。這樣,蘇-35的導彈可以向後半球發射,也就是蘇-35的「回馬槍」絕活,這是蘇-35最為獨特的設計。 性能參數 重量:空重1 84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jI 200千克外形尺寸:機長22 20米,機高6 36米,翼展I 5米 性能數據:最大平飛速度2300千米/小時,實用升限I 8000米,作戰半徑1 500千米 武器系統:1門jo毫米機炮,1 4個外掛架,可掛R 7j近距格鬥空空導彈、E27/77中距空空導彈、Kh/29/59空地導彈、Kh/31/41空艦導彈,各種 炸 彈和火箭 彈,最大載彈量8000千克 .
㈡ 俄羅斯的米24直升機真的有多麼厲害,打的贏阿帕奇不
長弓阿帕奇,首先說一下,它是阿帕奇的改進型,至於做了那些改進,太多了無法下口,不過最重要的一點在它的名字上就能體現出來——加裝了「長弓」雷達,這種雷達使得阿帕奇的探測能力大大提高,可以說一種非常成功的先進直升機。而米-24則是上個世紀80年代俄羅斯出產的一種多用途實用直升機,其性能遠遠不能與阿帕奇相比。
但是,米-24PM則是米-24P的最新改進型,夜間作戰能力增強。改進後的米-24PM裝備有夜視儀表,並配以全新的夜視座艙。攻擊能力增強。原來米-24P只能掛4枚反坦克導彈,而米-24PM則可掛16枚反坦克導彈。生存能力增強。米-24PM在結構上大量採用了新型增強型材料,並採用了類似米-28的主旋翼和尾翼,在彈葯隔艙和油箱進行了自封閉裝甲防護,兩個機組成員隔艙也進行了裝甲防護,從而使該機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米-24PM的作戰能力將可以與美軍的「長弓阿帕奇」媲美,且在效費比方面「長弓阿帕奇」更好。
㈢ 介紹一下俄羅斯現役的主戰武裝直升機以及它們的性能
主力武裝直升機卡28
武器系統包括超音速反坦克導彈、23毫米機炮以及火箭彈、機槍和槍榴彈等。米-35M炮塔最初仍沿用12.7mm機槍,但到了2001年巴黎航展時,米-35M已改用GSH-23L機炮。可掛裝使用S-13型130mm火箭彈的B-13L1發射器。具備使用Ataka(北約代號AT-9)型反坦克導彈的能力。AT-9導彈於1990年開始裝備蘇軍,最大射程8千米,最小射程500米,彈長2.4米,直徑0.125米,重量40千克,最大速度350米/秒(略大於音速)。穿甲厚度1000毫米,採用激光制導。M型經過改進設計後,使用壽命比米-24更長,具備完善的夜間作戰能力。
㈣ 俄羅斯卡-50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有哪些
俄制K-50,堪稱是俄羅斯卡氏武裝直升機家族的鼻祖。而此後問世的卡-52、卡-50H更是武藝超群,讓人青睞。
卡-50是俄羅斯研製的新型高技術武裝直升機,綽號「噱頭」。
它一亮相就創下三項世界第一:第一種採用彈射救生系統投入現役的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單座武裝直升機;第一種共軸式旋翼武裝直升機。 卡-50總體設計先進,採用共 軸式旋翼,安裝K-37型彈射座椅,機動性能非常好,系統安全性也非常高,可在任何高 度將飛行員安全彈出。該機攻擊火力很強,機翼下的4個掛架可攜載16枚激光制導的「旋 風」反坦克導彈,還有4組80毫米C—8M「空地」火箭,共80枚,機頭右側還有一座有限 轉動炮塔。由於卡-50裝備了這種機炮,其打擊目標的准確性遠遠超過了美國的「阿帕 奇」。它是當今世界惟一能與美國「阿帕奇」相匹敵的武裝直升機,像一柄高懸的「達 摩克利斯」利劍,令「山姆大叔」望而生畏。
卡-50公開亮相不久,卡-52和卡-50H也相繼問世。卡-52一改單座設計變成了雙
座。俄國人還給首架原型機喬裝打扮了一番,給它披上了一身黑色外衣,又在其機身上
畫上面目可憎的畫像,後來俄羅斯將卡-52命名為「鱷魚」。
卡-52的瞄準和目標探測系統更加先進,可在白天使用光學和電視系統,夜間使用
熱像儀和紅外探測裝置,復雜氣象條件下使用儀表控制飛行時,雷達系統可以自行對目 標進行偵察。卡-52的武器系統也十分先進,除具有卡-50的武器外,還裝備有P-73和針-B近戰「空空」導彈,並可裝備「空地」導彈。
卡-52還有許多新本領,它的激光測距機和照射器不但可以為自己本身發射導彈制 導,還可為其它直升機和戰斗機發射導彈制導。卡-52的紅外和目標探測系統也十分厲 害,地面目標和空中目標在這個系統面前都被「一覽無余」。
卡-50H一代高手
改進型卡-52仍不是俄國人理想中的「高效」武裝直升機。因此,卡-52並不是俄 國人盼望的最後機型,他們希望卡-50能更好地具備夜間作戰能力。於是,俄國專家玩 起「另類思維」,在卡-50的基礎上又進行改進,很快卡-50的另一個兄弟卡-50H誕生 了,並被命名為「灰狼」。
卡-50H與卡-50最大的區別,是卡-50H安裝了旋翼主軸瞄準具和球形吊艙,為了 適應夜戰和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需要,卡-50H還安裝了微光電視系統和前視紅外搜索 系統。微光系統可提供近似於實際的目標圖形,前視紅外搜索系統可以得到它們的熱圖 像信號,而以這些系統發現和搜索目標是雷達無法比擬的。
卡-50H在導彈使用上更勝一籌,它不僅使「旋風」導彈能晝夜發射,而且能在各種 惡劣氣象條件下正常使用。隨著卡-50H的出世,卡莫夫設計局最終在完成新一代直升機的研製任務中圓了一個夢。
㈤ 俄羅斯卡-31預警直升機的作戰半徑范圍是多少
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公司和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公布了卡-31預警直升機的新細節。卡-31裝有E801MOko空中和海上監視雷達,是一個多用途直升機家族中的最新成員,該直升機家族中包括反潛戰型卡-27和卡-28,搜索與援救型卡-27PS,以及空中攻擊型卡-29。
Oko雷達可探測110-115千米處的空中小目標。設計上卡-31用於探測4570-3200米高度(低於該機的巡邏高度)的空中目標;更高高度的目標則由艦載雷達探測。卡-31還能用於執行海岸監視、反走私任務、空中交通管制和SAR任務。
卡-31的技術數據:旋翼直徑:15.9米;機身長度:11.295米;最大寬度:3.81米;最大高度:5.64米;最大起飛重量:12200千克;最大速度:250千米/小時;作戰半徑:150千米;續航時間:2.5小時;航程:600千米。
㈥ 俄羅斯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機載武器有哪些
主要武器包括機頭下方炮塔內的一門改進型2A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該炮與BMP-2步兵戰車上的機關炮相似,生產方便。活動方位角為110度。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吊掛16枚AT-6無線制導反坦克導彈,以及兩個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機炮和制導導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也可使用最新型的16枚AS-14反坦克導彈,射程為800至6000米。自行反直升機任務時,可帶8枚空對空導彈,還有80mm和130mm火箭彈供選擇;尾部裝有紅外照相彈和箔條彈。機上還裝有火控雷達、前視紅外系統、光學瞄準系統和多普勒導航系統。
㈦ 俄羅斯卡50與卡52直升機不適合安裝雷達圓球,請問卡50直升機不用卡52指揮,用其它直升機指揮好嗎
完全可以,前題就是具有統一的數據鏈
老美也用oh58和阿帕奇搭檔,前者負責偵查和目標定位,後者負責攻擊
但毛子的數據鏈系統比老美落後,按照公開信息,大致之相當老美link14的水準
㈧ 誰給詳細介紹下俄羅斯的米-28NE武裝直升機。
米-28是前蘇聯米里設計局研製的單旋翼帶尾槳的全天候專用武裝直升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給綽號為「浩劫」(Havoc)。NE是其出口型。
米-28於1980年開始設計,原型機1982年11月首飛,90%的研製工作於1989年6月完成,同期第3架原型機參加了巴黎航展。1992年後大量裝備部隊。正在研製的型別有:海軍水陸兩用突擊運輸型、夜間攻擊型和空-空作戰型。最近米里設計局又提出一種傘兵/作戰型,編號米-40,用以滿足空中機動要求。
米-28的基本設計思想是用來攻擊地面坦克,攻擊近距支援攻擊機和直升機,攔截和下射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攻擊地面活動目標和進行戰場偵察。
米-28雖然沒有米-24那樣的運載能力,但由於機身橫截面小,從而使米-28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和良好的生存能力。米-28直升機可直接用安-22和伊爾-76運輸機運輸到指定作戰地區。
旋翼系統旋翼有5片槳葉,旋翼系統採用半剛性鉸接式結構,旋翼轉速242轉/分。槳葉具有有彎度的高升力翼型,翼尖前緣後掠,每片槳葉後緣都裝有全翼展調整片。槳葉由玻璃纖維D型翼梁和具有Nomex蜂窩夾芯的Kevlar材料組成。槳葉前緣有鈦合金防蝕條。槳轂為鈦合金結構。
短翼在機身中部裝有懸臂式短翼,主翼盒結構用輕合金材料製造,前後緣採用復合材料。展弦比較小,短翼上沒有可動翼面。
機身傳統的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機身比較細長。在駕駛艙四周配有完備的鈦合金裝甲。
尾部裝置在垂直安定面端部有小的水平安定面,垂直安定面後掠。尾槳安裝在垂直安定面的右側,最初的3片槳葉尾槳後來由兩副「剪刀」形的兩片獨立尾槳代替(槳葉之間角度分別為35°和145°),美國稱之為「Δ3」尾槳。
著陸裝置不可收放的後三點式起落架,每一起落架裝有一個機輪。起落架裝有能吸收墜地撞擊能量的減震器。
動力裝置裝兩台克里莫夫設計局TV3-117發動機,功率為2×1640千瓦(2230軸馬力),裝在機身兩側的發動機短艙中。發動機短艙位於機身兩側短翼翼根上方。進氣口裝有導流板,以避免砂石、灰塵和外來物吸入發動機。進氣道防冰採用發動機引氣。內部總油量為1900升。翼下還可吊掛4個外部油箱。
座艙縱列式前後駕駛艙布局,前駕駛艙為領航員/射手;正駕駛員在後,座椅為升降座椅。駕駛艙裝有無閃爍的平板防彈玻璃,透明度好。機頭下有上了釉的板,可能是安放微光電視或激光指示器和手控目標尋的器那樣的敏感裝置。
機載設備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如自動導航系統,晝夜目視系統和火控系統。機頭圓形整流罩內裝有雷達天線。此外,還裝有紅外抑制和紅外誘餌系統。
武器機頭下方炮塔內裝一門改進的A242型30毫米機炮,備彈300發,能左右擺動100°,上仰13°,下俯40°,對空射速900發/分,對地射速300發/分。每側短翼掛架上總共可吊掛16枚AT-6無線制導的管式發射反坦克導彈和兩個可帶20枚57毫米或80毫米火箭的火箭巢。機炮和制導導彈的發射由前駕駛艙控制,火箭發射由兩個駕駛艙分別控制。
外形尺寸
旋翼直徑17.20米
尾槳直徑3.84米
短翼翼展6.4米
機長(不包括旋翼)16.85米
機身長14.3米
機身寬1.75米
機寬(包括短翼)4.87米
機高(至旋翼頂部)4.81米
面積
旋翼槳盤232.3米2
重量及載荷
空重700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1040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11200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帶瞄準系統)3640千克
最大槳盤載荷0.439千牛/米2(44.77千克/米2)
性能數據
最大平飛速度300公里/小時
最大巡航速度270公里/小時
巡航速度250公里/小時
最大爬升率18米/秒
實用升限5800米
懸停高度(無地效)3600米
作戰半徑240公里
航程(內部燃油量)475公里
續航時間(最大燃油量)2小時
限制過載+3.0/-0.5g
㈨ 關於俄羅斯直升機。卡-25、-27、-28、-31、-32都有個啥區別就知道,卡-31是預警的
卡-25是比較早的反潛機,當時是為了配合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研製的。1961年首飛。外型比後來的稍小
㈩ 俄羅斯卡-31預警直升機有哪些用途
俄羅斯卡莫夫直升機公司和俄羅斯國防出口公司公布了卡-31預警直升機的新細節。卡-31裝有E801MOko空中和海上監視雷達,是一個多用途直升機家族中的最新成員,該直升機家族中包括反潛戰型卡-27和卡-28,搜索與援救型卡-27PS,以及空中攻擊型卡-29。
Oko雷達可探測110-115千米處的空中小目標。設計上卡-31用於探測4570-3200米高度(低於該機的巡邏高度)的空中目標;更高高度的目標則由艦載雷達探測。卡-31還能用於執行海岸監視、反走私任務、空中交通管制和SAR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