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國變成俄羅斯之後它的制度經歷了怎麼樣的變化
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以莫斯科大公國為中心,逐漸形成多民族的封建國家。1547年,伊凡四世(伊凡雷帝)改大公稱號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國號為俄羅斯帝國。1861年廢除農奴制。1917年2月,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專制制度。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1990年6月12日,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發表《國家主權宣言》,宣布俄羅斯聯邦在其境內擁有「絕對主權」。1991年8月,蘇聯發生「8.19」事件。9月6日,蘇聯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承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三個加盟共和國獨立。12月8日,俄羅斯聯邦、白俄羅斯、烏克蘭三個加盟共和國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宣布組成「獨立國家聯合體」。12月21日,除波海三國和喬治亞外的蘇聯11個加盟共和國簽署《阿拉木圖宣言》和《獨立國家聯合體協議議定書》。12月26日,蘇聯最高蘇維埃共和國院舉行最後一次會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至此,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成為完全獨立的國家,並成為蘇聯的唯一繼承國。1993年12月12日,經過全民投票通過了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國家名稱為「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意義相同。
B. 俄國的發展歷程
15世紀末,伊凡三世建立了莫斯科大公國。
1547年伊凡四世自稱沙皇,建立了沙皇俄國,並在1721年由彼得一世改稱俄羅斯帝國,對外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俄羅斯帝國曾吞並歐亞多個國家,領土不斷擴張。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22年12月30日,俄羅斯聯邦、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白俄羅斯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蘇聯的最大加盟國俄羅斯聯邦繼承了其絕大部分軍事力量,軍事實力居世界第二,而且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
(2)俄羅斯是如何演變的擴展閱讀
1697年,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前往歐洲各國游歷和學習。歸來後,他用強硬手段推行了一場社會變革。從穿衣、吃飯,到科學教育、商業活動、軍隊建設,彼得用野蠻的方式推進了俄羅斯的文明進程,他甚至親自審訊反對改革的太子。
在打敗了強敵瑞典之後,彼得下令建造起一個面向歐洲的新首都聖彼得堡。繼承彼得改革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引進歐洲的啟蒙思想,重視教育,並試圖起草法律,但改革無法觸動農奴制。
女皇的業績最終只能表現在領土擴張上,在18世紀後期,俄羅斯成為地跨歐亞美的大國,並成為歐洲事務中的重要角色。
但是,農奴制使俄羅斯很快在經濟、技術領域落後於完成了工業化的英法等國。在戰爭—革命—改革的多次反復中,這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的民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C. 俄羅斯是由哪個國家演變而成的
俄羅斯聯邦現由84個聯邦主體組成: (1)21個共和國:阿迪格共和國(阿迪格)、阿爾泰共和國、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布里亞特共和國、達吉斯坦共和國、印古什共和國、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共和國、卡爾梅克共和國-哈利姆格坦格奇、卡拉恰伊-切爾克斯共和國、卡累利阿共和國、科米共和國、馬里埃爾共和國、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北奧塞梯共和國、韃靼斯坦共和國(韃靼斯坦)、圖瓦共和國、烏德穆爾特共和國、哈卡斯共和國、車臣共和國、楚瓦什-恰瓦什共和國; (2)8個邊疆區:阿爾泰邊疆區、 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濱海邊疆區、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 彼爾姆邊疆區、堪察加邊疆區 (3)47個州:阿穆爾州、阿爾漢格爾斯克州、阿斯特拉罕州、別爾哥羅德州、布良斯克州、弗拉基米爾州、伏爾加格勒州、沃洛格達州、沃羅涅日州、伊萬諾沃州、伊爾庫茨克州、加里寧格勒州、卡盧加州、堪察加州、基洛夫州、科斯特羅馬州、庫爾干州、庫爾斯克州、列寧格勒州、馬加丹州、莫斯科州、摩爾曼斯克州、下諾夫哥羅德州、諾夫哥羅德州、新西伯利亞州、鄂木斯克州、奧倫堡州、奧廖爾州、奔薩州、彼爾姆州、普斯科夫州、 羅斯托夫州、梁贊州、薩馬拉州、薩拉托夫州、薩哈林州、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坦波夫州、特維爾州、托木斯克州、圖拉州、秋明州、烏里揚諾夫斯克州、車里雅賓斯克州、赤塔州、雅羅斯拉夫爾州; (4)2個聯邦直轄市:莫斯科、聖彼得堡 ; (5)1個自治州:猶太自治州; (6)5個自治區: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涅涅茨自治區、楚科奇自治區、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漢特-曼西自治區。
D. 俄羅斯名稱的演變過程,最好附時間喔!
關於俄羅斯名字由來的說法有好幾個,1987年《俄語》出版社出版的斯·尼·瑟羅夫撰寫的《歷史之頁》,則代表了俄羅斯官方的立場。書中指出:「在多民族的蘇聯中有三個兄弟民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他們佔全國居民的70%。他們的語言、民族習慣和文化中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共同的祖先是東斯拉夫人。東斯拉夫人是公元前生活在東歐南部古老的農業和牧業部落的後代。在公元1世紀初,東斯拉夫人佔有從波羅的海到黑海,從喀爾巴仟山到奧卡河與伏爾加河上游的廣闊地域。9世紀初,在東斯拉夫人那裡出現了早期的封建國家——基輔羅斯。許多資產階級歷史學家至今仍硬說這個封建國家是由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諾曼人建立的。俄羅斯和蘇聯學者早就批駁了這種所謂的『諾曼理論』。他們證明,俄羅斯國家是由於東斯拉夫部族長期獨立發展而形成的。」
瑟羅夫寫道,「至今仍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斯拉夫部落大公基伊及其兄弟謝克和霍里夫在第聶伯河高聳的岸上建立了一個城市。為了紀念兄長,他們把此城命名為基輔。據基輔編年史的編纂者涅斯托爾說,基伊去了察爾格勒(君士坦丁堡),受到拜占庭皇帝的熱情接待。他返回基輔後很快就去世了。基伊的後代就是基輔公國最早的大公。在幾個世紀中,東斯拉夫人與來自亞洲的游牧民族進行了斗爭。公元4世紀,匈奴進攻過斯拉夫人。此後又有阿瓦爾人和哈扎爾人來進攻。斯拉夫人自己也經常向多瑙河沿岸和拜占庭進行軍事遠征。為了防禦性和進攻性的戰爭,東斯拉夫人結成同盟。在6世紀,居住在第聶伯河兩岸的斯拉夫部落,在羅斯部落領導下聯合了起來。這個部落因第聶伯河的支流羅斯河而得名。加入這個聯盟的所有斯拉夫人逐漸地都被稱為羅斯人。涅斯托爾寫道:『波利安人(居住在第聶伯河及其支流沿岸的古東斯拉夫部族)現在被稱為羅斯人。』基輔成為羅斯大地的中心。」
莫斯科大公伊萬三世(1462~1505年在位)逐步兼並了諾夫哥羅德、特維爾和梁贊,建立了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他本人成為東北羅斯唯一的君主,被稱為「全羅斯的國君」。
伊萬之子瓦西里三世(1505~1533年在位)繼續擴張,完成了俄羅斯統一大業。這標志著俄羅斯民族的最終形成。
彼得大帝(1682~1725年在位)首次定國號為「俄羅斯帝國」。
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後,成立了「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並加入蘇聯。1991年12月改名為俄羅斯聯邦,或俄羅斯。
俄羅斯的族名在中國史籍中最早出現於元明朝之際,稱為「羅斯」或「羅剎」。當時,與俄羅斯接觸最多的還是游牧於中俄之間遼闊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蒙語拼讀俄文「ROCCIA」時,必須在「R」前面加一個母音才合乎規范。如果不加母音,很多人發不出「R」這個捲舌音。因此,「R」之前就加了一個「0」。滿清貴族入主中原以前,對蒙古貴族搞政治聯姻,文化上受蒙古族的影響較深。滿清政權統治中國後,蒙語的「OROCCIA」轉譯成漢語時,就成了「斡羅斯」和「鄂羅斯」。直到「俄羅斯」寫進了《大清統一志》、《異域錄》和《清史稿》,才代替了「羅斯」和「鄂羅斯」等其他譯名。
E. 俄羅斯的歷史,地圖變化
基輔羅斯
莫斯科大公國
羅曼諾夫王朝
俄羅斯帝國
蘇聯時期
俄羅斯聯邦
蘇聯是1917到1991年間的國名,最早就叫俄羅斯,也有叫俄羅斯公國的。
作為國家名來說只有俄羅斯和蘇聯兩個,1917年十月革命前叫俄羅斯,1991年蘇聯解體後又恢復了俄羅斯的國名,中間的時間叫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蘇俄是蘇共統治時期,外國人對它的一種稱謂,意思是蘇維埃俄國,指出了它的制度和地域,而不是一個正式的名稱。1991年8月19日蘇聯解體後,由於許多以前的加盟共和國(象現在的烏克蘭、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孜別克斯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等等)相繼宣布獨立,所以它的版圖也小了很多。
具體地圖你可以在網上看。http://ke..com/albums/2403/2403/1/3919457.html#3919457$
這是鏈接。
希望能幫助你!
F. 俄國國體演變歷程
1917年11月7日--1922年底是蘇俄
1922底--1991年12月25日是蘇聯
1991年12月21日各加盟國在阿拉木圖宣布成立獨聯體
G. 蘇聯解體後,俄國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蘇聯解體後,俄國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民權哪一方面看,都是退步了。而且是極大的退步。已經快三十年了,還是巨大退步。根本達不到蘇聯的水平。畢竟蘇聯解體前還供得起一支可以使北約考慮如何安全撤入英國的軍隊。但俄羅斯,讓人擔憂的不是軍隊的作戰能力,而是他的經濟是否撐得住一場戰爭……
蘇聯1991年的GDP是7500億美元。按照現在的匯率換算是2萬多億美元。而俄羅斯2016年的GDP是1.2萬億美元。可以說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總量不如蘇聯的一半。
H. 關於俄國名稱變化的歷史
1、沙皇俄國(1574年-1917年,其中1721年-1917年也被稱做俄羅斯帝國,我國習慣上稱呼俄國或是沙俄。)
沙俄指的是沙皇統治時期的俄國。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時,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羅馬皇帝凱撒那樣行使權力,不滿大公這一稱號,於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稱沙皇。莫斯科公國由此成為沙皇俄國,簡稱沙俄。
沙皇統治時期,是俄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的時期。統治者們在對內殘酷剝削壓迫勞動人民的同時,對外又積極擴張領土。經過幾個世紀的強取豪奪,到20世紀初,沙俄已成為一個擁有2200萬平方千米土地、地跨歐亞的殖民大帝國。1917年3月10日,俄國爆發了二月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沙皇統治至此結束。
2、蘇維埃社會主義俄羅斯(簡稱蘇俄,1917年-1922年)
二月革命後,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不過實權仍為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掌握。
1917年11月,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發動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革命取得了勝利,史稱十月革命。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1918年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
3、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1922年-1991年)
十月革命後,俄國領土上的各民族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共和國。為了把蘇維埃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建設社會主義和鞏固國防,1922年12月,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根據列寧的提議,蘇維埃各族人民在自願和平等的基礎上,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當時加入聯盟的共和國有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後來發展到15個加盟共和國。蘇聯於1991年底解體。
4、俄羅斯聯邦(簡稱俄羅斯,1991年-至今)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8)俄羅斯是如何演變的擴展閱讀
俄羅斯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俄國,即俄羅斯封建國家。俄國是斯拉夫人建立的國家,斯拉夫人分為東、西、南三支。
8至9世紀,許多東斯拉夫人的部落聯盟已發展為公國。9世紀末,羅斯人(東斯拉夫人的一支,因居住在第聶伯河支流羅斯河附近而得名)的幾個小公國以基輔為中心,形成一個統一的封建制的大公國,史稱基輔羅斯。
12世紀,基輔羅斯解體,分裂成10多個彼此混戰的獨立小國。13世紀,基輔羅斯臣服於蒙古金帳汗國,後來又逐漸被日益強大的莫斯科公國所取代。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時,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基本上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之後,他的兒子瓦西里三世最終完成了俄羅斯的統一。瓦西里建立了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的中央集權的俄羅斯封建國家。
I. 俄羅斯之前是蘇聯嗎
是的,俄羅斯的前身是蘇聯。蘇聯是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盟,所以除了俄羅斯另外14個國家的前身也是蘇聯,但是俄羅斯是其中最大的加盟共和國,面積和人口都比其他14個國家加起來還大。是蘇聯解體後最能代表蘇聯的國家,所以俄羅斯取代了前蘇聯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J. 俄羅斯在歷史上名稱的演變和時間
1917年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國
1917年十月革命後~~~1922年底—— 蘇俄
1922年底~~~1991年底——蘇聯
至今 俄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