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語裡面顫音p發不出來俄羅斯人能聽懂嗎
俄語顫音p發不出來,俄羅斯人能聽得懂。列寧七八才會發顫舌音p,後來成了無產階級革命導師。通過不斷地練習,終究是會發顫舌音p的。
2. 請問兩個俄語名字的讀法
樓上第二個詞俄文拼錯了,多了個д, 這個很重要,因為還有個名字真的就叫Нурджан (Nurdzhan)很容易混淆。
Nurzhan = Нуржан 是哈薩克的名字 讀音:努爾冉 (爾是彈音 重音在冉上)
Artsiom=Артсиом 白俄羅斯人名 讀音:阿爾茨歐姆 (爾是彈音 重音在歐上)
3. 俄羅斯人為什麼舌頭靈活
俄羅斯的語言繞口,鍛煉出來的。
俄羅斯的語言具有彈舌的語音,所以他們的舌頭都是比較靈活的,平常說話就鍛煉出來了。
俄羅斯的語言比較繞口,所以在學習的時候也是有一定難度的,發音很難發標准。
4. 怎麼練習才能發出大舌音rr呢
活動一下舌頭,先要知道大舌音的主要發聲部位,並把這些部位活動開。試著把舌頭捲起一半,然後上下運動,顫一下,然後再卷一次舌頭,最後放鬆。放鬆你的嘴部和舌頭,嘴唇微張,保持嘴部肌肉放鬆。 如果嘴唇一直是緊綳著的,那就得需要捲起舌尖,輕輕抵在上牙齦上。
舌頭只要輕輕抵在上牙和上顎之間的位置。這個位置的叫做「牙槽嵴」,顧名思義,指的是牙槽排列的部位。很大力才能發出大舌音。舌根盡量保持固定,但要給舌尖留下震顫的餘地。這個發音的基本原理就是「連續的舌尖的震顫」。
t音是最容易用上力也就是能吹出很大的氣的,當上一步練熟後就要想辦法把t這個帶動音去掉了。如果能做到直接發r當然最好,也就是用h音替換t音。
h音也就是喝水的喝那個音,當能發成時應該能體會到比用t作為帶動音要難很多。此步也只是吹氣顫舌頭,不需要加聲帶。
(4)俄羅斯人怎麼彈音擴展閱讀:
齒齦顫音在斯拉夫語系(如俄語和波蘭語),以及羅曼語(如西班牙語和義大利語)中十分普遍。
然而,法語和德語常用小舌顫音,盡管這兩種顫音是同位異音。
該顫音也存在於通俗及正統的阿拉伯語中,字母是 ر 。
該音尚有一清輔音版本「[r̥]」,在威爾士語中存在,寫作 rh 。
一些印度的Malayalam方言的居民也發顫音,他們甚至區分齒齦前(類似齒音)和齒齦後顫音:[r̟] & [r̠]。
5. 俄羅斯人彈格林卡夜鶯
是格林卡在1833年根據俄羅斯歌曲作家阿拉比耶夫(Aliabiev)的歌曲《夜鶯》創作的。主題旋律根據俄羅斯民間音調寫成,樸素生動。四個變奏中,主題旋律以不同面目在不同聲部出現。
引子寬廣響亮,從強到弱,結束在三級和弦上。
主題為二段體,A:行板,優美純朴;B:稍快,較活潑。同樣結束於三級和弦。
第一變奏,A1開始主題在低聲部,高聲部猶如夜鶯啼鳴。繼而主題移到高聲部。B1也結束於三級和弦;
第二變奏,A2過段,頭兩句上方聲部的六連音模仿夜鶯啼鳴,後兩句如歌的主題移至低聲部。上方聲部的三連音音型為B2作了准備。B2為12/16拍,速度稍快,主題在上方聲部;
第三變奏,轉入同名大調,回到2/4拍,A3如歌的旋律好比對唱。B3主題在上方聲部模仿夜鶯啼鳴;
第四變奏,又轉回原調,6/8拍。A4過段,主題在高低聲部交替出現,堅定有力。
尾聲,採用了主題的素材,由小調轉至同名大調後,又回到原調。逐漸增速至極為活潑地,最後以豐滿響亮的和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