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是如何看待中印關系的

俄羅斯是如何看待中印關系的

發布時間:2022-05-18 03:59:39

『壹』 中國和印度關系明顯改善了,這種關系是否能發展成為中俄那樣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中國和印度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在俄羅斯看來,它既同中國保持良好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又同印度建立了親密的「戰略夥伴關系」,因此順理成章,俄中印三國應該而且能夠相互信任,彼此成為「戰略夥伴」,從而實現某種聯手合作。在俄羅斯的潛意識中,如果這個「三角聯盟」得以建立,那麼自己必然是其中的「龍頭老大」。但問題在於,另外兩方即中印兩國之間並未形成「夥伴關系」。

眾所周知,中印兩國的關系不算太好,雙方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和分歧。長期以來,印度一直把中國視為它在亞洲地區的主要「對手」。中國在印巴雙方的矛盾沖突中,始終採取「勸和」的態度,不肯像俄羅斯那樣偏袒印度。特別是,中印之間曾經兵戎相見的歷史問題和懸而未決的領土問題,更嚴重地妨礙著兩國的相互信任。人們記得,在印度進行核試驗並遭到國際輿論一致譴責的時候,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竟然胡亂辯解說,這是為了對付中國的「威脅」。他在1998年5月的多次講話中胡說:「中國是比巴基斯坦更大的威脅」,「中國在西藏部署了對准印度的核導彈」,「中國侵犯印度邊境,要攫取印度的領土」,等等。

其實,中印雙方並不存在相互構成威脅的對抗關系,但兩國要做到相互信任並在國際上實行聯手合作也很困難。近兩年來,中印關系開始得到改善,雙邊貿易額達到50億美元,但一系列的分歧和爭議並未得到解決,兩國仍難開展親密合作。2000年3月10日,中國外長唐家璇在新聞發布會上談到中印關系時說:中國同印度都是亞洲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國,而且是近鄰;過去兩國有過很好的關系,但也有過一段「插曲」;中印兩國存在分歧,還有一些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從總體上看,兩國間的共識遠遠超過分歧,可以發展正常的國家關系。這段講話顯然說明,中印兩國目前尚需恢復「正常的國家關系」,還談不上建立「夥伴關系」問題。

『貳』 為什麼說中印關系和諧分歧並存是合作者也是對手

西班牙中國政策觀察網站3月20日發表文章稱,和諧的因素源遠流長,在過去2000年中的1800年間,中印兩國曾一直是全球最大經濟體,直到1750年,兩國製造業產量總和還是世界的57.3%。

『叄』 中國與俄羅斯,美國,日本,印度的外交關系

為了有個更直白的印象,先給個列表,看看中國的各種夥伴都有哪些國家。

建設性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美國

戰略互惠關系:日本

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 俄羅斯

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巴基斯坦

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越南、巴基斯坦、法國、巴西

全面戰略夥伴關系:英國、義大利、西班牙、丹麥、馬來西亞、非盟、葡萄牙、南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委內瑞拉

全方位戰略夥伴關系: 德國

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韓國、埃及、印度、土耳其、斯里蘭卡

戰略夥伴關系: 波蘭、哈薩克、東盟、墨西哥、歐盟、奈及利亞、加拿大

全面合作夥伴關系: 克羅埃西亞、孟加拉國、秘魯、智利、羅馬尼亞、荷蘭

可信賴的合作夥伴關系: 衣索比亞

合作夥伴關系: 烏茲別克、匈牙利、波蘭

夥伴關系: 阿爾巴尼亞、蒙古國

中國的夥伴檔次

夥伴關系:我相信你不會陰我,你也相信我不會陰你,別的沒了。

合作夥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還要互相賺對方一些錢。

全面合作夥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還要互相賺對方很多很多的錢。

戰略夥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來一起分配利益吧。

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我們不會互相陰,我們來一起分配利益吧,分配的時候都為對方著想一下。

全天候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只有一個巴基斯坦):大哥,風里來,雨里去,就跟定你了。

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只有一個俄羅斯):協同進退,步調一致,你棄權我也棄權,你投反對票我也投反對票。

建設性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只有一個美國):本來我們是敵對陣營的,要互相搞死,但我們建設性一下,還是可以商量商量的。

戰略互惠關系(只有一個日本):你的利益分配對我有好處?是嗎?真的嗎?我不信,你肯定要陰我!

『肆』 中印兩國實力差距有多大

作為一名對南亞歷史感興趣的創作者,其實越研究印度的歷史,你就會對這個國度越絕望。

許多人稱筆者為“印黑”,但事實上印度目前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想要和我們比較,印度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在沒有迎來從上至下的變局的前提下,不管大仙人如何變法,對於印度都不管用。

1,埋藏在骨子裡的種姓制度

印度廢除種姓制度少說也有幾十年了吧,表面上印度是一個人人平等的現代國家。

但暗地裡,印度人的骨子裡依舊埋藏著卑微的種姓制度。

這個種姓制度不是法律上廢除就可以解決的,從某個角度上來說高種姓印度人以及低種姓印度人,從文化以及外貌膚色都完全不一樣。


說白一點,如果印度不能接近自家的教育問題,這超過4億的文盲人口都會成為人口負擔。

沒錯,文盲對於一個國家按理說不僅不是“紅利”,還是負擔!

3,印度到底該怎麼玩?

說實話,印度本來就是一個被英國殖民者強行拼湊出來的國家。

印度目前國內的矛盾太多了,地方矛盾、種姓矛盾……

在印度沒有解決掉上訴問題前, 筆者不認為印度會成為我們的麻煩。

『伍』 如何看待目前的中印關系你認為如果要加強中印關系,中印雙方應該怎樣做

、印度,可要認清形勢啊 美國拉攏印度,並不代表印度已是美國的戰略夥伴,其實美國的著力點還是放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要警惕被美國利用。 我在7月份的文章中說過,「一旦巴基斯坦被美國拿下,對中國的嚴重影響自不用說,對印度的影響也將極為深刻。那時候美國的力量將進入印度洋,美印的友好將結束。印度將永遠被定格在地區大國的行列。當然真是那樣的話,印度是地區的國家無疑,但是不是大國,還要看美國的心情和印度的努力。」 「所以,當美國保證自己在巴基斯坦的通道暢通無阻卻想方設法掐斷其他國家的通道的時候,印度也要提高警惕,這也關乎印度的國運。但是,在中俄美對峙中,印度一直腳踩兩只船,態度曖昧。在局勢越來越錯綜復雜的時候,印度要認清方向。印度要用足夠的胸懷和眼光,在巴基斯坦需要支持的時候,拋棄前嫌,大力支持。印度目前的問題,就是要認清形勢站好隊。」 印度不要過分相信美國的甜言蜜語和所謂的承諾,要看到自己面臨的戰略風險。 三、要冷靜,慢點走 當然,面對美國的拉攏和在中俄和美國「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較量中印度獲益的誘惑,印度沒有一點非分之想,那是不容易的。但印度想火中取栗,還要看兩個指標:印度能不能,中國怕不怕。 先看能不能。 中印作為同樣是飽受壓迫的國家,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贏得了獨立。但是中國與印度所走過的道路是截然不同的:中國走向獨立富強之路是在封鎖在對抗中實現的,印度遇到的阻力比起中國遇到的要小的多。不誇張的講,要是中國的事被印度攤上,印度早就完了。中國能不垮,還能日益的強大,其中的原因是值得好高騖遠意淫不淺的印度好好學習的。 所以,一旦真的時機出現,印度也不能輕易的出兵。前有1962年的教訓,現在有兩國巨大的國力差異。印度的基礎工業、製造業極為缺乏,如果印度只想靠所謂的「高技術、服務業」走出強國之路,我看很危險。沒有基礎工業、製造業特別是重工業,不要說大國的博弈中多分一杯羹,就連碗都打碎了都有可能。 在巴基斯坦政治局勢出現混亂之時,印度加強在印控克什米爾的軍力,除了不放心之外,還有就是想趁火打劫,妄圖在中俄與美國的較量中來個火中取栗。對於印度的這點企圖心,必要時中俄要用行動滅了印度的這點小心思。如果印度不願意滅,那就把火燒的大一點,燒了印度,他只能自認倒霉。 再看中國怕不怕。一百餘年以來,中國屢經大戰,中國怕了嗎?「雖千萬人,吾往矣」 ,何懼之有!不要說印度,中國在50多年前,也和美國大兵較量過,中國怕了嗎?何況,在1962年中國還把印度打得丟盔卸甲。 怕是不怕,但要注意印度在克什米爾方向的異動。如果印度敢火中取栗,在克什米爾方向不老實,中國要果斷的出兵,教訓印度、收復藏南、支援巴基斯坦。 也許,印度還有點幻想:要是沖到前線吃虧了,美國不會袖手旁觀的,會幫印度的。如果印度這樣想,真是不可救葯。看看喬治亞的例子吧,美國的努力和效果在哪裡?美國現在是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了。隨著美國金融的進一步惡化,中國軍事力量進一步增強和俄羅斯經濟進一步的恢復,歐盟擺脫美國步伐的加快,美國面臨的問題要比現在還要嚴重。 在世界風雲變幻,局勢微妙,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的關頭,印度可要小心了。奉勸印度還是看緊錢袋子,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火中取栗就不要了,隔岸觀火還是符合印度目前的戰略的。 四、戰略合作符合中印現實的利益 雖有邊界為問題的困擾,但中印的貿易還是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今年上半年,中印的貿易額達到29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69%。 中印都是正在崛起的發展中國家,安定和平的發展環境對中印都一樣的重要。由於歷史的原因和現實的摩擦,中印的關系,不可能一帆風順。但就算不能很好的合作,也不要因為離間而更疏遠,那樣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也不符合印度的利益。 印度要擦亮眼睛,美國真的會像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艾什利?特利斯說得那樣:當前美國的目標是把印度建立成一個強大、獨立的中心大國嗎?印度要看到美國拉印度遏制中國的真實意圖,不能老是讓人當槍使。印度要清楚的認識到:中國龍是不可遏制的,中國的強大也是不可阻擋的,中印戰略合作符合中印現實的要求其也符合長遠的利益。

『陸』 中印關系是中國與世界及周邊關系的熱點人們對此非常關注,談談你對中印問題的認識和見解

中印關系成熱點,其實是印度單方造成的。

印度之所以大肆渲染中國,首先有美國的慫恿,目的是為了利用印度牽制中國,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目的;

其次,印度本身也是亞洲大國,年經濟平均增長率在6%左右,也是很不簡單的。

印度有稱ba亞洲的野心,他出兵mie了錫金王國,將錫金王國變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又出兵入侵巴基斯坦,從而導致克什米爾與巴基斯坦的永久分裂。

但是目前印度在亞洲幾乎沒有影響力,這與他稱ba亞洲的雄心格格不入,就使得他要拿中國來炒作,從而貶低、挑釁中國來使自己的「亞洲大國」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也藉以高自己的亞洲地位和區域影響力。

印度是西方培植起來的資本主義制度國家,最早西方一直看好印度,看好印度的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20年前西方的輿論普遍預言印度會是21世紀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但是都沒想到會是中國。

開始西方普遍不認可中國的制度,但沒想到,印度雖照搬了西方的黨政制度,現在卻使印度成為官員腐敗最厲害,貪污最嚴重,貧富分化最嚴重的國家。這多少讓西方各國家臉面上有點無光。

西方各國一直都對中國有遏制的冷戰思維,從舉行奧運會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印度既然喜歡上蹦下跳鬧事,西方媒體當然會也樂得大肆渲染。

所以,就中印邊界問題人為的成了熱點。

PS:

印度渴望稱ba亞洲,印度輿論媒體及民間總是顯現出他們急切的渴望著能與中國一戰,印度軍方還揚言要報當年一戰(不堪一擊)的仇,而印度的歷史教科書基本都沒提當年中印之戰的事,所以,印度除軍方外較少有人知道中印曾打過仗。

我個人的看法是:若中印一戰,中國只需一個軍區的兵力,可以mie了他的全部陸軍。 好歹,他們的官方還是很清醒的,民間和媒體叫的再響,官方總是說中印是友好的鄰邦,任何問題都可以通過協商來解決。

『柒』 1962年中印戰爭及中印戰爭對中蘇關系的影響

在11月24日第二次會談時,赫魯曉夫的態度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赫魯曉夫表示,在上一次會談中他不能做出向印度提供軍事援助的承諾,因為當時古巴導彈危機正處於高潮時期,蘇聯必須進行「戰備」。蘇聯現在可以向印度提供一切可能的軍事設備了。在考爾同馬利諾夫斯基商談有關軍事援助問題時,馬利諾夫斯基建議印度不要去購買英國二手的航空母艦,因為「它看起來像五條腿的狗,容易成為攻擊目標」,而是應該配備坦克和最新式的海空軍武器,同時還要建立印度自己的國防工業。當考爾詢問蘇聯是否准備向印度提供上述援助時,馬利諾夫斯基回答說:「當然可以,但你們必須獲得老闆的同意。」赫魯曉夫同意向印度提供印度所需要的一切裝備,並為此否決了一些高級主管官員的反對意見。12月12日,根據赫魯曉夫的指示,貝尼迪克托夫在同尼赫魯會談中表明了蘇聯的立場。他首先表示,蘇聯政府欽佩印度政府和尼赫魯致力於不結盟政策的努力,以及保持和發展同蘇聯友好關系的努力。貝尼迪克托夫說,中印邊界沖突應該通過談判,通過和平的方法解決。尼赫魯在會談中態度強硬,聲稱:「我們當然沒有入侵中國的領土,但必須考慮的是,印度人民要求解放那些屬於印度的領土。」對有關同中國談判的問題,尼赫魯堅持必須恢復到三個月以前的邊界狀況,才能進行談判。
中印邊界沖突爆發後,中國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向印度呼籲和平解決邊界沖突。1962年10月24日,周恩來約見班納吉,強調邊界沖突必須結束。與此同時,周恩來還在10月24日和11月9日兩次致函尼赫魯,表達中方的意圖。11月20日深夜,周恩來約見班納吉,向他宣布中國單方面停火的決定。第二天,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於11月22日零時開始,中國在中印邊界全線停火,並從12月1日起,中國軍隊將從1959年11月7日中印雙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里。中印邊界沖突以「讓全世界大吃一驚」的方式結束了。
有關論著指出,蘇聯通過威脅停止向中國空軍提供燃油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國結束邊界沖突,據說蘇聯是應印度的請求採取了這一步驟。目前尚沒有直接的檔案文獻印證這一說法,但肯尼迪總統的顧問鮑爾斯(Chester A.Bowles)在1962年10月13日同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Anatoliy Dobrynin)的一次談話卻耐人尋味。鮑爾斯在談話中指出,中國同俄國不一樣,它缺乏至關重要的自然資源,特別是石油和可耕地。中國70%的石油都是來自蘇聯,並將從蘇聯在靠近中國邊境的西伯利亞新近發現的油田獲得更多的石油;因此,「由於北平政府成功地攫取西伯利亞新發現的石油以及西伯利亞小麥生產的潛力可能會使得中國自給自足,這難道沒有引起莫斯科的關注嗎?」鮑爾斯明確指出:「如果有一天蘇聯和美國能夠攜起手來,蘇聯通過石油、美國通過食品,就可以對中國施加有效的壓力,我們為什麼不馬上就做?由於到那時我們關系友好,我們可以為你們的邊界安全提供保證,因此不會有柏林和古巴引起我們之間的麻煩了。」
五、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對中蘇關系和冷戰的影響
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影響和意義是深遠的。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亞非一些國家的反應使中國領導人特別是毛澤東堅信「革命外交」的正確性,由此對中國外交和中蘇關系的破裂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共領導人相信,「西藏、新疆邊境的部隊在前線同尼赫魯和修正主義作斗爭」。毛澤東後來也總結說,中印邊界沖突打了一場政治軍事仗,或者叫軍事政治仗。因此在邊界沖突的背後,所顯示的是中國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論問題和國際戰略問題上同蘇聯存在的根本分歧,並成為中蘇論戰的重要內容和中蘇分裂的重要標志。這種分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首先,在如何認識和實踐「和平共處」路線的問題上,中國全面抨擊蘇聯的指導思想和外交政策。
中共領導人認為,中印邊界問題「是我們同蘇聯領導人之間的重要原則性分歧之一,蘇共領導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立場,完全背叛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原則。蘇聯領導人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全部立場和政策充分地表明,他們背叛了中國人民,背叛了蘇聯人民,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各國人民,背叛了印度人民,背叛了全世界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赫魯曉夫「支持印度反動派對社會主義的中國發動武裝進攻,同美國一起,用軍事援助,去鼓勵和幫助印度反動派向中國進行軍事挑釁」。
在中共領導人看來,中蘇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矛盾和分歧不僅僅是意識形態上的問題,同時也涉及中國的國家利益。在1963年7月同蘇共中央代表團的會談中,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反復強調:你們使美好的社會主義陣營陷入多麼混亂的境地!在處理同社會主義陣營的兄弟國家的關系時,你們完全沒有考慮社會主義陣營的整體利益,而是從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的立場來行事。當你們認為自己的事情進展順利的時候,當你們相信自己抓住一根由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赫魯或諸如此類的人遞給你們的某種稻草的時候,你們就興高采烈。對那些不跟著你們的指揮棒轉、不受你們擺布的兄弟黨和兄弟國家,你們就暴跳如雷,你們就宣布社會主義陣營根本就不存在。當由於你們自己的錯誤政策而處境不妙、遭受挫折的時候,你們就遷怒於那些堅持原則和真理的兄弟黨和國家,把它們當作出氣孔和替罪羊,你們甚至犧牲整個社會主義陣營的利益來迎合帝國主義分子和反革命分子,以便尋找出路。
中共認為,赫魯曉夫「一味宣揚帝國主義已經承認和平共處的必要性,並且把社會主義國家和全世界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看作是同和平共處政策不相容的」。「正是按照這種邏輯,赫魯曉夫把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堅持正確的立場,把中國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對印度反動派的武裝進攻實行自衛反擊,叫做'破壞和平共處'。」中國強調,赫魯曉夫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觀點,正是他篡改列寧關於和平共處原則的突出表現:「蘇聯領導人所說的和平共處,實際上是投降主義。蘇聯領導人在中印邊界爭端問題上的立場,不僅背棄了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原則,而且也說不上是中立的。他們同美帝國主義一起,援助印度反動派反對社會主義中國、反對印度人民。他們不僅背叛了社會主義陣營,而且背叛了印度人民。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印度人民的,是尼赫魯政府。大力支持尼赫魯政府、並且從各方面為尼赫魯政府的反動政策進行辯護和粉飾的,是蘇聯領導人。蘇聯領導人背叛印度人民的革命事業,這筆賬總有一天是要算清楚的。」
其次,對待民族主義和民族主義國家的政策立場。中蘇在中印邊界沖突問題上的不同政策,反映了兩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不同戰略,體現了中國的「革命外交」對民族主義國家的新的認識。中共堅持相信,「有些新獨立國家的資產階級,特別是大資產階級,隨著國內社會矛盾和國際階級斗爭的尖銳化,越來越投靠帝國主義,實行反人民、反共、反革命的政策。這就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堅決反對這種反動政策。一般地說,這些國家的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無產階級政黨在同資產階級建立統一戰線的時候,應當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對於資產階級反帝反封建的進步傾向,實行聯合的政策;對於他們同帝國主義、封建勢力妥協和勾結的反動傾向,實行斗爭的政策。」因此,「如果不同反動的民族主義進行必要的斗爭,反而同情、附和和支持反動的民族主義者的反動行為,成為他們的夥伴,那就同馬克思列寧主義背道而馳,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背道而馳,墜入資產階級民族主義的泥坑。」具體到尼赫魯的政策,中共認為,以尼赫魯為首的印度統治集團挑起中印邊界事件,直到對中國發動大規模的武裝侵犯,正如他們干涉中國西藏一樣,都不是偶然的現象,而是同帝國主義利益密切結合的印度大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階級本性所決定的。印度大資產階級大地主的這種擴張主義的反動思想,正是尼赫魯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尼赫魯為首的印度統治集團為了自己的需要,也為了適應美帝國主義的需要,充當了國際反華運動的馬前卒。這就是中印邊界糾紛的根源和背景。」而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思想在這一問題上的表現就是「同那些不管採取什麼反動政策的民族主義國家合作」。
最後,對不結盟運動在社會主義國家對外政策中的地位的認識和態度。鑒於印度在不結盟運動中的影響和地位,通過中印邊界沖突,中共對此有了新的認識,不再強調不結盟運動在中國外交中的重要地位。中國領導人相信,尼赫魯政府搖擺不定,他們已經不再是中立國家,雖然他們聲稱自己屬於不結盟國家,實際上卻干著侵略擴張的事。印度現在變得更加依賴美國的援助。領土問題的實質是印度政府企圖兼並西部邊界地區更多的土地,他們在破壞印度共產黨和印度人民革命斗爭的同時,也迫不及待地攻擊社會主義事業。因此,「當前的頭等大事就是要在世界人民面前揭露印度反動派及其代表人物的陰謀,如果我們不徹底揭露他們的反動言行,他們就會進一步投靠美國,這樣對整個社會主義事業將造成更大的危險」。
對中共的上述政策立場以及對蘇聯政策的抨擊,蘇聯做出了公開的反應。1962年12月12日,赫魯曉夫在蘇聯最高蘇維埃發表講話,批評中國在中印邊界問題上的政策。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科茲洛夫(F.Kozlov)在12月2日至8日召開的義大利共產黨代表大會上也批評中國在中印爭端問題上的政策是「冒險主義」,有利於反革命和帝國主義勢力的反共產主義的活動。在1963年7月25日的一份聲明中蘇聯強調:「當看到一個剛剛獲得獨立並作為尋求獨立的國家之典範的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自己的軍事優勢,同一個年輕的中立國家發生軍事沖突,力圖使用那種方法在事關某段邊界的問題上取得有利的解決途徑,對此人們感到困惑和憤懣。」《真理報》1963年9月19日的一篇文章指出:「中國領導人一定對蘇聯愛好和平的立場不滿。也許,他們希望是用戰爭手段解決同印度的邊界問題,並希望得到蘇聯對他們行動的支持。如果北京的領導人希望得到這些,他們肯定有理由痛恨蘇聯的立場。」
蘇聯對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的反應和政策還在相當程度上改變了南亞地區的戰略格局,對冷戰和大國關系具有深遠的影響。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後,在印度同美國的關系迅速發展的同時,蘇聯也大力發展同印度的關系,這種戰略態勢無疑對中國的國家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在蘇聯對印度的軍事援助方面,第一批4架米格21型戰斗機在1963年2月交付印度,成為蘇聯在政治上支持印度的重要標志。

從1962年中印邊界沖突結束到1964年5月,蘇聯向印度提供了價值13億美元的軍事援助;1964年9月,蘇聯決定在未來5年向印度提供14億美元的貸款。1965年印巴戰爭後,美國和英國停止向印度提供軍火,蘇聯則大力向印度援助相關軍事物資。1967年,印度獲得蘇聯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坦克500輛,戰斗機100架;1969年至1970年,蘇聯向印度提供450輛重型和中型坦克、150輛輕型坦克、140門口徑為100毫米的火炮、兩艘潛水艇、一艘驅逐艦、120架米格21型截擊機、32架安型運輸機、140架戰斗機、109架直升機、50套地對空導彈發射設備。同西方相應的價格相比,蘇聯的上述軍事設備一般便宜40%-50%。至於從蘇聯大量購買軍事裝備的意圖,印度國防部長查萬(Y.B.Chavan)在1965年9月表示,蘇聯的武器可以在需要的時候對付中國。
在中美敵對和中蘇關系破裂的情況下,蘇聯在中印邊界沖突後大力發展同印度的關系,特別是在軍事領域內的合作,無疑對中國的國家安全特別是中國南部邊界安全構成了巨大的戰略壓力。更為重要的是,作為中印邊界沖突和蘇印關系發展的重要後果,中國和巴基斯坦關系得到實質性的發展。在中印關系惡化的情況下,巴基斯坦成為中國在南亞地區的戰略夥伴,同時更加深了中印之間的敵對。對此蘇聯認為,中國在極度惡化同印度關系的同時,另一方面卻同「威脅亞洲和平與安全」的《東南亞條約組織》和《巴格達條約組織》的成員巴基斯坦結成了事實上的盟友。中巴事實上戰略關系的形成,使得東南亞條約組織基本上失去了效力,美國開始降低對巴基斯坦在遏制中國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期望,戰略重點進一步轉向印度,這種戰略調整對南亞地區的大國關系產生了長期的影響。不過,這已經超出了本文討論的范圍。

『捌』 中俄關系中印關系中印俄關糸

難說啊,三者關系復雜,印現在在發展軍事,力爭上游。如果開戰,俄應該戰在中立,取漁翁之利。

『玖』 評論中國、俄羅斯、印度三國互相的關系

大家只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每個時間的關系都是不同的,這樣的問題很難回答
中俄,基本上是暗鬥
中印,中國不是很重視,但是印度以超過中國為己任
俄羅斯和印度主要的合作意圖就是壓制中國
畢竟亞洲的強國太多了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是如何看待中印關系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