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俄羅斯科學家
目前俄羅斯有85.8萬科研人員,其中63.6萬在國家科研機構工作,僅科學院就有11萬人,在這種背景下,依舊保持著世界上最龐大科研隊伍的俄羅斯,其科學對經濟的貢獻即科研成果轉化率卻僅為2%,與西方發達國家的30%相去甚遠。
❷ 獲諾貝爾獎的俄羅斯科學家有誰
伊•巴甫洛夫(1849-1936)著名生理學家,1904年因在血液循環與消化生理學方面的經典著作被授予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
伊•梅契尼柯夫(1845-1916)著名生物學家與病理學家,比較病理學、進化胎生學、微生物和免疫學的奠基人之一,1908年與德國科學家P•歐利希共獲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尼•謝苗諾夫(1896-1986)著名化學物理學家,開辟了有關燃燒、爆炸、火焰傳播的獨立研究領域,1934年創建了鏈反應的數量通論,1956年與美國科學家C•欣謝爾伍德共獲諾貝爾化學獎。
巴•切連科夫(1904-1958)物理學家,1934年在蘇聯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作研究生時發現了「切連科夫效應」,於1958年與蘇聯物理學家塔姆、弗蘭克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伊•弗蘭克(1908-1990)物理學家,1937年與塔姆一起,對切連科夫效應提出了理論解釋,三人因此同獲1958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❸ 原子彈是哪名科學家研製的哪些國家擁有原子彈
中國原子彈之父:鄧稼先
中國、俄羅斯、英國、法國、美國, 印度、巴基斯坦,有原子彈
❹ 蘇聯解體時,科學家都主要去了哪些國家
美國得到的都是頂級的專家,俄羅斯的,烏克蘭的都有。
中國主要是搜羅了一部分烏克蘭的專家
❺ 俄羅斯科學家為求永生,大膽注射350萬年前猛獁細菌,後來怎樣
這個瘋狂的科學家名叫阿什托利布,他的國籍是俄羅斯,擔任多年莫斯科國立大學地球科學系的主任,在這地球科學領域是數一數二的專家,他所撰寫的書籍不僅受到世人歡迎,而且多次斬獲大獎,他的專業水平可見一斑。
2009年,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猛獁山上,阿什托利布意外地發現了一種大約存活了350萬年的芽孢桿菌F,這種細菌是從凍土層中的保存完整的猛獁象腦中提取出來的,這細菌經過漫長的歲月後仍然能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可見它的組成成分十分復雜。
小結:
時代是在變化的,未來有許許多多的疑難雜症將被破解,唯有衰老似乎無解。人的壽命其實與細胞分裂次數密切相關,而細胞分裂次數由位於細胞核里的DNA端粒長度決定,並且這個長度又與端粒酶相關。如果真的要增加人類的壽命,無非就是端粒酶分裂的次數以及加強人體的免疫。
但科學家在很多年前就證明了第一種方法是行不通的,如果激活了處於抑制狀態的端粒酶,那麼細胞就可以無限增殖,形成橫行霸道的腫瘤細胞,使患者罹患癌症。那看來只有第二種方法了。如果人的免疫力增強,按照邏輯上來講,自然能延長自己的壽命。比如有的人在七八十歲的時候就步履蹣跚,而有的人卻能夠健步如飛。但是這種方法,只能延長幾年的壽命。
隨著科學上的進步,未來人們的平均壽命肯定會長於現在,盡管現在並沒有什麼突破性進展,但誰能想到後面發生的事呢?
其實,我們之所以世世代代追求長生不老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留住生命里的美麗事物。這完全能夠理解,這幾乎是地球人的共性,盡管我們整天聽「珍惜眼前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類的話,但我們總會容易忽略自己擁有的東西,而真正失去後,我們又想能夠做點什麼來彌補。
現在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人,好好地度過自己生命的每一天。我們對於人生的態度也應該是豁達,向上,如果我們連自己的生活都過不好,那我們追求永生的意義何在呢?
❻ 俄羅斯科學院的院士哪個國家的科學家占據了100多位
法國。
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由該院24 個學部的4000餘名院士組成,其中外籍院士來自47 個國家。法國科學家佔了100多位,中國有多位兩院院士也曾當選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
❼ 命名布拉莫斯導彈的科學家是哪個國家的
命名布拉莫斯導彈的科學家是印度、俄羅斯兩個國家的。
布拉莫斯反艦導彈(PJ-10),是由俄印合資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研製的新一代巡航導彈。俄方負責導彈的研製與生產,印方負責制導系統,以俄羅斯「寶石」(SS-N-26)反艦導彈為基礎進行研製。
「布拉莫斯」,其英文名字為BrahMos,由印度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該河上游是中國的雅魯藏布江)和俄羅斯莫斯科河(Moscow),兩個英文單詞縮寫組合而成,標志著印俄兩國之間的友誼,隱含著「既有布拉馬普特拉河狂放的一面,又有莫斯科河優雅的一面」之寓意。
(7)哪個國家有俄羅斯科學家擴展閱讀: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底是反艦導彈,反艦導彈改進的巡航導彈本質上與中美俄等國通常使用的巡航導彈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比如就射程來說,中美俄巡航導彈普遍在1500公里以上,而印軍布拉莫斯導彈一般的版本最大射程只有290公里,400公里的增程版還沒有列裝。
1995年12月,印度與俄羅斯開始聯合研製超音速反艦導彈。後來,因研製經費嚴重不足,未能完成預定的型號研製任務。1998年2月,印度國防部研究與發展局(DRDO)與俄羅斯導彈生產和設計商(NPO)聯合體簽訂了聯合研製「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諒解備忘錄。
在印度聯合組建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資公司,決定在俄羅斯「白瑪瑙/寶石」反艦導彈的基礎上,共同研製開發設計代號為P-J10、名稱為「布拉莫斯」的超音速巡航導彈。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合資公司總資產2.5 億美元,印度佔50.5 %。
後來,該合資公司與俄羅斯國家武器出口總公司和導彈生產和設計商聯合體,共同簽訂了聯手向全球市場推銷「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的計劃書。從而,確定並開始實施此項工程。該工程啟動後,不僅研製生產艦載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而且在此基礎上,還改型設計、研製陸基型和空射型「布拉莫斯」超音速巡航導彈。
❽ 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惟一得主朗道是哪個國家的科學家
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惟一得主朗道是蘇聯,「關於凝聚態物質的開創性理論,特別是液氦」方面做出重大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列夫·達維多維奇·朗道蘇聯猶太人,號稱世界上最後一個全能的物理學家。在他50壽辰之際,蘇聯學界把他對物理學的十大貢獻刻在石板上作為壽禮,以向先知一樣的稱謂稱之為「朗道十誡」:因凝聚態特別是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朗道就像有人曾評價的是「典型的浪漫派科學家」。對多種科學領域都有網路全書式的知識,特別對邊緣科學表現出強烈的興趣,使他觀察事物敏銳,分析問題深刻、全面,富於創見。朗道認為,費米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全能物理學家」,在費米逝世以後,他感嘆他說:「現在我就是最後一位全能物理學家了」。應該承認,他的這種看法並非自誇自贊,而是有著不容懷疑的真實根據的。
❾ 為什麼俄羅斯(蘇聯)能有怎麼多科學家
1、俄羅斯人比中國人好學。
(1)中國人喜歡把康熙帝和彼得一世相提並論,恨不得說成中俄各自的千古一帝。但康熙皇帝老帥出征守住的地盤,早就讓俄羅斯拿走了,中國人收獲了只提當年勇的談資。比起親自出征,康熙更有名的似乎是微服私訪。彼得一世也微服,但人家那是出國扮作小學徒,汗流浹背低聲下氣學技術,跟吾皇康熙向老太太和蘇麻拉姑學宮廷斗爭術根本不是一個路子。彼得回國後採取各種措施逼迫啃老族學習,比如不讀書的貴族子弟不許繼承土地,等等;興西學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是新政的突出內容。康熙在這方面簡直鮮見業績。
(2)到葉卡特琳娜二世時期,這位女漢子對外拓展疆域,對內高度重視母親質量提升,她辦的女子貴族學校,教育和培養俄羅斯女人在自立自強和培養下一代方面的能力。經過他們的努力,俄羅斯在極短時間內由彼得大帝之前宮廷都使用法語的「野蠻」小公國,一躍而成為19世紀在自然科學和文學、藝術領域取得輝煌成果的國家,舉國上下學文化。
(3)即便在蘇聯解體時期的內外交困中,俄羅斯人排隊和坐地鐵都能默默讀書,現在依然。學習真正成為了他們的信仰,而不像中國地鐵里除了打盹發呆就是玩手機。
2、東正教「末日論」的激發和愛國主義激勵。
(1)俄羅斯民族繼承了基督教(最早來自猶太教)中的「末日」觀點,認為彌賽亞將要降臨。此外,俄羅斯沒有自己的傳統文化(東方特點的莫斯科和西方特點的聖彼得堡並立便為典型標志。)他們不想承認自己是亞洲人,但歐洲人卻排擠它,蒙古和斯拉夫專制傳統深深植根其中,這種無根性更加劇了其民族危機感。
(2)他們還具有上帝選民的思想,認為俄羅斯人總是對的。但他們對末日的態度,不是中國人所謂世界末日前吃盡喝光的恐慌,而是要跟時間賽跑、在末日到來之前做更多事的一種追求;是使命思想和責任意識。為此,俄羅斯人為了維系民族和國家的完整,強國和在世界上發聲一直是執政追求,更是民族信仰。從沙皇到斯大林再到普金,都是如此。
(3)於是我們看到,即便政治多麼黑暗,專制如何猖獗,生活多麼苦難,外表多麼服從,俄羅斯知識分子的內心都有自己獨立自由的世界:為了世界末日前的使命;為了祖國;為了不枉生命的追求等,面對流放和死亡的從容不迫與前仆後繼。誅心和御用者有之,但屈指可數,就因為內心那塊聖潔的天地。前蘇聯的諾貝爾獎集中於基礎學科和文學領域,而非當時軍備競賽激烈的應用科學領域,原因或許也因為如此——沒有功利性追求,只為純粹。
❿ 俄羅斯有什麼著名的科學家
俄羅斯有什麼著名的科學家?
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國網路全書式的科學家、語言學家、哲學家和詩人,被譽為俄國科學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質量守恆定律"(物質不滅定律)的雛形。
尼古拉•羅巴切夫斯基,在1829年創立羅巴切夫斯基幾何學,後來被社會公認並完全替代了歐幾里得。喀山大學畢業生。隨後在喀山大學任教,並出任校長。
巴夫尼提•切比雪夫,在數學和力學方面有傑出的貢獻。創立了40多種機構學,其中大部分被使用在現代汽車製造中。
亞歷山大•斯托列托夫,在電磁學、光學和分子物理學領域作過研究。 創建第一個光電探測器。把光電子的能量轉換成電能。
德米特里•門捷列夫,在1869年發現基本自然定律-—化學元素的周期性。他製作出的元素周期表能夠將現有元素分類,並據以預見一些尚未發現的元素和它們的性能。被公認為材料科學發現史上最偉大事件。
亞歷山大•波波夫,發現電磁波的實際應用,比如,電磁波在無線電通訊領域的使用。 在1895年創建了當時最完善的無線電收音機。
謝爾蓋•博特金,創立了機體整體性的學說。 初次介紹了甲型病毒性肝炎(博特金伯特克疾病)。
尼古拉•皮羅戈夫,野戰外科學、局部解剖學、俄羅斯麻醉學的創始人。 把外科變成一門科學。
伊萬•巴甫洛夫,致力於高級神經活動的研究,因在消化生理學方面的出色成果而榮獲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金,成為俄羅斯第一個諾貝爾獎獲得者。
伊里奇•梅契尼可夫,比較病理學、進化胚胎學、免疫學的創始人。 發現胞噬作用。成立了老年學。在1908年因為對免疫性系統的研究得到諾貝爾獎。
弗拉基米爾•佐利金
工程師、發明家。在俄羅斯出生並在這里學習。 」現代電視之父「。創立顯象管(1929年)、光電顯象管(1931年)、電視系統(1933年)、奠定彩色電視基礎(1940年)。
帕維爾•切連科夫,光學、原子核物理學、高能原子物理學的奠基人。諾貝爾獎獲得者(1958年)。
尼古拉•瓦維洛夫,育種學原理、世界植物培植起源地學說的奠基人。植物免疫學說的發明人。
列夫•朗道,被「理論物理學經典教程」的作者之一。 在物理學多個領域都有重大貢獻。因液氦的先驅性理論,被授予196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亞歷山大•普羅霍羅夫,激光技術的創始人。創立了各種激光器。1964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彼得•卡皮察,因低溫物理學方面的基本發現和發明獲得1978年的諾貝爾獎。液化氣體工業裝置的發明人。聖彼得堡立技術大學畢業。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創始人之一。
列昂尼德•坎托羅維奇,數學家,線性規劃的創始人之一。在1975年獲得諾貝爾獎。
尼古拉•謝苗諾夫,化學、物理學的創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創立了鏈式分支反應理論。在1958年獲得諾貝爾獎。聖彼得堡大學畢業。曾在托木斯克技術研究所和托木斯克大學工作。參與了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的創建
伊格爾•庫爾恰托夫,在核物理學領域有一系列重大發現。在他的領導下,建造了歐洲第一座原子反應堆,造出了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世界上第一顆氫彈,並在 1954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核電站– 奧布寧斯克核電站。
安德烈•圖波列夫,航空設計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個大型超音速客機Tu-144(1968年)。 參與過一百種以上飛機的創建,其中70個進入了系列。
若列斯•阿爾費羅夫,在半導體、半導體電子學和量子電子學方面有著五十多項發明並發表了五百多篇科學論文。特別是製造了第一個發光二極體。 2000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列寧格勒電子技術學院畢業生。
格里戈里•佩雷爾曼,現代傑出的數學家。 在2002年證明了龐加萊猜想,解決了數學界七大難題之一。
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莫斯科物理技術大學的畢業生。在2010年由於對石墨烯研究獲得諾貝爾獎。
尤里•奧加涅相,領導合成新化學元素的工程。在1999-2010年期間,他的實驗室科研人員超過了歐洲同行業實驗室。他們第一個獲得了六個超重化學元素周期表。
阿列克謝•斯塔羅賓斯克,宇宙產生理論(通貨膨脹理論)的創始人之一。卡弗里獎獲得者(2014年)。
拉希德•蘇尼亞耶夫,蘇尼亞耶夫-澤爾多維效應(即:在外部空間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影響下電子發生逆康普頓散射)的創始人之一,。吸積盤理論(即:自由落體的物質被吸入黑洞)的創始人,京都獎獲得者(2011年)。
亞歷山大•霍列夫,有170多部著作,包括在國外出版的專題論文。對量子論的數學表述、量子統計學和量子資訊理論作出了重要貢獻。三個國際大獎獲得者 :量子通信獎 (1996年)、馮•洪堡獎(1999年)、克勞德•香農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