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俄羅斯的主食是什麼
飯。
『貳』 白俄羅斯有什麼習俗
白俄羅斯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大多慣以握手為禮,握手時要脫下手套,禁忌隔著門檻握手。
也習慣以擁抱禮會見客人。特別好的朋友久別重逢,會用擁抱和親吻。一般是擁抱後互相親吻臉頰三次,先右再左再右。
白俄羅斯人對親朋好友問的相見,一般慣施親吻禮:長輩對晚輩,一般以吻額為最親切;朋友之間,一般都吻面頰;男子對尊敬的婦女,多施吻手禮;夫婦或情侶之間施吻唇禮。
與陌生女士相見,不要主動握手,更不能過分親熱。除非對方主動跟你握手,可以說兩句贊美女士年輕漂亮的話,一定會得到對方的好感。
他們對鹽十分崇拜,認為鹽能驅邪除災,故又對把鹽碰撒比較忌諱,認為其為不祥的預兆。按古老習俗,就是喜歡用麵包和鹽招待客人。因為在古俄羅斯鹽很珍貴,只有款待貴賓時才能在宴席上見到,而麵包在當時則是富裕和地位的象徵。通常,主人手捧麵包,客人躬身接過麵包,先對麵包示以親吻,然後掰一小塊,撒上一點鹽,品嘗一下,表示感謝。流傳至今,俄羅斯人用麵包和鹽招待客人以示善意和友好,已成為俄羅斯人與人交往中不可缺少的環節。
應邀做客,進屋後應脫衣帽,先向女主人問好,再向男主人和其他人問好。迎接客人的儀式有一定之規,重要的客人由主人在過道屋迎接,一般的客人由主人在房間里等待。此外,在家門口迎客的是家裡地位最低的人,在門廊迎賓的則是一家之主。
會客時賓主坐次也有講究,最尊貴的座位是家裡聖像的下面,主人坐在貴賓的右手。告別時,客人要先向聖像祈禱,然後與主人行吻禮,視客人的尊貴程度,主人決定將客人送至房間門口或送至屋門檻。
『叄』 波蘭和白俄羅斯自然條件、生活水平怎樣啊
這些都是獨聯體的國家,,自然災害不多,,,幾乎都是平原地區,社會治安良好,(因為本人就在白俄羅斯學習),消費(衣:跟中國品牌專賣店裡差不了多少,可能貴一點點。食:吃的東西比中國貴,一般的東西都在1.5-2.5倍左右。主食土豆。麵包。一些肉類。還有沙律。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帶電飯鍋來做飯。)
『肆』 白俄羅斯民族服飾
白俄羅斯民俗文化最早產生於基輔羅斯時期,那時的白俄羅斯民俗文化具有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等歐洲文化的共同特徵,14-16世紀白俄羅斯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這主要表現在衣食住行、文化娛樂等各個方面。
首先在衣著服飾方面,白俄羅斯的民族服裝有著鮮明的民族特點,據傳,白俄羅斯之所以冠名「白」,皆因該民族素來愛穿白衣服。男子穿白色亞麻布綉花襯衫,系彩色腰帶,外套坎肩,下穿白色燈籠褲,扎白色裹腿,腳蹬皮靴,頭戴氈帽、皮帽或草帽。婦女的傳統民族服裝艷而不俗,上穿白色綉花襯衣,下穿條紋或方紋圖案的白色大長裙,腰系毛織小花圍裙,再配上五彩絨線織成的腰帶,頭戴花頭巾,腳穿皮靴或皮鞋,顯得既健美又活潑。
飲食方面,白俄羅斯的民間飲食品種豐富多樣,其主食一是麵包,二是土豆。在白俄僅用土豆就能做出一百多道菜。用黑麥糊、麵粉和土豆做成的土豆薄餅是他們的傳統食品,湯也是每頓飯必不可少的,特別是紅甜菜湯和白菜湯。傳統飲料有格瓦斯和樺樹嫩芽做的燒酒,也喝伏特加和加糖的紅茶,但不如俄羅斯人那樣普遍。在白俄羅斯的城市裡除了常見的咖啡店、餐廳外,還有一種專門商店「布里巴尼」,即土豆店,可以看出白俄羅斯人是多麼鍾愛土豆。
白俄羅斯的傳統住房是圓木架成的房子,屋頂雕刻有馬頭形木雕,門、窗框上雕有花紋圖案,十分精美,但是這樣的房屋現在只能在農村看到了。
在文化娛樂方面,其民間創作如舞蹈、音樂、口頭文學等十分豐富,還有許多古老的戲劇形式,其中流傳最廣的是源自16世紀的民間木偶戲。白俄羅斯的民間工藝歷史悠久,像木刻、陶器、地毯、刺綉、藤和麥稈編織品等都久負盛名。
白俄羅斯人最喜歡的一種舞蹈叫「布里尼舞」,意思是小土豆,足見白俄羅斯人對土豆的感情之深。
『伍』 白俄羅斯美食有哪些 白俄羅斯美食介紹
白俄羅斯擁有著,美麗的自然風光,夏日的藍天白雲和湖水微波盪漾,還是秋日的落葉金黃和層林盡染,亦或是冬日的白雪皚皚和銀裝素裹,這里每一個季節都有著各自美麗。
這樣的國家,自然也是少不了美食的,這里的美食有著自己的特色,和味道,那麼,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好好的介紹一下白俄羅斯有哪些美食吧!
甜菜湯
甜菜湯—白俄羅斯最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食品之一。甜菜湯是一例冷湯,微微的有一點酸味。顏色呈紅粉色,十分的美味。夏天喝一碗甜菜湯做開胃湯一定會讓您的胃口大開。
土豆餅
土豆餅—絕對的俄羅斯美食代表。其實在歐洲,土豆才真的是大家的主糧,土豆做的各種食品也是讓人贊嘆不已。在白俄羅斯土豆餅一般都是蘸各種醬料來吃,一般是蒜醬,乳酪醬啊,黃瓜醬啊,沙拉醬之類的。
魚子醬
魚子醬—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魚子醬是俄羅斯的特產,但是白俄羅斯對魚子醬也是同樣的熱愛。
鮮美可口的魚子醬(красная)/鮭魚子醬(икралососи)/黑魚子醬(черная)/鱘魚子醬(икра остра)、標示。紅魚子醬也常做成沙拉
薄煎餅
傳統俄式薄煎餅。有各式甜咸口味、各種造型,是白俄傳統節慶——謝肉節的應景食品。其實早餐也有很多人吃這個,真的是美味方便。
俄式燉肉
俄式燉肉—俄羅斯燉肉是以豬、牛、羊各以不同配料做法,煨煮成入口即化的香濃燉肉。搭配蔬菜、馬鈴薯或抓飯一起享用,特別令人滿足。
赫魯曉夫的「共產主義就是吃上土豆燒牛肉」,可以看出他的美味程度了。
格瓦斯
格瓦斯—是一種盛行於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的,含低度酒精的飲料,用麵包干發酵釀制而成,顏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紅色。由於其酒精含量只有1%左右。來一杯清熱解暑。
這里的景色已經足夠吸引人了,沒想到這里的食物更是美味獨特,令人垂涎三尺。這樣的白俄羅斯,你一定不要錯過哦!
『陸』 白俄羅斯的習俗有哪些
禮節禮儀
白俄羅斯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大多慣以握手為禮;也習慣以擁抱禮會見客人。
白俄羅斯人對親朋好友問的相見,一般慣施親吻禮:長輩對晚輩,一般以吻額為最親切;朋友之間,一般都吻面頰;男子對尊敬的婦女,多施吻手禮;夫婦或情侶之間施吻唇禮。
信仰忌諱
白俄羅斯人多信俄羅斯正教,西北地區的人則多信天主教。他們對鹽十分崇拜,認為鹽能驅邪除災,故又對把鹽碰撒比較忌諱,認為其為不祥的預兆。他們忌諱以薔薇花為贈禮。認為這是斷絕友誼的象徵,是一種令人沮喪的花。他們對「13」數字很討厭。認為「13」是個凶數,會給人以大禍臨頭的印象或給人帶來災難。他們對以左手搞社交活動的人很反感。認為使用左手為不禮貌的舉止。他們忌諱黑色。尤其見到黑貓,更會使他們感到沮喪。他們一般不愛吃蘑菇和茄子;
飲食習慣
白俄羅斯人愛吃黑麥糊和用麵粉、土豆做成的薄餅;喜歡酸奶、奶渣、乾酪;特別愛喝湯類;象涼雜拌甜湯、白菜湯每天都離不開。他們平時以俄式西餐為主,愛吃黑麵包,慣於用刀叉作餐具。他們對中國的飯菜倍加喜歡,認為中國的菜餚獨具特色、味美適口。
尊重女子是俄羅斯人的社會風尚。
問候時,男子應先向女子問候;年輕者應先向長者問候;進屋的人應先向主人和其他的人問好。當婦女走進客廳時,男子應站起來表宗眾挽,而男子走進客時,婦女可以不站起來,但必須面向來人,以示禮貌。
在介紹人們相識時,總是把婦女先介紹給男子,婦女在回答時應主動伸出手去握手並說出自己的姓名。非因公結識時,青年男女要說出自己的名字,成年男女則要說出自己的名字和父名。要向婦女介紹某個人時,應先徵求她同意後再介紹。上公共汽車、進房間、上樓梯時,男子一般都讓女子先行,並為其開門,即使對不認識的女子也需這樣做。出門時男子幫助同行女子穿大衣、拉大門;在影劇院里,男子應先找座位讓女子坐下後,自己再坐。請女子跳舞後,應送她回原來位置,致謝後再離去。照像時,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在室外,如果女子站著,男子不應坐著照。跟女子在一起時,吸煙前一定要徵得對方的同意。
謝肉節 (Масленица)
在每年的二月末三月初,是俄羅斯一個古老的節日。在十四世紀之前,俄羅斯人的祖先們是在三月份慶祝新年,在二月末慶祝謝肉節-送冬去,辭舊歲。過謝肉節的風俗一直保留至今。
謝肉節一般持續一周,每一天都有一個名字。星期一稱作「迎接」,因為在這一天開始迎接節日,婦女們一早即開始烤制象徵春天的面餅。成年人走上街頭,唱著歌,跳起舞,用銅鈴和綵帶將樹木裝飾起來,然後歡送象徵冬天的草人,給草人穿上女人的裙子,用十匹或更多的馬拉著塗彩的雪橇,載著草人遠去。每匹馬上都騎著一位騎士,騎士手舉一把掃帚,以示驅除寒冷。星期二稱作「游戲」,因為這一天開始謝肉節的游戲。星期三稱作「美食者」,星期四稱作「狂歡」,在這些天,孩子們築起雪城堡,玩「打仗」的游戲。人們還在坡道上滑雪橇,與冬日告別。星期五和星期六是出門做客,探親訪友的日子,在每家的餐桌上都會有面餅。星期日稱作「告別」,在這一天,人們與謝肉節告別,與冬天告別,然後將草人點燃,期望舊的一切都將隨冬日而去。
白俄羅斯人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性格豪邁,心地實在,通情達理,善於同外界禮尚往來,並且非常重視禮貌待客,文明用語時常「掛在嘴邊」。他們表示高興時,往往愛開懷大笑,而表示輕蔑時,又總習慣微微地一笑。因此,中國人的禮貌微笑,對他們來說,往往會使他們感到莫名其妙。他們有「女士優先」的良好傳統,習慣在各種場合照顧優待婦女。他們對「7」數倍加喜歡。認為「7」是個吉祥的數字。因此,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總樂於同「7」數打交道。白俄羅斯民族崇尚偏愛白色,認為白色純真、潔凈;也喜歡紅色,認為紅色象徵著勇敢,並會給人以鼓舞。
『柒』 白俄羅斯的食物
白俄羅斯和俄羅斯的飲食文化是一樣的。美食都享有悠久的歷史兼容了英法菜系的精華,燒烤系列比較誘人。菜有腌三文魚、肉醬茄子等,據說是最地道的味道。主食中有一道「羊肉包子」,國人看了也許覺得普通,外表跟天津灌湯包子差不多,但入口能品嘗到極濃而鮮美的羊肉汁.
我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土豆燒牛肉」。著名的魚子醬也不容錯過。魚子醬是頂級美食,其尊貴程度甚至要超越中餐里的鮑魚。魚子醬分為紅魚子醬和黑魚子醬兩種,黑色的產於鱘魚,紅色的產於鮭魚。而更珍貴的是黑魚子醬。如果說鮑魚是美食中的黃金的話,那麼魚子醬則是美食中的玉,為了避免高溫烹調影響品質,魚子醬一般生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魚子醬切忌與氣味濃重的輔料搭配食用。
含羞草沙拉:其實並不是由含羞草做成的,而是以米飯為主原料,其他配料有金槍魚、青椒、洋蔥,最後再在外面撒上一層特製的沙拉醬與芝士粉。
烤魚:俄式烤魚選用的是鱸魚,先把鱸魚煎熟,再在鱸魚表面放上燒好的蘑菇、雞蛋、洋蔥,最後在上面覆蓋上一層潔白的奶汁,再撒上一些芝士。普通俄式烤魚需要放入一些黃油炒過的番茄醬,與奶汁摻雜起來,透出一種粉紅色。酸奶——益生菌保護腸道酸奶中含有益生菌,可保護腸道,避免致病細菌的產生。另外,有些酸奶中含有的乳酸菌可以促進血液中白細胞的生長。雞湯——美味的感冒葯雞肉在烹飪過程中釋放出來的半胱氨酸,與治療支氣管炎的葯物乙醯半胱氨酸非常相似,有鹽分的雞湯可以減輕痰多的症狀,因為它與咳嗽葯的成分很像。燉雞湯時加些洋蔥和大蒜,可讓效果更顯著。牛肉——補鋅增強免疫力鋅在飲食中非常重要,它可以促進白細胞的生長,進而幫助人體防範病毒、細菌等有害物質。即使是輕微缺鋅,也會增加患傳染病的風險。牛肉是人體補充鋅的重要來源,適當進補牛肉對免疫系統有益,可預防流感。蘑菇——增加白細胞抗感染長久以來,人們就把蘑菇當做提高免疫力的食物。理由是:吃蘑菇可以促進白細胞的產生和活動,讓它們更能抗感染。魚和貝類——補硒防病毒研究指出,補充足夠的硒可以增加免疫蛋白的數量,進而幫助清理體內的流感病毒。硒主要來源於牡蠣、龍蝦、螃蟹和蛤蜊等海鮮類食品。深海魚中的歐米伽-3能夠幫助血液產生大量抗流感細胞,也有助於提高人體免疫力。茶——抗細菌防流感研究發現,連續兩周每天喝5杯茶(紅茶、綠茶都可)的人,其體內會產生大量抗病毒干擾素,可以有效幫助人體抵禦流感,同時,還可以減輕食物中毒、傷口感染、腳氣,甚至是肺結核和瘧疾的症狀。大蒜——大蒜素抗感染和細菌實驗結果表明,食用大蒜可讓感冒發生幾率降低2/3。經常咀嚼大蒜的人患結腸癌和胃癌的幾率也會大大降低。因此,建議每天生吃兩瓣蒜,並在烹飪菜餚時加入一些大蒜末。燕麥和大麥——抗細菌抗氧化燕麥和大麥都含有β葡聚糖,這種纖維素有抗菌和抗氧化的作用。食用燕麥和大麥,可以增強免疫力,加速傷口癒合,還能幫助抗生素發揮更佳效果。紅薯——增強皮膚抵抗力皮膚是人體抵抗細菌、病毒等外界侵害的第一道屏障。維生素A對皮膚組織有重要作用。而補充維生素A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食物中獲取β胡蘿卜素,紅薯是獲得這種營養的最快途徑,它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且熱量低。另外,紅棗、胡蘿卜汁加蜂蜜、菊花茶、菊花粥、銀耳粥,對於預防病毒性呼吸道感染都有一定作用,常吃可提高機體免疫
『捌』 白俄羅斯面積相當於中國哪個省
白俄羅斯面積相當於中國陝西省。白俄羅斯面積是20.76萬平方公里,陝西省面積是20.58萬平方公里。
白俄羅斯位於歐洲中心,是一個內陸國家,與其接壤的國家有俄羅斯、拉脫維亞、波蘭、立陶宛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國土總面積20.76萬平方公里。
白俄羅斯全國劃分為明斯克、布列斯特、維捷布斯克、戈梅利、格羅德諾、莫吉廖夫6個州和具有獨立行政區地位的首都明斯克市,下設118個區、106個市、25個市轄區、106個鎮、1456個村。
白俄羅斯特產
白俄羅斯人的主食以麵包為主,副食有豬、牛、羊、魚、蝦、禽等肉類及捲心菜、黃瓜、西紅柿、胡蘿卜、土豆等蔬菜。特別是土豆,既是主食,又是副食,他們能用土豆做出上百種菜,有專門供應土豆食品的商店。他們口味較重,烹調講究酥爛熟透。
傳統食品有黑麵包、黑麥糊以及麵粉、土豆做成的薄餅等。他們喜歡吃肉,也很喜歡酸奶、奶渣、乾酪;特別愛喝湯,經常喝的湯有涼雜拌甜湯、白菜湯、淋上酸奶油的羅宋湯等。
『玖』 俄羅斯他們那的主食是土豆,他們都是怎麼吃土豆,有哪些做土豆的方法
1.、做土豆泥,即把土豆削皮,整塊放在水裡煮,煮熟後拿出來用勺子壓成泥。
2、炒土豆片,就只炒它。還可以烤土豆片。
3、做湯大部分湯里都有土豆。
4、土豆絲也很不錯。
俄羅斯青菜少,以肉、土豆為主, 所以做法很多,但也和中國菜大同小異。
『拾』 白俄羅斯有什麼代表性的東西嗎就像我們中國的熊貓京劇之類的
下段的文章摘自網路,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其實白俄羅斯是個小國,它本身是從前蘇聯獨立出來的,真正有代表性的東西並不多,如果說純粹代表性的東西,俄羅斯和烏克蘭要遠比白俄羅斯要深刻一些。下邊是網摘:
我們在白俄羅斯只停留了6天,短短的一周不到的時間里,雜技團演出了三場,訪問了兩個城市。提及白俄羅斯,對於國人來說,並不是太熟悉。作為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白羅斯民族在語言、風俗、宗教信等方面同俄羅斯民族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在白俄羅斯雖然時間短暫,但是管中窺豹、略見一斑,算是對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有個大概的了解。
剛剛10月中旬,但是白俄羅斯已經是初冬的季節,天總是陰沉沉沒有一縷陽光,還不時下著牛毛細雨。8點之後天才亮,而下午5點暮色就降臨。雖然沒有凜冽的寒風和皚皚的白雪,但是陰霾的天空,卻讓人能感受到冬日的蕭瑟和寂寥。
如果用「風景如畫」來形容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毫不誇張。無論是街頭公園還是巷道小徑,處處都是蒼松翠柏,綠樹環抱。由於是暖冬的緣故,不少樹木依舊綠意盎然,紅黃的落葉灑滿了草坪,看上去猶如一幅幅濃筆重彩的油畫。明斯克既沒有大都市的嘈雜喧囂,也沒有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車輛。也許是民族的習性,這里的人們生活節奏要比起北京要緩慢得多。無論是演出前的裝台,還是吃飯時,侍者上菜的速度,都是慢吞吞的。有的時候這里緩慢的節奏讓國內的同行大為著急,不管你說也好,叫也 好,速度還是依舊。然而緩慢的節奏卻絲毫不妨礙人們在這里的生活,喝著伏特加,聽著民歌,再輕舞一曲,這就是白俄羅斯人生活的一部分——悠閑自由,無拘無束。
演出自然是成功的。三場演下來,白俄羅斯的觀眾對中國雜技充滿了好奇,更讓我們難忘的是白俄羅斯觀眾的友好和熱情。在瑪捷期列那市演出結束之後,觀眾們涌到後台要求簽名留念,一些年長的女士擁抱著團里年紀小的演員長時間得熱吻,場景讓人興奮不已。除了演出,剩下的活動就是參觀游覽。團里有的人提出要去購物,接待方同意了我們的要求,帶我們逛了逛明斯克的市場和商廈。然而大家看後頗為失望:白俄羅斯的商業不是很發達,特別是輕工業產品比較匱乏,很多東西都依賴進口,特別是服裝很多都來自中國。商廈還都停留在中國上世紀80年代的水平,幾乎是沒有什麼東西可值得買。有意思的是同行的一位,在商場裡面看上了一款白俄羅斯 風格的花瓶,正打算買下作為紀念。旁人突然發現花瓶的外殼包裝上赫然印刷著「高檔優質瓷器」幾個字。大家看了哈哈大笑起來,調侃為「出口轉內銷」。
如果有人問,什麼東西最能夠代表白俄羅斯?我個人的回答是白樺樹和土豆。雖然在白俄羅斯只有短短的6天,而這兩樣東西卻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先談談白樺樹吧,似乎無論我在白俄羅斯的何處,白樺樹時時都會出現在我的眼前。它們或是三五棵一群,或是成百上千棵成林。雖然正值初冬季節,明黃的樹葉鋪滿了大地,斑駁的白樺樹干,纖細的樹枝,在寒風中婆娑舞動。白樺樹是美的,無法形容的美,眼前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斑斕色彩;閉上雙眼,耳邊是白樺樹在風中輕舞飛揚的瑟瑟之音,而觸動你心底的卻是那種悲涼蕭瑟的美。看著白樺樹,我突然明白了柴科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為何充滿了哀怨別離惆悵之緒,也似乎只有理解了寒風中寂寞的白樺樹,才能更好的領會白俄羅斯民族的精神。
土豆對我而言本來沒有什麼,但是在白俄羅斯主要是以土豆為主食,讓人難以忘懷。土豆的各種做法讓我們都嘗遍了:煮土豆、土豆泥、炸土豆片、煎土豆、烤土豆、土豆湯、土豆色拉,甚至連早飯時的煎雞蛋都不忘記給上面放上兩塊土豆。同行的中國美術館的同事在談到白俄羅斯姑娘的時候,戲稱道:「白俄羅斯的姑娘年輕的時候貌美如花,至於年紀大了以後變成胖子,那是因為土豆的後勁比較大給催胖了。」白俄羅斯的土豆宴席,讓我回國後一段時間看到土豆直倒胃口。現在覺得還是中國的菜博大精深,味美可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