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石棉出口到哪些國家

俄羅斯石棉出口到哪些國家

發布時間:2022-05-19 10:27:39

① 俄羅斯的礦物原料出口與戰略性資源保護問題

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分析俄羅斯礦物原料的進出口問題。

雖然俄羅斯1999年對外貿易額比往年下降了22%(其中,出口730億美元,減少了1.6%;進口309億美元,下降了48%),對獨聯體以外國家的外貿額(約為850億美元)比1998年下降了19%,但礦物原料的出口勢頭與以前相比卻基本保持不變。

1999年俄羅斯出口的礦物原料及其製品中有67%輸向非獨聯體國家(與1998年的水平相當),其中45%是燃料與能源(表5.2)。出口的金屬總量中有16%輸向非獨聯體國家(比前一年低1.6%)。雖然實際出口量增長(銅增長20%、鋁增長12%),但由於平均合同價下降18%,導致金屬出口總價值下降4%,增加金屬出口量只能部分彌補價格下降帶來的損失。

表5.2 1997~1999年俄羅斯與非獨聯體國家的礦物原料進出口構成(占商品進出口總量的百分比)

1999年俄羅斯從非獨聯體國家井口的礦物原料及其製品只佔俄羅斯進口總量的3.3%左右。而從獨聯體國家進口的礦產資源及其製品佔15%左右。

根據已形成的原料基地及其開采和生產能力,以及近3年來礦物原料的進出口趨勢,可把出口的礦產資源分為3類,把進口的礦產資源分為2類。它們在礦物原料基地狀況、開采和加工能力、出口潛力和進口是否合理等方面差異明顯(表5.3)。

表5.3 1997~1999年俄羅斯的礦物原料進出口構成

註:數據中的分子表示進出口的數量:分母表示原料的價值(100萬美元)。

符號「—」表示數據不詳。

資料來源: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

出口的第一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相當高,具備成熟生產能力(采礦和製品加工)的石油、天然氣、煤炭、鐵、銅、鎳、金、鉑、金剛石、鉀鹽和石棉。俄羅斯有色金屬(鋁、銅、鎳以及近年來錫、鎢、鉬)的出口主要是原料出口,深加工製品所佔的份額不超過10%。俄羅斯有色金屬的出口對象主要是歐洲國家和美國。

出口的第二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不夠(或實際上尚未開發)但具備成熟生產能力的鋁和鈦。鋁錠(初級產品)占據了俄羅斯有色金屬出口的一半以上。由於俄羅斯國內的鋁土礦奇缺,所以鋁廠60%以上的原料依靠進口。

出口的第三類礦產資源:其原料基地的開發程度不夠且生產能力相對落後的鋅、鉛、稀有元素、螢石、氧化鋇、石墨、高嶺土、斑脫土及其他礦產品。

進口的礦產資源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指那些依靠本國原料不能保障今後若干年(2005~2010年)國內需求的礦種:錳、鉻、鋁土礦、優質高嶺土、斑脫土、螢石、氧化鋇、二氧化物、鈦、鋯。

第二類是指那些原料基地開發程度很低,只有擴大進口才能彌補國內不足的礦產資源:鈾、鉛、稀有元素及其他礦產。開發這類資源的已探明儲量和前景儲量還需要一段時間,可初步確定,俄羅斯經濟對這類資源進口的依賴還要維持5~15年。

分析世界主要礦物原料供需規律及其礦產品的價格波動可以看出,某些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礦產資源的開采和需求總量。例如,1997年年底和1998年年初亞太地區出現的經濟和金融危機過後,大多數礦產資源的開采及需求量都在增長,國際市場上主要礦產品的價格也呈現出很好的行情。毫無疑問,礦物原料行業在經濟危機之後還將對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繼續起著巨大的作用。

再回到戰略性礦物原料的問題上來。必須特別強調,這個問題至今並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目前俄羅斯聯邦和地方政府都沒有關於戰略性礦物原料的法規。因此,制定戰略資源保護聯邦規劃是刻不容緩的任務。在規劃中應考慮以下因素:

(1)在全球化和地區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確定戰略資源保護的理論基礎。

(2)從政治任務和考慮到「特殊時期」國民經濟的需求出發,制定滿足國家發展需要必須的礦物原料基數。

(3)根據國家發展必須的礦物原料基數來確定地質工作的科研任務及實際工作量。

(4)採取下列措施來建立戰略儲備:

·確定勘探新區時應優先在有前景的地區安排地質勘探工作,以取得顯著成果。

·為短缺礦種建立已探明礦區和擬開發礦區的詳細檔案。

·建設地上的和地下的貯存設施,以便長時間保存已開采和已加工的礦物原料。

當然,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保護問題不僅僅是這些。前蘇聯的經驗表明,首先需要明確地提出問題,然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的戰略性實質並向領導者詳細匯報,使這個問題成為領導機關和執行人員堅定的政治意志。剩下的所有事情便是技術問題,制定計劃和確定明晰的工作方向。今後所有的工作都應按既定方針去辦,便有可能取得最終的成果。

我不想讓讀者留下這樣的印象,以為上述問題非常容易解決。必須看到,在國家預算體制下一般只向重大基礎地質研究(區域地質填圖等)項目,以及特別緊缺礦種的普查勘探項目撥款。因此,加強我國戰略性礦產資源的保護工作應該提高其優先順序別,把解決礦區勘探、開采和補充勘探工作的財政撥款問題提到特別重要的位置上來。

② 俄羅斯石油出口哪些國家

主要是歐洲、中國、印度、美國、非洲等。

③ 石棉是什麼材料它對身體有何危害呢

石棉又稱「石綿」,指具有高抗張強度、高撓性、耐化學和熱侵蝕、電絕緣和具有可紡性的硅酸鹽類礦物產品。它是天然的纖維狀的硅酸鹽類礦物質的總稱。

石棉下轄2類共計6種礦物,有蛇紋石石棉、角閃石石棉、陽起石石棉、直閃石石棉、鐵石棉、透閃石石棉等。石棉對身體的危害有:

1、由於石棉纖維能引起石棉肺、胸膜間皮瘤等疾病,許多國家選擇了全面禁止使用這種危險性物質,其他一些國家正在審視石棉的危險。

2、石棉本身並無毒害,它的最大危害來自於它的粉塵,當這些細小的粉塵被吸入人體內,就會附著並沉積在肺部,造成肺部疾病,石棉已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肯定為致癌物。

3、另一方面,極其微小的石棉粉塵飛散到空中,被吸入到人體的肺後,經過20到40年的潛伏期,很容易誘發肺癌等肺部疾病。在歐洲,據預測到2020年因石棉公害引發的肺癌而致死的患者將達到50萬人。而在日本,預測到2040年將有10萬人因此死亡。

(3)俄羅斯石棉出口到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另外,英國廣播公司(BBC)和國際調查記者聯盟調查結果發現,國際石棉行業一直在向發展中國家出口石棉,而那些國家往往缺乏職業安全方面的法規。

石棉由於價格低廉,石棉在發展中國家很受歡迎,尤其是建築行業,用它來製造防火屋頂、水管等防火、隔熱、隔音的建築材料。

以及藍、褐石棉現在已經在全世界被禁止使用,因為有廣泛證據證明,它們會導致呼吸系統疾病和癌症造成死亡。包括許多科學家在內的人反對石棉能夠安全使用的理論,他們引用世界衛生組織的觀點,認為白石棉也是已知的致癌物質,可能導致肺癌和間皮癌等癌症。

白石棉已經在歐盟國家被禁止使用,但在印度、俄羅斯等國仍然繼續使用。世衛組織的一名高級科學家說,他個人認為,開采和出口及使用白石棉現在應該在全世界被禁止。

④ 俄羅斯主要出口資源是

一、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二、鋼鐵:234億美元(5.2%);
三、穀物:105億美元(2.3%);
四、寶石,貴金屬:101億美元(2.2%);
五、包括電腦在內的機械:92億美元(2%);
六、木材:90億美元(2%);
七、肥料:82億美元(1.8%);
八、鋁:66億美元(1.5%);
九、銅:54億美元(1.2%);
十、電機,設備:49億美元(1.1%)。
【拓展資料】
俄羅斯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水資源42700億立方米/年,居世界第二位。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
此外,境內有鐵、石油、天然氣、銅、煤、鉀鹽、石棉、雲母、菱鎂礦、石墨、金剛石、寶石等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極為豐富,適合農業發展。全國宜農地達6億多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6%,其中已利用的土地只有宜農地的1/2,耕地也僅占農用地的1/3,土地資源潛力很大。
已利用的土地無論是總量或者是人均佔有量都是世界上最多的國家之一。俄羅斯擁有復雜的地形、多樣的氣候和土壤類型、眾多的河湖以及遼闊的海域,宜於綜合性農業的發展。交通運輸業是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俄羅斯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經濟發達的國家,交通運輸把各地、各部門有機地聯系起來。
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發展水平及發展方向等有很大差異,加上生產與資源、消費地分布不平衡,更增強了交通運輸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⑤ 石棉的市場詳情

世界石棉消費在下降,特別是西歐。1975年,世界石棉產量曾達到509萬噸,到1999年僅為193萬噸,2002年有所回升,也只有213萬噸。西歐國家已部分或全部禁止石棉產品。世界的另一部分地區,廉價耐用的石棉產品需求旺盛,特別是對石棉水泥(A/C)產品,如建築用石棉水泥板、輸水用石棉水泥管等。
美國石棉消費逐年減少,所需石棉主要來自加拿大,美國石棉消費2003年下降到6000噸。消費領域主要有商業樓宇屋頂面材料、塗覆復合材料、摩擦材料、密封墊圈材料、絕緣材料。 中國石棉的消費以水泥製品的消費量為最大,約占總消費量的70%~80%;其次是摩擦材料佔8%~12%;密封材料約佔6%~8%;紡織製品及其他用途約佔9%。
中國的石棉出口量少,2003年出口為3472噸,主要出口到朝鮮(1234噸)、泰國(1539噸)、馬來西亞(513噸)、日本(48噸),金額為155.62萬美元。
中國以前主要是進口部分長纖維石棉,以彌補國內長纖維石棉的不足。1991年後,俄羅斯普通石棉大量湧入,進口量急劇上升,僅2003年,除了進口長纖維石棉1366噸,金額96多萬美元外,同期還進口一般石棉142111噸,金額達2431萬美元。 石棉國際市場價格原來一直由英國工業礦物月刊按月發表,以英國工業礦物2001年5月刊登的價格和2004年3月英國MineralPriceWatch所登載加拿大溫石棉價格相比,可以看出石棉價格保持持久穩定。
由於西方國家使用石棉有減少的趨勢,以及石棉環保等問題,石棉原礦市場在未來一定時間內,交易數量會受到一定限制,價格也會在MineralPriceWatch的基礎上,小有波動,但石棉製品價格仍將非常堅挺。
中國進口的石棉主要來自俄羅斯,而且主要是普通石棉,價格水平一直維持在每噸171美元左右,2004年,國際市場石棉價格沒有變化,但俄羅斯憑借其中國石棉進口主要來源國的地位,每噸價格提高了5美元,達到176美元。
石棉銷售的分級:根據英國工業礦物,是參照加拿大標准制定,從溫石棉第三組到第七組分別定價,南非溫石棉為五、六、七組,南非青石棉按長、中、短纖維交貨。

⑥ 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主要出口到什麼國家

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主要出口國家是:英國和愛爾蘭(佔俄向獨聯體以外地區出口的1/4);東歐地區(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國東部,占出口的1/4);地中海地區(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塞普勒斯、保加利亞, 約占出口的20%);西北歐地區(瑞士、奧地利、荷蘭、瑞典、丹麥、比利時、芬蘭、列支敦斯登,占出口的18%一20%);美國和加拿大,約占出口的7%。
【拓展資料】
俄羅斯的天然氣產量和消費量在世界上也都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俄羅斯天然氣的傳統產區是位於西西伯利亞的秋明州和烏拉爾-伏爾加河流域地區。西西伯利亞地區是俄羅斯的第一大天然氣產區,俄羅斯90%的天然氣都產自這里。
烏拉爾-伏爾加油氣區是俄羅斯第二大天然氣產區,而且這里還是俄羅斯歐洲部分最大的天然氣產區,擁有俄羅斯歐洲部分最大的氣田奧倫堡氣田,這里鋪設了多條油氣管線,向莫斯科和東歐國家出口石油和天然氣。除了這兩大傳統的油氣產地,位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和薩哈林島也都發現了巨大的天然氣儲量。
從前蘇聯時期開始,俄羅斯就充分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天然氣資源,修建了世界上最龐大的天然氣管線系統。這個管線系統不僅保證俄羅斯國內天然氣供應,而且還將天然氣出口到歐洲。在俄羅斯廣袤的國土上鋪設的這個龐大的輸氣管線當中,干線管道的總長度達到了驚人的16萬公里,支線輸氣管道6000公里,配氣管線長38萬公里。這個規模在世界范圍內無人能比。
俄羅斯的天然氣絕不僅僅是滿足國內需求,自從蘇聯時期開始,即便是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蘇聯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也沒有中斷過,現在歐洲的天然氣需求當中更是有超過三分之一都來自於俄羅斯,當然,天然氣出口也一直是蘇聯和俄羅斯重要的外匯收入來源。

⑦ 俄羅斯主要出口那些物資

俄羅斯在2018年全球出口了價值4493億美元的商品。
從大陸的角度來看,俄羅斯出口的54.5%按價值出口到歐洲其他國家,而36.8%出口給亞洲進口商。較小的百分比流向非洲(3.8%),北美(3.4%)和拉丁美洲(1.2%),不包括墨西哥,但包括加勒比地區。

鑒於俄羅斯人口為1.41億,其在2018年的出口總額為4493億美元,對於這個歐亞大陸的每個居民來說,大約為3,200美元。

以下出口產品組代表2018年俄羅斯全球出貨量中的最高美元價值。此外,還顯示了每個出口類別在俄羅斯總出口方面所佔的百分比。

一,包括石油在內的礦物燃料:2376億美元(占出口總額的52.9%)

二,鋼鐵:234億美元(5.2%)

三,穀物:105億美元(2.3%)

四,寶石,貴金屬:101億美元(2.2%)

五,包括電腦在內的機械:92億美元(2%)

六,木材:90億美元(2%)

七,肥料:82億美元(1.8%)

八,鋁:66億美元(1.5%)

九,銅:54億美元(1.2%)

十,電機,設備:49億美元(1.1%)

⑧ 世界和俄羅斯的固體礦產勘探與礦產品市場形勢

(1)關於地質勘探工作

由於沒有地質勘探的撥款來源,缺乏相應的考核體系,許多國家關於「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補償費的管理辦法」實際上也沒有落實,往往在不同的勘探階段多次變換遠景礦區的業主,而且不同國家在地質勘探初期的體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美國礦山地質勘探工作撥款的主要來源是從采礦公司的利潤中提取,即把提取的經費用於補償開采造成的儲量損失。這些提取的經費屬於利潤的稅前部分,只能花在地質勘探工作上。在國外的稅收條款中,金屬礦山提取的經費在利潤中所佔的比例可以在很寬的范圍內變動。

美國和其他國家大量的地質勘探工作量(首先是普查工作量)都是由獨立法人公司承擔,他們的投資不與采礦的利潤掛鉤。進行地質勘探的優先方向是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近10年來各國用於這類礦產的普查費用佔到了83.6%~87.8%。

據筆者的經驗,按工作性質分,在勘探經費結構中佔主要的是鑽探費用(各國大致佔22.7%~38%),而地質調查實際只佔17%~26%,地球化學勘探佔11%~21%(近十年平均為15%),行政開支為14.5%~20.4%(平均17.6%),用於航空物探和地面地球物理作業的費用不超過10%(一般4%~9%,平均6.5%)。

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已進行普查勘探的面積將近200萬平方千米。其中,美國30.38萬平方千米,加拿大55.12萬平方千米,其他國家111.41萬平方千米。近12年來,用於地質勘探工作的費用構成發生了變化,基本趨勢是減少了投入勘探的工作面積,但提高了研究工作的精細程度,增加了對從職人員的投入(以貨幣形式)。

通過分析礦產的發現過程可看出,一個新礦區查明之後通常不會馬上進行補勘工作。而是用5~10年時間反復調研新信息,改進普查方法。此後的工作效果便會明顯提高,新的發現會陸續出現。往往新的發現能查明遠景區域或重新解釋礦床成因,重新確定地質勘探工作的方向。在大多數情況下,勘探效果不佳主要是經費投入不足或想快速廉價地得出結果所致。根據筆者40年的找礦經驗,共有三種普查類型:一是通過普查發現該地區有良好的露頭並具有發現新礦體的前景;二是該地區缺乏前景而撤出普查隊伍;三是通過普查發現了具有很大前景的新礦種。加快新礦產勘探速度的關鍵是,克服長期形成的老習慣,盡快在實際工作中掌握與運用非傳統普查新方法。

(2)關於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據世界最大的金屬交易所統計,其1999年的商品流通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交易所完成的交易額總數達25億美元(按現行價格),比1998年提高16%,比創水平的1997年還上升7.5%。在交易的合同數中金屬鋁排第一位,賣出量超過2220萬噸,而1998年為2010萬噸。銅占第二位,賣出1680萬噸(1998年為1570萬噸)。鋅的合同數在這段時間內增長了28%,鎳增長了15%。到這年年底銀的期貨合同數為1779洛特,交易所一年中的貿易增加了54%,達370萬洛特。

2000年的頭兩個月里,參加交易的主要金屬價格已經上漲,根據26家大型金屬公司生產的預測,到年中各類金屬的價格還將上漲5%~28%。漲得最多的可能是鎳,上漲28%(達349美分/磅)。緊隨其後的是鋁,上漲21%(74.8美分/磅),銅上漲16%(83.5美分/磅),鋅上漲13%(55.3美分/磅),錫上漲6%(260美分/磅),鉛上漲5%(23.9美分/磅)。

據專家預測,鋁的價格將繼續攀升,而對銅和鎳的價格上漲持謹慎態度。2001年鋁的價格將在74~94美分/磅之間擺動,而銅為75~100美分/磅,鉛為21~30美分/磅,鎳為300~345美分/磅,鋅為52~69美分/磅。

近年來世界市場上鎂的價格快速上漲,原因是製造汽車零件要用到鎂,所以需求量增大,其價格近十年來比任何其他金屬都漲得快。20世紀90年代鎂的年均需求量增長4.5%,預計到2004年鎂的年需求量將增長6%。但也有專家認為,因為產量增加,使現在國際市場對鎂的需求及其報價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約,所以近期內鎂的價格不會劇烈上漲,而是保持在2500美元/噸的水平上。雖然鎂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由於國內市場需求量增大,近幾年減少了鎂的出口,但對這種金屬的需求將刺激加拿大、挪威、澳大利亞等國擴大生產規模。僅1999年西方國家就生產了24.3萬噸金屬鎂,還進口了11.9萬噸,總的金屬鎂用量達36.25萬噸。

普魯士國際鋼鐵研究所報道,1999年世界共生產鋼鐵約7.7億噸,比上一年增長1.4%。該研究所統計了63個國家的數據(這些國家的鋼產量佔全球的98%)發現,增加鋼產量與北美、歐洲的經濟增長和重要的亞洲市場快速振興密切相關。

有些專家指出,目前金屬市場正處於一個需求緩慢增長的階段。而其他專家則認為這種預測過於樂觀,因為大部分研究金屬市場的資料不夠准確。現在看來,金屬需求量隨著工業生產增長而增長的傳統關系已被打破,因為高新技術今後將帶動工業生產,從而使其對金屬的需求量有所下降。

(3)關於非金屬礦產資源與市場形勢

非金屬礦產同樣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首先是礦物肥料),對於保障各國的糧食生產和生態安全,保障許多部門的穩定發展(包括農業、冶金和機械製造、燃料和能源、化工和林業等),保障人民消費品的生產具有重大意義。在建築材料、聚合物、專用陶瓷、無線電、原子能和知識密集型高科技產品領域也得到廣泛應用。屬於這一類的非金屬礦產包括:純石英、片狀白雲母、壓電光學原料、石棉等。

世界上非金屬礦產生產和出口總量達百萬美元以上的前6個國家的資料見表1.8。

世界磷酸鹽原料和磷酸鹽製品的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被幾個主要國家和少數跨國公司壟斷(如摩洛哥的「OCP」,突尼西亞的「JMC⁃Agrico⁃CIF」、「JCT」等)。它們控制了世界上絕大多數磷酸鹽原料的開采及其製品的生產。1999年摩洛哥磷灰石商品價與磷酸三鈣的含量有關,品位75%~77%的礦石為48.5美元/噸,70%~72%的礦石為46美元/噸。而突尼西亞的質量較差的磷灰岩(品位65%~68%)價格在33~36美元/噸。北美、近東的國家和俄羅斯的磷酸鹽產品主要面對歐洲市場。美國還把自己的產品出口至加拿大、南美、東亞和東南亞。東亞和東南亞也是北非、近東產品的買主,近年來還是中國磷酸鹽產品的市場。

世界鉀鹽的生產量1999年為2800萬噸(K2O),其中硫酸鉀的含量不超過10%。可以預料,至2005年世界產量可達2800萬~3000萬噸,2010年為3000萬~3500萬噸K2O。主要的生產者是發達國家中的加拿大(佔世界產量的35%)、德國(13%)和美國(6%),發展中國家的約旦(1100萬~1200萬噸)和巴西(40萬噸)。加拿大是鉀肥的主要出口國,主要輸往美國、中國、巴西、馬來西亞、澳大利亞和印度。歐洲大陸的鉀肥絕大多數來自德國、白俄羅斯和俄羅斯。俄羅斯的鉀鹽主要向亞洲大陸國家出口(中國、印度、新加坡和日本),也出口到美國和芬蘭。現在俄羅斯的鉀肥出口量佔到其生產總量的87%~90%。

表1.8 主要非金屬礦原料的生產與出口情況萬噸/百萬美元

A.克里夫佐夫根據1950~1995年的實際數據,詳細預測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1995~2025年采礦量增加的速率(表1.9)。作者在分析采礦量增長速率時盡量取了低值,因為許多礦產在1995年就出現了原始儲量的明顯衰減。他認為,在1995~2025年間石油、天然氣和鉛的原始儲量差不多將耗盡,而幾乎3/4的鉬、鎳、銅、錫儲量也將枯竭。金剛石和金的儲量到2015年可能就全部用完了,而銀和鋅可用到2020年。

表1.9 采礦量的增長速率

他在分析上述資料的基礎上指出,有90多個國家近10年來都採用了新的礦產資源法規或正在修改現有的法律。修改礦產資源領域的法律時必須注意下列問題:

(1)消除或限制對外國直接投資采礦業的壁壘;

(2)通過修改稅收政策減輕國家財政的壓力;

(3)在下放資源使用權方面採取更靈活的辦法;

(4)應明確礦產所在地的管轄權與礦產的勘探、開采權之間的聯系和相互關系;

(5)應限制對當地自然環境有負面影響的采礦生產,並對環境保護提出更嚴格的要求。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在這種世界大背景下俄羅斯國內的礦產資源形勢也非常令人擔憂。

前蘇聯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建立的礦物原料聯合體有很大的優勢,雖然它在改革條件下比其他經濟部門更穩定,但總體來說礦物原料行業仍處於危機狀態。盡管它的危機還在加深,卻要繼續發揮對整個國民經濟的巨大支撐作用。所以,礦產資源及其後續產品的生產仍在持續下滑,采礦企業的原料基地情況在進一步惡化。隨著許多企業采礦能力的衰退,地質勘探工作量的嚴重萎縮,預計到2005~2010年將給整個經濟造成破壞性的後果。正因為如此,國家應立即把制訂礦物原料基地利用戰略的問題當作政府重要任務之一。必須認清,礦產資源已不單單是經濟問題,已演變為資源政治。在礦產資源問題上,政治、經濟的界限已難以劃清。

⑨ 俄羅斯的貿易出口國有哪些

俄羅斯的重工業和石油產品比較有優勢,出口美國,歐盟,中國,日本,烏克蘭等國家, 你最好說明產品,這樣還有針對性~

⑩ 俄羅斯的石油都出口到那些國家

俄羅斯的主要出口國家是:英國和愛爾蘭(佔俄向獨聯體以外地區出口的1/4);東歐地區(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德國東部,占出口的1/4);地中海地區(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塞普勒斯、保加利亞, 約占出口的20%);西北歐地區(瑞士、奧地利、荷蘭、瑞典、丹麥、比利時、芬蘭、列支敦斯登,占出口的18%一20%);美國和加拿大,約占出口的7%。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石棉出口到哪些國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7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