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及西歐等地區曾多次爆發「口蹄疫」,大批患病牛羊被宰殺並焚毀,從預防傳染病流行的角度看,宰殺並焚
傳染病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必須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包括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等措施.傳染源是指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健康人所經過的途徑;易感人群是指對某種病原體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因此,宰殺並焚毀患病的牛羊,其目的是控制傳染源;宣布停止從其他國家和地區進口畜產品及用作飼料添加劑的骨肉粉,這種措施的目的是切斷傳播途徑. 故答案為: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
Ⅱ 怎樣治療口蹄疫
病因
該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獸的一種急性傳染病。口蹄疫病毒屬於口蹄疫病毒屬,目前所知有7個主型、65個亞型,由於各型之間抗原性不同,彼此不能互相免疫,使診斷和防治工作復雜化。除綿羊、山羊發病外,牛、豬、駱及野生偶蹄獸也能發病,人也具有易感性。病畜和帶毒動物為傳染源,主要經消化道感染,也可經受傷的皮膚、黏膜及呼吸系統傳播。在新疫區呈流行性,發病率達100%;而在老疫區,則發病率較低。常呈現一定的季節性。
症狀
該病以口腔和蹄部皮膚發生水皰和潰爛為特徵。患畜體溫升高,精神不振,食慾低下。如單純在口腔發病,則一般1~2周可痊癒;而當患及蹄部時,則2~3周方能痊癒。成年羊死亡率為1%~2%;幼畜常表現為惡性口蹄疫,死亡率達5%~10%,主要表現為胃腸炎和心肌炎。
防治
該病一般不允許治療,要就地撲殺。
無病地區嚴禁從有病地區引進動物及其產品、飼料、生物製品等。來自無病地區的動物及其產品,也應進行檢疫。發生疫情時,立即上報。按國家有關規定,嚴格實行劃區封鎖,緊急預防接種,搞好消毒工作。口蹄疫流行的地區和劃定的封鎖區應禁止人、畜及畜產品流動。
Ⅲ 中國禁止進口日本和牛是為什麼呢
日本的瘋牛病和口蹄疫禁令將從2019年12月19日起解除,這是為了解除日本的瘋牛病和口蹄疫禁令。事件起因是2001年日本爆發瘋牛病,為防止瘋牛病傳播,中國停止進口日本牛肉。近10年來,日本再次爆發口蹄疫,中國再次禁止日本偶蹄類動物,包括豬、牛、羊及相關產品。主要目的是防止流行病的傳播。近兩年來,非洲豬瘟導致我國大量死豬被埋燒,造成豬肉供應不足。也是為了防止疾病的傳播,造成更多的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中國釋放了購買日本牛肉的信號,但並不意味著日本牛肉有很大的優勢。目前,巴西、澳大利亞等國正在加大對中國牛肉的供應。最近的數據還顯示,阿根廷對華牛肉出口量約占其出口總量的74%,這意味著阿根廷每出口100噸牛肉,就有約74噸銷往中國。每一次市場開放都有其優缺點。與美國、荷蘭、澳大利亞等國相比,我國飼養普通牛在資源、技術、規模、成本等方面沒有優勢。有些條件是不能人為改變的,但來自日本的高檔牛肉和黃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做價值,做差價,賣高價,才會立於不敗之地。
Ⅳ 全球有多少個國家明令禁止郵寄月餅入境
不同國家對郵寄月餅有著不同的規定。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統計,全球有34個國家明令禁止郵寄月餅入境。包括德國、法國、丹麥、西班牙、比利時、匈牙利、瑞典、瑞士、俄羅斯、捷克、愛沙尼亞、墨西哥、巴西、烏拉圭、哥倫比亞、韓國、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卡達、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沙烏地阿拉伯、剛果、赤道幾內亞、奈及利亞、查德、喀麥隆、蒲隆地、加彭、衣索比亞、蘇丹、利比亞。
有一些國家雖然允許月餅郵寄入境,但有一定限制。比如,上面提到的英國,還有澳大利亞、加拿大和馬來西亞都禁止含有蛋黃和肉類的月餅郵寄入境,加拿大還規定只接受私人郵寄月餅,且必須填寫詳細信息;澳大利亞則要求在郵件上寫明是節日禮物。美國要求收件人預先申請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的食品注冊,並將確認號標注在詳情單上,月餅餡料不能含有蛋黃、肉類成分。
不僅是國外對郵寄月餅有規定,中國對月餅入境同樣也有嚴格的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規定,禁止攜帶、郵寄(生或熟)肉類(含臟器類)及其製品,動物源性奶及奶製品,蛋及蛋製品。含有肉類、蛋等成分的月餅因存在攜帶禽流感、口蹄疫及其他檢疫性疾病傳播的風險而被禁止攜帶、郵寄入境。所以國外的親朋好友想要向國內郵寄月餅也要謹慎。
Ⅳ 為防止口蹄疫傳入我國境內,我國政府規定禁止從外國進口偶蹄動物及其製品.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此項
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在生物之間傳播的疾病,根據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分為消化道傳染病、呼吸道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和體表傳染病.傳染病的預防措施有: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因此,禁止從外國進口偶蹄動物及其製品.從預防傳染病的角度分析,此項措施屬於切斷傳播途徑.
故選:B
Ⅵ 發生口蹄疫的地方為什麼要採取封鎖措施
因為病畜的口水、皮膚碎屑、污物、糞尿、精液、乳汁均可成為傳染源,甚至可因與病畜的接觸,或因病畜殘體、內臟、血、皮毛的污染,以及經由衣物、用具、飼料、褥草場地而傳染此病。經其他動物的傳帶或人類的裝載、存貯、運輸等活動,均可使病原得以迅速傳播和擴散,造成疫病蔓延。最令人煩惱的是空氣和風,可以遠距離傳播此病毒,甚至可傳到50~100千米以外。所以發生口蹄疫的地方要採取封鎖措施。
Ⅶ 中國和外國簽訂了豬肉出口協議了嗎
就目前出口豬肉製品的相關企業來說,出口量低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原因是政策扶持。在出口的豬肉製品中只有兩國簽訂協議,才能進行食品及其相關產品的進出口。不少國家為保護本國工業,紛紛施行對內保護,對外報復的貿易保護政策,以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和印度等國為主。如最初雙匯的出口凍肉大國俄羅斯,2004年9月對中國肉類產品實施進口禁令;2006年7月,俄羅斯再次禁止進口所有原產於中國的肉類製成品。加上現階段全球各地受到疫情的影響,多個國家現在採用封閉式發展方式,禁止進出口貿易,各國對肉類的進口禁止使得豬肉製品欲出無門。另一方面是出口產品質量嚴格。為保障食品安全,世界各國對食品的質量提出了越來越嚴格的衛生要求。相關豬肉製品公司的主要出口國日本涉及肉類的技術法規和標准繁多,進口的肉類產品必須滿足這些指標。日本還通過產品質量認證制度和合格評定程序對進口商品設障,凡出口到日本的肉類產品,日本都會對其公司在國內的生產、消費、需求領域作定向調查,並做出定性定量分析,對產品進行質量認證,對其生產工藝和生產方法進行合格評定,沒有認證標志的產品,嚴禁進口。2010 年日本農林水產省就對河南雙匯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工廠進行了復查,結果認為符合出口日本熱加工偶蹄動物肉及製品動物衛生要求,該廠是漯河唯一一家獲得輸日偶蹄動物肉及製品的企業。日本對國內國外產品實施雙重檢驗標准,對進口肉類的檢驗要求明顯高於本國。包裝成為一些發達國家實施技術壁壘的手段之一,出口的肉類產品包裝也必須要符合要求。三是原料安全。由於禽畜飼養周期長,成本高,價格波動較大,利潤無法保證,小養殖戶飼養積極性不高。大多數企業養殖場建設不足,要解決生產所需的90%的原料肉,談何容易,容易出現原料肉的供給不足和在肉類的屠宰、收購、檢疫等程序上的管理不嚴格,帶來安全隱患。目前我國的禽畜養殖仍大多處於小農經濟模式,缺乏完善的安全食品檢測方法、標准和技術,在獸葯的安全使用監督、殘留監控、質量檢驗測等方面有缺陷。很多國家認為,我國無法充分保證出口的動物源性食品的安全。比如雙匯本身自產生豬就嚴重不足,生豬等資源的安全性制約了肉類的出口。2011年3月15日,濟源雙匯食品有限公司售賣的產品含「瘦肉精」遭曝光,雙匯市值蒸發掉了103億,從3月15日起到3月31日,影響銷售15億元左右,使我國豬肉製品出口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國內國際信任危機。另一方面是缺乏國際化經驗,我國豬肉製品的出口在國際上來說是處於發展較晚的一個國家,在豬肉製品的出口方面國家化經驗較為缺乏,不能夠形成具有完整產業的出口經驗,一定程度上導致大多數出口企業都是摸石頭過河的階段,不敢大刀闊斧的進行戰略目標的規劃和實施。
Ⅷ 目前歐洲流行的口蹄疫最先爆發於什麼國家 :
目前歐洲流行的口蹄疫
最先爆發於什麼國家
:
英國
Ⅸ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對國家或地區無口蹄疫狀態的規定
(1)非免疫無口蹄疫國家:①過去12個月內無口蹄疫發生;②至少12個月內沒有進行過免疫;③自從停止免疫後沒有進口過免疫動物。
(2)免疫無口蹄疫地區:①過去2年內無口蹄疫發生;②有OIE標準的疫苗進行常規免疫;③具備強有力的監測系統,檢查病毒的存在。
(3)非免疫無口蹄疫地區:①過去2年內無口蹄疫發生;②至少12個月內沒有進行過免疫;③停止免疫後沒有進口過免疫動物;④存在監測區域或物理、地理屏障將無口蹄疫地區與感染區域分開來。
(4)免疫無口蹄疫地區:①過去2年內無口蹄疫發生;②有OIE標準的疫苗進行常規免疫;③具備強有力的監測系統,檢查病毒的存在;④存在緩沖或物理、地理屏障將無口蹄疫地區與感染區域分開來。
Ⅹ 緊急求助:本人想寫一篇關於動物口蹄疫方面的論文,請大家提供點參考文獻啊,,實在找不到資料了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作為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廣泛流行。在國際貿易日趨繁榮、物資交流和旅遊活動日益便捷的情況下,許多國家都有可能再度遭到口蹄疫的侵襲。口蹄疫嚴重危害畜牧業的發展,給牧區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也可使對外貿易和旅遊業遭受慘重損失。全世界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可達數百億美元,口蹄疫的暴發已經影響到國際關系、國家聲譽和經濟發展,在某些流行過程中病毒還可發生變異,也給防控和消滅口蹄疫帶來困難。進一步了解其病毒的本質和流行規律、病源及傳播方式、臨床表現及防制措施等對該病的控制有著現實意義。本文對其國內外的研究做一綜述,為口蹄疫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礎依據。
1 口蹄疫流行狀況
口蹄疫俗稱口瘡、蹄潰、鵝口瘡。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觸性傳染病。國際獸疫局(OIE)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在國際動物衛生法典中將其列為18種A類家畜傳染病之首。該病以病毒為載體,傳播速度快,途徑廣,易感畜幾乎100%發病,死亡率雖然只有2%~3%,但除動物死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外,患病期間和患病後其肉、奶產量下降及種用價值喪失也可造成較大損失。口蹄疫於1514年首次在義大利發現,之後時有暴發流行,且多在冬春季節,夏季很少。最近幾年,口蹄疫在全球范圍內傳播甚廣,歐、亞、非和南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成為口蹄疫的重災區〔1〕。1999年全世界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發生了口蹄疫。2000年韓、俄、蒙、日、南非等國家和我國台灣均發生口蹄疫。2001年,口蹄疫在英國卷土重來,並在歐洲廣泛蔓延,給英國造成約90億英鎊的經濟損失。我國是口蹄疫的老疫區,建國前的半個世紀口蹄疫總的流行情況是農區少發,牧區多發,沒有停止過,有時是大流行。建國後口蹄疫曾發生4次大流行。近年來,隨著我國畜牧業和對外貿易的發展,口蹄疫暴發流行的危險性也相應增加。
2 病原和傳播方式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該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單股DNA病毒,等面體對稱,無包囊,是最早發現的引起人和動物發病的病毒。分為7個主型:O、A、C、南非1型、南非2型、南非3型和亞洲1型。其中以O型和A型分布最廣,危害最大。各型產生相似的症狀,僅僅在實驗室能夠將其區分。型間不能交互免疫,即便是同一血清型的病毒,其不同分離株的抗原性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各型內又可分為多個亞型,目前已鑒定的亞型有65個〔2〕。病畜發熱期,其糞尿、奶、眼淚、唾液和呼出氣體均帶有病毒,以後病毒主要存在於水皰和淋巴液中。病癒康復的動物可長時間攜帶病毒。口蹄疫病毒毒力很強,新鮮水皰液經500倍至50萬倍稀釋接種易感動物仍可致其發病。對外界抵抗力較強,耐乾燥、寒冷;但怕酸、鹼、熱,加熱85?℃以上100?min即可殺滅。口蹄疫病毒可通過接觸、空氣、食物等途徑進入易感畜損傷的皮膚粘膜、呼吸道、消化道而引起發病。主要易感對象是豬、牛等大型偶蹄獸類,鼠和家兔也是高發種群。人因接觸口蹄疫病畜及其污染的毛皮或誤食病畜的奶、肉也可感染,但很少見到典型病例,且目前從人身上分離得到的病毒株多為O型,其次是C型。此外,人可把病毒傳染給畜類,而人與人之間極少相互傳染。這一點不同於豬水皰病(SVD),豬水皰病對人有較強的傳染性〔3〕。
3 臨床表現
3�1 動物
豬、牛等感染口蹄疫後,其典型症狀是發熱和在口腔粘膜、乳房以及蹄部皮膚上出現水皰。病程可呈良性、惡性或並發症性經過。新生幼畜則表現為無鵝口瘡性的急性和亞急性心肌炎經過,通常以死亡結局〔4〕。口蹄疫的急性過程可分為潛伏期、前驅期和臨床期。潛伏期為幾天至半個月不等,通常為2~7?d。潛伏期是口蹄疫病毒在侵入部位及體內擴增的階段。前驅期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慾減退,體溫升高和奶產量減少。臨床期出現典型的水泡,並逐漸融合破潰,呈鮮紅色的糜爛面。此時體溫升高,步態緊湊或者跛行,脈搏和呼吸次數劇增,產奶量下降、動物體質變差〔5〕。惡性口蹄疫最重要的是心臟活動遭受破壞,往往最後因心肌衰竭而迅速死亡。口蹄疫的並發症主要是在患部組織上出現細菌性的化膿-壞死過程。病期延長者可出現心臟病、內分泌病(胰腺、腎上腺等疾患)和不育症。
3�2 人體臨床表現
人體感染口蹄疫後,經過2~18?d的潛伏期,表現為突然發病,初期症狀類似流感〔6〕。2~3?d後,口、咽及指、趾部可出現水皰,愈後不留疤痕。重者可並發胃腸炎、神經炎以及皮膚、肺部的感染。一般病程不超過1周,預後良好。
4 防治措施
口蹄疫的防治措施是一種國家行為,每個國家根據本國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預防、控制和撲滅措施。預防口蹄疫的主要措施:(1)禁止從口蹄疫疫區進口動物及其產品,並加強入境動物及其產品的檢疫〔7〕。(2)定期、詳細的動物疫病報告記錄,建立疫情報告制度。(3)嚴格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保存和使用。(4)在消滅口蹄疫後不再進行免疫接種,以防由於疫苗原因引起口蹄疫的暴發和流行。(5)做好個人衛生防護,如搞好飲食衛生,畜肉煮熟煮透後食用等。控制撲滅口蹄疫的主要措施〔8〕:(1)封鎖疫區,撲滅病畜和同群易感動物,進行無害化處理。(2)禁止疫區內的動物及其產品向外流動,嚴格車輛、人員及貨物的出入消毒制度。(3)燒毀或深埋疫點的畜產品、飼草、墊料,用1%~2%的福爾馬林對疫區的畜舍及其附近進行徹底消毒。(4)對疫點周圍(10km)、控制動物移動區(20km)和監測區(50km)內,進行嚴格的疫情普查和檢疫,對於檢出陽性者和污染的動物產品全部撲殺銷毀。(5)對監測區以外與流行病學相關的區域進行嚴格的血清學和臨床調查與監測,查清撲滅疫源。(6)選用與當地流行毒型相同的疫苗對疫點周圍一定范圍內的易感動物進行接種。口蹄疫疫苗可有效預防其暴發流行。該疫苗在1925年即研製開發成功,但直到1940年在技術上突破後才得以投入批量生產〔9〕。傳統的口蹄疫疫苗包括弱毒疫苗和滅活疫苗。新型疫苗的研究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但至今尚未投入應用。目前探索的新型疫苗有合成肽疫苗、基因工程表達疫苗、活載體疫苗、DNA疫苗等。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持續期都在6個月以內,疫苗毒株和流行毒株抗原性不同,免疫持續期亦不同,抗原差異越大免疫持續期越短〔10〕。
5 結 語
我國農業部、衛生部、外貿部、商業部聯合頒發的《肉品衛生檢驗試行規程》中對口蹄疫患畜的肉屍處理有明確規定:「體溫增高的患畜肉屍,內臟及副產品高溫處理後出場;體溫正常的患畜、其剔過骨的肉屍和內臟經產酸無害化處理後出場」。一個國家控制口蹄疫方法的選擇取決於口蹄疫的狀況和受侵害危險的大小,採取各種方法消滅流行性的口蹄疫以達到無口蹄疫的狀態是可行的。口蹄疫防治工作是涉及國家聲譽和畜牧業安全生產的大事,必須引起各級政府部門、養殖單位和畜主的重視,貫徹口蹄疫防治措施有力、撲滅疫情迅速、消滅疫病成果鞏固,是檢驗國家防疫體系控制能力、防疫制度效能的試金石。
[ 07-08-13 10:02:00 ] 作者:姚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