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烏蘇里江在哪個省的哪個地方
烏蘇里江在黑龍江省南岸。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烏蘇里江整個河道穿行在中國的完達山脈和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之間廣闊的縱谷。烏蘇里江上游由烏拉河和道比河匯合而成。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撓力河等。烏蘇里江全長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積近十九萬平方公里。
烏蘇里江:
烏蘇里江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上游由烏拉河和道比河匯合而成。兩河均發源於錫霍特山脈西南坡,東北流到哈巴羅夫斯克(伯力)與黑龍江匯合。長909公里(565英里),流域面積187000平方公里(72200平方英里)。江面寬闊,水流緩慢。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撓力河等。幹流有一長段曾引起中蘇邊界糾紛(1969年),1977年雙方制定在中蘇國境水域的航行規則。烏蘇里江有5個月左右封凍期。烏拉河口以下可通航。
⑵ 烏蘇里江在哪裡
烏蘇里江是黑龍江的一條主要支流,其上游由烏拉河與道比河匯合而成,向東北流至伯力一帶急轉折向西南,注入黑龍江。烏蘇里江全長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積近十九萬平方公里。自其支流松阿察河注入之處起,至江水與黑龍江匯合之處止,是中國與蘇聯的界河。
烏蘇里江流域土地肥沃,原始森林密布,蘊藏大量礦產,盛產大豆、高粱。水產亦極為豐富,贅花魚、鰉魚、胖頭魚、鱘魚、東珠(珍珠)等聞名全國,還有特產大馬哈魚,最大的長達四、五公尺,重達七、八百公斤。這種魚在魚汛中數量極多,簡直達驚人程度,據「黑龍江志」記載:「每年秋天自海逆水而上,入江驅之不去,充積甚厚,當地人竟有履魚背而渡者。」烏蘇里江每年有四個多月結冰期,完全不能通航,河面變成了雪橇飛馳的平滑大道,但仍可鑿冰捕魚。
烏蘇里江魚產豐富,而且因江面寬闊,水流平穩,便於航運。兩側時有低山丘陵逼近河邊,使得景色綺麗的烏蘇里江更顯多姿。江中的島嶼和兩岸植物繁茂,有的地段植被茂密的低山丘陵靠近岸邊,水波、樹影;崗巒相互輝映,嫵媚結麗。這一段江流之特點是:兩岸全是原始植被,非草即木。所有島灘,遍是蓊鬱的柳林,漫江騰飛著鷗鷺野鳧水鳥,水清流緩,即幽雅,且寧靜。
烏蘇里江被聯合國下保組織認定為沒有被污染的江,兩岸風光秀美,景色宜人。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總面積3.9公頃,林地3700多公頃,沼澤地1.31公頃保留了三江平原原始濕地生系統的完整性。烏蘇里江自然保護區內各種植物達1000多種,鳥類167種,獸類27種,魚類43種。
烏蘇里江上有個約長二公里的小島,名為珍寶島,位於北緯四十六點五度、東經一百三十四度附近。原是從中國方面伸入烏蘇里江的半島,後來經過長期的水流沖擊,才成為一個小島。現在每逢夏季枯水期,珍寶島還與烏蘇里江的中國陸地連在一起,回復原來的半島面目。在烏蘇里江上作業的老一輩中國漁民,稱珍寶島為「翁島」。這里冬季時氣候嚴寒,冰期很長,長達五個月之久。
⑶ 俄羅斯主要山脈
俄羅斯的主要山脈有:
1、大高加索山脈,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黑海和裏海之間,大部分為俄羅斯和喬治亞、亞塞拜然的界山.它是亞歐兩州分界線的一部分,山巒重疊.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峰終年積雪.
2、烏拉爾山脈,位於亞歐兩州分界處,山體不高,礦產資源極為豐富.
3、阿爾泰山脈,為中國、俄羅斯、蒙古三國共有的山脈、蘊藏著豐富的金屬礦物.
4、薩彥嶺,位於南西伯利亞,由西薩彥嶺和東薩彥嶺組成,山間盆地多,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
5、斯塔諾夫山脈山勢高俊,為北冰洋領域和太平洋流域的分水嶺的一部分.
6、上揚斯克山脈、切爾斯基山脈。它們坐落在勒拿河下游及其支流阿爾丹河以東.
7、錫霍特山脈,介於日本海西岸與阿穆爾河(黑龍江)下游及其支流烏蘇里江之間.
8、朱格朱爾山脈位於鄂霍次克海西岸.
9、中部山脈縱貫堪察加半島.這里有火山高原,地勢資源豐富.
⑷ 烏蘇里斯克屬於哪個國家
烏蘇里斯克屬於俄羅斯
烏蘇里斯克 又稱雙城子。始建於1866年,1898年稱市,是現烏蘇里斯克區行政中心,位於符拉迪沃斯托市以北112公里。
⑸ 俄羅斯烏蘇里斯克.海參崴。礦水城在俄羅斯的具體什麼地方
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港口,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東端起點城市。礦水城是俄羅斯北高加索中部城市,在大高加索山北坡、庫馬河谷,距離莫斯科南部900多公里。
⑹ 烏蘇里邊區位於哪兒
Уссурийский край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 часть Приморской области (Уссурийский и Южно-Уссурийский округа). Присоединён к России на основании Айгун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 в 1858.
烏蘇里邊區
是俄羅斯帝國濱海州的一部分(包括烏蘇里和南烏蘇里周邊地區)。根據1858年的璦琿條約劃入俄羅斯版圖。
⑺ 俄羅斯主要山脈有哪些
大高加索山脈、烏拉爾山脈、阿爾泰山脈等。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海岸線長37653公里。
氣候特徵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⑻ 俄羅斯的烏蘇里這個城市怎麼樣啊
烏蘇里斯克市成立於1866年。佔地面積362,600公頃(城市—16,600公頃,區—346,000公頃)。人口188,100人
(城市—159,200人,區—28,900人)。烏蘇里斯克距邊區中心符拉迪沃斯托克100公里。烏蘇里斯克在濱海邊區占據著中心地緣位置。它位於通向中國、朝鮮邊界,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海岸線和航空港出口的交叉點。
今天的烏蘇里斯克是濱海邊區一個最重要的中心。當地的工業包括以下行業:食品業、加工業、輕工業、金屬加工業、木材加工業和建築工業。說到烏蘇里斯克區農業的特點,應該指出的是濱海科學研究所位於烏蘇里斯克市的一個所轄市內,該科研所是整個地區的農業科學研究中心。濱海科研所是80年前從一個普通的試驗田開始起步的。目前烏蘇里斯克區已經種植了科研所培育出的34種作物。烏蘇里斯克區還有很多自治的私營農場企業。
烏蘇里斯克區的作物栽培主要是種植蔬菜,首先是:土豆、西紅柿、胡蘿卜、黃瓜和甜菜。谷類作物中主要是大麥。用於飼料的玉米數量也不少。
烏蘇里斯克區畜牧業相當發達,烏蘇里斯克區的每個村子裡都有畜牧場,在這里專家們(主要是當地農學院的畢業生)培育肉、奶(動物)良種。幾乎每個村子裡都有牛奶加工點。不能不指出烏蘇里斯克區的一個特點:它是一個豐富的動、植物世界。位於遠東的烏蘇里斯克境內沒有冰川。
因此大量的稀有植物生長在該市邊緣,這些植物在地球其它角落的野生自然界里很難遇到,它們是:人參、刺五加、五味子、獼猴桃。
烏蘇里斯克自然保護區是俄遠東13個自然保護區中的一個,它靠近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的植物群和動物群包括很多「紅皮書」中記載的瀕臨滅絕的植物和動物。俄羅斯的烏蘇里這個城市是很美的城市!
⑼ 請問烏蘇里江在哪裡
烏蘇里江在黑龍江南岸。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也是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烏蘇里江整個河道穿行在中國的完達山脈和俄羅斯的錫霍特山脈之間廣闊的縱谷。
烏蘇里江上游由烏拉河和道比河匯合而成。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稜河、撓力河等。
烏蘇里江全長八百八十公里,流域面積近十九萬平方公里。
(9)俄羅斯烏蘇里山在哪裡擴展閱讀:
烏蘇里江流域的中國一側可分為三部分:上游為興凱湖平原;中部為完達山地區;下游為三江平原。流域內河流縱橫交錯,湖泊星羅棋布,島嶼如串串珍珠,森林、草原、沼澤、濕地、平原、山川、水域、陸地相間。
兩岸自然植被保持完好,林木繁密,水草豐富。順江漫遊。是中國僅有的幾條未被污染的江河之一。在這里可以看到江西岸那丹哈達嶺森林和三江平原。
⑽ 烏蘇里山在哪最好附上地圖,詳細的
烏蘇的山
烏蘇:蒙古語譯為「水」。
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在遼闊富饒的准格爾盆地西南緣,在亞歐大陸橋的西線旁,在312國道和獨--庫公路的樞紐處,巍然矗立著一座古老而年輕的城市,她雄踞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之要津,地處阿拉山口、巴克圖、霍爾果斯三大國門通道之咽喉,更為新疆首府烏魯木齊西部之門戶,歷來為兵家必爭之重地----這就是被譽為邊塞新「西湖」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蘇市。
烏蘇,古代曾為蒙古族和碩特部落之領地,原名「庫爾喀拉烏蘇」,蒙古語「積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漢就已歸入祖國的版圖,後來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這里駐軍設防。烏蘇城北地形似巨盆,蓮花池、九蓮泉碧波盪漾,草青水秀,鴨肥魚美。自清朝初年開始,就有一個繁華的古驛站坐落在這秀水之濱。東來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賈俠客見此地景色優美,頗具杭州西湖之神韻,就稱這里為邊塞之地的新「西湖」。據史料記載,民族英雄林則徐當年發配伊犁時,路過西湖驛站歇腳喝茶,驛站及附近的各族群眾曾夾道相迎、揮淚相送。
勝地越千年,美名世代傳!時至今日,當地哈薩克等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里仍把烏蘇稱為「西湖」。
[ 本帖最後由 李東長 於 2008-12-31 11:27 編輯 ]
1.jpg (85.76 KB)
下載次數:14
2008-12-31 11:27
2.jpg (127.72 KB)
下載次數:18
2008-12-31 11:27
3.jpg (66.62 KB)
下載次數:14
2008-12-31 11:27
4.jpg (62.37 KB)
下載次數:17
2008-12-31 11:27
5.jpg (49.55 KB)
下載次數: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