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烏天然氣爭端的發展過程
(一)這次俄烏天然氣爭端緣起於兩國能源經濟的相互依存
根據最具國際能源統計權威性質的英國石油公司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BP世界能源統計2009》[1],俄羅斯是當今世界可與沙特匹配的「能源超級大國」,尤其是其天然氣資源(43.3萬億立方米)佔全球剩餘探明儲量的23.4%,儲產比為72年,為世界頭號天然氣資源大國,年產量超出6000億立方米,並保持著佔全球天然氣出口總量約35%的份額,在目前世界天然氣市場上擁有叱吒風雲的影響力。而烏克蘭則是天然氣資源匱乏國,其儲量僅為俄羅斯的1/47(0.92萬億立方米),且其產量最高也不過200億立方米,遠不抵其年均600~700億立方米的年消費量,其中約250億立方米通過從俄羅斯進口來彌補。同時,俄羅斯天然氣佔到歐洲天然氣使用量的1/4,而這其中又有80%途經烏克蘭的天然氣管道。由 此,俄烏能源領域密切的相互依存關系鋪就了雙方天然氣爭端的基礎背景。
(二)2006年俄烏「斷氣風波」開啟兩國天然氣爭端
在歷史上,俄烏兩國關系久遠而密切。1922年烏克蘭作為創始國,與俄羅斯聯邦等一起建立蘇聯,以其遼闊的國土資源和龐大的經濟規模,成為蘇聯的「糧倉」和僅次於俄羅斯的最重要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八一九事變後,烏克蘭宣布獨立,而後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共同宣布建立取代蘇聯的「獨聯體」。直至2004年烏克蘭大選之前,總體上烏克蘭還是保持與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系。
俄羅斯念在昔日「兄弟」情分上,一直按補貼價格優惠供應烏克蘭天然氣。
但自2004年年底烏克蘭爆發「橙色革命」以及隨後親西方的尤先科總統上台以來,烏克蘭政府扭轉外交基調,執行親美傾歐政策,追求加入北約與歐盟,並與俄羅斯在克里米亞海軍基地等問題上齟齬不斷,矛盾日深。俄羅斯覺得再無必要為「疏俄倒西」的烏克蘭經濟埋單,便於2005年年末要求將供烏的天然氣價格從每千立方米50美元提高至230美元。而烏方要求分階段提高天然氣價格,並按照市場價格計算俄天然氣過境費。因談判未果,2006年元旦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以下簡稱「俄氣」)切斷對烏克蘭的天然 氣供應,形成舉世關注的俄烏「斷氣風波」,直到1月4日雙方談判達成協議後方才恢復通氣。根據協議,俄方以每千立方米230美元出售天然氣給「俄烏能源公司」,該公司將俄天然氣和來自中亞的天然氣混合,再以每千立方米95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烏;而俄天然氣經烏境內出口歐盟的過境費則由原來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09美元提至1.6美元。
(三)政治、經濟動因刺激天然氣紛爭再起
2007年俄烏雙方決定以三年時間,逐步將俄對烏供氣價格與國際市場拉平。由於尤先科政權罔顧俄羅斯的一再警告,頑固堅持親美和「去俄入歐」路線,俄烏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地緣戰略上矛 盾日益惡化,俄國內教訓烏的呼聲愈益上升,尤其是在2008年以來全球金融危機的刺激下,兩國天然氣爭端更趨激化。
俄方迫不及待地要求提高輸烏氣價,烏方竭力抵制漲價,並要俄支付更多過境管道使用費,還提出讓俄氣直接向烏克蘭消費者銷售天然氣[2]。
烏方認為,2009年俄對烏天然氣售價應為每千立方米201美元。俄總理普京則聲稱,供應烏方的天然氣成本約為每千立方米380美元,主要是俄方出於人道主義因素,考慮到烏在金融危機下處境艱難,而向烏提出250美元的報價[3]。又由於國際油價大跌、盧布貶值,俄羅斯急需現金支持國內經濟,因而向烏方強硬追討所欠的20多億美元債務,其中6.14億美元是烏石油天然氣公司欠下的天然氣債款。而經濟衰退和信貸危機也加大了烏克蘭及時還債的難度。俄羅斯還指責烏克蘭不時截留輸往歐洲的天然氣,要求烏方保證天然氣在烏過境運輸的安全,確保俄羅斯天然氣能夠暢通無阻地運往歐洲國家。烏方則否認俄方指控,聲稱俄輸歐的供氣量不足。
(四)一波三折的沖突進程
(1)爭議談判受阻:早在2008年6月俄方就提出將向烏供氣價格提高近兩倍的要求。11月俄烏供氣談判因價格和債務問題受阻。該月20日,俄又要求烏支付24億美元的天然氣欠款。但 烏石油天然氣公司聲稱與俄氣沒有債務問題。12月18日俄氣宣布,因烏未能償清欠費,俄方明年起停止供氣。12月30日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當天訪俄,試圖解決兩國間天然氣供應問題而未果。
(2)斷氣殃及歐盟:2009年1月1日莫斯科時間10點起,俄氣切斷對烏供氣。1月5日,俄烏「斗氣」升級,烏克蘭地方法院禁止過境輸送俄天然氣。1月7日,烏方表示因俄完全停止向烏境內天然氣管道送氣,「被迫完全停止向歐盟國家輸送天然氣」。以前歐盟將俄烏分歧視為「兩國間貿易糾紛」和「經濟事務」,表示不會介入。然而這次俄烏「斗氣」時,歐洲恰遇罕見冰雪嚴寒,多個歐盟成員國出現取暖用氣短缺和供電困難,對歐洲多國生產和民眾生活形成嚴峻威脅。至此歐盟立場出現重大轉變,強硬敦促俄烏迅速談判,全面恢復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否則「這一問題將上升到最高政治層面」。
(3)妥協化解爭端:迫於國際壓力,俄烏同意重開談判,並接受歐盟就解決紛爭在布魯塞爾舉行三方峰會的建議。經歐盟積極斡旋,1月11日俄烏就恢復經烏向歐供氣達成協議,並同意歐盟派遣觀察員監督過境輸氣。1月13日,在俄、烏、歐盟三方簽署有關成立過境輸氣監督委員會的議定書後,俄方恢復過境烏克蘭對歐洲供氣。孰料隨後烏俄又在輸氣線路和過境管道技術性耗氣等 問題上發生爭執與指責,過境天然氣仍然未達歐洲。1月17日,由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倡議的天然氣消費國「國際峰會」在克里姆林宮召開。會後經長達10小時的艱苦談判,俄烏終於於18日凌晨宣布達成協議:在保持2008年過境費率(每千立方米/百公里1.7美元)不變的條件下,2009年俄方將在歐洲價格基礎上給烏方供氣價20%的折扣。同時約定,自2010年1月1日起,俄烏天然氣價格及過境費將完全按照歐洲價格公式生成[5]。1月19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和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在莫斯科簽署協議,結束這場天然氣爭端,並承諾恢復向歐洲供氣。1月20日,俄恢復過境烏克蘭的對歐供氣。至此,這次持續近三周,導致近20個歐洲國家在寒冬季節遭遇能源短缺危機的「斷氣」紛爭告一段落。
2009年3月23日,烏克蘭、歐盟委員會以及世界銀行、歐洲投資銀行和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在布魯塞爾簽署了關於烏輸氣系統現代化改造問題的聯合宣言,希望不要再發生像2008年冬天那樣的天然氣危機。11月19日,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和俄羅斯總理普京在烏南部旅遊城市雅爾塔舉行會談,雙方同意修改2009年初簽署的天然氣協議中的一些條款。11月25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發言人謝爾蓋·庫普里亞諾夫說,2010年,俄羅斯將按歐洲價格對烏克蘭出口天然氣,全年平均價格預計約為每千立方米280美元。12月29日,俄羅斯和烏克蘭石油企業在莫斯科就俄羅斯石油過境烏克蘭輸往東歐國家事宜達成協議,從而減緩了人們對2010年俄羅斯經過烏克蘭向歐洲國家輸送石油受阻的擔憂。
2010年4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烏東部城市哈爾科夫舉行會談,雙方在天然氣價格和黑海艦隊駐扎等一系列問題上達成重要協議。根據兩國總統在會談後簽署的協議,俄羅斯同意在原合同價格基礎上降價約30%向烏克蘭出售天然氣,而烏克蘭同意把俄羅斯黑海艦隊在烏境內駐扎的期限延長25年,並且在該期限屆滿後雙方有權選擇是否再延長5年。
烏克蘭雖積極改善與俄羅斯的關系,卻沒有放棄加入歐盟的外交政策,對於加入由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組成的關稅同盟問題一直含糊其辭。
2012年3月30日,烏克蘭與歐盟草簽了聯系國協定,雙方計劃於2013年11月28日簽署聯系國條約。此舉遭到俄羅斯強烈反對。此後,雙方貿易摩擦不斷。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警告說,如果烏克蘭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定,以俄為首的關稅同盟將被迫採取保護性措施。
2013年10月3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董事會副主席戈盧別夫證實,如果烏克蘭欠款問題得不到解決,俄將從11月開始對烏供氣採取預付款機制,屆時烏克蘭須在11月提前支付12月份的全額費用。俄烏天然氣爭端再起。據俄聯邦政府新聞局消息,俄天然氣工業公司至今未收到烏方8月份的天然氣供應費,這筆費用總額達8.82億美元,最後支付期限為10月1日。11月5日,俄氣發言人庫普里亞諾夫證實,烏克蘭已開始向俄方償還8月的供氣欠款;烏克蘭能源和煤炭工業部長斯塔維茨基7日表示,烏方已向俄氣支付8月份供氣欠款的20%,而2013年10月的天然氣供應費用已結清。另有數據表明,烏克蘭此前已向俄方全額支付了9月的供氣費用。
2013年11月11日,俄羅斯媒體報道說,烏克蘭石油天然氣公司已從11月8日起完全停止從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俄氣)購買天然氣。
烏克蘭2014年2月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大幅減少。俄羅斯與烏克蘭又可能爆發類似2013年11月的天然氣貿易戰,當時烏克蘭總理威脅如不修改天然氣進口協議價就將終止向俄羅斯進口。昨日,受俄羅斯警告烏克蘭必須償還30億美元債務及可能不再提供120億美元貸款影響,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兌美元匯價跌至創紀錄新低。
路透由兩位俄羅斯能源業人士處獲悉,2月24日,烏克蘭國有油氣公司Naftogaz向俄羅斯最大天然氣生產商Gazprom每日進口天然氣規模已經降至2800萬立方米,1月1日還多達1.47億立方米。
兩位消息人士稱,Naftogaz二十餘日里逐步減少了進口量,但他們沒有給出Naftogaz進口減少的理由。
2013年12月下旬,俄羅斯宣布,為緊急援助烏克蘭,將斥資150億美元購買烏克蘭債券,並暫時將向烏供應的天然氣價格下調三分之一。但本周一,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暗示,俄出口烏克蘭的天然氣價格可能回調。
俄羅斯是烏克蘭第一大貿易夥伴。烏克蘭每年天然氣消耗量約550億立方米,其中半數以上由俄羅斯進口。2013年Gazprom向歐洲出口天然氣1615億立方米。而就在2013年11月上旬,俄羅斯與烏克蘭還因天然氣協議價的嚴重分歧險些終止貿易關系。Naftogaz2013年11月8日已經完全中止向Gazprom進口天然氣。截止8日,Naftogaz11月日均進口天然氣僅有約900萬立方米,遠低於10月日均的1.04億立方米。時任烏克蘭總理Mykola Azarov當時表示,如果Gazprom拒絕修改天然氣銷售協議,烏克蘭將不再向俄羅斯進口天然氣。
根據前烏克蘭總理季莫申科2009年與Gazprom簽署的進口天然氣預付款協議,俄羅斯向烏克蘭每出口1000立方米天然氣平均售價約400美元,烏克蘭在協議簽署後就已指責這一進口價格過高,在歐洲地區屬於最高水平。
2014.2.25日,在路透報道烏克蘭與俄羅斯的天然氣貿易關系再度緊張當天,俄羅斯財政部長西盧阿諾夫接受俄羅斯電視頻道采訪時公開表示,沒有發現烏克蘭有任何理由不償還俄羅斯為烏克蘭歐洲債券投入的30億美元。
同日,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斯托爾恰克表示,俄羅斯沒有法律義務向烏克蘭提供2013年決定資助的120億美元。俄羅斯當時承諾合計投入150億美元,現剩餘120億美元未落實。
據俄塔社報道,斯托爾恰克說:沒有這樣的法律義務。 這里指的是,新一輪談判和新的協議。談判和協議的形式將由時間決定。當天,烏克蘭3個月期債券價格急跌。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重挫6.8%,跌幅創2009年2月新高,格里夫納兌美元跌至9.8,創最低紀錄。
上周末烏克蘭議會表決通過罷免親俄羅斯的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親西方的圖爾奇諾夫此後任代理總統。烏克蘭過渡政府本周一對亞努科維奇發布通緝令,並表示為避免違約需要350億美元援助。
作為對烏克蘭上周末事變的回應,昨日俄羅斯威脅將限制烏克蘭糧食進口。俄羅斯進口糧食占烏出口糧食總量的25%。
2014.2.25日消息,歐盟以及IMF准備向烏克蘭提供援助。
② 俄羅斯天然氣對歐洲重要嗎
俄羅斯天然氣對歐洲很重要。
除了俄羅斯之外,歐洲能獲得的來自中東、北非和英國的天然氣都太少,從規模上到價格上都無法跟俄羅斯天然氣競爭。而歐洲內部的傳統天然氣產區,挪威和英國的天然氣田經過長期的開采,現在逐漸枯竭,產量在不斷下降,根本不可能填補歐盟天然氣需求量的增長。
更重要的是,隨著歐洲國家在不斷加大綠色清潔能源的使用,天然氣是目前歐洲國家最理想的石油煤炭替代能源,需求量不斷上漲。
可以說,對歐盟的天然氣供應而言,俄羅斯的地位是無可取代的。
歐盟不能從其他國家多進口天然氣從而代替俄羅斯的原因
首先,俄羅斯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儲量,豐富的儲量讓俄羅斯能夠滿足歐洲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
其次,俄羅斯的油氣田具有一定的地理優勢。俄羅斯的油氣田相對於北非其他的國家來說具有距離市場近的優勢。天然氣的輸送需要耗費數年和大量資金來鋪設輸氣管道,想要輕易改變天然氣供應國並不是輕易的事。
如果俄羅斯切斷對歐盟的能源供應那對歐洲的電力和供暖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而且俄羅斯能源斷供讓歐洲能源市場產生的缺口,是目前歐盟這些國家無法彌補上的,所以俄羅斯切斷能源,會對這些歐盟國家產生極大的影響。
附上:查弗斯說,「完全切斷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將是「災難性」的(事情)。歐洲無法以任何有意義的方式替代這些體量(的能源)。」
③ 歐洲為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過度依賴,都做了什麼
我們都知道,歐洲的冬天每年都很冷,需要進口大量的天然氣才能度過寒冬,但是隨著俄烏戰爭的進行,俄羅斯開始將天然氣作為戰爭籌碼,減少甚至停止對歐洲天然氣的供應,達到對他們施壓的目的。為此,歐洲各國不得不開始想辦法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那麼他們都做了什麼樣的努力?
毫無疑問,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沖突已經對歐洲人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然氣斷供導致天然氣價格急劇上升,這樣的情況,給了歐洲許多國家政府很大的行政壓力。
④ 俄石油公司稱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充滿信心,開采完以後是否還有替代品
眾所周知,各個國家都在盡力開採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由於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屬於不可再生資源,這也使得各個國家選擇新能源去代替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除此之外,俄石油公司對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的需求充滿自信,並且還會開采大量的油氣田。
開采以後肯定會產生大量的替代品,畢竟所有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現如今,各個國家都在努力開展新能源的開發與建設,最常見的新能源為太陽能和風能,並且各個國家也會在發電廠周圍建立大量的儲能設備,從而保證能量不會被立即消耗。
總的來說,雖然各個國家正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尋找新的油氣田,但是伴隨而來的是各個國家的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尋找可以代替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的新能源。大家千萬不要覺得新能源只是一個名詞,距離人們的生活特別遠。事實並非如此,新能源能夠代替老能源,完美的解決不可再生資源正在減少的狀況。
⑤ 中國天然氣主要進口國
中國天然氣主要進口國是俄羅斯。
據《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中俄管道東線於2020年建成,輸氣量達到100億方/年的輸氣量,隨後幾年逐漸增大供氣量。目前俄羅斯已經取代烏茲別克成為中國第一大管道天然氣供氣國。
中國將擴大自俄羅斯的天然氣進口,進口量將翻一倍,達到100億立方米。而俄羅斯也在抓住地緣政治和經貿契機,強化與中國天然氣市場的合作。
天然氣的優勢
以天然氣代替煤,用於工廠採暖,生產用鍋爐以及熱電廠燃氣輪機鍋爐。天然氣發電是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⑥ 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
9.俄羅斯自然資源概況
俄羅斯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據俄科學院社會政治研究所2004年出版的《俄羅斯:復興之路》報告稱,俄羅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自然資源幾乎能夠完全自給的國家。作為世界資源大國,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約佔世界資源總量的21%,高居世界首位。這已經是影響俄內外政策走向的基本要素之一。從類別看,俄羅斯各種資源儲量幾乎都位於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其他國家非常短缺的礦物、森林、土地、水等資源方面,俄羅斯的優勢明顯。
第一,據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測算,從探明儲量來看,俄羅斯各類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都相當高,石油為35年,天然氣為81年,煤為60~180年,鐵礦石為42年,銅、鎳、鉬為40年,鎢為37年,鋅為18年,鉛為15年,黃金為37年,磷酸鹽為52年,鉀鹽為112年。
第二,俄羅斯森林覆蓋率約為50%,擁有世界1/5的木材儲量。俄羅斯森林資源儲量已經超過了整個北美的森林資源。俄羅斯已經成為世界木材第三大出口國,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第三,俄羅斯農業用地2.1億公頃,其中耕地1.25億公頃,人均耕地為0.85公頃;而全世界耕地面積不過14.57億公頃,人均只有0.32公頃。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土地非常肥沃,正如俄羅斯土壤學奠基人多庫恰耶夫指出的那樣,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的主要財富,俄羅斯的黑土地曾丟失了20%~50%的腐殖質,但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第四,俄羅斯有豐富的水資源,僅貝加爾湖就容納了佔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俄羅斯擁有500多條通航河流,總長度為30萬千米,實際通航里程為8萬千米。如果俄羅斯的全部水力資源被利用,每年可發電2萬億千瓦時。
俄羅斯地域遼闊,自然條件多種多樣,自然資源異常豐富,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狀況別具特點。這些對俄羅斯的產業分布和經濟地域系統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其地勢是西低東高,大致形成三大地貌單元。
其西部分布有東歐平原一部分(又稱俄羅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平原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2;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中西部的烏拉爾山、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等組成的山地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4。俄羅斯大部分領土屬於溫帶和寒帶氣候。氣溫從北向南逐漸升高,東北高原、山地氣溫最低,年溫差較大,是氣候條件最嚴酷的地區。
由於受西風帶、大西洋暖濕氣團的影響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外加東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汽難以進入,導致俄羅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東和由森林帶向南北兩側呈遞減的趨勢。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量較大。俄羅斯有數條長度超過2000千米的河流,其中幾條被列為世界長河的均分布在國土的東部地區,如葉尼塞河、勒拿河等。由於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東部地區的河流多發源於南部山地,向北、向東注入大洋;歐洲地區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丘陵地帶,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由於俄羅斯地域遼闊,地勢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區開發較晚,因此依緯度而變化的水平地帶性特點十分明顯。俄羅斯邦斯從高緯向低緯分布有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等自然景觀帶(或自然地帶),在山地則按高度變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觀特徵。
俄羅斯聯邦的自然條件及其地域組合特點對其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俄羅斯的自然景觀帶為其各具特點的農業地帶和農業生產地域類型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質基礎。廣闊的森林帶(森林覆蓋面積佔全俄土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和豐富的土地資源(農業用地面積佔全俄的土地面積10%左右)為俄羅斯的森林和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場所。耕地面積佔世界耕地面積的8%,居世界前列。自然條件的多樣性為俄羅斯經濟的綜合發展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但是,俄羅斯的自然條件也有許多明顯的不利因素,給農業生產以及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都帶來許多困難。其主要問題是:水熱之間的矛盾突出,農業綜合自然條件較差和東北部自然條件嚴酷。熱量資源與水資源分布的不一致以及水熱之間矛盾尖銳,是俄羅斯自然條件地域組合中的突出問題。熱量資源從北向南漸次增加,而地表徑流則大致從北向南逐漸減少。同時,多數河流由南向北流,使80%的徑流量注入北方諸海。全俄每年大氣降水量約有7000立方千米,其中有一半被蒸發和滲漏,年徑流量尚有3000多立方千米,相當於世界年徑流量的6%,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保障俄羅斯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並且綽綽有餘。然而,由於水熱分布的不平衡,致使南部的森林草原地區降水量少,且極不穩定,蒸發量又很大,呈半乾旱甚至乾旱狀態,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用水的需要;而廣闊的北部地區,氣溫低,降水較多,蒸發小,河流眾多,水分過剩。
總之,中南部缺水同北部的水分過剩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尤其是南方農業地區的周期性乾旱,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是造成糧食生產不穩定的直接原因之一。如何解決南旱北澇是目前俄羅斯國土整治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其根本措施是實行北水南調,人為地重新分配地表徑流。如已修築了額爾齊斯—卡拉干達運河,其他跨地域、跨流域的調水方案也正在計劃與實施中。同時,以解決水分過剩為主要內容的俄羅斯非黑土地帶的開發計劃也正在積極准備付諸實施。俄羅斯聯邦雖然是世界上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是,就農業綜合自然條件全面分析,俄羅斯遠不如同緯度的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歐諸國。就熱量、水分等氣候條件綜合分析,俄羅斯聯邦的農業土地的生物潛力可能性比美國低60%,比法國低55%,比德國和英國分別低40%和35%。俄羅斯聯邦廣闊的東部地域,永久凍土帶廣布,自然條件嚴酷,不僅嚴重影響種植業發展,同時,對工業和城市建設以及人口移入,都帶來許多困難。
俄羅斯有豐富的礦產資源。目前,在俄羅斯已發現和探明大約2萬多處礦產地(包括燃料資源)。俄礦產資源保障程度高於其他國家,多數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鐵礦、金剛石和銻礦、錫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鋁礦儲量居第二位、金礦儲量居第四位,鉀鹽儲量佔世界的31%、鈷礦儲量佔21%;其他一些礦產儲量也佔世界相當大份額。如此豐富的礦產資源是保障俄羅斯國內需求並實現對外出口的堅實基礎。
10.俄羅斯的石油與天然氣資源
在能源當中,石油和天然氣是最重要的能源。目前,石油和天然氣已成為各國政治、軍事及外交關系的重要籌碼。俄羅斯依靠雄厚的能源儲備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俄羅斯國土面積1709.82萬平方千米,廣闊的國土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有油氣前景的陸地和海域面積約129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陸架和海域面積為56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氣的總資源量分別為353.5億噸、8.4億噸和98.74萬億立方米。截至2006年12月31日,俄羅斯石油探明儲量為109億噸,佔世界總儲量的6.6%,天然氣探明儲量為47.65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26.3%。2008年俄羅斯新探明石油儲量達5億噸,天然氣儲量達6500億立方米。俄羅斯已成為世界最大天然氣生產國和第二大石油輸出國。
11.俄羅斯的五大油氣區
(1)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西西伯利亞油氣區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油氣資源十分豐富,1988年最高產量達4.1億噸,該區共發現300多個油氣田。已開發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的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油田區和薩伊姆油區;
(2)歐洲的伏爾加烏拉爾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俄羅斯西部,面積約78萬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產量達到2億噸。該區共發現900多個油氣田。其石油產量僅次西西伯利亞,位居第二;
(3)蒂曼伯朝拉盆地。該盆地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北部,它是俄羅斯繼西西伯利亞、伏爾加烏拉爾之後的重要油氣產區和遠景區,共發現油氣田70多個;
(4)東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預測石油儲量為115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4萬億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繼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之後將要開發的另一大油氣區。已發現幾十個油氣田,成為俄羅斯重要的油氣產能接替地區;
(5)俄羅斯周邊海域大陸架含油氣遠景。俄羅斯周邊海域面積62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陸架面積45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大陸架面積的13%。據地質學家預測上述大陸架面積中的80%,即360萬平方千米為含油氣遠景區。俄羅斯周邊海域油氣潛在可采資源量可達900億~1000億噸(摺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氣儲量大6倍。石油和氣比例中天然氣的預測資源量又佔有絕對優勢,石油占的比重不超過15%~20%。根據俄政府制定的計劃,到2020年俄在大陸架探明的油氣儲量有望分別達到130億噸和20萬億立方米。俄羅斯油氣資源雖然豐富,但從地理分布上來說不十分合理,絕大部分儲量集中在西伯利亞,遠離國內石油天然氣的主要消費中心,並且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儲量開發利用程度低,僅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氣消費水平高的地區,儲量開發利用程度已超過50%,發現新油氣田的幾率大大降低。
12.西西伯利亞的油氣資源
俄羅斯的石油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地區,其石油儲量佔全俄羅斯的2/3,石油預測儲量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這里分布著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和薩伊姆三大油區。
下瓦爾托夫斯克油區包括薩莫特洛爾、麥吉昂、瓦金、洛科索沃、阿甘、薩莫伊洛夫卡、別洛澤爾斯克和索斯寧斯克油田。其中薩莫特洛爾油田是西伯利亞,也是俄羅斯最大的油田。該油田發現於1965年,面積為180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高達60億噸,可采儲量約26億噸;油田共分5個油層,厚度達78.5米;原油含硫量為0.75%~0.85%,含蠟量為1.45%~4.42%;油井深度為1685~2230米,1969年投產。瓦金油田發現於1963年,可采儲量為5000萬噸;油田共分8個油層,厚度達18~34米,油井深度為1690~2450米,於1965年投產。阿甘油田發現於1965年,油田共分3個油層,油井深度為2184~2280米,1973年投產。斯拉夫石油生產公司在麥吉昂有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公司和麥吉昂石油天然氣地質公司。在蘇爾古特油區分布著烏斯季巴雷克、西蘇爾古特、良托爾斯克、貝斯特拉亞油田,其中烏斯季巴雷克油田發現於1961年,探明儲量為6.8億噸;油田面積142平方千米,共分14個油層,厚度為28.7米;原油含硫量為1.33%~1.51%,含蠟量為3.3%~3.6%;油田深度為2000~2020米,1964年投產。西蘇爾古特油田發現於1962年,可采儲量為3.18億噸;油井深度為2000~2330米,共分6個油層;原油含硫量為1.53%~1.82%,含蠟量為3%~3.2%,1968年投產。薩伊姆油區是西西伯利亞開發最早的油田,有特廖赫澳澤爾諾耶油田、烏賓斯克油田和莫爾季米亞捷捷列夫油田。
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儲量大,西西伯利亞天然氣潛在儲量佔全俄的60%,A+B+C1天然氣儲量佔全俄的70%。天然氣主要蘊藏在西西伯利亞北部約62萬平方千米區域內。這里分布著烏連戈伊、揚堡、梅德韋日耶、塔佐夫斯基、克魯津什捷爾諾夫斯克等氣田。西西伯利亞的天然氣質量好。天然氣中甲烷含量超過97%,而且含硫量小。天然氣的開采成本也是國內最低的。這里每開采1000立方米天然氣費用比高加索地區低44%,比烏拉爾伏爾加地區低34%。秋明州的亞馬爾涅涅茨自治區是西西伯利亞地區天然氣主要產區。俄羅斯最著名的烏連戈伊、揚堡和梅德韋日耶等氣田都位於該自治區境內。
13.東西伯利亞的油氣田
東西伯利亞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蘊藏在西伯利亞地台南部。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儲量為13.3億噸,天然氣儲量A+B+C1+C2為3.64萬億立方米,石油和天然氣探明程度只有11%和8.3%,潛在儲量分別為118.3億噸和43.79萬億立方米。
西伯利亞地台的石油天然氣主要集中在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的尤魯布切諾托霍姆斯克、索賓斯克和伊爾庫茨克州的維爾赫涅瓊斯克、科維克金以及薩哈共和國的塔拉甘斯克、恰揚金斯克、中博圖奧賓斯克、中維柳伊斯克、中瓊格斯克等油氣田。
目前,俄羅斯資源開發的重點已轉移到了東西伯利亞。東西伯利亞正在成為俄羅斯今後能源開發的希望所在。據2005年第24期《專家》雜志披露,東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儲量高達175億噸,俄羅斯自然資源部長特魯特涅夫要求加快東西伯利亞油區勘探步伐,制定新的勘探和開發招標計劃,開辟新的油源。俄羅斯地礦資源署署長表示,2005年已頒發40餘個東西伯利亞油氣項目許可,年內擬就另30個項目在進行許可權拍賣。但是,東西伯利亞油田的開發條件十分惡劣,亟須大量的技術與資金投入。俄羅斯石油公司在2003年估算,東西伯利亞油田將於2005年到達資本投入的高峰期。即使不考慮管道運輸的成本,僅開采方面就需40億美元投入。俄羅斯石油公司對開發程度較低的東西伯利亞油氣資源表現出濃厚興趣。2003年俄羅斯石油公司購買了英國-西伯利亞石油公司,後者擁有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萬科爾油田開發許可證。東西伯利亞油氣資源的大規模開發將不僅完全可以滿足本地區石油和天然氣需求,而且每年可大量出口。
14.遠東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遠東地區面積620萬平方千米,佔俄羅斯聯邦國土面積的36.4%。該地區自然資源豐富,在俄羅斯的比重佔35%,僅次於佔40%的西伯利亞地區,大大高於位居第三的烏拉爾地區(佔25%)。俄羅斯遠東所有行政區都擁有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含油氣的面積約160萬平方千米,約占該地區總面積的25%。從宏觀上來說,主要分為3個大油氣區:東部領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薩哈林州東北領海)大陸架油氣區,北極領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和楚克奇海)大陸架油氣區,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大型油氣區。這3個主要油氣分布區的各種碳氫化合物的潛在儲量分別為197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41%,176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38%;100億噸,佔全區預測總儲量的21%。也就是整個遠東地區石油和天然氣等碳氫化合物的潛在總儲量高達473億噸。
薩哈林州是遠東地區最重要的石油產地,約有62個油氣田,大多是中小型油氣田,20世紀末,薩哈林州陸地和領海大陸架已探明石油儲量3.88億噸,天然氣8770億立方米,其中80%分布在該州東北海洋大陸架。石油和天然氣遠景儲量分別為9.97億噸和4.157萬億立方米。薩哈林油氣田的地質特點是油氣層多,構造比較復雜。薩哈林原油的含硫量為0.2%~0.3%,芳香烴比重大,屬優質油。但其他成分各不相同,不僅各油田的差異很大,甚至同一個油田內,其深度不同,也各有差異。有些油田的膠質含量不高,如捏克拉索夫卡油田為1.61%,帕羅邁油田為2.7%。有些油田樹脂含量很高,如奧哈油田竟達17.2%。薩哈林氣區的天然氣大都屬於重烴少的甲烷系,普遍不含硫化氫,含氮量也少,氬和氦的含量較多。天然氣的質量在全俄是最好的。
遠東地區陸地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雅庫特)共和國、勒拿通古斯流域、哈坦加維柳伊流域、薩哈林州北部、阿穆爾河中下游、阿納得爾河流域、堪察加北部和烏蘇里斯山地等。
薩哈(雅庫特)共和國是遠東地區油氣資源最富集的陸地地區。據2001年俄方公布的資料,薩哈共和國西南部蘊藏著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已探明的可供工業開發的天然氣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預測儲量高達16億立方米。石油預測儲量29.16億噸,凝析氣儲量3.88億立方米。薩哈共和國的天然氣不但儲量豐富,而且質量也是最好的,有工業濃縮液,有乙烷,丙烷和丁烷餾分,不含有害雜質,有利於發展高效能的天然氣加工業。
薩哈共和國(雅庫特)境內的塔拉干油氣田(石油儲量1.24億噸,天然氣儲量470億立方米)的開采權掌握在俄羅斯第四大石油公司蘇爾古特石油天然氣公司手裡。塔拉干油氣田是東西伯利亞地區規模最大的油田之一,油氣儲量估計超過3.5億噸,佔俄石油開采量的13%。而塔拉干產出的原油正是俄羅斯計劃供應遠東原油管道第一階段工程的。公司計劃修建塔拉幹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管道建設起於塔拉干油田,連接上瓊斯克耶油氣田(石油儲量2億多噸),終點站為烏斯季庫特市勒拿輸油站,全長500千米,造價10億盧布(約合3486萬美元),年運輸能力260萬噸。初步計劃建設13個輸油站,在勒拿站使用鐵路油罐車,納入俄石油運輸公司的管道干線系統。公司總經理博格丹諾夫此前宣布,塔拉幹上瓊斯克耶烏斯季庫特石油管道項目建設工作將於2005年內准備完畢,2006年開工,2008年完成,3年後納入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干線系統,與泰舍特納霍德卡管道連接。
遠東陸地石油天然氣勘探工作開展得很不均衡,重點在薩哈共和國和薩哈林州。迄今為止共鑽出普查井和勘探井2500個,其中90%在薩哈林州,另外馬加丹州境內100個,楚科奇半島70個。在薩哈共和國共發現了30多個油田和油氣田,還發現6個大型天然氣田。該地區石油天然氣的探明程度很低,根據俄羅斯石油天然氣專家的分析,分別為5%和6.5%,而西方國家的評估數字更低,只有4%和6%。石油和天然氣儲量探明程度高的當數薩哈林州,分別為46.3%和28.1%,其次是薩哈共和國,上述兩項指標分別為8.7%和12.8%。
15.遠東大陸架的油氣資源
俄羅斯大陸架油氣資源豐富,主要蘊藏在遠東薩哈林州附近海域的大陸架上。俄塔社2005年5月11日報道說,目前在俄羅斯已探明的陸地油氣田中,75%已經處於開發階段,資源的開發程度接近50%。為增強石油天然氣工業發展後勁,俄羅斯政府開始把目光投向本國的沿海大陸架。俄羅斯政府最新制定的大陸架油氣資源開發戰略顯示,到2010年俄羅斯沿海大陸架原油和天然氣開采量將分別達到每年1000萬噸和300億立方米,到2020年將分別增加到每年9500萬噸和3200億立方米。俄自然資源部說,從現在起到2020年,俄羅斯准備吸引700億至1100億美元資金(主要是外資)用於開發俄羅斯大陸架油氣資源,俄羅斯聯邦財政的相關撥款也將達到350億盧布。預計到2020年,開發大陸架油氣資源給俄羅斯聯邦財政帶來的總收入將達到1000億~1300億美元。
薩哈林海域中大陸架的油氣資源大部分蘊藏在水深100米以內的大陸架里。薩哈林大陸架的海水較淺,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面積約為12萬平方千米。西北部的薩哈林灣同阿穆爾河三角洲之間水深不到150米,東北部水域100米等深度距岸35千米,東海岸中部的內斯基灣100米等深度距岸60千米,南部阿尼瓦灣水深不到100米,西部韃靼灣水深由南向北,從200米遞減到50米以下。大陸架油氣預測儲量在水深200米范圍內0~50米內的佔26%,50~100米內的佔33%。100~200米的佔41%。
遠東領海大陸架石油勘探始於20世紀50年代末期,首先對鄂霍次克海北部和韃靼海峽進行了勘探,掌握了第一批海底地質資料。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起蘇聯黨和政府曾試圖開發和利用遠東地區的油氣資源,加大了油氣資源勘探規模。首次勘探作業是在薩哈林州領海大陸架約2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進行的,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分別為10億噸和1.2萬億立方米。從1974年起,蘇聯採用地震波探測方法,對40萬千米延長的海域進行了油氣資源勘探,重點是薩哈林海洋大陸架21萬千米延長的范圍。這次探查的重要成果是在阿納得爾灣探明了有17個開發前景的礦區。1977~1992年的海上勘探工作取得了較大進展。在薩哈林州領海大陸架共發現了8個大油氣區:恰沃、尤斯科耶、皮利通阿斯托赫斯科耶、阿爾庫通達吉等,其中6個為大型油氣田,此後均列入薩哈林1~6號油氣開發項目中。
16.薩哈林-1號項目
該開發區包括奧多普杜海域的油氣田、恰沃海域的油氣田和阿爾庫通達吉海域的油氣田。按目前的勘探結果,可采儲量為原油2.9億噸、凝析油3300萬噸、天然氣4250億立方米。預計高峰期年產原油2410萬噸、天然氣197億立方米。該方案於1996年6月開始實施,第一階段的全面勘探工作已完成。參加該方案的有兩家俄羅斯石油公司,一家日本公司(SODECO)和美國埃克森公司(Exxon)。這四家公司組成了一個國際投資集團,俄方佔40%的股份其中,薩哈林海上油氣公司(俄羅斯)佔23%;俄羅斯石油公司佔17%,美、日各佔30%,共投資150億美元。由於財團內俄羅斯的兩家公司無力承擔投資責任,工程曾因此而一度停頓。為推動工程的進展,兩家俄羅斯公司只好忍痛出讓本公司的股份換取貸款,以解決投資困難。印度ONGC公司於2001年2月與俄羅斯公司簽訂協議,購買了原屬於俄羅斯公司的薩哈林-1號工程20%的股份,為此它需支付20億美元,替俄羅斯公司支付工程投資款。俄羅斯公司則按LIBOR加3%的利率償還印方的墊款。目前薩哈林-1號工程財團各方及其股份為:Exxon(美國)佔30%、SODECO(日本)佔30%、ONGC(印度)佔20%、薩哈林海上油氣公司(俄羅斯)佔11.5%、俄羅斯石油公司佔8.5%。
該項目基建投資127億美元。油氣田的開采期預計為33年,投資集團的利潤率預計為16%。投資集團除按租賃協議繳納租金外,還須按產品分割協議法把15%的產品交給俄羅斯聯邦和薩哈林州財政。該方案計劃收入1650億美元,純利潤可達420億美元。2002年薩哈林-1號工程的投資額為7億美元。
2005年10月薩哈林-1號開始產油。
17.薩哈林2號項目
開發區包括整個尤斯科耶油氣田和皮利通阿斯托赫斯科耶油氣田。可供開採的石油為9600萬噸、天然氣凝析油為3700萬噸、天然氣為4600億立方米。
該方案由五家外國公司組成的投資集團參加實施,其中日方兩家(三菱、三井)佔30%的股份,美方兩家(麥克德蒙特和馬拉松)佔50%,英國與荷蘭聯合組建的羅亞爾達奇公司佔20%。投資總額為100億美元。方案已於1996年6月開始實施。薩哈林-2號中70%的承包工程由俄羅斯的公司完成。俄方的大型企業還要參與石油的深加工。該方案可帶來250億美元的純利潤。投資方案規定除繳納租金以外,還要把10%的產品繳給俄羅斯聯邦和薩哈林州,其餘90%的產品按比例在投資方之間分配。
薩哈林-2號1999年如期產油,於1999年7月4日正式開栓投入生產,2000年生產油井達12個,日產9萬桶,約12300噸。1999年生產的原油除向俄羅斯聯邦和薩哈林州繳納10%的產品以外,大部分由日本轉賣給韓國。2001年薩哈林-2號產油200萬噸,2003年產油500萬噸。
薩哈林2號項目已形成生產規模。包括一個油田(1.4億噸)、一個氣田(4080億立方米)和一座年處理960萬噸液化天然氣的凈化廠,由殼牌石油公司擔當作業者。近幾年來該項目已產生效益,並向日本出口了一定數量的油氣。
18.薩哈林-3號項目
薩哈林-3號項目開發區域在東奧多普杜海大陸架,包括東奧多普杜、阿亞升和基靈斯克3個油氣田,總面積2.04萬平方千米。石油和天然氣評估儲量分別為1.37億噸和1450億立方米。地質勘探資料表明,這一海域僅南基靈斯克海域石油儲量高達4.5億噸,天然氣7200億立方米。
薩哈林-3號項目共投資約240億美元。俄方佔33.3%的股份,美方佔66.7%的股份。目前,已有3家美國公司(埃克森、美孚、德士古)就3處油氣田的開發與俄羅斯簽訂了租讓合同,但尚未開始實際開發。其中美孚和德士古公司擁有一個區塊的開發許可證,項目投資70億~110億美元;埃克森擁有兩個區塊開發許可證,預計投資130億美元。在油氣田開始商業運營前,工程的所有投資由美方公司承擔。
2005年7月1日,中國的中石化與中石油分別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了《一號議定書》和《長期合作協議》。在《一號議定書》中,中石化與俄石油公司商定共同出資成立一家石油公司,負責在薩哈林-3號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在新合資公司中,中俄雙方的股權比例暫定為30∶70,未來將引入新的投資者,但中方擁有30%的股權比例將不會因此發生改變。根據計劃,新公司在2006年開鑿第一口探井,待形成生產規模後,中方將以「份額油」的形式獲取收益。中俄雙方進行先期勘探作業的維寧油氣區塊位於薩哈林島東部,該區塊預期儲量為石油1.14億噸,天然氣3150億立方米。
19.薩哈林-4號項目
薩哈林-4號項目包括烏茲洛耶、阿斯特拉哈諾夫卡油氣區、涅克拉索夫卡和科連杜灣油氣田。這一海域石油評估和潛在儲量分別為1.05億噸和1.15億噸,天然氣的這兩項指標則分別為4400億立方米和4500億立方米。俄羅斯石油公司、薩哈林海上油氣公司和美國阿科公司組成財團承建該工程,3家公司所佔股份分別為25.5%、25.5%和49%。美國阿科公司參與了薩哈林4號一個區塊的勘探開發,項目價值26億美元,該項目目前還處於勘探階段,前期的勘探費用全部由阿科公司承擔。
20.薩哈林-5號項目
薩哈林-5號項目包括奧哈、埃哈比和東埃哈比油氣田。該項目的預測原油可采儲量為6億噸,天然氣6000億立方米,2010年正式進行工業開采。俄羅斯石油公司、薩哈林海上油氣公司和英國BP公司組成財團承建該工程,3家公司所佔股份分別為25.5%、25.5%和49%。BP公司承擔全部的勘探費用。該項目石油最高年產量達3550萬噸,天然氣為342億立方米。
21.薩哈林-6號項目
薩哈林-6號項目包括奧克魯日諾耶油氣區,石油和天然氣前景儲量分別為1.5億噸和2000億立方米。
⑦ 殼牌宣布退出俄氣股權,這意味著什麼
殼牌宣布退出俄羅斯天然氣股權,這意味著首先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對很多國家限制了出口,其次是俄羅斯的天然氣的營收會受到一定的縮減,再者是很多的西方國家已經尋找到了部分替代俄羅斯天然氣的方案。需要從以下三方面來闡述分析這意味著什麼。
一、俄羅斯的天然氣對很多國家限制了出口
首先是俄羅斯的天然氣對很多國家限制了出口,這是因為在俄烏沖突之後國際社會上的很多國家都會俄羅斯進行了制裁,而俄羅斯對於部分的國家也會主動選擇放棄天然氣的合作,對這些部分的國家停止供應大量的天然氣,這樣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來維護自身的權益。
殼牌退出俄天然氣股權的好處:
可以及時收回對應的資金,畢竟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天然氣公司的股價會下降,因為俄天然氣的營收會得到縮減。
⑧ 如果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會對雙方帶來什麼影響
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對俄羅斯來說損失的是經濟方面。但是相比較歐洲的話,歐洲的損失會更大一點,因為現在目前他們暫時沒有辦法用其他能源代替天然氣。雙方的關系可能會進一步的惡化,也有可能會握手言和,這個也說不定。但是我相信,經過這一次之後,歐洲會加緊新能源的開發。
歐洲各個國家其實對於俄羅斯的天然氣還是比較依賴的,因為從其他國家進口天然氣非常的昂貴。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是非常的物美價廉。天然氣的支出可以大大的減少歐洲國家的生活成本,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歐盟對俄羅斯天然氣依賴非常的嚴重。如果歐盟有本事,那就不從俄羅斯購入天然氣,而這對於歐盟國家是不可能的。
⑨ 俄羅斯天然氣是國家控制還是個人控制
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語: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Газпром»)簡稱Gazprom,是總部位於莫斯科的世界最大天然氣開采企業。
俄天然氣公司於1989年由蘇聯天然氣工業部轉變而來,繼續了其所有資產。公司在隨後進行了部分私有化,但俄羅斯政府仍然持有主要股份。2011年,俄天然氣公司開采了5132億立方米天然氣,佔全球開采量的17%以上。此外,公司還生產了3230萬噸左右原油和近1210萬噸凝析氣。2011年,俄天然氣公司貢獻了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8%。
俄天然氣公司的主要氣田位於西伯利亞西部的鄂畢灣附近,而未來的主要氣田則位於亞馬爾半島。公司還擁有近158,200公里的天然氣輸氣幹道,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天然氣運輸系統。
俄天然氣公司還擁有眾多的子公司,涉足包括財務、媒體和航空等多個領域。
⑩ 如果俄羅斯停止向歐洲供應天然氣,歐洲人會受到什麼影響
俄羅斯長期經濟發展畸形,不得不也不能不向歐洲供應天然氣,而且俄羅斯的天然氣物美價廉。如果停止供應歐洲人要進口其他國家天然氣肯定要花更多的錢。對於成也石油敗也石油的俄羅斯來說,俄羅斯必須靠出口更多石油天然氣才能生存發展。屆時俄羅斯的經濟將受到創傷。所以說這是個互惠互利的雙贏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