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的政治制度是什麼
俄羅斯的政治制度是總統共和制的民主聯邦制。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進行了復雜而深刻的變革,確立了以總統為國家元首、內閣對議會負責、三權分立、地方自治的政治制度,形成了總統共和制的民主聯邦國家。1993年12月12日經全民投票通過俄羅斯的《憲法》,同年12月25日正式生效。該憲法是俄羅斯獨立後的第一部憲法,規定俄羅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法制國家,確立了總統制的國家領導體制。
總統共和制,是國家最高權力由總統和議會按不同職能分別執掌和行使的一種政體形式。總統共和制下,總統和議會分別由選舉產生,任期限定,內閣由總統組織並對總統負責(又稱之為組閣),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與議會之間有權力制約關系。以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由總統直接領導政府,政府不對議會負責而對總統負責的國家政體形式。
聯邦制是一種復合制的國家結構。聯邦制實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權,中央政府即聯邦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權力劃分,由憲法明文規定,除非通過修憲,不能任意變更。雙方在憲法規定的許可權內,獨立行使權力,不受對方干預。在雙方法律發生沖突時,聯邦憲法及法律高於地方憲法及法律。概而言之,聯邦制是一種多中心的復合共和制。
B. 俄羅斯國家施行的是什麼體制
俄羅斯聯邦由3個聯邦直轄市、4個自治區、22個共和國、46個州、1個自治州等主體組成。《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
俄羅斯聯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和總統制。
1、總統
總統是國家元首,按照憲法和法律履行職責。經國家杜馬同意任命。《憲法》確立了總統和俄羅斯總理權力二元結構的政府體制,近似法國第五共和之雙首長制。
2、議會
俄羅斯聯邦議會,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組成。是俄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獨立組成部分,是俄羅斯聯邦的代表與立法機關。
俄羅斯聯邦議會的主要權力是通過聯邦憲法和法律。根據俄聯邦憲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律草案都要提交國家杜馬。聯邦法律由國家杜馬通過。聯邦委員會審議批准國家杜馬通過的法律。
對總統、政府和司法機關具有監督權。議會的上院即聯邦委員會可以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職務,議會的下院即國家杜馬可以提出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指控,決定對俄羅斯聯邦政府的信任問題。
3、憲法法院
俄羅斯憲法法院是法院系統用以制約總統和議會,平衡行政、立法、司法權力關系的一個機構。它有權對政府首腦頒布的行政命令和議會制定的法律作違憲性審查,即看它是否符合憲法,並有權宣布違反憲法的行政命令和法律無效。
附:俄羅斯的總統制
俄總統集權制與美國的總統制有很大的不同,它把總統置於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之上,使總統成為最重要的權力機關。下面了解一下俄羅斯的總統制。
1993年的俄羅斯憲法規定:俄羅斯是民主聯邦法制國家,並確立了總統-總理權力二元結構的政府體制,近似法國第五共和國的雙首長制。
俄總統集權制與法國的半總統制類似,總統凌駕於三權之上、是國家權力的核心,擁有決定國家對內對外政策的基本方向、宣布緊急狀態、解散國家議會、任免總理、軍事權、及對聯邦會議法案的否決權等。但俄羅斯總統的權力更大,他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任命總理,且俄總統擁有相對於議會的絕對優勢地位,議會無法對總統的權力形成有效的制約。
另外,從憲法上看,俄總統是經由全體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但實際上,前任總統的意願和行為不僅可以影響選民的情緒,實際上左右了總統選舉的結果。通常前一任總統在卸任之時,都會提出自己的下一任總統人選,並利用職權為其當選創造條件。總統「提名制度」的存在,反應了俄羅斯以總統集權為核心的特權民主制度現狀。
C. 俄羅斯聯邦國務院是什麼機構
俄羅斯聯邦國務院即俄聯邦國務委員會。
根據《俄羅斯聯邦國務委員會法》,明確了俄聯邦國務委員會的法律地位、成立程序及職權范圍。根據該法案,俄聯邦國務委員會為憲法賦權的國家機構,由俄總統領導並出任主席,其成員包括俄政府總理、聯邦委員會及國家杜馬主席、總統辦公廳主任和各地區行政長官。根據俄總統決定,國務委員會成員還可包括在國家杜馬中有席位的政黨代表、地方政府代表及其他人士。該法案規定,俄國務委員會的宗旨在於協調政府機構工作,確定俄內政外交政策的主要方向以及俄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方向。
D. 俄羅斯國家的政體
你說的有道理。
俄羅斯聯邦目前是按照三權分立的原則來調整其國家的政治生活的。《俄羅斯聯邦憲法》規定,俄羅斯聯邦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制國家,實行三權分立原則和總統制。
第一,總統。總統是國家元首,是憲法、人和公民的權利與自由的保障。總統按照憲法和法律履行職責。經國家杜馬同意任命。
第二,議會。俄羅斯聯邦議會,由聯邦委員會(上院)和國家杜馬(下院)組成。是俄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獨立組成部分,是俄羅斯聯邦的代表與立法機關。 俄羅斯聯邦議會的主要權力是通過聯邦憲法和法律。根據俄聯邦憲法的規定,所有的法律草案都要提交國家杜馬。聯邦法律由國家杜馬通過。聯邦委員會審議批准國家杜馬通過的法律。對總統、政府和司法機關具有監督權。議會的上院即聯邦委員會可以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職務,議會的下院即國家杜馬可以提出罷免俄羅斯聯邦總統的指控,決定對俄羅斯聯邦政府的信任問題。
第三,憲法法院。俄羅斯憲法法院是法院系統用以制約總統和議會,平衡行政、立法、司法權力關系的一個機構。它有權對政府首腦頒布的行政命令和議會制定的法律作違憲性審查,即看它是否符合憲法,並有權宣布違反憲法的行政命令和法律無效。
參考資料:http://cqtnzx.blogchina.com/blog/2013261.html
E. 俄國建立了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後來變成了蘇聯。那蘇聯是俄國的嗎。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СССР),簡稱蘇聯,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1991年12月26日解體。曾是世界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22,402,200 平方公里),佔有東歐的大部分,以及幾乎整個中亞和北亞;陸地與挪威、芬蘭、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國、蒙古及朝鮮接壤;而與瑞典、日本、美國及加拿大隔海相望。蘇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戰勝國,故在解體前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由於蘇聯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每個加盟共和國都有自身主體民族的語言,蘇聯國徽上的綬帶文字是15個加盟共和國文字寫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格言:「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英語:Worker and Proletarian all world, unite!俄語:Вокруг Пролетарии всех стран, соединяйтесь!)。
蘇聯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烏茲別克、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亞美尼亞、摩爾多瓦、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15個社會主義加盟共和國,巴什基爾、布里亞特、達格斯坦、卡巴爾達-巴爾卡爾,卡爾梅茨達、卡累利阿、科米 、馬里 、莫爾多瓦、北奧塞梯、韃靼、圖瓦 、烏德穆爾特 、切切諾-印古什、楚瓦什、雅庫特、阿布哈茲等20個自治共和國,8個自治州,10個自治區和129個邊疆區或州。 1940-1956年,還包括卡累利阿—芬蘭加盟共和國,這個時期的加盟共和國總數是16個。
F. 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什麼政權有何特點採取了哪些措施
俄國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政權,特點和措施如下: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毛澤東在1949年寫了一段這樣的論述:「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幫助了全世界的也幫助了中國的先進分子,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重新考慮自己的問題。走俄國人的路——這就是結論。」
十月革命也結束了資本主義獨占天下的局面,並為之後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是以蘇聯十月革命為重要標志的二十世紀共運高潮的一個終結,也是新的共運高潮的開始。隨著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崩潰以及資產階級對共運失敗的慶賀,各國資產階級曾經長期執行的階級緩和政策會發生變化,帝國主義曾經長期執行的拉攏被壓迫民族資產階級的政策也會發生變化。
因此,普遍於世界各國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矛盾激化,帝國主義國家與廣大被壓迫民族的民族矛盾激化,無論如何都不可避免。新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必會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新高潮准備好一切條件。
G.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後,建立世界上第一個什麼性質的國家
建立了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簡稱蘇維埃俄國。
俄國十月革命,又稱紅十月、十月起義、彼得格勒武裝起義或布爾什維克革命,獲勝的蘇聯紅軍一方稱之為「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俄國工人階級在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下聯合貧農所完成的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是1917年俄國革命中第二個、也是最後的重要階段。
因發生在俄歷(儒略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1月7日),故稱「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
革命推翻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俄羅斯共和國),為1918年—1920年的蘇俄內戰和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奠定開端。
十月革命的勝利開創人類歷史的新紀元,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勝利前進的道路。
H. 1917年,俄國成立了以誰為首的世界上第一個工農蘇維埃政府
列寧
列寧(1870---1924):原名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是他的筆名。在列寧的領導下,俄國人民終於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史稱「十月革命」)的勝利。革命勝利後,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I. 蘇俄政權是怎樣建立的
十月革命(又稱布爾什維克革命、俄國共產革命等),是1917年俄國革命經歷了二月革命後的第二個階段。十月革命發生於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前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及組織普遍認為,十月革命是經列寧和托洛茨基領導下的布爾什維克領導的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三個無產階級政權(第一個是巴黎公社無產階級政權,第二個是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革命推翻了以克倫斯基為領導的資產階級俄國臨時政府,為1918-1920的俄國內戰和1922年蘇聯成立奠定了基礎。
以上內容為引用 網路,特此說明。
關於為什麼產生蘇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究:
第一,世界主要國家正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其中俄國已經國力不堪重負,國內矛盾尖銳。俄國的社會急需穩定的發展環境,而沙皇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日漸削弱。俄國取得勝利以後迅速與德國簽訂了和平條約,換取了和平發展環境。
第二,沙俄國內,沙皇政府對軍隊的控制力下降,而傳統的大地主,農奴主,貴族,對社會的影響力僅限於軍隊,但大量的士兵反水,農奴,小手工業者,無產階級,在列寧等人的帶領下,顯然舊軍隊是頂不住的。
第三,各類新思想傳播已經滲透到各個階層,而一系列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行為,都使得俄國人認為,社會主義是一種區別於資本主義的全新道路,向強國學習的過程中,德國的馬克思主義,在列寧等人的傳播下,對沙皇政府不滿的整個民眾變成狂熱的力量。一旦被發動,是很難壓制。
第四,俄國向來民族性格彪悍,爭強好勝,對外擴張,大國沙文主義在蘇聯時期也未見收斂。本質上俄國人民族尚武。在外交上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其對任何的不滿就是拔刀相見。
J. 10月革命後成立的蘇維埃政府是什麼
十月革命後成立的蘇維埃政府名稱是:俄羅斯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日)取得了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共和國成立不久,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14個帝國主義國家的武裝干涉和地主資本家的武裝叛亂,保衛了蘇維埃政權.1922年12月30日,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俄羅斯聯邦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包括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喬治亞,後擴至15個加盟共和國)一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