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際奧委會、非盟、阿盟的英文縮寫和總部位置在哪裡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
英語: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1894年成立後,總部設在巴黎。非盟,非洲聯盟(AU)(African Union,簡稱非盟),是一個包涵了53個非洲會員國的聯盟。非盟總部設在亞的斯亞貝巴。阿盟,阿拉伯國家聯盟(LAS)
League of Arab States
為加強阿拉伯國家聯合與合作而建立的地區性國際組織。簡稱阿拉伯聯盟或阿盟。總部設在開羅。
2. 奧委會用英語怎麼說
The Olympic Committee
3. 奧運會中俄羅斯奧委會是什麼意思
ROC,全稱俄羅斯奧委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國際奧委會規定,奧運賽場、奧運村等公共場所使用的俄羅斯運動員名稱只能是ROC,而不是「俄羅斯奧委會」全稱。2020年,俄羅斯禁賽從4年縮短為2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執行委員會判定,只允許「干凈的」,可以自證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以中立的身份參賽,所穿服裝上不能出現俄羅斯國旗、賽場不能奏俄羅斯國歌,不能以國家隊名義參加東京夏季奧運會以及北京冬季奧運會。所以,這就是俄羅斯奧委會出現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由來。
4. 奧運會上各國英文名稱縮寫
AFG:阿富汗。AND:安道爾。ALG:阿爾及利亞。ANG:安哥拉。CHN:中國。USA:美國。
奧林匹克運動會(希臘語:Ολυμπιακοί Αγώνες;法語:Jeux olympiques;英語:Olympic Games;中文簡稱「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每四年一屆,會期不超過16日,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
分類
奧運會分為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世界冬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夏季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冬季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十個項目組成。
奧運會中,各個國家和地區用運動交流各國文化,以及切磋體育技能,其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不斷進行體育運動。
5. orc是哪個國家的簡稱
orc是俄羅斯國家的簡稱。俄羅斯運動員的身份名稱為ROC,這是俄羅斯奧委會的英文縮寫。由於東京奧運會俄羅斯運動員不得以國家名義參賽,國際奧委會規定,在奧運賽場、奧運村等公共場所使用的俄羅斯運動員名稱只能是ROC,而不是俄羅斯奧委會全稱。
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
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它還是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金磚國家之一。
6. 俄羅斯奧委會什麼意思
俄羅斯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俄羅斯奧委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承認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
俄羅斯奧委會資料:
2016年8月7日,俄羅斯殘奧代表團遭整體禁賽,無緣里約殘奧會。世界反禁葯組織(WADA)日前公布調查報告,指控俄政府包庇運動員大規模使用禁葯。
國際奧委會未全面禁止俄參加里約奧運,而是交由各國際單項運動協會審查俄運動員是否有資格參賽。然而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則決定,禁止所有俄羅斯運動員參加本屆里約殘奧會。
7.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英文全稱/簡稱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國際奧委會,IOC)
2004-03-18 14:18:00 中國奧委會網站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簡稱:國際奧委會(IOC)
國際奧委會是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的、非贏利的組織。它於1981年9月17日得到瑞士聯邦議會的承認,確認其為無限期存在的具有法人資格的國際機構。
國際奧委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最高權力機構。國際奧委會按照《奧林匹克憲章》領導奧林匹克運動,其具體任務是:負責體育運動和運動競賽的協調、組織和發展;與官方的或民間的主管組織和當局合作,努力使體育運動為人類服務;保證奧運會正常舉行。反對危害奧林匹克運動的任何歧視支持,促進體育道德的發揚;努力在運動中普遍貫徹公平競賽的精神,清除暴力行為,領導開展反對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的斗爭;採取旨在防止危及運動員健康的措施;反對將體育運動和運動員濫用於任何政治的和商業的目的,努力使奧運會在確保環境的條件下舉行,支持其他致力於奧林匹克教育的機構。
國際奧委會享有對奧運會的全部權利,包括對奧運會的組織、開發、廣播電視和復制的權利;有關奧林匹克標志、奧林匹克旗、奧林匹克格言和奧林匹克會歌的一切權利也完全屬於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有權撤銷對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承認, 從奧運會比賽項目中撤銷運動大項、分項或小項,有權取消對國家奧委會的承認,甚至有權取消奧運會組委會承辦奧運會的權利。不僅如此,它還具有對一切參與奧運會的違章人員,從運動員、裁判員到代表團官員、管理人員進行處分的權力。當然,國際奧委會需要依據《奧林匹克憲章》來行使自己的權力。
國際奧委會於1894年6月23日成立時的名稱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國際委員會",當時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奧運會的正常進行,這體現在國際奧委會給自己確定的3項任務中:①確保奧運會的定期舉行;②使奧運會保持崇高的目標③引導競技運動向正確的方向發展。1897年一家法文報紙首次稱之為"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1901年正式改用現名。
國際奧委會作為一個非政府的民間組織,需要自籌經費以維持生存。長期以來國際奧委會資金拮據,20世紀60年代後期曾一度出現赤字。70年代開始隨著電視轉播收入的增長,情況開始好轉,1975年取消了每年300瑞士法郎的會員費。80年代中期後,由於奧林匹克商業開發各種措施的實施,國際奧委會在經濟上獲得了獨立。經濟上的獨立使得國際奧委會的人員構成發生相應變化。國際奧委會曾經是由社會上層人士組成,是"貴族氣息極為濃厚"的組織, 因為參加奧林匹克活動必須自己負擔全部費用。現在具有雄厚經濟基礎的國際奧委會可以對其成員提供經濟支持, 負擔其參加會議的費用, 個人的經濟狀況不再是委員資格的制約因素,國際奧委會成員的結構開始趨向合理。國際奧委會的機構有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會議、執行委員會、總部和專門委員會。
國際奧委會全會(IOC Session)
簡稱國際奧委會全會,是國際奧委會的最高權力機構,奧林匹克運動中一切重大問題的決策權均由全會掌握。它有權通過、修改和解釋《奧林匹克憲章》,批准接納國際奧委會的新委員;選舉國際奧委會主席、副主席和執委會成員;挑選主辦奧運會的城市,批准設置和撤消奧運會比賽項目中的運動大項;承認或撤消國家奧委會和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在奧林匹克大家庭的資格等。全會的決定是最終決定。全會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特別全體會議由主席或應至少三分之一委員的書面要求即可召開。召開全會或特別會議的通知由主席至少提前一個月連同會議議程發給各位委員。全會可以授權給執行委員會。從1985年起,國際奧委會禁止在其全會及執委會會議上吸煙。從國際奧委會成立至2003年10月共召開過115次全會。
國際奧委會執行委員會(IOC Executive Board)
簡稱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處理國際奧委會日常事務的機構,由全會授權,行使國際奧委會的職責。執委會成員有國際奧委會全會以無記名投票選舉產生。執委會主席任期8年,可以競選連任一次,但是只有4年的任期。副主席和其他委員任期為4年。任期己滿的執委除非競選副主席或主席,不能競選連任。
執委會的權力和職責是:維護《奧林匹克憲》,承擔國際奧委會行政管理的最終責任,批准國際奧委會的內部組織、組織體制以及一切與其組織有關的內部規章,負責國際奧委會的財務管理,並准備年度報告;就有關規則或附則的修改建議向全會提出報告,向國際奧委會全會推薦國際奧委會委員候選人名單;制定國際奧委會全會的議程;根據執委會主席的提議,任免總幹事和秘書長,並決定他們的提升、處分和薪俸;保管國際奧委會檔案;以它認為最適當的形式(條例、規定、標准、准則、須知、指示)制定一切必要的規章,確保《奧林匹克憲章》的正確實施和奧運會的舉辦;執行全會賦予的其他一切職責。組委會會議經主席提議或執委會多數委員的要求,由主席召開。執委會每年開會4—5次。
國際奧委會執委會設立於1921年,最初由5人組成,當時的國際奧委會主席的顧拜旦本人不是執委會主席。首屆執委會的主席是布洛奈(BaronGodefroy de Blonay)。1925年5月國際奧委會在布拉格召開的第24次全會決定國際奧委會主席即為執委會主席,於是同年接替顧拜旦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比利時人巴耶-拉圖爾也成為執委會主席。執委會成員後來增至9人,爾後又由11人組成,現由15人組成,其中主席1人,副主席4人和委員10人,主席是比利時人羅格(Jacques Rogge 2001年當選), 副主席是俄羅斯人斯米爾諾夫(Vitaly Smirnov,2001年當選)、美國人埃斯頓(James L.Easton,2002年當選)、韓國人金雲龍(Un Yong Kim,2003年當選)和瑞典人林德伯格(Gunilla Lindberg、女,2004年當選);執委是瑞士人奧斯瓦爾德(Denis Oswald)、墨西哥人雷納(Mario Vazquez Rana)、辛奎塔(Ottavio Cinquanta)、 烏克蘭人布勃卡(Sergey ubka)、希臘人尼克勞(Lambis V.Nikolaou)、黎巴嫩人霍里(Toni Khoury)、幾內亞人迪亞羅(Alpha Ibrahim Diallo)、中國人於再清(Zaiqing Yu,2004年當選)和波多黎各人卡里翁(Richard L. Carrión)。
國際奧委會主席是國際奧委會的法人代表,主持國際奧委會的全部活動。有權建立常設的或在必要時建立臨時的委員會和工作組,並確定其職權范圍,指派其成員。一旦認為它們已經完成工作,可決定予以解散。該委員會或工作組未經主席事先同意,不能舉行會議。主席是所有委員會和工作組的當然成員,而且在他出席其中任何會議時均應身居上座。國際奧委會成立之初,現代奧運會創始人顧拜且提出主席輪流制,即國際奧委會主席由奧運會舉辦國的委員擔任,4年一輪換,以體現奧林匹克運動的國際性。由於首屆現代奧運會於1896在希臘雅典舉辦,因此希臘人維凱拉斯擔任第一任主席。雅典奧運會結束後,下一屆奧運會將於1900年在法國巳黎舉辦,於是顧拜旦接任為第二任主席。第3屆奧運會定於1904年在美國聖路易斯舉辦,因此巴黎奧運會後,顧拜旦准備將主席一職交給國際奧委會的美國委員、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斯隆。但是斯隆認為,頻繁更換領導人對新生不久的國際奧委會十分不利,堅持要顧拜且留任。歷史證明斯隆的意見是正確的。顧拜旦在其長達29年的國際奧委會主席任期內,蟬精竭慮,對奧林匹克運動的生存、發展與創新作出一系列重大貢獻。顧拜旦之後,先後擔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有比利時人巴耶-拉圖爾(1925-1942)、瑞典人埃德斯特隆(1942-1952)、美國人布倫戴奇(1952-1972)、愛爾蘭人基拉寧(1972-1980),西班牙人薩馬蘭奇(1980-2001)、現任主席是比利時人羅格(2001-) 。
國際奧委會委員(IOC Member)
國際奧委會從它認為合格的人士中挑選委員,作為國際奧委會在其國家的代表,而不是其國家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這就是國際奧委會獨特的"逆向代表"制。
候選人由執委會向全會推薦,全會以多數票通過後即生效。委員須為其定居地或主要利益中心所在地國家和地區的國民,而且該國和地區有被國際奧委會承認的國家和地區奧委會。須至少會說一種國際奧委會使用的語言。
一個國家當選的委員原則上不能多於一人。但是,國際奧委會可以從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國選擇第二名成員。此外,國際奧委會主席可不考慮國籍,只考慮他們所起的作用和獨特的資格,而向全會提出不多於10名的委員候選人,這就使一個國家有可能擁有兩名以上的委員。國際奧委會舉行儀式接受新委員, 從1955年起新委員進入國際奧委會時要宣誓。委員除出席國際奧委會全會外,還有下列義務:在所在國和地區代表國際奧委會參與其被任命參與的國際奧委會各專業委員會的工,協助發展本國和地區的奧林匹克運動,在本國和地區落實國際奧委會的各種計劃,包括奧林匹克團結基金計劃,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報告本國和地區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情況和需求,每年至少一次向國際奧委會主席及時通報一切可能妨礙《奧林匹克憲章》在本國和地區執行或影響奧林匹克運動的事件,不管是發生在國家奧委會內部或外部,完成主席分配給他的其他任務,包括必要時在其他國家或地區代表國際奧,委會。國際奧委會委員個人沒有償還國際奧委會債務的責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不受來自政府、組織和其他合法實體及自然人的任何可能束縛或干擾其行動和投票時由的指令。
1966年前當選的委員是終生的,1999年11月底之前的當選的委員退休年齡是80歲,而之後當選的委員退休年齡是70歲。國際奧委會委員的人數逐漸增多,從1894年的5名增加到1914年的49名、1974年的78名、1992的95名(74國)、1998年9月的115名(84國),1999年6月因鹽湖城賄選丑聞減至105名(78國)。之後,國際奧委會規定,為了更好地體現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國家奧委會以及運動員代表在國際奧委會中的地位和聲音,允許一定數量的委員由來自這三方面的代表當選,這些委員只有當他們是擔任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主席、國家奧委會主席和現任運動員時才有資格當選,一旦不再擁有這些職務和身份,也就從國際奧委會「退役」,與其年齡無關。到2004年10月國際奧委會一共有119名委員,其中14名是運動員委員。凡為國際奧委會服務滿10年,並由於年齡、健康或其他為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接受的理由退休的委員應成為名譽委員。名譽委員可以代表國際奧委會繼續他們的活動。除了不再擁有表決權外,地位保持不變,仍被邀參加奧運會、奧林匹克代表大會和國際奧委會全會。
如果國際奧委會主席要求,名譽委員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名譽委員可以被授予奧林匹克勛章。國際奧委會成立後的87年中沒有婦女委員。從1981年起開始接納婦女委員,芬蘭的海格曼和委內內拉的伊薩瓦-豐塞卡成為國際奧委會的首批女委員。現在國際奧委會126委員中有12名女性委員。自1922年王正廷擔任國際奧委會委員以來,中國先後有孔祥熙、董守義、徐亨(中國台北)、何振梁、吳經國(中國台北)、呂聖榮(女)、霍震霆(中國香港)和於再清先後進入國際奧委會,何振梁現任國際奧委會文化委員會主任,曾任國際奧委會副主席和執委, 於再清在2004年8月當選為國際奧委會執委,成為國際奧委會歷史上第二位中國執委。
國際奧委會總部 (IOC Headquarters)
負責處理奧林匹克運動日常事務的行政管理機構,設在瑞士的洛桑。在國際奧委會成立後的相當一段時間內,顧拜旦在巴黎的住所也就是國際奧委會的總部。1915年為越免戰爭對奧林匹克運動的干擾,顧拜旦將國際奧委會總部由巴黎遷往中立國瑞士的洛桑。從此洛桑與奧林匹克運動結下不解之緣。1919年的《奧林匹克章程》寫道"國際奧委會的總部設在洛桑(瑞士)。"1982年國際奧委會宣布洛桑為"奧林匹克之城",1993年l2月5日國際奧委會又宣布,洛桑為"奧林匹克之部"。1994年11月28日,洛桑市給國際奧委會頒發了榮譽獎。
自1925年顧拜旦卸任直到1980年,國際奧委會的歷屆主席都是在自己所在的國家對總部進行遙控。隨著奧林匹克事務日益增多, 1980年新當選的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感到有必要"對日常發生的事件進行持續的直接的指導", 於是他長期居住在洛桑總部,成為第一個將國際奧委會主席作為專職工作的主席。現任主席羅格也在洛桑辦公。
8. 俄羅斯奧委會是啥
俄羅斯奧委會(Russian Olympic Committee),國際奧委會規定,奧運賽場、奧運村等公共場所使用的俄羅斯運動員名稱只能是ROC,而不是「俄羅斯奧委會」全稱。
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上,俄羅斯運動員曾以「來自俄羅斯的奧林匹克運動員」名義參賽,並在越野滑雪男子4*10公里接力賽上獲得銀牌。
2020年12月17日晚,由於2014年索契冬奧會上出現的興奮劑事件,國際體育仲裁法庭就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與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RUSADA)的糾紛作出裁決,俄羅斯運動員在2022年12月16日之前無法代表國家參加大型體育賽事。
這一裁決雖把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原本提出的四年懲罰期限縮短了一半,但俄羅斯仍無緣包括2020年東京奧運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和2022年卡達世界盃在內的各項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據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所發布的裁決文件顯示,該機構認定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存在「違規行為」,因此對俄羅斯反興奮劑機構處以為期兩年的一系列處罰,包括從2020年12月17日至2022年12月16日的兩年間,俄羅斯將不得參加包括東京奧運會及各項目世界錦標賽在內的重大國際體育賽事。
文件中還寫明,能夠證明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可以以中立運動員的身份參賽,但不得穿著、佩戴任何有俄羅斯字樣的服飾,俄羅斯國歌也不得在以上任何比賽場所播放。
飽受所謂「興奮劑丑聞」困擾的俄羅斯,已相繼部分或全部缺席了2016年裡約奧運會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俄羅斯上一次以完整國家樣貌出現在奧運賽場,還要追溯到2014年在本土舉行的索契奧運會。
2020年東京奧運會,俄羅斯代表團被認定存在「違規行為」,所有運動員雖仍有參賽資格,但不能以國家名義參加,俄羅斯國旗、國歌也不能出現在賽場上。這也是繼2018年平昌冬奧會之後,俄羅斯再度遭受如此處罰。
2021年2月,國際奧委會(IOC)與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就俄羅斯運動員參加東京奧運會以及北京冬奧運所使用的名稱和旗幟達成了一致;7月23日晚間,2020東京奧運會開幕式在東京國立競技場舉行,在各代表團入場式環節,俄羅斯代表團在兩位旗手米哈伊洛夫(男子排球運動員)和維利卡婭(女子擊劍運動員)的帶領下,第77位入場。
9. 奧運會上各國英文名稱縮寫
CHN - 中國
USA - 美國
KOR - 韓國
ITA - 義大利
GER - 德國
AUS - 澳大利亞
JPN - 日本
RUS - 俄羅斯
FRA - 法國
GBR - 英國
CZE - 捷克
GEO - 喬治亞
CUB - 古巴
PRK - 朝鮮
AZE - 亞塞拜然
NED - 荷蘭
ROU - 羅馬尼亞
MGL - 蒙古
SVK - 斯洛伐克
UKR - 烏克蘭
SUI - 瑞士
ESP - 西班牙
FIN - 芬蘭
IND - 印度
THA - 泰國
HUN - 匈牙利
ZIM - 辛巴威
KAZ - 哈薩克
SWE - 瑞典
ALG - 阿爾及利亞
AUT - 奧地利
KGZ - 吉爾吉斯斯坦
TUR - 土耳其
COL - 哥倫比亞
NOR - 挪威
SLO - 斯洛維尼亞
VIE - 越南
ARM - 亞美尼亞
BRA - 巴西
BLR - 白俄羅斯
INA - 印度尼西亞
TPE - 中華台北
ARG - 阿根廷
BUL - 保加利亞
CRO - 克羅埃西亞
EGY - 埃及
LTU - 立陶宛
MEX - 墨西哥
TJK - 塔吉克
TOG - 多哥
UZB - 烏茲別克
10. 東京奧運會獎牌榜里,排名第5的為什麼是''俄羅斯奧委會'',而不是''俄羅斯''
東京奧運會獎牌榜里,排名第5的為什麼是「俄羅斯奧委會」,而不是「俄羅斯」,這是怎麼回事呢?這一問題的前因後果是這樣的,2013年,英國《星期日郵報》報露俄羅斯興奮劑丑聞。2014年德國媒體播放紀錄片,指控俄羅斯田徑協會存在使用興奮劑行為。隨後俄羅斯是否存在使用興奮劑行為,在國際上引起廣泛的討論。到了2015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指責俄羅斯,違反多項反興奮劑條例。2016年莫斯科反禁葯實驗室前主管格里戈里•羅琴科夫,揭發俄羅斯涉嫌拿合格樣本「調包」禁葯選手送檢的葯檢瓶。隨後,俄羅斯體育部長承認俄羅斯田徑協會及運動員在興奮劑方面犯下了「嚴重錯誤」,並為那些涉葯運動員感到羞恥。2019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執行委員會,對俄羅斯作出在奧運會和世錦標賽等國際重大賽事禁賽4年的處罰。俄羅斯不服上訴,俄羅斯總統認為處罰應該針對違反規定的人,而非是整個集體,應該嚴懲罪魁禍首,而不是整個國家。最終2020年俄羅斯禁賽從4年縮短為2年,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執行委員會判定,只允許「干凈的」,可以自證清白的俄羅斯運動員以中立的身份參賽,所穿服裝上不能出現俄羅斯國旗、賽場不能奏俄羅斯國歌,不能以國家隊名義參加東京夏季奧運會以及北京冬季奧運會。所以這就是俄羅斯奧委會出現在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