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代機的大概性能.什麼時候會出現
按俄羅斯標准 五代機就是具有4S功能的飛機 即:隱形,超音速巡航,超級機動性,信息化。 現T50已經首飛成功正在試飛中。
美國尚未定義5代標准,但美國言論多有透露五代機應為無人隱形機或空天戰斗機,其代表機型X47,X37,X40已經首飛成功正在試飛中。
印度/韓國/日本在研究美國標準的4代,俄羅斯標準的5代機,進度不容樂觀,估計夠嗆.
我國在研究4代(美國標准),有進展,具體保密.隱形無人機/空天戰機也有涉及當然也是保密.只是研究部門泄露出來只言片語.
② 俄羅斯T50戰機究竟何時服役
隨著美國F22的服役,中國和俄羅斯也在有序的進行著第四代隱身戰機的研製,終於經過多年的研製,中國的第四代隱身戰機殲20正式列裝部隊開始服役,而俄羅斯的第四代隱身戰機T50卻一直都還在研製中,那麼俄羅斯的T50戰機究竟何時才能研製成功並列裝部隊開始服役呢?
你覺得俄羅斯的T50在2019年能夠正常服役嗎?
2017.08.11俄羅斯研製的第五代前線戰斗機T-50即將服役,該機被正式命名為蘇-57,「將」於2018年開始列裝部隊。
③ 俄羅斯有4代戰機嗎
俄稱五代機,美稱四代機,現役裝備的只有美國的F22,俄羅斯的T50發動機起飛的時候噴了幾次火,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有,T50是2010年首飛的,預計2016年服役。
2012年8月6日,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邦達列夫說,俄羅斯自行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將於2015年後投入批量生產。
蘇35的賣點就是雷達探測距離遠,達到400公里,可以同時跟蹤15個目標,跟小型預警機差不多了。現役的所有三代機都沒有這個探測距離,所以超視距戰斗蘇35對其他三代機和三代半戰斗機有絕對優勢。而對F22來說,F22的雷達探測距離是500公里,蘇35也不是隱形機,F22可以先攻擊。F22帶的中距離空空導彈aim120射程120公里,蘇35也許能在F22開彈倉的瞬間發現目標,下面就可以看飛行員技術靠蘇35的機動性躲避,然後反擊。超級眼鏡蛇機動就是防禦反擊的技術。
總的來說F22定位是進攻型的,蘇35是用於國土防衛,既然是國土防衛就可以依靠地面雷達監測和其他戰斗機的支援。如果二者單挑,蘇35勝算很低。
④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詳細介紹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 俄羅斯T-50戰斗機-基本資料 俄羅斯T-50戰斗機類型 多用途戰機 生產公司 蘇霍伊 首次飛行 預計2009年8月 使用狀態 開發中 主要用戶 俄羅斯 生產數量 1 乘員: 1人 長度: 22.0 m 翼展: 14.2 m 高度: 6.05 m 翼面積: 78.8 m�0�5 空重: 17,500 kg 載重: 26,0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36,000 kg 發動機: 2×Lyulka AL-41F 後燃器,數位控制渦輪扇發動機 推力: 每個 9,800 kgf 後燃器推力:每個 17,950 kgf 向量推進: 范圍:-20°至+20°;噴口轉速度:30°/秒(上下左右4方向) 俄羅斯T-50戰斗機-基本簡介 俄羅斯T-50戰斗機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4月24日報道,俄羅斯的發動機製造商——「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Saturn)的網站首次對外透露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可能的布局圖片。俄羅斯未來第五代多用途戰斗機作為未來戰術航空綜合系統(PAK FA)項目的一部分正在進行開發,蘇霍伊設計局的T-50戰斗機在與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集團競標俄羅斯國防部第五代機項目中取勝,「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被選擇為該機提供發動機。 俄印最早在2000年便已開始就聯合研製第五代戰斗機進行接觸。蘇霍伊公司領導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諾,俄方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的性能將與美國的F-22「猛禽」相當。由於研製新型戰斗機的費用極其高昂,俄方獨自承擔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印度則想從俄方那裡獲得製造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因此兩國很快便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協議。 不過,俄第一架第五代戰機的原型機基本上是按照俄空軍的要求進行設計的。由於印空軍對新一代戰機的要求與俄方存在著差異,因此蘇霍伊公司將以相同的基礎框架開發兩種類似的戰機。據悉,俄空軍需要的是一種單座戰斗機,而印空軍則希望新一代戰機採用與蘇-30MKI相同的雙座布局。 俄羅斯T-50戰斗機-技術性能 俄羅斯T-50戰斗機性能 最高速度: 2,600 km/h 巡航速度: 1,400 km/h 航程: 4,000 km 實用升限: 18,000 m 爬升率: 350 m/s 翼負荷: 470 kg/m�0�5 武器 機炮:1× 30 mm GSh-30-1機炮,備彈 150 發 導彈:14個掛點 空對空:R-77, R-77PD, R-73, K-74 空對地: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相似機種 蘇-47、 F-22、 X-29、 J-XX、 米格1.44、 台風戰斗機、 陣風戰斗機 設計時序 蘇-27 - 蘇-30 - 蘇-32 - 蘇-33 - 蘇-34 - 蘇-35 - 蘇-37 - 蘇-47 - T-50 俄羅斯T-50戰斗機-設計 作為第5代戰機(即歐美標準的第4代),必須擁有向量推力技術,不開後燃器下維持超音速巡航,匿蹤功能。T-50戰機使用等離子隱身技術,大小則略小於蘇-30,導彈完全內置,雷達可探測性大大降低。 由於發動機的高推重比,使T-50可於300-400米內起飛。與美國F-22比較,由於T-50較遲研製,因此其性能會高於 F-22(像蘇-27機動性超過F-15一樣)在俄羅斯首次發出之圖片,可看出其布局與F-22相似,同樣是因為隱身及超音速巡航需要然而T-50的水平和垂直控制面更小,這表明T-50希望使用向量推力技術進行俯仰、偏航和滾轉控制另外,T-50的最大起飛重量約在25-30噸,與F-22相約但有傳T-50會利用等離子隱身技術(不等於等離子引擎),這種技術比F-22使用的有更好隱身性T-50並非使用等離子發動機(引擎),而是使用AL-31發動機系列的一種發展版本這發動機類似土星公司於2005年莫斯科航展透露的117A至於等離子發動機本身尚未可達成隱身功能。 俄羅斯T-50戰斗機-構造 機身 T-50機身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全機主要由鈦鋁合金建造,13%為復合材料。機鼻雷達罩在前部稍微變平,底邊為水平,為的是將它的反尾旋性能最優化。 駕駛艙 駕駛艙的設計著重於飛行員高度的舒適性,使得飛行員能夠以極高的G力負載操駕下控制飛機。機上配有了新型的彈射椅和維生系統。幾何可變適應彈射椅以 60°角的傾斜,用來減少高G力之下對飛行員的沖擊。這個座椅可以讓飛行員以一般情形下無法承受的高G力負載來做出近戰纏斗(dogfight)。 俄羅斯T-50戰斗機-現況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8年,應該是之前印度提出與俄羅斯合制的時間,但現在的進度肯定無法實現由於T-50尚於設計階段,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2009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俄羅斯T-50戰斗機-試飛 俄第五代戰斗機T-50即將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首次試飛。出於保密的目的,俄第五代戰機的首飛地點已被定在俄遠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體的一處機場內。 俄第五代戰斗機已在2009年12月底成功進行了首次地面滑行試驗。當時該機並未進行任何塗裝,也就是說,其尚未做好試飛的准備。目前,俄軍方和新機的研製單位蘇霍伊公司均未透露有關這款戰機外形和性能的任何消息。不過,有目擊者表示,T-50的外形很容易讓人想起美國的F-22A「猛禽」戰斗機。 不過,根據印度國防部官員此前透露的消息,俄印聯合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將是一種能夠躲避雷達探測的「隱形戰斗機」,其雷達散射截面僅有0.5平米,只是印空軍現役蘇-30MKI的40分之一(後者的雷達散射截面約20平米)。
⑤ 俄羅斯T50的詳細資料
俄羅斯的T50是符合俄羅斯的國情,應該支持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斗機,按西方的劃代為第四代戰斗機已經試飛成功,說明一個問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各位網友對此嗤之以鼻,認為俄羅斯T50充其量也不過是蘇-27的異形,最多劃給到西方的所謂3.8代之中
本人倒是大吃一驚,首先一點3.5代是有的,比如說最新型的歐洲戰斗機、F-16 或者F-18等高於傳統意義上的三代戰機而低於美國的F-22 第四代戰機!這3.8代是從哪裡來的哪?怎麼就不把它定義到3.9999代哪?
我倒是認為,俄羅斯的T-50確實是真正意義上的西方第四代戰斗機,雖然它由於技術上的問題而沒有換裝新型發動機
盡管如此,T-50 依然是按 西方 第四代戰斗機標准 設計的!即所謂的4S性能:判斷標準是是否具備「4S」,即超機動性、超音速巡航、越視距空戰和隱身能力。
每個國家根據自身的戰術要求的不同,偏重點也就有所不同,美國 的F-22 是犧牲了他的 超機動性而更強調了隱身能力,而俄羅斯的傳統更強調了超機動性,su-27系列包括其不斷擴展的型號,這是俄羅斯一貫的風格,俄羅斯不可能改變他的風格,尤其是T-50 ,他的技術是又俄羅斯 驗證機米格1.42 引申發展而來的,俄羅斯 的第五代戰機之所以比F-22 晚了很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俄羅斯在隱身能力方面遇見了瓶頸,另外的一個重要因素是,T-50的假想目標就是 美國的F-22 ,今天之所以試飛,說明這一切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重要的是俄羅斯堅持了自己的方向,而沒有一味的模仿美國!
當然,對於中國來說,我們則更加期盼自己的新一代的飛機!中國的國防工業趕超世界一流水平 任重而道遠!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殲-10的喜悅上來, 當中國還在為殲8戰機而不斷改型時,其實這確實反映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真實水平,我們確實很落後,雖然是 岌岌可危的俄羅斯,我們也確實技不如人!
⑥ 俄羅斯的t50什麼時候服役
2010年初T50做了首飛,正常情況下,要過8-10年才會裝備部隊。T50的前輩蘇27,1977年首飛,1979年開始批量生產,到1986年才裝備蘇軍部隊,正好10年。T50作為更復雜的俄式五代機,從首飛到服役的時間恐怕會更長,畢竟如今俄羅斯的軍工生產科研體系不如當年的蘇聯。
2012年8月6日,俄羅斯空軍總司令邦達列夫說,俄羅斯自行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將於2015年後投入批量生產。此外,邦達列夫是在出席俄羅斯空軍建軍100周年圖片展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⑦ 俄羅斯有沒有第五代戰機
根據目前公眾能夠掌握的情況來看,沒有,即使有計劃,也停留在概念階段或者圖紙階段,造出了模型或者樣機的可能性相當小,而已經試飛的可能性幾乎為0……主要原因還是技術:
1.隱身技術(俄羅斯從來沒有搞過一款隱身外形設計的飛機)
2.發動機技術(俄羅斯發動機再好也無法與USA的媲美,目前的發動機估計無法使他的5代機飛得好)
當然,經濟實力也是一方面,等俄羅斯經濟復甦,自然會繼續五代機的發展,到時候再等著看俄羅斯姍姍來遲的5代機時飛吧!
俄羅斯現在的5代機計劃,出名的也就是T-50了,它也是最有可能試飛的機型,但是這也僅僅是推測,真實的情況我們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另:SU-47完全不是什麼五代機!!!他頂多算是前掠翼技術驗證機!跟美國的X系列性質一樣,是驗證某種技術的,嚴格來說,他連合格的戰斗機都不算 !
⑧ 俄羅斯5代機是什麼
中新網12月7日電綜合報道,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相12月6日在馬來西亞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宣布,俄第5代殲擊機的生產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飛機將在2009年開始首飛試驗,預計在2015年前投入批量生產。
波戈相6日在馬來西亞明確指出:「現在我們正處在生產第5代殲擊機試驗樣品的階段,之後應當逐步邁過與准備開始飛行試驗有關的所有階段。」
波戈相所指的是第5代戰機正式名稱為「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是蘇霍伊設計局在新一代戰機研製項目框架內生產的。2002年蘇霍伊公司在第5代戰機研製競標中戰勝米格公司,開始生產第5代殲擊機,主要代號I-21、T-50或701產品。它在性能上不遜於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波音一體化防務系統公司聯合生產的F-22「猛禽」戰機,主要用於大幅提升俄空軍殲擊航空兵戰斗實力。根據俄空軍發展計劃,俄軍航空兵近年應當優先裝備以蘇-27、蘇-30、蘇-35戰機為基礎的第4代半現代化升級型戰機和米格-29最新改型殲擊機,據悉至少應裝備200-250架。
波戈相同時宣布,在俄印聯合計劃框架內定位於向第三國出口的第5代戰機方案將在俄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基礎上研製而成。他說:「我們沒有製造兩種不同飛機的計劃,盡管希望得到這種殲擊機的客戶,毫無疑問,可能會有某些個別的細微要求。」
這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聲明,波戈相以此向外國潛在客戶說明,他們將要得到的第5代戰機至少在技戰術性能和飛行性能上不遜於俄制原型機。但是他同時明確標定了蘇霍伊公司准備應外國空軍要求改進未來戰機基礎結構的主要框架。波戈相說:「每個客戶都有細微要求,在第5代飛機方面同樣如此。將會有一個統一基礎平台,但是不同的客戶可能會各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蘇霍伊公司總裁強調,在出口型第5代戰機研製方面,最重要的是改動程度不能太大。比如供應給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的蘇-30飛機分屬各不相同的方案,但是它們仍是同一種飛機。他說:「比如,馬來西亞要求我們用法國設備更換以色列設備,我們完成了這項工作。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另外一種飛機。這還是那種飛機,盡管有一定程度的改變,這與航空電子設備調整有關,同時要求我們付出必要的努力,不過我們的組織水平相當高,能夠靈活進行這些修改。」
至於俄印聯合研製的第5代戰機項目,波戈相指出,現在工作正在按照三個方向進行。首先必須商定新飛機的技術要求,然後確定印方計劃對項目提出哪些技術和變動要求。至於雙方向聯合項目提出的改動問題,這非常重要,應當首先解決,否則可能會使合作項目面臨滅頂之災。歐洲戰機EF-2000「台風」就是最新的例子,無休無止的磋商和互相矛盾的要求,最終導致法國退出。俄方將竭盡所能避免類似事態在俄印第5代戰機研製項目上重演。(
⑨ 俄t50戰機服役了嗎
沒有服役
據俄羅斯衛星網2017年12月27日報道,俄羅斯空天部隊總司令維克托·邦達列夫上將稱,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 PAK FA(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將於2018年裝備部隊。
邦達列夫在評論圖-160「白天鵝」(北約代號「黑傑克」)轟炸機的生產恢復時稱,該型飛機將被會被進行全新配置。「只是以老式圖-160為基礎,裡面的所有配置——都絕對是最新的系統,絕對具備全新的能力」。邦達列夫指出,隨著向敘利亞供應S-400反導系統,俄羅斯空天部隊整頓了敘利亞的空域秩序。他強調,「這是個非常復雜的系統,也是對我們空中邊界的可靠保護」。他說,俄空天部隊正等待S-500系統列裝。
此前據報道,T-50 PAK FA已經完成了測試,俄羅斯空軍應該會在2020年前收到55架該型戰機。
批量生產前俄軍就要戰機怎麼辦?只能拿原型機「抵債」了
另一方面,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鮑里索夫大將在5月30日剛剛表示,使用新型發動機的T-50戰機有望於2017年年底進行飛行試驗,這距離該型發動機開始地面試車的2016年11月只有一年左右的時間。根據一般航空發動機的試驗規律看,無論是2017年還是2019年交付的T-50戰機,都將是使用產品117系列發動機的型號。也就是說,T-50也將像中國研製的殲-20一樣,採用兩種狀態配備兩款發動機先後服役的形式列裝部隊。
T-50戰斗機全稱為「蘇霍伊航空多用途前線戰斗機」,是由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公司研製的單座、雙發、高隱身性、高機動性戰斗機。該型機首架原型機於2010年1月29日首飛,目前已經有9架原型機處於試飛狀態。
⑩ 我國什麼時候能研製出第五代戰機,俄羅斯笫五代戰機在隱身和雷達上有什麼特點
作為一個中國人,真心希望自己的祖國強大起來,但是要清楚的是我國是過這樣的計劃,以目前現有技術,蘇27的國產率能達到90% 也就是說,還有10%,暫時沒有能力實行國產化。以現有的航空技術去攀高峰是不現實的。軍工仍在努力,畢竟我們是普通人,不是神。讓我告訴你,美國人是怎麼做的吧,在1989年他們的論證早就開始了,當他們設計成品的時候,相控陣雷達、矢量技術、高速數據匯流排、新一代的火控計算機、高推力發動機等基礎構架早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通過整合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它的競爭對手,已經分別拿出了方案。付諸實施後,展開一系列的技術驗證。保守的美國人沒有採用,隱身性更好的YF23戰斗機。而是採用了機動性好的YF22。美國人始終沒有忘記。在越南空戰的失利。盡管是慘勝。他們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是用要維護稱霸天空的權利。我說了這么多,就是要告訴你,我國的進過努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戰斗機。和發動機。投進去的錢得有回報。那就是說你把大量資金投到殲10的研製當中,連回報都沒有,成本沒有回收。相控陣雷達、矢量技術、高速數據匯流排、新一代的火控計算機、高推力發動機等有技術差距的情況下。研製第四代戰機是不明智的。這就陷入了美國拖垮前蘇聯的那樣的陷阱。飯得一口一口的吃,你在心急也不是可以控制國家走向的人。偌大的國家,不是你我先怎樣就怎樣的。我們未來的空軍裝備,是要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打贏一場高強度的局部戰爭。毫不粉飾的說,美國空軍是能對我構成實質威脅的的主要對手。曾幾何時,「四代重殲」的卻被列入在「10號工程」之後的戰機計劃。然而,上世紀90年代的幾場局部戰爭讓我國高層意識到:未來制空權的爭奪是一場系統的對抗,因此擺在中國面前的問題是要發展出一套系統,能反制以F/A-22、F-35、B2為核心武器平台,以E3、EA-18G、宙斯盾、NMD等為信息對抗平台的強大系統。 空軍裝備的發展不能按照一條線走,而是應該融入系統的規劃。因此,「10號工程」及其「後續工程」成為了21世紀「系統工程」的一部分。在系統制勝論的指導下,我國將大力發展高性能無源相控陣雷達、SD-10系列遠程空空導彈、大型預警機、先進電子戰設備等一系列技術裝備,確保對隱形戰機的早期發現和鎖定能力以及對敵人的電子壓制優勢。殲-10、殲11B作為武器平台,基本滿足系統戰的需要,而更先進的平台發展,主要是以機載雷達的升級、SU-27 系列的「准4S」進化為目標。專家指出,未來看到的中國空軍,應該是以殲10改進型、殲11B及「3.5代su-27(暫且這么稱)」攜帶高性能遠程導彈(例如SD-10升級版、流星一類),在預警機和地面、海上雷達的引導下,實現對4代機的攔截。這最經濟可行、並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在可遇見的地區沖突爆發之前具備這種系統戰的能力。簡而言之,我們要在自己的4代機研製成功前,具備阻擊4代機的力量。這個任務很明顯落到了現有平台身上,現有平台的升級潛力很大,完全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以較少的投入設計出具有3.5S指標的殲-10、殲11等。事實上,在有預警機和先進遠程雷達的幫助下,歐洲的3.5 代機群攜帶流星,可以在80千米左右鎖定RCS為0.5的目標,完全具有攔截F22小隊的潛力。很多技術報告表明,歐洲以及俄國在研的雷達系統能夠在 100千米開外發現RCS小於0.1的目標。預警機和先進遠程雷達好比人的眼睛,我們擁有了武器和身體,卻高度近視,再好的身體也沒法作戰 。我們這方面研究並不落後,15年左右和歐洲平起平坐完全有可能。相比遙遙無期的4代重殲(樂觀估計也得20年),這方面的投入更為現實。 專家指出,我們雖然裝備3.5代,但是擁有4代的戰鬥力,何樂而不為?我們勞民傷財發展4代,別人就會有5代,更何況像美國這樣可以在戰時大量生產戰機的國家,即使有「殲-14」,裝備數量上也會很吃虧,與其被牽著鼻子,不如另闢蹊徑。而且,發展系統裝備,對我國綜合軍事實力提高大有好處。 我國在飛機製造廠的J11的獨立製造能力達到百分之90,那就是說還有百分之10 無法獨立製造在眼前的這種技術條件下如何能完成或超越製造可以達到美軍F22 的。認清眼前的情況,接下來就是在目前掌握的基礎上,達到或者說完成百分之百的,具有獨立製造J11的能力的基礎上,在往前發展。 看看美軍的模式吧,他們是,在各個周邊技術都達到的情況下才發展F22的,當時美軍已經在相控陣雷達、矢量技術、高推力發動機、火控系統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在發展成品,就不是難事。而我們那些不是內行的熱血青年,根本不是航空專業這行的。外行人只能站在他們能理解的角度來誇誇其談。這是不明智的。 現在熱炒殲-14,不過是一些抱著急功近利心裡的熱血青年頭腦發熱罷了,當然還有外國持中國威脅論的人在搗鬼,也不排除中國自己放煙幕彈。專家指出,即使有殲-14這樣的項目,也不會是4代機,殲11B已經告訴大家,SU-27系列的3.5代化是未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