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俄羅斯人那麼喜歡喝伏特加
俄羅斯還流行這樣幾句話:「可以沒有美味的點心,但是不能沒有伏特加
1.俄羅斯的冬季往往更加漫長且嚴寒。而伏特加酒精純度較高,入口即可感受高酒精度帶來的灼熱感,因此俄羅斯人常在冬季飲用濃烈的伏特加來驅走寒氣。
2.俄羅斯人幾乎不喝伏特加雞尾酒這種添加調料的飲料,哪怕在夏季,俄羅斯人也不往杯中加入冰塊。因為他們傳統的喝法是直接飲用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鎮伏特加。值得注意的是,這時候酒杯也最好是冰涼的。
2. 為什麼俄羅斯人喝這么多伏特加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比喻:伏特加醉鬼——電視里的比喻。
事實上,不僅是俄羅斯,還有整個極北地區:冰島、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所有被北極圈滲透的國家都屬於所謂的伏特加帶,它們在酗酒方面存在嚴重問題。
我曾多次回答「你們國家怎麼了?」如「氣候」或「地點」。面對現實吧,身處北極圈是對人類尊嚴的侵犯。夏天溫暖而明亮(現在,7月26日,赫爾辛基的日落時間是22:05,日出時間是04:44——實際上整個晚上都是黃昏,一點也不黑暗),秋天、冬天和春天則完全是悲慘的。聖誕節那天,赫爾辛基的太陽早上9點30分升起,下午15點30分落下——只有6個小時的凄涼陽光。如果不是很冷,那就是潮濕的。就好像整個大自然都在密謀對付你。
據說美國人對喝酒和不喝酒的人是有區別的;俄羅斯人把喝伏特加和不喝伏特加的人區分開來。那些喝薩摩貢(私酒)的人則是另一個類別。好的薩摩貢時鍾至少60% vol,通常70%。同樣的情況也適用於醫用消毒酒精(96%,大多數都是安全飲用的)或類似濃度的各種替代品,其中很多都不那麼安全。更不用說各種化妝品和沐浴劑了。
然而,酒精是自殺的解決方案。大約25%的俄羅斯男性在55歲之前死亡——通常是由於乙醇中毒、酒精中毒、酒精相關疾病、酒後斗毆或酒後事故。酒精給俄羅斯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更不用說失去的人才,浪費的生命,破碎的家庭和浪費的金錢。
3. 伏特加有什麼壞處
伏特加是一種酒。伏特加酒是最具有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的一種酒。酒本身就沒有壞處,關鍵看個人怎麼喝。
喝酒危害
酒喝下去之後,直接刺激並損害消化系統,能引起口腔黏膜炎、咽炎、食管炎和胃炎,特別是對胃黏膜有不良影響。酒的度數越高,這種刺激越明顯。酒精具有脂溶性,可以破壞黏膜的防禦系統,使胃黏膜極易遭受胃酸、膽汁的侵襲,進而引起黏膜組織水腫、糜爛、甚至出血、壞死。
慢性酒精中毒,在神經系統表現為記憶力減退、定向力障礙、肌肉震顫、幻覺等等。
酒精與肝病有密切的關系。酒精性肝病可分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硬化,後一個由前一個發展而成,而且一個比一個嚴重。 國外有資料表明,每天飲酒量150g,1年就可發生酒精性脂肪肝,16年便可引起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還損害心臟,引起心律失常。酗酒還引起外周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使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加上酗酒的情緒激動,心肌耗氧量增加,對有冠心病的人容易促使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發生。
酒精與癌症發病有密切關系。它的代謝物是乙醛,已被證實有致癌作用。有的原發性肝癌病人,都是大量飲酒所導致的。肝癌被稱為 「癌中之王」 ,治療效果很差。過量飲酒還會引起口腔癌、咽喉癌、胃癌、結腸直腸癌等等。
4. 俄男主播喝下1.5升伏特加後死亡,伏特加為何深受俄羅斯人喜愛
俄羅斯亦男主播喝下1.5升伏特加後死亡,伏特加在俄羅斯是非常出名的。基本上在俄羅斯的每一個家庭當中都會放置一定數量的伏特加。這是因為伏特加作為一種烈性的酒,在寒冬的時候如果贏下,能夠為身體提供巨大的熱量。所以許多的俄羅斯人非常鍾愛喝伏特加,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伏特加飲用的方式,更好的祛除自身的寒冷。俄羅斯作為戰斗民族在許多的生活方式上有著與我國人民不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常常能夠在新聞報道中看見俄羅斯的人民可能會使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就好比能夠在視頻中看見俄羅斯人與熊能夠成為人和寵物之間的關系。
喜歡喝酒其實並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這是因為酒裡面含有大量的酒精,而酒精攝入過量會出現對自己的身體造成損害的現象,因此適量喝酒並且在酒後及時休息能夠更好的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
5. 俄羅斯人喝酒有什麼講究
俄羅斯人平時喝酒比較隨便,倒有點像魯迅筆下身穿長衫站著喝酒的孔乙己。只要想喝,可以坐在酒吧或舞廳的吧台上喝;也可以獨自一人倚在城市的某一面牆壁站著喝;也可以提著酒瓶在大街上邊走邊喝。至於下酒菜,也不講究,可以是一塊麵包一截香腸或是一根醬黃瓜等等。據翻譯介紹在大街上常遇到走路踉踉蹌蹌找不著回家路的醉漢,冬天在雪地里發現凍死的酒鬼也不是新鮮事。據說,在俄羅斯對酗酒者最重是可以判勞教的。
在正式場合,俄羅斯人喝酒對酒杯倒是頗有一番講究的。普通人家都備有伏特加、啤酒、白蘭地等專用酒杯。一般情況下,酒也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齊喝下,以後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隨意酌飲。如果參加的是家庭宴會,最後一杯無論如何是要敬給主人的,以示對他們的盛情款待表示感謝。
俄羅斯人喝酒從不耍滑頭,大有梁山好漢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氣概。我不勝杯箸,出於禮貌,只得淺嘗輒止,以示對主人的尊敬,可能我們是「老外」的緣故,「老毛子」也不勸酒,喝酒也很豪爽,能喝多少喝多少,絕不藏量,直到一醉方休才盡興。酒喝到這個份上,俄羅斯這個古老國度所有的那種能歌善舞的民族個性便充分張揚出來:要麼翩翩起舞,要麼一展歌喉,要麼來一段幽默或是笑話,讓你忍俊不禁,妙趣橫生。席間安德烈先生酒至酣處即興演唱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卡秋莎》,雖然是業余水平,但是很認真很投入,你雖然聽不懂他們的語言但可以讀懂盪漾在他們眉宇間喜悅的心情。
在俄羅斯如果不喝酒,人們就說你不是真正的男子漢。俄羅斯男人對伏特加疼愛有加,忠貞不渝,終日相廝守,惟恐失去。他們還說,不讓喝伏特加,還不如讓我死了。在俄羅斯常住的外國人為此把伏特加酒形象地比喻成俄羅斯男人的「第一妻子」。
俄羅斯人喝酒對酒杯比較講究,普通老百姓家裡都備有飲用啤酒、葡萄酒、白蘭地、伏特加酒的各式專用酒杯。伏特加酒杯大多是200-300毫升的大杯子,飲伏特加之前需把它放進冰箱冷卻一下,據說這樣口感更好。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喜歡一口喝乾,很是豪爽,當然一般情況下酒只倒到酒杯的三分之二左右。第一杯通常是一齊干下,以後各人按自己的酒量隨意酌飲。不過,俄羅斯人喝酒從不耍滑,都極為誠實,一般不勸酒,有多少喝多少,直到喝倒。
俄羅斯人喝酒不太注重地點,只要想喝,不必在家,也不必到飯店,再說那樣還用花錢。每天下午五六點鍾的時候,大街上盡是可愛的酒民:姑娘們一隻手牽著愛犬,一手提著啤酒瓶,她們堅信啤酒就是麵包;男人們手裡拿的一準兒是伏特加,邊走邊喝。冬天雪地上常有凍死的酒鬼,大街上隨處可見踉踉蹌蹌找不著家門的醉漢。
俄羅斯人喝酒也不大講究菜,喝口酒,吃口麵包,再來一小口乳酪就成了。不少俄羅斯人人外出時,隨身總帶著伏特加,下酒菜不一定總備著。如果同車或同機上有哪位酒友早已打開了味道鮮美的熏制鱘魚或者香腸、乳酪、腌黃瓜什麼的,那他們的旅途就會更愉快了。據說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有的窮人喝酒買不起菜,就在酒店裡干喝白酒,喝一口酒,就把油膩的袖口貼近鼻子聞一聞,權當吃菜。
俄羅斯民族能歌善舞,男人們大都談鋒很健,極富幽默感,喝起酒來會把這一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幾杯伏特加下肚,遂雅興大發,或翩翩起舞或盡展歌喉。接下來便是各色故事、笑話、繞口令脫口而出,妙趣橫生。朋友間聚會喝酒一般要持續三四個小時,每隔1小時休息10分鍾,煙民們可出去過會兒煙癮。俄羅斯人的祝酒詞也很有意思,第一杯為相聚,第二杯祝願健康,第三杯為愛,對祖國的愛,對家庭的愛,對妻子的愛,總而言之,為所有的愛乾杯。接下來便是祝願和平、祝願友誼等等。如果是在朋友家聚會或做客,最後一杯要獻給女主人,表示對她高超廚藝的贊賞和辛勤勞動的感謝。
6. 俄羅斯人怎樣喝伏特加
由於天氣寒冷的原因,俄羅斯人喝伏特加還有禦寒的因素在裡面。所以俄羅斯人喝伏特加干飲的比例比較高。備一杯涼水,以常溫服侍,快飲(乾杯)是其主要飲用方式。許多人喜歡冰鎮後干飲,彷彿冰溶化於口中,進而轉化成一股火焰般的清熱。
另一類喝法就是雞尾酒,在雞尾酒當中伏特加作為基酒,搭配不同輔酒,比較著名的有:黑俄羅斯(Black Russian)、鏍絲鑽(Screw Driver)、血瑪麗(Bloody Mary)等
當然,咱們也可以不管俄羅斯人怎麼喝,咱們怎麼喝著好喝就怎麼喝。伏特加是一種純穀物釀造的,經過過濾,達到純凈標準的烈酒。可以與任意一種口味的飲料按照任意的比例進行調配。簡單來說,就是喜歡怎麼喝,就怎麼喝。因為伏特加的純凈不會破壞道飲料的口感,而只增添酒的感覺。
7. 俄羅斯人都喜歡喝酒,他們的酒度數高不高
沒錯,俄羅斯人打仗出名,喝酒也很出名,他們太喜歡那杯中之物,而且喜歡烈酒,為此,哪怕俄羅斯男人的平均壽命被拉低了,也在所不惜。這種96度伏特加,主要用來自己調制著喝,俄羅斯人一般兌著啤酒、飲料、白水喝,比例多少,根據喝的人不同有所不同,稀釋下來,其濃度也是低了很多。可以這樣說,俄羅斯國內常常飲用的伏特加,看起來很駭人,仔細算下來,其飲用度數要麼是低於中國常飲用白酒的度數,要麼基本相當。
俄羅斯人嗜酒成性是與俄羅斯的氣候條件密切相關,俄羅斯人喜歡喝烈酒伏特加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伏特加是北歐寒冷地區十分流行的烈性酒精飲料,是俄羅斯的靈魂國酒。在我們的印象當中,經常會有俄羅斯壯漢晃晃悠悠,拎著伏特加在大街上爛醉如泥,當然,這樣的現象是發生在俄羅斯。可俄羅斯人來到中國,卻很少有這樣的現象,究其原因並不是中國的美酒不如伏特加剛烈。
俄羅斯的伏特加也不算特別烈,基本都是40度,價格也不貴,最低的不到200盧布一瓶,合人民幣不到20元,對於那些酒鬼們來說,仍覺得有點貴。一會兒,一個膚白貌美大長腿的洋妞,娉娉婷婷的扭著小腰,走了進來,用扭扭捏捏的中國話,要了一瓶我看著都哆嗦的70度的「燒刀子」,擰開蓋,就靠在櫃台前,連顆花生米都沒就,直接酒瓶對嘴,咕咚咕咚的喝了起來。
8. 伏特加為何在俄羅斯如此受歡迎
俄羅斯的氣候太冷,不能種葡萄。像所有其他有這種氣候的國家一樣,俄羅斯最初是一個啤酒之國。
除非國家足夠先進,允許大規模生產白酒,否則蒸餾酒比啤酒(每單位乙醇)要貴得多。一旦這種情況發生,這個國家就有可能從「啤酒帶」變成「伏特加帶」。這需要大量的社會意識和/或政府努力來防止或扭轉這種轉變。
英國在18世紀早期達到了這一階段(所謂的「杜松子酒熱」),但英國人最終成功地將其遏制住了。俄羅斯只有「vodkafied」在19世紀,下半年,自那以來,中國政府積極鼓勵消費之間搖擺不定的伏特加來提高稅收,不存在,和偶爾不冷不熱地打擊過度飲酒促進總禁慾(&包括砍伐釀酒葡萄果園),沒有更好的工作比在美國在1920年代。
我沒開玩笑。我可以喝超過半升的伏特加,第二天早上就沒事了(我盡量不過度使用我的品質)。如果是一瓶葡萄酒,純酒精就少得多了,我會後悔的。啤酒——頭暈目眩,很快就睡著了(我知道,德國人不會同意我的觀點)。
簡單地說,如果你受過良好的訓練並且不過量飲用,伏特加是一種「純」飲料,沒有任何副作用。不過別忘了喝酒時要多吃,不要吃油膩的食物。
9. 喜歡喝伏特加酒的俄羅斯人到底有多能喝
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喜歡喝酒,尤其對高度烈性的伏特加酒更是情有獨鍾。於是,有「伏特加之父」稱號的世界著名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為了滿足俄羅斯人的需求,就研究出了伏特加的秘方,而且門捷列夫認為,伏特加最為理想的酒精度為38度,這也是俄羅斯人最喜歡酒精度。所以俄羅斯人對伏特加的鍾愛猶如中國人對茅台酒一樣。
其實,據俄羅斯有關史料記載,38度的伏特加早在1843年就有了,那時的門捷列夫才剛剛9歲。門捷列夫到底是不是伏特加之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羅斯人好酒的這一特質在這一傳說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在俄羅斯人心中,酒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公元988年,莫斯科大公弗拉基米爾曾公開說,喝酒是俄羅斯人的一大快事!因此,俄羅斯人嗜酒的傳統,可謂源遠流長。
蘇聯是世界上白酒消費大國,據有關資料顯示,在1972年的一年中平均每人喝掉23瓶伏特加,1976年高達28瓶。在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與蘇聯比。現在的俄羅斯更甚,每年消費七十多億瓶伏特加,平均每人喝掉40多瓶。
伏特加,俄語「Vodka」,斯拉夫語的意思是指少量的水。1533年,在古俄羅斯史料中第一次出現「伏特加」,是在諾夫哥德的編年史中,是「葯」的意思。用來擦洗傷口,服用可減輕傷痛。在1751年,葉卡捷琳娜一世頒布的官方文件中「伏特加」有了酒精飲料的含義,但是在民間酒精仍被稱作「糧食酒」或通常簡單的叫做「酒」。
傳說早在15世紀末的俄羅斯,有一幫僧人製造出用於消毒的液體後,有人嘗試喝了這種液體,有一種飄然的感受,之後人們就用進口的酒精,和當地的穀物還有泉水釀制伏特加。
現在普遍認同的說法是,伏特加正式出現是伊凡三世,在1478年確定了俄羅斯人愛喝的這種白酒的國家壟斷權。1553年,伊凡雷帝在莫斯科辦了第一家伏特加酒館,掙了很多錢。在19世紀伏特加佔領了國際市場。伏特加出現後,曾有過不少名字,剛開始時叫第21號餐桌酒,後來又叫「麵包酒」、「燒酒」等多個名字。直到20世紀初,才正式定名為「伏特加」,這是因為這種烈性酒中水比酒多,因此取俄語水的發音諧音。
十月革命後,蘇聯一度禁酒,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就解禁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尤其蘇德戰爭期間,放開酒禁是非常必要的。在冰天雪地中,蘇軍與德軍英勇戰斗,不怕犧牲,伏特加直到了不小的作用。
到了赫魯曉夫時代,又開始禁酒。當時蘇聯有幾萬人酒精中毒,九百多萬人進入戒酒所,這引起了赫魯曉夫的注意。在1958年赫魯曉夫施行禁酒,但他並不是完全控制死,試圖通過抬高酒價來抑制,但漲了四倍的酒價,依然難以阻止俄羅斯人喝酒的熱情,最終不得不恢復原價。
安德羅波夫上台後,又有了新招,他把伏特加出售的時間進行了調整,時間向後延了兩個小時,從上午10點改到12點,這樣最起碼讓早晨起來就想喝酒的人沒酒喝,只得上班,挺到12點才能有酒喝,雖然起了些作用,但每年還是有四百多萬人進到戒酒所。
勃列日涅夫與其他領導人大不相同,他對伏特加不加任何限制,他本人也喜歡喝,在他當政時,伏特加每年給蘇聯創造1700盧布的稅收。
在上世紀80年代,蘇聯政府的一份秘密報告對俄羅斯人嗜酒問題進行了分析,這份報告認為,嗜酒的隱患頗多,已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此時戈爾巴喬夫雖然沒有掌權,但他深知酒的危害巨大。1985年5月,剛剛上任兩個月就頒布命令,實施禁酒。他成為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下令禁用伏特加的領導人。
10. 喝下1.5升伏特加後俄羅斯男主播死亡,喝酒太多會對身體產生什麼影響
一、影響肝臟和胃大量的飲酒會損害我們的肝臟,肝臟是乙醇的代謝場所,乙醇在肝臟中先經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乙醛在通過乙醛脫氫酶變成乙酸,乙酸被人體中和。乙醇除了在肝臟中代謝,還有一部分在胃中代謝,所以過度飲酒既傷肝又傷胃。
在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代謝產物,影響我們肝臟,比如乙醇代謝後的乙醛就對人體有毒害作用,若是人體缺乏乙醛脫氫酶,乙醛大量積累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危害較輕會出現肝酶從細胞內進入血液中,危害較重會出現肝硬化,往後可能發展成肝癌。
據統計,有25%的肝癌患者與長期飲酒有關。因此,過度飲酒對肝臟的傷害真的很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飲酒,做到適度飲酒不超量。人體代謝酒精的能力與酒精攝入量成正比,通俗地講,就是喝的酒精越多,消耗的就越多,絕對不會出現剩餘,也不會轉化成其他物質(如脂肪或糖之類的)存留於體內。因此即使今天喝多了,明天(或許後天)會恢復如初(如果不算肝損害的話)。
少量飲酒即適度飲酒,大致是指男性每天飲酒不超過36毫升(約30克)酒精(女性減半)。大約相當於700毫升啤酒(酒精含量5%),或300毫升葡萄酒(酒精含量12%),或90毫升低度白酒(酒精含量40%)。
注意,少量或者適量飲酒是指不引起明顯健康損害的限量,而不是有益健康的推薦量。飲酒越少越好,不喝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