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的性能怎麼樣
北風之神級核潛艇為俄羅斯寄予厚望的最新型彈道導彈核潛艇,首艇「尤里.多爾戈魯基」號於2006年下水。
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的技術指標如下:水面排水量14720噸,水下排水量17000噸,艇體尺寸長為171.5米,寬13米,吃水10.5米,水面最大航速12~16節,水下最大航速26~27節,最大潛深450米,安全工作深度400米,人員編制130人。
艇體採用水滴型的流線造型,與971型阿庫拉級相似。這種外型結構能夠在保證水下高航速的同時,減少艇體與水流之間的摩擦,降低航行時的噪音。
北風之神的主動力裝置為1座OK-650型壓水反應堆和2座汽輪機,雙軸推進。其中OK-650型壓水反應堆也是台風級的主動力裝置,最大功率為380兆瓦,汽輪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為74570千瓦,強勁的主動力裝置使得該級艇的最大水下航速達到27節,水下機動性能超過美國的俄亥俄級。另外還裝有兩個低噪音推進電動機,用於水下低航速時的安靜航行。
水下安靜性能一直以來都是俄羅斯核潛艇的詬病,也直接影響著俄核潛艇的水下生存和對抗能力。俄羅斯的技術人員一直以來都在為此孜孜不倦的努力著。在阿庫拉和奧斯卡等上一代核潛艇降噪成就的基礎上,設計人員花了很大力氣,將北風之神的水下靜音性能又提升了一大截。
首先北風之神的艇體表面貼敷了厚度超過150毫米的高效消聲瓦,同時主機等主要雜訊源安裝了整體浮筏式雙層減振基座及隔音罩,艇內機械裝置也進行了降噪設計,設計人員還在消除紅外特徵、磁性特徵、尾流特徵等方面都採取了一些獨到的隱形措施。
在國際上大多數下一代新型核潛艇均採用新式的泵噴式推進器的時候,俄羅斯卻絲毫沒有理會國際潮流的變化,在其最新型的885型北德文斯克級攻擊核潛艇上依舊採用傳統的7葉大側斜螺旋槳,因此我們可以推斷同期建造的955型北風之神應該也不會採用泵噴式推進器,而沿用傳統的螺旋槳推進裝置。
但可以肯定地是其航行時噪音要小於上一代潛艇,北風之神的水下航行噪音僅為108分貝,比一向以靜音聞名的美國俄亥俄級的110分貝還要小,而俄羅斯上一代的台風級水下航行噪音為115~135分貝。
潛艇水下噪音每減小6分貝就可使敵人被動聲納的探測距離縮短一半,一旦潛艇自身噪音降到90分貝,那麼海洋背景噪音就可以完全掩蓋潛艇行蹤。美國海軍已經開始擔心自己的聲納系統無法在遠距離上及時准確地發現北風之神。
作戰性能
在主要作戰性能指標上,北風之神級比台風級要有很大提高,有些方面甚至要優於美國俄亥俄級,主要表現在:
戰略導彈方面。北風之神級首艇上裝有16個導彈發射筒、12枚「圓錘」洲際導彈,射程1.1萬公里以上,導彈艙設在指揮台圍殼之後
。而後服役的同型潛艇將完整配備16枚「圓錘」M戰略導彈。而美國的俄亥俄級所配備的「三叉戟-II」型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只有1.12萬公里,且每枚只載8個彈頭,小於「圓錘」M的10個彈頭數量。因此戰略導彈作戰能力上北風之神略勝一籌。
常規自衛武器方面。北風之神裝備了4至6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16枚魚雷和SS-N-15型反潛導彈,同時還配備了SA-N-8型近程艦空導彈,自身防衛作戰能力相當強悍。
俄海軍還在考慮將來裝備速度達200節的「暴風」高速魚雷,這種魚雷不僅能有效地反潛,而且也能反魚雷,一旦真正裝備,那無疑將會是對手的夢魘。
電子系統方面。由於歷史原因,蘇聯在電子工業方面始終與西方等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差距較大,電子系統落後嚴重製約著蘇/俄核潛艇的發展。但是俄羅斯設計人員在北風之神潛艇的電子作戰系統上下了很大功夫,大大縮小了與西方先進水平的差距。
艇上安裝了一套「公共馬車」型作戰控制指揮系統和一套「斯卡特」型綜合聲納系統,後者包括艇艏聲納、舷側聲納和拖曳線列陣聲吶。同時整艘艇的設備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艇員人數比台風級的163人大幅減少,與俄亥俄級的134人接近。
從整體戰術技術指標上看,955型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達到了俄海軍的基本作戰要求,趕上並略領先於美國俄亥俄級潛艇,能夠替代體積龐大、效費比不高的台風級承擔戰略核反擊的重任。
研製歷程
在北風之神研製之初,蘇/俄海軍高層就下達了配套的潛射彈道導彈研製計劃,研製工作在原有的PCM-52「鱘魚」基礎上進行,計劃代號「小帆船」,研製單位是著名的馬克耶夫設計局。蘇/俄海軍認為:己方在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多以液體燃料推進劑為主,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固體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由於結構簡單、重量輕和便於儲備保管等因素已經成為世界強國海軍潛射彈道導彈發展的方向。
裝備台風級的SS-N-20雖然是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但是其高達100噸的重量要比美國「三叉戟」導彈多了近40噸,推力卻要小30%,最大射程僅為9000公里,突防能力也要低於「三叉戟」導彈。
整體看來,蘇/俄固體潛射彈道導彈要比美國落後5年左右。這對於誓與美國一較高下的紅色帝國是難以忍受的,因此高層下達的SS-N-28的性能指標要求相當苛刻:發射重量不能超過100噸,要盡量達到「三叉戟」導彈的標准,能夠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射程要達到10000公里,並且須具備較強的末端突防能力和較高的命中精度。
為了配合試驗,俄海軍將一艘台風級核潛艇(「德米特里?東斯科伊」號)改裝為試驗艇,計劃一旦完成試驗,就對其餘5艘台風級進行改裝並把導彈安裝在研製之中的北風之神上
參與競標的有兩家機構:馬克耶夫設計局和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其中後者為俄羅斯戰略火箭部隊研製了赫赫有名的「白楊」及「白楊-M」陸基戰略導彈。
雙方都拿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的設計方案,即在陸基「白楊-M」導彈的基礎上,研發可與「白楊-M」通用70%零部件、並能滿足俄軍技術指標要求的新型導彈。
考慮到「白楊」及「白楊-M」導彈有非常高的試射成功率,同時新導彈可與陸基導彈通用大部分零部件,能夠節約研製成本、縮短研製時間、減輕日後維護負擔。
唯一讓人擔心的是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沒有研發過潛射彈道導彈,經驗不足。經過慎重仔細研究,俄國防部仍然決定將新導彈的研製計劃交予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項目代號為「圓錘」,總設計師為著名的「白楊-M」之父尤里?索洛莫諾夫。
需要指出的是,圓錘與「白楊-M」雖然有著技術聯系,但前者不是後者的簡單復制,由於潛射和陸基的不同技術要求,它們分屬於兩種不同的武器系統。
在新導彈研製計劃下達的同時,俄海軍司令庫洛耶多夫大將在1998年9月指示「紅寶石」中央設計局按照圓錘導彈的設計方案和技術指標對北風之神級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重新設計。
雖然獲得了圓錘導彈的研製合同,但是由於經費過於緊張,莫斯科熱力工程研究所一直沒有獲得任何研製經費,因此進展十分緩慢。圓錘導彈的研製資金全部足額發放,研製進入加速軌道。經過索洛莫諾夫率領的設計小組的艱苦努力,圓錘導彈設計草案在2000年通過驗證後很快就於2004年進入原型彈模擬試驗階段。
2004年底,TK-208潛艇在白海進行了圓錘導彈模型的水面及水下發射試驗並取得了初步成功。2005年9月27日21時22分,這艘潛艇在白海海域水面,試射圓錘導彈,導彈飛行了6000公里後准確命中了位於堪察加半島庫拉靶場上的靶標。
同年12月21日,TK-208潛艇在同一地點水下發射了一枚圓錘導彈,成功命中目標。前幾次的成功試驗讓俄海軍看到了成功的曙光。
但好景不長,2006年9月7日、10月25日、12月24日在白海海域進行的連續三次水下發射試驗均未能成功,導彈在發射數分鍾後均偏離軌道墜入大海。試驗失敗後,反對聲浪四起:一方面導彈試射的花費過高,俄羅斯不能再往一個沒有希望的項目上投入資金了;
另一方面導彈的陸海通用性是最有爭議的,目前幾乎所有核大國的潛射彈道導彈都是專門研製,原黑海艦隊司令巴爾金上將就公開指出:「導彈彈頭以及設備艙確實可以統一,但其他系統就不同了。
雖然外界非議頗多,但俄高層還是選擇了支持圓錘項目,主要是因為北風之神很快就要服役並承擔作戰任務,不能到最後出現有艇無彈的尷尬局面,圓錘無論如何也要研製成功。
2007年將成為圓錘導彈關鍵的一年,俄高層已經給海軍和設計局下達了死命令:只能成功,不許失敗。而俄國防部已決定將該導彈的發射試驗次數增加至15次,確保導彈日後服役的可靠性。
圓錘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借鑒了白楊-M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研製經驗,具有突防能力強和圓概率誤差較小等特點。該導彈與白楊外形相似,只是射程略微降低,為10000公里。
圓錘洲際彈道導彈仍然採用三級火箭助推,使用固體燃料作為推進劑。與液體燃料火箭導彈相比,圓錘洲際彈道導彈具有更長的待命時間,在接到發射命令後數分鍾之內便可以發射。新導彈的發射重量可能略低於白楊,白楊導彈的發射重量為47噸,估計圓錘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重量接近40噸。
新導彈的載荷為一枚55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為了能夠突破美國的BMD彈道導彈防禦系統,俄羅斯在設計彈頭時採取了多項措施,如加裝防輻射及電磁干擾的防護罩,增加誘餌裝置等。
另外,俄羅斯還為圓錘洲際彈道導彈研製了分導式彈頭,一般可攜帶6枚,如果減少誘餌數量的話,攜帶分導式彈頭的數量可以超過6枚。圓錘洲際彈道導彈彈頭段安裝有PBV助推系統,由它負責控制投放彈頭,這些彈頭通過自帶的慣性導航系統和「格羅納斯」(類似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接收機定位。彈頭的命中精度達到350米,但令人奇怪的是,這一精度要低於俄羅斯其他先進導彈的精度,如「白楊」的命中精度為21.9米。
關於白楊M陸基彈道導彈:該導彈長22.7米,直徑1.95米,導彈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1200千克,飛行距離超過10000千米,核裝葯的准確當量雖未公布,但根據某些信息可以確定,彈頭爆炸當量約為55萬噸。
有限海基核力量
對於俄羅斯而言,北風之神的服役象徵意義要更大於現實意義。毫無疑問,它是俄羅斯在經歷十餘年低谷之後,重築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的里程碑。但北風之神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俄羅斯的海基核威懾力量。
首艇雖然已經開始海試,但圓錘導彈是不可能在今年裝艇使用的。莫斯科熱學技術研究院首席導彈設計師尤里?所羅莫諾夫就公開宣稱「照原計劃在2007年將這種導彈部署到一線部隊,這種可能性已經變得微乎其微」。
根據俄海軍的時間表,第二艘北風之神級核潛艇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才能交付俄海軍,而第三艘則要等到2012年才能完工。
雖然俄羅斯計劃在2017年前建造8艘北風之神級戰略核潛艇。但是原子能科學家公報的專家們卻不相信這一點。羅伯特?諾里斯和漢斯?克里斯滕森認為,如果建設仍按現有速度進行,那麼最後一艘北風之神要等到2026年才能服役,與第一艘北風之神潛艇安放龍骨的時間相差30年之久。
他們認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這支北風之神核潛艇艦隊在規模上將與英國或法國的戰略核潛艇編隊相似——大約由4艘戰略核潛艇組成。而且即使8艘北風之神全部順利服役,比不上美國現有的14艘的規模,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將是一支規模有限威懾力量。
這與俄羅斯未來追求非對稱的有限威懾的武裝力量發展戰略是相吻合的。或許,我們應該適應一個只擁有有限國家利益,追求有限戰略目標的俄羅斯。聖安德烈旗指引下的俄羅斯海軍不是,也不再可能是當年稱雄大洋的紅海軍。北風之神或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但俄羅斯已經不準備再把洲際彈道導彈對准全世界每一個角落了。
B. 俄羅斯彈道導彈核潛艇的級別及性能
D1 的性能:
型號 667B 同型艦數量 14 全長(米) 140 水線長(米) 136 型寬(米) 12 吃水(米) 8.7 水面排水量(噸) 8700 水下排水量(噸) 10200 編制 120 動力 壓水堆×2 功率(馬力) 217687 動力 汽輪機×2 功率(馬力) 37400 推進裝置 2 水下航速(節) 25 水面航速(節) 19 下潛深度(米) 300 武備 彈道導彈 SS-N-8×12 魚雷發射裝置 533毫米×6 魚雷管發射武器數量 18 電子設備 對海搜索雷達 Snoop Tray 電子偵察 Brick Pulp/Group,Park Lamp 艇首聲吶 鯊魚齒 主動攻擊聲吶 鼠叫
D2:
型號 667BD 同型艦數量 4 全長(米) 155 水線長(米) 152 型寬(米) 12 吃水(米) 8.7 水面排水量(噸) 9700 水下排水量(噸) 11300 編制 130 動力 壓水堆×2 功率(馬力) 217687 動力 汽輪機×2 功率(馬力) 37400 推進裝置 2 水下航速(節) 24 水面航速(節) 19 下潛深度(米) 300 彈道導彈 SS-N-8×16 魚雷發射裝置 533毫米×6 魚雷管發射武器數量 18 電子設備 對海搜索雷達 Snoop Tray 電子偵察 Brick Pulp/Group,Park Lamp 艇首聲吶 鯊魚齒 主動攻擊聲吶 鼠叫
D3:
型號 667BDR 同型艦數量 14 全長(米) 160 水線長(米) 152 型寬(米) 12 吃水(米) 8.7 水面排水量(噸) 10550 水下排水量(噸) 13250 編制 130 編制說明 軍官20人 動力 VM-4壓水堆×2 功率(馬力) 217687 動力 GT3A-635汽輪機×2 功率(馬力) 37400 動力 應急推進電機×2 功率(馬力) 612 推進裝置 2 水下航速(節) 24 水面航速(節) 14 下潛深度(米) 320 彈道導彈 SS-N-18×16 魚雷發射裝置 533毫米×4 魚雷發射裝置 400毫米×2 魚雷管發射武器數量 16 電子設備 對海搜索雷達 Snoop Tray 電子偵察 Brick Pulp/Group,Park Lamp 艇首聲吶 Shark Teeth 被動拖曳聲吶 Pelamida 被動舷側聲吶 Shark Hide 主動攻擊聲吶 Mouse Roar 潛望鏡 Brick Spit 敵我識別 Kremmny 2 衛星通訊 Pert Spring
D4:
型號 667BDRM 同型艦數量 7 全長(米) 166 水線長(米) 158 型寬(米) 12 吃水(米) 8.7 水面排水量(噸) 10800 水下排水量(噸) 13500 編制 130 編制說明 軍官40人 動力 VM-S4G壓水堆×2 功率(馬力) 217687 動力 GT3A-365汽輪機×2 功率(馬力) 37400 動力 應急推進電機×2 功率(馬力) 612 推進裝置 2 水下航速(節) 24 水面航速(節) 14 下潛深度(米) 400 彈道導彈 SS-N-23×16 反潛導彈 SS-N-15 魚雷發射裝置 533毫米×4 魚雷發射裝置 650毫米×2 魚雷管發射武器數量 18 電子設備 對海搜索雷達 Snoop Tray 電子偵察 Brick Pulp/Group,Park Lamp 艇首聲吶 Shark Gill 被動拖曳聲吶 Pelamida 被動舷側聲吶 Shark Hide 主動攻擊聲吶 Mouse Roar 潛望鏡 Brick Spit 衛星通訊 Pert Spring
台風級:
型號 941/941U 同型艦數量 6 全長(米) 171.5 水線長(米) 165 型寬(米) 24.6 吃水(米) 13 水面排水量(噸) 18500 水下排水量(噸) 26500 編制 175 編制說明 軍官55人 動力 VM-5壓水堆×2 功率(馬力) 435400 動力 GT3A蒸汽輪機×2 功率(馬力) 81600 動力 應急推進電機×2 功率(馬力) 517 推進裝置 2 水下航速(節) 25 水面航速(節) 12 下潛深度(米) 300 彈道導彈 SS-N-20×20 反潛導彈 SS-N-15 防空導彈 SA-N-8 魚雷 53-65K 魚雷發射裝置 533毫米×2 魚雷 65-73 魚雷發射裝置 650毫米×4 魚雷管發射武器數量 22 電子設備 對海搜索雷達 Snoop Pair 電子偵察 Rim Hat,Park Lamp 魚雷誘餌 MG34/44 艇首聲吶 Shark Gill 被動拖曳聲吶 Pelamida 被動舷側聲吶 Shark Rib 主動攻擊聲吶 Mouse Roar 敵我識別 Kremmny 2 衛星通訊 Pert Spring 作戰指控系統 3R65
C. 亞森級核潛艇究竟是有多厲害
這種潛艇攜帶的另一種常規彈頭巡航導彈打的特別遠,據俄羅斯透露射程能達到5000公里。
D. 俄羅斯維克托級攻擊型核潛艇的性能是怎樣的
1959年,美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喬治華盛頓」號開始服役,迫使蘇聯重新考慮海上戰略。以前忽視了反潛戰,重新將其擺到重要位置。在開始發展反潛水面艦艇的同時,開始建造主要擔負反潛使命的「維克托」級攻擊型核潛艇。
該級艇是俄羅斯第二代攻擊型核潛艇,是多用途核潛艇,首要任務是反潛,對付敵人的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攻擊敵方水面艦艇,偵察、佈雷,為本國彈道導彈核潛艇護航,以及使用遠程巡航導彈攻擊敵方陸上各種目標。
該級艇由俄羅斯孔雀石設計局設計,由聖彼得堡市海軍部造船廠建造;還有共青城造船廠參加建造V-Ⅲ型艇。
該級艇從1959年開始發展至1992年間共發展了三型艇:V-I型艇建造了16艘,V-Ⅱ型艇建造了7艘,V-Ⅲ艇建造了26艘,共建造49艘艇。目前,V-I型艇、V-Ⅱ型艇已全部退役,V-Ⅲ艇已退役19艘,還有7艘在役。
總體性能與裝備
總體布置
該級艇分為V-I、V-Ⅱ和V-Ⅲ型艇。現以在役的V-Ⅲ型艇為主,介紹其總體布置與結構。該級艇採用了軸對稱的水滴線型,雙殼體結構。長寬比為10,與第一代核潛艇相比,對快速性較為有利。指揮台和上層建築很低,光滑、突出部分很小,順應了流體的光順性,流經艇表面時保持層流,並設有控制邊界層的輔助推進器。保持層流可減小阻力,降低雜訊。主壓載水艙都採用通海閥形式。採用了十字形尾穩定翼,尾升降舵中設有大舵和小舵,小舵供高速時使用。
在V-Ⅲ型艇的尾部垂直穩定翼上安裝了一個紡錘形的導流罩,收藏拖曳陣聲吶的收放俄羅斯「維克托」-Ⅲ型攻擊型核潛艇裝置。指揮台圍殼和部分非耐壓殼體採用了鋁合金。該級艇後兩型艇的長度逐步增大,在指揮台圍殼和首部之間都增加了一段殼體,用於布置新型武器和射擊指揮系統。
艇內部分成8個艙室:魚雷艙,生活艙,指揮艙,反應堆艙,主機艙,前輔機艙,後輔機艙和尾艙。
動力裝置
該級艇採用2台V米4型緊湊布置型壓水堆裝置,熱功率150兆瓦;2台蒸汽輪機齒輪減速機組,軸功率為22.79兆瓦,單軸。該級艇是蘇聯潛艇首次採用單一推進軸。V-Ⅲ型艇採用的螺旋槳由兩個同軸串列雙反轉7葉螺旋槳組成,水面航速20節,水下航速31節。艇上還設置了兩個小輔助螺旋槳供機動使用。
武器系統
該級艇裝備了4具533毫米和2具650毫米魚雷發射管,攜帶53型魚雷,航速45節,航程20千米,潛深300米;65型魚雷,航速60節,航程40千米,潛深1000米;SS-N-15反潛導彈,射程50千米,戰斗部為200kt當量核深彈,或40型主被動聲自導魚雷;$S-N-16反潛導彈,射程120千米,戰斗部為200兆噸核彈頭或40型主被動聲自導魚雷。
該級艇攜帶SS-N-21遠程巡航導彈,戰斗部為200兆噸當量的核彈頭,也可換裝500千克烈性炸葯的常規彈頭,射程3000千米,巡航高度為25~200米,採用等高線地形匹配與慣導系統導航,可對陸上戰略目標實施攻擊。
該級艇不裝魚雷時還可攜帶自航式沉底水雷,反潛水雷,反潛火箭錨雷,火箭上浮水雷等36枚水雷。該級艇的武器裝載量為24枚。
電子設備
該級艇裝備了綜合聲吶系統,包括首部「鯊魚鰓」型低中頻艇殼聲吶,以被動方式進行搜索警戒;「鼠鳴」型主動高頻攻擊用艇殼聲吶;「鯊魚肋」型被動低頻舷側陣聲吶;「散射」-3型被動甚低頻拖曳線列陣聲吶,探測距離100千米以上。艇上還裝有聲速梯度儀、雜訊監測儀和測冰聲吶,測深儀等。該級艇裝備了綜合導航系統,包括慣性導航、靜電陀螺儀,衛星導航及無線電定位儀等項設備。
雷達和電子對抗設備包括「窺探盤」I波段搜索雷達,「磚群」偵察雷達,「場燈」測向儀,「棒磚」、「團磚」電子對抗設備,以及「克里姆」-2型敵我識別器。
該級艇裝備了常規的中波、短波、超短波通信設備,裝備了甚低頻拖曳浮標天線,可接收本土20多個長波發射台的信號。艇上還裝有極低頻拖曳浮力天線,可在水下90米接收信號,但只能在低速航行時使用。艇上裝有「活動彈簧」型衛星通信設備,以保證潛艇與水面艦艇和飛機的通信。
該級艇裝有「公共汽車」型作戰情報指揮系統,通過計算機統一搜集和處理各種感測器發出的信息,解算多批目標運動要素,顯示戰場態勢,提出作戰建議,控制武器發射等。
主要技術特點
技術特點
該級艇從1959年開始發展,先後建造了49艘,至今已40餘年仍在服役。這是俄羅斯建造持續時間最長、數量最多的一級核潛艇。它所起到的作用與美國「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相同。具有如下技術特點:
第一,武器齊備,攻擊力強。該級艇裝備53型、65型先進魚雷,SS-N-15/16反潛導彈和SS-N-21遠程巡航導彈,總裝載量24枚,可執行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等多種任務。
第二,採用大功率反應堆和最佳艇型,航速高。該級艇採用了改進型Vm4型壓水堆,單堆功率大,較第一代性能有很大改進,採用了具有近於最佳長寬比的水滴型艇體,流水孔較少,以及保持層流的邊界層控制,因而水下航速達33節,比同期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航速還高,因而機動能力強。
第三,採取多種降噪措施,雜訊低。該級艇採用各種先進降噪措施,浮筏減振,首次採用單一推進軸和7葉螺旋槳,艇體表面裝設了消聲瓦,下潛深度達400米,因而輻射雜訊逐步減低,安靜性好。
第四,探測能力強。該級艇裝備了綜合聲吶系統,首次裝備甚低頻被動拖曳線列陣聲吶,探測距離可達100節以上,在艇尾的垂直穩定翼上安裝了一個仿錘狀收放裝置,當時曾引起西方轟動,十分引入注目。
第五,自動化程度高。該級艇較多的系統與設備採用了遙控和自動化技術,動力裝置控制系統、魚雷裝載、操舵等都是自動控制,因而減輕艇員勞動強度,艇員人數少。
第六,注意改善居住性,自持力長。該級艇採用小分艙,艇員居住、生活、醫療有專門的艙室,居住性不斷改進,艇的自持力可達80天,因而在航率高。
技術改進
該級艇服役後進行了多項技術改進和現代化改裝,Ⅲ型艇尺寸逐步加大,主要改進為採取多種降噪措施,改進推進器,改進武器性能,改裝了大量先進電子設備,使艇的性能逐步提高。
發展前景
該級艇已不再建造。根據該級艇的使用經驗發展了「鯊魚」級攻擊型核潛艇。
E. 俄羅斯北風之神級核潛艇到底有多強,對比結果讓人驚訝
從整體戰術技術指標上看,北風之神955型戰略核潛艇達到了俄海軍的基本作戰要求,在某些技術指標看已趕上並略領先於美國「俄亥俄」級潛艇,但對俄羅斯而言,955型戰略核潛艇不能在短時間內恢復俄軍的海基核威懾力量,無法彌補與美軍海基核力量的差距。戰略核潛艇最重要的威懾武器就是洲際導彈,但俄專家卻指出,「布拉瓦」導彈在投射質量、打擊精度和其他一系列技術指標上,均無法與美軍裝備的「三叉戟II」導彈匹敵。盡管俄羅斯對外宣稱「布拉瓦」導彈可攜帶6到10枚分導式核彈頭,但該彈1.2噸戰斗部重量,再考慮到俄美現役核彈頭的重量普遍都超過200公斤,所以「布拉瓦」導彈可能最多也只能攜帶6枚核彈頭。美國「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裝備的「三叉戟II」D5型導彈戰斗部重量達到2.7噸,可攜帶8個核彈頭,射程可達11000公里。而「布拉瓦」導彈戰斗部重1.2噸,帶6枚核彈頭,射程8000公里,無論是在戰斗部重量,彈頭數量還是射程這幾個指標均處於下風。此外,「三叉戟」導彈自1989年以來已經成功試射了137次,而「布拉瓦」導彈在其僅10幾次的試射過程中就多次失敗,而其技術的成熟性和穩定性尚無法與「三叉戟」導彈相匹敵。如果使用「布拉瓦」導彈,俄海基威懾能力尚無法與美國抗衡。
作為「台風」級和「德爾塔」級核潛艇的後繼型,總體性能有了極大提升,其威力更強、機動性更好、信息化程度也更高。該級核潛艇龐大的艇體設計為其破除北冰洋厚厚冰層提供了足夠的浮力,其攜帶的「布拉瓦」導彈可以突破導彈防禦系統,幾乎可從任何方向對美國發起攻擊。俄媒體對此評論稱,「『尤里多爾戈魯基』的服役會讓美國人在水下再次安靜下來。
F. 俄國有6艘台風級核潛艇,為何到現在只剩了一艘
俄國以前有六艘台風級核潛艇,現在只剩下一艘了,這是時代的進步,武器也在跟著進步。台風級核潛艇現在已經滿足不了俄羅斯的軍事需求。再加上俄羅斯從蘇聯解體之後經濟發展一直不太好,風級核潛艇的維修費用和保養費用實在是太昂貴,而且與之相匹配的並不是適合俄羅斯軍事發展的核潛艇。
這種世界上最大的潛艇將在幾年內化為廢鋼,甚至將不會有一艘作為紀念艦保存。這三艘「台風」中的兩艘已經退役,將在2018年前拆毀,剩下的一艘作為「水聲試驗平台」使用到2019年也將拆毀。
G. 俄羅斯台風級核潛艇有多少個導彈發射管,搭載啥型號導彈,射程多少
台風級核潛艇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潛艇,有20個導彈發射管,搭載SS-N-20型彈道導彈,射程約8300公里; 望採納!!!
H. 俄台風級核潛艇與美俄亥俄級核潛艇誰更強
綜上所述;北風之神已服役3艘,將服役8艘。即使全部服役,也比不上美國14艘的規模,俄羅斯的海基核力量將是一支規模有限威懾力量,美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強核威懾力量。
I. 美俄核潛艇,哪個厲害
作為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戰略核潛艇一直以來都是神秘的水下核力量,也集成了最先進的造艦技術和武器裝備系統,是一個國家海軍實力的重要體現。在全世界范圍內,能夠製造核潛艇的國家屈指可數,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也只有6個。現在世界上已經服役的戰略核潛艇中,以俄羅斯的「北風之神」級和美國的「俄亥俄」級,性能最為先進,攻擊力也是數一數二,那麼誰才是真正的「核潛艇之王」呢?下面就用詳細數據進行對比,分析一下它們各自的優劣特徵。
「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性能更為先進,是「核潛艇之王」。
J. 俄羅斯「深海航母」開始測試,攜帶核魚雷,射程能超過1萬公里嗎
曾有資深軍迷說過這樣一段話:“水面上的霸主是美國,水面下的霸主是俄羅斯”,對於這個觀點, 很多軍迷恐怕不會同意。然而就在2天前,俄羅斯的一個舉動,讓所有質疑它們的人都閉上了嘴。
除了這些常規武器外,別爾哥羅德號核潛艇還裝載了6艘“波塞冬”核魚雷,這款核魚雷也叫無人潛艇,最大潛深超過1000米!最大射程超過1萬公里,具備跨洲打擊能力。在水下,它能以110節的速度前進,到達攻擊區域後,200萬噸TNT當量核彈頭爆炸產生的海嘯,足以摧毀洛杉磯這樣的大城市。
這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服役,也讓美國非常緊張,因為他們完全沒有攔截的辦法,也就是說只能被動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