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為什麼叫俄羅斯馬肉

為什麼叫俄羅斯馬肉

發布時間:2022-05-23 02:57:25

『壹』 俄羅斯的傳統文化 俄羅斯人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俄羅斯的傳統文化,傳統習俗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 ,接人待客,講究禮節。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 面時要說「預祝節日愉快」,如遇重大節日,有的還有 互相寫信或互相致賀電的習慣。
接吻、鞠躬、握手等禮節最為普遍。親人或好友久 別重逢的要擁抱一起,雙方互吻面頰。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時男子要彎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長輩和晚輩相見 ,一般是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回到右 ,以表示疼愛。也有的長輩為了表示對晚輩的疼愛和贊許,吻額頭一次。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間好友相遇時,一般是擁抱,有時也互吻。男子之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離時 ,要行握手禮,一般下級或晚輩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女子時,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與之握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只行鞠躬禮。
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允許才能入內,進屋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來客不得隨便吸煙,吸煙須經主人同意。俄羅斯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 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友誼和善意。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方可進屋。這種禮節從前只用於迎接貴賓和新娘,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 。
[編輯本段]【民族禁忌】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 分鍾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貳』 我國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名為【俄羅斯族】的民族。

人口為15609人。

民族概況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主要散居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匿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烏魯木齊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羅斯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一個東斯拉夫部落之名「羅斯」或「魯斯」。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皂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歲斯族。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社會經濟

1949年前,居住在城鎮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及養蜂等。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民大多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莊。他們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荒蕪的草原上,墾荒種地。居住在靠近牧區地方的,也從事畜牧業。他們深受歷代反動政府的壓迫。如特克斯縣的俄羅斯村,是俄羅斯人民經過多年辛勤勞動建設起來的.但後來國民黨軍閥強佔了他們的土地,迫使他們另遷居所,墾種生息。

解放後,俄羅斯族與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在全國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歷屆人民代表大會中均有俄羅斯族代表。俄羅斯族人民積極參加了民主改革、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城鎮居民通過勞動就業,大多成為工交、財貿、衛生各條戰線上的職工。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一些俄羅斯族群眾參加了當地的國營農場,成為農業職工。他們的生活水平均有顯著提高。

文化藝術

俄羅斯文學在世界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源泉是俄羅斯人的祖先為後輩留下來的口頭文學遺產,如歌頌勇士的長篇史詩、童謠、諺語等。特別在19世紀初,俄羅斯的文學遺產對我國的俄羅斯族的文化有一定的影響。

風俗習慣

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基本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俄羅斯族婦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衣是斜領襯衫(長及膝蓋)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花色鮮艷一些。春秋季節穿粗呢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民還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著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發辮,喜戴色澤艷麗的四方頭巾,戴耳環等飾品。現在的俄羅斯男女大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屋頂用麥秸覆蓋,土牆圍院,前院種植樹木花草,後院架設畜圈,建有庫房,挖有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屋內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以麵食為主。麵包、饢、各種餡餅等為主食。一般一日三餐,中餐豐盛,早晚簡單。他們還愛吃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而營養豐富的生蔬菜,愛喝白酒、啤酒。另外有種叫「克瓦斯」的低度飲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禁食驢、馬肉,有的還不吃豬、狗肉。

在婚俗上,俄羅斯族崇尚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結婚要徵得父母同意。與其他民族都可以通婚。婚禮儀式隆重、繁瑣。婚禮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父為他們念禱文、唱贊美詩,互換結婚戒指。然後接回新郎家,舉宴慶賀。現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婚禮形式多樣化了,並且朝著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過去俄羅斯族人死後,要停放在凳子上,頭朝聖像,腳對大門,一兩天後埋葬。出殯時,棺木不能從大門出去,而要從後門或窗戶抬出去。多行土葬,墓上立十字架,親人在其去世後的第12天、20天、40天和周年都要舉行悼念儀式。現在俄羅斯族人死後,一般要為他開追悼會。城鎮居民多改為火葬。

俄羅斯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吃飯用過的刀、又、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俄羅斯族最初信奉多神教(萬物有靈),近代,他們改信東正教。解放後,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中國的俄羅斯族大都信仰東正教,有信仰基督教的,不信教的人越來越多。東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是不承認羅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權力。主張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主要節日有復活節、聖誕節、洗禮節等。東正教的聖誕節開始於1月7日,為時共3天。

『叄』 豬、羊、牛是我們餐桌上的主要肉類,而馬為什麼沒有成為人類的主要肉食

人類發展出智慧之後,學會了製造和使用工具,並且憑借碾壓幾乎所有生物的智商讓自己成為了自然界中極為特殊的一個物種。除了合作與捕食之外,人類和許多生物之間的關系是馴服或者說馴化。








在食用馬肉之前,難免會想起這種動物為人類帶來的種種,因為道德感難以下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這就和養狗的人大多數不會吃狗肉,而養貓的人往往也不會吃貓肉一樣。






在我國還有一個政策原因。由於目前馬匹在人類的生活中參與度普遍不高,馬業發達的國家背後都有著政策的支持。但我國在畜牧業上的優惠政策大多與豬、牛、羊等家畜有關,會發展馬業的地區只有在馬背上發展起來的游牧民族。




因此,我國的馬業發展還處在低端水平,馬匹的用途也更多地用於比賽和休閑。

『肆』 俄羅斯重型馬的用途與分類

本品種馬匹適宜作為肉用馬。本品種現有兩種類型:烏拉爾種和烏克蘭種。幾個著名譜系分別為種公馬拉祖德其卡、卡娃爾內、卡比單、斯威斯特、巴金西克等譜系。
產品養馬業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新興的養殖業。所謂產品馬養馬業,是指以獲得商品性馬肉、馬奶及其生物製品等馬類產品為目的生產、加工、經營活動的總稱。俄羅斯與中國是近鄰,兩國的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條件很相似。發展產品養馬業即不會破壞生態環境,又可以帶動相關領域的發展,獲得經濟效益,實現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提高就業水平的社會效益。俄羅斯在發展產品養馬業的過程中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如,頒布執行完整的法律發揮,規范產業生產經營活動;實行專項計劃,提供組織保障,強化行政管理的引導和服務職能;科學測算經濟指標,鼓勵多元經濟主體參與新興的產業發展、壯大;最終,依託科學技術力量,提高效率和效益,實現產品養馬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在世界養馬產業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國也能夠像俄羅斯一樣客觀評價產品養馬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俄羅斯產品養馬業發展措施對我國本領域的發展有較強的借鑒意義。希望我國的產品養馬業也能得到相應發展,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一個新的途徑。
1 發展產品養馬業具有時代意義
首先,挽曳型馬轉換為產品馬是必然趨勢。技術進步和農業生產領域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導致在世界很多國家的養馬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農業機械化有了很大發展,挽曳不再使用馬,這些被時代淘汰的工作用馬如何物盡其用,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其轉化為經濟型產品馬。
其次,馬渾身是寶,經濟效益極其可觀。近些年來,由於瘋牛病和禽流感的肆虐,人們心存恐懼,對馬肉和馬奶優異的理化特點和營養價值又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因而需求量大大增加,國際市場馬類產品供不應求,價格長期居高不下。而且,馬肉的成本比牛肉的成本低2-4.5 倍,比羊肉成本低3倍。所以,當前與養羊業和養牛業相比,產品養馬有盈利更高,穩定性更強的優勢,即可以提高牧民收入,又可以提高消費者福利。同時,發展產品養馬業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也有利於大農業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幫助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
2 俄羅斯馬類產品供給嚴重不足
目前,全俄羅斯用於生產商品馬奶、馬肉的產品馬約25萬匹。主要分布於阿爾泰邊疆區、巴什吉爾、布里亞金、卡爾梅金共和國等地,阿爾泰、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以及新西伯利亞、秋明和車里亞賓斯克等城市也有。這些地區,一般天然草場資源豐富。俄羅斯產品馬的品種主要有巴什吉爾肉用馬烏恰林斯基種、俄國重型馬、新阿爾泰重型馬、蘇聯重型馬、夫拉吉米爾重型馬、新亞歷山大重型馬等。這些多為肉奶兼用型品種。蘇聯重型馬是較為常見的產品馬品種,該品種馬匹體形巨大,雄馬體重在900公斤以上。1985年曾有記錄,蘇聯重型馬雄馬「陸卡爾吉斯特」體重1013公斤。該品種馬性情溫順,雌馬可產奶6000公斤,哺乳期日產奶量2公斤。毛色主要為棕黃或褐色。阿爾泰邊疆區肉食馬的飼養比例佔6-8 %,亞庫克25-30 %,每年可提供馬肉8萬噸。
從該國馬肉和馬奶的供給情況來看,產品市場求大於供的狀況比較嚴重。最近10年俄羅斯馬奶的平均產量是1800噸,而市場需求近2萬噸,缺口較大。馬肉是生產俄式馬肉餡餃子、馬肉香腸和熏馬肉等食品的基本原料。2004年全俄馬肉產量僅4341噸(占需求總量的17%),缺口為21422噸(83%),只能依靠進口。俄羅斯,2004年馬肉的進口價是每公斤1.13美元,當年共進口2.1萬噸馬肉,總價值2451萬美元。俄羅斯進口馬肉的主要來源是阿根廷(70%),蒙古(13%),烏拉圭(12%)等十個國家。阿根廷和蒙古的馬肉雖然價格便宜但是質量差,口感不好,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普遍認為完全放牧的產品馬馬肉有「腥味」)。由此可見,市場需求推動俄羅斯必須加強產品養馬業。
根據俄羅斯專家的預測,到2015年產品馬的數量只有達到189萬匹,才能滿足其國內市場對於馬類產品的需求,這一數字大約相當於2000年產品馬數量(24.3萬)的8倍。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俄羅斯靈活應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措施加強本部門經濟的管理,依據市場規律引導並快速發展產品養馬業。
3 俄羅斯發展產品養馬業的主要措施
3.1健全的法律、規范體系
3.1.1 基本法。
《聯邦馬業和馬場發展法》是俄羅斯馬業和馬場全面振興和發展的基本法。頒布這部法律的重大意義就在於理順養馬業各個環節的關系、保護本國優良品種、保障公民和法人發展馬匹養殖的合法權益,規范馬匹進、出口管理和加強國際合作。規定公民和法人飼養或經營馬匹需要在地方管理機構登記。如果持有純種馬匹,則有義務向俄羅斯聯邦馬業科學研究中心提交純種馬匹的資料報告,並獲得由該機構發放的純種馬匹身份證。純種馬匹必須憑身份證交易。另外,把保護本國純種馬匹的工作上升到依法管理的高度,規定純種馬匹的持有者承擔保護基因、保證數量,保證提供生產、繁育條件等方面的法律責任,國家農業部委託牲畜繁育局負責對他們進行監督。當純種馬匹持有者沒有履行上述義務時,純種馬匹、草場等沒收,轉歸國家管理,然後公開拍賣。
3.1.2 專項法。
這些專項法包括:1993年頒布實施的《育種成績》和1995年頒布實施的《聯邦牲畜良種繁育法》以及即將制定的《保護牲畜基因法》(其中包括馬匹品種)。依據這些專項法律,國家將大力扶持兩家繁育本國優良品種(奧爾洛夫、俄快步、俄國重型馬)馬匹的馬場,一家蘇聯重型馬、一家頓河馬的繁育企業,給予他們國家良種馬匹基因庫的地位,大力支持他們增加飼養數量,力度可達生產經營費用的100%;支持其他繁育本國和引進國外優良馬匹品種的企業,力度可達生產經營費用的50%;大力支持賽馬場、實驗場的經營,最高支持力度可達生產經營費用的50%。
3.1.3具體的規則、標准。
依據產品養馬業的現狀和發展目標,俄羅斯及時修訂或重新制定了馬廠設計的技術指標,各個品種馬匹的飼養標准、馬類產品的生產條件標准、馬類產品的質量標准等。
3.2 系統的行政管理措施
3.2.1 專項計劃。
農業部委託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全俄馬業科研中心制定了2001年-2010年俄羅斯養馬業發展規劃。根據規劃,馬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應當樹立市場觀念,依據供求關系調整生產經營。對於涉及增加社會福利的產品養馬業國家將大力支持,以便保證對飲用馬奶和用於醫療的馬奶酒的需求。到2010年,在梁贊等地區興辦若幹家標准示範型馬奶加工廠,專門為兒童提供高品質馬奶,每家企業的年生產能力為500噸。在阿爾泰邊疆區等地大力發展屠宰加工企業,生產馬肉製品,每家馬肉加工廠的年加工能力應在205噸以上。俄羅斯深刻認識到發展產品養馬業始於良種繁育環節,為此在近10年當中俄羅斯將提供15億盧布(近7千萬美元)資金支持。另外,確定應加強飼料生產。因為到2010年,產品馬的飼養數量預計可達260萬匹,所以精飼料(濃縮)的生產應達到390萬噸,乾草410萬噸,青貯飼料2740萬噸。
3.2.2 許可證制度。
俄羅斯聯邦農業部通過發放定期的許可證制度,調控企業的經營活動以及調控純種馬匹的出口活動。
3.2.3 組織保障。
俄羅斯馬業管理的專門機構是農業部及其領導下的執行機構,如,在蘇聯時期就已經存在並發揮重要作用的俄羅斯農業科學院全俄馬業科研中心。該中心專設產品養馬業管理辦公室。農業部各部門也有義務提供服務,幫助加強對外聯系,支持發展國際合作。
3.3有效的經濟管理措施
3.3.1 鼓勵家庭農戶養馬。
在2001-2010年間,俄羅斯預計可將馬肉產量從2.1萬噸提高到3.3萬噸,僅此一項就可增加4-5萬個就業崗位。俄羅斯學者經過大量研究,依據產品養馬業各個經濟分區的基本條件,相應地設計出適合家庭農戶發展馬肉或馬奶生產的模型。另外,根據該國國家規定,每年給予每匹雌馬3000盧布(相當於1000元人民幣)補貼。國家支持政策大大激發了農戶養馬積極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3.3.2 劃分產品馬生產經濟區。
目前,全俄羅斯用於商品性生產的產品馬約25萬匹。依據不同自然和經濟發展條件,俄羅斯劃分了七個產品馬生產經濟區,按照各經濟區產品產量占總產量的比重來排序,他們分別是西伯利亞區(42%)、普里瓦爾斯克區(22%)、西北區(12%)、遠東區(10%)、南部區(8%)、中心區(4%)以及烏拉爾區(2%)。產品馬的品種多為肉奶兼用型,其中蘇聯重型馬是最常見的品種,該品種馬匹體形巨大,雄馬最重可達1013公斤,雌馬產奶約6000公斤。經過科學規劃,產品養馬業呈現蓬勃發展態勢,其中表現突出的是南部區(04年比03 年增產149.55%),西伯利亞區(增產113.19%)和西北區(增產110.78%)。
3.4 科學的技術管理措施
3.4.1 加強地方品種改良工作,提高生產能力。
地方品種的馬匹經過產品特性的改良也可以成為提高馬肉產量的途徑。如,在2002年度獲得認定的產品馬品種「新阿爾泰」就是由地方品種「阿爾泰」經過改良獲得的。新品種產肉量比原來的地方品種高100公斤。在乾草區域採用本地的雌馬與重型挽馬品種通過工業方法雜交所產幼畜的胴體重可提高15%—20 %。
3.4.2 調節種群、畜群結構結構,提高經濟效益。
合理的畜種結構和畜群結構是提高經濟效益的基礎。專家分析,在乾草區和半無人區飼養羊與馬的比例應是1000比100-120,在山地和山地原始林區是1000比20-40。這樣的養殖業結構比專門養羊所獲得的經濟效益高15%-20%。通過對各種群結構的經濟效益評價,俄羅斯專家得出結論,在大多數地區,種群中雌馬應該占總數的45%—48%,幼畜最好在1.5歲左右屠宰。 在冬季氣候寒冷的地區,如雅庫特地區,雌馬數量應佔60%—62 %,幼畜可在6—8個月時屠宰。經過調整,產品養馬業變得越來越有利可圖。
3.4.3 大力開發高附加值馬類產品。
俄羅斯注重開發高附加值馬類產品,如結合雌激素是從孕馬尿中提取的一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復合激素類物質。以它為主要原料生產的葯品,主要用於治療婦女更年期綜合症,預防老年骨質疏鬆和心臟病,降低循環血脂水平,皮膚抗皺等。國際上純製品價格約為4500元/g,號稱「軟黃金」。每匹馬每個懷孕期馬尿收入平均3500元。
4 俄羅斯發展產品養馬業的啟示
俄羅斯在在產品養馬業的管理中運用健全的法律體系對產品養馬業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規范,使得各項管理可以有續地開展,各項調控政策有的放矢;行政管理措施既系統又細致,為實現目標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經濟管理措施從根本上轉變了產品養馬業發展的基礎,即主要依據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產業發展方向;技術領域的管理措施確保了管理具有較強的科學性。上述四類措施互為補充,管理的功能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收到顯著成效。俄羅斯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核心,以實現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標,追求科學地發展產品養馬業的措施值得我國借鑒。
發展產品養馬業一舉多得,既體現經濟效益又有突出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的國內、國際市場對馬類產品求大於供的情況,給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為此,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大力發展產品養馬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應結合本國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目標,制定長遠規劃,積極借鑒國外寶貴經驗,為發展我國的農業,富強我國的農村,造福我們的農民而進行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Анализ состояния коневодства и коннозаводств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2. Барминцев Ю.Н. и др. Продуктивное коневодство.
3. В. В. Калашников; Р. В. Калашников, В. С. Ковешников ;В. В. Калашников, В. С. Ковешников, Р. В. Калашников Продуктивное коневод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4. Е.Е. Гладкова, доктор с.-х. Наук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ПРОДУКТИВНОМУ КОНЕВОДСТВУ
5. Камбегов В.Д. Коневодство и коннозаводство России.
6. Программа развития коневодства в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на период до 2015 года
附俄羅斯主要產品馬品種
1、巴什吉洛夫肉用馬烏恰林斯基種
巴什吉爾肉用馬烏恰林斯基種是肉奶兼用型馬。一般2.5年成熟。身高130-142 厘米,6個月侗體重203公斤,18個月282公斤,30個月375-420公斤。春季生張速度平均為39公斤,秋季45公斤。育肥期平均每晝夜增張1000克。增重每公斤需要消耗8-9個飼料單位。雌馬的產奶性能較為突出,總產奶量2100-2300公斤,其中商品奶1000公斤。 2、俄羅斯重型馬
重型馬俄羅斯種引進於100多年前。這種馬曾經被成為俄羅斯阿爾金馬,1952年以後改名為俄羅斯重型馬。俄羅斯重型馬是較為常見的重型挽馬。馬匹身型不大,但是卻有一系列作為工作馬獨特的優點:拉力強大、有耐力、聰明、順從,對於氣候和生存條件的適應性極強。馬匹身高150厘米,雄馬體重650-700公斤。雌馬產奶量較高。成熟期一般為3年,毛色一般為棕黃或褐色。產奶量3045 公斤。
3、新阿爾太重型馬
在阿爾太地區培育的用馬,新阿爾太重型馬。雄馬體重600-700公斤,雌馬560-650公斤。
4、蘇聯重型馬
蘇聯重型馬是較為常見的品種。品種的繁育工作主要由巴琴科夫馬廠和摩爾多瓦馬場完成。馬匹體形巨大,雄馬體重在900公斤以上。1985年曾經記錄蘇聯重型馬陸卡爾吉斯特雄馬體重1013公斤。本品種馬性情溫順。雌馬可產奶6000公斤,哺乳期日產奶量2公斤。毛色主要為棕黃或褐色。
5、夫拉吉米爾重型馬
夫拉吉米爾重型馬精力充沛、耐久力強。身型巨大,體重一般超過700公斤。強有力的身體繼承於祖先-蘇格蘭克萊茲代爾馬和英格蘭夏爾馬 ,而速度優勢則繼承於本地挽馬。於1946年本品種正式得到注冊。毛色主要為紅棕色,在頭部和肢體末端有白色斑點。
6、新亞歷山大重型馬
新亞歷山大重型馬注冊於1948年。體形中等,身高149-191厘米。雄性體重590公斤,雌性560公斤。雌性產奶量2500-3000公斤

『伍』 俄 羅 斯 族

俄羅斯族是俄羅斯移民的後裔,人口為15609人。主要分布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黑龍江北部和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的呼倫貝爾盟等地。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俄羅斯族人口數為15609。使用俄語,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通用俄文。

「俄羅斯」一詞起源於歐洲古代一個東斯拉夫部落的名稱「羅斯」,俄羅斯族的先民最早居住在歐洲東部,公元1世紀時被羅馬史家稱為「維勒底人」,他們居住在維斯杜拉河及波羅的海南岸,從事農牧業,公元6世紀時,已有羅斯之稱。10世紀,羅斯大公奧列格控制了以基輔為中心的周圍部落,13世紀,基輔羅斯被蒙古人吞並,歸入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元朝文宗皇帝時,曾征調金帳汗國境內的1萬名羅斯軍人入大都充扈衛親軍,並賜給土地令其耕種,這是歷史上俄羅斯人大批進入中國的最早記載,中國的史書中稱他們為色目人。從14世紀起,俄羅斯人脫離古代羅斯部族,於15世紀末16世紀初在以莫斯科為中心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國家。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人體特點是膚色白,眼睛呈棕色或藍色,鼻高、唇薄、細軟黃發、身材較高,第三斯毛發(胡須、腋毛等)中等發達,中國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建國後,在華的俄羅斯人被確認為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同其他各族人民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力。

在種族分類上,俄羅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白種人)。中國的俄羅斯族由於與周圍民族通婚,體質逐漸變化,具有黃種人特徵。早在18世紀,但主要是19世紀以及俄國十月革命前後,俄羅斯族從沙皇俄國遷到我國新疆。在封建軍閥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時期,他們被稱「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俄羅斯族。

中國的俄羅斯族人最早是18世紀初從沙皇俄國遷來的。18世紀後期,由於不堪忍受沙皇俄國的殘酷統治,大批俄羅斯人遷來我國,尤其是在19世紀末和俄國十月革命前後,更多的俄羅斯人從西伯利亞等地湧入我國新疆北部地區。那時他們被稱為「歸化族」,他們聚居的村落被稱為「歸化村」,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為俄羅斯族。我國俄國斯族的生活習俗、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基本上與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

由於俄羅斯族遷來我國的時間不長,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在前蘇聯還有自己的親友。新中國成立後,他們之間又恢復了關系,不少人要求返回家鄉與親人團聚。50年代,經中蘇兩國政府協商同意、並幫助他們陸續遷回家鄉。此外,也有部分俄羅斯族遷往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地,因為那裡也有他們的親族,因此,我國現有俄羅斯族的人數已經不多了。

俄羅斯族的語言文字

俄羅斯族的語言屬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東斯拉夫語支,分為南北兩個分支。講南方方言的俄羅斯族主要分布在中國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勒泰和內蒙古自治區的額爾古納右旗等地。語言的特點是:只有單母音沒有復母音,名詞分單數和復數,有格的變化,動詞有式、時、人稱、體的范疇。文字是俄文,使用斯拉夫字母,共有43個字母。不少人精通漢、維、哈等數種民族語言。

俄羅斯族的生產技術
中國俄羅斯族人的經濟生活比較多樣,居住在城鎮的,大多從事各種修理業、運輸業和手工業,有的還兼營農業。他們善長經營園藝和養蜂,有些人專門經營園藝、飼養家畜、養蜂專業。在農村的俄羅斯族人,大多是數十戶聚居在一起,獨自成為一個村落,他們多在伊犁河、特克斯河兩岸墾荒種地。在靠近牧區的一些地方,也有從事畜牧業的。

俄羅斯族的宗教信仰

俄羅斯族人多信仰東正教。與國外的俄羅斯人的一樣,我國的俄羅斯人最初信奉靈魂不滅,認為人死了其靈魂還在。近代,他們多已改信東正教,也有信仰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俄羅斯族宗教活動有兩種,一種是在家中做晨禱和晚禱,一種是到教堂去聽神父宣經佈道。做祈禱時,在胸前畫十字,東正教徒在畫十字的橫道時是先右後左,有別於天主教的先左後右。

俄羅斯族的歷史

元至順三年(公元1333年),元朝統治者曾徵集其轄區內的1萬名俄羅斯人,組建「宣忠扈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令其保衛大都(今北京市)和宮廷。

俄羅斯族的文學

俄羅斯族有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和豐富的文學藝術,其中書面文學主要有詩歌、小說等,如加入中國籍的俄羅斯移民伊萬寫了一部名叫《逃亡記》的小說,主要描述了他們從俄羅斯逃到中國的經歷,俄羅斯族女教師曾寫過《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成員》一詩,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融洽和團結。另外俄羅斯族還有大量的民間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格言、諺語、謎語、說唱等多種形式,其內容大多是歌頌勞動人民勤勞、智慧、善良,富於創造,勇於克服困難的高貴品質。

俄羅斯族的音樂
巴拉來克是俄羅斯族獨特的弦樂器,因琴身的共鳴箱為正三角形,故又稱「三角琴」。上有長長的扁平把柄,正面用白色骨片嵌有音階的品位,把柄上部略有雕飾,斜立四個弦柱。音箱正中偏下,立有支弦的琴碼,一般為四度定弦,有高、中、低音等不同規格。音色清脆明亮,經常與曼陀林、吉他、手風琴等合奏,深受青年人喜歡。

俄羅斯族的舞蹈

俄羅斯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經常舉行各種家庭宴會、晚會,跳交誼舞、俄羅斯舞、天鵝湖舞、烏克蘭舞、俄羅斯的集體舞,以及踢踏舞、頭巾舞、馬車舞等,舞姿優美,參加的人多,具有強烈的民族特色。
踢踏舞是俄羅斯族的一種民間舞蹈,復活節時跳的舞蹈之一。跳此舞時,男女老少穿上皮鞋一起參加。用手風琴伴奏,眾人圍成一圈,用腳尖、腳跟、或腳掌的某一部位擊地,發出踢踏響聲。婦女們邊跳邊揮手絹,男人們邊跳邊吹口哨,拉琴者亦加入跳舞行列邊拉邊跳。節奏清晰多變,腳下動作靈活而響聲大,場面活躍熱烈。
九、俄羅斯族的美術
俄羅斯族是一個心靈手巧的民族,其民間工藝十分豐富和發達,富有藝術性和民族風格,對新疆和黑龍江等地的民間工藝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
俄羅斯族男性主要從事靴鞋加工、裁剪縫紉和木工雕刻等行業,他們設計製作的男女皮鞋、皮帶等品種多樣,色彩鮮艷,加工精美,深受人們的歡迎。俄羅斯族女性主要從事編織與刺綉,她們能用各色毛線、絲線編制掛毯、坐墊、地毯、頭巾等,上面還綉有人物、花鳥、野獸等圖案,美觀大方,精緻高雅,都是精美的手工藝品。

俄羅斯族的娛樂

俄羅斯族世代生活在北方,其體育活動多與自然條件和生活環境有關。冬季冰天雪地,俄羅斯族人喜歡溜冰、滑雪,以及節奏快、運動量大的摔跤、踢足球。夏季時他們喜歡釣魚,秋季他們喜歡打獵。他們還有踏青的習俗,每天春暖花開,青年男女相約春遊踏青,人們攜帶豐盛的食品,到風光秀麗的地方跳舞、唱歌、野餐。

俄羅斯族的服飾

俄羅斯族人的服飾豐富多彩,人們在不同季節里,選擇不同顏色、不同款式的衣著。尤其是青年人,愛穿各種時裝。男子夏季多穿絲綢白色直領汗衫、長褲,腰扎帶子,春秋季節,外穿茶色或鐵灰色西裝,佩帶各色寬葉領帶,有時皮甲克短上衣,也有少數人穿白色、寬袖口的綉花襯衫和燈籠褲,頭戴八角帽。冬季穿翻領皮大衣或棉衣,戴羊皮剪絨皮帽,穿高筒皮靴或氈靴。婦女夏季多穿淡色、短袖、半開胸、卡腰式、大擺綉花或印花的連衣裙,春秋季節多穿西服上衣或西服裙,頭戴色彩鮮艷的呢禮帽,上面插著羽毛做裝飾,冬季穿裙子,外套半長皮大衣,腳穿高筒皮靴,頭戴毛織大頭巾。男女汗衫的衣領、袖口和前胸等部位綴精美細密的刺綉幾何圖案或花草圖案,色彩鮮艷,對比強烈。

老年人的衣著保持了傳統的款式,男的大多穿制服、馬褲、皮靴或皮鞋,也有穿分岔長袍,大襠長褲的;女的大多穿無領綉花短衣,下穿自織的棉布長裙,腰系一條花布帶,也有穿連衣裙的。中年人大多穿漢族服裝。

俄羅斯族婦女的頭飾頗具特色,年輕姑娘與已婚婦女的頭飾有嚴格區別。少女頭飾的上端是敞開的,頭發露在外面,梳成一條長長的辮子,並在辮子里編上色彩鮮艷的發帶和小玻璃珠子。已婚婦女的頭飾則必須嚴密無孔,即先將頭發梳成兩條辮子,盤在頭上,再嚴嚴實實地反辮子裹在頭巾或帽子裡面,不讓有一根頭發露出外面,否則就被認為是否禮貌的行為。

俄羅斯族的飲食

俄羅斯族人一日三餐,早晚兩頓的飲食比較簡單,以茶點或喝奶茶、吃糕點、赫列巴為主。中午飯比較講究,花樣繁多。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煎、烤、燉、炸、煮等烹飪習慣,又吸收了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長處和經驗,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醇厚的鄉土氣息。
俄羅斯族人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種較硬的麵包)和煎餅,副食有肉、雞蛋、灌腸、牛奶、黃油等,他們喜歡吃俄式夾餡麵包和無餡麵包及各種糕點,喜歡吃烤鵝、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雞蛋腌豬肉片等俄式熱菜,喜歡吃黃瓜、西紅柿、土豆、胡蘿卜、圓白菜等蔬菜。愛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種菜湯、白酒(伏特加)和自己釀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們的日常飯菜主要有俄羅斯風味的合列布、布拉其尕、魯列特、古力其、比羅哥、蘇波、尕德列得、土豆燒牛肉、比拉什給、布里內、阿拉嘰等。

合列布是一種麵包,是俄羅斯族最古老、最尊貴的食物。它的作法不同於一般麵包的烤制,製作時先將酵母在溫水盆中化開,然後加糖鹽各一勺,再加入適量的乾麵粉攪拌成糊狀,放置在較暖和的地方使其發酵,待盆里的麵糊成泡沫狀時,再加入乾麵粉和成團繼續讓其發酵。等面再次發酵後,取出來揉成圓形或長圓條,放進烤盤蓋上蓋布再使之發酵,然後才放入烤爐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卻後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種麵包,是用麵粉、奶油、砂糖和雞蛋等原料攪拌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酥軟香甜,營養價值很高,是俄羅斯族人常吃的一種早點。

蘇波,是俄羅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菜,分葷素兩種。葷的蘇波是先將牛肉洗凈切塊,放進湯鍋里煮,邊煮邊撈去湯面上的血沫,待肉熟了以後,加入少量土豆塊、胡蘿卜塊或蓮花白絲,再放入幾片蘇波葉繼續煮。另取一個鍋,鍋內放入適量的植物油,油熟後倒入切碎的西紅柿和洋蔥一起翻炒,同時放入適量的食鹽、花椒粉等調料。把西紅柿炒成糊狀後,倒入煮肉的湯鍋內,輕輕攪拌幾下,這道菜就算是做好了。

尕德列得,又叫紅燜肉餅,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雞蛋、乾麵包等原料製作而成,略帶酸味,香而不膩,色澤亮麗,深受俄羅斯族人喜歡。

俄羅斯族的居住

俄羅斯族人的住房又高又大,多為土木結構的平房,也有單一木材構築的房屋,分為卧室、客廳、廚房和儲藏室。他們的住房都建在高高的台基上,牆壁很後,多在 50厘米以上。房屋呈四方形,房頂傾斜,有的上面還覆有漆著綠色油漆的鐵皮,正門前有門庭和圍廊,門內有過道,過道兩旁是卧室和客廳。室內的牆角有土坯壘砌的火牆。有的人家是大型壁爐,外包一層鐵皮,鐵皮上抹一層黑油,俗稱「毛爐」,是很好的取暖設備。室內陳設比較講究,卧室擺放著木床或鐵床,鐵床欄桿雕有花草圖象,給人以古雅之感。客廳里的桌椅多為圓形,也有方形的。雖是鋪地磚,但上面又鋪有地毯。

俄羅斯族的婚戀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復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請不來,則被認為是一種失禮行為,會引起主人的不悅。婚禮先在女方家舉行,來客用餐、唱歌、跳舞,熱鬧一陣,結束後,由男方親友及新郎組成迎親隊伍到女方家去迎親。迎親隊伍快到新娘家門口時,女方的親友把大門關上,並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開門錢,給錢後新郎才能進女方家的門。按照傳統習俗,新郎新娘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證婚儀式,新娘身穿白色禮服,頭戴桂冠,與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詢問男女雙方是否同意結為夫妻,在雙方肯定答復之後,雙方要交換定情的信物,然後由神父誦念規定的祈禱經文,並對新婚夫婦祝福。儀式完畢,由男方家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晚上還要仿照漢族人的習慣,鬧一鬧新房。

俄羅斯族人的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父親是家長,掌管家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以後,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父母死亡,遺產由兒女共分。東正教是禁止離婚的,俄羅斯族人受東正教的影響,一般很少離婚。
俄羅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人組成。女人結婚後,一般隨夫姓,也有男的隨女姓或雙方都不變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稱呼未成年人。對成年人通常稱本名和父名,對平輩親各或晚輩,可直呼其名;朋友間在非正式場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俄羅斯族的喪葬

俄羅斯族的喪葬習俗同他們的宗教信仰和祖先崇拜有密切關系,一般實行土葬,棺槨大都用松柏木製成。人死後即要沐浴全身,穿好壽衣,把屍體停放在用幾條長凳拼起來的停屍台上,頭朝聖像,腳對著大門,三日後入殮。出殯時,棺木不能從正門抬出,要從後門或窗戶出去,葬式為頭東腳西。埋葬後親人要定期舉行悼念活動。死者的家人要守孝40天,穿孝服,臂纏黑紗,不能在家裡舉行各種娛樂活動,現在,城鎮居民多改土葬為火葬。

俄羅斯族的節日
俄羅斯族人傳統的民族節日大都與宗教信仰有關,主要有「復活節」、「聖誕節」、「舊歷年」、「清明節」、「主領洗節」等。
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復活節」又叫「帕斯喀節」,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餘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不過現在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國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過節這天,每家除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節日期間人們要以上好的點心、餅干款待來客,親友們互登門祝賀,青年男女則載歌載舞,跳起節奏強烈的俄羅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風琴,盡情歡樂。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東正教紀念耶穌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

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族人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每年俄歷的1月7日舉行,當節日來臨時,俄羅斯族人都要用柏樹或松樹布置成華麗的聖誕樹,准備豐盛的節日食物。晚上團聚時,裝扮的聖誕老人要給大家贈送聖誕禮物,還要舉行唱詩會。

報喜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歲時活動,一般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天領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節日期間人們要進行各種慶賀活動。三月四日孩子們把烤好的百靈鳥形狀的餅干帶到田地里,拋向天空,然後再接住,以示迎春。婦女們於三月九日把一塊亞麻布鋪在村外的地上,擺上一個大圓麵包,請春天母親享用。姑娘們則用紙或布紮成各種小鳥,用繩子拴的折下的樹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頂、柴垛等較高的地方,搖動樹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於三月二十五日慶祝報喜節,因為這時春天已來臨,候鳥也已返回。在這一天,人們唱迎春歌。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1月19日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耶穌曾三次顯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禮時,「聖靈」和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他為上帝的兒子。東正教注重這次顯聖,定於公歷一月十九日為此節日。洗禮本是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江河裡破冰取「聖水」,有的人還要跳進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風俗習慣是占卜時間,尤其是女孩子們要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豐收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農祀活動,每年公歷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麵包、鹽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

謝肉節,又稱「送冬節」,新疆等地俄羅斯的傳統見時節日。時間由原來每年的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定為大齋(東正教的齋戒日期在復活節之前7周開始,無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於每年的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前的一周舉行。節期為七天。按照民間習俗,節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寬恕自己的言行。在謝肉節期間,家家戶戶大擺酒宴,因為在謝肉節過後的齋戒期內不能吃葷和喝酒。

俄羅斯族的禁忌

俄羅斯族人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 分鍾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傑出人物

柯爾波娃·娜佳(?—1985),女,全國人大代表,新疆伊犁地區紅旗農業機械廠醫生。
娜嘉出生於鞏留縣英合爾山區一個貧苦的家庭,她12歲就給地主家當傭人。後來父母生病,生活無法維持,她不得不帶著兩個妹妹沿街乞討。解放後,她們終於翻了身,當了國家的主人。1951年,她作為第一批少數民族的先進分子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52年被選派往烏魯木齊衛生專科學校學習,經過刻苦努力,她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在新疆伊犁地區,她身背葯箱,走遍了這里的草原和草甸,在當時醫療設備比較簡陋的情況下,她以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醫術,解除了許多人的病痛,挽救了數十條生命。時至今日,伊犁當地的各族群眾,年老的一輩還對她感念不忘。娜佳因其突出的表現,曾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好乾部,並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

李莎(1914—),女,生於蘇聯薩拉托夫州,1964年加入中國籍,教授,俄語語言學家。1941年畢業於莫斯科外語師范學院法語系,曾任莫斯科地質勘探出版社、莫斯科外文出版社技術編輯。1945年被授予「衛國戰爭期間英勇勞動獎章」。1946年隨其夫李立三來到中國,任哈爾濱俄語專科學校教員。新中加成立後,李莎即在北京外語學院任教授,並擔任人民文學出版社俄語編輯部顧問。

李莎培養了大批俄語專業工作者,並為俄語教材的審定做出了很大貢獻,是中國俄語教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主編有《蘇聯當代文學原著選讀》,譯有《水怪》、《春芽》等。

戈沙(1931—),黑龍江人,高級編輯、畫家。195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西北畫報社創作室主任,《長春畫報》編輯,吉林日報社美術組主任、高級編輯。主要從事報刊插圖、油畫、版畫的創作。曾有許多作品獲獎。如版畫《古老的歌》獲日中藝術交流金獎,《山村女教師》獲全國少數民族美術展覽佳作獎,《布達拉官》獲全國第十屆版畫展銅牌獎。戈沙還出版有《戈沙版畫選》、《戈沙絲綢之路版畫選》、《蘇聯藏書票選》等。

『陸』 俄羅斯族的民族習俗

俄羅斯族的飲食,在許多方面保留著早期在俄國生活的傳統習俗,同時又深受漢族和其他民族的影響,主食是自己烤制的麵包,副食多為列巴俄式煎菜。俄羅斯族人的一日三餐是:早上喝牛奶,吃抹上黃油的麵包; 午飯是麵包,菜;晚餐較豐盛,多是米飯、炒菜,或是抓飯、面條等。
俄羅斯族人的飲食不僅繼承了傳統的煎、烤、燉、炸、煮等烹飪習慣,又吸收了漢族以及其他民族飲食文化的長處和經驗,俄羅斯族的飲食依然保持著傳統風味,他們製作的麵包、糕點品種繁多,味道鮮美。他們特別喜歡吃黃瓜、西紅柿等營養豐富的蔬菜。他們製作的拌有牛奶、雞蛋、黃油、果醬的點心為當地其他民族所仿效。俄羅斯族牧民家庭生產的熏腸、熏火腿和小香腸深受各族人民的歡迎。
俄羅斯族人喜愛飲酒,善於製做各種食品和飲料。 著名的是烤制麵包和製做啤酒。俄羅斯人稱啤酒為「畢紅菜湯瓦」,自製的味甜,不象一般啤酒味苦。
俄羅斯族的主食主要是自己烤制的列巴(一種較硬的麵包)和煎餅,副食有肉、雞蛋、灌腸、牛奶、黃油等,他們喜歡吃俄式夾餡麵包和無餡麵包及各種糕點,喜歡吃烤鵝、烤牛肉片、牛肉煮土豆、雞蛋腌豬肉片等俄式熱菜,喜歡吃黃瓜、西紅柿、土豆、胡蘿卜、圓白菜等蔬菜。愛喝加有牛肉和土豆的各種菜蘇波湯、白酒(伏特加)和自己釀制的醇香甜美的啤酒。他們的日常飯菜主要有俄羅斯風味的黑列巴、布拉其尕、魯列特、古力其、比羅哥、蘇波、尕德列得、土豆燒牛肉、比羅什給、布里內、阿拉嘰等。
黑列巴是一種麵包,是俄羅斯族最古老、最尊貴的食物。它的作法不同於一般麵包的烤制,製作時先將酵母在溫水盆中化開,然後加糖鹽各一勺,再加入適量的乾麵粉攪拌成糊狀,放置在較暖和的地方使其發酵,待盆里的麵糊成泡沫狀時,再加入乾麵粉和成團繼續讓其發酵。等面再次發酵後,取出來揉成圓形或長圓條,放進烤盤蓋上蓋布再使之發酵,然後才放入烤爐或烤箱中烤熟,等其冷卻後食用。
布拉其尕也是一種麵包,是用麵粉、奶油、砂糖和雞蛋等原料攪拌發酵後烤制而成的,酥軟香甜,營養價值很高,是俄羅斯族人常吃的一種早點。
「比羅什給」在俄語中是「餡餅」之意。作法是:先將米飯蒸熟,牛肉切碎炒,放蔥頭及花椒、大料等調料。然後把炒熟的牛肉與米飯混在一塊攪拌成餡,和好面,用手拍成很薄的皮,包上餡,又拍成扁形的餡餅,烘烤至熟。
「蘇波」在俄語中是「湯」或「湯菜」之意。是俄羅斯族人最普通、最常吃的一道湯菜,分葷素兩種。
尕德列得,又叫紅燜肉餅,是用牛肉或羊肉、土豆、雞蛋、乾麵包等原料製作而成,略帶酸味,香而不膩,色澤亮麗,深受俄羅斯族人喜歡。俄羅斯族人以麵食為主,主要吃麵包及各種餡餅。副食品有各種蔬菜及豬肉、羊肉、牛肉、牛奶,還有腌制的各種蔬菜等。居住在鄉村的俄羅斯人,家庭幾乎都養有頭數不等的奶牛,戶戶都會精心製作奶油、乳酪、果醬、果丹皮等美味可口的食品。俄羅斯人吃飯時用刀、叉、勺,盛飯的工具大多是盤子。一日三餐,早、晚兩餐比較簡單,先喝湯後吃菜。如果有兩樣以上的菜,一個菜吃完以後,再吃另一個菜。乳酪、奶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飲料。男人一般喜歡飲啤酒,差不多每家都會自製啤酒,除了自飲,也作為饋贈親友的禮品。俄羅斯人忌食馬肉、驢肉,少數人不食狗肉。因為受哈薩克、維吾爾等兄弟民族的影響,有些俄羅斯人還不吃豬肉。 俄羅斯族實行婚姻自由、戀愛自由,但結婚須徵得父母同意。俄羅斯族與其他民族皆可通婚。俄羅斯族的傳統婚禮十分隆重,程序和儀式也十分繁瑣、復雜。舉行婚禮要事先通知親朋好友,如果接到邀請不來,則被認為是一種失禮行為,會引起主人的不悅。婚禮先在女方家舉行,來客用餐、唱歌、跳舞,熱鬧一陣,結束後,由男方親友及新郎組成迎親隊伍到女方家去迎親。迎親隊伍快到新娘家門口時,女方的親友把大門關上,並派一群小孩向新郎要開門錢,給錢後新郎才能進女方家的門。按照傳統習俗,新郎新娘還要到教堂去舉行證婚儀式,新娘身穿白色禮服,頭戴桂冠,與新郎一起站在神像前,由神父詢問男女雙方是否同意結為夫妻,在雙方肯定答復之後,雙方要交換定情的信物,然後由神父誦念規定的祈禱經文,並對新婚夫婦祝福。儀式完畢,由男方家宴請親友和賓客,接著舉行舞會。晚上還要仿照漢族人的習慣,鬧一鬧新房。
俄羅斯族的家庭實行一夫一妻制,父親是家長,掌管家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以後,另立門戶,獨立生活。父母死亡,遺產由兒女共分。希臘正教是禁止離婚的,俄羅斯族人受希臘正教的影響,一般很少離婚。
俄羅斯族嚴禁叔伯姑表兄妹等近親結婚,但不限制與其他兄弟民族通婚。他們主要通過戀愛自由結合,雖然也有包辦婚姻,但不佔主導地位。
俄羅斯族的人名,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組成。女人結婚後,一般隨夫姓,也有男的隨女姓或雙方都不變姓的。通常以名字或小名稱呼未成年人。對成年人通常稱本名和父名,對平輩親各或晚輩,可直呼其名;朋友間在非正式場合下,亦可直呼其名。 俄羅斯族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歷的元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 。紀念耶穌降生。這一天俄羅斯人到教堂祈禱後,家人們聚在一起慶賀。每年3月21日是希臘正教徒紀念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的復活節。復活節前40天,教徒們要齋戒、素 食。復活節那天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 ,是希臘正教紀念耶穌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主要有「復活節」、「聖誕節」、「舊歷年」、「清明節」、「主領洗節」等。
俄羅斯族非常重視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復活節」最為隆重。「復活節」又叫「帕斯喀節」,是為了紀念耶穌死後復活,沒有固定的日期,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舉行,一般在4月4日至5月10日之間。節前,人們按照宗教傳統齋戒49天,每天只吃一頓飽飯,其餘兩頓只吃半飽,而且不吃葷,只吃素,戒期也不許唱歌跳舞。不過除了老人和教徒,我國很多俄羅斯族人已經不再守戒了。過節這天,每家除准備豐富多彩的「比切尼」(糕點)之外,還要准備煮熟的彩蛋(復活節彩蛋),即將煮熟的雞蛋塗上紅、黃、藍、咖啡、綠、紫等色彩,每當客人來到,主人就分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節日期間人們要以上好的點心、餅干款待來客,親友們互登門祝賀,青年男女則載歌載舞,跳起節奏強烈的俄羅斯踢踏舞,拉起三弦琴和手風琴,盡情歡樂。每年復活節後50天為降靈節,降靈節亦稱聖靈降臨節,是希臘正教紀念耶穌門徒領受聖靈的節日。
聖誕節也是我國俄羅斯族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俄羅斯人的聖誕節在每年俄歷的1月7日舉行,聖誕節的前一天,即1月6日被稱為聖誕前夜(сочельник ),西方稱為平安夜。在聖誕前夜教徒要全天禁食,直到晚上才能開齋。聖誕前夜的晚上信徒和非信徒按習慣要吃聖誕鵝,這是聖誕晚餐必不可少的。人們將買回來的鵝腹中填入蘋果、麵包和過了油的蔥頭,加入各種作料,烤熟食用。當節日來臨時,俄羅斯族人都要用柏樹或松樹布置成華麗的聖誕樹,准備豐盛的節日食物。晚上團聚時,裝扮的聖誕老人要給大家贈送聖誕禮物,還要舉行唱詩會。聖誕樹至今仍是新年和聖誕節必不可少的裝飾品。聖誕樅樹(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ая ёлка ),也叫聖誕樹,常用杉、柏之類呈塔形的常青灌木做成,象徵著健康長壽。教徒在聖誕前夕開始布置聖誕樹,並一直擺到1月14日(即俄歷的舊歷新年),而非教徒則在新年的前夕布置聖誕樹(新年樅樹)。裝飾新年樅樹的風俗從18世紀開始盛行於歐洲。傳說神在新年時藏在常青的松樹里,為敬奉他們,必須為他們准備禮物。新年樅樹上掛滿各種各樣的禮物就是這么來的。在家庭中裝飾聖誕樹是全家老少最為開心的時刻。人們在聖誕樹上掛上用錫紙包的水果和糖及用錫紙剪的各種動物,把買來的長串彩燈、彩珠繞在聖誕樹上,樹下藏著父母送給孩子們的禮物。有的家庭還專門請聖誕老人(Рождественский дед ,也叫Ёлочный дед 或Дед - Мороз )給孩子們送禮物。聖誕老人和他的孫女雪姑娘(Снегурочка )是新年最主要的人物。聖誕老人是西方童話故事中善良慷慨的化身,最能吸引千千萬萬顆純潔童心的是他背著的那隻大禮物袋,他給孩子們溫暖和歡樂。每年聖誕夜,聖誕老人乘著鹿拉雪橇從北方來,從煙囪進入每個有孩子的家庭,悄悄地把禮物裝在新長筒襪里或塞在枕頭下,給孩子們一個意外的驚喜。而雪姑娘則是青春常駐、快樂永存的象徵。聖誕老人和雪姑娘大都是青年人扮演的,由孩子的父母電話預約,前來恭賀新年,贈送禮物。
報喜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歲時活動,一般在農歷三月上旬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聖母瑪利亞在這天領受了天使向她宣布上帝的旨意,她將由「聖靈」感孕而生耶穌。節日期間人們要進行各種慶賀活動。三月四日孩子們把烤好的百靈鳥形狀的餅干帶到田地里,拋向天空,然後再接住,以示迎春。婦女們於三月九日把一塊亞麻布鋪在村外的地上,擺上一個大圓麵包,請春天母親享用。姑娘們則用紙或布紮成各種小鳥,用繩子拴的折下的樹枝下。各人自找山披、屋頂、柴垛等較高的地方,搖動樹枝,唱迎春歌。也有的地方於三月二十五日慶祝報喜節,因為這時春天已來臨,候鳥也已返回。在這一天,人們唱迎春歌。
洗禮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的傳統宗教節日,每年公歷1月19日舉行。據《新約聖經》載:耶穌曾三次顯示其神性,第二次受洗禮時,「聖靈」和鴿子降在他頭上,顯示他為上帝的兒子。希臘正教注重這次顯聖,定於公歷一月十九日為此節日。洗禮本是基督教的一種入教儀式。在洗禮節那天人們除去教堂祈禱外,還要到江河裡破冰取「聖水」,有的人還要跳進冰窟窿里洗一洗。十八日晚按風俗習慣是占卜時間,尤其是女孩子們要預卜自己的終身大事。
豐收節,新疆等地俄羅斯族傳統農祀活動,每年公歷十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收割結束時,人們特意在地里留下最後一束小麥,將它周圍的雜草除盡、然後擺上麵包、鹽和奶酷等供品,表示感謝大地的恩賜,祈求來年獲得更大豐收。
謝肉節,又稱「送冬節」,新疆等地俄羅斯的傳統見時節日。時間由原來每年的公歷2月底或3月初改定為大齋(希臘正教的齋戒日期在復活節之前7周開始,無固定日期,一般不得早於每年的3月22日或晚於4月25日)前的一周舉行。節期為七天。按照民間習俗,節期每一天都有不同的內容:星期一是迎春日;星期二是娛樂日;星期三是美食日;星期四是醉酒日;星期五是新姑爺回門日;星期六是姑娘相新嫂子日;星期天是送冬日和寬恕自己的言行。在謝肉節期間,家家戶戶大擺酒宴,因為在謝肉節過後的齋戒期內不能吃葷和喝酒。 俄羅斯族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 ,接人待客,講究禮節。俄羅斯族人對熟識的人見面時要問好,說「您好」 、「早上好」、「白天好」、「晚安」等。節日前夕見 面時要說「預祝節日愉快」,如遇重大節日,有的還有 互相寫信或互相致賀電的習慣。
接吻、鞠躬、握手等禮節最為普遍。親人或好友久 別重逢的要擁抱一起,雙方互吻面頰。在比較隆重的場合,有時男子要彎腰吻女子的右手背。長輩和晚輩相見 ,一般是長輩吻晚輩的面頰三次,先右後左,再回到右 ,以表示疼愛。也有的長輩為了表示對晚輩的疼愛和贊許,吻額頭一次。晚輩對長輩表示尊重時,一般吻二次 。女子之間好友相遇時,一般是擁抱,有時也互吻。男子之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離時 ,要行握手禮,一般下級或晚輩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女子時,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與之握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只行鞠躬禮。
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允許才能入內,進屋要脫帽,坐在主人讓給的位子上,不能坐床,坐床認為是很不禮貌的行為。來客不得隨便吸煙,吸煙須經主人同意。俄羅斯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 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友誼和善意。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方可進屋。這種禮節從前只用於迎接貴賓和新娘,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 。 俄羅斯族性情開朗,說話幽默,民族自尊心較強,一般都好客,講究禮節。迎接客人,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著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一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用於一般社交場合。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社交中,接吻禮節也較盛行,但也有種種禁忌,如朋友之間只能互吻面頰,男子不能吻未婚姑娘的手,只能吻已婚婦女的手背,只有長輩才能吻晚輩的額頭等等。與老年人同行時,年輕人不可走在前面,男女同行時,男子不可走在前面;在宴會上,男子不可以在婦女入座前先坐;男子不得戴手套和別人握手,見到長者或婦女時,應先鞠躬,等對方伸出手來時才可行握手禮。
去俄羅斯族人家作客時,有不少規矩。要先敲門,得到主人允許後,方可進屋,進屋後不能戴帽子,不能坐在主人家的床上;客人若要吸煙,必須事先徵得主人的同意;點煙時,不可以用一根火柴連續給三個人點煙;不能問別人的收入,也不可以問婦女的年齡,否則被視為不禮貌;赴家庭宴會時,一般應比預訂的時間晚15 分鍾到,但不宜更晚。俄羅斯族人在生活中還很忌諱數字,尤其是「13」,被他們稱為是鬼數,最不吉利。
俄羅斯族人愛吃肉,但忌食馬肉、驢肉,飲酒時不可以左手舉杯。喝湯時必須用勺,但不得用左手拿勺。

『柒』 俄羅斯的民間習俗

中國的俄羅斯族的生活習俗基本與前蘇聯的俄羅斯人相同。俄羅斯族婦女,上身穿粗布上衣,外面罩一件無袖、高腰身、對襟長袍,下身穿毛織長裙。男子的內衣是斜領襯衫(長及膝蓋)和細腿褲,頭戴呢帽或帶耳罩的毛皮帽。逢年過節,花色鮮艷一些。春秋季節穿粗呢長袍,冬季穿羊皮短外套或皮大衣。夏季,農民還穿一種用樺樹或柳樹皮條編成的簡易鞋子(類似草鞋),冬天著氈靴或毛皮鞋。未婚少女梳發辮,喜戴色澤艷麗的四方頭巾,戴耳環等飾品。現在的俄羅斯男女大都喜歡穿現代服裝。

住宅多為土木結構,屋頂用麥秸覆蓋,土牆圍院,前院種植樹木花草,後院架設畜圈,建有庫房,挖有地窖。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屋內很整潔。

在飲食上,俄羅斯人以麵食為主。麵包、饢、各種餡餅等為主食。一般一日三餐,中餐豐盛,早晚簡單。他們還愛吃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而營養豐富的生蔬菜,愛喝白酒、啤酒。另外有種叫「克瓦斯」的低度飲料也是俄羅斯人喜歡的。禁食驢、馬肉,有的還不吃豬、狗肉。

在婚俗上,俄羅斯族崇尚自由戀愛、婚姻自由,但講究門當戶對,結婚要徵得父母同意。與其他民族都可以通婚。婚禮儀式隆重、繁瑣。婚禮要在教堂舉行,由神父為他們念禱文、唱贊美詩,互換結婚戒指。然後接回新郎家,舉宴慶賀。現在中國的俄羅斯族婚禮形式多樣化了,並且朝著簡單而有意義的方式發展。

俄羅斯族很講究禮節,見面時要打招呼。或鞠躬行禮、握手。在社交中,接吻禮節也比較盛行。到俄羅斯族家作客時,要先敲門,進了屋子要摘帽,坐在主人讓給的座位上,不能坐床。在給人遞煙時,不得單獨遞一支,而要遞煙盒,點煙時,不能一根火柴點三個人的煙:吸煙借火時,不能拿對方的煙。婦女在長輩或客人面前,必須戴頭巾,以示尊重。最隆重的傳統禮節是用麵包和鹽迎接客人,象徵善意和友誼。來客須用刀子切下塊麵包沾少許鹽吃下後才可進屋,過去是用於迎新娘和貴賓,現在也用於一般社交場合。吃飯用過的刀、又、勺不得放在桌布上,要搭在盤沿上。俄羅斯人忌送黃色禮品,認為黃色表示不忠誠,藍色代表友誼。

『捌』 馬肉可以吃嗎

馬肉可以吃;孕婦、患有痢疾、疥瘡之人不能吃。

拓展資料:

一、高蛋白質,低熱量,熱量只有牛肉和豬肉的1/3,可以有效地預防肥胖。

二、低脂肪又富含人體必需的亞麻酸油、a-次亞麻酸油等,這些可是預防動脈硬化的必需脂肪酸,還可以預防生活習慣病。

三、馬肉的鐵質含量在肉類中穩居榜首,是牛肉、豬肉的3-4倍,馬肉富含鐵質,因而肉顯紅色。馬肉還含有豐富的鈣,貧血、手腳冰冷的群體食用極為適宜。

四、肝糖是能量的來源,馬肉中多糖體中的肝糖含量是牛肉的3倍,所以,肉的味道甘甜,食用後精神較之前更好,身體感到疲倦的群體食用極為適宜。

五、馬和牛不一樣,牛會反芻,而馬不會,所以,它的內臟比較干凈。

六、馬在生長的過程中,極少會使用到抗生素,自凈功能讓它幾乎沒有葯物殘留問題。

七、用馬的油脂可製成一種叫作馬油的美容用品,對護膚美容有全面性的功效

『玖』 俄羅斯的傳統文化

Матрёшка--俄羅斯獨特傳統文化的一個象徵

(套娃的傳說)

以前的一個小夥子,很小就失去父母和妹妹相依為命,但妹妹在一次牧羊途中被風雪所困,最終丟失在茫茫的雪海里;哥哥對妹妹非常思念,就刻了一個木頭娃娃帶在身邊,每一年哥哥都會刻上一個大一些的,在他心目中妹妹又長大了一歲;就這樣很多年,哥哥刻了許多木頭娃娃。這個故事流傳了很久,漸漸的套娃成為俄羅斯傳統工藝品的同時,也成為男女青年表達愛慕之情的禮物;

套娃的形象通常是身穿俄羅斯傳統民族服裝的姑娘或婦女,她們一般身穿薩臘(сарафан),頭上圍著紅、藍、黃、綠顏色的頭巾,紅撲撲的雙頰,大眼睛,紅紅的小嘴,略帶微笑,手上提著一隻籃子或是捧著一大束鮮花,神情自然,質朴可愛,典型的俄羅斯村姑形象。

Матрёшка的名稱來自Матрена,此名的古希臘語原意為 「一家之母」,是舊俄羅斯農村婦女極常用的一個名字。

套娃的製作工藝要求很高,所使用的木材一般是經挑選的липы, березы и осины,經存放晾乾幾年後,先由工匠按照製作要求將木頭刨成一套套粗胚,然後送往彩繪車間,由女工們手繪圖案,最後塗上一層清漆。這樣,一件精美的手工藝品就製成了。各套娃娃形象基本一樣,但在圖案細處處理仍可各見匠心。

隨著這些年俄羅斯民眾觀念的改變和市場需求的多樣化,套娃的人物題材也出現了許多突破傳統、迎合潮流的新創意,政治領袖、神畫故事、卡通人物、影視歌壇明星、體育明星等形象紛紛上了套娃圖案。如筆者曾見到一套別出心裁的「蘇聯領導人」系列。從內到外,分別是列寧、斯大林、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契爾年科、安德羅波夫、戈爾巴喬夫、葉利欽。更新的還加上當今俄羅斯總統普京。還有一些嘲諷現實的作品,如有人設計了美國總統柯林頓的性丑聞系列:打開最外面的柯林頓,裡面藏著個萊溫斯基,打開萊溫斯基裡面還有一個……,諷刺效果令人捧腹。

套娃大概算是最具俄羅斯特色的傳統工藝品了。它由從大到小一系列空心木頭娃娃組成,大的套小的,小的套更小的……最裡面的一個可能只有飯粒那樣大小。常見的一般3個、7個、10個一套,最多的據說一套多達60個。

其實這種「傳統」的俄羅斯手工藝品的歷史不過百餘年。關於其發明的時間和方式有多種說法。但基本上都承認這是一位名叫Сергей Малютин的藝術家,受一種類似的日本民間玩具的啟發,於19世紀末而創制的。

歷史不過百年的套娃已成為享譽世界的俄羅斯民間工藝品,是俄羅斯獨特傳統文化的一個象徵。

『拾』 俄羅斯飲食文化的淵源漢語版的,請各位幫回答一下啊

俄羅斯菜 - 俄羅斯飲食文化概況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地域廣闊,而人口卻不足2億,大部分居住在歐洲地區。
在公元9世紀時,該地區形成了基輔、車爾尼雪哥夫等早期國家,當時的烹調還比較簡單。據史料記載:公元964年,基輔國大公斯維亞托斯拉夫出征時,進食方式為將馬肉、牛肉或獸肉切成薄片,在炭上燒烤。但到了15世紀,當莫斯科成為中央集權的國家首都之後,烹調文化已經比較發達了。沙皇和親王們,常常在家裡舉行盛大筵席。現在,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有一幅表現16至17世紀俄羅斯飲食狀況的《沙皇大公筵席壁畫》,它所描繪和記述的雖是17世紀初莫斯科公國的宮廷菜,但由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嚴格遵守俄國古老的習俗,因此可以設想,這個文獻中涉及的有關菜餚也反映了俄國15、16世紀,甚至更早時期俄式菜餚的特點。
在彼得大帝時代及其以後,俄羅斯民族的菜餚受到了西方飲食的強烈影響。18世紀末,當第一部獨創的專業烹飪書籍《烹飪札記》(謝爾蓋•特魯柯甫夫編著,莫斯科1779年出版)在俄羅斯大地出現的時候,大受歡迎。從此,大量有關烹飪的書籍相繼問世,烹飪文化在俄羅斯開始走向大眾化,俄羅斯民族的菜餚進入了新階段。伴隨著俄羅斯民族歷史的發展,民族生活習慣的不斷演變,各種飲食原料的不斷豐富,並在很多方面吸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飲食文化,特別是法國菜餚的長處,俄國逐漸形成了極富俄羅斯民族特色的飲食文化。

俄羅斯菜 - 俄國菜的風格特色
一、油膩較大,口味重
俄羅斯地處高緯度的亞歐大陸,氣候寒冷,因此人們需要較多的熱量,所以傳統的俄式菜一般油性較大,口味也較濃重,而且酸、甜、咸、辣各味俱全。
二、俄國因氣候原因,飲食中肉類佔有較大比例,因此其烹調方法以烤、燜、煎、炸、熏見長。
三、講究小吃,擅做菜湯
俄式小吃主要是指各種冷盤,其特點是生鮮,味酸咸,如魚子醬、酸黃瓜、冷酸魚等。俄式小吃品種之多花樣之全,風味之獨特,是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俄羅斯人還喜歡做菜湯,他們每日膳食中必有用肉、鮮白菜、酸白菜及其他多種蔬菜和調料製成的菜湯。常見的菜湯有60多種,魚湯的款式也很不少,其中莫斯科的紅菜湯就頗具盛名。
典型的俄羅斯菜有魚子醬、莫斯科紅菜湯、莫斯科式烤魚、黃油雞卷、紅燴牛肉等。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叫俄羅斯馬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