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俄羅斯遠東山地海岸線曲折的原因
歐洲的地形深受冰川作用的影響,沿海冰川侵蝕地貌比較常見,所以形成曲折的海岸線。最典型的就是挪威西的峽灣海岸。
歐洲地形總的特點是冰川地形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山谷冰川發育,主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
歐洲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歐洲東部和中部,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南歐和北歐的冰島多火山,地震頻繁。
俄羅斯遠東地區
俄羅斯遠東地區,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且土地開發較低,人口相對分散。東歐平原是俄羅斯主要的農業種植地區。而且伏爾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為農業和工業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水源。
俄羅斯遠東地區,地形地勢復雜多樣,高低懸殊,且多為山地,其中海岸線曲折,有利於港口的建設。俄羅斯遠東地區與東亞地區想接壤,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可以與東亞各國實現合作共贏的局面。遠東地區土地資源優勢明顯,中日韓基礎設施和技術發達,可以很好地進行經濟發展。
B. 俄羅斯主要山脈
俄羅斯主要山脈有:
一、烏拉爾山脈
是俄羅斯境內大致南北走向的一座山脈,它位於俄羅斯的中西部,為歐洲與亞 洲分界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沿岸,南至烏拉爾河河谷,綿延2500多公里。寬40~150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
烏拉爾山脈介於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之間,為伏爾加河和烏拉爾河流域同鄂畢河流域的分水嶺。
二、大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山脈主要山嶺。從黑海塔曼半島延伸至裏海阿普歇倫半島,綿亘1200公里(750里)。高加索中部年輕的褶皺山系。在黑海和裏海之間,自西北向東南延伸於俄羅斯與喬治亞、亞塞拜然的邊界上,全長1100公里以上,最寬180公里,面積約14.5萬平方公里。
山勢陡峻,一般海拔3000米—4000米,4800米以上山峰15座。最高峰為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可分為西、中、東高加索山三部分。海拔3500米以上終年積雪,有冰川約2000條,總面積1424平方公里。鄰近黑海有亞熱帶闊葉林。
厄爾布魯士山位於山脈中部,是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也是歐洲最高峰。
三、普托拉納山脈
俄羅斯中西伯利亞高原西北端被深谷斷開的山地。位於俄羅斯克拉斯諾亞爾斯克(Krasnoyarsk)邊疆區。
(2)俄羅斯遠東最高多少峰擴展閱讀:
俄羅斯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C.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是什麼
俄羅斯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總面積為1707.5萬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與疆界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與它接壤的國家有:
南面與東南面:中國、朝鮮、哈薩克、蒙古、喬治亞和亞塞拜然
西南面:烏克蘭
西面:芬蘭、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挪威。「飛地」加里寧格勒州則與波蘭和立陶宛接壤
俄羅斯擁有的島嶼:北冰洋的新地島、北地群島、瓦伊加奇島、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新西伯利亞群島、弗蘭格爾島;太平洋的千島群島、薩哈林島。
所瀕臨的海域:
東部:日本海、鄂霍茨克海、白令海、白令海峽
北部:巴倫支海、喀拉海、楚科奇海、東西伯利亞海、拉普捷夫海
西部:波羅的海、芬蘭灣
南部:黑海和亞速海
地形
俄羅斯大約四分之三的領土是平原,其歐洲部分基本上在東歐平原上。這里也有許多山脈:
南部:高加索山脈北麓,其中有俄羅斯及歐洲最高峰——厄爾布魯斯山(5642米)
西北部:希比內山脈(最高峰為1191米)
東部:烏拉爾山脈(最高峰為1894米);
西伯利亞南部:阿爾泰山、薩彥嶺、貝加爾山脈和外貝加爾山脈。
烏拉爾山脈以東依次分布著西西伯利亞平原、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勒拿河與太平洋之間的東北亞山嶺及高原。
東部地區除幾條大河的河谷外主要是山地。堪察加半島上有120座火山,其中23座為活火山,最高的是克柳切夫火山(4750米)。
氣候
從西北端的海洋氣候到西伯利亞的劇烈大陸性氣候和遠東的季風性氣候。
一月份各地平均氣溫從0度到零下50度不等,7月份的平均氣溫則是1到25度。最寒冷的地方在雅庫特東部,西伯利亞和遠東許多地方有多年凍土。
自然資源
石油、天然氣、煤、鐵礦、磷灰岩、鉀鹽、有色金屬及稀有貴重金屬礦、金剛石和木材。森林和灌木佔領土面積的45%。
俄羅斯有85個自然保護區、25個天然國家公園。可耕地佔領土面積的8%。
國內最大的河流:伏爾加河、北德維納河、頓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安加拉河、葉尼塞河、勒拿河和阿穆爾河(黑龍江)。
最大的湖泊:裏海(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湖泊——37.6萬平方公里)、貝加爾湖(世界上蓄水量最大、最深的湖泊——分別為2.3萬立方千米和1620米)、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
D. 俄羅斯的地形特點是哪裡高哪裡低,哪裡廣大
俄羅斯遠東山地區位於北亞的東緣,東瀕太平洋及其邊緣海,西接東西伯利亞。北鄰北冰洋楚科奇海,南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界。本區海岸線漫長,約24000公里,除大陸部分外,還包括薩哈林島(庫頁島)和千島群島的大部分以及一些小島嶼,南北延伸近4500公里,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遠東山地區有極其鮮明的自然地理特徵:以中、新生代褶皺山地為主的地形,季風性的氣候,東流的季風型水系,復雜多樣、對比明顯的自然景觀。
本區與中西伯利亞區的分界主要取決於氣候,即本區受太平洋(季風)影響較大,作為非緯度地帶性的區域氣候和山地地形決定了本區自然景觀的基本特點,所以,濱海的季風性山地是本區自然綜合體形成的主導因素。
多山的地形和頻繁的地震 本區在大地構造方面基本屬於太平洋邊緣中、新生代褶皺山帶,堪察加半島、千島群島正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本區以山地地形為主,山地和山原佔全區面積的3/4,山地多屬中山地形,如楚科奇山脈、科里亞克山脈、朱格朱爾山脈和錫霍特山脈等。這些山地多為東北—西南向或近經向延伸,也有東西向及西北向的山脈,如斯塔諾威嶺(外興安嶺)、土庫林格臘—札格得山脈等。本區北部山脈較為高峻,其峰頂多超過2000米,且多為北冰洋與太平洋的分水嶺。具有阿爾卑斯型外貌。南部山脈一般較低,平均海拔在1000~1200米以下,超過2000米的山峰很少,南部山地最高點在巴賈利斯基山脈(海拔2640米)。山體形成後久經剝蝕夷平,已失去險峻地勢,多呈寬脊緩坡特徵。
堪察加半島大部分位於北緯50°~60°之間,南北長約1200公里,寬480公里,面積37萬多平方公里。半島地形以中低山為主,可分東西兩支。這里多火山地震,半島上現在已知火山超過150座,其中有29座活火山。克留赤夫火山(4750米)是亞歐大陸最年輕、最高的活火山,與構造的不穩定性和強烈的火山活動相聯系,這里有很強的地震活動性,近150年來發生200多次地震,地震強度可達8級以上。千島群島上有160座火山,其中活火山40多座。
與火山地震活動有關,本區噴發岩形成的山原和高原,構成了獨特的地形類型。這種火山熔岩地貌,在錫霍特山、千島群島和堪察加半島等地都有廣泛分布。
本區平原面積少,多分布於山間低地和河谷,因為山地往往直逼海岸,所以沿海平原十分狹窄,面積很小。遠東南部平原低地較多,且與山地相間分布,較大平原有結雅—布列亞平原和興凱湖沿岸平原等。
北部凍土分布較廣,南部則流水地貌分布最廣。
E. 俄羅斯的境內高原是
俄羅斯的平原比較多 ~~`
高原比較少~``
F. 關於俄羅斯的地理知識
俄國全稱為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它地跨亞歐兩大洲,領土包括歐洲的東部和亞洲的北部,面積為111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面積的1/8強,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其領土呈長方形,東西跨經度170多度,最長距離達1萬多公里,南北跨緯度約40度,最寬距離達4000多公里。疆界長約5萬公里,其中海岸線長約4萬公里,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三大洋和多個邊緣海;在1萬多里的陸上疆界中,與我國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省區有幾千公里邊界線。
中俄兩國地理位置上是近鄰,為兩國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內的交流與合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俄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全境設有16個自治共和國、5個自治州、10個民族區、6個邊疆區、49個州、 1836個區、1033個市。全國劃分為自治共和國--自治州邊疆區、州--區三級行政區。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的北部,領土包括歐洲的東半部和亞洲的西部。是世界上 國土最遼闊的國家。國土占原蘇聯總面積的76.3%,大體呈長方形。位於北緯35° 08′到北緯81°49′之間。疆界長達6萬里,其中2/3為海疆,1/3為陸界。海岸 線長達4.3萬公里,瀕臨3大洋的12個海。陸界長達1.7萬里,與14個國家接壤, 即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哈薩克、喬治亞、亞塞拜然、白俄羅斯、烏克蘭、中國、蒙古、朝錢。中蘇邊界線長達7300公里。隔海還與日本 相望,北部領土中36%在北極圈內。俄羅斯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國土總面積60%。其歐洲領土大 部分為東歐平原和烏拉爾以東西西伯利亞平原,這是俄羅斯兩大著名平原。前者面積400萬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在俄羅斯境內;後者面積300萬平方公里。東南緣是阿爾泰山脈。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的中西伯利亞高原、圖爾蓋高原、帕米爾高原 是俄羅斯三大著名高原。俄羅斯山脈眾多,大部分分布在邊緣地區,可分為高加索 山帶、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高加索山脈的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峰高達5642米,是 歐亞兩洲分界線的一部分。東部山帶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歐亞大陸最高的 火山。斜交山帶斜著縱貫俄羅斯東半部。整個斜交山帶的山體不高。俄羅斯聯邦境內自北向南為北極荒漠、凍土地帶、草原地帶、森林凍土地帶、 森林地帶、森林草原地帶和半荒漠地帶。 瀕臨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2個海,遠東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西面是波羅的海。南部包括黑海、亞速海。北麵包括巴倫支海、東西伯利亞海、 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境內有300餘萬條大小河流,280餘萬個湖泊。 河流總長度為960萬公里,但占總長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長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長度超過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條左右,其中超過1000公里的有58條, 在蘇聯歐洲部分18條,西伯利亞和遠東有40條。 歐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北德維納河、烏拉爾河。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的河流。長3530公里,流域面積達136萬平方公里,佔俄羅斯平原面積的 1/3以上。西伯利亞的主要河流有鄂畢河、勒拿河和葉尼塞河。其中鄂畢河是俄羅斯最長(連同支流額爾齊斯河為5410公里)和流域面積最大(299萬平方公里)的河流。 遠東的主要河流有阿穆爾河(黑龍江),長達4400餘公里,流入太平洋,是遠東的主要河遠干線。上游和中游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羅斯境內。俄羅斯湖泊眾多,但分布極不均勻。在歐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亞,湖泊 最多,而俄羅斯的森林草原地帶幾乎沒有湖泊。 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其次是奧涅加湖。拉多加湖是歐洲第一大湖,水面面積1.77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為 908立方公里。是白海—波羅的海及伏爾加河—波羅的海兩水道的重要航道。 荒漠和半荒漠地帶也有不少湖泊,巴爾喀什湖是這一帶的大湖。其水面面積達 1.83萬平方公里,湖水很淺,最大深度為26米,蓄水量112立方公里。高山湖也較多,最有名的湖泊是貝加爾湖、興凱湖。貝加爾湖是俄羅斯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它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水面面積3.15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為1620米。蓄水量2.3萬立方公里。南北長 600多公里,東西寬25~80公里。共有336條河流注入該湖,而湖水只由一條安加拉河泄出,該湖可以通航,結冰期長約5個多月。興凱湖位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和中國黑龍江省之間,大半在俄羅斯境內,水面面積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為10.6 米,蓄水量為16.5立方公里。是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大湖。該湖原為中國的內湖,沙俄依據《中俄北京條約》(1860年),割佔大半,劃為界湖。該湖可以通航。 俄羅斯幅員遼闊,氣候復雜多樣,但總的來說基本屬於北半球溫帶和亞寒帶的大陸性氣候,依其大陸性程度的不同,以葉尼塞河為界分為兩部分,西部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西伯利亞屬強烈的大陸性氣候。西北部沿海地區具有海洋性氣候特徵,而遠東太平洋沿岸則帶有季風性氣候的特點。俄羅斯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寒冷,夏季短促、溫暖,春秋兩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為530毫米。 俄羅斯國土位於寒帶、亞寒帶、溫帶幾個氣候帶上。1月份平均氣溫為-1~50 ℃,7月份平均氣溫為1~25℃。礦物資源十分豐富。鐵礦、石油、天然氣、銅、森林和水力資源等,均居世界前列。僅西伯利亞能源儲量就佔世界儲量的1/3。煤儲量占原蘇聯的70%。非金屬礦藏也極為豐富,石棉、石墨、雲母、菱鎂礦、剛玉、冰洲石、寶石、金鍘石的儲 量及產量都較大。寶石和金剛石的主要產地在雅庫特自治共和國西部。鉀鹽儲量與加拿大並列世界首位,鉀鹽產地遍布全國各地。 水力資源也相當豐富。技術上可利用的水力資源,亞洲部分佔81.7%。僅西伯利亞水力資源就占原蘇聯水力資源的61.8%。 森林覆蓋率為35%,木材的總積蓄僅西伯利亞和遠東就達600億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原蘇聯的77%。 漁業資源更為豐富,生物資源總量有2580多萬噸,魚類為2300萬噸。
地形
俄羅斯地處中高緯度,其地勢是西低東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單元。其西部分布有東歐平原一部分(又稱俄羅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其平原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2;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為中西伯利亞高原,約佔全國面積的1/4,中西部的烏拉爾山、東部山帶和斜交山帶等組成的山地面積約佔全俄面積的1/4。
俄羅斯有數條長度超過2000公里的河流,其中幾條被列為世界長河的均分布在國土的東部地區,如葉尼塞河、勒拿河等。由於地形和氣候條件的影響,東部地區的河流多發源於南部山地,向北、向東注入大洋;歐洲地區河流多發源於中部丘陵地帶,呈放射狀向四周分流。
由於俄羅斯地域遼闊,地勢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區開發較晚,因此依緯度而變化的水平地帶性特點十分明顯。俄聯邦從高緯向低緯分布有極地荒漠帶、苔原帶、森林苔原帶、森林帶、森林草原帶、草原帶等自然景觀帶(或自然地帶),在山地則按高度變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觀特徵。
氣候
俄羅斯大部分領土屬於溫帶和寒帶氣候。氣溫從北向南逐漸升高,東北高原、山地氣溫最低,年溫差較差大,是氣候條件最嚴酷的地區。由於受西風帶、大西洋暖濕氣團的影響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響,外加東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氣難以進入,導致俄羅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東和由森林帶向南北兩側呈遞減的趨勢。太平洋沿岸地區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降水量較大。
G. 請你解釋俄羅斯遠東地區森林面積廣闊的自然原因
遠東地處歐亞大陸的東北部,西與東西伯利亞經濟區交界,東臨太平洋,隔海與美國阿拉斯加、日本相望,北瀕北冰洋,南與中國、朝鮮接壤;南北長3900公里,東西長2500—3000公里,遼闊的幅員使各地在自然條件上有相當大的差別。
自然原因:1、遠東是多山地區,山地平均高1000—2000米,個別高山分布在薩哈東北部和科里亞克民族自治區,高度達2250—3000米。遠東是俄羅斯惟一有火山的地區,火山數量多達20座,高度大都在3300—3600米,其中克留切夫火山(高4750米)曾於1972—1974年噴發。堪察加半島上火山眾多,有大量溫泉,地熱資源和礦泉水資源極為豐富,是著名的療養和旅遊聖地。
2、遠東各地氣候不盡相同。北部地區深入北極圈,氣候呈寒帶特點。冬季漫長且寒冷、乾燥,1月份的氣溫達到零下38—50℃,薩哈的奧伊米亞康有零下70度的記錄,被稱為「寒極」。在如此寒冷的天氣里,人感到呼吸困難,金屬脆性增大,橡膠變硬,潤滑油凝固,使機械性能下降,飛機很少冒險起飛。這里的夏季涼爽而短促,7月的氣溫只有11—15℃,全年降水量140—290毫米,植物生長期僅50—100天,依偎地面的植物匆匆開花結果。自然界呈現一派荒涼的景象。
3、近年來遠東南部頻繁發生森林大火,過火林地面積達數百萬公頃。許多林地過火後三五年內得不到及時採伐,造成木材損失和森林病蟲害蔓延。
4、遠東平原面積佔全區面積的近1/4,主要分布在南部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和興凱湖沿岸,以及薩哈中部和勒拿河及其支流維柳伊河西岸。平原是遠東生活和生產條件最好的地帶,這里集中了遠東主要的人口和生產潛力。
而遠東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季氣溫在零下10—21℃,夏季為15—21℃,降水量530—1050毫米,植物生長期125—200天,這里能夠種植西伯利亞和遠東其它地區所不能種植的水稻和大豆,其它作物還有小麥、大麥、黑麥、燕麥和各種蔬菜,是遠東的主要農業區。
遠東地區資源:1、遠東河流縱橫,其中有在俄羅斯長度名列第一和第二的阿穆爾河和勒拿河。阿穆爾河是中俄兩國界河,中國稱黑龍江,長4440公里,注入太平洋。河裡魚類達99種,其中20種為特有魚種,有較大經濟價值。阿穆爾河及其支流蘊藏著巨大的水力資源,可供修建總功率2000萬千瓦的梯級電站。目前已在其左岸支流結雅河上建成功率為1290兆瓦的結雅水電站,在另一條支流布列亞河上正在修建布列亞水電站。注入北冰洋的勒拿河長4400公里,水量豐富,流量為伏爾加河的2倍,上游水力資源豐富,但尚未得到開發利用。在其支流維柳伊河上建立了年發電20億度的水電站。其它較長的河流還有科雷馬河(2600公里)、阿納德爾河(1145公里)、奧廖克馬河(1436公里)等。在遠東缺少公路和鐵路的條件下,這些河流在運輸中的作用顯得格外突出。但因封凍期長,通航期僅6-7個月,所以運輸量不大。南部地區受太平洋季風的影響雨季集中,常常造成河水泛濫,因此必須修築堤壩和其它防洪設施以保護農田和村鎮。
2、遠東海岸線長達1.77萬公里(包括島嶼海岸線),佔全俄海岸線總長的29%。海洋在遠東經濟中佔有特殊地位。在俄羅斯太平洋200海里水域里估計有魚2600萬噸,其中鱈科魚1600萬噸、
鯡科魚300萬噸。此外還有250萬噸非魚類海產晶,包括蝦、蟹、海螺、海參等。年海產品容許捕撈量可達450萬噸。遠東北部沿海和島嶼上還棲息著海狗、海豹等多種海洋毛皮獸。
3、遠東的森林覆蓋率為45%,森林總面積達2.806億公頃,佔全俄森林面積的31.1%,森林面積居各經濟區之首。木材蓄積量達204億立方米,僅次於東西伯利亞經濟區而居第二位,佔全俄木材蓄積量的26%。成熟林和過熟林的比重為45.9%,蓄積量近百億立方米,為大規模採伐提供了條件。遠東的樹種以落葉松為主,面積達1.667億公頃,占森林總面積的60.9%;其次是樺樹,面積2070萬公頃,佔6.7甲o;再次是雲杉和冷杉,1500萬公頃,佔5.5%;其它樹種還有柞樹(310萬公頃)、椴樹(80萬公頃)、水曲柳(40萬公頃);珍貴樹種和觀賞樹種300萬公頃,其中包括自1991年起禁止採伐的紅松林40萬公頃。此外還有4780萬公頃的灌木林。
遠東森林中還蘊藏著大量非木材資源,其中有1000多種葯用植物、350多種山野菜、400多種食用菌、可提供花粉和養峰的蜜源植物400多種。每年可采松子、榛子48.53萬噸、漿果120萬噸、蘑菇50萬噸、葯材25萬噸。此外還生活著40多種珍貴的毛皮獸和其它野獸,為發展林產品採集、養蜂、野生動物養殖業等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4、遠東地下資源也極為豐富,已發現和探明儲量的礦物有70多種。在薩哈西部有世界上最大的金剛石礦,俄羅斯84.1%的金剛石資源集中在這里。原生礦的礦石中金剛石含量為每噸0.4克拉,而砂礦床的含量為每立方米1.8克拉。遠東是俄羅斯重要黃金產地。金礦主要分布在薩哈(佔全遠東的44%)、馬加丹州(佔17%)、堪察加州(佔16%)、哈巴羅夫斯克邊區(佔14%)和阿穆爾州(佔8%)。金礦的品位為:原生礦石為4.5—5.5克/噸,金砂礦為0.7—10克/立方米。
遠東銀儲量在全俄處領先地位。雖然目前還未發現純銀礦,但在50多處其它礦石產地發現了銀。銀的探明儲量57%在馬加丹州,24%在哈巴羅夫斯克邊區,9%在薩哈共和國,9%在濱海邊區,8%在堪察加州,阿穆爾州最少,僅為2%。
遠東是俄羅斯最大的錫礦石產地,全俄95%的錫礦資源集中在這里,已探明183座可供工業開採的礦山。85%的錫礦資源在原生礦,15%在沖積礦床。薩哈共和國的錫礦資源最豐富,佔全遠東儲量的44%;其次是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和馬加丹州,各佔21%;再次是濱海邊區,佔14%。遠東鎢礦資源佔全俄儲量的24%。已探明可供工業開採的鎢礦和含鎢礦山有55處,其中26處原生礦,29處沖積礦。鎢礦主要分布在濱海邊區(佔全遠東儲量的40%)、薩哈(37%)、馬加丹
州(14%)和哈巴羅夫斯克邊區。 遠東有鉛鋅礦30處。81%的鉛礦石和79%的鋅礦石集中在濱海邊區。其它儲量分布在哈巴羅夫斯克邊區和馬加丹州的多金屬礦之中。
遠東鈦礦石儲量巨大,但和鋁礦儲量一樣目前尚未探明。已探明的是,這里的鈦礦石質量好,絲毫不比美國和加拿大最好的鈦礦石遜色。鈦礦資源主要分布在阿穆爾州和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煉鋁原料明礬石的儲量主要分布在哈巴羅夫斯克邊區的阿穆爾河下游地區。
遠東已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為44億噸,約佔全俄儲量的8%—10%,其中79%分布在薩哈共和國南部,16%在猶太自治州,5%在阿穆爾州。值得一提的是,薩哈共和國和哈巴羅夫斯克邊區還有煉鋼所需要的錳,而且儲量巨大,達640萬噸;其它輔助原料也都齊全,這為建立強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遠東所有行政區都有煤炭資源。已探明的煤田近100處,煤儲量298億噸,佔全俄儲量的40%。薩哈是遠東最大的產煤區,47%的探明儲量集中在這里。南雅庫特煤田是俄羅斯東部地區最重要的焦煤煤田,所開採的焦煤是遠東重要的出口物資。
遠東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薩哈和薩哈林兩大油氣盆地。薩哈油氣田的勘探工作已初步完成,但尚未進行大規模的工業開采。薩哈林油氣田儲量豐富,薩哈林島上的油田早就進行了工業開采,原油通過跨海輸油管輸送到阿穆爾共青城進行煉制加工;島周圍大陸架蘊藏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則採用租讓方式吸引外國投資者投資開采,目前部分油井已開始工業產油。
遠東其它金屬礦藏也很豐富。其中銻佔全俄儲量的88%、汞佔63%。非金屬礦藏品種齊全。其中硼佔全俄儲量的90%、螢石佔41%、天然硫和磷灰石佔8%—10%。此外還有儲量豐富的雲母、生產水泥用原料和各種建築用石材。遠東被稱為自然資源寶庫是當之無愧的。
H. 為什麼俄羅斯地區人口多分布在西部,而東部分布少(自然原因)
俄羅斯地區人口多分布在西部的原因:
1、俄羅斯氣候東西差異大,東部降水量少,集中於夏季;氣溫日較差,年較差大。西部年降水量較多,年內分配較東部均勻。位於俄東北部的奧伊米亞康村,是世界上最冷的定居點之一,1月平均溫度-50℃,歷史最低值-71.2℃。
2、俄羅斯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適合人們居住,而向東幾乎都為山地,如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並不適合人們居住。
(8)俄羅斯遠東最高多少峰擴展閱讀:
1、俄羅斯的地理位置:
俄羅斯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同時,俄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2、氣候特徵: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 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I. 俄羅斯的地形怎麼樣
俄羅斯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
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大高加索山脈
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J. 地理俄羅斯
面積
1707.55萬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1名;占蘇聯領土面積的76%),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
人口
俄羅斯人口分布極不均勻,歐洲部分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的4/5。而廣大東部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不足一人。城市人口佔全國的73%。1.41億(2008年政府估計,世界第9名)。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世界國家和地區第209名)。性別比為0.88。
民族
俄羅斯共有民族130多個。其中俄羅斯人佔79% 。主要少數民族有德意志、韃靼、烏克蘭、楚瓦什、巴什基爾、白俄羅斯、摩爾多瓦、烏德穆爾特、亞美尼亞、阿瓦爾、馬里、哈薩克、奧塞梯、布里亞特、雅庫特、卡巴爾達、猶太、科米、列茲根、庫梅克、蒙古、印古什、圖瓦等。
語言
俄語(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俄羅斯聯邦的官方語言。各共和國有權規定自己的國語,有30多種語言。並在該共和國境內與俄語一起使用,目前俄語是四個獨聯體國家的官方語言。
宗教
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其次為伊斯蘭教,。2001年俄權威社會調查機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俄居民55%信奉宗教,其中91 %信奉東正教,5%信奉伊斯蘭教,信奉天主教和猶太教的各為1 %,0.8 %信奉佛教,其餘信奉其它宗教。
俄羅斯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1707.52萬平方公里(占蘇聯領土面積(2200萬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東西最長為9000公里,南北最寬為4000公里。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蒙古和朝鮮。東面與日本和美國隔海相望。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脈:烏拉爾山脈、達高加索山脈。 ②兩大平原:東歐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東西伯利亞山地。
氣候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到-35℃,7月平均溫度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氣候寒冷,冬季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烏拉爾區)、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歐洲部分。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平原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達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從西到東大陸性氣候逐漸加強,冬季嚴寒漫長;北冰洋沿岸屬苔原氣候(寒帶氣候),太平洋沿岸屬溫帶季風氣候。從北到南依次為極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帶和半荒漠帶。大河有伏爾加河、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全長3685千米。(俄羅斯的母親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國最長)。 ③貝加爾湖(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和裏海。
自然資源
俄羅斯資源總儲量的80%分布在亞洲部分。 ①森林和水力資源。 ②礦產資源:煤(庫茲巴斯)、石油(秋明油田、第二巴庫油田)、天然氣、鐵(庫爾斯克)、錳、銅、鉛、鋅等。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居世界第二位。森林覆蓋面積8. 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 7%,居世界第一位。林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強,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發電量為1310億千瓦/小時。核電佔俄電力的10%。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 。 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中央工業區,西北工業區,烏拉爾工業區,西西伯利亞工業區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中央工業區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區,以其生產的大量工業品供應全國。
編輯本段農業
2004 年農業產值為13663億盧布 ,同比增長1.6% 。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 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編輯本段服務業
2004 年服務業產值 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25% 。 2004 年服務 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編輯本段交通運輸
俄羅斯的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管道運輸均很發達。 以鐵路、管道為主。鐵路在歐洲部分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鐵路
至2003 年底鐵路總里程為13.9萬公里,客運量157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016 億噸公里(2004 年)。
公路
至2003 年底公路總里程90 萬公里,客運量1681 億人公里,貨運量1821 億噸公里(2004 年)。
水運
2003 年海運商船3900 艘,總噸位 830 萬噸。 2004 年,海運貨運量 589 億噸公里,內河貨運量878 億噸公里。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
空運
2001 年民用飛機有7 萬多架,國際航線總長約8 萬公里 。 2003 年客運量52 億人公里,貨運量 30 億噸公里(2004)。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2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 1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1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管道運輸
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 21.3萬公里,2004 年輸油氣總量 24133 億噸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