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科布多的科布多界約
主要內容:
1869年9月13日,中俄簽定《科布多界約》,將原屬科布多定邊左副將軍轄區的烏梁海十佐領劃入俄境。中國又丟失了約1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影響: 《科布多界約》是清政府和俄羅斯帝國,自《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與《烏里雅蘇台界約》後簽訂的又一個關於俄國沙皇侵佔我國西北國土的辱權喪國的不平等條約。它是《烏里雅蘇台界約》的一個延伸和擴大。嚴重損害了中國的領土完整。這是俄國沙皇野心的又一次體現。
② 俄羅斯帝國的歷史
俄羅斯帝國(俄語:Российская империя),通常簡稱為俄國、帝俄或沙俄,是1721年至1917年間俄羅斯國家的名稱。
按俄羅斯及世界主流學派觀點,「沙皇俄國」是1547–1721年間俄羅斯的國號,而1721年彼得大帝在與瑞典的大北方戰爭勝利後,被俄羅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羅斯皇帝」的頭銜,正式稱皇帝,從此以後的俄羅斯正式國號為「俄羅斯帝國」,不再稱為「沙俄」。但中文中仍習慣將「沙俄」這個名稱用於指18世紀以來的俄羅斯帝國,並相應地將俄羅斯帝國皇帝稱為「沙皇」。
在羅曼諾夫王朝之前的留里克王朝的伊凡四世在1547年便已經開始使用「沙皇」的稱號,因此「俄羅斯帝國」有時也會被擴大使用。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沙皇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嶄新的俄羅斯共和國建立。
沙俄對中國國土的侵略: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清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 里國土,於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清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與沙皇俄國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
一七九零年(清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沙皇俄國暗中吞並。
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沙皇俄國侵並,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
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沙皇俄國並吞。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清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沙皇俄國侵佔,並逼迫腐敗無能的清王朝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清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沙皇俄國侵佔,事後逼清王朝簽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
一八六四年(清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沙皇俄國逼清王朝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
一八六八年(清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沙皇俄國侵並。 一八七六年(清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沙皇俄國吞並。
一八八一年(清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被沙皇俄國逼迫清王朝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
一八八三年(清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因沙皇俄國逼迫清王朝簽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余平方公里土地,被沙皇俄國與英國瓜分。
一八九八年(清光緒二十四年),沙皇俄國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八百平方公里。
俄羅斯帝國之後俄國對中國領土的侵略: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蘇聯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並,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前蘇聯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國民黨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③ 外蒙古是俄羅斯的嗎
外蒙古叫蒙古國,是一個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歷史原因在原蘇聯(俄羅斯)強行支持下,從中華版圖上剝離分裂。等於是它的衛星國。
④ 科布多的介紹
科布多,指中國清朝西北邊疆政區名、城名,又稱和卜多。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里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由於沙俄侵略以及蒙古獨立,科布多今天分屬蒙古國、中國、哈薩克和俄羅斯。
⑤ 科布多的概述
雍正九年(1731)在布彥圖河畔築科布多城。乾隆二十四年(1759)擴建。二十六年於此設科布多參贊大臣,歸烏里雅蘇台節制,統轄阿爾泰山南北、厄魯特蒙古諸部和阿爾泰烏梁海、阿爾泰諾爾烏梁海諸部。科布多城內駐有賽音諾顏、扎薩克圖汗和土謝圖汗三部派出的卡倫兵、台兵,負責巡邊。設有學校,招收官學生,由杜爾伯特、明阿特和札哈沁等旗選送。當地商民往來於蒙古各部和巴里坤等地。
1864年以後,俄國通過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 、《中俄科布多界約》 、《中俄伊犁條約》、《中俄科塔界約》割佔了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和阿爾泰烏梁海西部的土地。
現在的科布多,分為四部分,分別歸俄羅斯,哈薩克,蒙古國,和中國新疆。
中國境內的阿爾泰山非常美麗,比如喀納斯,白哈巴,禾木.。中國失去的部分也是同樣的美麗。
⑥ 康熙大帝殺死葛爾丹的地方在哪兒
1697年,康熙帝第三次征討噶爾丹時,他死於科布多阿察阿穆塔台地方,一說自殺,一說病死。
科布多,中國清朝西北邊疆政區名、城名,又稱和卜多。東接喀爾喀蒙古的扎薩克圖汗部,有驛道直達烏里雅蘇台,西通塔爾巴哈台(治今塔城)、伊犁,南通迪化、巴里坤,北鄰唐努烏梁海,西北與俄羅斯接壤。科布多今天分屬蒙古國、中國、哈薩克和俄羅斯。
⑦ 此地本是中國領土,如今拆分成四塊,誰占的面積最大
這塊領土位於我國的西北邊境上,叫做科布多。原本這個名字只是一個城市的名字,不過因為面積過大,所以清朝的時候稱呼整個西北邊疆地區都是以這個名字為主的。科布多現在分屬蒙古國、中國、哈薩克和俄羅斯。大部分屬於蒙古領土,其餘部分屬俄羅斯、中國和哈薩克。其中阿爾泰烏梁海地區大部屬中國,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全境屬俄羅斯,阿爾泰烏梁海其他地區分屬哈薩克和俄羅斯。
一、地理位置的重要
後來外蒙古在蘇聯的慫恿支持之下,終於獨立出去,這塊我國一度想要收回的領土,因為一部分在外蒙古境內,所以也被迫獨立了出去。隨著時光的流逝,當初屬於我國的科布多地區,已經被四個國家分別分割成了四塊,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的阿爾泰烏梁海仍在我國,其他的則屬於哈薩克,俄羅斯還有蒙古了。
總之,落後就要挨打,落後了,國家領土的安全都無法保障。直到現在,這個地區成了我們國家、蒙古、俄羅斯和哈薩克分開佔領的。蒙古佔得面積最大
⑧ 科布多的現在情況
大部分屬於蒙古領土,其餘部分屬俄羅斯、中國和哈薩克。其中阿爾泰烏梁海地區大部屬中國,阿爾泰淖爾烏梁海全境屬俄羅斯,阿爾泰烏梁海其他地區分屬哈薩克和俄羅斯。
⑨ 布爾津屬於哪個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勒泰市。
布爾津縣隸屬阿勒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阿爾泰山脈西南麓,准噶爾盆地北沿,其北部和東北部與哈薩克,俄羅斯,蒙古國接壤,是中國西部兩個與俄羅斯交界的縣之一。
國界線長218公里,境內河流眾多,是進出口新疆西北部兩個邊貿口岸的必經之地,與俄羅斯接壤處有一理想口岸極具開發價值,是打開西北地區與俄羅斯經貿往來的唯一最近通道,中國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額爾齊斯河最大的支流發源地。
東北部毗鄰蒙古國,東鄰阿勒泰市,西鄰哈巴河縣,南與吉木乃縣和福海縣相連,2011年年末,布爾津縣總人口為72157人,有哈,漢,回,蒙等21個民族,縣人民政府駐布爾津鎮,布爾津縣農業資源十分豐富,春大豆,春小麥,玉米,油葵等作物,截至2019年末,布爾津縣戶籍人口為71478人。
布爾津縣高山逶迤,草原遼闊,水草豐美,自古以來就是中國西部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布爾津隸屬阿勒泰地區,古稱蒙古西部草原。
歷代建制均屬中國地方政權,秦代與兩漢時期均屬匈奴,三國時期屬鮮卑,宋朝後,布爾津一帶歸鐵木真統有,是成吉思汗三子窩闊台的封地,元朝屬元朝中央政府管轄,明代屬衛拉特部首領管轄。
清代以滿族為代表的中國中央王朝統轄蒙古草原和西域,清政府在漠北,職權勒泰山設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科布多參贊大臣行使軍政權力,清光緒三十年,科布多,阿勒泰分治,設阿勒泰辦事大臣,歸清廷理藩院節制,布爾津歸阿勒泰辦事大臣管轄,民國初期沿襲清朝舊制,阿勒泰作為特區,直屬北京中央政府管轄。
光緒三十一年1905是阿爾泰辦事大臣的管轄地,民國元年,北京中央政府設阿勒泰辦事長官公署,為一特別行政區,民國八年阿爾泰劃歸新疆省,設阿山道,同年布爾津正式設縣,先後屬阿山道、阿山行政區,阿山專區,阿勒泰專區轄。
⑩ 破解俄羅斯女野人之謎講的是什麼
蒙古西部和俄羅斯的高加索山,有可能存在一支獨特的生物。高加索當地人管它叫阿瑪斯提,蒙古人稱它為阿瑪斯。其他的外號包括森林人或野人。見過阿瑪斯的人說,它像石器時代的人類,更甚於像猿。其實,許多人都推論亞洲的阿瑪斯可能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相信阿瑪斯的人宣稱有證據證明這種動物還活著,包括骨頭、毛發和腳印。尼安德特人會不會有少數存活下來,還生活在蒙古和俄羅斯呢?
英國的神秘動物追尋者亞當·戴維斯希望找到一個活生生的阿瑪斯。亞當的向導兼朋友畢爾蓋將幫忙他一起尋找。
在科布多,亞當和畢爾蓋終於發現了線索,烏爾濟是當地德高望重的獵人和牧者,他發誓自己曾經遇見阿瑪斯。他帶亞當和畢爾蓋到他看見阿瑪斯的地方。烏爾濟說:「它就像人一樣站著,就是站立的人,站立了兩三秒鍾,它很快蹲下,然後就不見了。」
每個研究人員都知道,目擊者的證詞可能不可靠,他們需要的是有力的具體證據。莫斯科伊戈爾·布賽夫相信地球上還有野人,他收集了許多樣本,其中有一個頭骨,傳說是一個叫薩娜的女人的。按照當地傳說和神秘動物學報告,薩娜可能是19世紀中葉出現的阿瑪斯。
1850年在俄羅斯南部,獵人在森林裡遇見一個古怪的多毛女野人。他們用網子罩住她,拖回村子,當地人以對待野獸之禮相待把她丟進了籠子里。
根據當地傳說,薩娜對鄉村生活的服飾缺乏興趣,村民想給她穿衣服,但她很不情願。他們給她煮吃的,但薩娜拒絕了,還是喜歡吃生食。長久下來,當地人想教她幹些簡單的活兒,但薩娜只能學會最基本的技能。
最後傳說薩娜遇到了鎮上的仰慕者,生下了幾個孩子。奎特就是其中之一,伊戈爾相信薩娜可能是真正的尼安德特人遺族。奎特則是混血兒——尼安德特人和人類雜交的產物。
研究人員提取了薩娜和奎特的毛發和牙齒的DNA,用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檢查。結果終於出來了:沒有任何證據顯示,尼安德特人和奎特有任何相似之處。至於薩娜,有人假設她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但從這個計算機斷層掃描的側影看不到任何證據證明薩娜是尼安德特人的遺族。
盡管薩娜的頭骨可能是人類的,但她的下顎有點奇怪,這個女人相貌奇特。這里突出的地方和猿類似。到底是什麼讓薩娜的行為與相貌異於他人?
在19世紀,薩娜出生地一帶的許多村莊受到呆小症的困擾,這可能是缺乏碘,或荷爾蒙不平衡所引起的。這種症狀可能阻礙生理和智力的發展。但是按照當地的傳說,薩娜盡管遲鈍,但身形碩大。另一個可能的答案是多毛症。這種遺傳病造成毛發過度生長。不過,大多數的多毛症通常不會讓人全身長滿毛發。但的確有一種多毛症會有這種症狀。這種遺傳病會使毛發蔓延全身,改變下顎和牙齒的外觀。19世紀受這種症狀困擾的人通常被稱為狼人或猿人。
難道薩娜其實不是女野人,而只是出現了上述遺傳病。只看頭骨,研究人員只能做出大概的猜測「可能是某種遺傳病使她面貌異常,智力低下。她可能不是山區的女野人,而是患有遺傳病的人類。同胞先是排斥她,然後對她加以監禁和虐待。」
DNA檢測還表明,薩娜確實可能是奎特的母親,除了她的外型,沒有地方類似尼安德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