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聯邦政府都有哪些部門
俄羅斯聯邦總統
俄羅斯聯邦政府副總理
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
俄羅斯聯邦政府機關領導
聯邦消費者和公益保護監管局
俄羅斯聯邦衛生與社會發展部 俄羅斯聯邦內務部
聯邦衛生與社會發展監督管理局
聯邦勞動與就業管理局
聯邦移民局
聯邦衛生與社會發展署
聯邦生物醫學署
聯邦高端醫療管理署2005年7月4日成立
聯邦大眾媒體與居民保障監管局 俄羅斯聯邦民防、緊急狀態與減災部
俄羅斯聯邦文化與大眾媒體部
聯邦檔案署
聯邦文化電影署
俄羅斯聯邦外交部
聯邦出版和大眾媒體署
聯邦科學教育監管局
俄羅斯聯邦科學與教育部 俄羅斯聯邦國防部
聯邦知識產權商標管理局
聯邦教育署
聯邦軍事技術合作管理局
聯邦科學與創新署
聯邦技術出口監管局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 聯邦自然資源利用管理局
聯邦水資源署 聯邦安全采購管理局
聯邦林業管理署
聯邦專門建設管理署
聯邦礦產管理署
聯邦工業署
俄羅斯聯邦工業和能源部 俄羅斯聯邦司法部
聯邦能源署
聯邦技術調控與計量署
聯邦執行局
俄羅斯聯邦地區發展部
聯邦住宅與建築管理署
聯邦登記局
俄羅斯聯邦農業部 聯邦獸醫和植物檢疫局 聯邦司法警察局
聯邦漁業管理署
俄羅斯聯邦交通部 聯邦交通管理局
聯邦航空管理署
聯邦對外偵察局
聯邦公路管理署
聯邦鐵路運輸管理署 聯邦安全局
聯邦海運和內河運輸管理署
聯邦麻醉品監督局
聯邦測量和地圖管理署
俄羅斯聯邦信息與通信部 聯邦通信管理局 聯邦保衛局
聯邦通信署
國家機要局
聯邦信息署
俄羅斯聯邦財政部 聯邦稅務局 總統專門計劃管理局
聯邦保險監督管理局
總統事務管理局
聯邦預算監督管理局
聯邦金融監測局
聯邦金庫(聯邦局
俄羅斯聯邦經濟發展和貿易部 聯邦儲備署
聯邦不動產名冊署
聯邦財產管理署
聯邦經濟特區管理署
聯邦反壟斷局
聯邦領航局
聯邦金融市場監管局
聯邦稅則局
聯邦環境監測局
聯邦國家統計局
聯邦生態與原子能局
聯邦海關
俄羅斯聯邦政府俄文網站
俄羅斯憲法第六章關於政府的規定
俄羅斯聯邦憲法性法律政府法
大眾傳媒通訊監督署
聯邦原子能署
聯邦宇航署
軍用及專門技術供應署
聯邦體育署
聯邦旅遊署
② 蘇聯的情報機構
克格勃即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是1954年3月13日至1991年11月6日期間蘇聯的情報機構。前身為捷爾任斯基創立的「契卡」。克格勃是蘇聯的反間諜機構,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
有「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克格勃駐外站組 KGB的創始人捷爾任斯基等。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曾一度達到50多萬名,其中總部機關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100億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機構」,它只對蘇共中央政治局負責。克格勃被英國的情報機關稱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與美國的中情局、以色列的摩薩德、英國的軍情六處並稱為世界四大間諜組織。
1917年12月 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1922年2 月 國家政治保衛局
1923年7 月 國家政治保衛總局
1934年7 月 國家安全總局
1941年2 月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1941年7 月 國家安全總局
1943年4 月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1946年3 月 國家安全部
1947年10月至1951年11月 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機構歸情報委員會管轄)
1953年3 月內務部
1954年3 月 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
蘇聯解體後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會主席團
坐落在盧比揚卡的原KGB總部大樓
委員會主席團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名,其中包括兩名第一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還領導地方國家安全機關——各加盟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區、州國家安全局的活動。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全委會
蘇聯國家委員會全委會由十五至十七人組成,負責研究最重要的問題,並就這些問題通過相應決議,以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令的形式生效。決議生效以後,就成了所有國家安全機關必須執行的規定。全委會委員組成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副主席、主要部門的主官以及幾個地方國家安全機關的領導人。全委會由蘇聯部長會議決定任免。 約定俗成的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和列寧格勒市及列寧格勒州國家安全局的兩位局長,傳統上都是全委員會委員。根據條例,全委員會一個月舉行一次例會,但有時候要多,這取決於該討論的問題是否緊急,是否重要。 全委員會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命令清單確認幹部任免。有時候聽取有關國內、國家安全委員會機關和部隊所發生的最重大非常事件的報告,討論上級權力機關的重要決議,並據此作出相應的決定。一般來說,討論問題會吸收范圍相當寬的特邀人員參加,人數有時多達一百人或一百人以上。 全委會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機關,是某種指揮學校,是審核與研究最重大問題的形式。全委會通過的主要決定可以長期有效,且只有全委會才能以其決議取消已生效的決定。 全委會是安全委員會相當廣泛的負責人交換意見的機會,是作出決斷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它也是確定落實並監督決議執行情況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決議將傳達到國家安全委員會各級機關和部隊,並成為他們在相應方面展開實踐活動的依據。
第一總局
第一總局是對外情報偵察部門,它對駐國外間諜機構實施領導,並從蘇聯本土進行情報偵察,指導他們所在地區的國家安全機關第一線(情報偵察)分隊的工作。這些部門被稱為第一總局這一事實,也強調了對國外敵人斗爭的頭等重要意義。
第二總局
第二總局從事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來,對外情報偵察工作時分時合,這都取決於當時蘇聯哪種路線在對國家機關的態度方面佔主導地位。八十年代末以來逐漸形成一種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間諜情報偵察集中在一個部門。而是根據具體的工作方針把它們分散到幾個部門。但第二總局始終是反間諜情報偵察部門的主角,它實施反間諜斗爭,並從事與外國代表機構和旅遊系統有關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領土上進行某些偵察活動。
第三總局
第三總局負責制止外國特工機關對蘇聯武裝力量的破壞,領導有關軍事部門和部隊的特別勤務處的工作。它在七十年代成為總局,其理由是它所從事的與國防部協同行動的工作,不僅量大,意義也很重要。
第四局
第四局負責所有交通運輸部門的反間諜情報偵察活動的實施。
第五局
第五局負責與意識形態破壞活動進行斗爭,它於1989年改組為「З局」。這遠遠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舉措。現在,它已經不再從事原屬第五局的工作,即反意識形態破壞活動的工作,而是集中全部精力,調查並制止外國特工機關實施的恐怖和破壞活動,而外國特工機關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從事不符合蘇聯法律的外國組織和中心來搞這些活動。
第六局
第六局負責各個國防工業目標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
第七局
第七局的任務是對委員會感興趣的目標實施屋外監控。這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有業務方向都很需要的重要偵察部門。就人數來說,該局是相當大的,其主要特點是時刻保持戰斗准備,以便能晝夜執行任務。正是由於這個部門的活動,才得以經常發現並制止外國特工機關的間諜活動,判定他們的犯罪聯系,查清他們打入蘇聯要害部門,與蘇聯公民聯系、實施隱秘行動和通過目視途徑取得情報的意圖。
第八總局
第八總局負責編制總部機關與地方機關以及情報偵察機關與駐國外情報機構通信聯絡的秘密電碼集。該局擁有制定密碼通訊體系的現代化技術和科學裝備,能切實保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密碼通訊,並絕對保障這種通訊能在離總部機關的任何距離晝夜不停地工作。獲得秘密電碼集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間諜。無線電報務員和密碼譯員的勞動強度極其繁重,一人,兩人,最多三人,就得隨時隨地地保證駐國外情報機構與總部機關的聯絡。工作條件是不輕松的,生活因必須遵守嚴格的制度而變得非常艱辛枯燥,也很不方便,因為,敵方特工機關對無線電報務員和密碼譯員都有極大興趣。
第九局
第九局擔負保衛職能。它負責保障國家高級領導人、國家最高規格的禮儀場合、外國代表團來訪和蘇聯代表團出訪的安全。警衛克里姆林宮政府機關、部長會議大樓和其他一些目標,其中包括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目標,如黑海、波羅的海和其他地區的幾個目標,均屬於他們的任務。 一九九零年,第九局改組為保衛局,機構也有所改變,確切地劃分為兩類勤務部門:一類從事管理工作,另一類從事業務活動。 保衛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很大:始終保持警惕,全神貫注,常備不懈,徹底奉獻自己的一切,因為隨時隨地都會遇到令人不快的突發事件。當然。他們還得適應工作和被保衛人個性的特點,適應需要保證其安全的目標周圍的情況。一般來說,出訪代表團的安全保障是特別困難的任務。,因為我們在那裡並不是主人,但誰也不會解除我們的責任。我們根本不能完全指望接待方的警衛,因為一旦發生意外事件,最終還是我們要負主要責任,而且不僅是公務上的責任,還有道義上的責任。 行使保衛職能,是一項復雜的職業,它需要本領、能力和良好的體力訓練。該局工作人員,一般來說,不會長期擔任這項工作,過一定時間以後,將調到其他業務活動方向,在這些方向的工作對精神和體力緊張程度的要求要低一些。
第十處
第十處集中存放國家安全機關在蘇聯時期以及蘇聯以前時期積累的業務統計文獻和檔案資料。因此,在工作人員的談話中通常固定地稱之為「檔案處」。 國家安全委員會檔案是保存各種資料的嚴整體系,它們依據嚴密的分類法規則,按主題和年代進行分類,保證資料無條件地典藏,並能迅速檢索到需要的文獻。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以前,該部門的工作人員由於蘇聯有嚴格的檔案使用規則,保證了國家機密的收藏,而且也未發生過任何問題。 同時,遺憾的是,在檔案政策中,在檔案法規中,存在著一些重大疏漏和不足:沒有明確規定某些資料的保存及其發表和用於學術著作的期限,但這卻排除了全部准許使用的可能性,封閉了利用堪稱國家機密的檔案資料搞政治投機和未經證實就轉交給大眾傳媒的通道,這兩種行為的後果往往是無法補救的。 八十年代末以來,第十處的工作人員就某些課題、國家機關和其他組織活動中的一些事件及片段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他們的分析、總結和結論是非常重要的,並報告了國家領導人,後者還根據他們的報告作出了與某些現實問題有關的相應決定。 檔案資料幫助我們填補了許多空白點,給相當微妙的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公開性,並使人們能夠引用真實材料去看待和解決某些問題,這些問題或是涉及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公民, 安全委員會檔案處把資料編上數字元號並按號碼順序排列,而讀者則注意到缺了某些序號,這並不是力圖隱藏某個部門,而是安全委員會傳統上就是這么做的,在部門編號中允許有預設項。有時它們被填滿了,有時當安全委員會編制發生組織變化時,它們又重新出現了。 第十一局(處):預設部門
第十二處
第十二處,關於它的工作,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傳聞和各種各樣的謠言,稱它的工作是國家安全機關對蘇聯公民和外國人進行「全面監視」。這里指的是技術監聽,是國家安全機關實施特別重要的偵察措施的技術手段。 這類方法一直被外國特工機關所利用,蘇聯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審查有關國家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和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案件,需要有非同尋常的偵察方式和方法,監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據上級確認並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命令宣布生效的細則,在嚴格規定的條件下進行的。監聽不止一次地協助我們查清了犯罪分子極其危險的行動,幫助我們截獲國家安全機關感興趣的聯系和接觸也使我們有機會獲得其他途徑不能獲得的情報。 八十年代末以前,這個問題在法律上未以必要的形式進行規范,因此,利用通過這一渠道所得的信息具有不可聲張的性質,也不向檢察院和法庭提供。這些信息要以其他後續行為來證實,當然,是在能這樣做的情況下。在偵察諸如殺人、侵吞巨額國家財產和公共財產、走私、炒匯、非法接近國家重大機密並把它們轉交給外國代表等案件時,這種信息是格外有用的。 第十二處的工作要求具有專門的技術設備、專業訓練、判定什麼是所需情報並對其進行整理的能力。該部門工作人員有時要比一般偵察員知道得多,並填補偵察業務活動中的空白。這一部門的能力經常是獲取某些情報的唯一手段,這些情報是國家安全機關採用其他辦法從來也得不到的。 這項工作的微妙之處還在於以下方面,即在對某些目標開展工作的進程中,偵察人員會完全意外地碰上這樣一些情報,它們有的與要求偵察的人毫無關系,有的則與占據國家高級負責職位的人有關,且法律規定禁止監聽其談話。此時該怎麼辦呢?一方面,確有對這類人物進行監聽的禁令,而另一方面,我們有時獲得了他們進行非法甚至是犯罪活動的明顯證據,又不能就此罷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向蘇聯國內的上一級負責人報告獲得的情報,請求准許利用這一情報並繼續工作。這種態度源自國家利益的需求,通常並不對剛才提到的、在那之前暫時尚未、將來也不會把此視為侵犯人權,因為這是國家和社會利益迫使我們不得不如此為之。 13. 第十三局(處):預設部門 14. 第十四局(處):預設部門
第十五局
第十五局從事的工作是設計、建造並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標,這些目標是為特殊時期,即為一旦爆發軍事行動和發生其他意外情況時准備的。 在莫斯科及其郊區和蘇聯的某些其他地方,建有絕對秘密商定的、供特別時期使用的目標。它們包括統帥國家和武裝力量的預備指揮所、不可或缺的儲備庫、政府通訊樞紐,以及其他在緊急狀態中支撐國家生活、保證國家或多或少地正常行使職能的設施,簡短點兒說,是維持國家在緊急狀態下仍有生存能力的設施。 各目標的設施需要按起碼的必不可少的原則作出相應的科學和技術結論,某些目標是用來防止核攻擊的,但是,在大型核彈頭直接命中時,它們的生存率也會大成問題,這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事。雖然如此,目標的某一部分卻會保存下來,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保障國家的可管理性。 要保障國家安全,保障國家最重要的目標,沒有上述設施是不可能做到的。從蘇聯的能力出發,我們並不極力主張在所有方面都趕上擁有巨大潛力和實力的美國。但上述設施是最低限度的,是非有不可的。
第十六局
第十六局的工作與第八總局相當接近,它擁有解決技術和科學問題的最傑出的智能潛力。它負責收集公開情報和秘密情報,解決有關打入蘇聯感興趣的別國家重要目標的極其復雜的任務。該局有許多高水平的發明,這需要高深的學識、必不可少的技術設備和技術手段。在這個部門工作著一批高級專家,他們完全可以成為蘇聯科學技術界的驕傲。第十八局並未囿於本單位的小圈子,它與蘇聯工業部門、科研機關具有廣泛的聯系,利用自己的潛力,幫助後者完成各種科研任務。 在研究具體任務時,他們要求嚴格、努力不懈、機敏過人、穎悟獨特,並充滿永恆追求的強烈願望,更主要的是他們找出的解決任務的方法簡直匪夷所思,而這些任務,乍一看,簡直就是人類智慧的幻想。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一些不懈追求、渴望達到更高水準的部門,而第十六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通往科技難題謎底最佳實踐道路上極其重要的一環,沒有它,在我們這個時代根本就不能保障蘇聯的國家安全。
邊防軍總局
邊防軍總局領導邊防軍區、邊防部隊和哨所。邊防部隊的總部機關不大,但邊防軍總數卻超過二十二萬人。對於蘇聯這種擁有漫長邊界的大國來說,這是現實需求所允許的最低數量。八十年代末迫切需要擴編邊防軍部隊,改善他們的物質條件,給他們增加財政投入。邊防軍經費已佔國家安全委員會預算總開支的一半,其相當一部分用於邊界的技術裝備:軍事技術兵器、目標設施建設、通訊聯絡、各大單位的工資。
偵察技術局
偵察技術局是設計、開發、生產和經營專用技術工具的先頭部隊,也是科學思想成果、最高技術工藝和獨一無二的技術解決方案最集中的部門。在該局的產品中,進行批量研製和生產的技術工具相對較少,往往是些單個產品,它們被指定用來完成嚴格規定的偵察任務。偵察技術局利用蘇聯科學界和整個工業的科技成果,密切關注國外在這一領域的新產品,並極力利用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切成果。 偵察技術局的產品具有雙倍的機密性。如果走漏消息,就能是對手很快制定防範措施,從而抵消我方技術能力的效能。 該局工作人員都是有一定特長的全神貫注的人。國家安全委員會慷慨地把自己的新發明與地方工業部門分享,從來不提任何交換條件,當時也不存在任何商業性活動。完全可以實事求是地說,沒有該局的產品,不論是情報偵察機關,還是反間諜情報偵察機關,或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其他部門,首先是邊防部隊,都不能完成本部門所面臨的任務。我相信,這個局仍有遠大前程,但是,這只有在一種條件下:即它如果能吸收國內外經驗,並不斷尋求更高水平的各種科技發現,才能變為現實。
編輯本段輔助部門
軍事建設局
軍事建設局幫助解決各業務局迫切需要的最復雜的工程項目。 蘇聯KGB徽章
總務局
總務局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業務活動服務。在落實極其復雜的偵察措施時,假如沒有物質管理保障,尤其是在意外情況下,其富有效益的工作是不可想像的。
醫療保健局
醫療保健局對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尤其是在國外工作的部分人員由於駐在地的環境引起的健康情況採取預防措施,並經常檢查,及時治療。醫療保健局甚至還制定了一套建議:讓去氣候條件欠佳之國的工作人員在出國前進行體質鍛煉。
捷爾任斯基高等學校
捷爾任斯基高等學校向學員提供近五十種外國語的高級語言訓練及專業科目知識,同時還培養高等數學、物理和其他學科的專家。 國家安全委員會擁有出色的教育培訓網,學員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工作人員則可在專業培訓班為接受專門知識而進行訓練和預備訓練。 國家安全委員會培養邊防和通信幹部、密碼譯員、某些技術專家,保障副博士和博士論文的准備與答辯。
人事局
人事局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中管理幹部,在其各級單位都建有相應的人事部門。選調工作人員,接受他們參加工作並進行安置、提職,解決許多與物質保障有關的問題,辦理休假獎勵,選派幹部參加培訓和進修等等,但這些遠遠不是國家安全機關人事部門所從事工作的全部。 人事工作最困難的階段是選調、研究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的候選人,因為,如果此時出錯,可能會在此人活動的任何階段付出昂貴的代價。 人事局在與意外事件有關的檔案分析方面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各部門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些事件包括個別工作人員的叛變、破壞軍事紀律、玩忽職守等。
編輯本段歷任領導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安德羅波夫和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 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 1917-1926 Feliks Edmundovich Dzernski (Belarusian language Фел?ск Эдмундав?ч Дзяржынск?, Polish: Feliks Dzier?yński, Russian: Феликс Эдмундович Дзержинский ) 維亞切斯拉夫·魯道福維奇·緬任斯基 1926-1934年 亨里希·格里戈里耶維奇·亞戈達 1934-1936年 尼古拉·伊萬諾維奇·葉若夫 1936-1938年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1938-1941年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羅夫 1941年(2-7月)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1941-1943年 貝利亞與斯大林(左後)及斯大林之女
弗謝沃洛德·尼古拉耶維奇·梅爾庫羅夫 1943-1946年 維克托·謝苗諾維奇·阿巴庫莫夫 1946-1951年 謝爾蓋·伊萬諾維奇·奧戈利佐夫 1951年(8-12月) 謝苗·傑尼索維奇·伊格納季耶夫 1951-1953年 拉夫連季·帕夫洛維奇·貝利亞 1953年(3-6月) 謝爾蓋·尼基福羅維奇·科魯格洛夫 1953-1954年 伊萬·亞歷山德羅維奇·謝羅夫 1954-1958年 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謝列平 1958-1961年 弗拉基米爾·葉菲莫維奇·謝米恰斯內 1961—1967年 尤里·佛拉基米羅維奇·安德羅波夫 1967-1982年 維塔利·瓦西里耶維奇·費多爾丘克 1982年(5-12月) 維克托·米哈伊洛維奇·切布里科夫 1982-1988年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 1988-1991年 瓦季姆·維克托羅維奇·巴卡京 1991年8月-11月 3 克格勃第一總局(對外情報總局)歷任領導 米哈伊爾·阿布拉莫維奇·特里利瑟爾 1921-1929年 阿爾圖爾·赫里斯季安諾維奇·阿爾圖佐夫 1929—1934年 阿布拉姆·阿羅諾維奇·斯盧茨基 1934-1938年 米哈伊爾·施皮格爾格拉斯 1938年(2-7月) 弗拉基米爾·格奧爾吉耶維奇·傑卡諾佐夫 1938-1940年 帕維爾·米哈伊洛維奇·菲京 1940-1946年 彼得·瓦西里耶維奇·費多托夫 1946-1949年 謝爾蓋·羅曼諾維奇·薩夫琴科 1949-1953年 瓦西里·斯捷潘諾維奇·里亞斯諾伊 1953年(3-6月) 亞里山大·謝苗諾維奇·帕紐什金 1953-1956年 亞里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薩哈羅夫斯基 1956-1971年 費奧多爾康斯坦丁諾維奇·莫爾京 1971-1974年 弗拉基米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克留奇科夫 1974—1988年 列昂尼德·弗拉基米羅維奇·舍巴爾申 1988年-1991年
③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
2004年3月9日,俄羅斯聯邦總統普京簽署了第325號俄羅斯聯邦總統令,任命特魯涅夫·尤里·彼特洛維奇為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部長。2004年4月15日第345號關於自然資源部機關機構的自然資源部命令,決定成立新的自然資源部機關。
1.自然資源部及其機構的職能
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2004年3月9日「關於聯邦執行權力機關的系統和機構」的第314號決議,俄羅斯聯邦政府規定俄羅斯政府規定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的主要職能是:
1)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是聯邦執行權力機關,履行在礦產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安全保障領域制定國家政策和規范法律調節的職能。
2)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對其所屬生態和自然資源利用領域聯邦監察局、聯邦水資源局、聯邦林業局和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的活動進行協調和監督。
3)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依據並執行《憲法》、俄羅斯聯邦憲法法律、聯邦法律、俄羅斯聯邦總統和聯邦政府命令,制定並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提交聯邦憲法法律、聯邦法律和聯邦總統就以下問題的命令草案:
地質研究,合理利用和保護礦產資源;
利用、保護森林資源和森林的再生產;
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利用水體和綜合用途的水利系統、防護性及其他性質的水工設施(行船水工設施除外),並保障安全;
生物界及其生存環境的保護、運用及再生;
特別保護的自然區;
保護大氣;
生產和生活廢料的處置(放射性廢料除外)。
完善自然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的經濟機制。
2.自然資源部下屬國家局的機構設置
自然資源下設4個國家局,其中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有密切關系的為下述兩個局。
3.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
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的主要職能如下:
1)組織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及合理利用工作;
2)在俄羅斯聯邦國土及大陸架進行礦產資源地質研究;
3)管理聯邦和地方的礦產資源地質信息資料局,以及關於礦產資源利用問題的資料庫;
4)在許可權范圍內管理礦產資源利用方面的聯邦財產,其中包括管理國家礦產資源儲備;
5)按照法律、俄羅斯聯邦總統令和政府令規定的范圍和程序,在為保障執行聯邦國家權力機關職能必需的方面,履行聯邦財產所有者的權利,其中包括交給聯邦統一企業、國有企業、國家機關、部門下屬局的財產;
6)管理國家礦床和礦化點登記簿,管理礦產資源、提交開采和使用的礦產資源區塊及同采礦無關的礦產資源地段的地質研究工作的國家登記,對其進行國家注冊,管理國家礦產資源儲量平衡表,實行礦產資源狀況的動態監測;
7)按規定程序提交礦產資源利用權;
8)共同進行以下工作有關的國家勞務:按規定程序進行礦產和礦產資源地段的地質經濟評估和價值評估;礦產儲量、關於提交利用的礦產資源地段的地質信息和經濟信息的國家評審,進行礦產資源地質研究工作的設計預算書的國家評審。
4.國家生態和自然資源利用領域聯邦監察局
國家生態和自然資源利用領域聯邦監察局的主要職能如下:
1)礦產資源地質研究、合理利用和保護國家監督;
2)林業資源的利用、保護、防護及森林再生的國家監督;
3)水體利用和保護的國家監督;
4)在職權范圍內對生物界的保護、利用和再生產及其生存環境的國家監督;
5)在職權范圍內對屬於狩獵目標的生物、特別自然保護區的水中生物資源方面俄羅斯聯邦法律的遵守情況進行監察;
6)在職權范圍內對聯邦意義的特別自然保護區的組織和運行方面的國家監督;
7)環境保護領域的國家監督(聯邦生態監督);
8)生產和生活廢料周轉及跨國放置廢料方面的監督;
9)在職權范圍內對大氣保護的國家監督;
10)對臭氧破壞物的生產和需求進行監督;
11)對許可證要求和許可證條件及技術文件要求遵守情況監督;
12)在職權范圍內對水工設施的狀況和使用進行檢查和監督;
13)對危險廢料周轉領域工作發放許可證;
14)組織並進行國家生態鑒定;
15)在本局職權范圍內發放並注銷許可證,尤其是以下活動的許可證:
向環境廢棄、排放污染物,以及對環境的有害物理作用;
放置、埋藏、轉移、儲存、銷毀和利用工業廢料及其他危險廢料;
跨國放置廢料;
對俄羅斯聯邦紅皮書中包括的野獸種類的行動;
從俄羅斯聯邦運入古生物標本、礦物標本和動物標本;
經過俄羅斯聯邦國境轉運有毒物質,以及聯合國關於反毒品和精神麻醉品非法流轉公約第Ⅰ條和第Ⅱ條指明的物質。
5.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的地方機關
(1)聯邦區級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在全國7個聯邦區設有分支機構,每個聯邦區設有自然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國家監督和遠景發展司作為自然資源部的派出機構,也向總統直接領導的聯邦區特派員負責。它下設5個分局,職能與聯邦級相同,並負責與周邊聯邦區之間的資源調劑,在執行法規上起上下銜接的關鍵作用。
聯邦區自然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國家監督和遠景發展司的職能為:組織礦產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的國家監督;在特別重要的含油氣區和礦區組織綜合性礦產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礦產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領域的綜合———分析保障和信息保障;向聯邦州境內活動的自然資源部的所有地方機關施加作用並協調行動,同俄羅斯聯邦總統派駐各大區全權代表協調行動;在各州設有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局或總局,它們是自然資源部的地方機關,在俄羅斯聯邦主體境內的規定地區行使自然資源研究、利用、再生產和保護並保障生態安全的國家管理職能,也負責周邊聯邦區之間的資源調劑。
俄羅斯聯邦總統向聯邦各大區派駐自然資源研究、利用、再生產和保護、自然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保障方面的全權代表,副部長為同全權代表的協調人,並制定協同工作計劃,規定聯絡計劃。
(2)聯邦主體級
自然資源部在各聯邦主體設有自然資源管理機構。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2002年2月26日89號命令還規定,某些聯邦主體中有2~3個自然資源部地方機關,為優化管理機構,賦予其中一個地方機關以協調職能,該機關設立中心會計處,必要時可設立其他中心機構。
④ 蘇聯的國家機構都有啥
根據1989年 6月蘇聯頒布的《蘇聯部長會議法》規定,部長會議(中央政府)由下列各部委和主管機構組成:蘇聯全聯盟部26個:航空工業部、原子能和原子工業部、汽車和農業機器製造部、對外經濟聯絡部、水利建設部、地質部、民航部、醫葯工業部、冶金部、海運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部、國防工業部、通用機器製造部、交通部、無線電工業部、漁業部、車床製造和工具工業部、石油和天然氣工業企業建設部、造船工業部、運輸建築部、重型機器製造部、煤炭工業部、化學和石油加工工業部、電子工業部、電機工業和儀表製造部。蘇聯聯盟—共和國部12個:內務部、國防部、外交部、文化部、財政部、政治部、衛生部、郵電部、商業部、木材工業部、安裝和專業建築部、動力和電氣化部。蘇聯全聯盟國家委員會 4個:國家科技委員會、國家產品質量管理和標准委員會、國家計算技術和信息委員會、國家水文氣象委員會。蘇聯聯盟兼共和國國家委員會15個:國家計劃委員會、國家物資技術供應委員會、國家建築委員會、國家勞動和社會問題委員會、國家價格委員會、國家統計委員會、國家國民教育委員會、國家電視和無線電廣播委員會、國家電影委員會、國家出版委員會、國家森林委員會、國家環境保護委員會、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國家工業和原子能安全操作監督委員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其他主管機構有蘇聯國家銀行。根據《蘇聯部長會議法》規定:蘇聯部長會議還應管轄由它建立的經濟、社會文化和國防建設的各委員會、總管理局和其他主管部門。
這些部門中名氣最大的是國家安全委員會,即克格勃。
⑤ 俄羅斯礦產資源管理體制
260.俄羅斯聯邦礦產資源分級分類管理
根據《礦產資源法》,俄羅斯聯邦礦產資源按三級三類管理,即管理機構分三級———聯邦級、聯邦主體級和地方級;管理的對象分為三類———即聯邦級礦區、聯邦主體管轄礦區(簡稱聯邦主體礦區)和地方礦區。
俄羅斯聯邦政府主管部門及職責。
根據《礦產資源法》,俄羅斯聯邦礦產資源由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管理。自然資源部下設4個國家局:聯邦水資源局、聯邦林業局、聯邦礦產資源儲備管理局、聯邦生態與資源利用監察局。國家局主要是業務歸口管理局,而不是獨力自成體系的局。只有聯邦自然資源部是對外獨立的整體。自然資源部負責管理地下礦產資源、水資源、林業資源,負責礦產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還負責海洋地質和礦產調查。
261.俄羅斯聯邦政府各級礦產資源主管機構及職責
聯邦級礦產資源管理機構即俄羅斯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負責制定並完善俄羅斯礦產資源法律體系等項工作,聯邦級管理機構及其所屬的地方機關負責落實國家有關使用礦產資源的各項政策。
聯邦主體級管理機構,即俄羅斯聯邦各地方主體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制定並完善俄羅斯聯邦主體有關礦產的法律法規,及轄區內普通礦種礦區和地方級礦區的礦產資源管理,參與聯邦級礦區的管理。
地方級礦產資源管理機構即地方自治政府,負責按法定程序頒發普通礦礦床使用許可證及建設地方級地下設施的許可證,為當地工業企業開發礦物原料基地,及對礦業權使用權人提供和使用礦產資源使用權時,是否保護當地居民社會經濟利益、保護生態、符合合理使用和保護礦產資源的原則進行監督。
262.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的派出機構
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在各聯邦區及聯邦主體均有派出機構,在國家礦產資源儲備管理局的授權范圍內,代其行使職權。
263.俄羅斯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大區代辦處的職權
據俄羅斯國家礦產資源儲備聯邦管理局駐各大區代辦處負責相應大區管轄區內的許可證發放,地質調查研究,平衡表儲量報表等工作,其他林業,土地,環保等管理由有關部門負責,企業自行在相關部門辦理。
264.俄羅斯聯邦貴金屬和寶石委員會
俄羅斯聯邦貴金屬和寶石委員會是俄羅斯成立的一個聯邦專門主管部門。1993年5月24日頒布的「關於將貴金屬和寶石工業企業和組織交由俄羅斯聯邦貴金屬和寶石委員會管理」的第485號決議規定:該委員會是國家對俄羅斯聯邦境內貴金屬和寶石工業企業和組織的活動進行管理的機關,該委員會接管了原俄羅斯經濟和財政部行使的權利,完成蘇聯貴金屬和寶石管理總局行使的部分職能。委員會負責貫徹國家在貴金屬和寶石開采、生產、出口等方面的統一政策,協調該部門企業和組織的活動,實行利用各種資金來源進行投資的統一政策,以及接受開采單位的產品,並與它們就交售給國家的產品進行結算。
1993年5月俄羅斯政府決定把採金工業企業交由俄羅斯聯邦貴金屬和寶石委員會管理,可是迄今為止對採金企業的管理權還分散在一些部和其他主管部門。
265.礦產資源使用許可制度
為了加強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管理,俄羅斯實行礦產資源使用許可制度。按《礦產資源法》規定,進行地質研究、勘查開采礦產資源及佔用非采礦地下區塊,均應進行國家登記和統計。進行上述各項工作,首先應獲取相應的礦區使用權許可證。
⑥ 俄羅斯聯邦緊急情況部的基本情況
緊急情況部下設幾個局,包括居民與領土保護局、災難預防局、防災部隊局、國際合作局、消除放射性及其它災難後果局、科學技術局及管理局等。該部同時下設幾個專門委員會用以協調和實施某些行動,包括俄羅斯聯邦打擊森林火災跨機構委員會、俄聯邦水災跨機構委員會、海上和水域突發事件跨機構海事協調委員會、俄羅斯救援人員證明跨機構委員會。該部通過總理辦公室可以請求獲得私人、國防部或內務部隊的支持,也就是說,該部擁有國際協調權及在必要時調用本地資源的許可權。
緊急情況部被認為是俄羅斯政府5大「強力」部門之一,另外幾個強力部門分別是國防部、內務部、司法部和外交部。該部也偶爾向俄羅斯領土之外派出自己的隊伍,但主要精力還是放在自己的邊界之內。其下屬部隊僅配備少量武器用於自衛,而不配備重裝武器。該部只承擔和平時期的任務,而不擔負戰時任務。該部工作日程不包含政治內容,也不謀求與政治團體結盟。緊急情況部可向任何人提供幫助,而不管其宗教和國籍歸屬如何。
緊急情況部行動中心可以對突發事件做出快速反應。設在莫斯科的行動中心面積雖小,但效率極高。每張辦公桌上和每個房間里都安裝兩到三部電話和聯網電腦。每個房間外都張貼有工作職責,從自然災害(地震、洪水、颶風、乾旱和嚴寒等)到化學和電力工業突發事件等,無所不包。
⑦ 俄羅斯17個經濟特區都是什麼
為了改變過度依賴能源及原材料的產業形態,2005年底俄羅斯政府設置了特別經濟區(SEZ),分別以工業生產、技術創新、觀光休閑和港口運輸為四大發展主軸,提供製度和稅收優惠,提升服務效率,以引進國內外各類型企業。俄羅斯政府已把開發經濟特區視為未來五到十年的發展重點。事實上這是對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以及印度,甚至越南等國家和地區經驗的仿效,「不僅能吸引外商進駐,甚至可以帶動本地經濟多元化」,俄羅斯經濟特區管理總局副局長布達瑞娜(Tatiana Budarina)接受我們專訪時強調。
四大類型經濟特區
目前俄羅斯的經濟特區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工業生產型特區,以吸引製造業為主。目前已核准利佩次克(Lipetsk)及韃靼斯坦共和國(Tatarstan)兩處地點,其中韃靼斯坦特區以汽車零配件廠商為主,且已開始生產。
第二類為技術創新型特區,類似中國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目前已核準的有聖彼得堡市、莫斯科市的Zegenograd、莫斯科州的Dubna,以及托木斯克州。
第三類為觀光休閑型,主打旅遊產業。
第四類是港口型經濟特區,目前尚在接受各州申請中,未公布實施。
兩年內,俄羅斯政府已經投資工業生產型特區62億盧布、技術創新型特區85億盧布、旅遊特區29億盧布。目前共有73家廠商進駐特區,其中16家進駐工業生產特區,57家進駐技術創新特區。除了當地企業外,也有愈來愈多外商加入,目前已有來自義大利、荷蘭、瑞典、丹麥等國的公司。目前進駐特區的廠商中,俄羅斯企業佔九成,外資企業只佔一成,如何吸引更多外資是經濟特區管理局面臨的一大挑戰。不過,俄羅斯全國89州現在都已積極投入開發或申請建立經濟特區。
聖彼得堡:兩個特區,單一窗口
聖彼得堡經濟特區管理局局長米海勒夫(Yuri Mikhailov)介紹說,聖彼得堡的經濟特區有兩處,剛好在市區的南、北端。南部的特區名為Neudorf,只有18公頃,目前已有40家企業申請進駐,幾乎客滿。北部特區名為Novo-Orlovskoye,面積約112公頃,預計可容納200家廠商進駐,將在2012年完成基礎建設,引進以制葯、生物科技及納米科技為主的企業。
外商投資必須與俄羅斯企業合資,並且行政程序繁雜,是過去俄羅斯讓外商卻步的主要原因。「一般申請執照,需蓋30個行政單位的章,得花兩三年」,米海勒夫說。不過,在聖彼得堡特區內全部實施單一窗口服務,只要向管理局申請即可,不必再四處奔波。特區內還設置了24小時服務熱線,幫助投資者隨時解決「疑難雜症」。
托木斯克:遠東最大特區
托木斯克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唯一的經濟特區,政府預計將投資150億盧布,發展面積200公頃的經濟特區。此外,當地州政府計劃在特區旁再提供100公頃土地,發展工業生產園區,以吸引更多外商。曾到過中國台灣招商的托木斯克州副州長契爾夫科(Alexander Cherevko)透露,有14家公司目前已申請進駐,最近就有兩家台商正在申請中,但不方便公開。他們希望招商的對象包括納米科技、信息產業及電子公司、化工技術及生物科技等。
旅遊特區:未來招商重點
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橫跨11個時區,從東到西、從南到北,到處都有風景名勝。如中國漢代的蘇武牧羊的地點、全球最大的淡水湖 —— 貝加爾湖,國土南緣的阿爾泰山,或黑海之畔將舉辦2014年冬奧會的索契,都有世界級美景。但這些風景區開發程度低,外國遊客足跡罕至。因此,經濟特區管理局選定了七處旅遊特區,力圖打造世界級觀光勝地:兩處位於阿爾泰山腳下,貝加爾湖畔及附近的艾爾庫特斯克(Irkutsk)、黑海旁的克拉斯諾達爾(Krasnodar)及斯塔夫羅波爾(Stravropol)各一處,另一處位於俄羅斯與波蘭及立陶宛交界的加里寧格勒(Kaliningrad)。經濟特區管理總局國際招商部部長庫茲納索娃(Natalia Kuznetsova)說,今年旅遊特區已被列為招商重點,未來還將進一步拓展。
⑧ 自然資源管理機構的歷史沿革
俄羅斯自然資源管理體制變遷的歷史過程,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即前蘇聯計劃經濟時期(1917年10月~1991年12月)和俄羅斯市場經濟時期(1992年至今)。
前蘇聯計劃經濟時期自然資源管理體制的最大特點是,國家是國土資源工作運行和調控的惟一主體。行政命令決定國土資源工作的方向、任務、方法及人財物力資源的供應。前蘇聯地質部曾擁有60萬人的地質隊伍。當時的體制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曾為前蘇聯的輝煌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需求的不斷變化,它的弊端也越來越明顯,所以,從20世紀50年代一直到解體之前其國土資源管理各部門都在不斷進行改革,但只是進行了一些局部的和小規模的調整。
蘇聯解體後,1992年12月在前蘇聯地質部基礎上組建了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該委員會是俄聯邦政府對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實行國家管理的部門間機構。該委員會的職能主要是實行政府對地礦工作的宏觀管理,如制定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國家政策,建立健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法律體系,制定礦物原料基地發展規劃,負責礦業權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負責基礎性和公益性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提供信息服務等。在政府行政工作方面,該委員會一方面特別重視地礦立法工作,制定並頒布了「地下資源法」及與其配套的法規條例,頒發了政府管理地礦工作的部委職能的法令,頒布了有關地礦工作的行動准則,另一方面特別重視基礎地質工作和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開展了新一輪中、大比例尺區調工作;決定全部保留28個研究機構和已有的設計機構、試驗機構,對這些機構不實行私有化,經費由國家劃撥。
與此同時,注意在基層調整產業結構,將隊伍規模減少三分之一到一半,按企業的性質和任務,將企業劃分為不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業(主要包括該委員會直屬的從事公益性、基礎性、專門性地質工作的地質企業,約佔15%)和有條件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企業(主要包括為地勘工作提供物質和生活保障的企業,約佔5%),實行私有化和股份制的主要是直接從事地勘工作的企業,這些企業脫離該委員會領導,成為地勘市場的主體。
1992年,俄羅斯領土、陸架和世界大洋水域的地勘工作由不同部門的單位進行,其費用通過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由國家預算資金提供。約78%的工作量由移交給該委員會的前蘇聯地質部的企業進行,16.2%的工作量由俄羅斯燃料動力部的企業完成,1.2%的工作量由俄羅斯金剛石金公司進行,其餘為其他部門及一些零散單位的工作量。上述工作量72%集中在俄羅斯最北面的地區及其毗鄰地區,其中盛產油氣的秋明州佔34%。大量的投資用於油氣勘探(68%)。地勘工作約70%的工作量用於保證已建采礦設施對礦物原料的需求,其餘工作量用於研究尚未開發的新區,包括陸架和世界大洋水域。當時俄羅斯地勘部門擁有約450個地勘大隊,從事各類地勘工作的人員共有38.1萬人,其中約有11萬名專業人員。
1996年8月14日,俄羅斯聯邦總統發布1177號關於聯邦政府機構的總統令,決定在已撤銷的俄羅斯聯邦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部、俄羅斯聯邦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俄羅斯聯邦水利委員會基礎上成立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2000年6月,俄羅斯政府又決定將聯邦國家環保局和國家林業局,以及所屬的地方機構並入聯邦自然資源部系統。俄羅斯政府這一重大舉措的目的是強化國家對自然資源的所有權,更好地適應經濟可持續發展對自然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對自然環境利用和保護,以及對生態安全的要求,俄羅斯的資源管理是從分散趨向統一。
1996年,俄羅斯地質部門系統中共有約410個單位,其中160個為國營企業,人員總數約21萬,幾年中流失的是最活躍和最有工作能力的人員。國營企業數量佔39%,人員佔43%,只完成約20%的工作量。地勘工作的中央撥款和聯邦預算撥款由1991年的99.6%減至1995年的22%。
根據2000年5月17日俄羅斯聯邦發布的867號《關於俄羅斯聯邦國家權力機關》的俄羅斯聯邦總統令,及2000年7月6日495號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問題》的決議,自然資源部進行了改組。改組後的自然資源部下設4個國家局:水資源利用和恢復局、林業資源利用和恢復局、地質和地下資源利用局、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局。2001年又設立環境保護局。國家局主要是業務歸口管理局,而不是獨立自成體系的局。只有聯邦自然資源部是對外獨立的整體。
這一任自然資源部部長為阿爾秋霍夫·維塔里·格里高里耶維奇。設三位第一副部長:卡拉嘎諾夫.В.В.(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地質局),羅帕金.В.Н.和羅舒普金.В.П.(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林業局)。設10位副部長:格魯莫夫.И.Ф.(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水文局),捷爾卡奇.А.И.,卡塔耶娃.Е.Г.,奇基姆.A.С.,奧索金娜.И.Е.,波沃洛茨基.А.И.,薩多夫尼克.П.В.,埃恩格爾斯伯格.В.К.,揚科夫.К.В.,雅卡文科.М.Е.(主管自然資源部國家環境保護局)。
自然資源部設立幾個委員會:科技委員會,部長直屬社會生態委員會,部屬國家局委員會,部長直屬咨詢鑒定委員會,部屬社會工作全部門委員會,部屬生態教育委員會。
這時的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總編制為811人(不包括工勤人員)。
俄羅斯聯邦原來由89個聯邦主體組成。2000年,普京剛剛正式就任總統,就於2000年5月13日簽署總統令,將俄羅斯聯邦各共和國、邊疆區和州按地域原則聯合成7個聯邦區,使聯邦中央與聯邦主體之間增加了一層管理監督機構。各聯邦區設總統全權代表一名,以保證總統實施憲法賦予他的權力、提高國家權力機關的工作效率和更好地監督其決議的執行情況。這7個聯邦區是:中部聯邦區(莫斯科),轄18個主體;西北聯邦區(聖彼得堡),轄11個主體;北高加索聯邦區(頓河畔羅斯托夫),轄13個主體;伏爾加河沿岸聯邦區(下諾夫格洛德),轄15個主體;烏拉爾聯邦區(葉卡捷林堡),轄6個主體;西伯利亞聯邦區(新西伯利亞),轄16個主體;遠東聯邦區(哈巴羅夫斯克),轄10個主體。7個聯邦區與7大軍區一致。聯邦區控制軍、警、內務、安全、財政(不含預算)、資源等權力部門。
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原本實行聯邦與州、邊區、自治共和國等89個主體的兩級管理,從2000年開始,隨著國家增設7個聯邦區的中間層次,自然資源部也形成三級管理。俄羅斯聯邦總統向聯邦各大區派駐全權代表,幾位副部長作為同全權代表的協調人,並制定協同工作計劃,規定聯絡機制。
⑨ 俄羅斯的情報機構
蘇聯間諜情報機關:克格勃
克格勃,俄語全稱拉丁字母轉寫作Komitet Gosudarstvennoy Bezopasnosti,意為「國家安全委員會」,是蘇聯的間諜情報機關。蘇聯的間諜情報機構曾與美國並駕齊驅,以實力和高明而著稱於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美國。自蘇聯劇變以後,俄羅斯繼承其衣缽,但其力量大為削弱。經過調整以後,又以新的面孔出現,重新活躍。
克格勃建立於1954年。該機構可追溯到1917年12月布爾什維克政府剛建立時成立的「契卡」,捷爾任斯基是第一任首腦。
契卡將總部設在彼得格勒戈羅霍瓦亞大街2號。1918年蘇俄政府遷都莫斯科,契卡總部也在1920年遷到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附的的盧比揚卡廣場11號。
克格勃主要機構有:對外諜報局、國內反間諜局、軍隊管理局、邊防軍管理局、總務局、克格勃駐外站組等。克格勃系統工作人員曾一度達到50多萬名,總部機關有1萬人,間諜、反間諜和技術保障等部門有20萬人,邊防軍30萬人,此外,在全國有150萬線人,在國外有25萬諜報人員,年預算為100億美元。
克格勃一直是蘇聯對外情報工作、反間諜工作、國內安全工作和邊境保衛等工作的主要負責部門,是一個凌駕於黨政軍各部門之上的「超級部」,是一個超然的機構,它只對中央政治局負責。
英國情報機關稱克格勃為「世界上空前最大的搜集秘密情報的間諜機構」。
克格勃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是安德羅波夫和貝利亞,安德羅波夫最後擔任了蘇聯的最高領導人,而貝利亞在權力斗爭中失敗,被赫魯曉夫以叛國的罪名處死。
1 克格勃名稱變更史
1917年12月 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
1922年2 月 國家政治保衛局
1923年7 月 國家政治保衛總局
1934年7 月 國家安全總局
1941年2 月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1941年7 月 國家安全總局
1943年4 月 國家安全人民委員部
1946年3 月 國家安全部
1947年1O月至1951年11月
國家安全部(對外情報機構歸情報委員會管轄)
1953年3 月 內務部
1954年3 月 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
一.領導機構構成
1.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會主席團
委員會主席團有主席一名,副主席十名,其中包括兩名第一副主席。主席和副主席還領導地方國家安全機關——各加盟共和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區、州國家安全局的活動。
2. 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全委會
蘇聯國家委員會全委會由十五至十七人組成,負責研究最重要的問題,並就這些問題通過相應決議,以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令的形式生效。決議生效以後,就成了所有國家安全機關必須執行的規定。全委會委員組成中有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副主席、主要部門的主官以及幾個地方國家安全機關的領導人。全委會由蘇聯部長會議決定任免。 約定俗成的是,烏克蘭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莫斯科市及莫斯科州和列寧格勒市及列寧格勒州國家安全局的兩位局長,傳統上都是全委員會委員。根據條例,全委員會一個月舉行一次例會,但有時候要多,這取決於該討論的問題是否緊急,是否重要。 全委員會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命令清單確認幹部任免。有時候聽取有關國內、國家安全委員會機關和部隊所發生的最重大非常事件的報告,討論上級權力機關的重要決議,並據此作出相應的決定。一般來說,討論問題會吸收范圍相當寬的特邀人員參加,人數有時多達一百人或一百人以上。 全委會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領導機關,是某種指揮學校,是審核與研究最重大問題的形式。全委會通過的主要決定可以長期有效,且只有全委會才能以其決議取消已生效的決定。 全委會是安全委員會相當廣泛的負責人交換意見的機會,是作出決斷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更主要的,它也是確定落實並監督決議執行情況的有益方式和方法。決議將傳達到國家安全委員會各級機關和部隊,並成為他們在相應方面展開實踐活動的依據。
二.各業務局
1. 第一總局 第一總局是對外情報偵察部門,它對駐國外間諜機構實施領導,並從蘇聯本土進行情報偵察,指導他們所在地區的國家安全機關第一線(情報偵察)分隊的工作。這些部門被稱為第一總局這一事實,也強調了對國外敵人斗爭的頭等重要意義。
2. 第二總局 第二總局從事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以來,對外情報偵察工作時分時合,這都取決於當時蘇聯哪種路線在對國家機關的態度方面佔主導地位。八十年代末以來逐漸形成一種做法,即不把全部反間諜情報偵察集中在一個部門。而是根據具體的工作方針把它們分散到幾個部門。但第二總局始終是反間諜情報偵察部門的主角,它實施反間諜斗爭,並從事與外國代表機構和旅遊系統有關的工作,同時還在蘇聯領土上進行某些偵察活動。
3. 第三總局 第三總局負責制止外國特工機關對蘇聯武裝力量的破壞,領導有關軍事部門和部隊的特別勤務處的工作。它在七十年代成為總局,其理由是它所從事的與國防部協同行動的工作,不僅量大,意義也很重要。
4. 第四局 第四局負責所有交通運輸部門的反間諜情報偵察活動的實施。
5. 第五局 第五局負責與意識形態破壞活動進行斗爭,它於1989年改組為「З局」。這遠遠不是一種形式上的舉措。現在,它已經不再從事原屬第五局的工作,即反意識形態破壞活動的工作,而是集中全部精力,調查並制止外國特工機關實施的恐怖和破壞活動,而外國特工機關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從事不符合蘇聯法律的外國組織和中心來搞這些活動。
6. 第六局 第六局負責各個國防工業目標和某些科研中心的反間諜情報偵察工作。
7. 第七局 第七局的任務是對委員會感興趣的目標實施屋外監控。這就是國家安全委員會所有業務方向都很需要的重要偵察部門。就人數來說,該局是相當大的,其主要特點是時刻保持戰斗准備,以便能晝夜執行任務。正是由於這個部門的活動,才得以經常發現並制止外國特工機關的間諜活動,判定他們的犯罪聯系,查清他們打入蘇聯要害部門,與蘇聯公民聯系、實施隱秘行動和通過目視途徑取得情報的意圖。
8. 第八總局 第八總局負責編制總部機關與地方機關以及情報偵察機關與駐國外情報機構通信聯絡的秘密電碼集。該局擁有制定密碼通訊體系的現代化技術和科學裝備,能切實保證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密碼通訊,並絕對保障這種通訊能在離總部機關的任何距離晝夜不停地工作。獲得秘密電碼集的途徑只有一個,那就是間諜。無線電報務員和密碼譯員的勞動強度極其繁重,一人,兩人,最多三人,就得隨時隨地地保證駐國外情報機構與總部機關的聯絡。工作條件是不輕松的,生活因必須遵守嚴格的制度而變得非常艱辛枯燥,也很不方便,因為,敵方特工機關對無線電報務員和密碼譯員都有極大興趣。
9. 第九局 第九局擔負保衛職能。它負責保障國家高級領導人、國家最高規格的禮儀場合、外國代表團來訪和蘇聯代表團出訪的安全。警衛克里姆林宮政府機關、部長會議大樓和其他一些目標,其中包括遠離莫斯科的地方目標,如黑海、波羅的海和其他地區的幾個目標,均屬於他們的任務。 一九九零年,第九局改組為保衛局,機構也有所改變,確切地劃分為兩類勤務部門:一類從事管理工作,另一類從事業務活動。 保衛局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很大:始終保持警惕,全神貫注,常備不懈,徹底奉獻自己的一切,因為隨時隨地都會遇到令人不快的突發事件。當然。他們還得適應工作和被保衛人個性的特點,適應需要保證其安全的目標周圍的情況。一般來說,出訪代表團的安全保障是特別困難的任務。,因為我們在那裡並不是主人,但誰也不會解除我們的責任。我們根本不能完全指望接待方的警衛,因為一旦發生意外事件,最終還是我們要負主要責任,而且不僅是公務上的責任,還有道義上的責任。 行使保衛職能,是一項復雜的職業,它需要本領、能力和良好的體力訓練。該局工作人員,一般來說,不會長期擔任這項工作,過一定時間以後,將調到其他業務活動方向,在這些方向的工作對精神和體力緊張程度的要求要低一些。
10. 第十處 第十處集中存放國家安全機關在蘇聯時期以及蘇聯以前時期積累的業務統計文獻和檔案資料。因此,在工作人員的談話中通常固定地稱之為「檔案處」。 國家安全委員會檔案是保存各種資料的嚴整體系,它們依據嚴密的分類法規則,按主題和年代進行分類,保證資料無條件地典藏,並能迅速檢索到需要的文獻。在一九九一年八月以前,該部門的工作人員由於蘇聯有嚴格的檔案使用規則,保證了國家機密的收藏,而且也未發生過任何問題。 同時,遺憾的是,在檔案政策中,在檔案法規中,存在著一些重大疏漏和不足:沒有明確規定某些資料的保存及其發表和用於學術著作的期限,但這卻排除了全部准許使用的可能性,封閉了利用堪稱國家機密的檔案資料搞政治投機和未經證實就轉交給大眾傳媒的通道,這兩種行為的後果往往是無法補救的。 八十年代末以來,第十處的工作人員就某些課題、國家機關和其他組織活動中的一些事件及片段進行了認真的分析。他們的分析、總結和結論是非常重要的,並報告了國家領導人,後者還根據他們的報告作出了與某些現實問題有關的相應決定。 檔案資料幫助我們填補了許多空白點,給相當微妙的問題帶來了一定的公開性,並使人們能夠引用真實材料去看待和解決某些問題,這些問題或是涉及蘇聯和其他國家的公民個耍�蚴巧婕八樟�墓�藝�謇�妗R瘓啪乓荒臧嗽亂院螅�蛋缸柿洗庸�野踩��被岬惱�辶魘В���掖�戳誦磯嘌現匚侍狻:芏嘧柿媳揮糜誄嗦懵愕耐痘�康模��哉廡┳柿系耐崆�故馱蚪�徊澆諒伊碩願霰鵠�肥錄�惱媸導�ぁ?/P> 安全委員會檔案處把資料編上數字元號並按號碼順序排列,而讀者則注意到缺了某些序號,這並不是力圖隱藏某個部門,而是安全委員會傳統上就是這么做的,在部門編號中允許有預設項。有時它們被填滿了,有時當安全委員會編制發生組織變化時,它們又重新出現了。
11. 第十一局(處):預設部門
12. 第十二處 第十二處,關於它的工作,有許多令人難以置信的傳聞和各種各樣的謠言,稱它的工作是國家安全機關對蘇聯公民和外國人進行「全面監視」。這里指的是技術監聽,是國家安全機關實施特別重要的偵察措施的技術手段。 這類方法一直被外國特工機關所利用,蘇聯也採用了這種方法。 審查有關國家生活最重要的方面和涉及國家安全利益的案件,需要有非同尋常的偵察方式和方法,監聽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根據上級確認並由國家安全委員會命令宣布生效的細則,在嚴格規定的條件下進行的。監聽不止一次地協助我們查清了犯罪分子極其危險的行動,幫助我們截獲國家安全機關感興趣的聯系和接觸也使我們有機會獲得其他途徑不能獲得的情報。 八十年代末以前,這個問題在法律上未以必要的形式進行規范,因此,利用通過這一渠道所得的信息具有不可聲張的性質,也不向檢察院和法庭提供。這些信息要以其他後續行為來證實,當然,是在能這樣做的情況下。在偵察諸如殺人、侵吞巨額國家財產和公共財產、走私、炒匯、非法接近國家重大機密並把它們轉交給外國代表等案件時,這種信息是格外有用的。 第十二處的工作要求具有專門的技術設備、專業訓練、判定什麼是所需情報並對其進行整理的能力。該部門工作人員有時要比一般偵察員知道得多,並填補偵察業務活動中的空白。這一部門的能力經常是獲取某些情報的唯一手段,這些情報是國家安全機關採用其他辦法從來也得不到的。 這項工作的微妙之處還在於以下方面,即在對某些目標開展工作的進程中,偵察人員會完全意外地碰上這樣一些情報,它們有的與要求偵察的人毫無關系,有的則與占據國家高級負責職位的人有關,且法律規定禁止監聽其談話。此時該怎麼辦呢?一方面,確有對這類人物進行監聽的禁令,而另一方面,我們有時獲得了他們進行非法甚至是犯罪活動的明顯證據,又不能就此罷手。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向蘇聯國內的上一級負責人報告獲得的情報,請求准許利用這一情報並繼續工作。這種態度源自國家利益的需求,通常並不對剛才提到的、在那之前暫時尚未、將來也不會把此視為侵犯人權,因為這是國家和社會利益迫使我們不得不如此為之。
13. 第十三局(處):預設部門
14. 第十四局(處):預設部門
15. 第十五局 第十五局從事的工作是設計、建造並按需要的制度管理某些目標,這些目標是為特殊時期,即為一旦爆發軍事行動和發生其他意外情況時准備的。 在莫斯科及其郊區和蘇聯的某些其他地方,建有絕對秘密商定的、供特別時期使用的目標。它們包括統帥國家和武裝力量的預備指揮所、不可或缺的儲備庫、政府通訊樞紐,以及其他在緊急狀態中支撐國家生活、保證國家或多或少地正常行使職能的設施,簡短點兒說,是維持國家在緊急狀態下仍有生存能力的設施。 各目標的設施需要按起碼的必不可少的原則作出相應的科學和技術結論,某些目標是用來防止核攻擊的,但是,在大型核彈頭直接命中時,它們的生存率也會大成問題,這當然是不言而喻的事。雖然如此,目標的某一部分卻會保存下來,從而在某種程度上保障國家的可管理性。 要保障國家安全,保障國家最重要的目標,沒有上述設施是不可能做到的。從蘇聯的能力出發,我們並不極力主張在所有方面都趕上擁有巨大潛力和實力的美國。但上述設施是最低限度的,是非有不可的。
16. 第十六局 第十六局的工作與第八總局相當接近,它擁有解決技術和科學問題的最傑出的智能潛力。它負責收集公開情報和秘密情報,解決有關打入蘇聯感興趣的別國家重要目標的極其復雜的任務。該局有許多高水平的發明,這需要高深的學識、必不可少的技術設備和技術手段。在這個部門工作著一批高級專家,他們完全可以成為蘇聯科學技術界的驕傲。第十八局並未囿於本單位的小圈子,它與蘇聯工業部門、科研機關具有廣泛的聯系,利用自己的潛力,幫助後者完成各種科研任務。 在研究具體任務時,他們要求嚴格、努力不懈、機敏過人、穎悟獨特,並充滿永恆追求的強烈願望,更主要的是他們找出的解決任務的方法簡直匪夷所思,而這些任務,乍一看,簡直就是人類智慧的幻想。國家安全委員會有一些不懈追求、渴望達到更高水準的部門,而第十六局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通往科技難題謎底最佳實踐道路上極其重要的一環,沒有它,在我們這個時代根本就不能保障蘇聯的國家安全。
17. 邊防軍總局 邊防軍總局領導邊防軍區、邊防部隊和哨所。邊防部隊的總部機關不大,但邊防軍總數卻超過二十二萬人。對於蘇聯這種擁有漫長邊界的大國來說,這是現實需求所允許的最低數量。八十年代末迫切需要擴編邊防軍部隊,改善他們的物質條件,給他們增加財政投入。邊防軍經費已佔國家安全委員會預算總開支的一半,其相當一部分用於邊界的技術裝備:軍事技術兵器、目標設施建設、通訊聯絡、各大單位的工資。
18. 偵察技術局 偵察技術局是設計、開發、生產和經營專用技術工具的先頭部隊,也是科學思想成果、最高技術工藝和獨一無二的技術解決方案最集中的部門。在該局的產品中,進行批量研製和生產的技術工具相對較少,往往是些單個產品,它們被指定用來完成嚴格規定的偵察任務。偵察技術局利用蘇聯科學界和整個工業的科技成果,密切關注國外在這一領域的新產品,並極力利用其中最有價值的一切成果。 偵察技術局的產品具有雙倍的機密性。如果走漏消息,就能是對手很快制定防範措施,從而抵消我方技術能力的效能。 該局工作人員都是有一定特長的全神貫注的人。國家安全委員會慷慨地把自己的新發明與地方工業部門分享,從來不提任何交換條件,當時也不存在任何商業性活動。完全可以實事求是地說,沒有該局的產品,不論是情報偵察機關,還是反間諜情報偵察機關,或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其他部門,首先是邊防部隊,都不能完成本部門所面臨的任務。我相信,這個局仍有遠大前程,但是,這只有在一種條件下:即它如果能吸收國內外經驗,並不斷尋求更高水平的各種科技發現,才能變為現實。
三.其他輔助性部門
1. 軍事建設局 軍事建設局幫助解決各業務局迫切需要的最復雜的工程項目。
2. 總務局 總務局為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業務活動服務。在落實極其復雜的偵察措施時,假如沒有物質管理保障,尤其是在意外情況下,其富有效益的工作是不可想像的。
3. 醫療保健局 醫療保健局對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人員,尤其是在國外工作的部分人員由於駐在地的環境引起的健康情況採取預防措施,並經常檢查,及時治療。醫療保健局甚至還制定了一套建議:讓去氣候條件欠佳之國的工作人員在出國前進行體質鍛煉。
4. 捷爾任斯基高等學校 捷爾任斯基高等學校向學員提供近五十種外國語的高級語言訓練及專業科目知識,同時還培養高等數學、物理和其他學科的專家。 國家安全委員會擁有出色的教育培訓網,學員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而工作人員則可在專業培訓班為接受專門知識而進行訓練和預備訓練。 國家安全委員會培養邊防和通信幹部、密碼譯員、某些技術專家,保障副博士和博士論文的准備與答辯。
5. 人事局 人事局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中管理幹部,在其各級單位都建有相應的人事部門。選調工作人員,接受他們參加工作並進行安置、提職,解決許多與物質保障有關的問題,辦理休假獎勵,選派幹部參加培訓和進修等等,但這些遠遠不是國家安全機關人事部門所從事工作的全部。 人事工作最困難的階段是選調、研究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的候選人,因為,如果此時出錯,可能會在此人活動的任何階段付出昂貴的代價。 人事局在與意外事件有關的檔案分析方面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各部門提供必要的幫助,這些事件包括個別工作人員的叛變、破壞軍事紀律、玩忽職守等。
http://hi..com/007cn/blog/item/c56cf01ff390abf5e1fe0b58.html
⑩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的歷任局長
姓名任期備注維克托·巴拉尼科夫1992年1月-1993年7月安全部尼可雷·高魯許科1993年7月-1994年2月安全部,FSK什傑·史帝帕辛1994年2月-1995年6月FSK,FSB米海爾·伊文諾維克·巴斯科夫1995年7月-1996年6月尼可雷·柯巴萊歐夫1996年7月-1998年7月普京1998年7月-1999年8月9日尼可雷·帕楚雪夫(帕特魯舍夫·尼古拉·波拉丹諾維奇)1999年8月9日-2008年5月12日亞歷山大·博爾特尼科夫(巴爾特尼科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2008年5月12日-1996年6月20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任命米海爾·伊文諾維克·巴斯科夫為首任聯邦安全局局長,也任命尼可雷·柯巴萊歐夫為繼任局長。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首任局長:帕特魯舍夫·尼古拉·波拉丹諾維奇大將
1951年7月11日生於列寧格勒;
1974年畢業於列寧格勒船舶製造學院,畢業後在本學院的一個教研室任工程師;1974年開始在國家安全機關工作;從蘇聯部長會議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高等學校培訓班畢業後,在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列寧格勒州管理局反間諜部門工作;
1992年被任命為蘇聯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國安全部部長;從1994年至1998年在俄羅斯聯邦反間諜局和聯邦安全局管理局任各種領導職務;
1998年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俄羅斯聯邦總統監察局局長;
1998年10月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副局長兼經濟安全局局長;
1999年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第一副局長;
1999年8月9日根據俄羅斯聯邦總統令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
大將軍銜,法學博士,俄羅斯英雄。
2008年5月12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署總統令任命原聯邦安全局副局長巴爾特尼科夫為聯邦安全局局長,原聯邦安全局局長帕特魯舍夫改任聯邦安全會議秘書。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現任局長:巴爾特尼科夫·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大將
1951年11月15日出生於別爾姆市;
1973年畢業於列寧格勒鐵路運輸學院;
1975年畢業於蘇聯「克格勃」莫斯科高等學校;
1975年開始在國家安全機關工作;曾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聖彼得堡市和列寧格勒州管理局副局長,負責反間諜工作;
2003年6月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聖彼得堡市和列寧格勒州管理局局長;
2004年2月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副局長兼聯邦安全局經濟安全局局長;
2006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2008年5月12日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局長;
2008年5月12日同時被任命為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常務委員;
大將軍銜,已婚,有一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