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斗機,叫什麼名蘇幾呀
名字是T-50
米格早就被蘇霍伊兼並了。。。
㈡ 第五代戰斗機是什麼標准
第五代戰斗機是目前發展的最先進的一代戰斗機,飛機採用內置武器的隱身設計,同時還帶有能降低飛行員工作載荷、提高其狀態感知的綜合航電系統。第五代戰斗機的特點有超聲速巡航、低可探測性、使用維護簡便等。
以上將噴氣戰斗機發展分成5代,是美國和俄羅斯航空界和軍方人士的一種劃分,尚未見到國家權威機構正式劃分界定。至於某種飛機到底歸屬哪一代,還要看其具體型別的機載系統裝備水平,不能一概而論。
美國現有新的劃分標准,即是將像法國陣風、歐洲聯合研製的台風等等三代半戰斗機升至第四代戰斗機,將F-22,F-35等戰斗機升至第五代戰斗機。
編輯本段各國情況美國第五代戰斗機
美製首架F-35A戰機機首特寫根據目前的資料看,美國近來很重視能夠跨大氣層飛行的高超聲速高空飛機,美國是否有可能選擇這種飛機作為其未來的第五代戰斗機?美國用這種飛機達到什麼樣的軍事目的呢?
高超聲速飛機是美國的必然選擇專家認為,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未來空間系統的作用將遠遠超過現有的傳統意義,它將在國土防護、對敵攻擊和贏得未來戰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從美國以往武器裝備發展思路來看,他們始終在追求一種新裝備的技術突襲作用,目的是想通過發展一種最先進的武器系統,使現役大量武器裝備徹底失效的目的。例如,美國研製的隱身戰斗機技術就曾起到了使大量現役雷達探測裝置探測功能全部或部分失效的作用。如果順著這個思路思考,美國未來有可能發展一種能夠在亞軌道飛行的高超聲速戰斗機。因為到目前為止採用吸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飛機,飛行高度最高不過30多千米,而衛星則都在幾百千米高度層以上做軌道飛行,所以在亞軌道飛行目前還是個空缺。
爭奪太空是美國軍方現在就非常明確的戰略目標。美國空軍現在想發展成為空天軍,未來要奪取的不僅是制空權,還要制天權。美國的戰略目的是具有24小時全球探測能力,以保證自己的航天航空器不能被對方攻擊到,但卻能夠打擊對方的航天航空器。
美國認為,要想取得絕對的制天權,必須具有靈活快速地進入空間的能力,以便能隨時占據航天領域的優勢地位。現實是,依靠現在發射的運載火箭實現航天器快速進入空間的方式並不十分理想,因為准備時間較長,而且發射和回歸都是定點定時的,談不上機動靈活,無法滿足美國空軍未來爭奪制天權的戰略需求。因此,美國在未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上,即使滿足不了直接飛出大氣層的要求,也可以先搞一種飛行速度能達到M6的高超聲速高空飛機,帶上小型火箭往上一打就可以進入軌道了。總之,美國未來要實現快速機動地進入太空的目的,可能要大力發展下一代跨大氣層飛行的高超聲速飛機。
專家認為,美國如果真正實現空天結合以後,在亞軌道高度層飛行的武器裝備將具有空前的優勢,現有所有防禦武器系統面對這一高度絕大部分都將失效。實際上只要戰斗機能夠達到40千米高度以上就開始進入了亞軌道。在這一高度上,世界上現役的防空導彈將全部失效。而且當它的飛行速度達到超高聲速時,現役的軍用飛行器也將失效,就算能夠看見,也追不上,打不著。
美國一直沒有停止對空天飛機的研製,這是否也是美國第五代戰斗機的研製方向之一?
專家認為,航空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是往更快、更高、更遠的方向發展,因此空天飛機肯定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美國未來下一代戰斗機的發展方向。美國高超音速空天飛機的發展現在主要受到技術發展的制約。美國的X-30原來的雄心壯志是實現從紐約到東京的飛行僅僅需要兩個小時,但動力問題一直是影響它發展的主要技術障礙,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超燃沖壓發動機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美國從事空天飛機的研究至少也有40年了,再加上現在材料技術和相關科學技術的進步,很可能在21世紀的前半葉研製出這樣的飛機。
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
蘇聯曾研發出蘇47以及米格1.44。解體後,俄空軍認為這兩架飛機都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開始研發更加先進的T-50 俄蘇霍伊公司開始組裝試驗型第五代戰斗機。該機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負荷可達 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4月24日報道,俄羅斯的發動機製造商——「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Saturn)的網站首次對外透露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可能的布局圖片。俄羅斯未來第五代多用途戰斗機作為未來戰術航空綜合系統(PAK FA)項目的一部分正在進行開發,蘇霍伊設計局的T-50戰斗機在與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集團競標俄羅斯國防部第五代機項目中取勝,「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被選擇為該機提供發動機。 俄印最早在2000年便已開始就聯合研製第五代戰斗機進行接觸。蘇霍伊公司領導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諾,俄方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的性能將與美國的F- 22「猛禽」相當。由於研製新型戰斗機的費用極其高昂,俄方獨自承擔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印度則想從俄方那裡獲得製造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因此兩國很快便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協議。 據悉,俄空軍需要的是一種單座戰斗機,而印空軍則希望新一代戰斗機是雙座型。近期俄羅斯將在茹科夫斯基城開始第五代(註:按美國、中國的標准為第四代)重型多用途戰斗機T-50的飛行試驗。試驗時間大約持續五年,第一批T-50將在2015年交付俄羅斯空軍,並開始部隊測試,然後組建飛行大隊。 俄羅斯空軍打算購買450-600架同類飛機,T-50的生產將在阿穆爾-共青城進行。到2025年,俄羅斯將用T-50全部替換老舊的米格-29 和蘇-27飛機,同時為了打造新型航母,還計劃製造飛機的艦載型。 T-50第五代重型多用途戰斗機由俄羅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該計劃隸屬於「未來前線航空系統」(PAK FA)項目。目前飛機的外形和技術數據還是軍事秘密。 T-50是雙發重型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約為32-35噸,機翼有變化的後掠角,飛行時機翼的載荷比F-22「猛禽」稍小,這個特點與其他的氣動性能結合在一起使其機動性將比F-22更優越。
中國第五代戰斗機
2009年底,中國空軍副司令何為榮在央視節目中透露了中國五代戰斗機將很快首飛。這一消息引起了外界廣泛的質疑,央視軍事節目的專家們認為是殲10改進型戰機,即便是最樂觀的中國軍事愛好者都難以相信, 中國殲20隱形戰斗機在2011年亮相國產重型隱形戰斗機會來得如此之快。但僅僅一年之後,何副司令透露的消息得到了證實,中國第五代戰斗機高清照片在中國軍事網站被爆光。
中國第五代戰斗機採用了單座、雙發、雙垂尾、帶邊條的鴨式氣動布局。通過參照物對比,可大致推測出該機長度超過20米、翼展超過13米,屬於一款雙發重型戰斗機,但該機高度比殲10還低,估計在5米以內。該機的機頭、機身呈現菱形、垂直尾翼也向外傾斜,起落架艙門採用鋸齒邊設計,具備隱形戰斗機的特徵。[2]
2012年10月31日上午10時32分,由中航工業沈飛研製的AMF五代戰機(殲-31)成功首飛。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個同時試飛兩種五代機原型機的國家,此前,只有美國同時研製了F-22和F-35兩種五代機。
殲-31
殲18
殲-18
中國殲-18戰斗機是指網路流傳的中國新一代的垂直起降戰斗機。該戰斗機將用於航母戰機使用。殲-18戰斗機是一款垂直起降戰斗機,可以說是中國第一款這類戰斗機,主要用於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機動力強,雙矢量發動機,外加一台輔助升力發動機,雙垂尾,無鴨翼,無尾翼,在隱身和空氣動力有很好的結合。作戰半徑2200公里,擁有先進座艙系統,而且裝備有加油系統。
㈢ 俄羅斯5代機是什麼
中新網12月7日電綜合報道,俄羅斯蘇霍伊公司總裁波戈相12月6日在馬來西亞國際航空航天展上宣布,俄第5代殲擊機的生產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飛機將在2009年開始首飛試驗,預計在2015年前投入批量生產。
波戈相6日在馬來西亞明確指出:「現在我們正處在生產第5代殲擊機試驗樣品的階段,之後應當逐步邁過與准備開始飛行試驗有關的所有階段。」
波戈相所指的是第5代戰機正式名稱為「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是蘇霍伊設計局在新一代戰機研製項目框架內生產的。2002年蘇霍伊公司在第5代戰機研製競標中戰勝米格公司,開始生產第5代殲擊機,主要代號I-21、T-50或701產品。它在性能上不遜於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與波音一體化防務系統公司聯合生產的F-22「猛禽」戰機,主要用於大幅提升俄空軍殲擊航空兵戰斗實力。根據俄空軍發展計劃,俄軍航空兵近年應當優先裝備以蘇-27、蘇-30、蘇-35戰機為基礎的第4代半現代化升級型戰機和米格-29最新改型殲擊機,據悉至少應裝備200-250架。
波戈相同時宣布,在俄印聯合計劃框架內定位於向第三國出口的第5代戰機方案將在俄前線航空兵前景航空系統基礎上研製而成。他說:「我們沒有製造兩種不同飛機的計劃,盡管希望得到這種殲擊機的客戶,毫無疑問,可能會有某些個別的細微要求。」
這是一項相當重要的聲明,波戈相以此向外國潛在客戶說明,他們將要得到的第5代戰機至少在技戰術性能和飛行性能上不遜於俄制原型機。但是他同時明確標定了蘇霍伊公司准備應外國空軍要求改進未來戰機基礎結構的主要框架。波戈相說:「每個客戶都有細微要求,在第5代飛機方面同樣如此。將會有一個統一基礎平台,但是不同的客戶可能會各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蘇霍伊公司總裁強調,在出口型第5代戰機研製方面,最重要的是改動程度不能太大。比如供應給印度、阿爾及利亞、馬來西亞的蘇-30飛機分屬各不相同的方案,但是它們仍是同一種飛機。他說:「比如,馬來西亞要求我們用法國設備更換以色列設備,我們完成了這項工作。但是我並不認為,這是另外一種飛機。這還是那種飛機,盡管有一定程度的改變,這與航空電子設備調整有關,同時要求我們付出必要的努力,不過我們的組織水平相當高,能夠靈活進行這些修改。」
至於俄印聯合研製的第5代戰機項目,波戈相指出,現在工作正在按照三個方向進行。首先必須商定新飛機的技術要求,然後確定印方計劃對項目提出哪些技術和變動要求。至於雙方向聯合項目提出的改動問題,這非常重要,應當首先解決,否則可能會使合作項目面臨滅頂之災。歐洲戰機EF-2000「台風」就是最新的例子,無休無止的磋商和互相矛盾的要求,最終導致法國退出。俄方將竭盡所能避免類似事態在俄印第5代戰機研製項目上重演。(
㈣ 俄羅斯第五代飛機
米格LMFS
㈤ 俄羅斯有沒有第五代戰機
根據目前公眾能夠掌握的情況來看,沒有,即使有計劃,也停留在概念階段或者圖紙階段,造出了模型或者樣機的可能性相當小,而已經試飛的可能性幾乎為0……主要原因還是技術:
1.隱身技術(俄羅斯從來沒有搞過一款隱身外形設計的飛機)
2.發動機技術(俄羅斯發動機再好也無法與USA的媲美,目前的發動機估計無法使他的5代機飛得好)
當然,經濟實力也是一方面,等俄羅斯經濟復甦,自然會繼續五代機的發展,到時候再等著看俄羅斯姍姍來遲的5代機時飛吧!
俄羅斯現在的5代機計劃,出名的也就是T-50了,它也是最有可能試飛的機型,但是這也僅僅是推測,真實的情況我們外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另:SU-47完全不是什麼五代機!!!他頂多算是前掠翼技術驗證機!跟美國的X系列性質一樣,是驗證某種技術的,嚴格來說,他連合格的戰斗機都不算 !
㈥ 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是什麼
只有兩款原型機:一款是米高揚-古列維奇公司的米格——1.44(好奇怪的名字!);一款是蘇霍伊公司的蘇——47「金雕」前掠翼戰機。
但談到裝備部隊.......就不知道是猴年馬月了!
從它們的一些數據上看,與F-22不相上下!。但是真是那樣么?我們不得而知!
㈦ 為什麼俄羅斯的第五代戰機還未研製好,就已經打算大量賣給中國了
忽悠中國,俄羅斯沒打算賣,中國也沒打算買,中國走的是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軍事發展道路,當年俄羅斯賣給中國蘇27,中國馬上造出了仿製品殲11,後面更是研製出來殲10.
㈧ 俄羅斯五代機T50是教練機參戰能力如何印度有購買250架
韓國的教練機是T50,和俄羅斯的T-50不是一碼事兒。
俄方目前的研製還未結束,印度的訂單下的太早了,估計是被俄國人再一次坑了。
T-50就目前的數據來看,和F-22有一定的差距;再考慮到美俄兩國作戰系統的差距,T-50的能力肯定是在F-22和F-35之下了。
如果殲20能夠服役的話,也要高於T-50。
㈨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詳細介紹
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 俄羅斯T-50戰斗機-基本資料 俄羅斯T-50戰斗機類型 多用途戰機 生產公司 蘇霍伊 首次飛行 預計2009年8月 使用狀態 開發中 主要用戶 俄羅斯 生產數量 1 乘員: 1人 長度: 22.0 m 翼展: 14.2 m 高度: 6.05 m 翼面積: 78.8 m�0�5 空重: 17,500 kg 載重: 26,000 kg 最大起飛重量: 36,000 kg 發動機: 2×Lyulka AL-41F 後燃器,數位控制渦輪扇發動機 推力: 每個 9,800 kgf 後燃器推力:每個 17,950 kgf 向量推進: 范圍:-20°至+20°;噴口轉速度:30°/秒(上下左右4方向) 俄羅斯T-50戰斗機-基本簡介 俄羅斯T-50戰斗機俄羅斯第五代戰機T-50為單座雙發重型戰機,具備隱身性能好、起降距離短、超機動性能、超音速巡航等特點。根據俄媒體透露的技術指標,T-50最大起飛重量34噸,在以27噸重量起飛時,最高速度能達到每小時1900千米。其超音速巡航速度可達每小時1450千米,作戰半徑1100千米,戰斗負荷可達6噸,內置3個武器艙,能實現飛行性能和隱身性能的良好結合。英國《飛行國際》2007年4月24日報道,俄羅斯的發動機製造商——「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NPO Saturn)的網站首次對外透露俄羅斯第五代戰斗機可能的布局圖片。俄羅斯未來第五代多用途戰斗機作為未來戰術航空綜合系統(PAK FA)項目的一部分正在進行開發,蘇霍伊設計局的T-50戰斗機在與俄羅斯米格飛機製造集團競標俄羅斯國防部第五代機項目中取勝,「土星」科研生產聯合體被選擇為該機提供發動機。 俄印最早在2000年便已開始就聯合研製第五代戰斗機進行接觸。蘇霍伊公司領導人波戈相曾向印方承諾,俄方研製的新一代戰斗機的性能將與美國的F-22「猛禽」相當。由於研製新型戰斗機的費用極其高昂,俄方獨自承擔會帶來巨大的壓力,而印度則想從俄方那裡獲得製造第五代戰機的技術,因此兩國很快便在聯合研製新一代戰機的問題上達成了初步協議。 不過,俄第一架第五代戰機的原型機基本上是按照俄空軍的要求進行設計的。由於印空軍對新一代戰機的要求與俄方存在著差異,因此蘇霍伊公司將以相同的基礎框架開發兩種類似的戰機。據悉,俄空軍需要的是一種單座戰斗機,而印空軍則希望新一代戰機採用與蘇-30MKI相同的雙座布局。 俄羅斯T-50戰斗機-技術性能 俄羅斯T-50戰斗機性能 最高速度: 2,600 km/h 巡航速度: 1,400 km/h 航程: 4,000 km 實用升限: 18,000 m 爬升率: 350 m/s 翼負荷: 470 kg/m�0�5 武器 機炮:1× 30 mm GSh-30-1機炮,備彈 150 發 導彈:14個掛點 空對空:R-77, R-77PD, R-73, K-74 空對地:X-29T, X-29L, X-59M, X-31P, X-31A, KAB-500, KAB-1500 相似機種 蘇-47、 F-22、 X-29、 J-XX、 米格1.44、 台風戰斗機、 陣風戰斗機 設計時序 蘇-27 - 蘇-30 - 蘇-32 - 蘇-33 - 蘇-34 - 蘇-35 - 蘇-37 - 蘇-47 - T-50 俄羅斯T-50戰斗機-設計 作為第5代戰機(即歐美標準的第4代),必須擁有向量推力技術,不開後燃器下維持超音速巡航,匿蹤功能。T-50戰機使用等離子隱身技術,大小則略小於蘇-30,導彈完全內置,雷達可探測性大大降低。 由於發動機的高推重比,使T-50可於300-400米內起飛。與美國F-22比較,由於T-50較遲研製,因此其性能會高於 F-22(像蘇-27機動性超過F-15一樣)在俄羅斯首次發出之圖片,可看出其布局與F-22相似,同樣是因為隱身及超音速巡航需要然而T-50的水平和垂直控制面更小,這表明T-50希望使用向量推力技術進行俯仰、偏航和滾轉控制另外,T-50的最大起飛重量約在25-30噸,與F-22相約但有傳T-50會利用等離子隱身技術(不等於等離子引擎),這種技術比F-22使用的有更好隱身性T-50並非使用等離子發動機(引擎),而是使用AL-31發動機系列的一種發展版本這發動機類似土星公司於2005年莫斯科航展透露的117A至於等離子發動機本身尚未可達成隱身功能。 俄羅斯T-50戰斗機-構造 機身 T-50機身的橫截面為橢圓形,全機主要由鈦鋁合金建造,13%為復合材料。機鼻雷達罩在前部稍微變平,底邊為水平,為的是將它的反尾旋性能最優化。 駕駛艙 駕駛艙的設計著重於飛行員高度的舒適性,使得飛行員能夠以極高的G力負載操駕下控制飛機。機上配有了新型的彈射椅和維生系統。幾何可變適應彈射椅以 60°角的傾斜,用來減少高G力之下對飛行員的沖擊。這個座椅可以讓飛行員以一般情形下無法承受的高G力負載來做出近戰纏斗(dogfight)。 俄羅斯T-50戰斗機-現況 T-50試飛時間原定為2008年,應該是之前印度提出與俄羅斯合制的時間,但現在的進度肯定無法實現由於T-50尚於設計階段,試飛時間延期為2009年8月,但是在2009年5月時,負責發動機的土星公司已暫停研發,因為國防部資金短缺及合約到期,可能影響試飛時間。 俄羅斯T-50戰斗機-試飛 俄第五代戰斗機T-50即將於2010年1月29日進行首次試飛。出於保密的目的,俄第五代戰機的首飛地點已被定在俄遠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體的一處機場內。 俄第五代戰斗機已在2009年12月底成功進行了首次地面滑行試驗。當時該機並未進行任何塗裝,也就是說,其尚未做好試飛的准備。目前,俄軍方和新機的研製單位蘇霍伊公司均未透露有關這款戰機外形和性能的任何消息。不過,有目擊者表示,T-50的外形很容易讓人想起美國的F-22A「猛禽」戰斗機。 不過,根據印度國防部官員此前透露的消息,俄印聯合研製的第五代戰機將是一種能夠躲避雷達探測的「隱形戰斗機」,其雷達散射截面僅有0.5平米,只是印空軍現役蘇-30MKI的40分之一(後者的雷達散射截面約20平米)。
㈩ 關於俄羅斯T-50的問題
樓主<兵工科技》2010 4期對T50有詳細介紹我濃縮給你
以下內容均是我用搜狗拼音打得
1 T50與F22處於同一水平,外形殊途同歸
2 相像是因為追求隱身和超音速巡航能力
3 T50主翼與水平尾翼耦合布置,體現出鮮明的超音速巡航特徵
4 T50隱身能力不敵F22
5 T50高大的座艙傾斜布置,有利於飛行員視野
6 T50未採用整體式座艙
7 T50前緣可動邊條設計為俄羅斯首創
8 T50機翼雖小,但升力不小
9 T50機翼後掠翼比F22大,有利減詛
10 T50機翼更薄,有利於超音速巡航
11 T50機身沿展向分布,氣動效率跨越新層次
12 機腹底部凹陷,布局稍顯凌亂
13 T50首次採用縱列武器艙,武器裝載量比F22更大,獨創翼下整流短倉,放置警覺空空導彈
14 T50後機身並未採用隱身設計緣自動力不足
15 T50首次在將要服役的戰機上使用全動垂尾(YF23也用過不過為服役)
16 垂尾航向穩定性好,氣動性能優越
17 外形比SU27和F22都大載荷更強
18 飛行控制不比F22復雜
19 總體設計更突出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能力,隱身方面考慮最小
20 總體設計F22領先,氣動布局T50更好
終於打完了不過建議樓主去買本《兵工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