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逆火」轟炸機對中國來說有難度么
從建造角度而言,還是有些難度的
難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後掠翼的製造,這個機翼盒機構比較麻煩,中國沒有相關經驗,但是這個還是可以克服的
2、就是發動機問題,中國沒有這種類型的發動機
但是逆火這種靠高空高速突破吃飯的,已經沒有活路了,在綿密的導彈網之下,等於死路一條
② 在轟炸機方面,中國和俄羅斯之間還有多大的差距
俄羅斯作為蘇聯最大的繼承者,也擁有三款轟炸機,分別是圖-95、圖-160和圖-22。這三款轟炸機雖然都是上世紀的產物,但是在載彈量以及航程上依舊不容小覷。尤其是圖-160轟炸機,在最大航程以及載彈量上與美國現役轟炸機不相上下,是俄羅斯發動核打擊的有力武器。
反觀我國,現役轟炸機只有轟-6K這一種機型,而這一種機型還是在蘇聯圖-16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雖然最新的改進機型與圖-16相比已經有了巨大提升。但是在載彈量和最遠航程上依舊有明顯的不足,只能算是一款中型轟炸機。
這也是有原因的,我國的轟炸機發展歷史確實是崎嶇泥濘
中國空軍擁有的第一中戰略轟炸機是前蘇聯仿造美國B-29戰略轟炸機的圖-4「公牛」重型戰略轟炸機。1
中國空軍裝備的第2種戰略轟炸機是轟-6,這也是目前為止中國空軍裝備的唯一一種戰略轟炸機。轟-6是中國仿製的前蘇聯的圖-16「獾」高亞音速中程轟炸機。1957年,中國從前蘇聯引進兩架原裝圖-16和相關技術資料。但蘇聯方面交付給中國空軍的資料非常有限。而且並不是中國空軍最希望得到的圖-16K型的資料。但中國科技人員依靠自己的能力,應是在資料不全的情況下完成了對圖-16高亞音速中程轟炸機的仿製工作。1968年12月24日,轟-6首飛成功,於1969年開始批量投產裝備中國空軍並一直裝備、改進至今,成為迄今為止中國空軍中國空軍裝備的唯一一種戰略轟炸機。目前轟-6已經發展出多種型號成為一個系列。其中,今年首次公開的最新改進型「轟-6K」型轟炸機是最新改進型。從得到的資料判斷,「轟-6K」加裝了一對翼下掛架,從而是一下掛架增加到4個,提升了載彈量和擊力。拆除了轟炸導航雷達和交聯的轟炸瞄準具,加大了機頭雷達罩以容納新的多功能對地攻擊大型數字化雷達。「轟-6K」的兩個發動機進氣口更大,這說明該機換裝了新型發動機。國內**體普遍推斷是是12000公斤推力的D-30KP型渦扇發動機,也就是伊爾-76型運輸機的發動機。這點對轟-6具有極大意義。以往轟-6裝備的是國產渦噴-8型渦輪噴氣發動機。油耗大推力小。導致轟-6的航程只有5760公里,作戰半徑2600公里。D-30KP型渦扇發動機的換裝將會讓轟-6K擁有更大的有效載荷和更遠的作戰半徑。目前,轟-6轟炸機的作戰半徑為2600公里。國內**體普遍認為,D-30型發動機加上機體自動布局的適當改進和在武器掛載位置增加副油箱,轟-6K的作戰半徑有可能提高到3000公里甚至更遠。搭配國產新型「紅鳥」遠程巡航導彈和超音速遠程反艦導彈,在偵察衛星等先進遠程預警探測指揮系統的支援下,轟-6K將有效提升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對敵方大型水面艦艇如航母和敵第二島鏈如美國關島基地的威懾打擊能力
由此可知,固然仍未達到俄羅斯的水平,但是差距已在縮小
可以期待一下轟-10的表現
③ 俄羅斯炮擊中國船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影響就是:一小部分人會說那些人偷魚被抓活該,一大部分人會罵那一小部分人吃裡爬外;TG政府會表示將依法對這些公民處理,同時又會宣稱會保護好我大天朝公民的合法利益;如果事情鬧大了,貼吧里會有人發貼《看看俄羅斯網民對俄羅斯炮擊中國漁船的評論》,並且十成上貼吧首頁,之後,過一段時間中俄又會手牽手,生生世世好朋友…
④ 為什麼俄羅斯的轟炸機天天都繞日本飛日本都不說俄羅斯危脅論,中國對日子不咋地,怎麼就天天說中國危脅論
因為俄國的飛行對日本造成的威脅是戰術性的,也就是只能出出氣表表態的威脅,最多也就死幾個人的事情,日本整體沒有存亡危機。
而中國不同,中國國力、軍力提升後對日本的威脅是關繫到日本存亡的威脅,中國可以動搖日本的國本。萬一中國脾氣上來了想掐斷日本的能源供應,只要在南海攔截一次,再到東海攔截一次日本的貨輪,日本全國就得斷油、斷外貿,這情況發生的可能性一直存在。
日本一直以來心虛的很,因為中國還沒報侵華的仇,這殺了中國3000萬人,強奸了200多萬,掠奪損毀了十幾萬億的財物,顯然,中國必定要報復的。這是日本一直對中國的國力提升特別敏感的重要原因。
⑤ 俄六大新武器對中國有何意義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雖然那個令人生畏的紅色巨人早已分崩離析,但是其主要繼承者俄羅斯在軍事技術方面仍有許許多多的閃光點。孔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強國強軍不僅需要自強,亦需虛心取經。
⑥ 為什麼美,俄要發展戰略轟炸機,難道不怕中
戰略轟炸機機動靈活優勢比洲際導彈大多了和平時期執行震懾作用等還有戰略轟炸機在高空很能攔截的 至於俄的新戰略轟炸機
KRET公司研製的圖-160M2導航設備已經考慮到類似的問題,正如米赫耶夫所說,新機型可以在一個或多個系統被損壞的情況下繼續執行任務。
他解釋說:「在這一領域,對航行的要求完全改變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切都將是新的。飛機將採用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新的宇航系統和一系列的工具,包括新的衛星導航系統。」
導航系統可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GLONASS)系統相連,無疑是宇航設備的一大進步。實際上,現代轟炸機機組利用星系來確定自己的位置,並不可笑。假設敵人在交戰中開始攻擊天基系統,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備用系統,飛機就極可能會因找不著北而盲目飛行。據悉,俄羅斯正在穩步發展自己的反衛星武庫,因為俄軍已經意識到日益嚴重的威脅。
此外,米赫耶夫副總裁談論的不是手動航海六分儀。實際上,該公司生產的高級電子「星掃描」系統,可以自動完成這項工作。美國空軍退役的SR-71偵察機和B-2轟炸機也有類似的系統。
所有這些系統都可能對未來的PAK DA大有幫助,這取決於它的最終設計。飛行器的藝術和動畫描繪了各種先進的外形,但亞音速混合機翼的設計似乎是最有可能的。
如果俄羅斯的低可觀測(隱身)技術不能擊敗各種各樣的雷達波段,更不用說紅外感測器,那麼這些防禦系統將對這種新型轟炸機尤為關鍵。事實上,俄羅斯對這些防禦措施保持沉默,可能是默認自己遠遠落後於潛在的對手,尤其是在低可探測特性、高端數據融合技術和感測器技術提高生存能力和機組的整體態勢感知等負面的競爭中。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進攻性武器,先進的防禦型電子戰系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自動攪亂敵軍通信或雷達接收器。此外,感測器收集了與電子情報陣列相同的信息,具有另外的潛在作用。這些優勢結合F-35聯合攻擊戰斗機的光電瞄準系統和分布式瞄準系統,幫助提示有導彈來襲——尤其是雷達和超敏感的電子監控設備。從理論上講,這可以使噴氣機成為一個強大的情報收集器,並藉助於先進的數據鏈接,將該信息推送給其他飛機或地面部隊。
當然,俄羅斯軍事現代化計劃往往受自身的成本因素所約束。受困於國家的經濟衰退和制裁之間,克林姆林宮經常發現發現自己捉襟見肘,主要采購計劃無限期延期,以騰出資金優先用於其他緊要方面。例如,俄羅斯定向紅外對抗系統的大小和美國的第一代很相似,出現在本世紀初,直到最近才出現在戰場。
圖-160M2是莫斯科「願望清單」上的高級武器,米赫耶夫透露的細節顯然具有現實意義。據塔斯社報道,俄羅斯國防部副部長鮑里索夫(Yuri Borisov)表示,新開發的系統能節約成本,最終會配置到圖-160M2轟炸機,極有可能取代其它現有的轟炸機,如圖- 22M、圖-95和圖--142。
⑦ 我國空軍深度改進轟-6,為何不直接引進俄羅斯轟炸機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一個問題主要可以從兩個原因上面來講,一方面是俄羅斯自己本土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就是俄羅斯的轟炸機機,在我國來講,他並沒有轟-六轟炸機更適合我國。下面我們就來針對這兩個問題來分析一下。為什麼我國寧願選擇深度改進轟-6轟炸機而不去直接向俄羅斯引進轟炸機!
另一方面,從我國自身來講,雖然說我們的轟-6轟炸機在速度上與圖-22m3相比較來講的話,並沒有圖-22m3速度快。但是由於圖-22m3它畢竟是上個世紀的產物,在它的航電設備不更新的情況下,它是很難與我國現有的武器系統相匹配的,尤其是對於我國的巡航導彈,它是不具備發射能力的。而且早在05年的時候,轟-六式轟炸機總設計師周振國就曾經表示出轟-6轟炸機的整體水平其實是在圖-22m3之上的。這也是為什麼至今我國寧願是改進轟-6式轟炸機,也不願從俄羅斯引進逆火轟炸機的原因,一方面是本來這款轟炸機就很難進行買賣,另一方面就是也有一些得不償失。
⑧ 美俄軍事爭霸對中國的影響
我看目前的美俄不算爭霸,充其量也就只是個全球多極化背景下的大國競爭而已。冷戰的時候美俄雙方都想將對方置於死地而使美國無瑕東顧沒時間遏制我們這個東方貧窮的大國,因此我們有了個相對和平的大環境改革開放快速發展。東歐劇變之後,美國剛要把矛頭指向中國,想用轟炸南聯盟大使館的挑釁方式挑起和中國的對抗時。拉登大叔又幫了咱個忙,美國又進行了八年多的反恐戰爭,而這場反恐戰爭正真的讓美軍幾年來疲於奔波大大受挫,同時又給了中國十年的高速發展。而如今反恐戰爭還遠未結束的美國又不得不承認強大、強硬的俄羅斯又回來了……因此,以我片面的目光來看倒是很希望他們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一點,讓中國再保持幾十年的平穩快速發展,真正的成為一個與美國比肩的超級大國!
⑨ 戰略轟炸機有哪些作用
國內很多軍迷熱衷於鼓吹發展戰略轟炸機。據說軍隊也在研製轟-20。不過軍迷的想法是有了轟炸機就可以抗衡美國了。轟-20儼然成為對美國進行核威懾的三位一體核力量之一。不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中國的戰略轟炸機對美國其實沒有什麼威脅。確切的說應該叫做戰略防禦轟炸機。
有人也許會說圖-160的超音速突防能力。如果說對於西歐、中國這種陸地接壤的國家有點作用的話,對於美國這種相隔幾千公里的國家屁用沒有。對於波蘭、羅馬尼亞一線進行打擊,或許有效。但是圖-160數量太少,用圖-22M逆火作戰更合適。
除了五代機和超音速客機,其他飛機做超音速飛行只能持續幾分鍾。就算十分鍾吧,2000公里時速也只能飛300多公里。代價是航程減少近千公里。所以圖-160的超音速飛行能力對於攻擊美國本土一點作用都沒有。如果遇到F-15的話也許能全身而退。遇到F-22反而會被F-22迅速追上。
而美國的轟炸機作戰效能明顯高於俄羅斯。美國在海外擁有很多基地。這些基地基本上都在常規打擊范圍之內。比如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亞島,太平洋上的關島,駐英國的空軍基地。基本覆蓋了西亞、南亞、東亞和西歐。可以說,美國的戰略轟炸機不是針對俄羅斯的,又是針對俄羅斯的。美國的戰略轟炸機覆蓋了蘇聯/俄羅斯的邊境線,事實上隔絕了俄羅斯的對外聯系。冷戰時俄羅斯的鄰國很多是美國的盟國——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日本。美國轟炸機在邊境線上就可以發射巡航導彈打擊縱深俄羅斯目標。俄羅斯空軍無法越過邊界攔截美國轟炸機。
美俄的戰略轟炸機的作戰效能相差非常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地理環境造成的。其次是歷史和外交關系的結果。沙俄時期一直都是擴張戰略,侵略成性,與鄰國關系勢同水火。美國對蘇聯具有地理上的優勢。
中國發展戰略轟炸機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是為了建立三位一體的體系?建立體系要干什麼,和美俄平起平坐?不能為了建立體系而建立。中國沒有必要和美俄平起平坐。而且即使有了三位一體也達不到和美俄平起平坐。當年法國也曾建立過三位一體,也沒有和美俄平起平坐。人家搞核裁軍都沒正眼瞧過法國。現在法國放棄了陸基戰略導彈。重點維持海基彈道導彈。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主要精力放在發展經濟上。盡量不參與或少參與國際事務。美國的孤立主義相當於我們的韜光養晦。採取這個策略的基本前提就是判斷世界大戰打不起來。基於這個判斷和策略,中國的戰略核力量的立足點就是自衛。中國才有百萬大裁軍的舉措。從立足於大打、早打轉變為爭取不打、晚打。冷戰結束後,世界大戰基本上是打不起來了。美國沒有那個必要,蘇聯沒有那個能力。中國更不應該成為世界大戰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胡錫進和一些狂熱粉的與美國抗衡的主張,其基本判斷就是和世界大戰打不起來相背的。他們動輒就叫嚷和美國打核戰爭,要雙方退回幾千年前。對戰略前提的判斷不是興致一來就可以隨便改的。
中國有洲際彈道導彈作為核自衛的手段,為什麼要發展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真能實現戰略打擊的任務嗎?實話實說——不能。
對於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有威懾,但是難於實現打擊。俄羅斯的防空力量令美國三思而後行,中國的電子對抗手段和美國相差很大,突破防空體系的可能性更低。況且目前國際戰略上要和俄羅斯結成夥伴。短時間內(幾十年)不會改變。
對美國,中國的地理環境還不如俄羅斯,對美國的威脅微乎其微。唯一可以攻擊的戰略目標是關島,這對於美國來說無關痛癢。關島後面還有夏威夷,還有日本的基地。如果打擊擴大到日本,戰爭就會升級,這又是違背國家戰略的基本立足點——不參加世界大戰。
有些五毛也許會說,戰爭不是你想躲就能躲掉的。確實,如果美國執意發動世界大戰,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躲避。但是為啥不捫心自問,美國為啥要發動世界大戰?為什麼中國的好戰分子比美國多啊?
如果中國想和美國開戰,很容易的,現在就打台灣,美國肯定會干涉,中美就會直接面對面。
因為中國不想和美國發生沖突,這對雙方都沒有好處,對中國的損害更大。
中國對美國的戰略態勢依然是防禦性的。中美之間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完全取決於台灣的政治走向。中國盡量爭取不打、晚打、小打。
中國為什麼發展軍事實力,就是斷絕美國武裝干預台灣事務的可能性。這個軍事可能性成立的前提是政治上讓美國沒有利用的借口。
中國發展轟炸機是無法威脅到美國的。即使中國擁有圖-160那樣的轟炸機,也不會對美國產生威懾。但是中國的轟炸機可以威脅到美國干預台灣的軍事力量。中國發展彈道式反艦導彈,目的也是如此。轟六投擲核彈只具有象徵意義,缺乏實戰價值。這一點和俄羅斯的圖-95一樣。轟六跨海發射巡航導彈只是理論上的紙上談兵。不過該做的戲份也要做足了才好。
中國周邊的國家都是小國,發達國家只有日本。中國在東亞的地位有點類似於美國在世界的地位。美國有俄羅斯,中國有日本。
所以,中國需要戰略轟炸機嗎?不需要,因為用途不大,費效比差。中國不應該去追求三位一體的核戰略。起碼近幾十年內戰略轟炸機的價值是體現不出來的。
⑩ 中國到底有必要從俄羅斯購買轟炸機嗎
以前有,現在沒有,都能自己造了還買什麼,現在俄羅斯拿得出手的也就圖22M3和圖160了,160他們肯定不賣的,圖22M3沒必要買,因為中國肯定在造比它好的,甚至比160還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