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全球歷史上最大的海嘯是什麼歷史上重大海嘯有哪些
最大的海嘯是智利海嘯,重大海嘯有夏威夷海嘯、日本三陸海嘯、日本東海道海嘯、印度洋海嘯等。
1、智利海嘯
1960 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導致數萬人死亡和失蹤,沿岸的碼頭全部癱瘓,20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世界上影響范圍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
在這次大海嘯的災變中,除智利首當其沖之外,還波及到相當廣泛的地區。太平洋東西兩岸,如美國夏威夷群島、日本、俄羅斯、中國、菲律賓等許多國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影響,有的損失也十分慘重。
2、夏威夷海嘯
1946年4月1日,夏威夷也曾發生過一次大海嘯。這場海嘯由發生在距夏威夷3750千米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底的7.3級地震引起。
地震發生45分鍾後,滔天巨浪首先襲擊了阿留申群島中的尤尼馬克島,徹底摧毀了一座架在12米高的岩石上的鋼筋水泥燈塔和一座架在32米高的平台上的無線電差轉塔。
之後,海嘯以噴氣式飛機般的速度往南直掃而去,摧毀了夏威夷島上的488棟建築物,造成159人死亡。
3、日本三陸海嘯
1896年6月15日19:32分,日本宮城縣三陸爆發8.2級至8.5級大地震,由於震感微弱,許多人並沒有將它放在心上。
然而,地震35分鍾後,第一波海嘯沖擊到三陸海岸,幾分鍾後第二波海嘯也緊隨而來,高達38.2米的海嘯造成9000多座房屋被毀,22000人死亡。
岩手縣和宮城縣死傷最為慘重,青森縣和北海道也有人員傷亡。然而,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地震發生時,在海上捕魚的漁民們竟然沒有震感。
許多當天出海的漁民,在返回家後,才發現家園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而親人們的斷肢殘臂就在海水中飄盪。
4、日本東海道海嘯
1498年9月20日日本東海道因海底8.6級地震引起海嘯,海嘯最大波高15-20米,在伊勢灣沖毀1000棟以上建築,溺死5000餘人,在伊豆,海浪侵入內陸達2000米多,伊勢志摩受災慘重,據靜岡縣《太明志》記載,死亡2.6萬人;三重縣溺死1萬人。
太平洋沿岸易於受到災難性海嘯的襲擊。日本自1596年以來就遭受了20多次大海嘯的襲擊。1703年海嘯襲擊日本栗津,10萬人遭難。1933年日本本州島東岸遭海嘯,約有3000人死亡。
5、印度洋海嘯
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在印尼蘇門答臘以北的海底中,發生了高達9.3級的超大地震,從而引發了超大海嘯。
印度洋海嘯的高度高達10多米,10多米高的海浪,加上巨大的沖擊力,不管是建築還是人類都在「它」的面前沒有任何的反抗餘地,對印度尼西亞以及東南亞等國都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海嘯
⑵ 世界上最大的海嘯是在哪,為什麼會發生
1960年5月,智利中南部的海底發生了強烈的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導致數萬人死亡和失蹤,沿岸的碼頭全部癱瘓,200萬人無家可歸,這是世界上影響范圍最大、也是最嚴重的一次海嘯災難。
智利東倚安第斯山脈,西臨太平洋海溝,根據現代板塊學說的觀點,處於太平洋板塊與南美洲板塊相互碰撞的地帶,由海底地震、火山噴發引起的海嘯,是智利一種常見的自然
災害。在歷史上,智利和太平洋東岸的一些海濱城市,曾多次遭到海嘯的侵襲。
1960年5月,厄運又籠罩這個國家。從5月21日凌晨開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發生了罕見的強烈地震。震級之高、持續時間之長、波及面積之廣,實屬少有。大地震一直持續到6月23日,在前後1個多月的時間內,先後發生了225次不同震級的地震。震級在7級以上的有10次之多,其中震級大於8級的有3次。
當5月21日地震剛剛發生時,震動還比較輕微,但這種顫動與以往地震不同的是,它連續不斷地發生著。接著,震級一次高於一次,震動也一次比一次劇烈。倉皇之中,人們搖搖晃晃跑出室外。
這時雖然也有一些不太結實的房屋被震塌、震裂,偶然也有慌不擇路的人們被壓死和砸傷,但一些比較牢固的建築物還都安然無恙。由於地震開始來勢並不那麼兇猛,人們還有時間躲避,傷亡人數不多。然而,連續兩天持續不斷的震盪使人們產生了鬆懈麻痹情緒,由於破壞程度不大,人們不像開始那樣懼怕地震,有人甚至搬進了已被震裂的房屋中居住。
5月22日下午19點11分,忽然地聲大作,震耳欲聾。地震波像數千輛隆隆駛來的坦克車隊從蒙特港的海底傳來。不久,大地便劇烈地顫動起來。這次地震,是世界地震史上一次震級最高、最強烈的地震,震級達8.9級(後修訂為9.5級)。它發生在位於太平洋智利海溝、蒙特港附近海底,震中為3..2°S,76.6°W,影響范圍在南北800千米長的橢圓內。這場超級強烈地震持續了將近3分鍾之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蒙特港是智利的一個重要港口,設施完備先進,具有較強的吞吐能力,但在這場地震的淫威下,所有房屋設施都被震塌,許多人被埋進碎石瓦礫中。
大震之後,忽然海水迅速退落,露出了從來沒有見過天日的海底,那些魚蝦蟹貝等海洋動物,在海灘上拚命掙扎。一些有經驗的人們知道大禍即將來臨,紛紛逃向山頂,或登上擱淺著的大船,以躲避即將發生的新劫難。大約過了15分鍾後,海水又驟然而漲。頓時波濤洶涌澎湃,滾滾而來,浪濤高達8-9米,最高達25米。呼嘯著的巨浪,以摧枯拉朽之勢,越過海岸線,襲擊著智利和太平洋東岸的城市和鄉村。那些留在廣場、港口、碼頭和海邊的人們頓時被吞噬,海邊的船隻、港口和碼頭的建築物均被擊得粉碎……
隨即,巨浪又迅速退去。所過之處,凡是能夠帶動的東西,都被潮水席捲而走。海潮如此一漲一落,反復震盪,持續了將近幾個小時。太平洋東岸的城市,剛被地震摧毀變成了廢墟,此時又頻遭海浪的沖刷。那些掩埋於碎石瓦礫之中還沒有死亡的人們,卻被洶涌而來的海水淹死。在幾艘大船上,有數千人在此避難,但隨著大船被巨浪擊碎或擊沉,頓時被波浪全部吞沒,無一人倖免。太平洋沿岸,以蒙特港為中心,南北800千米,幾乎被洗劫一空。
在這次大海嘯的災變中,除智利首當其沖之外,還涉及到相當廣泛的地區。太平洋東西兩岸,如美國夏威夷群島、日本、俄羅斯、中國、菲律賓等許多國家與地區,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損失也十分慘重。
地震發生後,海嘯波又以每小時700千米的速度,橫掃了西太平洋島嶼。僅僅14個小時,就到達了美國的夏威夷群島。到達夏威夷群島時,波高達9-10米,巨浪摧毀了夏威夷島西岸的防波堤,沖倒了沿堤大量的樹木、電線桿、房屋、建築設施,淹沒了大片大片的土地。不到24小時,海嘯波走完了大約1.7萬千米的路程。到達了太平洋彼岸的日本列島。此時,海浪仍然十分洶涌,波高達6-8米,最大波高達8.1米。翻滾著的巨浪肆虐著日本諸島的海濱城市。本州、北海道等地,停泊港灣的船隻、沿岸的港灣和各種建築設施,遭到了極大的破壞。臨太平洋沿岸的城市、鄉村和一些房屋以及一些還來不及逃離的人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波濤捲入大海。這次由智利海嘯波及的災難,造成了日本數百人的死亡,沖毀房屋近4000所,沉沒船隻逾百艘,沿岸碼頭、港口及其設施多數被毀壞。
智利大海嘯還波及了太平洋沿岸的俄羅斯。在堪察加半島和庫頁島附近,海嘯波湧起的巨浪亦達6-7米左右,致使沿岸的房屋、船隻、碼頭、人員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和損失。
在菲律賓群島附近,由智利海嘯波及的巨浪也高達7-8米左右,沿岸城市和鄉村居民遭到了同樣的厄運。中國沿海由於受到外圍島嶼的保護,受這次海嘯的影響較小。但是,在東海和南海的驗潮站,都記錄到了這次地震海嘯引發的洶涌波濤。總之,智利大海嘯對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區,都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破壞,其影響范圍之大,為歷史所僅見。
⑶ 為什麼海嘯在我國的沿海地區極少發生
我們都知道地震非常可怕,但海嘯所造成的威力可一點都不比地震小。海嘯的出現也和地震有關系,當海洋裡面發生嚴重地震的時候,照樣會引起大規模的海嘯。
所以海嘯的產生也是由於地殼的運動,當海洋裡面的地形處於不穩定狀態時,海水會因此發生變化。海洋地震的活躍會產生較大的波動,這種波動會藉助海水來傳播能量。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我國的島弧鏈,第一島弧鏈的長度達到5700公里,島弧鏈上的島嶼數量超過了兩萬多個。第二島弧鏈的長度則在4400公里左右,這條島弧鏈上的島嶼數量是1000多個,這兩個島弧鏈組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海嘯帶來的影響。
⑷ 誰知道關於海嘯的資料。
當時印尼海嘯的時候我寫過一篇關於海嘯的讀書報告,不然刪節後摘一些帖給樓主看下吧:
關於海嘯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海嘯是一種災難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內、里氏震級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這種波浪運動引發的狂濤駭浪,洶涌澎湃。它捲起的海濤,波高可達數十米。這種「水牆」內含極大的能量,沖上陸地後所向披靡,往往嚴重摧殘生命,造成財產損失。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移動了上萬公里仍不減雄風,足見它的巨大威力。
它們同風產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異的。微風吹過海洋,泛起相對較短的波浪.相應產生的水流僅限於淺層水體。猛烈的大風能夠存遼闊的海洋捲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動深處的水。而潮汐每天席捲全球兩次.它產生的海流跟海嘯一樣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嘯並非由月亮或太陽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動所產生,或由火山爆發、隕星撞擊、或水下滑坡所產生。海嘯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夠超過每小時700千米,可輕松地與波音747飛機保持同步。雖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嘯並不危險,低於幾米的一次單個波浪在開闊的海洋中其長度可超過750千米這種作用產生的海表傾斜如此之細微,以致這種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經意間就過去了。海嘯是靜悄悄地不知不覺地通過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淺水中它會達到災難性的高度.
不管源自何處,海嘯都要經歷三個部分交叉卻又有顯著差異的物理過程:首先,由某種攪動水體的力產生海嘯。地震發生時,海底地層發生斷裂,部分地層出現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從海底到海面的整個水層發生劇烈「抖動」。這種「抖動」與平常所見到的海浪大不一樣。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動的振幅隨水深衰減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動」則是從海底到海面整個水體的波動,其中所含的能量驚人。然後,海嘯從爆發源附近的深海處傳到淺海岸地區。在開闊的海洋中海嘯波的速度可以超過每小時700千米,令長度一般的海滔相形見絀,從一個浪頭到另一個浪頭的距離有時竟超過100千米。但是因為在開闊的海面上浪頭的高度小於1米,所以對過路船隻並不能造成什麼損害。最後,淹沒陸地。沿著海濱,災害性的海浪可能沖上海岸,橫掃一切,引起的生命、財產損失比地震本身還大。在這些過程中,人們對傳播階段了解最多,然而產生過程和淹沒過程卻難於進行計算機模擬。在預測未來遠源海嘯將會襲擊何處以及指導災難調查和營救過程中.精確的模擬都是非常重要的,其重點必須放在可能會遭到最嚴重襲擊的地區.
總的來說,海嘯可分為4種類型。即由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火山爆發引起的火山海嘯、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嘯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嘯。中國地震局的材料表明,地震海嘯是海底發生地震時,海底地形急劇升降變動引起海水強烈擾動。其機制有兩種形式:「下降型」海嘯和「隆起型」海嘯。「下降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錯動下陷的空間涌去,並在其上方出現海水大規模積聚,當涌進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後,即翻回海面產生壓縮波,形成長波大浪,並向四周傳播與擴散,這種下降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退潮現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就屬於此種類型。「隆起型」海嘯:某些構造地震引起海底地殼大范圍的急劇上升,海水也隨著隆起區一起抬升,並在隆起區域上方出現大規模的海水積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須保持一個等勢面以達到相對平衡,於是海水從波源區向四周擴散,形成洶涌巨浪。這種隆起型的海底地殼運動形成的海嘯波在海岸首先表現為異常的漲潮現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級地震引起的海嘯屬於此種類型。而本次印尼的海嘯,正是海底地震引起的「下降型」地震海嘯。
歷史跡象表明,海嘯引起的災難面廣而且是毀滅性的。1960年智利大海嘯形成的波濤,沖擊了整個太平洋。猛烈的海嘯能到達非常遠的地方:能將毀滅性的能量從其源頭傳到數千千米之外海岸。夏威夷因其處於海中央.極易遭到這種席捲整個太平洋的海嘯的襲擊.自1895年以來.12次災害性海嘯襲擊了夏威夷。在最慘重的海嘯事件中,源於幾乎達3700千米外的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島的殺人波浪於1946年在夏威夷奪去了159人的生命(見後面框內文字)。來自如此遙遠的海嘯都能夠出乎意料地造成災難。
歷史上部分重大海嘯
時間 地點 浪高 成因
1586年7月9日 秘魯 24米 地震
1746年10月28日 秘魯利馬 24米 地震
1854年12月23日 日本東海道 28米 地震
1871年3月2日 印尼蘇拉威西 25米 地震,火山和泥石流
1877年5月10日 智利 21米 地震
1896年6月15日 日本三陸 38米 地震
1899年9月10日 阿拉斯加灣 60米 地震和泥石流
1917年6月26日 薩摩亞群島 26米 地震
1933年3月2日 日本三陸 29米 地震
1946年4月1日 阿留申群島 35米 地震
1960年5月22日 智利 25米 地震
1964年3月28日 阿拉斯加灣 70米 地震
1994年6月3日 印尼東爪哇 60米 地震
1998年7月17日 巴布亞紐幾內亞 49米 地震
減少海嘯危害依賴預報
目前一些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得不錯。當地震發生後,有關部門將地震的位置、震級和類型輸入電腦,即可分析出它是否會造成海嘯、海水波動程度及其傳播方向,然後就可盡快向可能受影響的地區發出預警,通知居民撤離。1946年,Alentian群島位域的一次地震激發起一場海嘯,海嘯掀起的巨大波浪導致了夏威夷群島上159人喪生。作為反響,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NOAA)事後在夏威夷建立了一個海嘯報警中心站。 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爆發了一次強烈地震,地震釀成了一場海嘯大災難,這使得阿拉斯加、加利檑尼亞、俄勒岡州的111人喪生。此次慘案發生後,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監測委員會在阿拉斯加_州闢建了第二個海嘯報警中心站。1960年智利大地震引發的海嘯,曾在日本造成嚴重破壞。目前日本地區每當發生較大地震時,日本政府都對其後的海嘯進行嚴密監視,確定是否發出海嘯警報。而在環太平洋,也已經設立了一些海嘯的監測系統。例如美國,設立的海底記錄儀,在海嘯浪峰通過的時候.海底記錄儀就根據壓在其上之水的額外數量探測出壓力的增加。就是在6000米深處.這種靈敏的儀器也能探測出不高於僅僅l厘米的海嘯。船舶和風暴引起的波浪不會被它探測出來.因它們的波長短,並且就像潮流一樣.其壓力的變化不能傳播到洋底。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和日立造船技術研究所在離日本高知縣室戶岬1 3千米的太平洋海面上,設置一座「GPS海嘯儀」的實驗裝置,實時捕捉巨大地震引起的海嘯。該實驗裝置是一個全長約16米、直徑3.4米的圓筒形特大浮標,上部7.5米露出海面,頂端的GPS天線可接發衛星的信號,並每秒測定出海面的變化,精確到2厘米~3厘米,傳送到室戶岬測侯所的基地局,由研究小組判定是否發生海嘯並報告給有關部門。據說在海嘯到達陸地前約1 0分鍾就能觀測海嘯。將來把該浮標裝置設置到更遠的海域,以便更早地預測海嘯的發生毒制定防災對策,減少災害損失。
參考文獻
1. 災害地質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2. GPS海嘯儀誕生 海洋世界2004.5
3. 海嘯 Gonz.,FI 冉隆華 科學(中文版) 1999
4. 「死亡之波」—海嘯成因探索 王建華 Monas.,R 世界科學 1999
5. 追根尋源話海嘯 高華根 地球 1989
6. 印度尼西亞東爪哇地震引起海嘯造成重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漲洪由 李懷英 國際地震動態 1994
⑸ 關於超級海嘯
你說的是不是發生在1946年4月1日發生在阿留申群島和夏威夷之間的那場海嘯?
有關這場海嘯的簡介如下:1946年4月1日,夏威夷發生過一次大海嘯。這場海嘯由發生在距夏威夷3750千米的阿留申群島附近海底的7.3級地震引起。地震發生45分鍾後,滔天巨浪首先襲擊了阿留申群島中的尤尼馬克島,徹底摧毀了一座架在12米高的岩石上的鋼筋水泥燈塔和一座架在32米高的平台上的無線電差轉塔。之後,海嘯以噴氣式飛機般的速度往南直掃而去,摧毀了夏威夷島上的488棟建築物,造成159人死亡。
另外,還有一場海嘯也有可能是你要找的:俄羅斯大地震發生於1952年11月4日,里氏8.7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⑹ 俄羅斯貝加爾湖會發生海嘯嗎
不會,一般造成海嘯的,是地殼運動造成的
⑺ 俄羅斯發生7.8級地震現已發布海嘯預警
目前暫無中國人員傷亡,希望減少人員傷亡,祈禱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