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航空強國,為什麼造不出好的大客機
一方面是投入不大;另一方面,也不能說它沒有好的大客機,只是他們的思維方式和一些客觀因素、讓別人不太能接受他們設計的客機。首先,俄羅斯不缺能源(現在他們國內的98號汽油摺合人民幣也就是4-4.5元左右一升),所以他們造的汽車和飛機都不太考慮油耗的問題,這也正是很多其它國家不能接受的一點。再有,他們的思維上,認為人的智慧和操作能力與機器相比、是絕對權威而且可靠的,所以他們設計的飛機不太智能、更多的相信人的控制;他們早期飛機上的自動控制系統的作用僅限於減輕人的操作壓力、而不像歐美飛機一樣考慮讓智能系統來輔助人、給駕駛員提供操作建議甚至在必要時「逾越」駕駛員的操作權來防止事故的發生。這也導致俄羅斯客機上人員配備比歐美飛機多、人的操作壓力大、犯錯率也就高,圖154發生那麼多事故、其實有90%以上都是飛機不存在任何嚴重故障、單純是人為失誤造成的。再有一方面,他們過多的依賴前蘇聯內部的生產能力、國際合作意識差,導致他們的飛機產能也上不去,而且他們飛機在全球佔有率低,也勢必導致維護成本的提高、各航空公司就更不願意使用。
不過俄羅斯人已經在慢慢地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在大飛機製造方面開始吸納歐美先進的經驗並開始全球化合作,比如跟波音聯合研製的蘇霍伊SSJ100客機在油耗、駕駛艙智能、航電方面有很大改善,現在這種客機不僅在俄羅斯國內主流航空公司里越來越常見、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在不斷提高。包括SSJ100和MS-21客機在內、他們也都在尋求跟中國以及其它國家在聯合生產方面的合作。
⑵ 俄羅斯有造民用大飛機的技術嗎為什麼不造呢 缺錢嗎
蘇聯的時候有自己大型客運飛機和貨運飛機。蘇聯解體俄羅斯貌似還沒有研究過新的大飛機,主要限制就是資金。
⑶ 俄羅斯MC21客機機身復合材料使用比例高達40%
根據俄羅斯媒體報道,MC-21雙發中短途干線客機5月28日在位於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市的一個機場成功首飛。專家表示,這款飛機採用了一系列先進技術,在完成後續測試、通過相關審批後,該飛機有望與波音、空客的同類型客機進行商業競爭。
客機的兩台PD-14發動機採用了壓氣機轉子整體葉盤技術,有助提高推重比。此外,發動機採用全許可權數字式發動機控制系統和低排放燃燒技術,使局部噪音比國際民航組織標准低15分貝,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部分國際同類機型低20%。
報道還指出目前兩種型號的MC-21客機已有175架訂單。按俄方計劃,該客機年產量在2020年前將達到40架。
⑷ 2015年俄羅斯生產多少ssj100客機
俄羅斯航空公司集團的SSJ-100飛機總數量在2017年前達到50架。
目前,此類機型生產量超過了50架。其年度生產增速很快。2014年計劃生產40架飛機,2015年准備生產56架。計劃在2020年以前生產大約491架蘇霍伊超級噴氣-100(Sukhoi Superjet 100)系列飛機。
分為基本型和遠程型,有60座、75座和95座布局,其中基本型的航程為3000多公里,遠程型的航程為4590公里。客機首次飛行是在2008年5月,2011年2月獲得俄羅斯國家間航空委員會型號合格證證書。
不久前,俄羅斯「蘇霍伊民用飛機公司」與中國歐貝公司簽署銷售100架超級100噴氣式(SSJ-100)飛機合同,中俄簽署合同的條件不僅是供應飛機,而且還包括將來在中國鄭州專門區域建立SSJ-100組裝廠。許可證協議造價高達35.4億美元。
⑸ 為什麼俄羅斯烏克蘭能造出大飛機,甚至戰略轟炸機,生產的民航客機卻沒有市場
蘇聯/俄羅斯在航空發動機技術領域顯著落後於西方,特別是航發的可靠性和壽命方面,一直是蘇聯/俄羅斯的頭號軟肋。而航空發動機不但是飛機的心臟,而且對於民航發動機而言,發動機的可靠性和壽命,是民航飛機好不好用的主要衡量因素。西方的民航發動機,使用壽命動輒達到10000到20000小時,著名的CFM56-3型發動機,使用時間最長的大道21529小時。
在可靠性上,成熟期的西方民航發動機,空中停車率一般僅為0.01~0.1次/1000飛行小時,最出色的CFM56-5A的空中停車率僅為0.003次/1000飛行小時。而俄羅斯的民航發動機,壽命僅為3000~5000小時,可靠性、故障率等數據,更是比西方民航發動機低了好幾個數量級。民航飛機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發動機要耐用、可靠,而軍用發動機則是把性能放在第一位;這就決定了在民航發動機上,俄羅斯與西方的技術差距比軍用發動機領域要大得多。這樣一來,蘇聯的軍用飛機雖然還挺厲害,但民用飛機就落後得多了。
在飛機製造技術和材料方面顯著落後。舉個例子,西方民航客機在上世紀80、90年代以後為了降低油耗率、提高舒適性、提高機體壽命等,開始大量採用新型航空材料製造民航客機,比如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製造飛機的大型結構部件等,這使得飛機的壽命、可維護性、油耗率等指標顯著改善,而蘇聯在飛機製造技術和材料上行動遲緩,還固守傳統金屬飛機製造,在這一浪潮中嚴重落伍。因此蘇聯/俄羅斯客機在世界上,以乘坐舒適性差、油耗高、維修成本高著稱,競爭力持續下降。擁有先發優勢的西方國家,在民航飛機適航審定等規則上,給企圖大舉進軍民航飛機領域的蘇聯/俄羅斯製造技術和非技術壁壘。
美國航空局FAA和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制定了高度復雜和有利於自己的適航審定規則,而蘇聯/俄羅斯飛機由於設計、製造標准等方面的原因,根本無法通過FAA和EASA兩大組織的適航審定,因此按照規定無法進入歐洲和北美市場,同時國際民航市場也基本以這兩家標准馬首是瞻,因此蘇聯/俄羅斯民航客機的市場被進一步壓縮。歐洲曾以伊爾-96客機不符合適航標准為由,禁止其進入歐洲領空運營。近年來俄羅斯放低姿態,開始與法國斯奈克瑪等歐洲公司進行技術合作,試圖讓新研發的SSJ100和MS21客機進入歐洲市場,前提條件就是歐洲版客機必須使用西方發動機,以便於通過EASA和FAA的適航審定標准。
⑹ 俄羅斯的直升機如何先進嗎
先進,畢竟當年美蘇冷戰搞軍備競賽時投了不少錢,俄羅斯的直升機代表應該是米-35。
米-35直升機是俄羅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機廠(原米里實驗設計局)研製,俄羅斯Rostvertol飛機廠生產的中型多用途武裝直升機。
⑺ 俄羅斯民航!
俄羅斯現有民用飛機5618架,其中包括輕型與公務、支線和干線飛機;貨機及輕型、中型和重型直升機。保證商業運輸(2004年為3380萬人次)的客機現在有1438架,其中663架為干線飛機(伊爾-96-300、伊爾-86、圖-154,再加上外國製造的飛機),有775架支線飛機(圖-134、安-24和雅克-40)。這些基本上都是"原蘇聯遺產",但實際上能夠飛行的只有其中的一半飛機。俄羅斯民用航空國家科研所總經理柳利科稱,現在俄羅斯的航空器暫時還能完成空運任務,但這只是利用上世紀90年代需求縮減60%後形成的所謂剩餘潛力。
⑻ 俄羅斯400噸飛機一飛沖天,飛行3天繞地球一圈,再破紀錄,你了解嗎
近年來,我國在軍事領域方面發展很快,但由於在大功率航天發動機方面存在不足,我國在大型飛機研發方面仍頻頻受阻。不過,俄羅斯有這樣一款大型飛機,起飛重量超過400噸,被稱為「巨獸」,其一飛沖天,飛行3天繞地球一圈,再破世界紀錄。
除了這款大型飛機,據說蘇聯方面曾經還秘密研發一款絕密飛機,這種飛機功能強大,能夠「上天入水」,甚至在不需要加油的情況下能夠到達指定的地點,其攻擊能力更是強悍無比。
後世人將其稱為能上天的航空母艦,但可惜的是,這架飛機剛剛試飛不久,蘇聯方面便決定將這架飛機永久封存雪藏。
⑼ 詳細的俄羅斯國情
四、經濟
[編輯本段]
俄羅斯是世界經濟大國。蘇聯時期它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蘇聯解體後其經濟一度嚴重衰退。2000年之後俄羅斯的經濟迅速恢復發展。2006年俄羅斯的經濟全面超過解體前的1990年。2007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1356億美元,位居世界第十位。豐富的資源為俄羅斯工農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俄重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部門發達。近年來俄羅斯的電子計算機工業、宇航航空工業、高科技產業迅速崛起。特別提出的是俄羅斯的國防工業在世界上具有重要獨特的地位,實力雄厚,其武器產品出口到全球各地。俄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和天然氣等礦產品、金屬及其製品、化工產品、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寶石及其製品、木材及紙漿等;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食品和農業原料產品、化工品及橡膠、金屬及其製品、紡織服裝類商品等。
資源
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種類多,儲量大,自給程度高。森林覆蓋面積8.67億公頃,占國土面積50.7%,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積量807億立方米。天然氣已探明蘊藏量為4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3,居世界第一位。石油探明儲量65億噸,佔世界探明儲量的12-13%。煤蘊藏量2000億噸,居世界第二位。鐵蘊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鋁蘊藏量居世界第二位。水力資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鈾蘊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黃金儲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
最大的煤礦:庫茲巴斯
最大的鐵礦:庫爾斯克
最大的油田:第二巴庫、秋明
工業
俄羅斯工業發達,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重要地位。2004 年工業產值為112090億盧布 ,同比增長6.1% 。 工業從業人口2055.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30.5%。 工業基礎雄厚,部門齊全,以機械、鋼鐵、冶金、石油、天然氣、煤炭、森林工業及化工等為主,木材和木材加工業也較發達。俄工業結構不合理,民用工業落後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俄羅斯重工業發達。主要工業區有:
聖彼得堡工業區:以石油化工、造紙造船、航空航天、電子為主。
莫斯科工業區:以汽車、飛機、火箭、鋼鐵、電子、為主。
烏拉爾工業區:以石油、鋼鐵、機械為主。
新西伯利亞工業區:以煤炭、石油、天然氣、鋼鐵、電力為主。
俄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聖彼得堡工業區
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莫斯科工業區。
農業
2004 年農業產值為13663億盧布 ,同比增長1.6% 。 農業人口66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9.9%。 農牧業並重,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玉米、水稻和豆類。經濟作物以亞麻、向日葵和甜菜為主。畜牧業主要為養牛、養羊、養豬業。
服務業
2004 年服務業產值 42035 萬億盧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 25% 。 2004 年服務 業從業人口4008.4萬人,占總就業人口(6732.2萬)的59.6%。
旅遊業
為新興經濟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但在國民經濟中尚不佔重要地位。國內主要旅遊點是莫斯科、聖彼得堡市、黑海療養地、伏爾加河沿岸城市、下諾夫哥羅德和濱海邊疆區。俄目前吸引外國旅客不到國際旅客流量的 1 %,排名未進入世界前 40 名。
2003年俄入中國境的人數為137.1678萬人次,其中持旅遊簽證的68.7521萬人次;中國入俄境人數為67.9608萬人次,其中持旅遊簽證的有20.3264萬人次。
交通運輸
俄羅斯的交通部門齊全,鐵路,公路、航空、內河、海洋、,管道運輸均很發達。
以鐵路、管道為主。
鐵路在歐洲部分比較密集,以莫斯科為中心呈放射狀。
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跨亞歐大陸,被稱為亞歐大陸橋。
管道主要運輸石油、天然氣。
鐵路:至 2003 年底鐵路總里程為 13.9萬公里,客運量 1571 億人公里,貨運量 18016 億噸公里( 2004 年)。
公路:至 2003 年底公路總里程 90 萬公里,客運量 1681 億人公里,貨運量 1821 億噸公里( 2004 年)。
水運: 2003 年海運商船 3900 艘,總噸位 830 萬噸。 2004 年,海運貨運量 589 億噸公里,內河貨運量 878 億噸公里。主要海港位於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巴倫支海、白海等,包括摩爾曼斯克、聖彼得堡、符拉迪沃斯托克、納霍德卡、新羅西斯克等。
空運: 2001 年民用飛機有 7 萬多架,國際航線總長約 8 萬公里 。 2003 年客運量 52 億人公里,貨運量 30 億噸公里( 2004 年)。主要機場有莫斯科的謝列梅傑沃 2 號國際機場、謝列梅傑沃 1 號國際機場、伏努科沃 1 號國際機場、多莫傑多沃機場、聖彼得堡國際機場、新西伯利亞機場、葉卡捷琳堡機場,哈巴羅夫斯克機場等。
管道運輸:至 2000 年底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總長 21.3萬公里,2004 年輸油氣總量 24133 億噸公里。
銀行
主要銀行有:
1 、俄羅斯儲蓄銀行, 1991 年成立,注冊資本 241 億盧布。
2 、俄羅斯外貿銀行, 1990 年成立,注冊資本 65.5 億盧布。
3 、工商銀行, 1988 年成立,注冊資本 22.9 億盧布。
4 、首都儲蓄銀行-農工銀行, 1988 年成立,注冊資本 21.6 億盧布。
5 、國際工業銀行, 1992 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6 、天然氣工業銀行, 1990 年成立,注冊資本 18.5 億盧布。
此外俄大銀行還包括外經銀行、阿爾法銀行和古打銀行等。
對外貿易
2004年俄對外貿易總額2780億美元,同比增長31.1%。其中出口1832億美元,進口948億美元,順差884億美元。
2004年俄主要貿易對象為:歐盟(45.1%),其中德國(9.3%),義大利(5.9%),荷蘭(6.5%),芬蘭(3.2%),法國(2.9%),瑞典(1.2%);獨聯體國家(18.3%),其中白俄羅斯(6.8%),烏克蘭(6.6%),哈薩克(3.2%);中國(5.8%),美國(3.8%)。
2004 年在與非獨聯體國家的貿易中,俄主要出口商品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產品(56.8%),金屬及其製品(16.9%),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7.5%),化工產品(6.6%);主要進口商品是機械設備和交通工具(40.9%),食品和農產品(18.1%),化工產品(15.9%),金屬及其製品(7.9%),紡織服裝類商品(4.5%)。
對外投資
截止 2004 年底,俄累計對外投資 69 .73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佔60%,協議投資佔6.2%,其他投資佔33.8%。主要投資對象國有:英國(18.6%)、塞普勒斯(10.9%)、荷蘭(8.8%)。
截止2003年底,俄對華投資項目1542個,實際投資額3.38億美元。
外國資本
截止2004年底,俄累計吸引外資820億美元,同比增長43.8%,其中直接投資佔44.1%,協議投資佔1.9%,其他投資佔54%。
2004年吸引外資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6.4%,其中直接投資佔23.3%,協議投資佔0.8%,其他投資佔75.9%。外國對俄投資主要分布在:批發、零售業及日用品修理業130.37億美元,加工業102.36億美元,采礦業99.34億美元,不動產25.72億美元,交通、通訊業20.33億美元,國家管理和軍事安全、社會保障10.59億美元,金融業10.01億美元,建築業2.34億美元,農業、林業1.21億美元,公用事業1.07億美元。
2004年主要對俄投資國:德國(佔11.4%)、英國(10.6%)、美國(8.1%)、法國(4.7%)、維京群島(2.3%)、瑞士(2.1%)、奧地利(1.7%)。
人民生活
2004 年俄人均月收入 6296 盧布(約218美元),同比實際增長7.8%。2004年俄職工人均月工資6828盧布(約237美元),同比實際增長10.8%。2004年12月消費品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