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為什麼要發動阿富汗戰爭其是導致其貧窮的原因嗎有其自身的地理原因嗎
自1919年阿富汗獨立以來,雖然名義上一直是獨立國家,但蘇聯卻不斷干預阿富汗的內政。1976年,達烏德在蘇聯的支持下發動了政變,推翻了查希爾王朝,成立了阿富汗共和國。1977年,達烏德正式就任阿富汗共和國第一任總統。但達烏德企圖擺脫蘇聯的束縛,這引起了蘇聯的不滿。1978年4月,蘇聯支持以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為首的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發動了軍事政變,推翻了達烏德政府。阿富汗國名被改為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塔拉基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並兼任總理。塔拉基政府繼續執行親蘇政策,被蘇聯拉入了「社會主義大家庭」。1978年年底,塔拉基訪問蘇聯,雙方簽訂了《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有效期20年。條約規定,雙方在平等、相互尊重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互不幹涉內政的基礎上發展全面合作,為保證兩國安全、獨立和領土完整而進行磋商,經雙方同意後採取相應措施,繼續發展兩國間軍事領域的合作。締約雙方各自宣布,不參加旨在反對締約另一方的軍事聯盟或其他聯盟,不參加旨在反對另一方的任何國家集團以及行動或措施。
塔拉基在執政期間,國內矛盾錯綜復雜,政府重組不斷。1979年3月,阿明被任命為政府總理,但他不受蘇聯所歡迎。蘇聯企圖聯合塔拉基搞掉阿明,但阿明卻捷足先登發動政變,處死了塔拉基,自己兼任總統。阿明政府執政時期,國內政局動盪,而且人民黨內部也是互相傾軋。蘇聯認識到,阿明政權不能實現蘇聯在阿富汗的利益,決定實施南下戰略,除掉阿明。
1979年12月27日,蘇聯派遣8萬多人的現代化軍隊,大舉侵入阿富汗,佔領了阿富汗首都喀布爾及其他大城市,處死了阿明。之後,蘇聯扶植卡爾邁勒組成了親蘇政權,卡爾邁勒擔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阿富汗革命委員會主席和政府總理等職。蘇聯入侵後,阿富汗人民奮起抵抗。十幾支穆斯林愛國武裝在喀布爾市郊、坎大哈、赫拉特和全國的山區要塞展開了抗蘇斗爭。1981年,其中的幾個抵抗組織聯合成立了阿富汗聖戰者伊斯蘭聯盟,並開始接受美國、巴基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和埃及等國的軍事援助,在全國開展抵抗蘇軍入侵的斗爭。
蘇軍入侵阿富汗,還遭到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強烈譴責。1980年1月,聯合國第六屆特別會議通過了《要求外國軍隊無條件和全部撤出阿富汗》的決議。以後歷屆聯全國大會上,蘇聯都遭到各國的強烈譴責,要求蘇軍撤出阿富汗,實現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蘇軍的入侵,給阿富汗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蘇軍進入後,阿富汗遭到了極大破壞,大約100萬人死於戰火,600萬人被迫逃離家園,淪為難民。
1986年2月,在阿富汗人民的頑強抵抗和世界輿論的強烈譴責下,蘇聯被迫表示,願意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5月,納吉布拉代替卡爾邁勒,擔任人民民主黨總書記一職。12月,納吉布拉被任命為革命委員會主席。第二年,又擔任了總統。198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德奎利亞爾的主持下,蘇聯、美國、阿富汗喀布爾政權和巴基斯坦四國外長在日內瓦簽署了政治解決阿富汗問題協議。協議包括四項文件和一項關於聯合國提供監督的備忘錄,要求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喀布爾政權互不幹涉內政、阿富汗難民自願返回家園,以及由美、蘇提供國際保護。協議還規定,蘇軍從1988年5月15日起,9個月內全部撤出阿富汗。1989年2月15日,蘇軍按照協議規定全部撤出了阿富汗。1991年5月,聯合國提出了阿富汗和平計劃,建議成立多黨政府。1992年4月16日,納吉布拉政權瓦解。28日,穆賈迪迪在喀布爾成立了阿富汗伊斯蘭國臨時政府。
⑵ 為何俄羅斯的「兄弟」,都很窮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世界歷史從來都是大國主導,由大國領導的國家集團控制,所以世界歷史那是大國崛起和衰弱的歷史,每個大國都是世界力量的一個中心。從現在來看,世界主要的大國還是美國和俄羅斯等,尤其是美國,那是強大了上百年。而且建立了龐大的盟友體系,大部分的盟友都比較發達,但是俄羅斯卻恰恰相反。為此,很多人不明白了,為何俄羅斯的「兄弟」,都很窮呢?主要原因有三點,第三點是關鍵。
所以俄羅斯不但幫助不了兄弟,反而還會跟兄弟爭利,薅羊毛,使得俄羅斯兄弟國家更加窮困。而俗話說窮則思變,這些兄弟國家正是因為太窮了,所以國內那是革命四起,動亂四起,最終凄慘無比啊。
⑶ 俄羅斯日漸衰落它的主要社會根源到底是什麼
因為現在世界上的自然資源不再像以前那麼的稀少之前了,並且俄羅斯的人口也開始走向越來越少的趨勢,勞動力已經遠遠比不上當年強盛時期的蘇聯了,所以俄羅斯現在經濟也是越來越差,不過軍事底子還是很強的。
加上現在自然資源在世界上也是越來越廉價,俄羅斯的自然資源也是越來越不值錢了,經濟來源少了,國家能不衰落嗎,不過俄羅斯憑借了老底子的軍事實力,依然在世界上有著很強大的地位,哪怕現在,也是不懼怕美國的。
⑷ 俄羅斯到底有多貧困
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狀況
自1991年12月前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以來,俄羅斯的經濟一直處於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時期。實行這一轉變之初,俄羅斯政府的「處方」用的是「烈葯」:從1991年1月起採取所謂「休克療法」。其主要作法是:一、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或非國有化;二、放開價格,絕大多數商品和勞務價格由市場決定;三、實行對外開放,放鬆對外貿和外匯的控制,使盧布成為可兌換貨幣;四、緊縮財政金融,減少或取消各種補貼,嚴格控制政府開支和貨幣供應。
這種「外科手術」式的激進改革的效果究竟如何?1993年12月舉行的公民投票和大選,可以說是對兩年的「休克療法」作了一個總結:在全國1.03億人有選舉權的俄羅斯公民中,約有3300萬人支持憲法和激進改革;2300多萬人表示反對;近5000萬人沒有參加投票,形成一個對改革漠不關心或感到失望的「沉默的多數」。在全民選舉中,主張「休克療法」改革的「俄羅斯選擇」集團比預計少得2/3~3/4的選票。
國內對改革的評價是不盡相同的。那些自稱持公正的、不偏不倚立場的學者認為,改革有積極和消極兩方面的後果。可以被視為積極的是:改革加速了國民經濟的分解,形成了各種經營形式和類型相結合的混合經濟模式,這就是說,除了國有成分之外,還有私人的、合夥的、股份制的企業;逐步形成著市場職能的物質基礎和組織基礎——這包括建立商業銀行和交易系統、股票和其他有價證券的流通;盡管困難重重,供求結構終於開始運行,從而開辟了通往競爭的道路。另一方面,靠「休克療法」鋪設的通向市場的道路也產生了極其嚴重的不良後果。它沒有給經濟帶來根本上的結構改革,反而引起了空前的生產總滑坡。1993年底,生產比危機前水平下降了40%以上。就整個工業而言,同1990年相比,1991年下降了8%,1992年下降了19%,1993年下降了32%。經濟情況的惡化自然影響到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商店的商品雖然增加了,但大多數為進口貨,普通勞動者卻買不起。
據俄聯邦勞動部的統計,從1992年1月至1993年9月這一期間,物價上漲了162倍,而居民的現金收入只增加56倍,這就意味著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下降了2/3。由於「休克療法」,人民僅在1992年就損失了9000億盧布以上。改革把大部分俄羅斯人拋向了貧困線,甚至赤貧。
1992年俄羅斯年通貨膨脹率高達2000%。由於盧布急劇貶值,老百姓深受其害。特別是在1993年實行貨幣改革的時候,俄中央銀行只提前一天半宣布貨幣改革方案,老百姓兌換新幣的時間只有兩周,一次性兌換不得超過3.5萬盧布的紙幣,剩下的錢要作為定期6個月的存款存入銀行。在當時惡性通貨膨脹、盧布大大貶值的情況下,老百姓那些存入銀行的大量不能兌換的剩錢,實際上都成了廢紙。人們多年好不容易攢下來的准備日後派大用場或養老的存款,就這樣一下子化為烏有了。據國家統計委員會統計,1993年底有3300萬人(佔22%)的收入少於最低生活費。
政府的反對派人士把所有這些叫做「千年掠奪」。許多經濟學家,首先是俄羅斯科學院的學者則風趣地說:「休克」是有了,「療法」卻未見到。政府人士指責院士們「不客觀」和「天真」,強調一切都是「按計劃」行事,驚慌是沒有根據的。對於這一爭論,「仲裁人」是千百萬俄羅斯人民,他們在大選中不投「俄羅斯選擇」的票。
葉利欽總統在公民投票和大選後對美國《時代》周刊發表談話時說:「我們不得不對繼續民主改革的戰略作某些修正。我們必須重視選民們給我們發出的信號」。
於是,新的轉變開始了。
俄羅斯政府新總理切爾諾梅爾金1994年1月上任伊始就說:改革需要修正。1994年2月24日葉利欽總統在向聯邦議會提交的國情咨文的中心思想之一是:在經濟領域,回到過去蘇維埃計劃體制時代和繼續沒有控制的「休克療法」都是不能允許的。許多分析家們都認為這份國情咨文就是總統承認貨幣主義方針的破產和授權切爾諾梅爾金政府制定新的國民經濟戰略。
1994年,政府選擇了積極穩定的戰略,其主要內容是:適度從緊的財政金融政策,用經濟方法扼制通貨膨脹,有選擇地扶植國民經濟中最有前途的部門。在操作上把降低生產下滑作為主要任務,同時特別注意加強改革的社會方向性。新的做法確定了,但要消除前兩年改革的嚴重後果則任務艱難,政府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求速度,但求漸進。從1994年到1997年,國內形勢基本穩定,經濟上逐步走向恢復。
近年來俄羅斯的形勢怎樣,老百姓的生活情形怎樣? 1996年秋末,全俄社會輿論研究中心的社會學者對全國各地的2430人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其結果也許有一定的代表性。
問:日子過得怎樣?
51%的被詢問者答:「日子過得不容易,但還可以忍受。」12%的人說;「一切都還不錯,可以過得去。」但有1/3的被詢問者認為:已經無法忍受。
問:物質供應怎樣?
——84%的被詢問者說,他們所在的城市和農村差不多什麼食品都有;76%的人說,在自由市場上衣服、鞋子都不缺貨;78%的人說,只要有錢,各種耐用商品和家庭生活所需的日用品都可以買到。
問:對生活感到滿意嗎?
——很少人完全滿意(只佔3%);對生活多半滿意的佔9%;部分滿意、部分不滿意的佔1/3;大部不滿意的佔31%;對現在的生活完全不滿意的佔23%。
問:最令人憂慮的是什麼?
——據調查的結果,人們最憂慮的五大問題是:拖欠工資、退休金和補貼;刑事犯罪增加;經濟危機,工農業生產的滑坡;物價上漲;失業者增加。
1997年的情況表明:國內政治形勢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的波動,經濟停止滑波並開始了微弱的增長,社會相對安寧,治安狀況趨於好轉。
1997年,葉利欽總統提出了實現全國和睦與和解的任務,為此,他倡導建立各派力量的對話和協商機制。總統、政府與反對派領袖們緩和關系,討論問題,解決矛盾。10月,由總統、總理和議會上下兩院主席參加的協商機制開始啟動,幾次成功地化解了政府與反對派的爭執和兩次政府危機。
經濟方面,1997年的重要成果是經濟停止下滑,並出現了90年代以來的首次回升。1997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0.4%,工業增長額為2%,糧食產量達9000多萬噸。據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1998年1月8月宣布,1997年12月與1996年12月的經濟指標相比,國內總產值的增長率為1.2%。工業產值增長率為3.2%,商業零售額增長3.9%。全年通貨膨脹率為11%,比1996年下降了50%。還有一件重要的事:在進入1998年的時候,償還了拖欠預算撥款部門職工的工資。
切爾諾梅爾金總理一方面認為,1997年所取得的許多成果還是低於預期指標,經濟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另一方面對1998年充滿信心。他說,1998年國內總產值增長率將在2%以上,年通貨膨脹率將保持在5%~8%的范圍內。
1998年2月17日,葉利欽總統在向議會發表的講話中,提出了一項包括五方面內容的俄羅斯「振興戰略」:(1)重要的應當是各權力機關齊心協力,俄羅斯不應當是爭論不休的場所;(2)新戰略還要求穩定的經濟發展。俄羅斯需要高質量的經濟發展,需要大規模的投資,需要更新生產基地、推廣新技術以及降低費用;(3)要根本改變權力機關的工作,權力機關應該是現代化的和高效率的;(4)要無一例外的在所有地區推進改革;(5)權力機關和社會要相互信任。
經濟由下滑、負增長到停止下滑並開始增長,這是重要的、可喜的轉變。不過,一些分析家認為,還不容過分樂觀,許多困難不是很快可以克服的,因為現在的微弱的增長主要是靠小企業和合資企業擴大生產取得的,而支撐國內經濟的基礎工業仍未擺脫生產下滑的趨勢;投資不可能有較大的增長,而對於基本上屬粗放型的俄經濟來說,要擺脫危機、要回升就需要注入大量的資金;要改變不合理的、畸形的經濟結構,加速農業、食品工業和輕工業的發展;而且還要改變工業內部結構以適應市場需要。但結構的調整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
⑸ 俄羅斯成功獲得最多的領土,為什麼卻一直貧窮落後
1、俄羅斯的領土,無法產生效益。就類似南極,如果中國佔了南極,那麼中國面積立馬升為2300萬平方,但是對中國經濟發展微乎其微。
2、俄羅斯長期游離於全球分工體系之外,也就是無法從全球化收益,只能出口能源。有人把俄羅斯成為大號的沙特,這絕不是笑話!
3、俄羅斯是工業化國家,一直飽受人口下降之苦。沒有了人口,一切都是白費。(說句實在話,中國東北也是一樣的)
⑹ 俄羅斯農村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
地廣人稀,這是我們對於俄羅斯的第一印象。我國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為143人。而俄羅斯面積為1707.54萬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8.6人。
尤其突出的是,俄羅斯的大部分人口都分布在東歐地區,在俄羅斯東北地區,每平方公里也就一個人。因此,俄羅斯有太多地方沒開發出來,這也是中國農民喜歡去俄羅斯租地當農場主的原因。
除了傳統的糧食作物,在俄羅斯很多地方還有著狩獵的習慣。他們主要分布在較為偏遠的西伯利亞等地區。這里最有意思的就是用木頭建設的房屋,大部分為獨門獨戶,歐洲風情濃郁。這些房屋可以用外牆的顏色來區分主人的富裕程度,顏色越鮮亮,說明越有錢。
當然,俄羅斯偏遠農村,也存在貧困戶,日子過得比低保戶還不如。
⑺ 誰在摧殘俄羅斯昔日不可一世的大國為何會走上衰落的不歸路呢
今天的俄羅斯,雖然早已不復甦聯時期的榮光,綜合國力大不如前,且經濟長期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在世界各國爭先發展經濟時,俄羅斯緩慢的經濟增長,無疑將俄羅斯帶入不斷衰落的深淵。
但擁有核武器的俄羅斯,軍事實力仍然碾壓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以,說俄羅斯「衰弱」是不嚴謹的。
但眾所周知,軍事實力的強大最終還需歸結為經濟實力的雄厚,沒有強大經濟支撐的俄羅斯,即使將核大棒耍出一套少林棍法都無濟於事。
那麼俄羅斯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點:
1、不善經營的民族特性
俄羅斯人是不善於發展經濟的,這一點無論是沙俄、蘇聯還是今天的俄羅斯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⑻ 關於俄羅斯的
20世紀最後一天,俄羅斯聯邦的締造者及蘇聯掘墓人葉利欽宣布自己辭去聯邦總統一職,並由總理普京代行總統職務時,全世界的目光都被吸引到了這個克勒勃出身的年輕政治家身上,人們紛紛猜測普京究竟能帶給這個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的俄羅斯些什麼。
葉利欽的「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的經濟基本上陷入了癱瘓,GDP大幅下滑,居民生活水平陷入貧困,失業率、犯罪率激增,貪污腐化、官僚特權橫行;而政治上取媚於西方的做法已經讓俄國際政治空間極度被擠壓,而科索沃戰爭直接粉碎了俄羅斯人以資本主義擁抱歐洲大家庭的幻想,隨之而來的北約東擴、導彈防禦計劃讓俄羅斯人則是直接給了俄羅斯人當頭一棒;國內車臣問題則讓聯邦面臨著分裂的危險。普京的出現可謂是「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面對經濟危機,普京放棄了葉利欽的經濟全盤自由化的西方模式和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走相對穩定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嚴厲打擊個人財閥壟斷的國家經濟命脈行業(這也是對葉利欽是期俄羅斯寡頭資本主義的糾正),趁著能源及原材料的大幅上漲的機遇,大力推進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經濟,推動俄羅斯經濟復甦發展;在國際舞台上一改葉利欽為取悅西方而不作為的做法,採取對西方強硬的政治態度,利用能源優勢謀求地緣戰略優勢,適當范圍內同美歐展開爭奪維護國家利益,這一做法也極大的喚醒了俄人民心中難掩的大國情節,為普京的第二次當選爭取了大量選票;面對車臣問題普京果斷採取軍事打擊策略毫不手軟,兵出高加索,收復車臣。這一系列舉措讓俄羅斯在一定層面上恢復了元氣,讓俄羅斯人民的從未遠去的帝國夢想得到了暫時的重溫,也讓普京的政治生涯達到了巔峰。
8年後,普京如同8年前的葉利欽那樣將政治權杖傳承到了繼任者手裡,不同的只是葉利欽從此真正淡出了危機四伏的俄政壇,而普京並沒有離開他的克里姆林宮。誰都知道作為政府總理的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擁有怎樣的話語權,作為俄第一大黨統一黨的領袖的身份,仍然身處核心領導層且總行耿耿的聖彼得堡幫以及出任總理前的一切鋪墊(俄羅斯的很多屬於總統的重要權利已經轉移到了總理的手裡,比如說對於各聯邦區和地方的的行政長官的任命權利等等;普京為國家制定好了未來三年的預算,也就是說梅德韋傑夫四年任期裡面能夠參與的計劃只有最後的一年;從俄羅斯憲法的規定上面,由於一些權利的重新分配,本身在理論上來說,普京也是俄羅斯歷史上權利最大的總理)都昭示著,他還不打算離去,四年後的「卷土重來」還真未可知。
作為一個政治家追求的可以不是國泰民安,也可以不是盛世太平,但絕對不可以沒有權利。普京就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從踏進聖彼得堡市政府開始其政治生涯開始那一刻,他沒有走錯一步棋。當然也沒有哪個人願意永遠作為政治傀儡生存下去,哪怕是懦弱不堪的光緒帝也會做出適時的反抗,更何況梅德韋傑夫這樣一位出產自極具革命性學府聖彼得堡大學法律系的政治家。
當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俄羅斯那用石油天然氣催生出來的繁榮顯得是那樣的羸弱和不堪一擊。以能源為主導的國民經濟終究無法阻擋金融寒潮的來襲,盡管俄一再宣稱自己將會是金融危機的「避風港」、「安全島」,但隨著金融危機不斷擴散,國際市場石油需求銳減,油價大幅回落,俄羅斯經濟已陷入十年來的首次衰退。油價下跌帶來的資金離散、外債居高不下、貨幣大幅貶值,以及失業率趨升,已釀成政治、經濟及社會局勢動盪的嚴峻局面,財困情況若持續惡化,恐將成為十年前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翻版」,甚至令國家步入破產危機。危機不僅僅打破了十年來的增長期,阻斷了俄羅斯人復甦中的大國夢,也動搖了普京作為英明領袖的地位,人們終於開始反思,除了石油經濟帶來的利益,俄羅斯這些年獲得了些什麼?
經濟的復甦是伴隨著油價的不斷走高,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原材料為國家換回了大把的外匯儲備,依靠這些俄羅斯完善國內社會保障,推進社會福利,改善居民生活水平,並實施經濟多元化戰略,投資高科技領域,這些為俄羅斯帶來了表面的繁榮。而事實上,政府並沒有完全利用好國際原料市場行情有利變化帶來的好處,經濟多元化和向高科技領域投資也不算成功,經濟未能真正有多少轉型,對能源依賴過高,且通貨膨脹率一直居高不下。在國際舞台,俄羅斯的強硬又給俄羅斯帶來了多少實質性的利益呢?強硬的外交不能阻擋北約東擴的步伐,不能阻止顏色革命的一步步逼近,不能帶給俄羅斯人地緣上多少安全感,不能減輕美歐對俄羅斯國際空間的擠壓,不合作也導致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的一步步孤立,既遠離了政治舞台,也遠離了國際金融市場,以至西方國家揚言要將俄羅斯驅逐出「八國集團」,讓俄羅斯永遠也加入不了世貿組織。在車臣問題上雖然讓車臣形式上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卻無法阻止極端恐怖分子對俄羅斯無休止的襲擊,別斯蘭人質劫持事件、莫斯科劇院人質危機讓俄羅斯人開始生活在驚恐之中。當然問題遠遠不止這些,經濟發展的不平很,腐敗滋生,體制缺陷等等讓俄羅斯問題的種種開始在危機中被放大。
作為一名領袖他需要給予這個國家足夠的前進動力,但普京帶給這個國家的其實同樣很有限。同時他也讓這個國家更進一步遠離了民主,靠進了專制,他可以任意強化總統的權利,他可以利用掌握的黨權否認和批准任何一個決議。俄羅斯的境況說明普京的領袖角色並不成功,但你可以指責他的獨裁,可以指責他對待資本家們的苛刻,但你不能否認他是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因為用道德的標准來衡量一名政治家是幼稚可笑的,你說呢?
⑼ 俄羅斯人到底算富還是算窮
1991年蘇聯解體時候,俄羅斯成為了前蘇聯的主體繼承者,除了繼承其廣大的土地面積之外,它還繼承了蘇聯的主要的工業和商業機構,因此在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憑借著蘇聯留下來的這些遺產迅速的發展,擺脫了蘇聯時期的貧困,一躍成為了一個相對高收入的國家。
俄羅斯目前也實現了全民免費教育,如果成績優異的話,從上學到大學畢業都不用交學費,若是表現好的話,甚至還可以拿到獎學金。
綜合以上幾點來說,在俄羅斯的生存指數可能要比中國高一點,所以綜合的來說,俄羅斯人應該算是相對比較富裕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