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5000年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子

5000年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子

發布時間:2022-05-28 14:56:04

㈠ 十年後的俄羅斯會糟糕成什麼樣子

俄羅斯鐵定還會持續衰落,這是肯定的,問題只是衰落的速度問題。
俄羅斯的問題出在經濟上,感謝普京,已經讓俄羅斯成功地去工業化了,俄羅斯的經濟就是靠資源出口支撐著,拋開軍工,基本和拉美一個水平,現在俄羅斯的GDP和中國廣東差不多。

俄羅斯現在的情況是國力虛弱還不停做,到處和美國硬剛,但是你說俄羅斯應該韜光養晦,問題是俄羅斯怎麼個韜光養晦法?俄羅斯經濟在不停倒退,力量在不斷下滑,不稱現在力量尚在搏一搏,估計像中國一樣韜光養晦只能把自己養死,反正俄羅斯的現狀就是死結,對抗空耗國力,韜光養晦等於丟掉俄羅斯唯一的優勢:蘇聯留下的大國地位,估計死的更快,只能說現狀無解。
俄羅斯經濟現在完全靠中國輸血,但是指望中國基本屬於與虎謀皮,中亞是俄羅斯傳統勢力范圍,現在基本是中國勢力范圍了,中國現在搞一帶一路,俄羅斯居然表示歡迎,估計要在蘇聯時期,早就東北中亞屯兵百萬了要揍中國了。

估計這么持續下去,在歐洲部分還可以維持現狀,但中西伯利亞和遠東區域可能出現鞭長莫及,當地地方勢力抬頭,俄羅斯再次分裂的局面

㈡ 歷史上強大的俄羅斯帝國是什麼樣子的

發生在17世紀俄羅斯的擴張,最終導致在17世紀中葉,俄羅斯完全征服西伯利亞之後,俄羅斯的領土到太平洋和波俄戰爭(1654—1667年)之後的左岸烏克蘭,這個標志著俄羅斯帝國的成立。俄羅斯帝國的國力在19世紀達到空前鼎盛,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但在19世紀後期的歐洲相繼進行工業革命時沒有緊隨時代的步伐,導致其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遠不及歐洲幾大強國,盡管在此期間推行了幾次較為成功的改革(如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

1914年8月,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堪的戰局直接導致了在1917年爆發二月革命,尼古拉二世簽署退位聲明,俄羅斯帝國滅亡,俄羅斯共和國和俄國臨時政府成立,但同年就被布爾什維克通過十月革命暴力推翻,被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蘇聯取代。

㈢ 照現狀發展下去,五十年後的俄羅斯會變成什麼樣

應該會是世界一極。如果不出所料,那麼日本經濟未來應該會復甦,朝鮮半島將走向統一,如此,東亞將是三極:中 日 朝。南亞一極。印度。東南亞的東盟為一極。歐盟為一極。美國為一極。俄羅斯為一極。巴西為南美一極。則世界9極初步形成,而後第十極可能是墨西哥。 中國在這十極之中,地位應在前3,。 若說不同,可能就是多極化趨勢創造的世界新秩序的初步確立,今天還沒有確立,估計50年左右的發展才行, 修好和敵對很難說,因為今天的世界再不是一百年前的那個了。國與國之間的矛盾與利益互相交織,很難再一意孤行的區分敵我,只能根據戰略做調整,況且天下群雄並起的大局一旦形成,正如春秋.戰國一樣,競爭更為激烈。

㈣ 地球在5000年後會是什麼樣子

在71世紀,人類會有多強大?

㈤ 大家試想一下,1000年後的中國,日本,美國,俄羅斯,會怎麼樣

推想:
在全球科技與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推動下,約公元2300年,全球各地之間包括天空和海洋,普遍五小時內即可到達。人類開始發展地外星系。全球經濟與文化已形成一個整體,國家必然走向消亡。

約公元2200年,由中國首先倡議,訂立基本框架,並開始在中、巴基斯坦、非洲13國之間逐步試行;
同期歐盟、東盟另建框架。
2380年,中美俄印四大國首先正式簽約,開始長達近百年的四國融合進程。
其後20年間,全球已有1/3國家申請加入;
日本於2500年終獲天皇首肯申請加入;
至2600年英法率領歐盟加入時止,經四百餘年,包括文化、經濟、政治、軍事力量全球各國終於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國家已消亡成為人類歷史,中、日本,美,俄等國已成為單純的歷史區域名稱。
至公元3000年後,全球在聯合國各級機構與制定的規則框架統管之下有條不紊地運行。人類不再有飢餓、貧困和戰爭。

千年後,火星的開發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聯合國正急於討論火星與其它移民星球地位問題......

㈥ 咱們中國的歷史最悠久嗎5000年 那俄羅斯歷史呢沒有中國的長吧

中國的第一位皇帝並不是唐王李世民,而是秦始皇——贏政,當時的秦朝是由秦始皇滅掉六國:齊、楚、燕、韓、趙、魏之後而建立的詳細時間時公元前221年。
俄羅斯的歷史是沒法跟華夏比的,充其量俄羅斯的也不過七百多年,俄羅斯的前身是莫斯科公國,當年蒙古帝國西征的時候 以秋風掃落葉的攻勢掃盪整個歐洲東部。當東方的宋帝國在釣魚台、襄陽、兩淮抗擊野蠻入侵的時候,而作為地處北歐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等其他諸族都匍匐在蒙古人的鐵蹄之下。莫斯科公國是靠著巴結金帳汗國,獲取了北歐地區的代蒙古人征稅權,開始發家的。後來在金帳汗國沒落後漸漸強大的。
要說俄羅斯有悠久的歷史這個鄙人還真不敢恭維。當人類歷史進入公元十世紀之後世間出現三大文明體系。東方的華夏文明、中東的伊斯蘭文明、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正如華夏的文明中心在關隴、河洛一樣。西方的文明中心在以羅馬為中心的西羅馬帝國,以及以拜占庭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而地處偏遠北歐的莫斯科(當時叫莫斯科公國)。在地處文明中心羅馬人來說那地兒都是一群蠻夷。就像在東方唐宋人喊高麗人、蒙古人、女真人蠻夷一樣。
我們知道當年羅馬帝國分東西兩部分後作為國教的基督教也分成了兩部分,西方的天主教和東方的東正教。當時北邊的莫斯科公國是東羅馬帝國的藩屬,當然他們的信仰當然也是東正教了。其實大家只要注意下不只是俄羅斯,其他東歐國家也是信奉東正教的,因為他們都是當時的天朝上國----東羅馬帝國的藩屬國。直到公元1453年 一群有突厥血統的伊斯蘭人攻破的千年不落城---拜占庭後,東羅馬滅亡,聽聞其中有個東羅馬公主逃往北方的俄羅斯。所以俄羅斯就是靠著東羅馬的繼承人彪炳自己的。
事實上十七世紀的俄羅斯依舊是個落後愚昧的國家,俄羅斯的崛起之路是由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開啟的。彼得掌舵的俄羅斯開始全面向西方學習,逐步西化,擺脫愚昧。到了十八世紀後俄羅斯已經成為了歐洲的東邊強國。已經有能力左右歐洲大陸的政治走向。當然在就整個歐洲來說俄羅斯來說依舊是個落後國家,尤其是歷史的車輪進入十九世紀,散落的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一代名相----俾斯麥 的鐵腕之下走向了統一。統一後的德國一躍成為了歐洲強國,打破了原來由英、法、俄、奧匈平衡下的政治關系。所以 一戰爆發了,當一戰變成了一場持久戰後俄羅斯的經濟已經承受不了,所以國內矛盾的加劇,所以沙皇被迫下台,這才給了列寧他們機會,將俄羅斯打造成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當偉大的導師列寧同志准備大顯身手的時候,病魔召喚去見馬克思了,作為衣缽傳承者的斯大林同志,接過了權杖成了蘇維埃總書記。斯大林上台後集體化生產,在犧牲農業、手工業、輕工業的前提下優先發展重工業,軍事工業。當1929年後整個世界哀鴻遍野的時候俄羅斯人已經熱情高漲進行著第一個五年計劃了。當然斯大林上台後還幹了一件轟轟烈烈的大事---清黨。清除托洛茨基以及追隨者。即所謂的托派。其結果是當時的5名元帥中的3名,15名集團軍司令級中的13名,85名軍長級中的57名,遭到了清洗。所以我們看到德國人發動東線攻勢後一路勢如破竹一口氣打到了斯大林格勒。如果不是德國人在佔領區的倒行逆施很難想想蘇聯還能堅持到最後。
前面我們說了蘇聯的崛起靠的是發展重工、犧牲輕工的前提。當然這在短時間看不失為提高國家軍事實力的有效途徑。然而當然歐洲鐵幕升起,兩個陣營進入的對峙狀態後蘇聯人依舊是實現這種畸形的經濟體制,所以半個世紀後在戈爾巴喬夫一拉、葉利欽一推之下,帝國大廈竟然轟然倒塌了。

㈦ 我有一張俄羅斯的5000盧布,卻和俄羅斯的5盧布的圖案一樣,這5000的是真的么

恩1995年的5000應該是真的。.收藏價值是有的。.好好收起來把。.

我有一長1905年的 10盧布。.哈哈。.據說那時候5盧布能買一頭牛。..

㈧ 俄羅斯的簡史是怎樣的

一,俄羅斯地理

俄羅斯橫跨整個歐亞大陸,面積為1707.5萬平方公里,佔地球總面積的11.4%,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它有14個鄰國,西同挪威、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接壤;南與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蒙古、中國和朝鮮相鄰。此外,在東部還同日本以及美國的阿拉斯加隔海相望.氣候屬於北半球溫帶和亞寒帶的大陸性氣候. 地貌以平原為主, 主要有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由於靠近北極,相當部分是北極荒漠帶和苔原過渡帶,所以耕地只佔國土面積的20%左右.俄羅斯的水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等自然資源極其豐富,俄羅斯是個地廣人稀的國家,目前全國人口總數約為1.4億,居世界第六位,平均每平方公里不足9人。在城鄉人口比重中,城市人口佔73%,農村人口佔27%.俄羅斯境內有100多個民族,其種俄羅斯族是國內最大的民族,佔全國人口總數的81.5%.

二,俄羅斯的文化與民族特性
俄羅斯人性格的最大特點是雙重性和矛盾性.對外有著強烈的擴張慾望,搖擺不定卻喜歡用極端的方式來處理
由於地理位置處於歐亞大陸中間.在文化歸屬.一直處於比較尷尬的位置.既沒有融入歐洲文化,也不能被亞洲文化所接受.俄羅斯的雙頭鷹的國徽從側面反映出了這個國家的特點,一面看歐洲,另外一面看亞洲.俄羅斯地廣人稀,自然資源豐富.冬季漫長.造就了俄羅斯人自信和懶散,卻又能吃苦耐勞.一方面性格豪放,勇武善戰,另一方面優柔寡斷,容易走極端.
從歷史來看,俄羅斯最早屬於歐洲,並引入了拜占庭的東正教文化,但西化的進程被蒙古人入侵所打斷.蒙古人給俄羅斯人帶來最根本的轉變是集權和專制統治.從此俄羅斯人與歐洲開始分離.雖然在17世紀彼得大帝時,又開始向西方學習和靠攏,但過程很短暫.並沒有做到徹底的西化,到20世紀的無產階級革命後,帝國的原有統治模式被推翻.進入蘇聯時代.再次進入中央集權統治模式.到1991年蘇聯解體,俄羅斯又開始准備脫亞入歐.開始學習西方民主,建立三權分立和議會制度.但經歷10年的苦難之後.最後是普京的強力集權挽救了俄羅斯.在中西方的模式之間搖擺不定,是這個國家的最大特點.
俄羅斯的國教是東正教,國內有超過60%的人口信仰該教,俄羅斯人認為東正教屬於羅馬基督教的正統.莫斯科也是羅馬和拜占庭帝國之後的繼承者,東正教主張的普濟眾生和救世,為帝國的擴張奠定了思想基礎.從最初15世紀只有200多平方公里的面積的東歐小國,最後擴張成世界上領土最大的國家.從中可以看出俄羅斯對外一直有著強烈的擴張慾望.

三,俄羅斯歷史
1,蘇聯之前(公元9世紀-公元20世紀)

俄羅斯的祖先是斯拉夫人,在公元9世紀,斯拉夫人在歐洲建立了他們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現烏克蘭地區).公元10世紀,當時巴爾干半島的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將東正教(屬基督教)傳入基輔羅斯.形成了拜占庭文化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俄羅斯的歐洲化進程在13世紀由於蒙古人的入侵而中斷.基輔羅斯分裂,蒙古人在此建立了金帳汗國,由此進行了200多年的集權統治.
俄羅斯由於戰爭失敗,反思之前分權式統治的錯誤,為後面的中央集權統治形成了共識.隨著蒙古人的衰弱和莫斯科的逐漸崛起.到16世紀末,莫斯科大公國統一了其他幾個公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集權制國家.
在蒙古入侵前的基輔羅斯,王權,教權,民權是平等的,農民可以自由遷徙.蒙古進行集權統治時期,農民還是自由的.到16世紀,由於農業危機和大量土地被貴族佔有.農民開始被限制自由,逐漸形成農奴制.
俄羅斯在獨立之後開始向外大量擴張領土,17世紀彼得大帝成為執政者後,重新開始向西方學習,推進俄羅斯的歐洲化,興建向歐洲學習的窗口--聖彼得堡市,並首次定義俄羅斯為帝國. 到葉卡捷琳娜時期,領土空前膨脹,被稱為」帝國的黃金時期」.在1812年的衛國戰爭中,擊敗當時如日中天的法國拿破崙,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被推舉為歐洲神聖同盟的盟主。從此,俄羅斯開始成為歐洲事務的仲裁者。
到亞歷山大二世,由於農奴制度嚴重限制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國內的激烈反對中,於1861年宣布徹底廢除農奴制.
在20世紀初,中國已經被列強入侵,俄國和日本為爭奪中國的殖民地利益發生戰爭.最終俄國慘敗.從此國內危機開始發展.國內出現革命的萌芽.但最終被鎮壓,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東線俄國對德奧的交戰中失利.,最終俄國被迫退出戰爭.由此俄國國內矛盾開始激化,到1917年1月沙皇政府被推翻.同年11月,以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進行武裝起義,經過幾年國內戰爭.最終布爾什維克領導的紅軍擊敗了孟什維克的白軍和英美法日等國的聯軍.於1922年正式成立蘇聯.

2,蘇聯(1922-1991)

蘇聯在成立之初, 由於長期戰爭的影響,工業遭到嚴重破壞工業產值僅為1913年的13.8%,基本上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
1924年列寧逝世後,斯大林開始執政,決定採取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的模式,.從1928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從工業化開始的1926年到1940年,前蘇聯整個工業增長了10.7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7.8%,其中重工業增長了18.4倍,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1.9%.前蘇聯一躍為當時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
蘇聯在優先發展工業的同時,忽視了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輕工業的投資只佔總投資的5%,相對重工業40%左右的投資比例.基本可以忽略.為支持工業的發展,斯大林推行農村集體化,大量農民的土地被充公,到1937年左右.99%的土地成為國營農庄.其中1933年造成了著名的烏克蘭大飢荒.幾百萬農民餓死自己的土地上.從1926年到1953年,農業生產僅增長21%.還不及1913年的水平.如果考慮耕地增加的因素.農業一直處於倒退的狀況.
1942年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遭到蘇聯的頑強抵抗.最終敗退.蘇聯作為戰勝國成為國際政治舞台的明星.蘇聯模式成為眾多第三世界國家效仿的榜樣.戰後,蘇聯繼續實行以國家為主導的計劃經濟.走粗放式的經濟發展路線.
1953年斯大林逝世後,赫魯曉夫和勃列日涅夫相繼上台.開始鼓勵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蘇聯進入一波高速發展和擴張期.1950年時蘇聯的GDP是美國的30%,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年平均國民收入增長率為8.5%,工業總產值平均遞增9.2%,在工業發達國家中僅次於日本。
到上世紀80年代初,蘇聯的GDP已經達到美國的80%.蘇聯的國力到達頂峰.但蘇聯這種發展模式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 低效的國有資本占據了大量寶貴的社會資源.大量的工業產出並不是用來滿足消費需求,而是為了追求發展速度.工業,農業,服務業發展比例嚴重失調,主要通過高投入,高消耗的方式來獲得高速工業發展.
由於美蘇之間的冷戰,美國有意識引導的軍備競賽使得蘇聯的經濟內在失衡情況越來越嚴重.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到1989年被迫的撤退.這場接近10年的失敗戰爭使得蘇聯經濟長期失血.也是蘇聯由盛轉衰的標志.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台.已經到了不得不進行改革的狀況.在起初推行的經濟市場化改革失敗後,戈氏開始走向極端. 全盤否定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和社會主義道路,並放棄蘇共一黨專政.實行多黨制.經濟的倒退加上政治上的混亂.使得美國人有機可乘.蘇聯迅速進入崩潰邊緣.1989年8.19保守派的政變失敗.蘇聯已經名存實亡,1991年年底,14個加盟共和國全部宣布獨立,蘇聯正式解體.

3,蘇聯解體的原因分析
內部原因
蘇維埃革命成功後,由於受馬克思的影響.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的體制,走社會主義道路.
不管是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在沒有實現世界大同的情況下,發展自身,參與競爭是必由之路.制度模式只是各國在發展選擇道路不同. 最終的目標都是一樣: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但是蘇聯執政黨在思想和理論認識上,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當經濟向上快速發展時,簡單的認為社會主義有自身的優越性,必然會戰勝資本主義,當經濟開始下滑,市場經濟改革出現混亂後,又走向另外一個極端,把問題歸咎於制度本身。思想和理論認識上的缺陷,也給西方的所大力標榜的自由化、民主化可乘之機,造成上層官員的思想混亂和普通民眾的思想不統一。這是後面蘇聯共產黨解散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對於周圍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化國家,蘇聯剛成立時是落後的農業國,走向工業化,發展生產力,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必然選擇.蘇聯在社會制度具體發展模式的設計中,欠缺的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點,過度的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了社會的整體效率.造成內在經濟結構的巨大不平衡;缺乏公平合理的社會分配機制.造成普通民眾和官僚階層的分化;缺少有效的監督體制.造成官員的權力濫用;全盤的計劃體制扼殺了民眾的創造性和內生的經濟活力,偏重於低效的國有企業,造成有效資源被大量配置到無效率的部門。制度設計的缺陷,造成了蘇聯在發展的道路上必然會遭遇極限和瓶頸。蘇聯並沒有完成能夠在合適的時機作出有效調整,而是在遭遇困境的時候以極端的方式推倒重來,導致蘇聯的經濟社會徹底崩潰。
蘇聯對內一直強勢推行大俄羅斯的沙文主義,各民族間沒有完成真正的融合,造成民族矛盾積壓,在蘇聯比較強盛的時候,這種加盟的紐帶尚能維持,在蘇聯開始走下坡路的時候,民族問題自然被放大,離心力增強,最後相繼獨立。
同樣,蘇聯的對外政策也是強勢擴張為主,把自己當作社會主義陣營大家庭的家長。造成了周邊關系的緊張和惡化。蘇中關系在赫魯曉夫上台後,長期交惡。相反,美國在為了對付蘇聯,聯合了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包括在越戰期間秘密訪華,聯合敵人的敵人--中國。
由上可以看出,蘇聯的內部問題是決定其最終解體的根本原因。
外部原因
美蘇爭霸的局面,一直到蘇聯解體才宣告正式結束。美國在裡面起了個助推的作用,而蘇聯因為缺乏真正的外部盟友,最終毫無懸念的進入了崩潰流程。美國主要的策略是實行馬歇爾計劃,扶持二戰戰敗的德國、日本,幫助歐洲恢復經濟。與中國開展外交關系,支持阿富汗的游擊隊,形成經濟和軍事聯盟對抗蘇聯陣營,對蘇聯進行戰略包圍。開展星球大戰計劃,把蘇聯長期拖入冷戰,誘導蘇聯繼續走錯誤的經濟發展路線,加劇蘇聯經濟的結構失衡問題。利用美元的國際結算貨幣優勢,操控原油等價格,造成蘇聯的收支不平衡,使得蘇聯經濟在最虛弱的時候遭遇沖擊。在思想領域上的文化入侵,標榜西方社會的開放性和民主性,大力扶植蘇聯國內的親美勢力和改革派,在遭遇蘇聯改革遭遇困境的時候,誘導蘇聯進行體制改革,走全盤西化的道路。
最後的結局是,蘇聯這個僅次於美國的世界帝國,最後的崩盤極其慘烈,政治,經濟社會體系全面瓦解,蘇聯人民辛苦多年的成果被消滅,生活水平一夜回到解放前。

四,俄羅斯時代(數據資料摘自網路)

1,葉利欽時代-俄羅斯失去的10年

政治狀況
1991年蘇聯解體後,葉利欽作為美國宣揚的民主,自由和改革的代言人,得到了俄羅斯人民的信任. 葉氏一心想學習美國模式,按照美國人的指導推行經濟休克療法,結果導致社會經濟體系癱瘓.經濟和社會體系的混亂造成嚴重的政治分歧.葉氏在面對困境時,選擇政治和個人利益優先,為了保住總統的位子,強行解散議會,在2年之內5易總理,把上台時宣揚的民主和經濟發展丟到了垃圾桶里.在這民主化的10年中,社會經濟一直處於崩潰的邊緣,俄羅斯人民得到了一張名義上的選票,卻幾乎失去了一切.

經濟與社會狀況

1991年蘇聯解體時,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70%的國土資源和經濟基礎,60%的人口。1991年時前蘇聯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萬多億美元,居世界第二位。那時蘇聯是一個國力強大,科技發達,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國家.
蘇聯解體十年後的2001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000億美元,是1991年蘇聯的十分之一。黃金和外匯儲備200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雖然軍事力量還在,俄羅斯從一個強大的國家變為一個在經濟上無關緊要的世界二三流國家.
從1992開始推行休克療法讓俄羅斯經歷了一場空前的浩劫.起初,西方國家答應提供200億美圓的貸款,來幫助休克療法後期的經濟恢復,但直到1998年8月,俄羅斯僅得到40億美圓的貸款. 休克療法並沒有能夠挽救俄羅斯,反而使整個國家長期處於極其嚴重的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中.國力被嚴重削弱, 政府債台高築.除了軍火和石油之外,經濟體系幾乎完全癱瘓.從1991年到1996年,GDP下降56%,工業下降了60%,農業產值下降50%.俄羅斯人民經歷了持續惡性通貨膨脹.俄羅斯盧布最早從蘇聯時代的與美元接近1:1的比價.到1997年時,貶值到5800盧布兌一美元.休克療法中私有化的步驟,使得大量社會財富迅速向極少數人手中聚集.據俄羅斯杜馬聽證會公布的材料,從1992年到1996年,私有化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按1995年價格計算,超過9500萬億盧布,相當於衛國戰爭期間損失的2.5倍. 人民生活水平倒退回到1917年的水平,人均壽命降低了十幾年,人口持續減少.俄羅斯人為所謂的民主和自由付出了極其慘重的代價.

2,普京時代
上台背景
由於葉利欽在全盤西化和民主化改革中遭遇嚴重的失敗,俄羅斯人民對生活水平下降的不滿,引起了回歸蘇聯的運動.在葉利欽執政後期,中央政府已經沒有任何權威.俄羅斯共產黨是議會中的第一大黨,得到了不少俄羅斯人民的支持.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強勢的人物出場,很有可能是俄羅斯共產黨重新執政.回到蘇聯模式.這種情況是美國最不願意看到的. 於是1999年葉利欽下台後.迅速推出了蘇聯共產黨的反對派—強勢人物普京.最終支持普京政權的統一俄羅斯黨,成功取代俄羅斯共產黨,成為議會中第一大黨.

主要實行的改革措施
1,對內實行集權統治,壓制反對派,結束議會紛爭.削弱地方聯邦政府的權力, 制止了地方的分離傾向.
2,打擊金融寡頭,在公平的前提下繼續推進私有化,把戰略性企業和資源重新國有化.
3,對內大力打擊貪污腐敗,對外平叛車臣分裂主義.重新樹立俄羅斯的威望.
4,實施能源出口的策略來振興經濟.
5,財富分配向民眾傾斜. 設立主權財富基金,穩定基金,國民福利基金,籌建住房,醫療.教育,農業四大民生工程.

經濟發展狀況(圖為2001-2008年原油價格走勢)

2000年,俄羅斯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050億美元, 得益於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漲到2008年俄羅斯GDP達到創紀錄的16660億美元. 在08年金融和經濟危機之前,俄羅斯經濟總量按市場匯率計算已進入世界前10. 國家經濟發展的同時,人民生活水平也逐年提高。2000年,俄羅斯全國平均月工資為2223盧布,相當於當時的82美元。2010年,俄羅斯全國平均月工資為20815盧布,約合682美元.
但現在這個經濟模式的問題在於,俄羅斯的經濟更加依賴於能源出口. 原料出口比重在勃列日涅夫時期為50%,1998年為65%-70%,如今為75%. 目前俄40%的預算收入來自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加工和運輸,GDP的25%來自石油和天然氣行業. 俄羅斯預算中的油價是以每桶75美元計算的.所以只有在油價達到75美元上方,俄羅斯會有財政盈餘.不然就出現財政赤字.
俄羅斯的工業優勢主要在於重工業和高端軍事工業,在輕工業和農業方面,一直處於比較落後的狀況.國內輕工業只能滿足其25%的需求,中國的輕工業產品在俄羅斯占據了主要市場. 俄羅斯土地的耕種面積佔全世界可耕種面積的14%,但在世界糧食生產中所佔份額僅約為5%.
俄羅斯的服務業占據了GDP的25%左右.在最近的10年當中,俄羅斯尚未能夠做到產業的升級和轉型.
08年的經濟危機,阻止了俄羅斯經濟迅速向上的發展勢頭.由於石油價格大幅回落至40美元下方.同時俄羅斯的油氣巨頭由於掉入了外資設的貸款陷阱,欠下了近5000多億美元的外債(與俄羅斯外匯及黃金儲備相當).使得俄羅斯在經濟上遭受重擊.2009年俄羅斯GDP大幅回落近8%.股市縮水近80%,盧布貶值,經濟倒退.民眾開始對普京出現不滿,2008年普京讓出統位置,親美派梅德韋傑夫出任總統.普京留任總理.

五,俄羅斯的未來
俄羅斯在經歷過最痛苦的10年民主改革嘗試後.在中央集權的模式下獲得了後面10年的發展.
俄羅斯目前還是依靠初級原材料的出口來獲得經濟的發展,屬於比較低級的經濟結構體系. 在這10年的發展中,主要的資金用在了石油天然氣行業的拓展,支付外債,民生保障上面,但缺乏資金對基礎設施的進行維護和進行產業升級.
俄羅斯這種經濟結構相當脆弱,因為油價主要掌控在美國手中.俄羅斯現階段必須與能源需求國加強合作.建立戰略合作與聯盟關系,共同應對美帝國的全球戰略.利用其自身的資源優勢,加快經濟模式的轉型.
從地緣政治和歷史的角度來說,俄羅斯是一個處於恢復期的巨人.只要有機會,他會重新站起來.成為世界舞台上重要的角色.

㈨ 俄羅斯的規模是什麼樣子

俄羅斯是擁有100多個大小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沙皇俄國的對外擴張,建立了一個地跨歐亞兩洲的龐大殖民帝國。19世紀末,它的主體民族俄羅斯族,佔全國人口的44.3%;非俄羅斯族人口佔55.7%,均處於被奴役的境地。

閱讀全文

與5000年的俄羅斯會是什麼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