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為什麼願意在中國談判

俄羅斯為什麼願意在中國談判

發布時間:2022-05-29 04:36:58

① 中國為什麼要和俄羅斯結盟

中俄都是世界大國,公開結盟會引起美國的不快,導致世界格局回到冷戰時代。再者,俄羅斯一向都是以自己國家利益為重,和中國建立戰略夥伴關系,是兩國所面臨的問題相同,有共同利益,一旦形勢有變,北極熊就會撒丫子。

② 俄羅斯和日本的領土爭端,俄羅斯既然不願意歸還為何還要談判

俄羅斯不願意歸還日本領土,但是進行談判就是希望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日本給出的條件有利的話,也不是不可以考慮將領土歸還的,還有就是談判只是一個過程而已,俄羅斯方面只是想通過談判知道日本下一步將要有什麼行動。

安倍在任職期間日本的經濟也沒有太大的變化,現在日俄的談判也涼,安倍在日本人心裡的地位一落千丈。但是安倍還是有一點用的,就是安倍和美國簽訂了美國貿易合約,但是這個也沒有什麼用啊。再者,日本與三個鄰國都有領土爭議,地區外交深陷孤立是其最需要考慮的問題。日本眼光放得「太遠」,與鄰為壑不會有好結果。

③ 俄羅斯與中國有什麼戰略協約

俄羅斯的戰略動向不可忽視 最近一個時期,俄羅斯在國際舞台上連續上演了幾大劇目,每個劇目都異彩紛呈,含意雋永。先是宣布購買四艘法國「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接著普京訪印,與印度又簽訂了上百億美元的軍售大單,在美國策劃對伊朗實施新的全面制裁的時候,又出人意料地表示支持,現在又在與美國進行新的削減進攻性戰略武器談判並已接近達成協議。四大動作緊鑼密鼓、環環相扣,絕不是即興之作,這其中究竟有什麼樣的戰略涵義呢? 第一個可能的涵義: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出現了新內容。 在人們的印象里,俄羅斯與西方的關系一直是對抗性的。無論是冷戰結束後的北約東擴還是歐盟的一體化進程,都讓俄羅斯一下一下地受創,刺激得俄羅斯一次又一次地起跳。對此,人們早就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自從二戰結束前蘇聯成為超級大國以來,俄羅斯的武器從來都領天下風騷,從來都只向別人出售,還從未聽說有買進一講。所以,向法國購買「西北風」級兩棲攻擊艦的消息一經傳出,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有點讓人目瞪口呆。不管俄羅斯是不是真的需要這種兩棲攻擊艦,也不管是不是真的自己造不出,僅僅這種軍事交易的本身就足以說明,俄法之間開辟了一條重要的軍事聯系渠道。圍繞著這種艦艇的製造、使用與將來的維修保養,雙方將發生多麼廣泛的技術與情報交流,將進行怎樣的接觸與磋商,稍有一點軍事常識的人都可以想像出來。軍火買賣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商品交易,這是軍事聯系的重要方式,也是戰略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與法國的聯系與溝通,等於俄羅斯與北約的關系有了新的內涵。選擇法國為切入點,是因為歷史上俄國與法國之間友好多於敵對,同盟大於對抗。因為有這樣的歷史基礎,所以在歷史上許多戰略轉折關頭,俄法之間往往能找到共同點。從這個意義上說,北約國家中從法國開始率先向俄羅斯出售軍艦,也就並不出人意外了。 第二個可能的涵義,對西方的戰略舉措有支持配合的意味。對印軍售是前蘇聯的傳統節目,也是印蘇事實上同盟的標致性內容,冷戰時期,蘇印軍售的戰略意義在於對抗西方、壓制中國。冷戰結束後,俄羅斯繼續對印大量出售軍火及軍工技術,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甚至超過了前蘇聯時期。不能否認,俄羅斯的出發點是想賺取急需的硬通貨,但也不能否認,大量的武器出售及技術輸出,客觀上支撐著印度戰略實力,對印度的戰略野心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正是因為可以兩面投機、兩頭取利,所以目前印度才空前活躍,不時地表現出目空一切、忘乎所以的姿態來。 這與美國的戰略布局是合拍的。世界范圍內武器采購市場競爭激烈,就連西方盟國之間也都要進行激烈的角逐,美蘇之間更從來都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勢不兩立,唯獨在印度這個大市場上,居然出現了俄美武器共存共榮的奇觀。其所以如此,原因在於,大力扶植印度,使之成為對付中國的有效的戰略力量,是今天美國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俄羅斯與印度密切的軍售關系,對於美國在印度的戰略影響固然有一定的沖抵,但俄羅斯武器的到來客觀上與美國的目標有益而無害。 如果說這只是一種歷史慣性或戰略偶然的話,那麼俄羅斯明確支持對伊朗的制裁,就明顯地是在配合美國的行動。與以往一貫做法相反,此次美國提出進一步制裁伊朗,俄羅斯抱著積極響應的態度(盡管有時候還傳來一些雜音,但現在看,基本上俄羅斯支持美國發起對伊朗新的全面地制裁),為此還推遲了向伊朗出售S——300防空導彈,狠狠地敲打了伊朗。這就意味著,在伊朗問題上,俄羅斯向美國打開了綠燈。與支持對伊朗制裁相比,更耐人尋味的是美俄的核裁軍談判。今天的俄羅斯已經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追求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均勢,保留多少核武器完全可以從俄羅斯的安全實際需要出發。也就是說,對於俄羅斯而言,核武器談要裁,不談也要裁,其國力已經不允許繼續保持規模龐大的核武裝。這樣一來,俄羅斯哪裡還有與美國討價還價的餘地呢?美國還有多大必要去找俄羅斯談呢?照筆者看來,美國人找上門來與普京談核裁軍,很大程度上是出於配合其無核世界的鼓噪與喧囂,是要給它自己欺世盜名的行徑扯一塊遮羞布。四月份就要召開華盛頓核安全峰會,達成一項美俄之間的核裁軍協議,才可以給自己圓圓謊、遮遮羞,才能使奧巴馬的無核世界理論看起來像真的似的。而俄羅斯的作為,實際上是對美國這一企圖的呼應與配合,是在迎合美國的需要。對於這一點,從來都目光如炬和老謀深算的普京心裡不會不明白。這不是俄羅斯的一貫風格,俄羅斯在變。考慮到俄羅斯的任何戰略動向都至關重要,對如下兩個問題就不能不高度關注。第一個問題,俄羅斯是不是要再次戰略轉向。與西方抗衡,維護俄羅斯戰略大國的地位,這是此前一個時期俄羅斯的基本戰略方針。在這個方針下,俄羅斯粉碎了車臣地區的分離勢力,用兵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沉重地打擊了喬治亞,穩定了外高加索地區的戰略局勢;在這個方針下,俄羅斯與西方爭奪對烏克蘭及中亞國家的影響,反制美國在東歐部署戰略反導系統,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俄羅斯沒有也不可能阻擋北約東擴的步伐。俄羅斯的戰略空間被無情地壓縮到國土邊界的范圍以內,現在的情形是,前蘇聯的留下的戰略遺產,俄羅斯國境以外的基本上已經丟盡,西方已經完成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而這個包圍是俄羅斯目前所無力打破的。一方面是俄羅斯鞏固了自己的國土安全,成功地阻止了西方的戰略侵入,一方面是西方完成了對俄羅斯的戰略包圍,雙方的戰略態勢就此穩定了下來。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是否會轉而採取與西方合作,以此來維護俄羅斯的大國地位的戰略方針呢? 首先,戰略重點的變化可能給西方與俄羅斯的關系帶來影響。 傳統的東西方戰略態勢基本穩定後,俄羅斯的地位不再像以往那麼突出和急迫,美國的戰略重點很可能要轉移到東亞及「兩中」(即中亞和中東地區)地區,以應付對美國來說日漸緊迫、日漸沉重的戰略壓力。對俄羅斯,美國將會轉而採取既遏制又接觸、既孤立又合作的兩手政策。可以預見,今後一個時期,美國及西方一定會源源不斷地向俄羅斯輸送五顏六色的糖彈,以麻醉俄羅斯的戰略神經,穩定北極熊急躁暴跳的情緒。 這種情況就給俄羅斯重新審視與西方的關系提供了契機。與西方的關系是俄羅斯國家戰略的主軸,既然在可預見階段內無力打破西方的包圍,俄羅斯就有可能屈從於現實,改弦易轍,利用西方國家之間具體利益上的不同訴求,進行周旋,利用前蘇聯留下的戰略資產撈取看得見的實惠,以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 其次,俄羅斯國內問題有可能迫使俄羅斯在對外戰略上收斂鋒芒,來一個俄式的「韜光養晦」。 受世界經濟危機等多重影響,俄羅斯國內經濟政治狀況不容樂觀。構成國家實力基礎的製造業日益萎縮,經濟低迷,引發了嚴重的社會政治問題。就在幾天前,俄羅斯五十多個城市同時爆發反普京遊行,雖然規模都不是很大,但必定會給俄羅斯的當政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將給政治體制及運行機製造成明顯的沖擊。嚴重的國內問題必然限制國家的對外張力。歷史上,每當面臨沉重的國內問題,都使俄干預國際局勢的能力大打折扣。 也許有人會疑問說,俄羅斯的政策能轉的那麼快吧?事實上,大起大落,經常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恰恰是俄羅斯的傳統。遠的不說,僅僅就近二十年而言,俄羅斯就經歷了幾次轉變。前蘇聯解體,俄羅斯拚命與西方拉關系、套近乎,指望能擠進西方大國的行列,結果一場辛苦一場夢碎,葉利欽後期來了一個轉向,科索沃戰爭甚至向西方祭起了核威脅這個法寶。勢隨時轉,俄羅斯隨時有可能再來一次新的轉向。 第二個問題:美國是不是成功地在中俄之間實施了戰略離間。 對美國來說,當今世界哪個國家以其為敵美國都不會感到害怕,無論是與中國對抗,還是與俄羅斯對抗,對美國來說,都不構成什麼了不起的戰略風險,不會讓美國感到有難以承受的戰略壓力,中國和俄羅斯都這樣,更遑論朝鮮、伊朗了。這是美國得以狂傲橫行的前提。 但是,這只是目前狀況而言。這並不意味著在這個世界上就找不到制衡美國的辦法與措施。不要說專門研究戰略問題的人,就是任何一個肯動一點腦筋的人都能明白,只要中國與俄羅斯結成一個戰略板塊,美國的全球戰略體系即刻就要受到強烈的沖擊,美國的世界霸權馬上就會岌岌可危。這大概是當今世界美國唯一可能的戰略風險。與中國在經濟上超越美國這個風險比較起來,中俄結盟這個風險是更直接、更現實和更有可能性的。當年的中蘇裂變,打碎了世界的戰略板塊使之重組,現如今如果中俄能實現聚變,其所產生的能量將遠遠超過當年。 所以,在中俄之間製造矛盾,搞戰略離間,防止中俄在戰略上結盟,一直是美國高度重視的問題,其所運用的手段、涉及的范圍、達到的程度,在可預見的時間內都是不可告人的秘密。從公開看到資料看,大概有這樣兩種手法: 一種手法是製造俄版的「中國威脅論」。或者利用俄羅斯國內的親西方勢力,或者利用西方自己的輿論工具,捏造什麼中國強大將給俄羅斯遠東以至整個西伯利亞地區造成安全威脅,中國人在向俄羅斯擴張等等,製造中俄之間的不信任。另一種手法是兩面拉攏,兩面欺騙。對中國的拉攏欺騙,這些年我們差不多都耳熟能詳了。什麼「中美關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系」,「中美互相依賴,誰也離不開誰」,G2,中美國等等,中國的專家學者對此心中都要樂開了花,跟著一通起鬨鼓噪,很成聲勢,很有市場。面對這樣的情形,俄羅斯會怎麼想?俄羅斯必定要認真地檢討一下俄羅斯在對中國外關系中的位置,審視一番中國對外戰略的價值取向。俄羅斯絕不會對中國權力與精英階層中的親西方傾向熟視無睹,因此也不能不在戰略上有所警惕;美國也在拉攏俄羅斯,本來是西方七國集團,後來吸收俄羅斯參加,搞了一個七加一,搖身一變成八國集團,來一個畫蛇添足;北約及其東擴針對的就是俄羅斯,但西方還是還假模假式地弄出了一個「北約——俄羅斯理事會」,也不知這個東西會理一些什麼事;還有前一個時期的戰略「重啟」,等等。從戰略上進行欺騙,給俄羅斯製造大國幻象,滿足其虛榮心,降低俄羅斯的敵意。 毫無疑問,這是美國既打又拉的戰略伎倆。分別針對中俄的這些手法,必然要使中俄在發展相互間戰略合作關系的過程中受到美國因素的巨大幹擾,形成事實上的離間。而這一點,恰恰是美國想要達到的戰略效果。 俄羅斯的戰略價值太重大了,對中國來說,俄羅斯的戰略價值重大到所有的對外經濟關系加在一起都不如的地步。只要俄羅斯從目前的戰略位置上稍加後退,來一個不大不小的轉向,也搞一個俄式的「韜光養晦」,中國將即刻就有難以承受之重,什麼世界多極化發展,什麼建設全球的和諧社會,什麼國際社會民主化,統統都要成無稽之笑談。 所以,深化與俄羅斯的戰略合作關系至關重要。目前中俄之間僅有的幾個紐帶仍然脆弱不堪,經不起任何重大的沖擊。不要以為俄羅斯經濟上不如中國,國際戰略地位就不如中國;也不要以為俄羅斯與美國沒有什麼了不起的經貿往來,戰略空間就不如中國大。不要說俄羅斯還可以一對一地與美國簽署重要的戰略協議了,就是俄羅斯能買過來的兩棲登陸艦,中國能從西方買來嗎?不錯,中國現在確實比俄羅斯有錢的很了,已被錢燒得差不多是渾身地不自在,但是,國際戰略問題可不是唯財是舉、有錢就能解決的,更不該財迷心竅,不知危險之所在!!!!

④ 為什麼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同中國暫停了有關從中方獲得250億美元貸款的會談

據俄新網11月12日報道,俄羅斯和中國兩國工作小組就中方向俄兩家石油公司提供250億美元貸款,以及建設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國支線等問題在北京進行了談判,但雙方在一些問題上存在的分歧使談判暫時停止。報道稱,雙方主要是在貸款利率和國家擔保問題上存在分歧,因此談判沒有取得成果。參加談判的俄代表團部分成員已返回莫斯科。對此,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副總裁巴爾科夫表示,他對談判暫停表示遺憾,希望談判能夠繼續進行。他說,如果未來不能就貸款問題達成協議,該公司將尋求國家的幫助及吸引他國貸款。

此消息立即引起媒體的廣泛關注,並引發了對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的猜測。不過,更多分析認為,這只是國家談判中正常的「戰術性分歧」,不會影響兩國戰略關系。俄《生意人報》13日報道稱,雖然中國人傳統上是一個厲害的談判對手,但談判不會中斷,因為這是兩國領導人已達成的共識。

《莫斯科時報》13日報道稱,中國石油天然氣公司的官員也表示,他並不認為將會中斷談判。俄中經貿合作中心總裁薩納科耶夫表示,現在談論中止談判是錯誤的,最終合同文本的准備工作仍在進行。他認為,俄方在談判中維護自己的利益,中方也是個困難的談判對手,但這不意味著無法達成一致。他表示,目前雙方都在尋找折中方案,這是正常的談判過程。薩納科耶夫表示,經驗證明,雙方最終將達成協議。

俄媒體報道稱,根據中俄兩國10月28日,在莫斯科簽署《關於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關於斯科沃羅季諾-中俄邊境原油管道建設與運營的原則協議》等能源領域合作文件,俄在未來30年內每年應通過這一石油管道輸送1500萬噸石油。同時,中國可能為此分別向俄羅斯石油公司和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提供150億和100億美元貸款,但雙方將就貸款條件進行協商。按俄主管油氣的副總理謝欽的話說,雙方應在11月25日之前簽署正式的商業協議。

更多的俄羅斯專家認為,中俄兩國的這項談判,只是兩國能源合作的一部分。此項合作一方面使中國獲得穩定的石油供應,但也能幫助俄羅斯。如果此事大幅推遲,將對俄羅斯政府的能源戰略造成打擊。另外,在國際石油價格不斷下跌之時,這也會給俄羅斯一些大公司的財務造成額外壓力。有分析稱,在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關系處於艱難之際,俄正試圖向外界展示其與亞洲能源消費國之間的戰略關系,所以「中止談判看上去確實很像俄方的某種談判戰術」。路透社報道稱,中俄石油談判暫停的消息傳出後,相關的俄兩大石油公司股價重挫。

目前,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俄國內經濟形勢並不是那麼「樂觀」,油價下跌、盧布走軟、外債激增、失業率增加等一連串難題都讓「梅普組合」撓頭。也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中俄石油管道合作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但這似乎讓俄國內的某些人感覺心裡不舒服,俄國內再次針對中俄石油合作出現了讓人不愉快的「雜音」。俄《獨立報》10月30日曾發表題為《俄羅斯可能落進中國人陷阱》的文章稱,一方面,俄羅斯今年的公司外債已超過5300億美元,同時,因國際金融和證券市場危機而出現的再貸款問題,俄羅斯許多大公司瀕臨破產。另一方面,俄羅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運輸公司卻在政府許可下,「准備更深地陷入債務泥潭」。文章引述俄前央行副行長阿列克薩申科的話稱,「最終俄羅斯石油公司將嚴重依賴中國市場,並不得不以中國夥伴提出的價格向他們供油。」

據俄《生意人報》披露,備忘錄中沒有規定貸款利率,但雙方初步同意利率在6%至9%的水平上。但中方目前要求將固定利率變為以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為基礎的浮動利率。第二個問題是還貸的擔保。此前預計,俄羅斯石油公司以石油供應為擔保,石油管道運輸公司以管道基礎設施抵押為擔保,俄羅斯政府提供國家擔保。但消息人士表示,目前中方提出了五項不同形式的擔保,從國家擔保到石油開采和收入擔保。

該報道稱,為刺激國內經濟發展,中國政府通過了總額約6000億美元的投資計劃。重點包括在2010年之前投資發展城鄉電力設施和基礎建設,以及煤炭開采運輸等項目,但迴避了燃料能源行業。該報認為,從2005年開始,中國經濟從煤電轉向側重天然氣和核能發電。很可能,這一投資計劃意味著該項目被凍結若干年,客觀上降低中國石油需求的增長。

這從側面暴露出少數俄羅斯人那種「不是滋味的心理」。還記得,前一段時間,中俄油氣管道和供油談判時,俄方總堅持「市場原則」不放鬆,要一切按「市場價」、「歐洲價」,按「市場規則」、「歐洲標准」。那麼為什麼,當雙方在開始進行「石油換貸款」的談判時,我們像俄羅斯人所說的那樣尊重「市場價」和「國際標准」時,他們就不願意了呢?呵呵,和俄羅斯人談事兒,「他不佔你便宜,就是你佔便宜了」。

至於俄羅斯管道運輸公司副總裁巴爾科夫所說「他們可以到別國貸款」,我看,這位先生在說這話時自個兒心裡也沒底兒吧!現在西方國家都是「自救」,根本沒有時間管別國的「閑事」。除非他們認為,「管這閑事」的確有利可圖。就連俄羅斯前一段時間熱炒的「給冰島的40億美元的貸款」為啥最終不了了之了,那說明俄羅斯自己手上可用的錢也不寬裕。其次,那也是兩國的「商業談判」沒談攏。

記者認為,中俄能源合作,特別是油氣合作「走走停停、磕磕絆絆」是正常現象,我們沒有必要大驚小怪。也許,這些「彎路」正是中俄能源合作最終走向成功的「必經之路」。其實,中俄能源合作似乎一直是「小插曲」不斷,但也雙方總能「克服萬難,走向勝利」,這正是由於兩國間存在的政治互信和經濟互需。也相信這種互信和互需能成為中俄能源合作的「穩定器」。

⑤ 前蘇聯為什麼援助中國

負責中國核計劃的聶榮臻元帥回憶道,1956年波蘭和匈牙利事件發生後,赫魯曉夫在向中國提供復雜的技術幫助方面再次讓步。1957年9月,中國代表團赴莫斯科談判。赫魯曉夫剛剛在黨內派別交鋒中戰勝莫洛托夫及其擁護者。他十分希望毛澤東親自出席那年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黨和工人黨會議,以此間接表明對自己的支持。毛澤東審時度勢,提出只有簽訂了向中國轉讓生產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材料和模型的軍事技術協議後,他才前往莫斯科。
有關協議於1957年10月15日簽署。蘇聯同意提供原子彈教學模型、圖紙及文件,但拒絕提供製造核潛艇的材料。1958年上半年,負責轉讓原子彈模型及相關生產技術的蘇聯專家開始陸續來到中國。根據中方資料,莫斯科還提供了兩枚地對地近距離導彈模型。到1958年中期,中國的工程師們已經為原子彈爆炸准備好了模擬實驗室,蘇聯專家卻幾次以安全系數低為由推遲實驗。
蘇聯領導人毫不懷疑毛澤東准備爆炸原子彈的決心。科學院院士阿布拉姆·約費回憶道:「上面下達的指示是,向中國提供蘇聯新制訂的最完備方案。而參與此項任務的專家們比自己的上級更了解政治局勢,僅僅提供了舊方案。但蘇聯原子彈事務駐華代表處顧問扎季基揚發現了這一點,並向上作了匯報。最終還是提供了最完備的技術,但此後不久蘇聯同中國的關系就決裂了。」

⑥ 中國和俄羅斯的邊界談判怎麼樣聽說中國收回一些領土

從1991年5月簽署《中俄國界東段協定》到1994年9月簽署《中俄國界西段協定》,這期間確定了中俄98%的邊界線走向;從2001年7月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到2004年10月14日簽署《中俄關於兩國邊界東段的補充協定》。至此中-俄領-土全部界定。
這些協定基本上是對中-國不利的,因為中-國在政-治上受到西-方的質疑,需要北-方大-國的關照,所以在邊-界談判上基本沒什麼優勢。與其說收回一些領-土,不如說送的更多。東部三江口的黑瞎子島要回一半,但它本來就是中-國領-土。
這些協定的簽署意味著原本有的未-定-領-土完全合-法地讓給了羅剎國。

⑦ 求中國與俄羅斯的外交關系

俄關系現狀良好。不久前,梅德韋傑夫先生當選俄羅斯總統,中方對此表示熱烈祝賀。同時,我們對普京總統多年來為推進中俄關系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表示高度贊賞。
現在我們已經進入了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的第二個十年。雙方一致同意,要以《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為指導,繼續推進雙方關系。我們對中俄關系發展的前景充滿信心。

我認為,中俄雙方努力的重點應是:一是要進一步加強高層交流機制,保持高層會晤互訪勢頭。加大在對方核心利益上的彼此支持。二是要進一步推進經貿合作,優化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努力把經貿關系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三是要擴大人文交流,辦好2009年在中國舉行的「俄語年」,2010年在俄羅斯舉行的「漢語年」,加強相互交流。現在學中文的人很多,我希望在座的外國記者,也能抓緊學中文。我認為中文是世界上最容易學的語言之一,否則很難解釋為什麼有13億多人講中文。最後一點,雙方要進一步加強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合作,從而進一步有力地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

中俄兩國關系文件
關於中*俄相互關系基礎的聯合聲明 (1992年12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聯邦總統聯合聲明 (1994年9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6年4月)
中國和俄羅斯關於世界多極化和建立國際新秩序的聯合聲明 (1997年4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7年11月)
關於中*俄邊界問題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世紀之交的中*俄關系的聯合聲明 (1998年11月)
關於江*澤*民主席訪問俄聯邦並與葉*利*欽總統舉行非正式會晤的聯合新聞公報 (1998年11月)
中*俄聯合聲明 (1999年12月)
中國主席江*澤*民與俄羅斯總統葉*利*欽非正式會晤聯合新聞公報 (1999年12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北京宣言 (2000年7月)
中國主席和俄羅斯總統關於反導問題聯合聲明 (2000年7月)

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 (2001年7月)
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2001年7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2年12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3年5月)
世代睦鄰友好 共同發展繁榮━━胡*錦*濤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的演講(2003年5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4年10月)
中*俄關於21世紀國際秩序的聯合聲明 (2005年7月)
中*俄聯合公報 (2005年7月)
中國和俄羅斯聯邦聯合聲明 (2006年3月)
中*俄聯合聲明 (2007年3月)
中*俄合理利用和保護跨界水協定 (2008年1月)

中國政府對俄政策
胡* 錦* 濤
2007年3月25日,堅定不移地推動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向前發展,實現世代友好,是兩國和兩國人民的共同意願和必然選擇。中方願同俄方一道,著力從以下4個方面推動兩國關系全面深入發展:一是增強政治互信,在涉及國家核心利益的問題上繼續相互支持。二是本著互利共贏精神,推動兩國經貿、能源、科技等領域務實合作。三是以在俄羅斯舉辦「中國年」為契機,擴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國和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誼。四是加強兩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的戰略協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溫*家*寶
2004年9月25日,作為戰略合作夥伴,中*俄應對雙邊合作作出長期規劃。他為此提出了兩國合作的六項任務。一是進一步改善貿易結構,規范貿易秩序。二是擴大相互投資,將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開發、加工製造、高科技作為相互投資的重點領域,為此中方計劃到2020年向俄投資120億美元。三是推動能源合作。能源合作是中俄戰略合作的重要內容,是兩國經貿關系的重要支撐,爭取早日簽署政府間的能源合作長期協議。四是加強高科技合作,將核能、航天、生物工程、化學、新材料、信息等作為合作重點。五是促進邊境和地方交往,鼓勵兩國已建立經貿結對和友好關系的省州和城市開展互利合作。六是重視人文合作,加深教育、文化、衛生、體育、旅遊等方面的交流。>>

中*俄雙邊關系
中*俄高層互訪與會晤 歷年來中俄首腦會晤
中*俄總理定期會晤機制議會第二次會議 中俄雙邊經貿關系和經濟技術合作
中俄文化、科技與教育等領域的交往與合作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0年7月)
江*澤*民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1年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2年12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3年5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4年10月)
胡*錦*濤主席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5年6、7月) 俄總統普*京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2006年3月)
胡*錦*濤對俄進行國事訪問(2007年3月) 中俄「國家年」活動俄羅斯年中國年
2006年:中*俄友好合作之花全面綻放 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進入第二個10年
溫*家*寶總理訪俄(2007年11月) 中*俄邊貿合作常設工作小組第六次會議
中*俄友好、和平與發展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 中*俄人文合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
中*俄戰略穩定磋商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將訪華

中*俄兩國邊界問題
中*俄邊界全長4300多公里,分為東、西兩段。雙方以有關兩國邊界的條約為基礎,根據公認的國際法准則,本著平等協商、互諒互讓的精神,經過多年談判,分別於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簽署了《中蘇國界東段協定》、《中俄國界西段協定》和《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上述三個協定一起將中俄邊界線走向全部確定。專家談《中俄國界東段補充協定》.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俄羅斯的前身是唯一能和美國抗衡的蘇聯。在冷戰時期,中蘇同盟關系是蘇聯發展社會主義國家來對抗美國的產物。
目前的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一方面是在繼續發展中蘇同盟時代的關系,另一方面都是為了加強雙邊關系,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和發展,維護世界的和平環境。
現代的中俄關系與中蘇關系的背景不同,不能進行簡單的比較。本人認為中俄關系是中蘇關系的繼承和發展,是作為地區大國的共同責任。
選我

⑧ 中國為什麼要加強與俄羅斯的交流合作

1.
雙方現在都有共同的敵人,美國和其附屬國。所謂敵人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
2.
俄羅斯目前面臨嚴重經濟外交困境,需要中國在經濟外交領域支援俄羅斯。
3.
中國在經濟外交方面也正面對西方越來越嚴重的壓制,尤其需要俄羅斯在油氣等重要資源上提供一定的幫助。
4.
最重要的,頭腦清楚的領導人都明白一個理,一個人不可能同時應對兩個強大的敵人。

⑨ 恰克圖條約不平等為什麼清朝還要俄國簽訂

1727年,中國清政府與俄國沙皇政府為了解決蒙古邊境問題在恰克圖草原簽訂了《恰克圖條約》。這條條約內容涉及兩國的經濟貿易、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有效的遏制了俄國侵略中國的野心,使得中俄邊境保持較長時間的安寧。那麼,恰克圖條約簽訂背景是什麼?

恰克圖條約簽訂背景

中俄邊境問題歷史悠久,但是在清朝以前都是相對的穩定。在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後,帝國主義開始對我國進行領土肆意的侵略搶奪,俄國也想從中獲利,所以不斷的在蒙古邊界挑起事端。

當時中國仍處於閉關鎖國的狀態,對於沙俄的侵略清政府通過割地賠款求和,這導致沙俄的野心越來越大。《恰克圖條約》是繼《尼布楚條約》後,中國與俄國簽訂的第二條邊境條約,當時的俄國憑借《尼布楚條約》,想要蠶食吞並中國領土。清朝政府與俄國沙皇政府進行多次的交涉,但是俄國置之不理,仍繼續侵略中國領土。

在雍正年間,中俄邊境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清政府擔心沙俄政府繼續侵略會對我國的邊境貿易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清政府中斷俄國與中國的貿易路線,使俄國的貿易經濟遭受很大的損失,這時沙俄政府才願意跟中國談判。沙俄政府於雍正四年派遣駐華大使薩瓦務拉來華談判,而中國出席談判的是吏部尚書察畢那?理藩院尚書特古忒?兵部侍郎圖理琛,經過長達6個月的艱難談判協商,雙方終於確定好條約內容,並且在恰克圖簽約。

恰克圖條約內容

清朝雍正六年,清政府與俄國代表在中俄邊境小鎮恰克圖草擬了關於中俄兩國經濟、文化以及商業未來發展關系的草案,歷史上稱為《恰克圖條約》,第二年五月,中俄雙方正式交換條約文件。這是繼《尼布楚條約》之後,對俄方政府有利卻不利於中國清朝政府統治的第二大不平等條約。恰克圖條約內容是什麼呢?恰克圖條約內容表達的不平等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兩國邊界方面:條約規定,在恰克圖和鄂爾懷圖山之間的第一個山坡為起點,從東邊的額爾古納到西邊的沙賓達巴哈為中俄兩國的國際行政邊界線,該邊界線以南領土為中國所管轄,邊界線以北領土歸俄國管轄。

二、在中俄商貿方面:條約規定,俄國商貿團隊可以每3年自由進北京交易一次,商貿團隊人員控制在210人之內,在與中國人民進行買賣交易過程中,中方不得向俄國商隊收取稅費。此外,中方應肯定俄國商人在中國交易商品的合法性。

三、在文化方面:中方允許俄方東正教士在北京進行宗教文化傳播,同時要接受俄國人到中國學習漢語以及滿語。俄方東正教士有權利在中國內地長期居住。

點評:由於恰克圖條約在文化、商貿以及領土方面滿足了俄國政府的要求,所以從積極的一面考慮,該條約能夠對俄國政府侵略中國的野心起到一定的遏製作用,但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在各方面的主權也受到了俄國政府的一定侵犯。

恰克圖條約是平等條約嗎

公元1727年秋天,清政府與俄國簽訂了《恰克圖條約》,之所以簽訂此項條約,主要是俄國政府對之前所簽訂的中俄《布連斯奇界約》有疑議,因此有關條約方面的內容需要重新協定,因此便重申了《恰克圖條約》。這項條約不僅重新劃分了中俄兩國的領土邊界,而且還加入了一些商貿條件。

恰克圖條約

很多史學愛好者對《恰克圖條約》都很有研究,卻並不知道恰克圖條約是平等條約嗎?下面就結合恰克圖條約的主要內容來討論一下恰克圖條約的平等性。《恰克圖條約》主要確立了俄國宗教文化以及商貿團隊在中國的地位,同時,該條約還重新劃分了清政府與俄國的國土邊界,但總的來說,此條約對俄方有利而對清政府無利。

首先,在領土方面,恰克圖以及鄂爾懷圖山本來就屬於中國的領土,但是在條約中,俄國強行將兩國分界線改變,認為從恰克圖為國界起點,自西向東,也就是從沙畢納依嶺到額爾古納河以北的所有區域均為俄國國土,而在此之前,這片國土一直由清政府管轄。至此,清政府失去了貝加爾湖以南的10萬平方公里土地。

其次,在宗教方面,中國有權不容納俄國東正傳教士,但在條約中規定,中國應當允許俄國傳教士至少3人在北京進行傳教,並且在傳教期間,中方應當承擔起俄方傳教士生活起居的全部費用。最後,在商貿方面,俄國商貿團隊每隔3年可以自由出入北京進行貿易一次,但商隊人數需控制在200人之內。恰克圖條約是平等條約嗎?這個問題已經毋庸置疑了。

⑩ 最近中國和俄羅斯確立戰略夥伴關系,原因在哪呢

因為中國和俄羅斯同屬大國,彼此是鄰居,而且有歷史承接的關系,有共同的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利益。所以確立了戰略夥伴關系。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為什麼願意在中國談判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3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2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