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普京有多少軍銜

俄羅斯普京有多少軍銜

發布時間:2022-05-30 08:53:47

1. 關於普京總統的傳奇故事

普京總統上台執政已經近4年,但大多數俄羅斯人只知道他是土生土長的列寧格勒(即今聖彼得堡)人,自打孩提時代就是個體育迷———柔道、摔跤、游泳、滑雪、馬術等多項體育運動樣樣在行。除此以外,他們對自己的這位現任總統迄今仍知之甚少。目前隨著普京的人氣不斷上升、威望日益提高,特別是新一屆總統大選日益臨近,人們迫切地希望對普京總統有更多了解,尤其是希望知道「過去的普京」。即普京在出任總統之前,他在其熟人的心目中究竟是怎樣一個人?青年時代的普京有何非凡的經歷?

為滿足人們的上述願望,《莫斯科共青團員報》記者葉利索夫專程前往聖彼得堡等地做了深入調查。調查中,這位記者就普京在克格勃早期的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和生活對其當年的幾位戰友分別進行了專訪……

投身克格勃

1975年夏,剛過21歲的普京以優異成績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學校。

普京在401學校只學習了一年。因成績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偵察分隊,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擔負著特種任務:對外國人和外國使館外交官進行跟蹤。眾所周知,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世界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對外國使館實施嚴密監控。

當時一般特工人員沒有獨用的辦公室和電話。因此,他們好幾個人不得不擠在一個房子里,每個房間只有一部電話,這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為打電話而發生爭執。年輕的普京當時已是中尉軍銜。由於爭強好勝,他常常處於爭執的中心。普京總是毫不客氣地搶過這惟一的一部電話和「局外」的朋友聊起來沒完。為此,同事們戲稱他是「煲電話粥能手」。

「普京盡可以這么做,因為領導很器重他,常常對他另眼看待。」普京當年的同事維克托·弗羅利科夫說,「他還有分隊刑偵科工作證。這可是一種特殊待遇。在我們偵察分隊,持有這種證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麼幾個。誰也不知道普京在執行什麼任務。我們也不便過問。當時我們有明確規定:不該知道的不問,對同事的工作不準隨意打聽。」

不久,普京進了特工科開辦的德語進修班。誰能獲此機會,完全由科領導決定。據弗羅利科夫說,只有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該進修班學習。進修班每周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最初每班為8至10個人,每屆四年,進修班嚴格實行優勝劣汰原則。所以,結業時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錯了。該德語班不發畢業證,只發結業證書,外語成績存入個人檔案。12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們的一位上級領導向我推薦的。」時任特工科科長的謝爾蓋·彼得羅夫上校深情地回憶道,「第一次和普京談話,我就立刻感到他頭腦機敏、氣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報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視野寬的人。我眼前的這位青年軍官正是這樣的人。因此,我們沒談幾句,我就深深地喜歡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紅旗學院。對克格勃許多青年軍官來說,這可是夢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們這里表現如此出眾,那您為何要放他走呢?」記者大惑不解地問彼得羅夫。

「的確是我親自把普京保薦到紅旗學院的。」彼得羅夫沉思片刻,滿懷深情地說,「說句老實話,像普京這樣出類拔萃、風華正茂的軍官,我確實不願意輕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業務上須進一步提高,雖然那時他已經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無量,日後必成大器、擔大任。俗話說,庭院跑不出千里馬。我不願把普京窩在我們這兒,眼睜睜地耽誤他的錦綉前程。」

練就過硬本領

紅旗學院是現在的巴拉什哈對外情報學院,而不久前,附近村民和外界還誤以為這是國防部下屬一個保密的科研所。

斗轉星移,光陰荏苒。普京當年的校友們早已由紅旗學院各奔東西,分散到全國各地。所幸的是,《莫斯科共青團員報》的這位記者仍在這里找到兩位熟知普京當時情況的人:一個是普京所在系的原系主任亞歷山大·科貝洛夫上校;另一個是普京的同班同學、現為俄聯邦安全局少將的格列布·諾維科夫。一聽說記者要了解普京總統當年在紅旗學院的學習和生活,這兩位都如數家珍,侃侃而談。於是,普京當年許多鮮為人知的事便被他們從記憶深處一一地打撈了出來……

「要想進入紅旗學院,就得去莫斯科進行嚴格考試。只有成績合格,你才能踏入這學校的門檻兒,」特地從聖彼得堡遠郊趕來的諾維科夫少將首先開口,「錄取時,主要看學員的外語知識水平。外語好壞決定整個學習期限。完全不懂外語者學制為三年,粗通者為兩年,精通者為一年。普京和我說外語就跟說俄語一樣流利,所以我們都在一年制學習。」

「正式開學後,普京等新學員被安置在我們學院一幢灰色四層樓里。」坐在一旁的科貝洛夫接過話頭說,「樓四周圍起一道通有高壓電的帶刺的鐵絲網。便衣警衛荷槍實彈,帶著警犬日夜在樓四周巡邏。」

乍到一個新地方,這批新學員還未來得及互相好好認識一下,熟悉一下周圍的環境,他們便被派到烏克蘭西南波爾格勒的一個空降兵師接受特種訓練。說到這次訓練,諾維科夫少將至今還心有餘悸。

「您知道,我們在那裡都是接受什麼樣的訓練嗎?」諾維科夫自問自答,「首先是所謂的『鑽坦克』。訓練開始,一下子就有好幾輛坦克同時對你進行圍追堵截。訓練場一馬平川,甚至連一個壕溝也沒有。你站在平展的場地上,眼瞅著這龐然大物直沖你隆隆地迎面駛來。千鈞一發之際,你得迅捷、准確地往這坦克下面鑽。這里最主要的是要鑽得恰到好處,而後緊貼地面紋絲不動、斂氣屏息地趴著,以免撞到隆隆行駛的坦克的履帶上。稍有不慎或差池,便會喪命。就為這種訓練,此前不知道發生過多少次慘禍。」

據記者了解,在新學員訓練大綱中,鑽坦克其實還遠算不上是最極限的訓練科目。這些未來的情報官們真正感到可怕的還是接受高地跳傘的考驗。

「第二項訓練是高地跳傘。我們得穿著帶有背帶、像是降落傘傘衣一樣的訓練服,然後從高地上跳下。唉,這太可怕了!」諾維科夫繼續沉浸在深深的回憶之中,「就是在這高地上,我第一次見到了普京,我們倆一前一後地縱身從高地上跳下。快要著陸時,我們開始減緩下降速度。我死死地拽著普京。突然間……傘繩斷了。我們將要著陸的地面很堅硬,玉米剛收割完,滿地都是隨便丟棄的玉米稈。普京緊緊地抓著我,我開始墜落。但我在空中居然還來得及翻了個跟頭。最後我們歪倒在地,之後才站穩了腳跟。我不明白,怎麼會這樣有驚無險呢?普京不好意思地說,是他使出了柔道運動中的一招,趁勢幫了我一把。我們倆就是這樣認識的。我也愛練柔道,像普京一樣,我也得過我們市裡的柔道冠軍。順便說一下,直到畢業的前一天,我們許多人彼此還不知道真名實姓。」

當班長的帶頭買酒

在紅旗學院,所有學員統統都用化名。起先不少學員因為不習慣,一不小心就走嘴,暴露了真名。但普京從來不失誤。當時普京化名普拉托夫。有趣的是,這名字還是系主任科貝洛夫親自給他起的。

每天清早,學員們都得早早起床去跑步,但普京從一開始就想方設法地躲避,而一個人去校游泳池游泳。

「你們學校都教學員們學些什麼?」記者沖科貝洛夫問道。

「我們的教學原則是學以致用,所教的東西全是這些未來的情報官日後在工作中實用的技能。」科貝洛夫解釋說,「這里可沒有半點摻假,也沒有一絲溫情主義,我們的老師教得很具體,目的很明確,要求極嚴格。在校期間,學員們須學會徒手格鬥、空手對付手持刀槍的敵人等全套自衛技能。高級專家還給學員們講授各國文化、風土人情、民族特徵和歷史。」

「上面說學員們在校要接受特種訓練。請問這種訓練特在哪裡?」記者又忍不住地問。

「特在各個方面,也可以說這種訓練是包羅萬象的。」諾維科夫肯定地說,「就拿駕車術來說吧,身懷絕技的教官既教我們開車,又教我們邊駕車邊觀察,即每個學員既要學會熟練駕車,更要學會眼觀六路,准確無誤。行駛中,教官可能會冷不丁地問跟在我們後面行駛的汽車的牌號。可在倒車鏡里看到的汽車牌號的順序是反的!教官的話音剛落,你就得一絲不差地讀出來!我們都打趣地說,這才叫真正的『倒背如流』哇。但這不過是小菜兒一碟,更難的還在後頭。比如教官還令我們在林間曲折的小道上快速倒車。即使這時天空突然間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這種訓練也不能停下片刻。起初,你保不住會把車開到路邊的壕溝里,但最終換來的卻是得心應手的駕車技術。」

教官教新學員們掌握開車的過硬本領之後,他們還教他們練習射擊,並要求他們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年輕的普京是這批新學員中的佼佼者。他會熟練地駕駛任何汽車,能出色地使用任何槍械。

「噢,還有,我們每周都一定要踢兩次足球。」諾維科夫忽然想起來說,「那球踢得很兇、很野。我和普京踢後衛。我們倆在場上拿腳鉤,用肘撞,左沖右突,很少讓對手接近我方球門。普京踢球動作協調、方向感強、配合默契。」

「您和普京很要好嗎?」

「是的。我們倆很對脾氣。就連我們的生日也是同一天。」諾維科夫又興致勃勃地說,「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我們倆在學院一起過生日的情景:我們在宿舍擺上桌子,邀同學們齊聚一堂。我們在一起講笑話,侃大山,吃果醬,喝茶,下象棋。宿舍里歡聲笑語不絕於耳,大家久久不願離去……」

「你們這樣干喝茶,就不喝點酒嗎?」

「宿舍里嚴禁喝酒。一旦發現誰喝酒,校方就要把他的名字捅到牆報上,算做通報批評。不過,我們也有對付的辦法。我們是這樣做的:上完課跟老師請假,假說是去野地跑步,鍛煉身體。准假後,我們在班長普京的帶領下悄悄地跑到附近的村子,向村民購買私釀烈酒。下酒的鯡魚是當地老鄉白送的。我們躲進茂密的樹林里,坐在樹樁上,一邊品嘗烈酒,一邊欣賞四周的美景。不過大家還能掌握分寸,盡力剋制自己。因此,我們從來沒有一個人喝醉過。」

「你們這么干,就沒被發現過嗎?」記者以好奇的口吻問道。

「其實,我們這一招兒學校誰都知道,早已不是什麼秘密!」諾維科夫莞爾而笑,「在學校這么干實際上是代代相傳。老師和我們學生一樣。當初做學生時,他們過的也是這種嚴酷的、苦行僧式的生活。他們向領導請假,謊稱是『去林子里跑跑步,在白樺林的懷抱中活動活動』。可回校時,他們卻個個鼻子通紅,酒氣熏天。我們做的事,老師們都心知肚明,他們只不過是體諒我們的處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

2. 普京是俄羅斯歷史上的第幾屆總統

普京是第二任總統,葉利欽第一

從蘇聯到俄羅斯:崩潰的軌跡

1991年12月21日,在這個年份的最後十天,世界發生了一件令許多人都始料不及的大事,由列寧創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了近七十年的蘇聯解體了。曾經一度稱霸全球的強大的蘇聯帝國,就像是一座高高壘起的積木,只是經人輕輕一點就在突然間轟然倒塌了。乍看起來,這彷彿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並未過經戰亂,自身又是如此地強大,怎麼會一下子就解體了呢?

我們再來看看當年舉行蘇聯解體儀式的最後情景:

「戈爾巴喬夫用整整12分鍾讀完了他那份《告蘇聯同胞書》。讀到最後,他的眼睛濕潤,嗓子嘶啞,心裡就像被無數只手劇烈撕扯著,幾乎讀不下去了。19時20分,按事先安排的程序,戈爾巴喬夫要把決定世界末日的「核按鈕」一隻裝有發射原蘇聯2.7萬枚核彈頭密碼的黑色公事包交給獨聯體武裝力量臨時總司令沙波什尼科夫,再由沙波什尼科夫轉給俄羅斯總統葉利欽。 還是在實況轉播的電視攝像機前,戈爾巴喬夫下意識地摸了一下西裝口袋,但很不巧,竟然忘了帶簽字筆,他一時有些茫然。美國CNN電視廣播公司總經理湯姆?約翰遜先生及時為戈爾巴喬夫救了駕,他眼疾手快,從自己口袋裡馬上摸出一支圓珠筆,迅速遞給了這位幾秒鍾後就要成為平民的總統。戈爾巴喬夫說了聲「謝謝!」,當即用這根圓珠筆在放棄他任總司令之職同時把核武器控制權交給葉利欽的政令上快速簽上了他的名字。」

「就在戈爾巴喬夫交出核按鈕的一瞬間,聚集在電視機前的人都彷彿感到聽見了一聲巨響,並且都知道這是那座矗立了69年的紅色帝國大廈在突然間徹底倒塌了,從此後被分裂為15塊碎片。」以上是一個中國學者對當時情景的細致入微的描寫。

蘇聯的解體,對當時世界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有點兒猝不及防。尤其對於中國和美國這兩個世界性的大國來說,一時間竟有點茫然不知所措。誰也不知道分裂後的前蘇聯各國將會如何發展?對世界格局會產生什麼影響。

十年過去了,作為前蘇聯繼承者的俄羅斯是個什麼狀況呢?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70%的國土面積和70%的經濟基礎,60%的人口,大約70%多一點的國家資源。1991年時前蘇聯的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萬多億美元,相當於美國的60%多一點,居世界第二位。那時蘇聯是一個國力強大,科技發達,人民自信,在全世界都有自己利益的令人生畏的國家。現在的蘇聯繼承者俄羅斯是個什麼樣子?據統計,蘇聯解體十年後的2001年,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3000億美元,是1991年蘇聯的十分之一。外貿進出口總額大約為800億美元,只相當中國的五分之一。黃金和外匯儲備200億美元,只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這是一個什麼概念?這就是說,俄羅斯已經從一個強大的國家變為一個在經濟上無關緊要的世界二三流國家了。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俄羅斯的聲音如同他的經濟分量一樣在減輕;在軍事上,俄羅斯幾乎失去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力,甚至在對內部車臣武裝叛亂問題上也舉步維艱,久拖難下,讓許多國家和軍事家看笑話。這個結局對於那位在前不久喪失了愛妻,現正凄慘地經營著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戈爾巴喬夫基金會」的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和現正在現任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照顧下安享晚年的前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二人來說,會是他們的本意嗎?肯定不會是的。但他們怎麼會一個人僅僅用了六年時間就把一個好端端的強大的蘇聯,帶到了分崩離析的地步?另一個人用了八年時間就把一個繼承了前蘇聯70%資產的俄羅斯帶到如此破敗的地步了呢?這對中國、對世界的所有政治家,對關心中國共產黨命運和中國前途的人,難道沒有一點教訓可言嗎?

一、 書生氣太過的戈爾巴喬夫

戈爾巴喬夫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是怎樣一步步從前蘇聯南部邊疆的一小地方爬到了蘇聯最高領導人的位子上的?下面是戈爾巴喬夫個人簡歷:戈爾巴喬夫1931年出生於蘇聯南部邊疆的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俄羅斯族。195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蘇聯國立莫斯科大學法律系和斯塔夫羅波爾農學院畢業。1955年任斯塔夫羅波爾市團市委第一書記,共青團邊疆區區委某部部長,第二書記,第一書記,1962年起任斯塔夫羅波爾地區農庄農場生產管理局黨的負責人。1966年9月當選為斯塔夫羅波爾市黨委第一書記,1968年起任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委第一書記,1971年起為蘇共中央委員。蘇共「二十二大」、「二十四大」、「二十五大」、「二十六大」代表。1978年當選為蘇共中央書記。1979年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80年10月被選為政治局委員。1985年3月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從戈爾巴喬夫的政治仕途來看,可謂是一帆風順。除了在邊疆區黨委第一書記的位子上呆的時間稍長一點以外,幾乎是每隔兩三年就是一個新起點。戈爾巴喬夫的書倒是讀了不少,有著全蘇聯最有名望的名牌大學法學學歷和農學院的技術學歷。但是通觀他在就任蘇共總書記之前的整個政治經歷,可以說基本沒有碰到過什麼艱難困苦,在他的整個工作歷史中同樣也幾乎沒有什麼顯著的政績。他充其量只是一個平時對時政心懷不滿的人。戈氏雖說在政績上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地方,可是他與其他任何猛烈抨擊自己的國家和蘇共,根本不懂政治卻又醉心於權力的人一樣,對蘇共中央總書記這個令人羨慕的職位可以說是嚮往已久了。戈爾巴喬夫任總書記時的秘書博爾金在他所著的《戈爾巴喬夫沉浮錄》中這樣描述道:在戈氏一當選蘇共中央總書記之後,「立即迫不及待地搬進了黨中央辦公大樓主樓第五層被稱為6號的辦公室,一點兒時間也沒耽擱。就如同過去俄國沙皇迷戀王位王權和王冠一樣,這個新辦公室也一直吸引著他,幾乎在一夜之間勤務人員就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把樓梯上的長地毯也換了,把地板也磨光了。會客室里還有一些事沒做完,但戈爾巴喬夫已經等不及了,開始在他的新辦公室里接待來訪者。」從博爾金的描述當中我們看到的彷彿是一個尚未成年的年輕人,突然間得到了上級領導的高度信任,並交給了一項足以體現信任的十分重要的工作一樣,他迫不及待地要去完成這項工作來體現自己的才幹。戈爾巴喬夫一上任就突擊提拔了一大批他認為具有改革思想的人物,其中有後來成為他政治上死敵的葉利欽,有後來被他冷落了的利加喬夫,有「改革外長,和平外長」之稱的謝瓦爾德那澤,有把蘇聯人的思想導向災難的,主管黨的思想和宣傳工作的中央書記雅科夫列夫。

最能體現戈爾巴喬夫個性的,還是他的那本被戲稱為二十世紀「最臭理論」的叫做《改革與新思維》的書。本來「改革」這個詞彙在俄語中有多種表示方法:而戈氏卻用了一個「改建,改造」這樣的詞彙。在俄文詞典里對這個詞彙的解釋是「推倒重建」。有人據此說戈氏從一開始就居心要把蘇聯這座大廈推倒重建,他想建立一個他自己理想中的國家。這種說法現在看來肯定存有幾分怨氣,但戈氏確實想用蘇聯這樣一個大國,用蘇聯全國人民的利益為自己做一次改革實驗,而且他想從這個國家最敏感、也是最致命的政治體制上動手。戈爾巴喬夫與全蘇聯大多數人一樣,他也看到了國家的弊端所在,但他卻同樣像一個不成熟的年輕人,生怕別人不知道,迫不及待的要把他的想法在這本書的標題上明顯地表達出來。為了表達他思想的開放性,作為蘇聯這樣的大國領導人,他竟把這本書交給了一家美國出版商去出版。也就是說在那個冷戰正酣的世界上,作為一個大國的領導人,一開始就把自己的治國設計、戰略思想毫無保留地呈現在世人的面前,這種行為是何等的幼稚!在推進改革的同時,他還大力提倡所謂的「民主化」與「公開性」,試圖以此來吸引群眾參加到這場改革中來。不知是哪一位哲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最能隱瞞自己戰略思想的領導人是最聰明的領導人」。一般的領導人且如此,何況一個蘇共中央的總書記?其實,戈爾巴喬夫的所謂新思維,在世界級的戰略家眼裡,簡直就是一篇學院內部刊物的作文;在世界級的政治家眼裡,不過是一個初出茅廬研究生的論文而已。

從基層上來的戈爾巴喬夫,也看到了蘇聯國家在經濟上的困境,看到了人民對僵化的體制的不滿。1986年在蘇聯黨的「二十七大」上他主持制定了《蘇聯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經濟和社會發展基本方針》;1987年他又制定了《關於根本改革經濟管理的基本原則》和《企業法》。他的基本思路是給企業放權,使企業實現「三自一全」就是完全自主經營。這種思路作為一個有著莫斯科大學學位的戈爾巴喬夫來說似乎還可以,但作為國家領導人的思路並不算高明。當時,這種改革的方法在中國已經實行好幾年了,中國的一些地方和企業領導以及經濟學家看到了這樣改革的局限性,大聲呼籲進一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而且在做進一步改革的試點。在大的經濟體制不改革的框架下,到1988年末,蘇聯總的經濟形勢並沒有好轉,而且更加失調,1986??1988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僅為2.8%,低於號稱「停滯時代」的1981??1985年。經濟改革受挫以後,戈氏片面地把經濟改革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歸結於現行政治體制。1988年6月召開的蘇共十九次代表會議標志著把改革的重點從經濟領域轉向政治領域。戈爾巴喬夫的身份是蘇共中央總書記,卻是以一種蘇聯普通平民的心態和很不成熟的知識分子的語言,把蘇聯原有的政治體制稱為「官僚專制制度」和「極權主義制度」。他在各種公開的場合猛烈抨擊蘇聯的政治體制,使得蘇共和蘇聯國家在人民心目中的政治形象受到嚴重損害,而黨內極端分子和分裂主義勢力極為贊賞戈爾巴喬夫的言論。他的政治體制改革和民主化與公開性的推行,造成蘇聯社會的極度混亂,一些加盟共和國的民主派開始與蘇共爭奪權力。1989年波羅的海三國共產黨公開與蘇共分裂。共和國的權力落到了民主分子和分裂主義分子的手上。整個蘇聯社會嚴重動盪。經濟形勢更加惡化。1989年蘇聯的國民收入增長率下降到2.4%,日常必需品供應更加緊張。軍隊也開始出現不穩的現象,蘇聯的改革進程開始失控。

書生氣太過的戈爾巴喬夫在堅定地打碎了蘇聯舊的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以後,卻不能給蘇聯一個凝聚人心的新的意識形態,不能給國家的改革開出符合實際的建立新體制的葯方。他放手把意識形態的重建交給形形色色的宗教和極端思潮,把新體制的解決寄託於命懸一線的政治改革。那個由他一手提拔起來又被他親手打下去,一度被稱為「最勇敢」的改革家的葉利欽,就在戈氏的眼皮底下,用戈氏極力提倡的公開選舉的方法,奪取了蘇聯最重要也是最大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聯邦的最高領導權。改革和國家的失控並沒有使戈氏有所清醒,他所讀的那麼多的書,也沒有在這個國家多難的時刻為這位國家領導人帶來一點智慧的作用。情急之中,他天真地想到了「總統」這個稱呼的實用性。他認為「總書記」這個職務並不適合領導一個國家,只有總統才是名正言順的國家領導人應有的稱呼。他試圖以「總統」這個職務來實現他對整個蘇聯國家的重新控制。於是在1990年他又「跌跌撞撞」地爬上了「蘇聯總統」這個位子。出乎他的意料但在他構建的新思維邏輯之中,1990年6月,依照蘇聯民族政策和憲法,蘇聯的幾個主要加盟共和國先後發布了主權宣言。蘇聯的解體已經初露端倪。

假如這個時候在蘇聯全國採取強制措施,也許蘇聯還有一線期望。(歷史往往沒有假如,這是令人扼腕痛嘆的)。可悲的是,在這個時候這位蘇聯最高領導人還有閑心去海濱度假,他在盡情地享受著一個世界大國領導人在生活上無限的快樂。1991年8月19日,留在莫斯科的以副總統亞那耶夫為首的蘇共其他領導人採取了斷然措施。實行「緊急狀態」,控制了在黑海之濱度假的戈爾巴喬夫。但令這些企圖最後挽救蘇聯免於崩潰的人們始料不及的是,經戈爾巴喬夫幾年的「改革」和對蘇聯及蘇共的猛烈抨擊,蘇聯軍隊已經完全失去了對蘇聯黨和國家的信任,軍心混亂,軍隊竟然認為沒有必要為挽救現存的這個國家去做任何事情。政變彷彿從一開始就並不順利。政變中要控制的兩個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的葉利欽竟提前離開了莫斯科,去往遙遠的阿拉木圖「訪問」去了。 「緊急狀態」僅進行了三天就失敗了。

更為可笑的是,這個經歷危機還處在蘇聯最高領導人位子的充滿假學者味的戈爾巴喬夫,在被勇敢的葉利欽從休假地解救回來以後,竟還繼續天真地想從已經掌握了俄羅斯國家命運的葉利欽的飯碗里去分一點殘羹。還在與葉利欽等原蘇聯境內新成立的「主權國家」的領導人不厭其煩地討論所謂「聯盟」問題,為了他的「聯盟」,他在葉利欽的要求下宣布了解散蘇共的命令,進而又宣布停止蘇共在蘇聯全境的活動,並責成蘇聯檢查機關對蘇共領導機關進行審查。進而又同意與葉利欽在非常時刻二人可以互相「代行職務」。戈爾巴喬夫所做的這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一心只想保住他的那個已經一錢不值的所謂「中央」不被取消,保住他的一錢不值的蘇聯總統的位子不被取消。他在這個時候思維更加混亂,甚至說他之所以在8.19事件中差一點失去權力是由於蘇共對他的背叛。他還不知道他僅有的一點象徵性的權力馬上就要被他的「合作夥伴」徹底取消了。由此可以看到,戈氏是一個在政治上非常幼稚,政治敏感性多麼遲鈍,而又是多麼醉心於權力的人。像這樣一個毫無理智、毫無判斷力的書生來掌權,真是蘇聯人民的悲哀。再以後,就出現了本文開頭那極富戲劇性的一幕。

二、 莽漢與書生兩種品質共存的葉利欽

葉利欽:1931年生於俄羅斯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達里茨克區的農村,俄羅斯族。1955年畢業於烏拉爾工學院建築系。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烏拉爾重工業管道建築公司工作。1959年任總工程師。1961年任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建設局長。1968年起葉利欽先後擔任州建設部長和州委書記。1976年,44歲的葉利欽經蘇共中央的直接任命,成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委第一書記,並成為蘇共中央委員。他是當時蘇聯最年輕的地方領導之一。

葉利欽的個性在許多方面與戈爾巴喬夫有相似之處,首先他對國家的前途和發展似乎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好像不是那種小富即安,穩妥求全的人。他以工程技術專家的身份在地方上擔任了多年黨的領導職務,當然也看到了蘇聯國家在經濟、政治和外交等各個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困難。葉利欽與戈爾巴喬夫一樣,也是一個有著極強的表現慾望和書生習氣的人。但與戈爾巴喬夫不同的是,葉利欽的性格像很多技術官僚那樣急躁,敢做敢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甚至敢於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破釜沉舟,敢於直接否定蘇共的一切包括否定蘇共的創始人及其思想。這種書生與莽漢的雙重性格也造成他後來在治理俄羅斯國家的過程中在決策、用人和治國方針上一再出現失誤。可以說葉利欽是在戈爾巴喬夫這片土壤中產生出來的一個人物,如果沒有戈爾巴喬夫,也許葉利欽就在烏拉爾山以東的斯維爾德若夫斯克州那個遙遠的地方心安理得地當他的第一書記了。並且在他到莫斯科來之前,已經在那個位子上幹了九年。蘇共中央的前幾任總書記之所以沒有像戈爾巴喬夫那樣突擊提拔葉利欽,可能正是認為葉利欽就只是一個技術官僚或者頂多是個州委書記的料子。可是歷史偏偏叫他碰上了與他有著某種相同性格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復雜的世界局勢中同樣心存幻想,狂熱追求連西方自己也於焉不詳的自由、民主、人權這些東西,而對國內外局勢缺乏正確的判斷和把握。

1985年,剛剛上任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葉利欽的管轄范圍內的蘇聯石油工業重地秋明視察時,葉利欽作為對技術很在行的地方官僚,當然是全程陪同者,葉利欽的這次陪同視察,給戈爾巴喬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戈爾巴喬夫覺得在他即將開始的改革進程中,十分需要有葉利欽這種敢於否定蘇共路線、具有非常性格和思想的人。於是1985年4月,就在戈爾巴喬夫剛剛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一個月,葉利欽奉調進入莫斯科任蘇聯建設部長。他在這個位子上呆了不到5個月。1985年12月又被提拔為蘇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政治局候補委員,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成為蘇聯政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

擔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後,葉利欽竭力執行戈爾巴喬夫的戰略部署,在莫斯科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路線,尤其是在提倡社會民主,反對官僚主義和政治腐敗上狠下了一番功夫。據統計,葉利欽到任的最初幾個月里,莫斯科的33個區委書記中,被他因各種罪名換掉了23個,葉利欽不僅在政治上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在生活上同樣也表現出體察民情的形象。他經常深入基層,微服私訪,查看城市食品供應情況,了解老百姓對腐敗現象的不滿。他不僅下令取消了在蘇聯存在了多年的高幹特供商店,還叫他的妻子像普通市民一樣排隊買東西。這些都是真的,一時間,葉利欽在莫斯科名聲大振。從這些現象中可以看到葉利欽具有與戈爾巴喬夫十分相似的思想觀念和工作風格。

為了加快改革的進程,身為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的葉利欽,利用莫斯科的新聞輿論工具大反特反官僚主義和腐敗特權,提出「批評無禁區,公開無界線」的口號,他甚至還在外國人面前公開指責黨內有人反對改革。把黨內的矛盾毫無顧忌地向外界公開。葉利欽的所作所為與戈爾巴喬夫一樣贏得了蘇聯幼稚人群的喝彩,使西方的反蘇勢力開始驚訝繼而喝彩表示贊同。正是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這兩個人,一個在蘇共中央,一個在莫斯科市委,他們大膽而超越常規的改革行為在蘇聯的政治界引起了很大的混亂。蘇聯現存的政治機體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人民的思想混亂,信仰喪失,各種形形色色的思想和意識形態在蘇聯的土地上迅速傳播開來,特別是各種宗教大肆蔓延,完全失控。葉利欽的行為理所當然地在蘇共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內部受到了強烈的譴責,甚至連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也感到有些吃驚,因為葉氏的過激言論和行為已經超出了他的想像。他覺得在這場由他發起的改革浪潮中,葉利欽大有喧賓奪主之勢。於是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的沖突終於爆發了。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1987年6月,在蘇共政治局內部討論戈爾巴喬夫紀念十月革命70周年的講話稿時,其他政治局委員對這份也許是戈爾巴喬夫花了些心血,而且令他非常滿意的文稿都表示原則同意,有的也只就個別細節提了一點意見。但這時心態良好的葉利欽卻對講話稿旁若無人地橫加指責,並提出了二十多條修改意見,這其中包括對蘇聯過去70 年歷史的基本評價和黨的現行改革政策的措施等原則性問題。在葉利欽的眼裡,這份文稿應該推倒重來,要以美國政治為藍本,重構蘇聯的政治體制。通過這件事,一個在政治上很不成熟的熱血青年的形象在葉利欽的身上躍然而出。戈爾巴喬夫的臉終於掛不住了。在此之前,已經有人向戈氏提出過,說葉利欽是個危險的野心家,而且因他在工作上許多方面的過火行為,造成了他在中央和莫斯科市委內部也不得人心。於是在1987年底,葉利欽被免去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和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務,去當了一個無關緊要的國家建委副主席。葉利欽的下台雖然表明他的仕途在蘇共中央內部已經走到了盡頭,但由於他在莫斯科兩年的工作經歷,在莫斯科市民乃至整個蘇聯人民的心目中卻建立了良好的印象,特別是黨內的激進分子和社會上極端思潮團體和一些激進分子都認為他就是一個改革家,是一個比戈爾巴喬夫更大膽更優秀的改革家。這也為他日後東山再起埋下了伏筆。

有意思的是,戈爾巴喬夫反對的並不是葉利欽對改革的思想和做法,他討厭的是葉利欽過於張狂的性格和喧賓奪主的氣勢。因為在撤銷葉利欽職務的理由中並沒有提到他對待改革性質的認識上有什麼不對之處,也不認為他的政治主張有什麼不對,戈爾巴喬夫只是與葉利欽在對待改革的進度和莫斯科市委在改革中的領導權方面出現了分歧,葉利欽認為改革還要再快一些,再大膽一些,而且莫斯科市委在對改革的領導權上應有更大的獨立性。這好像讓人感覺到兩位第一書記是在改革果實的歸屬問題上發生了分歧。從表面上看,改革才剛剛開始,而且是否成功還是個未知數,這兩個人就為日後改革成果的歸屬反目成仇,這不過是性格的沖突。但成熟的政治家都知道,這不是本質的東西。美國人在這個方面的直覺,比任何國家都要敏銳和清晰。美國的不少政治家感到,蘇聯的解體和俄羅斯的衰落,在這些表面張狂,而實質上幼稚病不斷加重但又走向最高政壇的人身上已經不可避免。

經過了被撤職這次沉重的打擊,葉利欽的思想也許已經悄悄地發生了某些變化,改革是否成功,民主是否重要,還提不提人權問題等等,已經不在他的思考范圍之內了。1990年,在戈爾巴喬夫本人大力提倡的民主選舉過程中,葉利欽參加了俄羅斯第一屆人代會選舉,並如願以償地當選為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不久又當選為第一任俄羅斯總統。這又是一個極有意思的事情:在由戈爾巴喬夫一手導演的全國性主權大分裂中,已經成了他政治上敵人的葉利欽,竟然出乎意料地奪取了蘇聯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領導權。葉利欽已經完全擺脫了戈爾巴喬夫的控制,反而在許多方面可以控制戈氏的行為了。

當葉利欽奪得了俄羅斯的領導權之後,「共產黨員」這個東西已成為他身上的一個累贅,於是葉利欽毅然退出了蘇共,造成了對蘇聯國內和世界的一次震撼性影響。然而,國家各方面的情況並沒有好轉的跡象,當時的蘇聯,15 個加盟共和國之間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社會經濟秩序面臨崩潰的邊緣,物價暴漲,生活必須品奇缺。各加盟共和國均已發表主權宣言,蘇聯軍隊對這一連串的變化,茫然不知所措。對於這種局面,由戈爾巴喬夫領導的中央已經基本失去控制,所有的講話和呼籲根本不起作用。這個結果的出現,大大地出乎了滿腹經綸,書生氣太過的戈爾巴喬夫的預料。

「8.19」事件以後,蘇聯實際上已經名存實亡。葉利欽覺得時機已經成熟,經過精心但同時又很愚蠢的策劃,他與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白俄羅斯最高蘇維埃主席舒什克維奇三人簽署了《別洛韋日協議》,宣布蘇聯停止存在,逼迫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無奈地宣布辭職,葉利欽順理成章地入主戈爾巴喬夫的辦公室,成為克里姆林宮的新主人。葉利欽終於在這一場混亂的改革鬧劇之中獲得了自己豐厚的利益,但他很像一個點燃了草垛子取暖的農人,得到了火熱和輝煌,而沒有想到同時也將引燃後面的草垛子以及整個大宅院。

從葉利欽於1985年底自斯維爾德若夫斯克州進入莫斯科,到1991年入主克里姆林宮的這五年多時間的經歷來看,起初葉利欽在對待改革的思想上與書生戈爾巴喬夫幾乎沒有什麼區別,只是比戈氏更具有挑戰性和冒險性,其在莫斯科市委第一書記的任上所做的一些事,幾乎就是戈爾巴喬夫的思想的最佳實踐。只不過葉利欽做得更大膽,更直接一些而已。正是因為有了愚蠢書生戈爾巴喬夫,首先讓蘇聯處於混亂之中,同時又有了莽漢書生葉利欽在混亂之中勇奪俄羅斯的領導權,才直接造成了蘇聯的大崩潰,大分裂。在整個這個過程中,彷彿有一隻無形的手在至始至終操縱著這場鬧劇。而劇中的兩個主要演員戈爾巴喬夫與葉利欽又是那麼認真而出色地演繹了這個鬧劇的全過程。這看上去多麼的完美,多麼地環環相扣,幾乎缺少哪一環這出鬧劇都不可能取得這么完美的結局。但是從國家利益上看,這個「完美」真是蘇聯國家的悲劇,是整個蘇聯人民的悲劇。

入主克里姆林宮以後,1992年1月,躊躇滿志的葉利欽的書生氣和幼稚病再一次強烈地暴露出來。他一心想把俄羅斯盡快建設成為像美國那樣的高度民主而又高度富強的國家,他在全國推行他的靈丹妙葯「休克療法」時向國人保證:「咬緊牙捱過痛苦和艱難的過渡,在未來不算長的日子裡要讓俄羅斯在政治上形成議會民主制為基礎的聯邦體制;在經濟上建立一個高度發達的自由市場體系,在軍事上仍然保持一個核大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他帶著這些美好的幻想一頭扎進了西方的懷抱,並大膽地任用了一批具有西方意識的年輕人。可是,諸如蓋達爾、丘拜斯這批盲目崇拜西方的年輕的「經濟學家」從西方照搬過來的,醫治俄羅斯經濟的良方「休克療法」,卻把本來已經千瘡百孔的國家推向了更大的混亂,國家經濟急速下滑,人民迅速貧困化,而且西方國家原來答應給予的經濟援助卻並沒有兌現,同時,曾一度是葉氏死黨的俄羅斯議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和副總統魯茨科依也因權利分配不均而與葉利欽鬧翻了。事情發展到此,這個夾在東西方之間的偉大國家的改革進程已經完全走出了改革發起者預想的軌道,變成了既得利益者之間權力爭奪的另一場鬧劇。俗話說:禍不單行。接下來的是總統與議會之間的無休止地爭吵,最後發展到流血沖突。然後是曾經一度天下無敵的俄羅斯軍隊在小小的車臣平叛戰爭中慘遭敗績,然後是以民主派和改革家的形象贏得俄羅斯人民信任的葉利欽,為了保住總統的位子而不擇手段,自毀形象,然後是葉利欽在兩年之內五易總理,創下了新的吉尼斯世界紀錄。在1999年的最後一天,葉利欽在無可奈何之中,乾脆把敢做敢為的性格發揮到極致,又讓世界大吃一驚,他突然宣布辭去總統職務,並宣布由剛剛當上總理不到三個月的前蘇聯秘密警察,年僅45歲的普京任代總統。

普京:1952年出生在列寧格勒市(聖彼得堡),俄羅斯族。1975年從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外情報局工作,長年在當時的民主德國從事對西方的情報收集。1990年蘇聯解體後,有著上校軍銜的普京回到了列寧格勒。1994年由他

3.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簡歷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簡歷如下: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1952年10月7日出生,列寧格勒(今聖彼得堡)人,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2000年當選為第2任俄羅斯總統,2004年贏得連任,2000年至2008年任總統期間,使俄羅斯在軍事與政治實力上均有相當的提升,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爭議,是一位「鐵腕總統」。2008年出任俄羅斯總理。2012年普京再度宣布參選總統,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勝出2012年俄羅斯總統選舉,第二度當選俄羅斯總統。2012年5月7日宣誓就任俄羅斯第四任總統,任期六年。
2015年2月13日,俄羅斯人對普京信任度高達85% ,創歷史新高。2015年3月11日,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八位。
普京的主要簡歷:
1952年10月7日普京出生於俄羅斯的聖彼得堡(列寧格勒)。197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曾在蘇聯克格勃系統工作15年,曾加入蘇聯共產黨。1985年至1990年被派往民主德國工作。
1990年回國後,普京先後擔任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外事助理、聖彼得堡市市長顧問、市政府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和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
1996年8月起任俄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
1997年3月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監察局局長。
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7月任俄聯邦安全總局局長。
1999年3月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8月9日被任命為第一副總理、代總理,8月16日就任總理。
1999年12月31日,普京出任代總統。
2000年3月26日,他當選總統,2004年3月14日再次贏得總統選舉。
2008年4月15日,梅德韋傑夫在統一俄羅斯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鄭重宣布擔任統一俄羅斯黨主席,5月8日,普京出任政府總理。
2011年9月24日,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提議普京參加明年3月的總統選舉。
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權力人物榜:俄羅斯總理普京已經宣布參選2012年總統,並且獲勝幾率很高,為此名列第二。
2011年11月27日,普京正式成為俄羅斯總統候選人。
2012年3月5日,普京以64.39%的得票率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
2012年5月7日,普京宣誓就職俄羅斯總統。

4. 普京資料簡介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1952年10月7日出生於列寧格勒(現為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曾擔任俄羅斯總理、統一俄羅斯黨主席、俄白聯盟部長會議主席,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2000年執政以來,普京致力於復興俄羅斯超級大國地位,對內加強聯邦政府的權力,整頓經濟秩序,加強軍隊建設;對外努力改善國際環境,拓展外交空間,維護本國利益,在國際舞台上恢復了世界性強國地位。

普京先後四次當選俄羅斯總統,擔任總統期間,整體提升了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的國際地位,在對內外政策方面偏強硬,在民主方面遭到很多爭議,被認為是一位「鐵腕總統」。

普京談俄軍事行動:別無選擇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俄羅斯總統普京授權在頓巴斯展開軍事行動,烏克蘭局勢風雲突變。普京2月24日在會見俄商界代表時表示,俄羅斯在頓巴斯地區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是被迫採取的措施,俄羅斯面臨的安全威脅使俄沒有其他選擇餘地。

他表示,俄羅斯各界包括商界,要團結一致做好應對美西方一系列限制和制裁措施的准備,政府將會提供更多的支持。

他同時指出,俄羅斯仍是世界經濟的一部分,「只要我們仍然是其中一部分,我們就不會對自己所在的體系造成破壞。」他補充說,俄羅斯也不會破壞自己所處的世界經濟體系。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

5. 普京的詳細資料!

普京·弗拉基米爾 (vladimir putin, 1952.10.7- )

俄羅斯總統、安全會議主席、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主席。

1952年10月7日生於俄羅斯第二大城市列寧格勒(後改名為聖彼得堡),經濟學博士。1970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國際法專業,1975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一個國家如何才能獲得別國的平等對待》,畢業評語是「誠實、紀律性強、具有高度責任感」。

1975年起在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對外情報局工作,起初是級別較低的偵輯人員。曾進入克格勃海外諜報學院深造,並在此學習柔道。80年代被派往東德的德累斯頓工作,擔任過東德萊比錫的德俄友好會館代表。1989年回國後離開克格勃,任列寧格勒大學副校長的國際問題助理。1990年任列寧格勒市蘇維埃主席阿納托利·索布恰克的顧問(索布恰克曾是普京的大學老師)。1991—1992年任聖彼得堡市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1994年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兼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

1994—1996年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

1996—1997年任俄羅斯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1997年3月26日—1998年4月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總統辦公廳監察總局局長。1998年5月25日—1998年7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主管中央與地區關系問題。1998年7月25日起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同年11月20日起任安全會議常務委員。1999年3月29日起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兼安全會議秘書,同年8月8日免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職務,11月15日免去安全會議秘書職務。

1999年8月9日起任俄羅斯第一副總理兼代總理,8月16日起正式任總理,同年9月起任俄羅斯和白俄羅斯執行委員會主席。

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總統宣布辭去總統職務,並宣布由普京代行總統職務。2000年1月25日起任獨聯體國家元首理事會主席。3月27日,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宣布,在已統計的94.27%的選票中,普京獲52.94%的選票,超過法定票數,當選為俄羅斯第三屆總統,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職,同日免去總理職務。

普京精通德語,喜愛運動,特別愛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大學時代榮獲過桑勃式摔跤冠軍。1974年成為列寧格勒的柔道冠軍,並入選運動健將候選人之列。性格堅韌,有極強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工作作風果斷干練而謹慎,在車臣問題上持強硬立場。是1999年度「風雲人物」獎獲得者。

普京的祖父出生在聖彼得堡,是名烹飪水平很高的廚師,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被請到莫斯科郊區的哥爾克村,給列寧和烏里揚諾夫全家燒菜做飯。列寧去世後,他被調到斯大林的一座別墅,在那裡工作了很長時間。

普京的父親1911年出生在聖彼得堡,17歲結婚。曾在潛水艦隊服役,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受過傷。後來一直在工廠工作,是模範工人,任過車間黨組織書記。共生有三個男孩,前兩個先後夭折,他對唯一倖存的兒子普京的培養教育非常嚴格。

普京的妻子:柳德米拉 (lyudmila),80年代初在加里寧格勒航空隊當空姐。曾在加里寧格勒工學院學習過一段時間,因不喜歡工程師專業,二年級時退學。後進入列寧格勒國立大學哲學系工農速成班學習。曾在俄羅斯的布良斯克市任大學教師。24歲時到列寧格勒度短假,在那裡舉行的阿爾卡季·賴金音樂會上與普京相識。1983年7月28日,與普京在涅瓦河的小輪船上舉行婚禮,婚後住在普京父母家,直到普京調到莫斯科。

有兩個女兒:卡佳13歲、瑪莎14歲(2000年),曾在德國駐莫斯科使館的專門學校學習,發展很全面,都會拉小提琴、彈鋼琴。
1998至1999年家庭總收入30.88萬盧布(28盧布約合1美元)。銀行儲蓄183.76萬盧布。普京與夫人在聖彼得堡擁有兩塊地皮,在莫斯科州有1500平米,在普斯科夫州有600平米。在列寧格勒州有一座152.9平米的別墅,在聖彼得堡有兩個車庫。

主要活動及言論:

1999年8月,車臣非法武裝分子侵入達吉斯坦,挑起戰事,普京堅決主張出兵車臣以打擊恐怖分子,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

1999年8月9日,葉利欽總統推薦普京為下屆總統候選人。同日,普京宣布參加2000年總統大選。

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總統任命他為代總統至2000年3月選出新總統為止。這之前,普京通過網際網路發表文章《千年之交的俄羅斯》,強調俄羅斯要走富民強國之路,指出「俄羅斯思想」的重要性,主張加強國家的作用;認為「俄羅斯的思想」的要素是愛國主義、大國意識、國家主義和社會團結。評論家稱此文章為普京競選總統的綱領。

2000年1月1日,他在安全會議擴大會議上重申,俄羅斯將一如既往地同世界所有國家在平等、互諒、友好和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建立關系」,確定了俄羅斯對外政策的連續性。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即前往車臣,慰問了在那裡作戰的俄軍士兵,並重申對這場戰斗的支持,他說俄羅斯士兵的根本目標是結束俄羅斯的分裂。

2月8日,在會見莫斯科電子技術學院的大學生時說,只有那種歐洲式的「穩固的」政黨體系才能確保政治的穩定。

2月25日,他以致選民公開信的形式在俄各大報上發表了他競選總統的綱領,強調俄羅斯要走富民強國之路。公開信用近一半的篇幅分析了俄國內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今後全國的工作列出了四項優先重點:首先,要向貧窮開戰;其次,要防範官僚和犯罪集團對市場經濟的非法侵害;第三,應當恢復公民的個人尊嚴,從而增強崇高的民族尊嚴;第四,從本國民族利益出發,制定對外政策。他說,我們的第一個問題也是最主要的問題是意志削弱,失去了完成所開創的事業的國家意志和堅定信念。

3月31日,他強調,俄必須提高核遏制潛力的效率,保留和加強核武器綜合體,原子能工業是優先發展的部門。

4月16日,開始對白俄羅斯、英國和烏克蘭進行工作訪問。

5月18日,開始中亞之行,訪問獨聯體國家的烏茲別克和土庫曼。

5月29日,他在克里姆林宮同歐盟代表團會晤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說,無論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還是在經濟一體化方面,俄羅斯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歐洲國家,俄羅斯將一如既往把發展同歐洲的關系放在首位。

6月5日—6日應邀對義大利進行工作訪問,他在同義大利總理阿馬托會談時表示,俄羅斯願意同歐盟以及北約內的歐洲國家一起建立聯合導彈防禦系統,以對付美國堅持要單獨部署的國家導彈防禦系統。

6月15日,在柏林德國經濟大廈發表演講,重申俄羅斯反對美國「國家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北約東擴的立場。

7月18日—19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

復制的

普京很強 柔道游泳山地滑雪馬術樣樣精通 克格勃出身 強悍的很
我崇拜他 你可以去他的貼吧
http://post..com/f?ct=&tn=&rn=&pn=&lm=&kw=%C6%D5%BE%A9&rs2=0&myselectvalue=1&word=%C6%D5%BE%A9&tb=on

6. 普京有什麼成就

1975年夏,剛過21歲的普京以優異成績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學校。
普京在401學校只學習了一年。因成績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偵察分隊,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擔負著特種任務:對外國人和外國使館外交官進行跟蹤。眾所周知,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世界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對外國使館實施嚴密監控。
當時一般特工人員沒有獨用的辦公室和電話。因此,他們好幾個人不得不擠在一個房子里,每個房間只有一部電話,這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為打電話而發生爭執。年輕的普京當時已是中尉軍銜。由於爭強好勝,他常常處於爭執的中心。普京總是毫不客氣地搶過這惟一的一部電話和「局外」的朋友聊起來沒完。為此,同事們戲稱他是「煲電話粥能手」。
「普京盡可以這么做,因為領導很器重他,常常對他另眼看待。」普京當年的同事維克托·弗羅利科夫說,「他還有分隊刑偵科工作證。這可是一種特殊待遇。在我們偵察分隊,持有這種證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麼幾個。誰也不知道普京在執行什麼任務。我們也不便過問。當時我們有明確規定:不該知道的不問,對同事的工作不準隨意打聽。」
不久,普京進了特工科開辦的德語進修班。誰能獲此機會,完全由科領導決定。據弗羅利科夫說,只有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該進修班學習。進修班每周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最初每班為8至10個人,每屆四年,進修班嚴格實行優勝劣汰原則。所以,結業時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錯了。該德語班不發畢業證,只發結業證書,外語成績存入個人檔案。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們的一位上級領導向我推薦的。」時任特工科科長的謝爾蓋·彼得羅夫上校深情地回憶道,「第一次和普京談話,我就立刻感到他頭腦機敏、氣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報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視野寬的人。我眼前的這位青年軍官正是這樣的人。因此,我們沒談幾句,我就深深地喜歡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紅旗學院。對克格勃許多青年軍官來說,這可是夢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們這里表現如此出眾,那您為何要放他走呢?」記者大惑不解地問彼得羅夫。
「的確是我親自把普京保薦到紅旗學院的。」彼得羅夫沉思片刻,滿懷深情地說,「說句老實話,像普京這樣出類拔萃、風華正茂的軍官,我確實不願意輕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業務上須進一步提高,雖然那時他已經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無量,日後必成大器、擔大任。俗話說,庭院跑不出千里馬。我不願把普京窩在我們這兒,眼睜睜地耽誤他的錦綉前程。」

7. 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普京的成就及榮譽

2000年3月26日,普京當選為俄聯邦總統,同年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職。
2004年3月,普京贏得大選勝利,連任總統,同年5月宣誓就任 。
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俄聯邦政府總理。
2011年11月,福布斯2011權力人物榜名列第二。
2012年3月5日,普京再次當選俄羅斯總統,同年5月7日,宣誓就職。
2012年12月6日,福布斯2012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名列第三。
2013年10月30日,普京登上《福布斯》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排行榜首位。
2013年11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榮獲全世界俄羅斯人民大會首次頒發的捍衛俄羅斯大國地位獎。
2014年3月,普京被提名為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
2014年3月18日,普京閃電簽署克里米亞入俄條約,發表演講稱克里米亞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國際法。在俄羅斯人心目中,克里米亞過去及現在都是俄「不可分割的」部分。「
2014年11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連續第二年登上《福布斯》權力人物排行榜榜首,同時也是第二次戰勝美國總統奧巴馬登頂。
2014年12月8日,美國《時代》周刊的編輯本周一確定了「2014年度人物」的8位最終候選人,俄羅斯總統榜上有名。《時代》周刊「2014年度人物」的最終人選結果將於2014年12月10日早間公布。
2015年4月,普京獲得6.9%投票,領銜美國《時代》周刊「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
2015年11月4日,普京連續三年名列《福布斯》全球最有權力人物排行榜首位。

8. 普京有哪些成就

1975年夏,剛過21歲的普京以優異成績在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遂被分配到克格勃第401保密學校。 普京在401學校只學習了一年。因成績卓著,他被分配到克格勃某部偵察分隊,每天在其特工科上班。特工科擔負著特種任務:對外國人和外國使館外交官進行跟蹤。眾所周知,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世界所有國家都毫無例外地對外國使館實施嚴密監控。 當時一般特工人員沒有獨用的辦公室和電話。因此,他們好幾個人不得不擠在一個房子里,每個房間只有一部電話,這給他們帶來諸多不便。大家常常因為打電話而發生爭執。年輕的普京當時已是中尉軍銜。由於爭強好勝,他常常處於爭執的中心。普京總是毫不客氣地搶過這惟一的一部電話和「局外」的朋友聊起來沒完。為此,同事們戲稱他是「煲電話粥能手」。 「普京盡可以這么做,因為領導很器重他,常常對他另眼看待。」普京當年的同事維克托·弗羅利科夫說,「他還有分隊刑偵科工作證。這可是一種特殊待遇。在我們偵察分隊,持有這種證件的人充其量也就那麼幾個。誰也不知道普京在執行什麼任務。我們也不便過問。當時我們有明確規定:不該知道的不問,對同事的工作不準隨意打聽。」 不久,普京進了特工科開辦的德語進修班。誰能獲此機會,完全由科領導決定。據弗羅利科夫說,只有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才能被送到該進修班學習。進修班每周上三次課,每次兩個小時。最初每班為8至10個人,每屆四年,進修班嚴格實行優勝劣汰原則。所以,結業時即便只剩下一半也就算是很不錯了。該德語班不發畢業證,只發結業證書,外語成績存入個人檔案。 「沃洛佳(普京的小名)是我們的一位上級領導向我推薦的。」時任特工科科長的謝爾蓋·彼得羅夫上校深情地回憶道,「第一次和普京談話,我就立刻感到他頭腦機敏、氣度不凡,有出色的分析能力。情報工作最需要智商高、視野寬的人。我眼前的這位青年軍官正是這樣的人。因此,我們沒談幾句,我就深深地喜歡上普京了。 不久,普京被保送到了紅旗學院。對克格勃許多青年軍官來說,這可是夢寐以求的事。 「既然普京在你們這里表現如此出眾,那您為何要放他走呢?」記者大惑不解地問彼得羅夫。 「的確是我親自把普京保薦到紅旗學院的。」彼得羅夫沉思片刻,滿懷深情地說,「說句老實話,像普京這樣出類拔萃、風華正茂的軍官,我確實不願意輕易放走。但我知道普京在業務上須進一步提高,雖然那時他已經升任少校。沃洛佳前途無量,日後必成大器、擔大任。俗話說,庭院跑不出千里馬。我不願把普京窩在我們這兒,眼睜睜地耽誤他的錦綉前程。」

9. 普京詳細資料.

弗拉基米爾·普京 (Vladimir Putin)1952年10月7日生於列寧格勒市(現聖彼得堡市),1975年從國立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在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外情報局工作。1985年至1990年他被派往前民主德國工作。1990年回國後,普京先後擔任列寧格勒大學校長外事助理、聖彼得堡市市長顧問、聖彼得堡市對外聯絡委員會主席。1994年任聖彼得堡市第一副市長。1996年8月,普京開始擔任俄聯邦總統事務管理局副局長,1997年3月任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監察局局長,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同年7月起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1999年3月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同年8月被任命為俄聯邦總理。1999年12月31日,葉利欽總統宣布辭去總統職務,普京出任代總統。2000年3月26日普京當選為俄聯邦總統,並於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職。2004年3月,普京贏得大選勝利,連任總統,同年5月宣誓就任 。

10. 普京當了幾年總統了快到期了吧

普京:1952年出生在列寧格勒市(聖彼得堡),俄羅斯族。1975年從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畢業後被分配到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對外情報局工作,長年在當時的民主德國從事對西方的情報收集。1990年蘇聯解體後,有著上校軍銜的普京回到了列寧格勒。1994年由他大學時代的老師當時的聖彼得堡市市長索布恰克任命為該市第一副市長,1997年任俄總統辦公廳副主任兼總統辦公廳監察總局局長,1998年5月任總統辦公廳第一副主任,1998年7月任俄聯邦安全局局長,1999年3月起任俄政府第一副總理,即而接任總理。

普京的經歷,尤其是他在蘇聯秘密警察部門的工作經歷,一直受到世界的廣泛關注。普京頭腦冷靜,處事精明強干,有一手不俗的柔道功夫,而且能獨立駕駛蘇聯最先進的蘇-27戰斗機,特別是普京在蘇聯秘密警察部門受到的全面而嚴格的訓練,以及在原東德這個東西方結合部多年的情報工作歷練,使他的思維方式大大有別於那兩個書生總統。普京所接受的人文科學、政治學說、戰略分析的教育和訓練,從來不相信抽象的民主、自由、人權這些概念,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清醒認識打下了極為良好的基礎,也為他就任俄羅斯總統後的工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國際政治方面的經驗。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兩年多來,經濟方面一改過去多年來的頹勢,在連續兩年經濟回升的基礎上,2002年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在普京的身上,俄羅斯人民似乎看到了復興的希望。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普京有多少軍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