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戰機的分代是怎麼分的,俄羅斯和美國的劃分方法一樣嗎S
樓上不會別亂說:
以前不一樣,現在一樣了
以前美國的分法是(從噴氣式飛機開始,螺旋槳不是)
第一帶:美國F-86 蘇聯米格-15(噴氣式)
第二代:美國F-4 蘇聯米格-21(高空高速)
第三代:美國F-14 F-15 F-16 F-18 俄羅斯\蘇聯米格29 蘇-27(具有較好空中機動性,有相控陣雷達,可以超視距作戰)
第四代:美國F-22 F35 YF-23 YF-32(後兩者都被淘汰掉了)俄羅斯T-50(超音速巡航,雷達紅外隱身,超視距空戰,超機動性,還有一個忘了,以後補給你)
現在美國和俄羅斯的分法是
第一帶:美國F-86 蘇聯米格-15(噴氣式)
第二代:蘇聯米格-19 美國F-100(具有初步高速性能)
第三代:美國F-4 蘇聯米格-21(高空高速)
第四代:美國F-14 F-15 F-16 F-18 俄羅斯\蘇聯米格29 蘇-27(具有較好空中機動性,有相控陣雷達,可以超視距作戰)
第五代:美國F-22 F35 YF-23 YF-32(後兩者都被淘汰掉了)俄羅斯T-50(超音速巡航,雷達紅外隱身,超視距空戰,超機動性,還有一個忘了,以後補給你)
總結,以前俄羅斯的分法就是在美國的第一和第二代之間插了一代,一般我們以前都用美國分法,因為現在美國吃不下啊「一代之差」有給成俄羅斯的分法了,所以現在一般稱F-22是五代機。
B. 問美俄戰斗機劃代標准
現在都分為5代了(以前是俄分5代,美分4代)
2009年,美國將戰斗機劃代標准由原先的四代劃分法改為五代劃分法,不過美官方並沒見報道,主要是洛馬公司聯合美國前航空博物館館長瓦爾特-博伊恩撰寫的《Generation Gap》(意為「代差、代溝」)一文,新劃法將F-80/84/86等作為第一代,並將Me-262、英國流星等早期噴氣機納入其中;第二代和第三代劃分與之前基本相同,各提一格;將舊劃法的歐美三代機、三代半戰斗機統統劃為第四代,使二者差距由「半代」拉開為「一代」,至於俄羅斯號稱的「四代半」戰機蘇35,按美系新標准屬於四代機;美國的F-22、F-35兩款舊四代機上升為五代機。所以,雖然新美標與俄標的五代劃分法略有不同,但按照這兩種標准,F22可算是和T-50拉齊輩分了。
C. 能生產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甚至五代戰斗機的國家有多少
美洲只有美國和巴西,亞洲有中,日,朝,韓,印度,台灣(求別打我,畢竟來源不同),伊朗,巴基斯坦(和中國聯手),以色列。非洲只有南非,歐洲有英,法,德,俄四大巨頭,還有西班牙,義大利,荷蘭,烏克蘭,瑞典,總的來說歐洲國家都有較強的工業基礎,只是生產不是開發的話,EADS框架下的國家大概都可以。
D. 世界各國空軍的三代戰機數量都有多少,中國空軍的數量
世界各國空軍的三代戰機數量都有多少,中國空軍的數量令人意外
現代戰爭空軍越來越重要,而現代空軍作戰的主力主要是三代機,畢竟裝備四代戰機的國家太少,讓我們看看世界主要國家的三代戰機數量。
印度空軍,印度雖然自產三代機搞得一團槽,而且摔飛機摔的很出名,但是印度通過買買買也攢下了一股不弱的空軍力量,印度空軍現有1400架戰機,其中作戰飛機七百多架,擁有270多架蘇30MKI,50多架幻影2000,60多架米格29;三代機數量總計近400架,數量相當可觀。
美國空軍主力F22戰斗機
數據選自各國比較新的數據。
望採納
E. 介紹俄羅斯所有2代以上的戰斗機
按俄羅斯和前蘇聯自己的劃分嗎?未裝備的也算上的話
那就是俄羅斯的3 4 5代機米格21戰斗機米格23「鞭達者」戰斗機 米格25/31截擊機 米格29系列戰斗機(米格33 米格29OVT 米格35) 米格1.44驗證機 其他還有蘇9截擊機 蘇15截擊機 蘇27系列戰斗機(蘇30 蘇33 蘇35 蘇37 ) 蘇47驗證機 T50原型機 圖128大型截擊機 雅克25/27截擊機 雅克28P截擊機 雅克141垂直起降戰斗機
同時期的對地攻擊型有米格27戰斗轟炸機 蘇7戰斗轟炸機 蘇17/20/22系列戰斗轟炸機 蘇24戰斗轟炸機 蘇25/39強擊機 蘇27系列戰斗轟炸機(蘇30 蘇32 蘇34) 雅克26轟炸機(雅克25的改進型) 雅克28戰斗轟炸機 雅克36/38垂直起降戰斗攻擊機 注圖128原本是設計用作中程超音速轟炸機的 但後來被改為高空高速截擊機 專用截擊B52H戰略轟炸機
F. 戰斗機有一代,2代,3代,4代,5代 都有什麼區別
各代戰機都有著各自的突出優點,超音速戰斗機為第一代,超視距戰斗機為第二代,超機動性為第三代,隱身的為第四代。第一代追求速度,第二代追求視距,第三代准求機動性,第四代追求隱身性,這就是他們之間的區別。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斗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斗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第3代
克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斗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斗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志著戰斗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劃。
G. 在俄羅斯的體系中戰機分為幾代
按照俄羅斯的體系,第一代戰機是從二戰末到朝鮮戰爭期間出現的跨音速噴氣式戰斗機,主要是機械化戰斗機。如美國的F—86和蘇聯的米格—15。
第二代戰斗機從上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研製,可達二倍音速,空對空導彈成為主要武器。如美國的F—4和蘇聯的米格—21等。第二代戰機在美俄早已退役,但不少發展中國家還在使用。第三代戰斗機從越戰後開始研製,,裝備了多普勒相控陣雷達,並向對空、對海、對地全方位攻擊的「多用途」發展。第四代戰斗機更強調隱身、超音速巡航以及超視距打擊能力,是當前最尖端的戰鬥力。
H. 什麼是第一.二.三代戰機現在出到多少代了
目前西方國家將戰斗機分為四代:
第一代:亞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86、蘇制米格15、中國殲5等
第二代:強調超音速性能的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4、蘇制米格21、中國殲7等
第三代:強調多用途的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16、f15、蘇制米格29、蘇27等
第四代:強調隱身性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斗機——代表機型:美製f22、f35
從上世紀四十年代中期出現了以噴氣式發動機為動力的戰斗機出現後,按時代特別按其技術水平將各種戰斗機分為了三代,目前正在發展第四代戰斗機。
1.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斗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斗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2.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3. 第3代
克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斗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斗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4.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志著戰斗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劃。
二. 第四代戰斗機特點(主要)
1. 具有高的敏捷性
2. 具有高的隱身性
3. 具有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能力
4. 具有超聲速巡航能力
5. 具有多目標攻擊能力
6. 內埋式武器艙
為達到這些能力,所採取的各種先進技術(略)。
三. 第3.5代戰斗機
歐卅四國(英、德、意、西班牙)研製的EF2000「台風」戰斗機、法國研製的「陣風」戰斗機雖在第3代戰斗機基礎上發展的下一代戰斗機,由於不具備超聲速巡航能力,因此稱為「3.5代戰斗機」。
http://hi..com/007cn/blog/item/41ba53432a32f9119213c627.html
I. 俄羅斯還有第二代戰斗機在服役嗎英國法國都沒有第二代戰斗機在服役了。
你這里的「二代機」是用的西方劃法吧,俄國自稱是「三代機」(要比西方多一代)
俄國這一代的戰機主要是米格-21、米格-23、米格-25和蘇-17等,出現於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
在這些飛機中,截止到2011年,還有42架MIG-25RB戰術偵察/轟炸機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其餘的都已經退役了。
J. 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戰斗機如何劃分
1. 第1代
上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飛行速度低於聲速,為亞聲速戰斗機,最大航速M=0.8,作戰半徑約400~8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86,前蘇聯的米格-15。在抗美援朝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米格-15與美國的F-86進行過空中的殊死博斗,這也是世界第一次雙方均為噴氣式戰斗機的第一次空戰。現己退役,只能在航空博物館中見到。
2. 第2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到七十年代初,最大飛行速度M-2.0,巡航速度M=0.8,作戰半徑約1000km。代表機型有美國的F-104(50年代後期)、F-4「鬼怪」式(60年代初),前蘇聯的米格-21(50年代末)、米格-23(70年代初)等,目前大部分仍在服役。
3. 第3代
上世紀70年代中至今。特點:具有高的機動性,要求飛機推重比(發動機推力/飛機重量)大於1.0,以往的戰斗機推重比均小為此要採用大量先進技術,特別是發動機的推重比(發動機推力/發動機重量)要達到8.0。飛機能垂直上升,飛機的最大飛行M=2.1~2.3,巡航M=0.8,作戰半徑=800~2000km。代表機種有:美國的F-15(1974)、F-16(1978)、F.A-18(1980),前蘇聯的米格-29(1983)、蘇-27(1984)。蘇-27在1989年巴黎航展上作了精彩的「眼鏡蛇」機動動作,令人至今不忘,代表了第3代戰斗機突出的高機動性能。這幾種飛機目前仍是在役機種中的姣姣者。
4. 第4代
1997年9月7日美國F-22首飛,標志著戰斗機將進入第4代,隨後,俄羅斯的S-37、1.44,美國的聯合攻擊機JSF先後進行了各自的首飛。第四代機具有高的敏捷性 , 具有高的隱身性 ,短距起飛垂直降落的能力 ,超聲速巡航能力 ,多目標攻擊能力 以及內埋式武器艙 F-22將於2005年、JSF(現已命各F-35)將於2010年前後進入服役;俄羅斯的二型飛機則由於經濟問題,尚無明確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