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人是什麼人種
俄羅斯人屬歐羅巴人種,具有這一人種的基本特徵:淺色皮肢,柔軟的波狀發,男子胡須和體毛發達,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頜,面部輪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1)俄羅斯青年是什麼擴展閱讀:
禮節
俄羅斯人對人說話,如果對方是長輩、不相識的人、不親密的人、被認為重要的或須尊重的人,就須稱「您」,語氣含有純事務、客氣、莊重或尊敬的意味。對平輩或晚輩的家裡人、很熟的人、不須客氣或尊重的人,則稱「你」,語氣含有隨便、無拘束、親熱、友好的意味。
宗教
俄羅斯約63%的居民自稱信奉東正教。其中大多數屬於俄羅斯正教會,該教會在俄羅斯民族感形成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其它國家裡的俄羅斯人則歸屬當地的東正教會。這些教會或者直接與俄羅斯正教會相連(比如烏克蘭),或者歷史上有聯系(比如美國的東正教會)。
服飾
現代俄羅斯人的服裝特色是整潔、端莊、大方、和諧。按俄羅斯的傳統習慣,婦女必須穿裙子,特別是在公眾場合和正式場合。而今,俄羅斯婦女仍保持著這一傳統。但70年代以來,俄羅斯女青年爭相仿效西方的時尚,穿起了牛仔褲,這曾引起俄羅斯社會輿論的關注。
⑵ 介紹下俄羅斯青年和老人的現狀
青年人有光頭黨,專門襲擊中國人.
在這里,3個人上街都不安全,你來吧
⑶ 俄羅斯風俗有什麼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製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的由銅製成,現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構類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3)喜歡喝濃茶,現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4)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裡親人間也離不開口。
擴展資料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⑷ 俄羅斯人的性格特點是什麼
一是勇敢頑強,好勝斗勇。
俄羅斯人喜歡勇士,具有勇士的氣質。讀一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看一看反映二次世界大戰的電影《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和《攻克柏林》,再看一看平時俄羅斯人不畏嚴寒、對孩子不嬌生慣養、崇尚英雄、喜歡當兵、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拼搏、「俄羅斯勇士」和「雨燕」特技飛行員在空中做系列高難度動作,以及普通人士在生活中見義勇為、拔刀相助的情景,您就會對俄羅斯人英勇堅強、不屈不撓的性格有所了解。
二是聰明智慧,富有創造力。
霍赫洛瑪手工鍍金器具、巴列赫和費多斯基諾微型油漆畫、白底藍花的格熱爾瓷器、圖拉的茶炊、沃洛戈達的絲線織物、若斯托夫托盤和純毛大披肩等民間工藝品,反映了俄羅斯人的智慧。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的許多宏偉建築,如紅場的波克羅夫教堂和克里姆林宮,聖彼得堡的冬宮、夏宮和葉卡捷琳娜宮,都是集建築、雕刻、繪畫等藝術成就為一體的傑作。
三是激情熱忱,充滿藝術氣質。
俄羅斯文學燦爛輝煌,才華出眾的俄羅斯詩人和作家不勝枚舉,其中有被譽為「俄羅斯民族詩歌的太陽」普希金、《當代英雄》作者萊蒙托夫、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果戈理、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大托爾斯泰和小托爾斯泰、契訶夫、葉賽寧、馬雅科夫斯基、葉夫圖申科、阿赫馬托娃等等。
四是宗教性很強,具有彌賽亞情結。
俄羅斯大多數居民信教,其中約7000萬人信奉基督東正教。在俄語里,東正教就是「正確的宗教」的意思。無私心、友善、奉獻、憐憫、仁慈、同情、忍耐、恭順、禁慾主義等俄羅斯人性格特點都是在東正教影響下形成的。
五是相當勤勞,對感興趣的事全力以赴。
俄羅斯俗語說:「懶人不受尊重。」「聰明的大腦不喜歡懶惰的雙手。」俄羅斯自然風光和田園景象非常美麗,但這是它們主人付出了辛勤勞動的結果。為了開發俄羅斯北部地區,人們花費了多麼巨大的勞動!
六是幽默風趣,喜歡開玩笑。
在幽默大師契訶夫筆下,小公務員、變色龍、套中人、跳來跳去的女人等一個個小人物被刻畫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而果戈理的喜劇《欽差大臣》和長篇小說《死魂靈》簡直是諷刺和幽默的範本。
七是熱情好客,喜歡熱鬧。
俄著名文化學者利哈喬夫指出:俄羅斯人喜歡朝聖者、過路人和商人,殷勤地招待他們。「不招待一個客人,就不能讓他走」。「麵包和鹽」禮儀是俄羅斯歡迎貴賓的崇高方式。俄羅斯人在家待客非常殷勤。
(4)俄羅斯青年是什麼擴展閱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用這句中國諺語,去了解和認識另一個國度、另一個民族,也是恰如其分的。這是我在俄羅斯工作生活期間的切身感受。
俄羅斯人的性格,孕育於俄羅斯這方水土。形容俄國的自然,可以概括為一個「大」字。俄羅斯是全球領土最大的國家,它擁有鬱郁蔥蔥的大森林,遼闊無垠的大平原和呼嘯彌漫的大風雪……與此相互映襯的是俄羅斯人高大魁偉的身軀、粗獷頑強的氣魄和豪爽豁達的脾氣。
如果僅以上面的簡單概括來勾勒俄羅斯人的性格,那隻是一個「輪廓」。還應該深入地對「輪廓」進行刻畫,才能表現俄羅斯人性格的「細部」。俄羅斯橫跨歐亞兩洲,它匯集著東西方許多民族相似、相近甚至大相徑庭的文化習俗。
所以,俄羅新人喜歡引用19世紀俄國詩人尤特列夫的話自我剖析,「用理性不能理解俄羅斯,用一般標准無法去衡量它,因為在它那裡存在的是特殊的東西。」詩人泛指的「特殊的東西」,大概有著歷史、民族和宗教的內涵。這些因素經過千百年的碰撞、融合、交匯,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俄羅斯人的性格。
⑸ 俄羅斯青少年喜歡做什麼
主流的俄羅斯青少年喜歡讀書、上網、體育鍛煉(田徑、冰球、滑雪、溜冰、體操、足球、籃球、乒乓球等是俄羅斯青少年的最愛)、聽音樂(包括搖滾樂爵士樂)
⑹ 俄羅斯的節日的青年節
每年6月最後一個星期的星期日是青年節。節日這天,男女青年們興高采烈地參加各種慶祝活動。有些地區的青年在這一天開展各項義務勞動,大搞清潔衛生或者植樹造林。有些地區舉辦各種文藝演出會、聯歡會。有的年輕人利用節日的喜慶氣氛舉行婚禮,使得節日更加熱鬧。
⑺ 俄羅斯還有共青團和少先隊嗎
90大壽俄共青團後繼無人?
「社會升降電梯」停擺
本報特約記者 蘇清
雖然還有共青團地鐵站,甚至還有共青團城,但俄羅斯的共青團組織其實早已隨著蘇聯的解體煙消雲散了。
10月29日是曾經強大的俄羅斯共青團組織誕生90周年(1918年10月29日成立)的日子,俄羅斯媒體指出,在目前俄羅斯400多個青年組織中,沒有一個能夠達到當年共青團的水平。不過,幾乎所有青年組織都或多或少效仿了共青團的部分特徵。
俄羅斯《新消息報》指出,蘇聯時期,總共有兩億人加入了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之初的名稱是「俄羅斯共產主義青年團」。1924年7月改名為「俄羅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3月改為「蘇聯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根據當時黨和政府布置的任務,共青團組織積極參與了征服太空、開荒以及建設等方面的工作。但後來,失去國家支持的共青團於1991年8�6�119事件後解體。
如今,俄羅斯的政黨們重新表示出對青年運動的濃厚興趣。目前俄全境有超過400個青年組織,但在專家看來,不管是民主派在上世紀90年代創辦的青年組織,還是統一俄羅斯黨的青年組織「納什」、「青年近衛軍」,沒有一個能夠與原先的共青團組織相提並論。
俄羅斯國家戰略委員會的瓦列里�6�1霍米亞科夫,在談到目前俄羅斯的青年組織時說,「這些組織效仿了共青團組織的一些特徵,但並沒有效仿最好的一面。」社會體系研究院副院長巴多夫斯基也表示,「這些青年組織正在模仿共青團,比如組織形式、內部准則等等,但是他們沒有實現共青團組織最主要的職能。共青團組織是執政黨的青年梯隊,就像一部社會的升降電梯。」巴多夫斯基指出,積極參與共青團組織的活動,任何人都有機會創造自己在黨內的前程,或者實現自己的理想。而這恰恰是目前俄羅斯青年組織不具備的。
對於共青團組織已經在俄羅斯消亡的說法,俄共方面並不認同。俄共代表指出,共青團存在直接的繼承者,那就是「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現在約有10萬青年人參與了這個組織。他們正在繼承原來共青團的衣缽。例如在不久前的南奧塞梯沖突中,就有200名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的代表開赴那裡,參加戰斗。俄共也積極組織了紀念共青團成立90周年的活動,俄共主席久加諾夫還熱情地接待了「共產主義青年聯盟」的代表。(青年參考)
⑻ 俄國的青年男女比例是多少
有一個佔領俄羅斯最佳方法!眾所周知,俄羅斯人口只有1.4億,而純俄羅斯民族只有1億。而且他們女多男少,青年男女比例為1:4點幾(俄羅斯鼓勵一夫多妻就是最好的例子)人口不但逐年負增長,而且也已經老齡化啦!只要我們中國廣大男青年踴躍報名去俄羅斯找妻子,將來把他們同化,用不了100年,俄羅斯必然名存實亡!!!
⑼ 如何評價gosha rubchinskiy所代表的俄羅斯青少年亞文化
北京聯盟摘要: 如何評價gosha rubchinskiy所代表的俄羅斯青少年亞文化?,上一篇:請問如果一個人長期把晚上當成白天過,日夜顛倒像出到外國倒時差 下一篇:失眠了怎麼辦?怎麼辦? 。gosha rubchinskiy所代表的russian youth subculture最早可以溯源到什麼時期(蘇聯解體還是更早),政治色彩濃厚為什麼會在近年來爆紅(別告訴我是因為西方資本主義中產階級對此有著超乎實際的酷的幻想)
⑽ 青年是什麼
青年是現代社會的一個年齡群體概念,泛指介於少年和成年之間特定年齡段的年輕人。大約是指十多至二十多歲,介乎兒童與成年人的人。這段期間的人多為學生,且也進入一種人身的轉變期,是社會上令人重視的一個群體。青年的定義,不止是天真活潑、血氣充沛、勇往向前,還包含強毅的意志,進取的雄心,堅固的信仰,以及不屈不撓的精神,所以青年,並不限於年齡。年輕的青年,固然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在知識豐富方面遠勝於幼年、童年、少年;在其體魄強健方面又勝於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