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俄羅斯 > 俄羅斯的伯勞有哪些品種

俄羅斯的伯勞有哪些品種

發布時間:2022-05-30 16:44:43

⑴ 伯勞鳥的外形特徵是什麼

伯勞鳥類性情兇猛,有「雀中猛禽」之稱。它是一種兇猛的小鳥,分布於除澳大利亞和拉丁美洲以外的各個大陸。

我國的伯勞鳥大部分為候鳥,常見的有棕背伯勞、紅尾伯勞、虎紋伯勞等。

伯勞鳥褐背白肚,上嘴鉤曲,眼部有黑線。它們的主要特點是嘴形大而強,上嘴先端具鉤和缺刻,略似鷹嘴。翅短圓,通常呈凸尾狀。

伯勞雖屬鳴禽,比麻雀稍大,但嘴大爪利,性情非常兇猛殘忍,鳴聲尖銳響亮。伯勞鳥鳴叫時常昂頭翹尾,鳴叫有力,並能模仿別的鳥鳴聲。

伯勞鳥

⑵ 想了解下伯勞鳥分大小型嗎

伯勞各個品種之間體型相差不大,小點的19cm(紅尾伯勞),大的25cm(棕背伯勞、灰背伯勞)

⑶ 這是什麼品種的伯勞

據說棕背看羽毛顏色深的,眉黑寬,嘴長而寬,兩個嘴角離眼睛較遠為公,反之為母。(看到別人說的,實際我也不懂分辨)對著一幫小鳥喊一聲,你的胸罩掉了,看誰往自己身上瞄誰就是母的。開個玩笑。
棕背伯勞公的頭頂黑帶較厚,翅膀上的白羽是亮白的,母的黑帶較少,翅膀上的白羽是暗白的。聽叫聲的話公的清涼一點,母的壓嗓子一點。
最准確的還是使用扒肛法,翻開伯勞的肛門。有小米粒疙瘩物的就是公的,沒有就是母的,一定要輕輕的。

因種類而異,有些種類的伯勞鳥雌雄差異明顯,如虎紋伯勞。但大多數則沒有明顯差別,只是過眼黑紋在雄鳥中都表現為比較粗,顏色深,這還不排除季節性和地域性的差別,通常情況下,雄鳥的羽色要相對鮮艷一些,差別不是很大,要通過比較才能鑒別。
雌雄:大小和顏色,雄的頭大,背上的黃色多。雌的是綠色的!叫聲也似乎雄的大很多,遠處聽叫聲叫聲高的響亮的是雄的!

⑷ 這是什麼品種的鳥

虎紋伯勞

虎紋伯勞(學名:Lanius tigrinus)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俗名花伯勞、虎伯勞。分布於俄羅斯、朝鮮、日本、中南半島至馬來半島、菲律賓、西里伯島、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寧夏、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省、貴州、雲南、廣西、廣東、福建等地,一般棲息於樹林、分布自平原至丘陵、山地,喜棲於疏林邊緣以及巢址選在帶荊棘的灌木及洋槐等闊葉樹。

⑸ 楔尾伯勞的亞種分化

楔尾伯勞西南亞種(學名:Lanius sphenocercus gigante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青海、西藏、四川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湖南部山脈。
楔尾伯勞指名亞種(學名:Lanius sphenocercus sphenocercus)。分布於俄羅斯、蒙古、朝鮮、台灣島以及中國大陸的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陝西、遼寧以南至長江流域、福建、廣東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廣東廣州。

⑹ 伯勞鳥有多少品種

雀形目(Passeriformes)伯勞科(Laniidae)鳥類,約64種,體型中等,掠食性;最常見的種類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

⑺ 伯勞的種群分布

Lanius cristatus
主要特點是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背面大部呈灰褐色,腹面棕白而無雜斑。頭側具穿過眼部的黑色寬頻紋,尾羽呈棕紅色。平時棲息於平原或山地的小樹或灌木的頂枝上,性格兇猛,舉目張望四周,一見有昆蟲或其他食餌,即急飛直下而抓住它,然後再返回所棲的樹枝上。性貪食。鳴聲粗厲響亮,叫時仰首翹尾,激昂有力。5~7月繁殖,巢呈粗大的杯狀,由草莖、草根、草穗及梗等編成。巢大多建在闊葉樹上,每窩產4~6枚乳白色卵,上面密布有深淺不一的藍灰和黃褐色斑點。
主要以昆蟲為食,如蝽象、蝗蟲、毛蟲、螻蛄等,也吃少量的益蟲如螳螂等。紅尾伯勞分布廣,幾乎遍布全國,在繁殖期所吃的,除極少數益蟲外,其他均為害蟲,對農林有益,應加以保護。 Lanius tigrinus
俗名:粗嘴伯勞、厚嘴伯勞、虎花伯勞、三色虎伯勞。
雄性成鳥:頭頂至上背青灰色;自前額基部、眼先向後,經頭側過眼達於耳區,有寬闊的黑色過眼紋;肩、背至尾上覆羽以及內側翅覆羽為栗褐色,各羽具數條黑色鱗狀斑,使整體顯現密集的黑色橫斑;尾羽棕褐,各羽具有寬約1.5mm的暗褐色隱橫紋,橫紋之間的間隔約1.5~2mm;外側尾羽具淺淡色端;飛羽暗褐色,各羽外緣染以棕紅,內側飛羽更為顯著,最內側數枚飛羽(三級飛羽)的內、外均染棕紅,並有類似尾羽的暗褐色隱橫紋。下體幾全部為純白色,僅脅部顯有暗灰色澤及稀疏、零散的不清晰鱗斑;覆腿羽白色沾淡棕,具黑褐色橫斑;腋羽白色。
雌性成鳥:羽色與雄鳥相似,但前額基部黑色較小,眼先及過眼黑紋沾褐,頭頂灰色及背羽的栗褐色均不如雄鳥鮮艷;脅部綴以黑褐色鱗狀橫斑。
幼鳥:頭頂與背羽均為栗褐色,滿布黑褐色橫斑;過眼紋褐色或不顯著;下體的胸、脅部滿布黑褐色鱗斑。
背腰、肩及尾羽均為棕紅色,不同點在於頭頂至上背為純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雜以波狀黑色細橫斑;尾羽也具有暗褐色的橫斑。習性和紅尾伯勞也相似,廣布於平原、山丘、溝谷等樹木茂密地區,但在山區的數量較多。性亦兇猛,不僅捕蟲為食,還會襲擊小鳥和鼠類。
食物中絕大部分是害蟲,如熊蜂、蝗蟲、松毛蟲、蠅類及各種昆蟲。分布於全國各地。這種伯勞與紅尾伯勞一樣,主要以昆蟲為食,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吃蟲的。所吃昆蟲,除少數為益蟲外,均為農林業害蟲;它雖然也吃一些其他動物,這些動物或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但所吃數量顯然有限,無足輕重,應加以保護。 Lanius schach
是伯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達240毫米左右。主要特徵是頭頂到上背部為灰色,向後漸沾棕色;上體其餘部分為紅棕色;兩翅和尾均黑色,下體大部為白色。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伯勞。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與低山一帶,常在田園、果園及樹叢間活動。性兇猛,嘴爪均強健有力,善於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如鷓鴣之類。
平時常棲止於蘆葦梢處,東瞻西望,一見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殺。亦能在空中捕食飛行的昆蟲和小鳥。鳴叫時常昂頭翹尾,激健有力,並能仿效它鳥鳴聲。4~7月間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莖、竹葉、嫩枝、蕨葉及其他雜屑等編成。每窩產5枚黃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濃淡大小各異的灰藍和淡紫灰色斑,並綴以銹紅以至紅褐色細點。
過去一般人都認為棕背伯勞專以其他鳥類為食,因而視為害鳥,
研究的結果證明,它主要還是捕食昆蟲的,如蝗蟲、步形蟲、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實。所殘殺的小鳥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對農林業是很有益的。它遍布我國南部各省,為留鳥。 Lanius excubitor
為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體型大小與棕背伯勞近似,通體以灰褐色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側羽毛鮮白色,很容易識別。它不在我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我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我國越冬。性格兇猛,善捕食鼠類、蜥蜴以及小型鳥類等。
在我國內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L.sphenocercus)。 牛頭伯勞 Lanius bucephalus 紅背伯勞 Lanius collurio 荒漠伯勞 Lanius isabellinus 栗背伯勞 Lanius collurioides 艾氏伯勞 Lanius gubernator 南非伯勞 Lanius souzae 褐背伯勞 Lanius vittatus 灰背伯勞 Lanius tephronotus 灰頂伯勞 Lanius validirostris 黑額伯勞 Lanius minor 呆頭伯勞 Lanius ludovicianus 南灰伯勞 Lanius meridionalis 楔尾伯勞 Lanius sphenocercus 灰背長尾伯勞 Lanius excubitoroides 東非長尾伯勞 Lanius cabanisi 肯亞伯勞 Lanius dorsalis 索馬里伯勞 Lanius somalicus 麥氏伯勞 Lanius mackinnoni 領伯勞 Lanius collaris 聖多美伯勞 Lanius newtoni 林䳭伯勞 Lanius senator 雲斑伯勞 Lanius nubicus

⑻ 伯勞鳥的主要種類

最常見的種類有紅尾伯勞,虎紋伯勞,棕背伯勞,灰伯勞。
虎紋伯勞(Laniustigrinus)與前者很相似,背腰、肩及尾羽均為棕紅色,不同點在於頭頂至上背為純石板灰色;背腰及肩羽雜以波狀黑色細橫斑;尾羽也具有暗褐色的橫斑。習性和紅尾伯勞也相似,廣布於平原、山丘、溝谷等樹木茂密地區,但在山區的數量較多。性亦兇猛,不僅捕蟲為食,還會襲擊小鳥和鼠類。食物中絕大部分是害蟲,如熊蜂、蝗蟲、松毛蟲、蠅類及各種昆蟲。分布於全國各地。這種伯勞與紅尾伯勞一樣,主要以昆蟲為食,而且大部分時間是完全吃蟲的。所吃昆蟲,除少數為益蟲外,均為農林業害蟲;它雖然也吃一些其他動物,這些動物或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但所吃數量顯然有限,無足輕重,應加以保護。
灰伯勞(L.excubitor)為我國北方常見的一種大型伯勞,體型大小與棕背伯勞近似,通體以灰褐色為主,翅及尾黑色,尾的外側羽毛鮮白色,很容易識別。它不在我國繁殖,但在春、秋季節沿我國北方各省遷徙,並有少數個體在我國越冬。性格兇猛,善捕食鼠類、蜥蜴以及小型鳥類等。在我國內蒙古、西北及東北北部等地區還常遇到一種在當地築巢繁殖的灰色大型的伯勞,體色雖與灰伯勞相似,但體型更大一些,尤其是具有顯著長的尾羽,這種伯勞叫做楔尾伯勞或長尾灰伯勞(L.sphenocercus)。
棕背伯勞(Laniusschach)是伯勞中體形較大的種類。體長達240毫米左右。主要特徵是頭頂到上背部為灰色,向後漸沾棕色;上體其餘部分為紅棕色;兩翅和尾均黑色,下體大部為白色。為我國南方常見的一種伯勞。棲息於開闊的平原與低山一帶,常在田園、果園及樹叢間活動。性兇猛,嘴爪均強健有力,善於捕食昆蟲、鳥類及其他動物,甚至能擊殺比它自己還大的鳥,如鷓鴣之類。平時常棲止於蘆葦梢處,東瞻西望,一見地上有食物,就直下捕殺。亦能在空中捕食飛行的昆蟲和小鳥。鳴叫時常昂頭翹尾,激健有力,並能仿效它鳥鳴聲。4-7月間繁殖。巢呈杯形,以草莖、竹葉、嫩枝、蕨葉及其他雜屑等編成。每窩產5枚黃白色卵,上有疏密不等、濃淡大小各異的灰藍和淡紫灰色斑,並綴以銹紅以至紅褐色細點。過去一般人都認為棕背伯勞專以其他鳥類為食,因而視為害鳥,研究的結果證明,它主要還是捕食昆蟲的,如蝗蟲、步形蟲、黑蜂等,此外兼食些野生果實。所殘殺的小鳥在其所吃的食物中占的比重很低,因而對農林業是很有益的。它遍布我國南部各省,為留鳥。

⑼ 荒漠伯勞的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拉丁學名分布1.荒漠伯勞指名亞種 Lanius isabellinus isabellinus 分布於俄羅斯、伊朗、伊拉克、印度、非洲及中國的新疆、甘肅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拉伯Gumfuda。2.荒漠伯勞天山亞種 Lanius isabellinus phoenicuroides 分布於俄羅斯、烏克蘭、印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至非洲東北部及中國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土耳其斯坦Tschimkent。3.荒漠伯勞內蒙古亞種 Lanius isabellinus speculigerus 分布於俄羅斯至蒙古、西亞、非洲及中國的黑龍江、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中部。4.荒漠伯勞青海亞種 Lanius isabellinus tsaidamensis 分布於俄羅斯及中國的青海、新疆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青海柴達木盆地。

⑽ 黑額伯勞的介紹

黑額伯勞(學名:Lanius minor),俗名小灰伯勞,為伯勞科伯勞屬的鳥類,分布於阿拉伯高原以北地區、非洲南部、從歐洲的中部、南部向俄羅斯、土耳其斯坦、到阿富汗、伊朗以及中國大陸的新疆等地,常見於從平原至海拔1500米山地、主要分布於森林草原和耕作區以及築巢於闊葉樹及灌木上。

閱讀全文

與俄羅斯的伯勞有哪些品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7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5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3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7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41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8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2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80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43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47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70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7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82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9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25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8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21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4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7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