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羅斯人送花有哪些習俗
俄羅斯人和其他歐洲人一樣,鮮花在社交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按照俄羅斯的習俗,逢年過節,男士總要給熟悉的女士送鮮花,在其它各種節日中,如「三八」節,「五—」節、 5 月 9 日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日、十月革命節等重大節日,到處都有敬獻鮮花的人。俄羅斯人對菊花、月季、馬蹄蓮、石竹、水仙等花都很喜愛,其中特別偏愛月季和鬱金香,月季被譽為「花中皇後」,而鬱金香更是傳情求愛,聯絡友情的常用鮮花,尤其是紅色鬱金香,同紅玫瑰和紅石竹一樣都表示希望和良好的祝願心情。 送鳶尾被認為是帶去好消息的徵兆。紫菀花可用來送給年長前輩,以表示健康長壽的祝願;仙客來則象徵忠誠、真摯的情誼。俄羅斯人認為黃色的薔薇花,意味著絕交和不吉利,送花時應注意避免。
⑵ 俄羅斯的習俗
1、俄羅斯人信奉東正教,並以此為國教。
2、俄羅斯人見面一般行握手禮,見面或告別時,最好不要隔著門檻握手,俄羅斯人認為,門檻會把友誼隔斷,所以,見面或告別時,一定要走進屋門或走出門檻後再握手。
3、初次見面稱呼俄羅斯人時要稱其名和父名,不能稱其姓。俄羅斯人非常看重社會地位,對有職務、學銜、軍銜的人,最好在姓名後加上其職務、學銜、軍銜。
4、在迎接貴賓時,俄羅斯人通常會向對方獻上麵包和鹽,這是給予對方的一種極高禮遇,來賓必須欣然接受。
5、與俄羅斯人談話避免談及政治矛盾、經濟難題、宗教矛盾、民族糾紛、前蘇聯解體、阿富汗戰爭以及大國地位等話題。
6、在鄉間,已婚女子必須戴頭巾,並以白色的為主,未婚女子則不戴頭巾,但常戴帽子。在城市,女子多穿西裝或套裙。
7、俄羅斯人將手放在喉部,一般表示已經吃飽。
8、向日葵是俄羅斯的國花,俄羅斯人非常喜歡用它做圖標,非常崇拜鹽和馬,喜歡貓和狗,忌食狗肉。
9、俄羅斯人不願意看到鏡子被打碎,因為鏡子在他們看來是神聖的物品,打碎鏡子就意味著靈魂的毀滅。
⑶ 俄羅斯的教師節是幾月幾號
不同國家教師節時間一、葡萄牙:教師節是每年的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確定教師節的國家。二、泰國:每年1月16日定為教師節。這天全國學校放假,各地都舉行隆重的慶祝法動。三、俄羅斯:每年10月的第一個周日定為教師節。四、法國:教師節是每年的12月25日。五、波蘭:每年10月14日為國家教育日和教師節。六、美國:美國的教師節是5月的第1個星期二,是個放假的節日。七、匈牙利:每年6月5日,是匈牙利的教師節。八、韓國:每年5月15日定為教師節。九、阿爾巴尼亞:每年3月7日定為教師節。十、印度尼西亞:每年5月2日被印度尼西亞規定為教師節——國民教育節。十一、蘇丹:蘇丹從1971年2月24日起,全國實行教育改革,將這天定為教師節。中、小學一律放假一天,以示慶祝和紀念
新中國成立前,曾經出現過兩個版本的教師節。第一個是1931年教育界人士自發組織設立、旨在呼籲改善教師待遇的「6月6日」版教師節。第二個是1939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設立的「農歷8月27日」版教師節。然而前者國民黨政府不予承認,後者因為戰爭等原因並未在全國推行。[1]
1931年,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聯絡京、滬教育界人士[2],在南京中央大學集會,發表要求「改善教師待遇,保障教師工作和增進教師修養」的宣言,並議定6月6日為教師節,也稱雙六節[3]。這個教師節沒有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承認,但在中國各地產生了一定影響[2]。
1939年國民黨政府決定立孔子誕辰日8月27日為教師節,並頒發了《教師節紀念暫行辦法》,但當時未能在全國推行[2]。
建立新中國後,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復6月6日為教師節,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組織慶祝活動[4]。
195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和中華全國總工會共同商定,把5月1日國際勞動節作為中國教師節[2]。但由於這一天缺少教師的特點,執行的結果並不理想。特別是1957年以後,在左傾思想影響下,教師不受重視,教師節實際上已不再存在[4]。
1981年3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提案指出,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當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聯合,由張承先和方明共同簽發的「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報告」送中央書記處,報告中並建議以馬克思的誕辰日5月5日為教師節。
1983年3月全國政協六屆一次會議上,方明和民進18位政協委員聯名再次提出「為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造成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建議恢復教師節案」。9月,中宣部辦公廳致函教育部辦公廳,經研究政協一次會議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復教師節。12月,由教育部何東昌部長和方明共同簽發的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恢復『教師節』的請示」送中央宣傳部[3]。
1985年北京師范大學操場慶祝首個教師節
1984年12月15日,北京師范大學鍾敬文、啟功、王梓坤、陶大鏞、朱智賢、黃濟、趙擎寰聯名,正式提議設立教師節[4]。教育部黨組和全國教育工會分黨組「關於建立『教師節』的報告」送中央書記處並報國務院[3]。
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這一議案,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3]。1985年9月10日,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集體和個人[4]。
1997年之前,香港的教師節定於每年的9月28日(孔子誕辰),回歸後則跟隨中國內地規定,改為每年的9月10日[5]。
在台灣地區,從1952年起台灣當局就確定9月28日為孔子誕辰日及教師節,並不隨中國大陸教師節日期的變化而改變[6]。
⑷ 俄羅斯風俗習慣
見面三記吻,次序是左右左,長輩吻晚輩額頭。
男女握手一般要等女的伸手,不能太使勁,不能晃,也不能問她年令。
您、你要分清,一些情況下和中國正相反。
去別人家作客自帶拖鞋。
交往中禮品鮮花為好但別送雙數,雙數是喪事時的
女士優先。
⑸ 俄羅斯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俄羅斯的風俗習慣是:
1、被邀請做客,或者過年,過節,過生日時,贈送鮮花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切不可送雙數花朵,一般以三隻,七隻,九隻都可以,送雙數花朵是被認為送葬禮時給死人准備的。另外,送給年紀大的女士要送鮮艷一點的,比如玫瑰紅或者大紅色,顯的有活力。而送年輕姑娘,一般選擇比較淺色花,粉色,黃色等等表示純潔。但情人節玫瑰一定要是紅色的最好。
2、俄羅斯人大部分信奉東正教,去一些不完全屬於旅遊開放的教堂,女士需要戴頭巾,男士則需脫帽。不管你是不是信奉東正教。
3、買東西自覺排隊,加塞會被認為是沒教養的行為。另外,在公共場切實不可大聲喧嘩,否則會遭白眼。上車應該主動給老年人讓座位,否則他們也會主動讓你站起來,然後心安理得的坐下。
4、跟不是很熟悉的俄羅斯人聊天時,盡量不要談一些關於蘇聯解體,斯大林,還有車臣領土的歸屬等問題。
5、除快餐店外,一般在飯店或者餐廳里就餐時都要給小費,因為,服務人員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來自小費。視你對服務小姐的滿意程度多少不等,一般是餐費的10-15%左右。
6、在俄羅斯基本上很少有砍價的時候,尤其是在國營大型商店,除了在商品上註明的折扣或者優惠外,基本上價格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在跳蚤市場里可以砍價,但是幅度不大,一般轉上兩三家攤位價格基本上就能很了解商品的價格了。
7、俄羅斯人見面以握手禮為主,特別好的朋友久別重逢,會用擁抱和親吻。一般是擁抱後互相親吻臉頰三次,先右再左再右。與陌生女士相見,不要主動握手,更不能過分親熱。除非對方主動跟你握手,可以說兩句贊美女士年輕漂亮的話,一定會得到對方的好感。
8、在劇院看演出,不論是芭蕾舞還是歌劇對於俄羅斯人來說都是生活中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這樣的場合,要著正裝。並且絕不可以遲到。演出開始後切不可交頭接耳或者吃東西,更不能接聽電話。否則會被請出去的。
⑹ 春節送白花有什麼忌諱嗎
春節是喜慶的日子,適宜使用鮮紅明亮的顏色表示吉祥,用白色的不吉利,最好不要。
⑺ 俄羅斯很多女人都喜歡戴大白花
出席重大禮儀活動時才佩戴
俄羅斯女兵方陣此次首次亮相紅場閱兵,她們的裝扮除了英姿颯爽外,還有著獨特之處,那就是在每個人梳理得一絲不亂的發髻後,都扎著一朵白色紗制花朵,大小有整個頭那麼大。據說,這是俄女兵出席重大禮儀活動時才佩戴的。2010年5月8日,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向無名烈士墓敬獻花圈活動時,就曾在現場被這種頭花吸引,並被攝影師拍了下來。
⑻ 送花代表什麼意思
送花 壯族生養儀俗。
過去,該族視「花」為嬰兒之化身。白花為男,紅花為女。凡婚後不生育者,或只生女而不生男者,若獅子登門舞慶時送與一花,便可生男育女。一般為送白花,以求貴子。時屆新春佳節,有舞瑞獅登門拜年之俗。此時,求子者便請獅隊備好紙花。待到村中巡門舞慶時優先登門舞送。送花時,求子者於卧室自內至外擺一條「布橋」(一幅約丈余的紅布),「獅子」便隨著鑼鼓聲,走上「布橋」舞著將紙花送至室內的花神壇上。「獅子」送完花即邊舞邊退。
送花常識
送花是一門學問,送花也是一門藝術,用花來表達的語言實在太豐富了,收花人的您可曾領會其中的深意?要送花的你,又是否有點困擾?知道紅、白玫瑰組成的花束的意義嗎?知道探病時送百合要先作些處理嗎?等等,要很好的表達和領悟送花的意義,才能更好的表達這種藝術。
要把握花藝的真諦,首先要了解花語花意,才能使花卉展明月之精華,匯天地之靈逸,有自在自得之美。經過長期演化,人們賦予各種花卉一定的寓意,用以傳遞感情,抒發胸臆 。如考試及第譽"折桂",送別或贈別則稱為"折柳",奉獻桃子祝老人長壽,贈石榴是願新婚夫婦多子,至於"松、柏、竹、菊、蓮"等,皆依其個性而各有明確固定的含義。
千姿百態的花朵述說著千言萬語,要了解花的寓意,那就從送花常識開始入門吧。
由於民族風俗不同,送花亦有忌諱,不可生搬硬套。每一種花都具有某種含義,蘊藏著無聲的語言,因此,送花時應根據對方的情況選擇不同的花種。
給老人祝壽,宜送長壽花或萬年青,長壽花象徵著"健康長壽",萬年青象徵著"永葆青春"。
熱戀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這些花美麗、雅潔、芳香,是愛情的信物和象徵。男女之間表示愛意的花,最好選用紅色的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等。
對祝賀結婚的除用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外,還可添加菊花(國內作喜花看待)、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卡特蘭、大花慧蘭等。 新娘子在披紗時所用的捧花,除了有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菊花、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卡特蘭、大花慧蘭等外,適當加入兩枝滿天星將更加華麗脫俗。
節日期間看望親朋,宜送吉祥草,象徵"幸福吉祥"。
夫妻之間可互贈合歡花。合歡花的葉長,兩兩相對,晚上合抱在一起,象徵著"夫妻永遠恩愛"。
朋友遠行,宜送芍葯,因為芍葯不僅花朵鮮艷,且含有難舍難分之意。
對愛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為秋海棠又名相思紅,寓意苦戀,以示安慰。
給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探望病人時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病人誤會為久病成根。香味很濃的花對手術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顏色太濃艷的花,會刺激病人的神經,激發煩躁情緒;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認為不吉利。看望病人宜送蘭花、水仙、馬蹄蓮等,或選用病人平時喜歡的品種,有利病人怡情養性,早日康復。
拜訪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蘭花,因為蘭花品質高潔,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稱。
新店開張,公司開業,宜送月季、紫薇等,這類花花期長,花朵繁茂,寓意"興旺發達,財源茂盛"。 對祝賀友人的生日,屬喜慶的花都可相贈。但對於長輩就應選用萬壽菊、龜背竹、百合花、萬年青、報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壽含意的花草為好。如能贈送國蘭或松柏、銀杏、古榕等盆景則更能表達尊崇的心意。情人節為紅玫瑰、鬱金香;母親節為康乃馨、百合花;父親節為紅蓮花、石斛蘭;聖誕節為一品紅、南洋杉。
教師節為劍蘭、菊花;春節則可送些新穎別致的小盆花,例如報春花。富貴菊、仙客來、荷包花、紫羅蘭、花毛茛、報歲蘭等。
對嬰兒出生滿月最好送給各種鮮艷的時花和香花;祝賀喬遷則以巴西鐵、鵝掌葉、綠蘿柱、彩葉芋等觀葉植物或盆景為宜;對新店、公司開業則宜送繁花集錦的花籃或花牌,以祝賀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向外國人送花禁忌
出國訪問,考察或旅遊,有時為表示感謝主人的盛情,送些鮮花以致謝意,但不能亂送,否則會犯忌,因為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國家表示不同的感情。
在國外,給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著他們不成熟。不要給年輕人送大朵大朵的鮮花。
在印度和歐洲國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誠悼念品;
日本人討厭蓮花,認為蓮花是人死後的那個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給日本人的話,只能送品種只有15片花瓣的。
在拉丁美洲,千萬不能送菊花,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只有人死了才會送一束菊花。
在巴西,絳紫的花主要是用於葬禮,看望病人時,不要送那些有濃烈香氣的花。
墨古哥人和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
與德國、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異性朋友,不要送紅玫瑰給他們,因為紅玫瑰代表愛情,會使他們誤會。
德國人視鬱金香為「無情之花」,送此花給他們代表絕交。
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菊花像征著悲哀和痛苦,絕不能作為禮物相送。
在俄羅斯、南斯拉夫等到國家若送鮮花的話,記住一定人要送單數,因雙數被視為不吉祥。
在法國,黃色的花是不忠誠的表示;
羅馬尼亞人什麼顏色的花都喜歡,但一般送花時,送單不送雙,過生日時則例外,如果您參加親朋的生日酒會,將兩枝鮮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歡迎的。
百合花在英國人和加拿大人眼中代表著死亡,絕不能送
⑼ 俄羅斯蘿莉為什麼都要帶兩朵白花呢
因為俄羅斯喜歡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