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德沃夏克生平經歷以及幽默曲(第七首)的介紹和成曲過程
德沃夏克出身寒微,自小活躍於村中教會或民間的音樂活動,其間吸收草根音樂土壤,決定了他畢生的音樂風格。然而令德沃夏克扎實地掌握管弦樂的言語和技法是他在布拉格歌劇院司職首席中提琴的9年(1863-1872)。這項履歷在各大古典作曲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在這9個樂季中,德氏不僅只涉獵從莫扎特到羅西尼的歌劇演奏,更重要的是,他有機會親身經歷著名指揮或作曲家本人在詮釋作品時的個人秘方。這包括歌劇音樂總監斯美塔納和名震一時的瓦格納。俄羅斯音樂之父的格林卡亦曾指導過這個樂隊首演他的歌劇《魯斯蘭與柳德米拉》。
柴科夫斯基在1888年首訪布拉格,親自指揮他的第五交響曲,在座的德沃夏克受到極大的啟發。近年有研究稱德氏在此後創作的第八交響曲在風格和結構均直接受柴五的影響。兩位大作曲家互相賞識卻是不爭的事實。柴氏聽過德氏為首次見面而精心挑選的a小調鋼琴五重奏演出後,激動非常,宣稱「德沃夏克」是我所非常敬愛的。
眾所周知,新世界交響曲寫於德沃夏克在美國出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的時候(1892-95)。不說不知,德氏有不少個人癖好,例如養鴿子和看火車在路軌上飛馳。堂堂院長一方面經常跑到中央公署看鴿子而對其體質搖頭嘆息外,還常到火車總站觀看車流。後因新例不讓非持票者逗留而被迫轉到碼頭看船。自此他每日看報都必先翻到船程表,看看有哪條船往返歐陸彼岸,因此而漸漸染上沉重的思鄉病,在岸邊常淚流披面。「你要寫一首交響曲來舒解你的思鄉之情啊!」音樂學院董事長舒爾伯太太提議說。新世界交響曲便是這首解愁之作。
在美國的三年給德氏無盡的靈感和題材,不少還是大自然的聲音。有記載指作曲家見到雄偉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時沉默約五分鍾後驚嘆道:「這簡直是一首b小調的交響曲!」這極可能是後來在倫敦首演、同樣是B小調的大提琴協奏曲的靈感之源。
就連鳥鳴也逃不過德氏天才橫溢的藝術觸覺。他14首弦樂四重奏中最著名的F大調第十二號「美國」的第三樂章重奏的主旋律,便是他在衣阿華州渡假晨曦漫步時在樹林中聽到完完本本的鳥啼聲。但機關報世界優美的生活並未舒緩作曲家「田園將蕪胡不歸」的心情。三年合約完成二話未說跳上輪船就走。從此離開了這塊新陸。
德沃夏克於1894年創作的。當時正在他的祖國——捷克的葦梭卡地區度假,其間一連寫了八首「幽默曲」,皆為鋼琴獨奏小品。德沃夏克的鋼琴獨奏曲,包括種種舞曲在內,大約有八十餘首,但唯有這首《幽默曲》廣為流傳,深入人心。
本曲為八首「幽默曲」中的第七首,原曲以鋼琴獨奏曲形式為人們所喜愛,由小提琴天才克萊斯勒改編的小提琴獨奏曲似乎更為人們所熟悉。後來本曲還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其他各種樂器的獨奏曲以及輕音樂等,甚至還有人為本曲撰寫了哀傷或充滿朝氣的歌詞,可見它的流行程度。「幽默曲」是十九世紀以後逐漸興起的一種音樂體裁,多採用2/4或4/4拍子,以各個段落的表情極富變化為特徵。但本曲似乎更類似一首小夜曲,像民歌一樣朴實、親切,並沒有任何 「詼諧」的成分在內。 本曲為優雅的稍緩板,降G大調,2/4拍子。以第一主題為中心構成第一段,經過轉成降g小調的中段後再予以反復,為復合三段體。 反復時省略一部分,因而形式更為簡單。
Ⅱ 騰訊視頻2013俄羅斯地鐵上搞笑故事的音樂名是什麼
這次因分書的原因才得以了解華農的一些地理特徵入人文風氣。簡單地說一道二。從華農的地域分布來看,在廣州的所有大學中算面積最大的,地廣人稀。從北門到南門,就是駕車也要幾十分鍾。學校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區。按功能分得很仔細。新生住宿的地方與教學樓一般很近。華農因為有一段時間接二連三的發生學生跳樓事件及老師跳樓事件,所以倍受我們關注。這次進入華農,涉入這座迷城,總是感覺有一絲絲的迷一樣的東西。據說跳樓的學生都是因為情感或就業的壓力所致。我再想,如果當初考慮清楚一點,重新選擇自己愛好的專業,就不會有此下場。如果感覺是感情的問題,既然如此脆弱,就不要談戀愛;叵談戀愛也罷,也不要這么去投入罷(也許有人會打我腦袋了,談戀愛當然是真心的了)、蜻蜓點水就達了!從華農的北門進入校舍,從車窗外向左看,有一座拱橋,據同事說,這種橋不太吉利,很雷同於中國傳說中的"奈何橋"。不說也罷,說了再看真感覺是那麼回事。不過,這些東西,對於唯物論的我們,應該不要去相信它。這也許是學校園藝...
Ⅲ 俄羅斯歌曲
t.A.T.u組合 歌曲Friend.Or.Foe
據說是同性戀...不過我不關心她們別的事,只是覺得她們唱歌蠻好聽的。
以下資料來源於網易:
「t.A.T.u的兩個成員Lena Katina和Yu lia Volkova,一個生於1984年,一個生於1985年,1999年出道前都曾是兒童合唱團「Neposedy」的成員。兩人從一次500人參加的選拔賽中勝出,組成了現在這個意思據傳為「Teens Against Tobacco Use(反對青少年吸煙)」合唱組,奇怪的是兩個女生非但不宣傳反對青少年吸煙,還經常摟摟抱抱,貌似同性戀,受到家長的投訴。但是兩人的確會唱歌,2000年9月第一支單曲《我瘋了》一出街就登上「俄羅斯廣播」、「Dinamite」、「Hit-FM」、「Europe+」等多個電台榜冠軍,一上榜就是幾個月,這首歌的歌詞說的是赤裸裸的女性對女性的「傾慕」,「我瘋了,我需要她,爸爸媽媽原諒我」;接下來的《所有她說的話》、《30分鍾》都是各大電台的熱播曲目;2001年t.A.T.u在俄羅斯、德國、保加利亞、斯洛伐克舉行近150場演唱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接受MTV頒獎禮頒發的「我最喜歡的俄羅斯音樂錄影帶獎」,專輯《200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被俄國IFPI評為年度銷量冠軍;2002年t.A.T.u正式出版英文專輯進軍美國,從此躋身國際。
俄羅斯女生t.A.T.u合唱團在俄國是典型外銷轉內銷都雙贏的案例,俄國新聞觀察家指出,t.A.T.u除了姿色與音色一流之外,表演與創造話題的技巧更是爐火純青。對於t.A.T.u的歌,據說,美國人在沒聽過之前會說:「噢,那對俄國小女同性戀」,但是當他們聽過t.A.T.u之後,態度完全不同,美國人拍著大腿搖頭晃腦贊賞說:「噢,那對會唱歌的俄國小女同性戀!」」
專輯介紹:
完美紀錄,罪證齊全:"All The Things She Said","Not Gonna Get Us","30 Minutes","All About Us","Friend Or Foe"全球冠軍曲目
惡名昭彰,一次曝光:首度曝光單曲+歐洲歌唱大賽演唱曲+俄文原版+獨家混音
「大家不是喜歡我們,就是討厭我們,但是,沒人能忽視我們的存在。」這是俄羅斯流行雙人組合t.A.T.u.組團時的率性宣言。個性鮮明黑發美眉Julia與活潑好動紅發美眉Lena,以百無禁忌的作風與超酷帶勁的流行電子曲風在樂壇激起一連串驚嘆號,帶動新世代女子樂團革命。
2000年,曖昧單曲"Ya Soshia S'Uma"席捲俄羅斯;2001年"Nas Ne Dagoniat"稱霸北俄各國;2002歲末,首張英文大碟『200km/h In The Wrong Lane超速快感』問世,"All The Things She Said"狂飆全球12國排行冠軍,接下來三年內,Lena與Julia魅力熱翻天,從美國著名脫口秀,MTV電影獎到MTV歐洲音樂獎,MTV亞洲音樂大獎,世界音樂獎,再到FHM,Maxim雜志,處處可見她們親昵的舞台動作與勁爆言行。
2006罪愛t.A.T.u.當然不能錯過【THE BEST精選罪愛】,首首排行暢銷曲完整紀錄t.A.T.u.闖盪樂壇的驚世駭俗舉動,其中包括引爆全球排行風暴的"All The Things She Said","Not Gonna Get Us"英文版與俄文版,"Like A Virgin"創作名家Billy Steinberg執筆勁歌"All About Us",史汀跨刀彈貝斯的"Friend Or Foe",獻給日本樂迷的暢銷曲"Gomenasai",還有翻唱自英國經典搖滾隊伍The Smiths的暢銷曲"How Soon Is Now?"等,以及3首首度在國際市場曝光的作品。這張匯集t.A.T.u.不可思議流行樂壇大冒險的精選大碟,勢將網羅全球樂迷的視線,因為罪愛與罪惡,由她們定義!
01. All About Us 我們跟全世界【全球14國TOP10,美舞曲點播榜#1】
02. All The Things She Said 每一字每一句【狂飆全球12國冠軍,英4周#1】
03. Not Gonna Get Us 抓不到【歐陸與澳洲等9國TOP10,美舞曲點播榜#1】
04. How Soon Is Now? 現在有多快【翻唱英國經典搖滾團The Smiths暢銷曲】
05. Loves Me Not 他不愛我
06. Friend Or Foe 朋友還是敵人【史汀跨刀彈奏貝斯】
07. Gomenasai 對不起【木匠哥哥李察卡本特製作,獻給日本樂迷暢銷曲】
08. Null & Void 無效【原僅收錄於專輯『Dangerous And Moving』日本版】
09. Cosmos (Outer Space) [She Wants Revenge Remix] 宇宙[混音版]
10. Show Me Love 給我愛
11. Craving (I Only Want What I Can't Have) [Bollywood Mix] 渴望[混音版]
12. Ne Ver Ne Boysia Ne Prosi [Eurovision Song] 別信別怕別問【2003歐洲歌唱大賽演唱曲,國際版首度曝光】
13. 30 Minutes 30分鍾
14. Divine [Extended Version] 神聖【原僅收錄於專輯『Dangerous And Moving』日本版】
15. Perfect Enemy 死對頭
16. All The Things She Said [Dave Aude Remix Edit] 每一字每一句[混音版]
17. Ludi Invalidi [Dangerous & Moving Russian Version] 危險關系[俄語版]
18. Loves Me Not [Glam As You Mix Radio Edit] 他不愛我[混音版]
19. Nas Ne Dagoniat [Not Gonna Get Us Russian Version] 抓不到[俄語版]【稱霸全俄冠軍曲】
20. Ya Soshia S』Uma [All the Things She Said Russian Version] 每一字每一句[俄語版]【首支席捲俄羅斯爆紅單曲】
Ⅳ odette是什麼意思
白天鵝奧黛塔,是芭蕾舞劇《天鵝湖》中的角色。
芭蕾(Ballet)一詞,源自古拉丁語的『Ballo』,它最初只表示跳舞而已,並沒有劇場演出的含義。現在我們所知的芭蕾孕育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並在17世紀初期成形於法國官廷,成為一種舞台藝術。
現代芭蕾重要的奠基人柴可夫斯基,寫了三部知名的芭蕾舞劇,分別是《天鵝湖》(Op.20)、《睡美人》(Op.66)和《胡桃鉗》(Op.71),其中最有名的當屬這首《天鵝湖》了,被譽為世界上最有名的芭蕾舞劇,同時也是古典芭蕾舞團的必備曲目。
《天鵝湖》這首四幕芭蕾舞劇寫於1876年,距今已經有一百多年了。此外柴可夫斯基也有將它改編為在音樂會上演奏用的組曲版(作品編號為Op.20a),並於1900年11月出版。
本曲劇情部份的原作者是誰,已經無從考證。根據後世的研究,本曲應該是取材自俄羅斯古老的童話,以及一部1786年出版的童話集《德國民間童話》里,一篇名叫《被施魔法的面紗》的故事,作者為卡爾?奧古斯都?姆賽斯。
《天鵝湖》於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的波修瓦大劇院首演,不過這次首演由於種種原因,導致首演失敗。直到1895年1月15日,兩位編導大師彼季帕(Marius Petipa)和伊凡諾夫(Lev Ivanoich Ivanov)再次重新編導了《天鵝湖》,並在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劇院演出後,世人才得以真正認識這部鉅作。這個版本通稱為『聖彼得堡版』,後世在演出《天鵝湖》時,用的大多都是這個版本。
根據記載,《天鵝湖》著名的重頭戲『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就是從這個版本開始出現,第一位演出這項高難度絕技的,是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席女芭蕾舞者萊尼亞尼(Pierina Legnani,1863-1923)。
補充說明一下,揮鞭轉(Fouetts)是一個芭蕾術語,意指一腿不停像鞭子一樣揮動,身體則有規律地在另一腿的支撐下旋轉。而『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除了舞者要一口氣連轉32圈之外,而且整個過程腳尖的移動范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圈,才算是優秀的表演,這項絕技對女演員的腿力要求非常大。
『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by Gillian Murphy
《天鵝湖》演出時,通常都是由一人同時演出黑白天鵝兩角,但偶爾也有例外,據說曾有舞者原本被選為演出女主角白天鵝,但為了挑戰這項絕技,放棄演出白天鵝而去演黑天鵝,由此可見『黑天鵝三十二揮鞭轉』在芭蕾舞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了。
由於《天鵝湖》實在太有名了,應該沒多少人不知道它的劇情才對,不過在下還是在最後附上各幕的劇情簡介,以供各位參考。《天鵝湖》劇中最主要的角色是王子齊格夫(Siegfride)、白天鵝奧黛塔(Odette)和黑天鵝奧黛兒(Odile),不管是哪個版本,這三位基本上都是在的,但由於本劇經過許多次改編,所以結局的話,就不只一種了。1877年初演時,用的是悲劇的結尾,而1895年的聖彼得堡版雖然結尾音樂還是一樣悲愁,不過劇情卻變成了喜劇收尾。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馬修?博內的天鵝湖》算是比較另類的版本,裡面全體演員都是男的,而且劇情跟原版的《天鵝湖》差異頗大,並帶有濃濃的BL味。柴可夫斯基要是能看到的話,應該會很欣慰吧,因為據說他也是個同性戀嘛~
《天鵝湖》中最有名的旋律,當屬貫串全劇的主題『天鵝』了,太鼓達人六代里有名的難曲《天鵝湖》,就是Remix自這個旋律。此外在《交響情人夢》第六集里,也有出現《天鵝湖》第一幕的旋律,不過很搞笑的是,它竟然變成吃回轉壽司時的配樂。想起芭蕾舞者在舞台上團團轉,然後再看看那個回轉壽司台,這…這是不是在惡搞啊~XD
太鼓達人六代里的《天鵝湖》
劇中至為關鍵的旋律主題『天鵝』,出現在各幕的終曲(No.09、No.14、No.24、No.29)以及白天鵝與王子的雙人舞(No.10)之中,此外No.26的開頭也有一點點,但不是很明顯。
除了旋律主題『天鵝』之外,No.02的圓舞曲、No.27的四小天鵝之舞以及裡面各種舞曲音樂,也都是本劇相當著名的樂段。
總之,無論是從音樂的角度,還是從芭蕾舞的角度來看,《天鵝湖》都稱得上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劇里,最受世人歡迎的作品,被認為是芭蕾的同義詞,也是一部絕對可以和歌劇或交響樂相提並論的曠世名曲喔~
Ⅳ 俄羅斯神曲是哪首
俄羅斯神曲是維塔斯的《歌劇2》
歌詞大意: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北風卷集著雪花呼嘯而過,大地一片銀裝素裹,白得那麼凄美。然而在這無情的白雪中卻有一團熱情的火焰在劇烈地燃燒著。這正像那個神秘的他,不管周圍多麼冷漠,他的心始終是那樣火熱。只見他在空無一人的小巷裡踽踽獨行。忽然一陣電話的盲音劃破了寧靜(盲音暗示兩人之間不可能幸福),他循聲而望,只見電話亭里有一位卷發女子,那女子緩緩走出,他仔細一看,女子脖間圍著火紅的圍巾,和自己的一模一樣,她手中提著一個玻璃瓶,瓶中有兩條魚。他獃獃地望著,她默默地站著,時間在一剎那間凝固了。他突然口乾聲噎,痛苦至極,掙扎著回到家中浴缸邊。解下圍巾,露出了鰓:原來他是人魚,不能長期離開水。
他與她的見面太突然,太碰巧了。他萬萬沒想到,自己會這樣發現自己的同類——另一條「人魚」(只因為兩人圍巾相同就妄下定論)。他在浴缸中,任水沖盪著肌膚,似乎水的撫摩可以勾起他對他的家——大海的美好回憶。興奮之餘,他拉起自己心愛的手風琴,閉目陶醉。伴著琴聲,品味著愛的甜蜜。
不只過了多久,他又一次徘徊在邂逅她的那條小巷裡。他一邊走一邊回憶。她的冷艷,她的動人的微笑,如一陣清風,在他的心河中撥起層層漣漪。這時,他看到一個卷發女子奔跑的背影,他笑了:原來這就是天意!他走到電話亭旁,看到「她」在電話亭里,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情感,隔著玻璃與「她」相偎相依。然而,「她」從電話亭中走出,這讓他大吃一驚:那不是她,不是那位令他心儀的紅顏知己!他臉上的笑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驚異。那陌生女子一臉不解,揚長而去。他有些失落,翻欄而下,放聲高歌,震碎了一塊塊玻璃。
勞乏了半日,他又回到了浴缸里,房門卻在身後砰然作響!門開了,她走了進來,他充滿了欣喜。原來她找到了他的家,特別送給他一條魚。他收好了魚,解下她的紅圍巾,想看看她是不是有鰓,是不是他的同類——人魚。他撩開她的秀發,卻沒有看到鰓。她對他的無禮有些生氣,憤然而去,而他還呆在那裡。原來令他心儀的她,只是一個普通人。蒼天啊,知己何處尋覓?只見他蜷縮在角落裡,懷中卻依然抱著她送的魚。
他無奈,他憤怒,可這就是命運。
一個個玻璃瓶在他的高音中破碎,一條條魚離開了水瓶奮力跳躍。這高音,不如聽作是他對命運的發問、對痛苦的宣洩。願水能洗掉他心中的陰影,洗掉他那段美麗卻痛苦的回憶。
歌詞如下:
家蓋好了
裡面的我孑然一人
房門在身後砰然作響
秋風敲打著窗戶
凄然為我而泣
夜雷陣陣
晨霧彌漫
陽光已徹底冰冷
久遠的痛接踵而至
大家准備好吧。
家蓋好了
裡面的我孑然一人。
中文音譯如下:
多磨打死兜葉,
喲亞不咯毛巾,
口口瓦特一,
扎實比囖~,
夜曲來襲你,
是都氣勢沙巴克囖。
不來取,
啊白痴the糯米,
no去克魯澤。
阿拉無打賭馬,
碩士,
俺是布萊斯ci一一一,
打破一玻璃,
一睹,
其你都,
不是的,
殺個那有啥c。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多磨打死兜葉,
喲亞不咯毛巾,口口瓦特一,
扎實比囖~,
夜曲來襲你,
是都氣勢沙巴克囖。
不來取,
啊白痴the糯米,
阿拉死去吧,
昂首的烏列抹布,
牙列哀求,巴拉i死一一一。
多以嘎雅思那一,
阿博士厘米呀!
star,
伊特格拉格拉拉稀。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嗚啊啊啊,
啊啊啊啊啊。
Ⅵ 找幾首俄羅斯風格的歌曲
1、《喀秋莎》
《喀秋莎》(俄文:Катюша),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2、《蘇軍之歌》
《蘇軍之歌》(«Песня о Советской Армии»)是一首為紀念蘇聯紅軍成立25周年,創作於偉大的衛國戰爭時期,由亞·瓦·亞歷山德羅夫編曲、奧·亞·科雷切夫填詞的蘇聯歌曲;亦被稱之為《無敵與傳奇》(«Несокрушимая и легендарная»)。
3、《紅莓花兒開》
《紅莓花兒開》是一首蘇聯歌曲,由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杜那耶夫斯基譜曲,表達了少女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這首歌也是蘇聯電影《幸福的生活》的插曲,電影和歌曲均獲1951年斯大林文藝獎金。在國內,歌手格格曾翻唱過此曲,格格演唱版《紅莓花兒開》還被央視音樂頻道日播流行音樂節目《精彩音樂匯》所收錄。
4、《雪球花》
《雪球花》俄羅斯民歌。亦名《卡林卡》(Калинка)。它用熱情奔放的旋律,和濃郁的俄羅斯民歌的樣式,唱出了俄羅斯小夥子對於美麗姑娘愛的直接追求和對美好愛情的憧憬。
5、《紡織姑娘》
《紡織姑娘》是一首著名的俄羅斯民歌,現在這首歌曲的產生年代已經無從考證,這樣反而使得這首歌曲蒙上了一層迷人的色彩。《紡織姑娘》沉靜優美,在20世紀50年代曾在中國大受歡迎。
Ⅶ 抖音上有首俄羅斯歌叫啥名字
不知道您說的是哪一首,給您列舉了以下幾首,都是經過中文翻譯的,可以去搜索一下。
第一首,《是是是》。
俄語中文歌詞,我們之間,火花四濺,我說,到我這來,你說,好好好
第二首,《親愛的》。
俄語中文歌詞,天空布滿了灰色的烏雲,神經像吉他的弦緊綳著,雨從早到晚的敲著,時間好象永遠的凝固了,我們向所有的方向進攻。
第三首,《搖籃曲》。
俄語中文歌詞,帶上我,珍愛我,包裹我,在你我兩人的溫暖空間
第四首,《芭比搖》。
俄語中文歌詞,
第五首,《這首幸福嗎》。
俄語中文歌詞,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世上沒有真摯的感情,我恐怕要走了,這是幸福嗎,一起都在這里,真不是幸福,不是幸福。
第六首,《可人兒》。
俄語中文歌詞,終是墜入愛河,你的一顰一笑,讓我神魂顛倒,她是我的靈魂伴侶,我們共墜愛河,你的一顰一笑,讓我神魂顛倒,她是我的靈魂伴侶。
第七首,《以愛為囚》。
俄語中文歌詞,帶走我的心吧,我也會取走你的,讓我們拼湊起來,然後四處飄盪。
第八首,《徒然》。
俄語中文歌詞,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打電話,我決定放下過往,我會永遠記得你,我需要去旅遊度假。
Ⅷ 問一首俄羅斯歌曲的名字是什麼
喀秋莎
Ⅸ 求這個俄羅斯搞笑視頻的第一首背景音樂
第一首:
俄羅斯連續劇《特種部隊》插曲- bobi_bob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gli8.html
第二首:
娜塔莉 - 風從海上吹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3853c00100glic.html
Ⅹ 抖音很霸氣的俄羅斯歌曲叫什麼
《喀秋莎》。
喀秋莎作於1938年,由民謠歌手麗基雅·魯斯蘭諾娃首次演唱,馬特維·勃蘭切爾作曲,米哈伊爾·伊薩科夫斯基作詞,是一首二戰時蘇聯經典歌曲。
《喀秋莎》這首歌,描繪的是前蘇聯春回大地時的美麗景色和一個名叫喀秋莎的姑娘對離開故鄉去保衛邊疆的情人的思念。這當然是一首愛情歌曲。這首歌曲,沒有一般情歌的委婉、纏綿,而是節奏明快、簡捷,旋律朴實、流暢,因而多年來被廣泛傳唱,深受歡迎。在蘇聯的蘇德戰爭時期,這首歌對於那場戰爭,曾起到過非同尋常的作用。雖然喀秋莎非常有名,但它並不如卡琳卡般屬於俄國民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