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年來世界和俄羅斯的能源狀況及前景預測
世界石油市場價格從穩步下降到急劇上升的轉折點是1999年。與1998年相比,世界的石油需求增長了1.1%,而開采量下降了2.1%。1999年全世界石油產量少於1998年的主要原因是「歐佩克」成員國降低了產量。其中,減產最多的是沙烏地阿拉伯(3000萬噸)和委內瑞拉(1600萬噸)。相反伊拉克的石油產量增長迅速,近兩年增長了1.5倍。所以,1999年伊拉克回到了世界產油國的前10位。而美國在油價下跌期間曾關閉了許多低產井使產量急劇下降。因此,目前產油大國的前三名是沙烏地阿拉伯(3.84億噸),俄羅斯(3.03億噸),美國(2.95億噸)。
從探明儲量的情況來看形勢並不樂觀,1999年世界石油儲量減少了1.8%。其中,美國的石油儲量幾乎減少了7%,美國政府也稱這是近53年來最大的降幅,各個州已探明的新增儲量僅能彌補採油量的24%;而「歐佩克」國家增加了1.3%,使他們在世界儲量中的份額佔到43.5%。在更長的時間段里對儲量進行分析可得出結論,近十年來天然氣儲量增加了22.3%,而石油儲量僅增加了1.7%,也就是說天然氣儲量的增長是石油儲量的10倍。
表1.2給出了世界各地區和主要石油消費國1998~2000年每天石油需求量的數據,其中1998年為來自國際能源署石油月報的實際數據,1999年為估計數據,2000年為預測數據。
表1.2 1998~2000年對石油的需求量(百萬桶/天)
俄羅斯1991~1998年經濟危機中主要燃料的產量急劇下降,石油減少了34%,天然氣減少了9.5%,煤(與1988年相比)幾乎減少1倍,在工業生產實現攀升的時候第一次出現了尖銳的能源短缺現象。
俄羅斯目前每個居民的石油平均消耗量相當於美國1920年的水平。也就是說,美國一個居民的年平均石油消耗量為3噸,加拿大、挪威、芬蘭、瑞士為1.9~2.6噸,歐盟國家為1.6噸,日本為2.2噸,俄羅斯僅為0.9噸(但在蘇聯解體前的1990年曾達到過將近2噸)。必須看到,近年來俄羅斯的能源生產與消費領域出現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導致能源不足的現象漫延。這里指的是,1991~1999年給燃料-能源行業的投資縮減了2倍。自1994年起石油、天然氣的新增儲量開始小於其開采量。而在改革年代,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耗電量增長了0.5倍,一些工業部門的固定資產大量損耗:煤炭工業損耗率為56%,天然氣為35%,採油部門為51%,石油化工為80%左右,電力工程為48%。現有的輸油管網損耗了63%,將近40%的發電站已運行25年以上。表1.3中引述的數據可說明這一情況。
表1.3 1998年反映俄羅斯燃料-能源部門不穩定因素的相關指標
1998年一次能源的產量只相當於1990年水平的73.7%,這時國內產品總量降至1990年的60%,而能耗卻為1990年的70%。為什麼生產不景氣,對燃料和能源的需求量卻下降不多呢?原因在於:市政、居民生活和農村經濟的能耗水平有所提高,即內需增大了,同時許多工廠的生產不景氣使能耗比增大,從而使1998年的國內總能耗比1990年提高了16%。
專家們的基本觀點是,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情況將進一步惡化:到2005年一次能源的產量只能達到2000年的80%,國內燃料和能源的供應量將比1998年下降30%,採油量下降18%,發電量下降11%。在這種情況下,建立俄羅斯的能源安全體系具有特別意義。安全體系應包括保證國家能源工業穩步發展的理論和規則體系,從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利益發點,把保證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和國家經濟安全的理念作為主要內容具體化。
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當然有必要全面了解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費和生產趨勢(表1.4)。
我們注意到,由於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變好,由東南亞1997~1998年金融危機引起的石油需求下降趨勢已被遏制,使得石油需求量出現新的增長。這時「歐佩克」成員國於1999年首次突然提高了石油產量。但是,由於缺乏世界石油儲量的確切信息,所以當前國際石油市場上仍迷漫著一種不安情緒。國際能源署認為,在1999年底和2000年初人們已開始開采「庫存」的儲量。國際能源署和國際能源委員會第15次世界能源代表會提出了2020年之前世界能源需求量的預測報告,報告中列舉了三種發展世界能源經濟的可能方案(表1.5)。
表1.4 各時間段世界發電所需能源的增長速率
表1.5 世界能源需求量預測
註:分子——需求量,×10億噸標准燃料;括弧內的數據——能源載體在總量中所佔的份額,%;分母——與1990年相比的增量。
(1)參考方案——在保持20世紀80年代下半葉年均經濟增長率3.3%的前提下,假設各國能耗下降的速率比以前更快,世界的能源需求將由1990年的125億噸增至2020年的191億噸標准燃料。
(2)加速發展的方案——假設發展中國家將以比參考方案更高(增加1%)的經濟增長率發展,2020年能源消耗幾乎要增長1倍,達247億噸標准燃料。
(3)環保方案——盡量考慮到環境保護政策的要求,假設各國的能耗下降速率比近15年來快50%,則到2020年世界的能源需求將增加30%,為160億噸標准燃料。
眾所周知,大量已探明的石油儲量都集中在「歐佩克」成員國(大於1060億噸),主要分布在中東和近東地區(將近900億噸),這些國家完全有能力長時間進行高速開采。但考慮到目前國際上的石油供求關系非常復雜,預計將來石油供應的形勢將更嚴峻。可以肯定,今後世界油價必然上漲,為獲取石油來源和爭奪遠景區地質勘探權的斗爭必將加劇。
據國外專家預測,世界上有70%未開發的天然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中東和近東地區、前蘇聯地區和美國。所以人們特別關注五個有油氣前景並在近年來已投入大量開發的地區:巴西的卡姆波斯地區、東委內瑞拉地區、前蘇聯的北卡斯皮斯克和卡爾斯克地區、沙烏地阿拉伯的波斯灣省,以及新的含油氣區域——中國西部的塔里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巴布亞地區和巴列海東部。
世界天然氣資源的相關數據列於表1.6。
表1.6 截止1999年1月1日的全球天然氣資源
註:據1994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召開的國際天然氣資源代表大會資料。單位:上表—萬億m3,下表—%。
對許多國家來說,隨著自有資源的枯竭,天然氣的供應形勢將進一步復雜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不得不去尋找並開發新的含氣區域,其中包括一些難進入的地區。
Н.А.克雷洛夫對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遠期前景做了預測。他認為,第一階段(25~30年內)將在已經開發或打算開發的礦區進行開采;第二階段(至2100年)的石油天然氣基地就是今天尚未勘探的地區。目前主要用地質模擬的方法來對這些地區的資源進行定量評價,定量評價是資源預測的重要基礎。預測2030年以後的採油動向時,他以1993年1月1日公布的俄羅斯陸上和水上石油資源評估資料、報告和歷史資料為基礎。他認為,報告中提到的已投入60%~70%資金但目前尚未探明的資源可能就是21世紀的工業儲量。Н.А.克雷洛夫預測,在2030~2100年間俄羅斯將進入採油量下降的階段,但下降的速率可能逐步減緩,到2100年石油和冷析油的產量可能達1.8億~2.0億噸(圖1.2)。他把21世紀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的發展分成三個大階段:
圖1.2 俄羅斯年採油量(包括含氣冷析油)實際值和至2100年預測值的曲線
圖中1、2、3分別表示最大值、最可能的值和最小值
(1)2000~2030年:開發西西伯利亞的資源,並開始開發巴倫支海、喀拉海、薩哈林島大陸架和東西伯利亞的資源。
(2)2031~2060年:在開采強度下降的情況下繼續開采西西伯利亞氣田,開發喀拉海和巴倫支海、東西伯利亞的資源,並開始勘探北極東海。這時大陸架和東西伯利亞的開采強度開始普遍下降。
(3)2061~2100年:繼續開發北極西部水域的資源並開始開采北極東部海域的資源,在西伯利亞開采強度進一步下降的同時,繼續開發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的陸地資源。
作者的觀點在很大程度上與其他專家的研究成果——「21世紀世界能源的需求動態及燃料-能源基地的結構」相吻合。
雖然人們在預報世界石油開始減產的時間上有些分歧,但有一個結論是共同的,即在21世紀前25年必然會出現石油減產。
聯合國經社理事會歐洲經濟委員會下屬的動力委員會預測,到2005年全球煤的需求量將是1990年的1.24倍(由33億增至41億噸標准燃料)。國際能源委員會預測,在1990~2020年間世界煤炭的需求量按參考(中等)發展模式將增至46億噸標准燃料,或者說2020年將是1990年的1.39倍;而按快速發展模式將增至69億噸標准燃料,或者說2020年將是1990年的2.09倍。
不同的學者對全球煤炭的需求量做出了或樂觀或保守的預測。例如,德國學者屠達斯預計,到2060年煤的需求量將比1980年增加3倍,在2060年和以後的200年裡煤將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契德維克則認為,煤的產量將平穩而適中地增長,他對歐洲和原經互會國家煤炭工業的發展前景不看好,缺乏信心。許多專家還預測,可用露天方法開採的煤炭資源將很快用盡。隨著煤炭需求量的增長,無論露天采區還是地下采區的煤炭資源都將被快速開發。
煤炭的主要應用領域還是發電。許多國家一半以上的能耗來自煤發電廠提供的電能。例如,美國每年有將近2/3的煤炭產量用於發電。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在新建的發電站里將採用組合循環工藝,使燃燒效率由現在的35%~40%提高到45%以上。
隨著石油天然氣儲量的消耗,人們期待著在煤層氣化領域取得新的技術突破。因為世界上煤的儲量非常巨大,那怕只有一小部分能用來產生人工流體燃料也是很可觀的,可以從本質上改變世界經濟的面貌。
目前世界主要產煤國家——中國、美國、俄羅斯、印度、澳大利亞、波蘭等國將成為主要的煤炭生產和出口國。中國計劃到2010年採煤20億噸;美國在採用「凈化工藝」的條件下,到2010年將產煤11.95~13.88億噸。可以預計,哥倫比亞、巴西、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越南和其他國家煤的開采量、消耗量和出口量也將增加。
可燃頁岩是我們關心的另一個熱點。加拿大和前蘇聯都曾做過許多利用可燃頁岩作為熱電站燃料的試驗。然而,可燃頁岩更吸引人的用途是將來可作為獲取人造石油和其他化工產品(包括副產品二氧化鈦)的重要來源。今後應按這個目標來開發利用蓮斯克礦區的大量可燃頁岩儲量。
國際原子能辦事處和歐洲原子能鈾礦組的技術委員會會議指出,在1995~2010年期間全世界對鈾礦的需求量為106.8萬噸,其中包括WOCA成員國的87.7萬噸和其他國家的19.1萬噸(表1.7)。據全俄礦物原料和資源利用研究所的數據,再結合某些原子能欠發達國家(例如一些亞洲大陸國家)准備快速發展原子能的預報,可以肯定今後原子能的需求量將出現實質性增長,許多國家都將開展鈾的開采和加工。其中,中國准備到2010年使鈾的生產至少達到3500噸/年。
表1.7 2010年之前每年對鈾的需求量預測
註:
一些鈾礦的主要用戶(西歐和東歐某些國家,日本,美國等)由於自身缺乏鈾礦資源,所以將主要依賴從鈾礦豐富、開采業發達的國家進口。這些國家主要指加拿大、澳大利亞、尼泊爾、納米比亞,而巴西、哈薩克、俄羅斯、烏茲別克和烏克蘭也可能成為鈾礦的出口國。將來通過銷毀核彈頭,從高濃縮鈾中獲得的低濃縮鈾也將成為原子能發電站核燃料的重大補充來源。
即使採用「綠色」運行模式,原子能發電的成本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俄羅斯原子能發電站發出1千瓦小時電能的成本是15.2戈比,而天然氣發電成本是23.6戈比,重油發電是72.7戈比,煤發電是44.5戈比。
預計今後十多年的特點是,發展中國家對包括原子能在內的能量需求也將猛增。考慮到1995~2010年間許多礦山將由於儲量枯竭和其他原因而停產,所以必須加速鈾礦新區的勘探和開發,在形成等級儲量的礦區引進新的采礦設備,使采礦成本控制在80美元/千克之內,將來再升至130美元/千克。這樣將有利於提高采礦速度,並繁榮世界的鈾礦貿易。近期內,許多國家(包括原子能技術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將面臨鈾原料的供應問題。所以,爭奪鈾原料必將成為一個尖銳的世界性經濟政治問題。
至於其他的未來能源,還有釷、氚、天然氣水合物、泥炭和地熱等。目前人們尚未注意到可作為能源載體的釷。但是現在工業應用釷的工藝已研製成功,其主要優點是釷比鈾在環保方面要安全得多。而且還有一點很重要,釷的礦產地就是采鋯礦時產生的礦渣。所以對釷資源必須重新評價。氚的儲量有無限大。天然氣水合物是將來可能的動力原料之一,我國北方的海洋中就有天然氣水合物的成礦顯示。應從農村經濟的需要出發對泥炭重新評價。再遠的未來,人類將大量從地熱和海洋能中獲取熱能。
Ⅱ 全世界石油儲備還有多少,全世界每天消耗多少石油
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已達7100萬桶,中國750萬桶.全球保有儲量還可開采大約41年.
Ⅲ 俄羅斯油氣資源概況
俄羅斯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石油生產國,年產石油5億噸左右。石油是俄羅斯的主要能源,也是重要的出口物資。2009年俄羅斯石油(包括凝析油)出口2.47億噸。石油工業在俄羅斯國民經濟中居重要地位,是重要的支柱產業部門。俄羅斯也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豐富、產量最多、消費量最大的國家,還是世界上天然氣管道最長、出口量最多的國家,有「天然氣王國」之稱。
俄羅斯國土面積1707.54萬平方千米,廣闊的國土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有油氣前景的陸地和海域面積約1290萬平方千米,其中大陸架和海域面積為560萬平方千米。俄羅斯石油、凝析油和天然氣的總資源量分別為353.5億噸、8.4億噸和98.74萬億立方米。截至2001年底,俄羅斯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為67億噸,居世界第七位,佔世界總儲量1400億噸的4.7%;原油探明程度不足34%,凝析油探明程度不足15.6%;天然氣剩餘探明儲量47.57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儲量149萬億立方米的31.9%
俄羅斯油氣資源雖然豐富,但從地理分布上來說不十分合理,絕大部分儲量集中在西伯利亞,遠離國內石油天然氣的主要消費中心,僅西西伯利亞和伏爾加-烏拉爾地區的原油儲量就佔全俄的75%左右,其次為蒂曼-伯朝拉地區。俄羅斯的原油生產主要集中在上述三個地區。其北部沿海及近海地區將是有希望的原油蘊藏區。天然氣也主要分布於西西伯利亞地區,其探明儲量佔全俄的80%左右;其次為伏爾加-烏拉爾區、科米自治區共和國、北高加索等地。在東西伯利亞和遠東,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利用程度低,僅為3%和9%,而在石油天然氣消費水平高的地區,儲量開發利用程度已超過50%,發現新油氣田的幾率大大降低。
俄羅斯共有8個大油氣區,其中主要油氣區有5個:①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西西伯利亞油氣區面積約350萬平方千米,油氣資源十分豐富,1988年最高產量達4.1億噸。該區共發現300多個油氣田。已開發的油田主要集中在鄂畢河中游地帶的下瓦爾托夫斯克、蘇爾古特油田區和薩伊姆油區。②歐洲的伏爾加-烏拉爾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俄羅斯西部,面積約78萬平方千米,1970年最高產量達到2億噸。該區共發現900多個油氣田。其石油產量僅次西西伯利亞,位居第二。③蒂曼-伯朝拉盆地。該盆地位於俄羅斯歐洲部分的東北部,它是俄羅斯繼西西伯利亞、伏爾加-烏拉爾之後的重要油氣產區和遠景區,共發現油氣田70多個。④東西伯利亞大油氣區。該油氣區位於葉尼塞河與勒拿河之間,面積約400萬平方千米,預測石油儲量為115億噸,天然氣儲量為44萬億立方米,目前只探明很小一部分,是繼西西伯利亞大油氣區之後將要開發的另一大油氣區。已發現幾十個油氣田,成為俄羅斯重要的油氣產能接替地區。⑤俄羅斯周邊海域大陸架含油氣遠景。俄羅斯周邊海域面積620萬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0~300米大陸架面積450萬平方千米,佔世界海洋大陸架面積的13%。據地質學家預測,上述大陸架面積中的80%,即360萬平方千米為含油氣遠景區。
俄羅斯周邊海域油氣潛在可采資源量可達900億~1000億噸(摺合成原油),比北海油氣儲量大6倍。石油和天然氣比例中,天然氣的預測資源量又佔有絕對優勢,石油佔比重不超過15%~20%。根據俄羅斯政府制定的計劃,到2020年俄羅斯在大陸架探明的油氣儲量有望分別達到130億噸和20萬億立方米
Ⅳ 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是多少
根據俄羅斯海關數據,2019年1~10月,俄羅斯累計出口原油2.23億噸,約占其原油總產量的47.8%,其中向獨聯體國家出口1400萬噸,同比減少10%,主要受土庫曼和白俄羅斯進口量減少的影響;對非獨聯體國家的原油出口量達到2.09億噸,同比增長5.6%,主要受對中國原油出口量增加推動。預計俄羅斯2019年原油出口總量為2.68億噸,同比增長3.9%。按照目前62美元/桶的烏拉爾原油平均水平估算,預計俄羅斯2019年的原油出口收入約為1300億美元,占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3%。
Ⅳ 世界石油大國排名
截至2018年,世界石油儲量排名如下。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
3、加拿大
加拿大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人說起石油只會想到中東地區,其實是加拿大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考慮,並沒有過多的去開採石油。
4、伊朗
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可以說石油收入占據了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5、伊拉克
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6、科威特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豐富,國民的經濟支柱主要以石油的出口和天然氣為主,是整個中東海灣地區的石油大國,石油和天然氣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5%。
7、中國
雖然中國一直都被稱為「進口原油大國」,但其實我們國家的石油資源其實也很豐富,雖然發現了大油田,但是由於技術和時間問題,開采量可能不是很大,加上要維持穩定,所以一直都進口大量的原油。
8、阿聯酋
1962年的時候就成為了世界第五大原油出口國、阿拉伯第二大原油生產國,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491年,而且近些年來,阿聯酋也在考慮多元化發展,減輕對石油的依賴性。
9、俄羅斯
俄羅斯地大物博,是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石油儲量也很豐富,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4年
10、是利比亞
石油是利比亞的經濟命脈和主要支柱,國家工業也是主要依靠石油來發展的。
(5)2019年俄羅斯石油消耗量多少擴展閱讀:
2012年開採的石油88%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實際上,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
世界海洋面積3.6億平方 千米,約為陸地的2.4倍。大陸架和大陸坡約5500萬平方千米,相當於陸上沉積盆地面積的總和。地球上已探明石油資源的1/4和最終可采儲量的45%, 埋藏在海底。世界石油探明儲量的蘊藏重心,將逐步由陸地轉向海洋。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石油
Ⅵ 俄羅斯是當前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嗎
樓主您好!俄羅斯是當前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
2007年第一季度以前,沙烏地阿拉伯一直是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2007年第一季度以後,沙烏地阿拉伯被俄羅斯趕超,直到目前為止,俄羅斯都是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
全球五大石油生產國概況 時間:(2011-06-24)
1.俄羅斯
俄羅斯每天的石油產量為1012.4萬桶,相當於全球石油供應量的12%。目前,俄羅斯石油儲備有近600億桶,相當於全球石油儲備總量的5%。同時,俄羅斯也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儲備國。
2.沙烏地阿拉伯
每日的石油產量為1012.1萬桶。此外,沙特有全球被證實的最大石油儲備量,高達2650億桶。
3.美國
美國每日石油產量為960萬桶,占據了全球每日石油供應量的11%。美國石油儲備達191億桶。
4.中國
每日的石油供應量為427萬桶,約佔全球份額的5%。中國的石油儲備有203億桶。
5.伊朗
伊朗每日的石油產量為425萬桶,佔了全球份額的4.9%
所以俄羅斯是當前世界第一石油生產大國!
希望對您有幫助!
Ⅶ 世界石油消耗量年度統計
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
各個不同的來源對世界上的石油儲藏量的估計各不相同。2004年艾克森美孚估計世界的總儲藏量為1.26兆(萬億)桶(1717億噸),同年英國石油公司的估計為1.148兆桶(1566億噸)。《科學》甚至估計世界總儲藏量為3兆桶。今天已經確定的和使用目前的技術能夠經濟地開採的儲藏量近年來甚至有所上漲,2004年的數據是目前最高的。由於每年的開采和勘探工作的不足,中東、東亞和南美洲的儲藏量有所下降,同時非洲和歐洲的儲藏量有所上升。有人預言今天的世界儲藏量還僅夠用50年。但由於過去就已經有過類似的預言,而且這個預言從未實現,這個數據也被人戲稱為「石油常數」。2003年最大的石油儲藏位於沙烏地阿拉伯(2627億桶)、伊朗(1307億桶)和伊拉克(1150億桶),其後為阿聯酋、科威特和委內瑞拉。
批評者懷疑這些數據,他們指出出於政治原因許多國家篡改它們的數據,此外許多國家雖然每年開采大量原油,但其數據始終不變,這說明這些數據已經陳舊了。有些專家認為21世紀初人類將到達哈伯特頂點,這時開采量將達到頂峰,此後開采量無法繼續提高,由於供給無法滿足需求,油價將高漲。
因此許多國家備有短期的儲藏來防止短期供不應求導致的危機。歐洲聯盟的國家必須擁有足夠90天的備用儲藏。
開采狀態
石油開采國家至今為止人類一共開采了約0.9兆桶石油。大多數儲藏是在1960年代發現的。2005年的年開采量為304億桶(相當於每天0.833億桶)。
最大的石油開采國列表
資料來源:美國政府能源統計
以下排表按照2004年開采量排列:
沙烏地阿拉伯(OPEC)—1037萬桶每日
俄羅斯—927萬桶每日
美國1—869萬桶每日
伊朗(OPEC)—409萬桶每日
墨西哥1—383萬桶每日
中國1—362萬桶每日
挪威1—318萬桶每日
加拿大1—314萬桶每日
委內瑞拉(OPEC)1—286萬桶每日
阿聯酋(OPEC)—276萬桶每日
科威特(OPEC)—251萬桶每日
奈及利亞(OPEC)—251萬桶每日
英國1—208萬桶每日
伊拉克(OPEC)2—203萬桶每日
1這些國家已過開發頂峰期
2伊拉克雖然屬於石油輸出國組織,但從1998年開始其開發量不包括在石油輸出國組織的開發量中
石油出口國家以下列表是按照2003年石油出口量排列的:
沙烏地阿拉伯(OPEC)
俄羅斯
挪威
伊朗(OPEC)
阿聯酋(OPEC)
委內瑞拉(OPEC)
科威特(OPEC)
奈及利亞(OPEC)
墨西哥
阿爾及利亞(OPEC)
利比亞(OPEC)
消費
石油進口國家目前全球石油平均日消耗量為約8400萬桶。2003年最大的石油消耗國為美國(2010萬桶每日)、中國(600萬桶每日)、日本(550萬桶每日)和德國(270萬桶每日)。每年石油消耗量增長率為2%。
工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比發展中國家的人均石油消耗量要高得多。2003年美國年人均石油消耗量為26桶,德國為11.7桶,中國為1.7桶,印度為0.8桶,孟加拉國只有0.2桶。
Ⅷ 世界石油供需現狀與趨勢
1、全球石油儲量充足
石油作為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十分有限。當前,全球石油開發能力不斷提高,根據BP公司發布的《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21》數據,2012-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整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整體儲量變化並不明顯。2020年,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為17324億桶,與2012年相比僅上升了2.81%,但總體來說儲量較為充足。
綜合來看,全球石油儲量充足,2020年受疫情影響產量、消費量均有下降。預計未來隨著全球疫情好轉,全球石油產銷量將恢復增長。
—— 更多行業相關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石油化工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俄羅斯每天輸入多少石油天然氣給中國
俄羅斯對中國石油輸出約為每天20萬桶。2017年1月~11月,我國自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僅38.4萬噸,占我國天然氣進口總量的0.63%。2019年10月起,俄羅斯通過「西伯利亞力量」天然氣管道逐年提高對華天然氣供應量,直至達到380億立方米/年的天然氣量(占當前天然氣消費量的17%)。
Ⅹ 俄羅斯的主要經濟來源
第一個支柱,石油和天然氣。
自蘇聯解體以來,俄羅斯工業損失慘重,整個產業被徹底摧毀。就連一向強勢的重工業也徹底崩潰了。相反,它已經形成了以石油和天然氣為第一支柱的經濟結構。現在,俄羅斯出口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價值每年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它幾乎占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石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的絕對經濟支柱。
2019年,俄羅斯出口的燃料和能源產品佔46.3%,其中俄羅斯出口的石油達到2.675億噸。2019年12月,俄羅斯石油平均出口價格同比上漲4.6%,達到每噸455.5美元,全年都達不到這一水平,按450元算,大概是1200美元左右。
2019年1月至11月,天然氣在俄羅斯聯邦的出口收入同比下降15.4%,至377億美元,12月,俄羅斯天然氣出口無數據,按40億元計算,全年為417億美元,也就是油氣出口1617億美元。
2019年,俄羅斯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升至109.36萬億盧布,按平均匯率計算接近1.7萬億美元,石油和天然氣出口佔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10%,如果加上國內部分,能源在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更高。
2018年,俄羅斯能源系統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即4117.5億美元,約佔俄羅斯財政收入的45%,由此可見,俄羅斯對能源高度依賴,油價影響俄羅斯經濟。
第二個支柱是軍工武器出口。
俄羅斯第二大經濟支柱是武器出口,因為蘇聯軍事工業發達,其武器裝備齊全,而且比西方武器便宜,這使得俄羅斯的武器出口在經濟中仍然占據第二位。俄羅斯每年通過出口軍事武器賺取數百億美元,這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並已成為俄羅斯的主要收入來源
第三大支柱是農業。
在現代國家,尤其是世界大國,以農業為支柱的國家很少。因為農業是上一個時代的產物,特別是在封建時代,古代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現在俄羅斯是世界農業大國,整個農業創造的收入已經成為第三大經濟支柱,僅次於武器出口。所以現在俄羅斯每年都賣出很多農產品,這在大國中是罕見的。
所以,在俄羅斯不斷崛起的人,其實是可以覺醒的,因為我們從俄羅斯的經濟支柱可以看到,這個國家其實很弱,經濟結構除了軍事之外,基本上和非洲、中東國家差不多。沒有工業和製造業,國家很難保持強大和持續崛起,這是俄羅斯的致命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