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世紀中期俄國文學的總體特徵
19世紀中期俄國文學的總體特徵
第一·俄國出現的一批重要理論家,如別林斯基 赫爾岑等,使得俄國現實主義一開始1.具有理論指導。
第二 反沙皇專制和農奴制
第三 具有人民性 即文學反應人民疾苦,小人物主題貫穿始終
第四 為人民解放 這一時期的作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社會問題 所以這一時期的文學也稱問題的文學
第五 塑造了多餘人和新人的形象
1.十九世紀的俄國文學是「問題」的文學,諸多俄羅斯文學的大家針對俄羅斯社會問題,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問,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赫爾岑的《誰之罪》,涅克拉索夫的《誰在俄羅斯能在過上好日子》,
2.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總體上是以批判現實主義為主,從普希金的《驛站長》中的第一個小人物形象開始,現實主義成為俄國十九世紀文學最重要的流派,大多數作家的作品都重視反映現實和塑造典型人物,
3.詩歌和小說相繼繁榮,以普希金為代表的黃金時代的十九世紀前期和中期是俄羅斯詩歌繁榮的時代,果戈里,托爾斯泰等人的崛起則標志小說逐漸取代詩歌的主導地位,等到十幾世紀末,隨著西方現代主義傳入和尋神造神的神秘主義運動的出現,詩歌再次繁榮起來,同時出現了俄羅斯文學的白銀時代。
4.道德關懷和宗教博愛
㈡ 白銀時代的介紹
白銀時代,是指俄羅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時間區間的界定不同學者的觀點也略有不同,比較公認的時間段是1890年--1921年。白銀時代是相對於以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為代表的俄羅斯19世紀文學而言的,18、19世紀隨著俄羅斯國力的強盛以及社會文化領域的覺醒,俄羅斯文學產生了空前絕後的繁榮景象,在世界文學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時期被學界稱作」黃金時代「。
㈢ 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作家及作品的簡介
著名作家有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
一、屠格涅夫
1、作家介紹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屠格涅夫出生在奧廖爾省一個貴族家庭,但自幼厭惡農奴制度。曾先後在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就讀,畢業後到柏林進修,回國後和別林斯基成為至交。
從1847年起為《現代人》雜志撰稿,出於自由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立場反對農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學時代就開始創作。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77)。
從19世紀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
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於法國巴黎。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作品介紹
①、《獵人筆記》
《獵人筆記》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過獵人的狩獵活動,記述19世紀中葉俄羅斯農村生活的隨筆集。最初發表時,有21個短篇小故事;
1852年出單行本時,增加1篇(《兩地主》);到1880年作者自己編輯文集時.又收進3篇(《切爾托普哈諾夫的結局》《車輪的響聲》和《活骷髏》),共25篇。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
②、《父與子》
《父與子》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長篇小說,也是其代表作。該作發表於1862年。
貴族子弟基爾沙諾夫大學畢業後,帶著他的朋友、平民出身的醫科大學生巴扎羅夫到父親的田莊作客。
巴扎羅夫的民主主義觀點,同基爾沙諾夫一家、特別是同阿爾卡狄的伯父巴威爾的貴族自由主義觀點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在這場沖突中巴扎羅夫佔了上風。
有一次,巴扎羅夫和阿爾卡狄到省城去參加舞會,遇見貴族寡婦奧津佐娃,巴扎羅夫對她產生了愛情,但是遭到拒絕。最後巴扎羅夫回到父母家中,在一次解剖屍體的時候感染病菌而死。
小說反映了農奴制改革前夕民主主義陣營和自由主義陣營之間的尖銳的思想斗爭。巴扎羅夫是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他具有堅強的性格和埋頭工作的習慣。
在政治上,他反對農奴制度,批判貴族自由主義,否定貴族的生活准則;在哲學上,他是個唯物主義者,重視實踐,提倡實用科學;但是他也表現出某些庸俗唯物主義的觀點,例如否定藝術的作用,等等。
二、萊蒙托夫
1、作家介紹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俄語:Михаил Юрьевич Лермонтов;1814年10月15日——1841年7月27日),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被別林斯基譽為「民族詩人」。
1814年10月15日生於莫斯科, 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塔爾罕內度過的。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天資聰穎通曉多種外語,在藝術方面也很有天分。後來考入莫斯科大學,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後轉入聖彼得堡近衛軍騎兵士官學校。
1841年7月27日,他因病到皮亞季戈爾斯克療養,和這里的退伍少校馬丁諾夫決斗而死,年僅27歲。 外祖母將其安葬在塔爾罕內。
代表作品有《鮑羅金諾》,《祖國》,《當代英雄》等。
2、作品介紹
①、《當代英雄》
《當代英雄》是俄國作家萊蒙托夫創作的長篇小說。1839年至1840年萊蒙托夫在《祖國紀事》雜志上發表了小說《貝拉》、《塔曼》和《宿命論者》。
1840年5月萊蒙托夫將這幾篇小說同未曾發表的《馬克西姆·馬克西梅奇》、《梅麗公爵小姐》合在一起發表,這便是長篇小說《當代英雄》。
該作講述主人公畢巧林是青年貴族軍官,過著空虛無聊的生活,然而他內心深處似乎埋藏著有所作為的渴望。
這是一個冷酷自私的利己主義者。 萊蒙托夫選取了畢巧林生活中的不同片斷,從不同角度予以再現。
②、《兩兄弟》
《兩兄弟》是俄羅斯作家米哈依爾·尤利耶維奇·萊蒙托夫創作於1836年的同名五幕劇本。
全劇以梁兄的爭風吃醋為沖突的中心。尤里從彼得堡回莫斯科省親,巧遇從前的戀人薇拉,於是便欲重溫舊夢,不料此時薇拉已嫁給一位富有的公爵。
其兄亞歷山大也與薇拉有過一段愛情糾葛,這時也對薇拉糾纏不休,且用盡心機,百般阻撓尤里與薇拉敘舊。薇拉雖對尤里舊情未泯,卻礙於妻子的義務,狠心斬斷情絲,隨丈夫去了鄉下。
作者通過這場愛情糾紛,批判了當時俄國社會中自私、守舊的思想對真正愛情的蝕害和扼殺。
三、普希金
1、作家介紹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Александр Сергеевич Пушкин;1799~1837),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代表作有《自由頌》《致恰達耶夫》《致大海》等。
他創立了俄羅斯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普希金還被高爾基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
出生於貴族家庭,童年開始寫詩,在俄羅斯帝國政府專為培養貴族子弟而設立的皇村高等學校學習。學習期間受到當時進步的十二月黨人及一些進步思想家的影響。
後來發表的不少詩作抨擊農奴制度,歌頌自由與進步。普希金的主要作品除了詩歌以外,主要還有中篇小說《上尉的女兒》,歷史紀實語的創始人,中篇小說《杜布羅夫斯基》,《別爾金小說集》等。
普希金在創作活動上備受沙皇政府迫害。1837年在一次布置的決斗中遇害。他的創作對俄羅斯文學和語言的發展影響深刻。
2、作品介紹
①、《葉甫蓋尼·奧涅金》
《葉甫蓋尼·奧涅金》(也譯作《歐根·奧涅金》)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長篇詩體小說,寫於1823~1831年,發表於1831年。
該作寫的是彼得堡貴族青年奧涅金,他厭倦了上流禮會生活,由於一個偶然的機會,到了俄國的鄉村。在那裡他結識了地主拉林家的長女達吉雅娜。達吉雅娜對奧涅金一見鍾情。
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她給奧涅金寫了一封深表愛慕之情的信。而奧涅金卻根本不能理解達吉雅娜的真摯情意,竟輕浮地當面表示拒絕,說什麼自己不宜享受家庭幸福等等。
後來,奧涅金在決斗中殺死了自己的好友連斯基,便離開了鄉村。幾年之後,奧涅金在彼得堡上流社會的一次交際活動上又遇見達吉雅娜。此時的達吉雅娜已從一個純朴的農家少女出落成上流社會「女神」般的貴婦人。
奧涅金為虛榮心所驅使,為她神魂顛倒,拚命追求達吉雅娜。而達吉雅娜則真誠地告訴他:此刻她仍然愛他,卻不能屬於他,因為她要忠於自己的丈夫。
普希金在奧涅金身上准確地概括了當時一部分受到進步思想影響但最終又未能跳出其狹小圈子的貴族青年的思想面貌和悲劇命運,從而塑造出了俄國文學中的第一個「多餘人」形象。
②、《黑桃皇後》
《黑桃皇後》是俄國作家普希金創作的短篇小說。
故事發生在18世紀末的彼得堡。出身貧寒的青年軍官格爾曼愛上了上流社會的麗莎小姐,但由於他們的階級地位不同。他無法娶貴族小姐為妻。
格爾曼偶然了解到麗莎小姐的祖母伯爵夫人有賭博致勝的三張王牌,他妄想探出其中的奧妙,以求賭博發財。
其實,這三張王牌不過是一種謠傳,格爾曼致富心切,千方百計,費盡心機,不僅殺死了麗莎的祖母——伯爵夫人,還使得知真相後的麗莎小姐也深感愛情的破滅而自殺,格爾曼本人也因在賭場上輸了個精光,在絕望和悔恨中拔刀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小說的主人公格爾曼開創了俄國文學中追求個人財富的早期資產者形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白銀時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㈣ 俄羅斯文學的白銀時代三大流派是哪三個
時間段:19世紀末到20世紀前20年
三大流派:象徵主義、阿克梅派和未來主義
象徵主義:別雷,勃洛克
阿克梅派:古米廖夫,曼德爾施塔姆,阿赫瑪托娃
未來主義:馬雅可夫斯基
㈤ 俄羅斯文學史上的「白銀時代」在俄羅斯文學史有什麼作用、意義
我個人認為,像這類的歷史題目,回答的套路基本一樣。如「白銀時代'無非就是誇其承上啟下的作用,意義就是對俄羅斯的文學史以後的發展的重大作用。這點類似與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學、南北朝時期的文學對以後中國文學的影響一樣。
以下是俄羅斯文學的簡史(無蘇聯文學史)
俄羅斯文學簡史:
俄羅斯文學是世界文壇上最偉大的文學遺產之一,她的每一個階段都反映了俄羅斯充滿悲壯的、喜劇的和光榮的歷史。在俄羅斯的文壇上,曾經有五位作家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們是:伊萬布寧、米哈伊爾肖洛霍夫、鮑利斯帕斯捷爾納克(迫於蘇聯政府的壓力而拒絕接受)、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和約瑟夫布洛茲基。
基輔羅斯時期
俄羅斯國家形成於9世紀末。公元882年,諾夫戈洛德公國的奧列格大公征服基輔公國和其他一些部落,逐步以基輔為中心建立起一個國家,史稱基輔羅斯。公元 998 年,當時的弗拉基 米爾大公把基督教定為國教,對俄羅斯古代文化的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10世紀末至11世紀初是基輔羅斯的極盛時期,就在這時俄羅斯文學開始了它的初始階段。這一時期文學的主要形式有歷史故事、編年史、英雄史詩、傳記、旅行記等。最著名的作品是《俄羅斯編年序史》和《伊戈爾遠征記》。
蒙古人統治逼?br>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解體。1237年,由成吉斯汗之孫拔都管轄的金帳汗國征服梁贊等地,後又征服基輔,由 此開始了蒙古人統治時期。14世紀末,莫斯科公國逐漸強大,德米特里大公率軍在頓河平原擊敗蒙古軍。15世紀末,伊凡三世迎戰蒙古軍隊,蒙古軍因嚴寒不戰而退,從此結束了長達二百四十年的異族統治。這時期,俄羅斯的文化發展受到嚴重摧殘,留下的文學作品不多。值得一提的多為記錄著名戰役的歷史故事,如《拔都攻佔梁贊的故事》、《亞歷山大.涅夫斯基行傳》、《頓河彼岸之戰》等。
莫斯科公國時期
16世紀初,以莫斯科為中心的統一的俄羅斯國家形成。為加強中央集權,伊凡四世採取嚴厲措施鎮壓主張分權的大貴族。這種集權與反集權之間的斗爭在16世紀文化生活中得到了反映。當代政論文佔了重要地位。較著名的有《伊凡雷帝與庫爾布斯基通信集》。17世紀,沙俄征服西伯利亞,並使農奴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確立。這時,文學開始突破中世紀格局,出現了一些具有民主主義傾向的世俗故事。阿瓦庫姆的《行傳》生動地描寫了他與大主教尼康的沖突,體現了宗教文學的新的特色。
十八世紀上半期
18世紀前期,彼得一世在位。他對內勵精圖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對外發展與西歐的關系,加強俄國的實力,從而使古老的俄國逐漸擺脫了中世紀封閉落後的狀態。前二十五年,俄國社會新舊斗爭激烈,文學發展卻相對緩慢。除了政論文外,沒有突出的文學成就。30年代以後,古典主義興起。俄國古典主義文學產生的歷史背景與西歐相似,但因同時到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因此它又帶有啟蒙主義的特色。康捷米爾(1708-1744)是俄國古典主義文學形成時期的第一個諷刺作家。羅蒙諾索夫(1711—1765)是俄國第一個著名學者和古典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這一時期比較重要的古典主義作家還有以劇本創作為主的蘇瑪羅科夫(1717—1777)。
十八世紀下半期
18世紀下半期的俄國主要是在葉卡捷林娜二世的統治之下。女皇繼承了彼得一世的國內外政策,這時期俄國經 濟有較大發展,但社會矛盾也相當尖銳,以致1773年爆發了俄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普加喬夫起義。這一時期,社會思想相對活躍,出現了不少諷刺雜志,其中最優秀的是諾維科夫主辦的《雄蜂》等刊物。90年代,感傷主義文學在俄國出現,代表作家是卡拉姆津。傑爾查文是俄國文學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過渡時期的詩人。馮維辛是18世紀俄國最傑出的戲劇家。拉季謝夫是俄國歷史上第一個貴族革命家和啟蒙作家。
十九世紀前期
進入19世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學自身的進步,俄國文學也開始出現新的氣象。危機四伏。1801年上台的亞歷山大一世的小改小革,未能觸及這一制度的基礎。1812年,拿破崙率軍入侵俄國,激起了俄國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感。拿破崙兵敗後,俄國軍隊遠征西歐。一些青年貴族軍官回國後,成立了以推翻專制政體為宗旨的秘密團體。1825年12月,他們在彼得堡發動了起義,史稱「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遭到沙皇政府的鎮壓,但是它揭開了俄國貴族革命的階段,喚醒了一代年輕人。新上台的沙皇尼古拉一世在國內採取了高壓政策,但是反對專制農奴制度的斗爭並沒有停止.如當時莫斯科大學就出現過赫爾岑—奧加廖夫小組和別林斯基十一號文學社等進步組織的活動。四十年代俄國思想界還發生過斯拉夫派和西歐派之爭。19世紀初期,俄國開始出現浪漫主義文學思潮。早期的代表作家是茹可夫斯基(1783—1852)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人,稍後出現的是思想上更為激進的以雷列耶夫為代表的「十二月黨詩人 」和成就卓著的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當時較有影響的作家克雷洛夫(1768—1844)和格利鮑耶陀夫(1795—1829)分別以他們的寓言和劇本推動了俄羅斯文學向現實主義方向的發展。30年代前後,俄國的批判現實主義文學(「自然派」)開始形成。果戈理的創作使這一文學思潮的地位得以最終確立。傑出的批評家別林斯基以自己的理論著作為其推波助瀾。當時著名的作家還有赫爾岑(1812—1870)、柯里佐夫(1809—1842)和格利戈洛維奇(1822—1899)等。
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逐步走向繁榮。進入50年代,平民階級開始代替貴族知識分子登上歷史舞台。1855年,俄國在歷時二年的俄土戰爭中失敗,導致了農奴制度危機的加劇。1861年2月,沙皇政府被迫頒布廢除農奴制度的法令。這種自上而下的法令是不徹底的,但它為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50—60年代,圍繞著對農奴制度的改革問題,革命民主主義者與貴族自由主義者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思想交鋒。當時有影響的進步刊物主要有涅克拉索夫主持的《現代人》雜志,以及《俄國言論》、《北極星》和《鍾聲》等,車爾尼雪夫斯基、杜勃洛留波夫、皮薩列夫和赫爾岑等在其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自由派的刊物主要是《讀者文庫》和《俄國導報》。這一時期,俄國文藝界空前活躍,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作家和作品,產生了極其廣泛的影響。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屠格涅夫(1818—1883)、岡察洛夫(1812—1891)、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奧斯特羅夫斯基(1823—1886)和涅克拉索夫(1821—1878),以及波緬洛夫斯基(1835—1863)、費特 1820—1892)、丘特切夫(1803—1873)和阿·康·托爾斯泰(1817—1875)等。列夫·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也在這一時期發表了一些優秀作品。
十九世紀後期
19世紀後期,俄國文學在60年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取得了輝煌的成就。70年代以後,俄國的資本主義也了較快的發展,但農奴制度的殘余依然存在,社會矛盾相當尖銳。1874—1875年間曾出現民粹運動高漲的局面。這一運動遭鎮壓以後,由部分激進分子組成的「民意黨」人曾組織暗殺活動。80年代,俄國民主運動處於低潮,「小事情理論」開始流行。90年代,俄國工人運動出現並逐步走向成熟。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在俄國繼續繁榮,小說、詩歌和戲劇等領域中出現了一大批傑出的作品。上一時期活躍在文壇上的老作家大部分仍在進行創作,新的優秀作家又走上了文壇。當時最有影響的刊物是由涅克拉索夫和薩爾蒂柯夫—謝德林主持的雜志《祖國紀事》。這一時期重要的作家主要有: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薩爾蒂柯夫—謝德林(1826—1889)和契訶夫(1860—1904),以及柯羅連科(1853—1921)、列斯科夫(1831—1895)、迦爾洵(1855—1888)、烏斯賓斯基(1843—1902)、馬明—西比利亞克(1852—1912)、蒲寧(1870—1953)和庫普林(1870—1938)等。
㈥ 白銀時代的文學指向
白銀時代是指俄羅斯19世紀末20世紀初文學,時間區間的界定不同學者的觀點也略有不同,比較公認的時間段是1890年--1921年。白銀時代是相對於以普希金、萊蒙托夫、屠格涅夫等為代表的俄羅斯19世紀文學而言的,18、19世紀隨著俄羅斯國力的強盛以及社會文化領域的覺醒,俄羅斯文學產生了空前絕後的繁榮景象,在世界文學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這個時期被學界稱作」黃金時代「。19世紀後期,隨著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學巨匠逝世,托爾斯泰、契訶夫創作式微,以及各種實證主義、本土派、西歐派、民粹派文學流派的紛繁蕪雜,俄羅斯文壇呈現混亂與衰落的趨勢。19世紀末,隨著西歐現代主義的傳入,俄國文壇尤其是詩壇重新興盛,以有別於以往文學風格的姿態再次將俄國文學推向新的高潮。這個時期的主要文學流派有象徵主義,阿克梅主義和未來主義,其中以象徵主義影響最為重大,代表詩人有布洛克、別雷、伊萬諾夫、勃留索夫、巴爾蒙特、阿赫瑪托娃、吉皮烏斯、曼德爾施塔姆、馬雅可夫斯基等。
㈦ 俄羅斯文學史上的"白銀時代"是怎麼回事
白銀時代(17年-130年)
屋大維死後的一百年間,史稱羅馬文學的「白銀時代」。這一時期羅馬在政治上不斷衰弱,內部矛盾日趨激烈,其文學發展的特點是宮廷趣味日趨濃厚,崇尚文風的花哨和濫用修辭,使得文體顯得逼擠、臃腫。這一特點在2世紀前半葉達到高潮。貴族青年以公開朗誦空洞無物的詩歌為時髦,文學更成為少數人的消遣。白銀時代成就最高的文學樣式是反映奴隸主下層思想的諷刺文學和反映舊共和派不滿情緒的作品。
詩歌
盧肯(39年-65年)是白銀時代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創作了繼《埃涅阿斯紀》之後最優秀的史詩《法薩利亞》。馬提阿利(40-104)則是這一時代最優秀的碑銘體詩人,主要詩作是《碑銘體詩集》(一譯《警句詩集》)12卷,1500餘首。其風格短小精悍,含蓄突兀,富於機智和幽默。朱文納爾(60-127)則以諷刺詩著稱。他長於借古喻今,詩風嚴峻而尖銳,其詩句「即使沒有天才,憤怒出詩句」已經成為名言。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高漲的年代,朱文納爾的作品受到人們極大的重視,席勒、雨果和別林斯基都曾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在抒情詩方面,斯泰提烏斯(45-95)幾乎是唯一有成就的詩人,擅長描寫有閑階層生活情趣。
戲劇
塞內卡(4年-65年)是古羅馬最重要的悲劇作家,他受斯多葛哲學影響,精於修辭和哲學,並曾擔任過著名暴君尼祿的老師。他主張人們用內心的寧靜來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傳同情、仁愛。他一生共寫過9部悲劇和1部諷刺劇,多半取材自希臘悲劇。其作品風格崇高嚴肅,夾雜大量的道德說教,使得其筆下的對話和人物都缺乏真實感。其代表作是悲劇《特洛伊婦女》。塞內卡晚年因參加元老院貴族反對尼祿暴政而被尼祿賜死。
散文
這里的「散文」並非現代文學上所講的狹義上的散文,而是泛指拉丁語文學中的「散文體」,和詩體相對,包括散文、小說、傳記文學和編年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