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俄羅斯有哪些禮儀習俗
1、俄羅斯人是喜歡用茶炊煮茶的。而茶炊是俄羅斯人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它傳統的由銅製成,俄羅斯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水壺,結構形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2、俄羅斯的人一般的見面禮是握手,但握手時是要脫下手套的,以顯示禮貌。久別的親朋好友常用親吻擁抱禮,男士一般吻女士的手背。
3、俄羅斯男士要吸煙的時候,要先徵得女士們的同意,頗具紳士儀式。
4、俄羅斯人是喜歡喝濃茶的,現代的人還常在茶中放點羅姆酒。
5、相識的人相遇總是互相問好。就是不相識的人,如果在人不多的地方迎面相遇,也習慣於打個招呼。
俄羅斯國家的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的,俄羅斯人認為它是凶險和死亡的象徵。但是卻認為「7」就是意味著幸福還有成功。還有俄羅斯人非常的不喜歡黑貓,認為黑色貓不會帶來好運氣。
在俄羅斯的隆重的場合,俄羅斯人還會用「麵包加鹽」的方式迎接重要的貴賓來以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熱烈的歡迎到來。
2. 俄羅斯有什麼特產~
俄羅斯特產介紹如下:
鱘魚魚籽醬是用出鱘魚的魚卵製作來的,是最正宗的魚籽醬。市面上很多魚籽醬是大馬哈魚,黑鮭魚、紅鮭魚的魚卵,與鱘魚魚籽醬相比其珍貴程度和營養、醫療價值就差很多了。
3. 俄羅斯習俗
俄羅斯族的節日主要有聖誕節和復活節。
聖誕節在公歷1月7日,屆時,家家都裝飾聖誕樹,享用豐美的食品,由扮演的聖誕老人分發禮物,唱歌跳舞,歡度聖誕夜。復活節在每年4月間,節前49天為齋戒期,過節第一天即復活節。
聖誕節
俄羅斯族的復活節為節中之節。屆時家家准備豐盛的食物,男女老少皆著節日盛裝,相互登門慶賀,盡情歌舞。過節前一天,各家要煮很多彩蛋,看上去猶如五彩繽紛的花壇。客人進門祝賀時,主人分給每人一個彩蛋,以象徵生命的昌盛。在歡聚進食時,主人和客人還玩碰雞蛋的游戲,有輸有贏,非常有趣。
此外,還有「報喜節」(節期在每年3月上旬)、「成年節」(節期在每年6-7月間)等,也過元旦、春節、國慶等全國性的節日[1] 。
婚姻
家庭
俄羅斯家庭為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父親掌管家中經濟。子女長大結婚後,即另立門戶,獨立生活。與漢族通婚所生子女,一般都有漢族和俄羅斯族姓名。俄羅斯人名字由本名、父名和姓三部分組成,婦女結婚後隨男姓,也有少數為男隨女姓者,平常稱呼很少叫全名,一般以小名或本名相稱,平輩和朋友間可以直呼其名。
俄羅斯族家庭
俄羅斯族的家庭關系,夫妻地位比較平等,尊重婦女,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在家庭中老人具有無上的權威,子女與父母的關系融洽。婚姻比較穩固,離婚者少。注重對孩子倫理道德的教育。俄羅斯族性格開朗,鄰里關系也處理較好。子女成家立業後,要同父母親分家單獨生活,有的則仍同住在一個院子里。
分家在俄羅斯族看來是子女們經濟和生活獨立的標志。分家時,如果父母在世,家庭財產由父母主持分配,一般來說,父母要給自己留一份家產養老,然後將剩餘的家產分給已出嫁的女兒、成家的兒子和沒有成家的兒子。如果父母去世,另立門戶的兒女無權繼承遺產,其遺產由同父母一起生活的兄弟繼承,或按遺囑處理[1] 。
婚禮
俄羅斯族戀愛與婚姻自由,但結婚必須經父母同意。
婚禮在教堂舉行。由神父詢問新郎新娘結婚是否自願,當得到肯定答復之後,神父為他倆祈禱祝福,雙方交換結婚戒指。新郎新娘將兩杯酒各喝每杯中的一半,以示同甘共苦。客人們則在舉杯飲酒前高呼:「苦啊!」新郎新娘接著互相親吻,以示相愛。結婚3天回娘家,新娘父母親要先端出麵包和鹽水,女兒、女婿稍食之,再拿出酒,各喝一杯,以示甜蜜幸福[1] 。
喪葬
俄羅斯族實行土葬,葬禮在墓地舉行,由死者的男性親友將棺材抬至墓地,將棺蓋揭開,親友們向死者作最後告別。神父誦
4. 俄羅斯的家庭習俗
1.麵包和鹽迎貴賓在迎賓儀式仁,身穿民族服裝的俄羅斯姑娘手捧一個圓麵包站在貴賓面前,麵包上有,個小鹽缸。人們或把麵包直接放在盤子上,或在盤子里鋪一塊美朋的綉花巾。今天的俄羅斯人依然遵循這一傳統。根據習俗,貴賓應該吻一下麵包,然後掰下一小塊,撒上一點鹽,品嘗一下,並表示謝意。俄羅斯人用麵包(хлеб)和鹽(соль)迎接貴賓,款待親朋好友2.誰第一個進人新居是受人尊敬的長者?是一家之主的丈夫?還是善於理家的妻子,都不是第一個邁進新居門濫的是貓。如果新居的主人自已不養貓,就從朋友那兒借只貓,讓它在新居里待一天。關於這個習俗的緣由,民間流傳著種種說法。第一,貓是老鼠的天敵,老鼠要麼被吃掉,要麼逃之夭夭從此新房一片寧靜。第二,古時的俄羅斯迷信貓有巫術,是巫師的化身,它那雙尖尖的利爪是以擊退魔鬼的攻擊,於是新房一片光明,充滿生機,真可謂「以惡治惡。第三,傳說家神(相當於中國民間傳說中的灶神)和貓是好友,通常是貓把家神馱入新居。有了家神的庇護,才能消災驅邪。第四,貓象徵著安逸舒適、治家有方、事事順心。按凡人之見,只有賢惠能千的主婦能夠把家料理得井井有條,讓每個角落透出溫馨和安寧,難怪有些俄語諺語把貓與妻子連在一起,如: Кто кошек любит,будет жену любить(愛貓的人也會愛妻子)Кошка да баба в из мужик да собака на дворе(貓和婆娘守家,爺們和狗在外)等等。讓貓第一個跨進新居的門檻,也許反映俄羅斯人渴求一個美滿的家庭的心態。貓至今仍是不少俄羅斯家庭的寵物。3.不速之客不受歡迎俄羅斯人邀請朋友上門做客,或當面口頭邀請,或親自打電話給被邀請的友人,讓別人轉達邀請是不禮貌的。如果您想去俄羅斯朋友家做客,事先定要聯系(關系極好的朋友除外),因為俄羅斯人不歡迎不速之客。俄語諺語雲:「Незваный гость хуже татарина」(字面意思為不速之客比韃靼人還壞—指13世紀入侵俄羅斯的蒙古韃靼),「Званый — гость , а незваный — пес」(被邀請的是座上客,未被邀請的是條狗),「 Прямой болван, что пришел незван」(不請自到是大笨蛋)等等在民眾中還流傳這樣的習俗:如果刀子掉在地上,表示將有男客登門,因為刀子(нож)是陽性名詞;如果勺子掉在地上,表示將有女客登門,因為勺子(ложка)是陰性名詞。如果主人不希望今天有客人,就立即拾起餐具,並在桌上敲幾下。有時,還把餐具用水洗干凈。這樣晚上就不會有客人打擾了。這也說明廠俄羅斯人對不速之客持不歡迎的態度。俄羅斯人的時間概念不強,這可能與他們生活方式有關。他們經常遲到,忘記自己的諾言,俄語諺語雲:"Обещанного три года ждут(己經答應的東西往往要等上三年)。邀請客人時,他們一般不確定見面時間,常常說" При ходите к нам часов в 7"(請七點鍾左右光臨),Давайте встретимся около двух (咱們兩點鍾左右見面)等等。客人不應提前登門,以免主人措手不及。主人說了三點左右,客人在三點到即可。俄羅斯人一般用握手作為一種問候、歡迎的禮節,但不像德國人那樣見面時握手,分手時也握手。在俄羅斯最好不要主動把手伸出去。如果對方伸出手來,您就把手伸過去;如果對方沒有伸手,您可以點頭示意,這樣可以避免陷入尷尬的境地。俄羅斯人沒有領客人參觀住房的習慣。如果客人來到別墅,尤其是在夏天的季節,主人就會領著客人看看花園、果木、菜園和四周的環境。無論在城裡的住所,還是在郊外的別墅,俄羅斯人必須請客人圍著桌子用餐。尚未婚娶的男人或女人一般不在桌子角就坐,否則按迷信的說法七年之內不能成家。如果房問小,客人又多,主人就說:Садись, садись — жена с углом (т. е. с квартирой! ) будет(請坐,請坐,妻子會有的,房子也會有的,在這句話中,угол(角)意謂住房),或者說一句愉決的俏皮話:「Чем острее (в смысле угла), тем быстрее! (в смысле женитьбы)」,意思是「越尖(指角尖)就越快(指結婚快),。俄羅斯人邊吃邊聊,不斷地舉杯致詞,所以席間的氣氛十分活躍。俄羅斯人最愛議論政治,喜歡爭論一切政治問題,無論是已經下台的或者正在台上的領導人都是俄羅斯人諷刺、嘲笑的對象這也許是俄羅斯人易走極端,否定一切心態的流露。俄羅斯人還喜歡談論新的文學和藝術作品、新的影片,顯示出俄羅斯知識分子視野寬廣,修養高,甚至說明俄羅斯人意識中存在著某種「書生氣」。俄羅斯人在談話中從不涉及女人的年齡,即便在慶祝六十誕辰或七十誕辰的賀詞中,也隻字不提女壽星的年齡。俄羅斯的婦女常說,女人的一生有六個階段:嬰兒、女孩、姑娘、年青的婦女、年青的婦女和年青的婦女(ребёнок, девочка, девушка, молодая жен�0�1щина, молодая женщина и молодая женщина)即使老婆婆也不服老。她們對任何暗示年齡的話極為敏感,比如有人說;「В вашем возрасте надо отдыхать」(像您這樣的年紀應該休息啦),上了年紀的俄羅斯婦女會流露出困惑,甚至惱怒的神情,忿忿地說:「Да что же вы всё время подчеркиваете мой возраст?」(為什麼您總是強調我的年齡呢?)俄羅斯人雖然不忌違「工資收入」話題,但是很少提起「金錢」他們淡到錢時,有一種靦腆的心理,也許是人們的言行下今仍受輕金錢,重道德的風尚的影響,諸如反映這種風尚的諺語"Не в деньгах счастье(幸福不在於錢多),"Бедность не порок」貧窮並非罪過),「С милым рай и в шалаше(與親愛人廝守茅崖也是天堂)已經深人人心。然而,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的意識也發生著變化。現在的俄羅斯人,尤其是生意人談論金錢已毫無拘束之感了。俄羅斯人認為在提職機制尚不完善的情況下談論自己的官運有失謙遜,有失休面,認為個人不宜為自己的職位提升四處奔走在這個問題上,他們羞於啟齒,不像美國人那樣開門見山,直截了當。俄羅斯人一般不誇耀自己體格健壯,也不喜歡別人誇他氣色好精力旺,因為他們害怕會適得其反。相反,常常可以聽到俄羅斯人抱怨白己健康不佳,甚至病魔纏身,周圍的人們便紛紛以同情的口吻出主意如何就醫,如何保養等等。對他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和憐憫是俄羅斯民族性格的組成部分。飲食是俄羅斯人不感興趣的話題。所以最好不要對他們大講特講諸如國外旅行時在餐廳吃什麼菜等等,以免留下不好的影響。俄羅斯人認為談論天氣極為乏味,這是話不投機,沒話找話的標志所以您如果開日說今天天氣怎麼樣,便拉開了與俄羅斯人的距離。俄羅斯人喜歡談起自已的子女和家庭瑣事,您可以問他們的孩子學習和工作的情況,有什麼愛好等等,但是不能提諸如「您有家嗎?「有幾個孩子?「結婚了沒有,」「丈夫在哪兒工作」等問題,俄羅斯有眾多的單身母親,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上面的這些問題會使談話雙方陷入窘境。總而言之,談話是一門學問,更何況談話雙方的國籍不同。在俄羅斯友人家中作客不宜過久,即使熱情的主人再三表示挽留。諺語說得好:"Пора гостям и честь знать」意思是享受已經夠啦,不要太過分啦,不然就不好意思了,表示作客太久,該回家了。俄羅斯人送客時通常只送到門門,站在門里,向客人揮手示意,這是他們的習俗,毫無怠慢客人之意一般在大門坐面握於道別,絕對不會跨著門檻握手告別。
5. 母親節快到了有想為母親送上一份特別的禮物請QQ我!
我買了套化妝品
6. 要是送俄羅斯人禮物首選什麼比較好除了花之外。
你朋友喜歡什麼?興趣什麼?平時做什麼?
其實。。
送什麼都好,最重要是心意!!
對方會「收到的」~
給朋友的創意禮品,以下給你幾點送女生朋友的創意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個性定製禮物嘍,像是刻著名字的項鏈、手鏈、水晶擺件等。這樣的禮物比較有專屬性,可以把自己想要說的話,刻在上面。比較能表達你的心意
2、還可以送她需要的,女孩子可以送香水、包包、首飾等
3、送一本書也比較符合這樣的送禮場合。
4、可以送生日報紙給她,就是出生當天的報紙。禮物很有紀念意義。
5、還可以看看她喜歡明星或是球星的相關的禮物。
6、男孩子可以送一些他需要的禮物,實用的禮物。像是手錶、剃須刀、名片夾等禮物
大概就這么多了,還是要根據你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挑選禮物。女孩子比較感性、注重細節,所以要從這幾方面入手。
——————————————————————————————————————————
以下是俄羅斯習俗禮儀。。 可以參考(了解後送比較好)
1、禮俗
俄羅斯人意志堅強,性格豪放,能歌善舞,組織紀律性強,做事情喜歡統一行動。他們有修養、講禮貌,與人見面總是先問好,再握手致意,而且稱呼對方的名字和父名。朋友之間行擁抱禮,親面頰。他們以麵包和鹽為最佳的待客食品。他們尊重女性,熱愛藝術,重視文化教育。俄羅斯人愛清潔,習慣洗蒸汽浴,習慣晚睡早起。他們當中很多人信奉東正教。
2、婚俗
俄羅斯人舉行婚禮時,新人的親朋好友要贈以禮物。在禮物中必須有一個大而圓的麵包和一些食鹽,意為祝新人幸福歡樂。在婚宴上舉杯祝酒時,來賓們都用湯匙敲著杯子反復呼叫:「苦啊!」新人隨即在眾人面前接吻,喜宴的歡樂氣氛隨之達到高潮。
按照傳統,俄羅斯人有許多婚齡紀念日:結婚的首日稱為「綠婚」;一周年稱為「花布婚」,夫妻互贈花布手帕;五周年稱為「木婚」,夫妻要接受親友贈送的木製紀念品;七周年稱為「銅婚」,夫妻相互交換銅幣;八周年稱為「白鐵婚」親友贈以閃光的白鐵炊具;十周年稱「玫瑰婚」;二十五周年稱「銀婚」,五十周年稱「金婚」。屆時均舉辦各種紀念活動,親友也要贈送相應的紀念性禮品。
3、姓名
俄羅斯人的姓名多由三節構成,其順序是本名、父名、 姓氏,如「伊萬·伊萬諾維奇·伊萬諾夫」,「伊萬」是本人名,「伊萬諾維奇」是父名,「伊萬諾夫」是姓。正式文件中,姓氏多放在首節,本名和父名可以只寫作第一個字母,如「伊萬諾夫·伊·伊」。俄羅斯婦女的姓名多用「娃」或「姬」結尾,它們結婚前用父姓,婚後改用夫姓,但本人名和父名不變。如尼娜·伊萬諾夫娜·伊萬諾娃與羅果夫結婚,婚後姓改為羅果娃,其全名為尼娜·伊萬諾夫娜·羅果娃。
口頭稱呼時,往往稱姓或只稱名。敬稱時連稱本名和父名。對尊稱長者只稱其父名。愛稱只用於關系密切的人之間。
4、飲食
俄羅斯人喜食味大、油膩的食物,還喜歡酸、甜、咸和微辣等口味。他們的烹調技術比較高明,俄式菜在世界上享有盛譽。他們在烹調時多用煎、煮、炸和紅燴等方法。調味品特別愛用酸奶。午餐和晚餐要喝湯汁很濃的湯。他們喜歡吃生西紅柿,生洋蔥、酸白菜、酸黃瓜等。俄羅斯男子善飲,尤其喜歡烈性白酒伏特加,而且多數人酒量很大。
5、節日
①新年
俄羅斯新年的概念比其它國家要寬泛得多,特別是近幾年,俄羅斯人在辭舊迎新的十幾天中要過三個年:一是12月25日基督教會規定的聖誕節; 二是1月1月1日俄羅斯全民的新年;三是1月7日俄歷中的聖誕節。
從12月25日開始,許多家庭就已經擺上聖誕樹,並用五光十色的彩燈、綵球和綵帶裝飾起來。家庭房間也打掃一新,一家人圍坐在點燃蠟燭的飯桌旁,唱著聖誕歌,品味著伏特加和香檳酒,孩子們眼巴巴地盼著聖誕老人給他們帶來禮物。親朋好友有的相約歡聚,有的打電話互致問候和祝福。12月31日夜至次年的1月1日晨是俄羅斯新年的高潮,新年鍾聲敲響之時,舉國歡騰。1月7日的俄歷聖誕節是個宗教節日,但大多數俄羅斯人把它當作本民族的傳統節日來慶祝。
②送冬節
2月末3月初是俄羅斯人的送冬節,屆時,許多城鄉都要舉辦狂歡活動。婦女們在節日里往往舉辦「時裝表演」,家家戶戶也都將住宅裝飾起來,呈現出濃烈的喜慶氣氛。
③奔跑節
每年9月11日是俄羅斯傳統的奔跑節。這天,各地成千上萬的人在歡樂的氣氛中參加各種跑步活動。近幾年來,青年人往往選定此節舉行婚禮儀式,主要內容是新婚夫婦賽跑。人們認為在奔跑節舉行婚禮是健康向上的表現,預示著新人的愛情將沿著幸福的方向發展。
6、禁忌
與俄羅斯人交往時,忌問女子的年齡。如果某女子自己說出了年齡,可以說些「您仍顯得很年輕」一類的贊揚話。初次見面時,不要總是問這問那,也不要主動向對方談自己的情況。因為對陌生人過多談及自己,對方反而會起疑心,以致不願再與你接觸。
* 希望對你有用
7. 俄羅斯的風俗
俄羅斯民族飲食習慣有以下幾大特點:
酸:俄羅斯人喜歡吃酸的食品。麵包、牛奶是酸的、菜、湯也多以酸為 冷:午餐多數是冷盤。以紅黑魚子、各種香腸、火腿、紅魚、咸魚、酸蘑菇、酸黃瓜、涼拌菜、乳酪等為主。
湯:俄羅斯人午餐、晚餐喜歡喝湯。有各種肉湯、魚湯、酸菜湯、紅菜湯、白菜湯等。
酒:俄羅斯人喜歡喝烈性酒,而且一般酒量都大。
茶:俄羅斯人喜歡喝紅茶,在茶中加檸檬片和糖。倒茶時,先從茶炊里倒出一些釅茶,然後用水沖淡。
主食:主食大多數是以黑麥、小麥麵粉製成的麵包。黑麵包是俄羅斯人愛吃之物,並常用來作為待客的食品。
副食:主要是魚、蝦、羊肉、青菜和水果。如羊肉串、羊肉湯、烤羊肉、炸羊排、炸羊腸等。蔬菜有黃瓜、西紅柿、土豆、蘿卜、生菜和圓蔥。但俄羅斯人不吃某些海物(烏賊、海蜇、海參)和木耳。
吃的規矩
在服務性場所,一般給小費,也叫茶錢。付帳的時候酌情多付一點兒,然後說"不用找",就行了。
應邀做客時,進屋應先脫衣帽,向主人及其他人間好。在主人家裡,應先向女主人鞠躬問好,然後坐在主人讓給的位置上。
吃西餐時,應左手持叉,右手持刀,麵包通常用手拿。飲酒時用右手拿杯;嚼東西時應把嘴閉上,不能嚼出聲來。吃水果一般削皮。在宴會上須"紳士"一些,照顧好身旁的婦女。
衛生習慣
俄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不許隨地吐痰。在街上,即使你離人群很遠吸煙,也會有人走過來"關照你"。俄羅斯人這方面公德意識很強。
俄羅斯人有"泡澡堂"的習慣。他們的澡堂很獨特一蒸汽澡堂。澡堂里有爐子、上面放有燒熱的石頭,把水潑到石頭上,立即出現蒸氣,然後用白樺樹條編成的"小掃帚"拍打身子。
打招呼
俄羅斯人對稱呼相當有講究。在大街、商店、公共汽車等場所,你可稱對方"您"或"同志"。如果進一步交談,你可以按對方性別、年齡,分別稱先生、小姐、女士、朋友、小夥子。
假如你與俄羅斯人在一個較正式的場合互相認識和交談,應該努力記住對方的全名,既要稱呼他的名字還要加上
父姓,以示尊敬和客氣。而且千萬要記住:稱"您"不能稱"你"。
交際禁忌
讓煙時,一般要遞上煙盒讓其自取,不能只合一支。特別應注意不要用一根火柴替三個人點煙。男人吸煙時,應先問問身邊的婦女介不介意。出門進門,男子應幫助同行婦女穿大衣、開門。
談話時應看著對方,不插話,以示尊敬。上廁所的代語是"對不起,請等一下",或說"對不起,我去打個電話,請等一等"。握手時要摘下手套,不能搖對方的手。如果關系一般,輕輕地握;關系很好時可以用力。對年長者的婦女,不應先伸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可先鞠躬。假如你是女子,切忌用裙子當扇子扇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對他人不得用手指指點點,交談時不要大聲嚷嚷。俄羅斯人在公共場合要麼不說話,要麼低聲交談,很文明。 (夜鷹)
俄羅斯社會風尚之女士優先(遠東經貿導報2003-29-1)
俄羅斯人一向把尊重婦女當作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修養好的標志。雖然"女土優先"並不掛在口上,但男士們卻很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是否文明,在婦女面前,他們不僅注意儀表,而且還談吐文雅、禮貌謙恭。
俄羅斯人尊重婦女反映在日常瑣事的一舉一動之中,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社會所特有的公德和風尚,這種風尚幾乎隨處可見。比如,在公共場所的出入口常常見到男人們主動為婦女拉門,公共汽車上為婦女讓座位,街道擁擠的路邊讓婦女先行等等,體現出整個社會對婦女的關心、愛護和體貼。
俄羅斯婦女在這種環境中,自然享有不少的好處,進而也形成了一些不大不小的習慣,如習慣了坐小汽車不自己開門,習慣了出門時別人給披上外衣,習慣了下公交車有人攙扶,總之,習慣了一切文明禮貌性的服務。就連七八歲的小男孩都不乏紳士舉動,每當公共汽車停站時,他們會首先跳下車,然後轉身遞去一隻手給自己的母親或長輩,幫助她們下車,全然一副大男子的風度。
如果說平時這些點滴行動還不足以體現出社會對婦女的關愛的話,那麼,俄羅斯婦女在外旅行時受到的周到服務則更為明顯。坐飛機、乘火車途中,女性有時要手提沉重的行李,行走困難,這時,素不相識的人會走過來,熱情地伸出雙手為她幫忙。幫助婦女在俄羅斯似乎已成為極其自然而普通的事情。同宿一個包廂的男女旅客彼此非常照顧,列車起動後,男旅客自動離位,騰出地方和時間給女旅客,這時婦女們便能更換旅行時所穿的舒適的衣服。夜晚入睡前,男人們也讓出包廂,等婦女合衣而卧後自己才歸來。這些過程大家不用任何語言,彷彿成為一種慣例。
俄羅斯有不少吸煙者,當婦女在場時,他們吸煙首先要徵得她們同意,獲得同意後,才抽煙。當然,也有對婦女視而不見在公共場合"噴雲吐霧"的人,對這種旁若無人的不自覺表現,婦女們,則敢於提出抗議,直至其收斂自己的行為。事情雖小,但尊重婦女的確成為俄羅斯男人一種優雅的風范。
尊重婦女不是一朝一夕人們心血來潮的表現,它是俄羅斯民族長期形成的傳統美德。在中小學生的課本中,有專門講如何尊重婦女的課文供學生閱讀。從小的正規教育、家長的正面傳授以及社會的耳濡目染,培養了俄羅斯人文明、禮貌、懂得尊重別人的良好習慣。 (珊珊)
傳統婚俗:古羅斯和封建時代,俄羅斯人的婚姻嚴格受社會等級門第的限制,主張門當戶對,貴族不與平民、農奴通婚。男女婚姻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子女沒有婚姻自由。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發展後,婚姻自主的風氣逐漸流傳,但傳統的婚俗影響仍長期存在,尤其是在農村。
古老的俄羅斯婚俗很具民族特色,但結婚儀式十分復雜隆重,其過程大致分為五個部分。
首先是說媒。十月革命前,每個村莊和城鎮都有職業媒婆,以說媒為生,多是能說會道的中老年婦女。她們對周圍各家未婚男女的情況及其家庭財產情況了如指掌,專為男方出主意,舉薦未婚妻,並受男方的委託,到女方家庭去提親。媒婆去的時間一般是逢單的日子(決不能在每月13號或星期三)的晚上。媒人進房後不能說出自己的身份和來訪目的,而是稱自己是獵人、朝聖者或商人等等,過一會才花言巧語地說明來意:"你家有個小鴿,我家有隻小鷹,你家有隻小貂,我家有個獵人,你家有個姑娘,我家有個小伙,咱們來結個親。姑娘是支花,為何耽誤在家。"一番說服後,若女方父母同意考慮這門親事,他們便與媒人繞桌三圈,然後商定相親日期。相親之日,未婚夫與父母、媒人來到女方中,與女方見面。男方父母出面提出婚姻要求。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後,如初步同意,就把男方帶來的麵包切成相等的兩塊或四塊與男方家人吃掉。隨後男女方家長和媒人一邊喝酒一邊商談雙方各自應該付的聘禮和嫁妝及婚期等問題。俄羅斯人很看重聘禮,也看重嫁妝。聘禮少或者嫁妝不夠就難以締結良緣。
接下來就是訂婚。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擇日再次來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並接過男方父母獻上的麵包和鹽。雙手接過後要吻一下麵包,表示感謝,然後把它放在擺滿佳餚的宴席上。雙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婦,未婚夫婦交換禮物。一般未婚夫送給心上人訂婚戒指或珠寶首飾,有的還在禮盒裡裝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權利。未婚妻回贈情郎的則是她親手綉制的圍巾、手套等女紅。儀式之後,宴會開始,未婚妻給客人們敬酒並回贈每人一塊絲綢手帕。
婚禮前夕或當天早晨,待嫁的準新娘把閨中好友請來舉行"哭嫁"儀式,向少女時代告別。她解開發辮,把發帶分贈給女友,跟她們一起唱有關出嫁後悲慘命運的歌曲,這些歌曲都是描寫新娘婚後的不幸生活: 啊呀,水是那麼涼,又是那麼黃/ 他們打發我這姑娘去挑水/ 我光著兩只腳,沒有鞋穿/ 我赤身露體,沒有衣衫……。
接著是洗澡和與家神告別。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都要進行沐浴凈身,在傳統的浴室里洗個蒸汽浴。結婚時新婚夫婦還要交換樺樹枝製成的浴帚。
婚前的一項重要活動是送嫁妝。送嫁妝的車隊通常由五輛馬車組成,第一輛上裝著神像和茶炊,載著一個捧著茶葉和方糖的男孩;第二輛坐著新娘的教母,捧著瓷器和銀鹽碟;第三輛馬車上放著厚薄被各2床,大小枕頭各2對,床單床罩各6條,床幃2條,鵝毛褥子1個,還有新娘的衣服什物;第四輛載傢具地毯;第五輛上坐著新娘的姨母和抱著一隻母火雞的媒人。新娘家如果富裕,嫁妝多,車隊就更長。
高潮是結婚的日子。當天早晨,新娘換上白紗做的結婚禮服,梳上已婚婦女的發型,戴上基奇加帽(已婚婦女才戴的帽子),坐在神像下等待迎親車隊。這時,新郎、伴郎、媒人及親朋好友分坐四輛馬車而來,馬車都用綵帶、鮮花、樹枝裝飾得格外華麗。迎親隊伍要經過一番周折(用錢買路、尋新娘等)和逗趣哄鬧之後方能進入新娘房內。伴郎向女方家人敬酒三杯,然後把一條手帕塞到新郎手裡,把他領到新娘跟前,讓新娘握住手帕的另一端。然後,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後,新娘與伴娘及女方媒人隨迎親隊伍去教堂。動身之前新娘及其家屬照例要痛哭一場,這時為整個婚禮的轉折點。按照風俗,新娘離家後不應再哭泣。
宗教結婚儀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給新婚夫婦戴上婚冠,詢問雙方是否願意與對方結合,為新人祈福。然後,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按照習俗,只有在教堂舉行過婚禮儀式、接受過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
教堂婚禮後,新婚夫婦到新郎家。賓客們在門前用麵包和鹽迎接新人,往他們身上撒麥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後生活富裕、幸福。隨後,盛大的婚宴開始了。婚宴上除了各種美味佳餚以外,特製的大圓麵包是必備食品。上面飾有太陽、月亮、星星、鴿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隨,相親相愛。按照傳統習俗,婚宴中有一位扮作農家廚娘的婦女端上一瓦罐麥粥,請新人將粥喝盡,並且口中念念有詞:"要是樹林里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兒子,要是草地上的樹墩多,你們就多生幾個閨女"。席間,賓客頻頻舉杯向新人祝福,並高喊"苦哇,苦哇",讓新人接吻。在這喜慶的宴會上,坐在最顯著位置的新人卻不能走動,也不能隨意吃喝。
狂歡至深夜,新人入洞房。洞房的牆角或床上一定懸掛著箭,箭象徵愛情。在俄羅斯的傳說中,婚姻是由鐵匠錘定的,而鐵匠和箭都代表雷神。有雷才能下雨,有雨才能豐收,因而箭也象徵多子多福。箭還象徵威力,守護新人的幸福。洞房花燭夜,新娘必須為新郎脫鞋,以示順從。
婚禮的最後一步是回娘家。婚後第二天,新婚夫婦要到女方家中去。岳母請女婿吃的頭道菜是煎蛋,吃後女婿要把一枚硬幣投入盛著葡萄酒的高腳杯里,並遞給岳母,表示承認新娘的貞潔。
這是傳統的結婚禮儀,禮節繁瑣,以前通常只有富裕家庭才能做到。
蘇維埃時候婚俗:十月革命後,城市居民的訂婚儀式很簡單。通常是由女方在家中設茶點款待客人,時間一般選在婚前三個月內的某一天。這天未婚夫婦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首先由女方父親宣布為女兒訂婚,然後未婚夫向未婚妻贈送訂婚戒指。未來的女主人給客人們斟上香茶,端出覆盆子果醬,請客人們品嘗自己親手烤制的甜點。而客人們照例一邊品嘗,一邊對未婚妻的手藝給予評價。
城市裡婚禮也很簡單:未婚夫婦先到市、區的民政機關登記,然後在親友的陪同下分乘兩輛汽車來到專為新婚夫婦舉行婚禮而設的"幸福宮"。,新郎攜新娘在門德爾松的結婚進行曲中走進大廳。新郎一般身著深色禮服,白色襯衫,站在新娘的右側。新娘則一般穿白色婚紗,頭帶花環,手持花束。傳統的花環由香橙花編成,或為蓓蕾,或半開。花束通常用玫瑰、鬱金香、康乃馨和牡丹編成,或是白色,或是玫瑰色。白色象徵純潔、溫柔;玫瑰色象徵青春。
婚禮主持人先詢問未婚夫婦是否自願結合,得到肯定的答復之後,請新郎新娘和證婚人在結婚證書上簽字。接著新人交換戒指,接受雙方父母的祝福。婚禮儀式結束後,新人會去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如初次見面的地方、經常同游的地方,或者去烈士墓、紀念碑等地方獻花,或在結婚林中植樹。然後再回家或到餐廳舉行婚宴和晚會與來賓歡慶。整個過程一般一天就結束了。農村婚禮保留了較多的傳統禮節形式。
當代東正教婚禮:蘇聯解體後,宗教的地位在俄國逐漸上升,教堂婚禮也增多了。正教會禁止與不同信仰的人結婚,因此來教堂舉行婚禮的人必須是經洗禮入教者,而且必須持有公民證和在官方民政部門辦理的結婚證件。
未婚夫婦在婚禮前須齋戒7-10天。新娘須穿著白色婚紗,也可著蘭色、玫瑰紅或淡褐黃色婚紗,但忌穿紫色或深色服裝。頭上要有帽、蓋頭等物。新郎穿深色西裝,不能戴帽。
新郎新娘由男女儐相陪同走進教堂。進入教堂後,新郎立於右側,新娘立於左側。神父問明他們確實同意結合之後,向新郎新娘各祝福三次,祈禱上帝賜福,把點燃的蠟燭遞到他們手中,把置於聖壇上的戒指戴在他們手上,之後新人相互三次交換戒指,各喝三小口紅酒。然後新人親吻耶酥和聖母像,接受在場者的祝福。儀式結束後,新人男右女左攜手走出教堂。
按照東正教的習俗,在齋戒期間、某些宗教節日、星期二、星期四、星期六不舉行婚禮。
左右方位觀:古希臘和古羅馬都有右吉左凶的觀念。受這些文化的影響,俄羅斯民族中形成了右為尊、為貴、為吉,左為卑、為賤、為凶這一觀念,並將右與男、左與女聯系起來。在俄語中,"右"這個詞同時又是"正確的,正義的"意思;而"左"則有"反面的"意思。心情不好可能是起床時左腳先著地的原因;穿衣時,俄羅斯人必定先穿右袖,先穿左袖是不吉利的;右頰長痣是吉痣,左頰長痣是凶痣。俄羅斯人至今還有向左肩後吐三次唾沫消災的習俗。
吉凶觀念:徵兆觀念是傳統文化的遺留下來的,世界上各民族都有,俄羅斯民族也不例外。
在俄羅斯下列現象被視為吉兆:小孩出生時被羊膜包著全身,預兆終生幸福;兒子像母親,女兒像父親,也預兆孩子會終生幸福;兩人交談時,突然同時說出一個詞,預兆未來兩人的某一個願望定能實現;坐在兩個同名的人之間時,心中想一個願望,此願望定能實現;喬遷時先放一隻貓進屋,日後生活必定順意;在俄式澡堂洗澡時,用白樺枝條抽打上身,身體會健康;姑娘試穿新衣時被針刺,預示她穿這件衣服時定會有人,特別是小夥子的喜歡;蜘蛛落到人手上,預示此人將收到信或好消息;杯中茶葉垂直浮在水中,預示喝茶的人將會獲得好消息。
下列徵兆被視為凶兆:用毒眼看人,對方不吉;烏鴉在屋頂叫,預示死亡;途中遇到貓(尤其是黑貓),或看到兔子穿過道路,或遇到提空桶的人,預示此行不吉;出門時,忘記帶某種物品而又回家取,不吉。避凶的辦法是返回後照照鏡子;看到衣著與自己完全相同的人,不吉;鹽倒灑出來,不吉,預示會與人吵架;杯中茶水突然潑掉,不吉,預示有突發事件。
禁 忌:俄羅斯傳統習俗中還有一些禁忌,如:不能送他人尖利的東西,如刀、別針等物,如一定要送,則應討回一枚硬幣,或用要送的尖東西扎對方一下;不能送別人手帕,因為送手帕預示著分離;兩個用同一手帕擦汗,預示終會分離;忌在家裡和公共場所吹口哨,口哨聲會招鬼魂;忌讓姑娘對著桌角坐,坐在這地方預示姑娘三年嫁不出去。
8. 俄羅斯風俗有什麼
(1)他們好喝甜茶,即在茶里放糖、果醬或蜂蜜,還要吃一些甜食,如自製的蛋糕、甜點心、餅干糖果等。
(2)喜歡用茶炊煮茶。茶炊是俄羅斯特有的燒開水用的水壺,傳統的由銅製成,現在常見的則是不銹鋼的,結構類似於中國北方燒木炭的銅火鍋。
(3)喜歡喝濃茶,現代人還常在茶中放些羅姆酒。
(4)俄羅斯人是比較注重禮貌的。「您好」、「你好」、「早安」、「日安」、「晚安」、「萬事如意」、「謝謝」、「請原諒」、「再見」、「請」等等禮貌語言,人們不但在外面經常掛在嘴上,就是在家裡親人間也離不開口。
擴展資料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9. 俄羅斯有什麼特產值得帶回國
套娃、掛毯、地毯;還有木雕、樺樹皮畫、陶藝、小型精細、手工鍍金器具等。最有代表的是俄羅斯套娃。
俄羅斯套娃(俄語:матрёшка)是俄羅斯特產的木製玩具,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十多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1900年,馬留丁的妻子將這套娃娃提交到的世界博覽會,得了獎,很快俄羅斯各地都開始製造這種娃娃。而且形象逐漸統一到瑪特羅什卡,現在已經成為俄羅斯紀念品的形象,其他北歐國家甚至也有製作出售的,不過這個姑娘的服裝還是俄羅斯的民族服裝。
(9)俄羅斯送母親什麼好擴展閱讀:
套娃傳說
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里的母親。
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里又藏著這么多小娃娃,於是套娃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