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寧被稱為」現代俄羅斯之父「的原因及相關的歷史事件
在他的領導下,1917年俄國人民發動了二月革命推翻了俄國封建地主階級,後來又發動十月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政權,建立起世界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將俄國引向社會主義道路,在三年內戰期間又領導蘇俄人民打敗了內外敵人,鞏固了政權。此後,他為了挽救蘇俄經濟,採取了新經濟政策,幫助蘇俄走出了經濟危機。
2. 彼得大帝為什麼被稱為俄羅斯之父
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列強國的主要因素。
彼得於1672年生於莫斯科。他是沙皇亞歷克西斯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爾·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亞歷克西斯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攝政王位。從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穩固。
1689年的俄國是一個落後的國家,幾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歐落後幾百年。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牧師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國,為了使俄國國家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的改革。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他在整個在位期間都鼓勵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在他的統治下,城鎮的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有了增長,擴大了影響。
彼得在統治期間創建了第一支規模可觀的俄國海軍,並且按西方的形式對軍隊進行改編,配備軍服和現代火器,實行西方式的軍事訓練法。彼得也使俄國的民政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包括一項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務員要根據其工作表現,而不是其世襲地位。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9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巴爾干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今稱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聖彼得堡遷到莫斯科。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3. 俄羅斯文學之父是誰啊
錯了`
最佳答案 - 由提問者2年前選出
普希金,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著名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曾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4. 誰又被稱之為「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的生平、經歷和著作
亞歷山大·普希金,俄羅斯偉大的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他出身於貴族地主家庭,一生傾向革命,與黑暗專制進行著不屈不撓的斗爭,他的思想與詩作,引起沙皇俄國統治者的不滿和仇恨,兩度被流放,始終不肯屈服,最終在沙皇政府的陰謀策劃下與人決斗而死,年僅38歲。普希金有著巨大的創作天才,8歲開始寫詩,一生總共寫了近900首抒情詩。他的詩豐滿、優美、完整、勻稱、精巧,真情淳樸,鏗鏘有力,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憂郁、旋律般的美和強烈的藝術魅力。俄羅斯文學理論批評家別林斯基這樣贊譽普希金的詩所表現的音調的美和語言的力量到了令人驚異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樣柔和、優美,像松脂一樣醇厚,像閃電一樣鮮明,像水晶一樣透明、潔靜,像春天一樣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劍擊一樣鏗鏘有力。」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寫於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裡。那時俄國革命如火如荼,詩人卻被迫與世隔絕。在這樣的處境下,詩人仍沒有喪失希望與鬥志,他熱愛生活,執著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來,正義必勝。詩中闡明了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之時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未來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詩人進而表達了心兒永遠向著未來的積極人生態度,並告訴人們,當越過艱難困苦之後再回首那段往事時,那過去的一切便會變得美好起來。這是詩人人生經驗的總結,也是生活的真諦。這首詩沒有什麼形象可言,短短八句,都是勸告的口吻——按常理這是詩歌創作要盡力避免的,但這首詩卻以說理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原因在於詩人以平等的娓娓的語氣寫來,語調親密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詩句清新流暢,熱烈深沉,有豐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從中可以讓人感受到詩人的真誠、博大的情懷和堅強樂觀的思想情緒。 這首詩問世後,許多人把它記在自己的筆記本上,成為激勵自己前進的座右銘。
5. 誰被稱為俄羅斯文學之父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是俄羅斯偉大的民族詩人、小說家,史稱「俄羅斯文學之父」。他被認為是俄羅斯文學語言的創建者和新俄羅斯文學的奠基人。
望採納,謝謝。
6. 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也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他是誰呢
他是高爾基。寫過很多的俄羅斯文學作品。在當時風靡一時,甚至傳到了中國。
7. 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的人是誰它有哪些代表作
俄羅斯的文學在世界范圍內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俄羅斯也誕生過許多偉大的文學家、小說家和詩人,比如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普希金、果戈里、契訶夫、高爾基、屠格涅夫等。這些名字相信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而被人們稱作“俄羅斯文學之父”是普希金。
普希金的作品特點他的詩歌作品具有俄羅斯的獨創性,他用簡潔、樸素、准確和強有力的語言來描寫俄羅斯的人民、俄羅斯的大自然、俄羅斯的靈魂。
8. 俄羅斯的國父為何不是開國總統葉利欽,而是蘇聯領導人斯大林
因為,德國。鬼子!入侵蘇聯時!葉利欽的媽媽!正懷著!葉利欽!逃難去了!只能算!開國懷孕!未產之子!而斯大林!正當年!正好也做了!父親!所以!就從了開國之父了!葉利欽!當了總統!只能算!繼國之父!
9. "俄羅斯之父"是誰
「俄羅斯民族文學之父」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是十九世紀俄羅斯最偉大的詩人,俄羅斯文學的鼻祖。他出身貴族家庭,從小愛到良好的文學教養。在皇村中學學習時,受到當時愛國思潮和進步思想的影響,結交了一些未來的十二月黨人(俄國的貴族革命家)為朋友。畢業後到彼得堡進外交部任職。在此期間寫出了《自由頌》、《致恰達耶夫》等政治抒情詩,歌頌自由、進步,反對封建農奴制,挾擊暴君專制,表現了開明貴族的理想,對當時的革命者曾產生過巨大影響。
1820年沙皇把普希金流放到高加索。不久又以他的無神論思想為借口,把他幽禁在他母親的領地米哈伊夫斯克村。1825年十二月黨人起義失敗後,沙皇為了拉擾他,把他如回莫斯科,企圖使他成為宮廷詩人。終因普希金的進步思想和創作活動與統治階級利益格格不入,引起了沙皇宮廷貴族集團的仇視。1837年沙皇及其黨羽策劃的決斗中,普希金受重傷而死。臨死前最後一句話是:「這個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普希金是俄羅斯語言文學的創始者。他的創作奠定了近代俄羅斯文學的基礎,宣告了它的黃金時代的到來,並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俄羅斯優秀作家,因此被稱為「近代俄國文學之父」。果戈理說:「他的作品,象一部辭典,包含了我們語言全部的豐富、力量和靈魂。」高爾基稱他為「集前人之大成,囊括一切新奇和機智」的「一代詩宗」。
10. 俄羅斯音樂之父
俄羅斯音樂之父是格林卡。
格林卡是第一個將俄羅斯民族音樂文化與西方音樂文化交融而使之達到先進水平的作曲家,被視為「俄羅斯音樂之父」。他的音樂以愛國主義的內容和質朴的民族形式相結合而著稱,在歌劇、管弦樂、歌曲等重要領域為俄羅斯的音樂創作開辟了新路。
(10)俄羅斯之父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格林卡不僅是俄羅斯的樂壇巨擘,而且也是世界樂壇上不朽的音樂大師,之所以能有如此殊榮是因為他熱愛人民,深刻理解人民性,尊奉人民性為自己的創作原則,格林卡認為人民性就是普希金所說的,反映人民的性格、世界觀、思想方式以及他們的情感。
他自己曾說:「讓我每時每刻都和人民在一起,我要和人民同甘苦,共歡樂。」又說:「人民創造音樂,而我們藝術家只是改編而已。」格林卡的這種思想集中體現在兩部歌劇的主人公蘇薩寧和魯斯蘭的英雄形象上。
他最著名的三部幻想曲《阿拉貢霍塔》、《馬德里之夜》與《卡瑪林斯卡亞》則是他後面那句話的體現,可以說是作曲家在民間歌曲的啟迪下,譜寫成的描繪民間習俗、反映其思想感情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