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世界都有哪些國家擁有核武器
在國際法中規定1967年以前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1967年後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非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目前已確信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為: 美國,約6000枚戰略核武器及1670至3300枚戰術核武器; 俄羅斯,約5500戰略核武器及3000到4000枚戰術核武器; 法國,384枚戰略核武器及60到80枚戰術核武器; 英國,185枚戰略核武器; 中國,130件核彈(含戰略彈頭),80件預備核彈 印度,30到100枚核武器; 巴基斯坦,15到50枚核武器。 到目前還不能確信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是: 以色列,100到200枚核武器; 朝鮮,1到2枚核武器。 另外,西方情報機構都表示相信伊朗與伊拉克正在積極進行核武器研製計劃,但對其具體進展各方意見不一,比較認同的看法是還需要5年到20年的時間。 與此同時,最近幾年裡,還有至少4個國家已正式宣布放棄核武器或核武器發展計劃,它們分別是: 白俄羅斯、哈薩克、烏克蘭與南非。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 又稱「防止核擴散條約」或「核不擴散條約」,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和其他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共11款。 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該條約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武器;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或接受製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根據有關規定,條約有效期25年,其間每5年舉行一次審議會議,審議條約的執行情況。 中國於1991年12月29日決定加入該公約,1992年3月9日遞交加入書,同時對中國生效。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http://ke..com/view/21725.htm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是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的一項國際條約,共11款。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該條約1970年3月正式生效。 1959年和1961年,聯合國大會先後通過愛爾蘭提出的要求有核武器國家不向無核國家提供核武器和「防止核武器更大范圍擴散」的議案,這兩項議案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雛形。 1960年和1964年,法國和中國先後成功地爆炸了核裝置,美蘇極為擔心將會有更多的國家擁有核武器。美國於1965年8月向日內瓦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一項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草案。同年9月,蘇聯也向聯大提出一項條約草案。1966年秋天,蘇美兩國開始秘密談判並於1967年8月24日向18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聯合草案,1968年3月11日美蘇又提出聯合修正案。1968年6月12日,聯大核准該條約草案。 該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和促進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 該條約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核國家保證不直接或間接地把核武器轉讓給非核國家,不援助非核國家製造核武器;非核國家保證不製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間接地接受其他國家的核武器轉讓,不尋求或接受製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別國提供這種援助;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根據有關規定,條約有效期25年,其間每5年舉行一次審議會議,審議條約的執行情況。 中國於1991年12月29日決定加入該公約,1992年3月9日遞交加入書,同時對中國生效。 1992年1月27日,法國決定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8月3日正式把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批准文件遞交美、英、俄3個簽字國。 1992年12月根據47屆聯大決議成立1995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審議和延長大會籌備委員會。1993年5月—1995年1月共舉行了4次會議。籌備委員會為大會准備了臨時議程和程序規則草案。根據籌委會的建議,會議期間將成立3個主要委員會,第一委員會將集中討論條約中有關不擴散核武器、裁軍和國際和平與安全(包括安全保障)條款的執行情況;第二委員會的工作是討論不擴散核武器、保證措施和無核區條款的執行情況;第三委員會將討論關於條約國家不受歧視地發展、研究、生產及使用和平核能條款的執行情況。 由於德國、義大利、日本和瑞典的反對,條約在1970年生效時,只有25年的期限,25年後是否繼續延長,如何延長則要根據多數會員國的意見決定。反對無限期延長的主要是「不結盟」國家和其它一些無核國家,如埃及、印度尼西亞、伊朗、墨西哥、奈及利亞、泰國、委內瑞拉等。這些國家認為核國家沒有履行條約里的一些重要條款,例如全面禁止核試驗,停止生產可製造核武器的裂變材料,對無核國家承擔安全保證,允許無核國家獲取和平核能技術等。這些國家認為,如果無限期延長,就會使核國家放鬆核裁軍的努力,使事實上的「有核與無核」成為永久不可改變的、不合理的分配格局。德、意、日、瑞等原先反對永久性條約的4個國家,由於放棄發展核武器後,在獲取和平核能技術方面得到保障,已轉而支持無限期延長條約。 1995年5月11日,在聯合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審議和延長大會上,178個締約國以協商一致方式決定無限期延長該條約。大會還通過了兩個決議:核不擴散和裁軍的原則和目標;加強《條約》審議機制。締約國同時決定在5年之後舉行審議大會,並在1997、1998和1999年舉行三次預備會議。但代表們未能就一份關於該條約過去5年所起作用的最後報告達成一致意見。會議主席賈揚塔·達納帕拉在閉幕詞中說:「這次會議沒有勝者,沒有敗者。獲勝的是條約本身。」 1997年4月7日,條約締約國在聯合國總部舉行1997年預備會議,會議審議了核不擴散與核裁軍領域工作的進展情況。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的代表發表聯合聲明,重申支持《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全面執行包括裁軍在內的各項條款。 1999年5月10日,2000年審議大會第三次籌委會會議在聯合國舉行。中國代表團團長沙祖康參加了會議並發言指出,國際社會必須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堅決反對和徹底摒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唯有這樣,每個國家才會有安全感,才能保證核裁軍和防止核武器擴散取得成功。 2000年4月25日,2000年審議大會在紐約舉行。大會的主要議題有:《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普遍性;核不擴散和核裁軍以及無核區。 截止2002年4月,《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締約國共有187個。
㈡ 俄羅斯和美國哪個國家的核武器多
的時候蘇聯能夠發射到美國本土的洲際導彈只有三枚,剩下的都是中短程的,而美國能夠打到蘇聯的有二百多枚,後來蘇聯加速製造核彈,數量上一度超過美國,但是遠程的還是太少。進入二十一世紀後美俄進行核裁軍,雙方的核彈數量都在逐年下降並且越來越接近相等,但是後來普京提出美國核彈質量要高於俄羅斯的核彈,所以核裁軍不能只以數量為標准,所以俄羅斯現在是不裁減反而製造核彈,數量上兩國其實差不大多,質量上還是美國更高一籌。
㈢ 除了美、俄、法、英、中,有核國家還有哪些
有核國家是指 核武器 還是 和平利用核能的國家呢?
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除了美、俄、法、英、中
還有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鮮! 伊朗也快弄出來核武器了!
另外像 德國和日本 等國家 想要製造核武器 相當與造一幢房屋一樣簡單!
像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巴西、南非、利比亞、阿爾及利亞、阿根廷、加拿大、伊朗、韓國、中國台灣、利比亞等等。都有能力製造核武器!
㈣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都有哪些國家
什麼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都有哪些國家有?
《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又稱《防止核擴散條約》或者《核不擴散條約》,是1968年7月1日簽訂的,自1970年3月正式生效,簽訂之初一共有59個國家參與到《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中,2010年的一月份為止,參與的國家已經達到189個。《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宗旨是防止核擴散,推動核裁軍,促使和平利用核能的國際合作條約。該條約是戰後國際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朝鮮於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於2003年4月10日正式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所以近些年來,朝鮮大力發展核武器引起國家強烈關注。
㈤ 美國與俄羅斯的關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削減對於當今世界有何積極影響
[大國戰略]美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能否給我們帶來穩定(轉載)
作者:獨天行崖 ��奧巴馬政府同俄羅斯關系中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就是如何處理將在2009年12月到期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美國和蘇聯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進行談判,1991年,美國總統老布希和蘇聯國家主席戈爾巴喬夫在條約上簽字,條約在1994年生效。
*條約內容和作用*
這是第一個要求清除美國和蘇聯,即現在的俄羅斯的核武器系統的條約。條約規定,每個國家所擁有的戰略核彈頭,即遠程核彈頭不得超過六千枚。條約還規定每個國家的轟炸機、地基和海基導彈等戰略運載工具不得超過1600個。
獨立研究公司「軍控協會」的負責人金博爾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還有一項特別的意義。
他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確立了非常嚴格的審核條款。它允許到雙方核武設施現場進行檢查。它要求雙方分享自己的核武器庫存詳情,並通過檢查證實這些信息。此外,條約還允許兩國使用國家技術手段,也就是間諜衛星和其它手段來進一步確認對方所宣稱的核武信息。」
金博爾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所規定的審核措施對兩國都十分重要。
他說:「如果沒有這些確認條款,那麼美國情報機構就必須從反恐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中東地區抽走資源,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俄羅斯上。而俄羅斯可能無法知道美國的核武庫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因為俄羅斯的衛星和情報系統在過去20年裡已經嚴重老化了。」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軍控問題專家安德烈森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同另外一個核武條約有聯系。
他說:「《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還為監督和審核2002年莫斯科條約奠定了基礎。莫斯科條約進一步減少了兩國可以部署的戰略、進攻型核彈頭的數量,這一新的上限是1700枚到2200枚。莫斯科條約是一個比較短的協議,只有兩、三頁紙,它本身並不包含監督和審核條款。因此,目前依然生效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不僅為監督莫斯科條約的執行情況提供了基礎,也為監督美俄兩國目前的戰略核能力提供了基礎。」
*條約過期作廢的後果*
美國和莫斯科都遵守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不過,這一條約將在2009年12月5號到期。
在過去幾年中,俄羅斯和美國的有關官員一直試圖達成新的條約,不過並沒有取得什麼進展。有關專家說,一個主要的障礙是新條約是否要具備法律約束力。俄羅斯希望新的條約具備很強的法律效力,而美國希望條約能寬松一些。
分析人士說,在布希總統明年1月20號卸任後,就要看奧巴馬政府如何同俄羅斯繼續談判並達成妥協了。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俄羅斯問題專家萊格沃爾德說,讓《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過期將帶來災難性後果。
他說:「如果《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不能延期,或者在2009年12月之前沒有新的條約來取代,那麼,從基本上看,戰略核武機制也就全面瓦解了。而奧巴馬政府是不願意看到這一現象發生的。」
*延期+繼續談判?*
明尼蘇達大學的安德烈森說,在奧巴馬政府繼續同俄羅斯談判時,奧巴馬有幾種選擇。第一個選擇就是讓條約過期。第二個是把條約有效期延長五年,第三個就是繼續談判。
他說:「盡管如此,我們認為對雙方最有吸引力的選擇可能是把條約延期五年,同時繼續進行談判並在以後達成某種協議,並以這種協議取代《削減戰略武器條約》。」
雖然美國和俄羅斯在核裁軍問題上存在許多重大分歧,但是分析人士們認為,新的協議還是能夠達成的,因為兩國在繼續談判和進一步削減核武器數量方面都有政治意願。
㈥ g8國家名單
八國集團英語名為Group of Eight,簡稱G8,是現今世界八大工業領袖國聯盟。那麼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呢?八國集團成員國有哪些?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
八國集團始創於1975年的六國集團(簡稱「G6」),始創國有6個,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義大利。其後,加拿大於1976年加入,成為七國集團(簡稱「G7」)。俄羅斯,於1991年起參與G7峰會的部分會議,至1997年,被接納成為成員國,G7正式成為G8。
G8國家1——美國
美國工業發達,生產規模巨大,部門結構完整,生產技術先進。
G8國家2——英國
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高度發達,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
G8國家3——德國
工業產品以做工細膩而享譽世界,但成本較高。德國是世界第四大汽車生產國,是不少著名汽車製造商總部所在地。
G8國家4——法國
法國是世界上工業發達的國家之一。電設備能力和石油工業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G8國家5——日本
日本為亞洲著名的工業大國,汽車產量高,工業高度發達。日本的汽車、鋼鐵、機械、電器產量非常大,且享譽世界。日本還是高速鐵路技術較為成熟的少數國家之一。
G8國家6——義大利
義大利工業十分發達,生產技術較為先進,且規模龐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享有「中小企業王國」的美譽。義大利的年原油加工能力達1億噸,有「歐洲煉油廠」之稱。鋼鐵產量居歐洲第二位。
G8國家7——加拿大
加拿大為西方七大工業國之一,工業十分發達。加拿大是礦產、紙張、木材最主要的生產國之一。其傢具、尖端葯物、軍火更是享譽世界。
G8國家8——俄羅斯
俄羅斯的核工業和航空航天業佔世界領先地位。
2014年3月24日,白宮宣布,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其他國家領導已經決定,暫停俄羅斯在八國集團成員國的地位。這一決定是西方國家聯合反對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動作。
八國集團並沒有任何實際的決策權,是一種特殊的國際組織形式,不具備法人資格,也沒有常設秘書處,不能採取任何強制性的措施,因此,八國集團不會與聯合國、世貿組織或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產生直接的競爭關系。
這是一個工業化國家的俱樂部,也有人稱之為「富國俱樂部」或者「G8峰會」。八國集團通過定期的會晤與磋商,協調成員國對國際政治和經濟問題的看法和立場。
以上就是關於G8國家是哪八個國家,八國集團成員國的詳細介紹,希望能幫助到您
㈦ 俄羅斯軍事戰略是什麼
俄羅斯軍事戰略是歐陸霸權
俄羅斯現行軍事戰略的名稱:「積極防禦,攻防兼備」
俄羅斯:實行"現實遏制"核戰略
普京就任俄總統以來,世界戰略格局和安全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俄羅斯開始重新評估自身軍事安全面臨的主要威脅。2000年1月和4月,普京先後簽署的《國家安全構想》和《軍事學說》,為新世紀俄軍事改革奠定了理論和法律基礎。在外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外直接干預行動不斷升級,最近的伊拉克戰爭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俄羅斯的海外利益和安全受到挑戰。而內部現實威脅主要是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及其所進行的恐怖活動,尤其是近年來車臣非法武裝的分裂活動更是直接威脅著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為此,普京提出俄軍事安全戰略的目標是憑借自己的強大軍事實力,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威脅,鞏固傳統勢力范圍,維護國家安全與穩定,確保經濟不受影響。
普京奉行"國家強大首先要有強有力的軍隊作保證"的方針,提出了較為務實的軍事改革思想。其目標是"建立一支密集型、紀律嚴明、高度職業化、機動快速靈活、善於完成國防任務並能制止任何武裝沖突的與國家經濟實力相適應的武裝力量"。基於此,俄啟動了新一輪軍事改革:繼續裁軍,減員消腫;調整軍種結構,優化指揮體制;積極推行軍隊的職業化改革,以合同兵役製取代現行的義務兵役制;加強常備部隊建設。
21世紀初俄將奉行"現實遏制"軍事戰略,其實質就是"核遏制"戰略或"加強核遏制"戰略。普京首次將"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權利"作為條文頒布,正式提出了"核遏制"戰略,實施"先發制人"的核打擊原則,以"核還擊-迎擊"為主要作戰樣式,而不僅僅局限於以前的"核還擊",以提高核戰略的主動性和適應范圍。
首先,提高戰略核力量的威懾和打擊能力。在強化陸基戰略核力量方面,主要是加快生產和部署有很強突防和摧毀能力的"白楊-M"洲際彈道導彈,預計到2010年其裝備總數將超過100枚,可基本實現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的換裝。而在這一時期美反導系統對新型戰略導彈的攔截能力只為7-10枚,這樣就可保障俄對美仍有足夠的核威懾能力。在增強海基核力量方面,目前已開始建造新一代戰略導彈潛艇,預計到2010年,俄可能擁有約12艘彈道導彈核潛艇。
其次,增強戰略核力量的快速反應能力。2001年,俄戰略火箭兵新組建了一支1.3萬人的值班部隊,可通過40餘條通信線路對所屬部隊實施24小時的監控,大大提高了現役戰略導彈的安全性和戰備程度。同時,2010年前戰略導彈部隊將全面裝備新型計算機,屆時其作戰指揮系統的效率可提高20%。
第三,促美共同削減戰略核力量。俄憑目前的經濟條件根本無力維持數量龐大的核武庫,按照"質量"和"合理足夠"的核武發展原則,進一步核裁軍勢在必行。但俄又不願就此失去核大國的地位,為在一定程度上與美保持核均勢,普京積極促美共同核裁軍。2002年5月24日,普京與美國總統布希在莫斯科簽署了《俄美關於削減進攻性戰略力量條約》,規定俄美兩國在2012年12月31日前將核彈頭數量削減到1700-2200枚。
在綜合國力衰退、常規力量無法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的情況下,俄將核武器作為維護大國地位、遏制侵略、保障俄及其盟國軍事安全、維護國際穩定與和平的有效因素,同時也是維持與美低水平戰略平衡、遏制北約東擴的主要盾牌。(中宣部《時事報告》李冬)
㈧ 世界,哪個國家會最反對裁減核武器問題
對於核武器越依賴 ,反對裁核武器就越強烈。
國防任務艱巨而常規裝備落後的國家,對核武器的依賴越嚴重,他們反對核裁軍的態度就越堅決。比如俄羅斯,由於經濟低迷,它的常規武器無法更新換代,新型武器無力研發,強大的核武庫就成為它的保命符,所以它是最反對裁核的
朝鮮也是一樣,它面對美日韓強大的軍事壓力,但是它的常規武器更不堪,所以它急於研發核武器以保護自己。所以要想讓朝棄核,就必須改善朝鮮的軍事安全環境,首先建立它與美日韓正常的外交關系,促使美日韓不以推翻朝鮮現政權、敵視朝鮮為前提。
以色列比較特殊,雖然它與周邊國家相比,有較為先進的常規武器裝備,但是它處於阿拉伯國家的包圍之中,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它的生存壓力也非常大,這使得它對核武器的依仗程度也很深,對周圍國家發展 核武也特別敏感,它已經炸過伊拉克等國的核設施了,現在還想搞伊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