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俄羅斯十大城市是哪些,誰有它們的資料
俄羅斯十大城市排行:
1、莫斯科 Moscow
莫斯科是俄羅斯聯邦首都、莫斯科州首府。莫斯科是俄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中心位以及最大的綜合性城市,是一座國際化大都市。
(1)卡諾哥羅德在俄羅斯哪裡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歷史沿革
早期起源
俄羅斯歷史起源於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混血的羅斯人是俄羅斯人和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的共同祖先。基輔羅斯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第一個國家。
988年開始,東正教(基督教的東部分支)從拜占庭帝國傳入基輔羅斯,由此拉開了拜占庭和斯拉夫文化的融合,並最終形成了占據未來700年時間的俄羅斯文化。
13世紀初,基輔羅斯被蒙古人佔領後,最終分裂成莫斯科公國等多個國家,白俄羅斯、烏克蘭受波蘭立陶宛王國統治。
東斯拉夫三國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都自稱是羅斯文化和地位的正統繼承人。
基輔羅斯
6世紀時,東斯拉夫人逐漸向東歐草原地區遷徙。862年,以留里克為首的瓦朗幾亞人征服東斯拉夫人,建立留里克王朝,882年,建立了基輔羅斯,12世紀分裂為若干獨立公國。1237年被來自於亞洲東部的蒙古軍隊佔領,建立欽察汗國。
莫斯科大公國
莫斯科市建於1147年,弗拉基米爾大公尤里·多爾戈魯基是其奠基人。他頭戴戰盔、身披鐵甲、左手持盾、雙腿跨馬的紀念像一直矗立在莫斯科市中心特維爾大街中段莫斯科市政府前面的廣場上。1283年莫斯科公國正式建立。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稱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宮,莫斯科大公國逐漸發展為東北羅斯的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中心,領導其他公國擺脫了蒙古韃靼的統治,使俄羅斯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1605年,戈杜諾夫猝死,俄羅斯進入一個「混亂時代」。直到下諾夫哥羅德的米寧和波扎爾斯基率領民兵把波蘭侵略軍趕出莫斯科以後,這一動盪時期才終於結束。
② 俄羅斯歷史上有很多知名的作家,那麼他們的生平和故居集中在哪裡呢
列夫托爾斯泰 生平網路有,故居在圖拉市郊區。馬克西姆高爾基生平網路有,故居在下諾夫哥羅德。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故居在諾夫哥羅德州的舊魯薩 這些地方在莫斯科坐小火車都能到
③ 中世紀真的有俄羅斯這個國家嗎諾夫哥羅德公國和俄羅斯什麼關系
基輔羅斯(俄語:Киевская Русь),是一個882年至1240年,以基輔為首都,維京人奧列格建立的以東斯拉夫人為主體的東歐君主制國家。在1236—1240年的拔都西征時被毀滅。基輔羅斯的正式名稱為羅斯(русьскаꙗ землꙗ),俗稱「羅斯之地」,羅斯是維京人的後裔。基輔羅斯這一名稱是19世紀俄羅斯史學界為了表明這一時期國家中心位於基輔而創造的。
根據史學史的觀點,基輔羅斯被認為是三個現代東斯拉夫人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前身。弗拉基米爾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和他的兒子雅羅斯拉夫統治的時期,被認為是基輔的黃金時期。當時他們接納了東正教,也創立了東斯拉夫法典(Russkaya Pravda)。
諾夫哥羅德公國,後世又稱作諾夫哥羅德共和國(俄語:Новгород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蘇聯歷史界稱作「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是12至15世紀以諾夫哥羅德為中心的城邦國家,位於今俄羅斯西北部。諾夫哥羅德,今名大諾夫哥羅德(是諾夫哥羅德州首府),原為基輔羅斯的一部分。11世紀中期,基輔羅斯大公智者雅羅斯拉夫死後,諾夫哥羅德等城市就出現了擺脫基輔統治的分離趨勢。此時,諾夫哥羅德並沒有像羅斯的其他城市一樣出現王公世襲統治,而是由上層貴族和商人集團控制的市民議會掌握最高權力。1136年,管轄諾夫哥羅德的弗謝沃洛德·姆斯季斯拉維奇公爵(基輔大公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對蘇茲達爾的戰爭失敗,被諾夫哥羅德議會廢黜,一般認為這是諾夫哥羅德共和國的開始。理論上講,此後諾夫哥羅德的統治者仍是羅斯王公,但諾夫哥羅德市民議會通常有能力廢黜王公,因此諾夫哥羅德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和國。
諾夫哥羅德公國是從基輔羅斯獨/立出來的政權。
④ 俄羅斯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狀況簡介
俄羅斯位於30°~180°E,50°~80°N,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其中立陶宛和波蘭僅與俄羅斯外飛地的加里寧格勒州接壤)。
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4)卡諾哥羅德在俄羅斯哪裡擴展閱讀:
俄羅斯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2、氣候特徵
大部分地區處於北溫帶,氣候多樣,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但北極圈以北屬於寒帶氣候。溫差普遍較大,1月平均溫度為-18℃~-10℃,7月平均溫度為11-27℃。年降水量平均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亞地區緯度較高,冬季嚴寒而漫長,但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和濕度適宜,利於針葉林生長。
3、水系分布
俄羅斯臨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瀕臨海域順時針依次為裏海、黑海、波羅的海、芬蘭灣、巴倫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俄羅斯
⑤ 諾夫哥羅德是古羅斯時期的首都嗎
諾夫哥羅德是古羅斯國家的發祥地,不是首都。它是後來諾夫哥羅德公國都城。按編年史記載,留里克王朝的始祖、瓦良格人的領袖留里克受諾夫哥羅德人之邀,帶領親兵來到該城,在那裡建立了羅斯的第一個王公政權。後來在羅斯封建分裂時期,諾夫哥羅德是最重要的公國之一,以商業發達著稱。由於城市貴族力量的強大,諾夫哥羅德在1136年完全脫離了基輔大公的控制,成為一個事實上的共和國(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共和國仍然保留了王公,但其地位僅僅相當於一個衛戍部隊首領。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存在了300多年,最終並入統一的俄羅斯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