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哪裡可以下載到俄羅斯濱海邊疆區十月區地圖
用谷歌地圖下載助手軟體,我列印過
㈡ 現在的俄羅斯,以前叫俄國、蘇聯、蘇俄,都是什麼時期的名字
不給你抄網路,簡單說說
俄國是莫斯科公國崛起之後改稱的,一直沿用到今天,大概從蒙古帝國倒台開始.
沙俄=沙皇俄國,俄國皇帝稱為沙皇,沙皇時期俄國嚮往西方資本主義影響但是又保留農奴制度,基本上是西方文明社會成員中最野蠻的.
蘇聯就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俄就是蘇維埃俄國,這是十月革命之後的稱呼.首先成立的蘇維埃俄國,在蘇維埃俄國的基礎上,烏克蘭等國加入同盟形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所以蘇聯包括烏克蘭/白俄羅斯等非俄羅斯地區,蘇聯范圍大於蘇俄.由於蘇聯基本上以俄羅斯為中心,西方有時習慣性或者說有目的的泛泛稱呼蘇聯為蘇俄.
蘇聯和蘇俄的結束時間就是蘇聯解體.
現代俄羅斯稱呼為俄羅斯聯邦,是類似於美國的聯邦制政府,沿用俄國的稱呼
㈢ 誰知道俄羅斯的農歷月份的名字及來歷啊
俄國歷法 (Pycckий kaπeHдapb) 俄國古代採用「創世紀年」。最初記載歷法的《編年史》將公元前5508年定為「創世紀年」的元年,新年從3月1日開始。公元1492年以後改為從9月1日開始。1699年12月15日彼得一世下令採用儒略歷(舊歷),將「創世紀年」7208年12月31日之次日改為1700年1月1日。儒略歷每年平均為365.25日,比回歸年長11分14秒。這一微小誤差導致每128年節氣日期提前1天。1582年,教皇格列高利十三世實行歷法改革,將當年春分由舊歷3月11日,將日期後移10天。並規定新歷除能用400整除的世紀年(如1600年,2000年)置閨外,其他世紀年(如1700年、1800年、1900年)不置閨。從而使新歷每400年較舊歷少3天。歷法改革造成了舊歷和新歷在日期上的差距。18世紀舊歷日期比新歷日期早11天,19世紀早12天,20世紀早13天。1918年1月26日,蘇俄政府宣布停止使用舊歷,採用新歷(即公歷)。
霧月是法國共和歷的第二個月。它一般(對於某些年份有一兩天的差異)對應於格里高利歷的10月22日至11月20日,同時它也大致涵蓋了太陽穿越黃道十二宮天蠍座的時期。
這個詞(<noinclude>)的詞源是「霧」(<noinclude>),根據法布爾·代格朗汀(<noinclude>)共和歷2年霧月3日遞交給國民公會的報告《關於製作歷法的委託》的術語解釋,這個詞源自「十月與十一月間沁出自然的霧靄」。
有一個政變以這個月命名,即共和歷8年霧月18日(1799年11月9日)的霧月政變,使拿破崙將軍掌握了法國的政權。法文中<noinclude>則特指這次政變。
象Январь Февраль 等等的俄語月份是由拉丁語演化來的,我沒聽說有什麼雨月\霧月\熱月,12個月是用12個神的名字命名的,我現在在俄羅斯留學有拉丁語課
㈣ 俄羅斯帝國的行政區劃
全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2280萬平方千米,人類史上僅次於大英帝國和蒙古帝國。最東曾占據阿拉斯加(1867年賣給美國),勢力范圍廣大。為了更好地管理,俄羅斯分成了81個省、20個區及1個自治區。俄國歐洲部分的政治疆界大致和東歐平原的自然邊界一致,但在此之外它還佔有芬蘭會議王國以及波蘭會議王國。它的北界達到了北冰洋以及北冰洋中的諸島。俄羅斯帝國的烏拉爾山以東部為其亞洲北部的領地,西伯利亞以及其南部的草原。俄羅斯帝國的亞州部分和歐洲部分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以及裏海—高加索山脈為界。南界達到了黑海東南岸以及高加索山脈。西部邊界在傳統意義上從科拉半島途徑波羅的海直到多瑙河河口,包含了俄羅斯所佔有波蘭的部分。西邊鄰國有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帝國,以及羅馬尼亞。 另外還有俄羅斯帝國的附庸國和保護國,比如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和1914年後的圖瓦共和國(唐努烏梁海)等則在俄羅斯的亞洲部分佔了11個省,17個區和一個自治區(薩哈林)。而除俄羅斯本土外,還有另外8個在芬蘭,10個在波蘭。俄羅斯的歐洲部分因此擁有了59個省和一個區(頓河區),而戰爭部長對頓河區擁有管轄權;其他的也都有自己的省長和副省長,後者主要是管理當地政府。
此外,通常在幾個省的省長之上還設有一個秘書長,秘書長一般擁有調動自己管轄范圍內軍隊的特權。1906年,俄羅斯帝國已經在芬蘭、華沙、維爾紐斯、基輔、莫斯科和里加設有秘書長。較大的城市(聖彼得堡、莫斯科、敖德薩、塞瓦斯托波爾、刻赤、尼古拉耶夫、羅斯托夫)還有獨立於省的,它們自己的管理系統;在這些城市中總警監相當於省長。 彼得大帝在1721年時改稱自己為皇帝,並且宣布自己為全俄羅斯的皇帝。之後的統治者也一直延用這個名稱,一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被推翻為止。
俄羅斯的君主在1547–1721年間一直使用沙皇這個稱號,但之後都是使用皇帝這個名稱,只是在中文半音半意的譯法下,還是稱其為沙皇。
皇帝的權力在十月宣言之前被兩項規定所限制,其目的是為了保護現有的體制。教宗保羅一世認為,皇帝和其配偶都必須是東正教教會的成員之一,而且必須要遵守繼承權法(PaulineLaws)的規定。但是到了1905年10月17日,情況就改變了,皇帝自願限制他的立法權力。他認為在沒有經過帝國杜馬(一個自由選舉產生的國民議會)的同意下,任何提案皆無法通過成為法律。雖然在1906年4月28日時出現了與上述道德責任相關的法律,並且和組織法一起擴增,但同時皇帝仍然握有解散杜馬的權利,並且他也行使了這項權利。 根據1906年2月20日制定的法律,帝國議會和帝國杜馬合並成為立法的上議院,並且皇帝的立法權從這個時候開始只有和兩議院合作才能正常運作。
帝國議會,或稱為英制議會,因為上述的原因而重組,並且產生了196個席位,其中有98個由皇帝題名,剩下的98人則是由選舉產生,而且總理也是其成員之一。關於這些當選議員,其中有3人是希臘正教的僧侶神父,另外3人是負責掌管教區或世俗職務的白神父,剩下的18人是貴族,6人是大學或科學學院的成員,以及6人來自商會,6人來自工業局,18人來自有地方自治局的政府,其餘16人則無,並且有6位來自波蘭。然而當立法單位和杜馬合作後,該組織的提案卻確很少被實行。 根據1905年10月18日起的法律規定,用作支持沙皇的最高議會被建立,並在政府首腦的名義下,設立了俄羅斯首相。俄國政府由其所有的政府部門和它們的部長組成,各部長並列在下:
皇家法庭法官;外交部長;戰爭部長;海軍司令經濟部長;工商業部長(1905年創立);國務部長(包括保安,醫療,審查及出版,郵政及通訊,涉外領土事務,事務統計);農業部長;交通部長;司法部長;教育部長。 帝國杜馬或是英制杜馬(杜馬帝國)組成了俄羅斯國會的下議院,共有442個席位,並且擁有極度復雜的選舉方式。這些會員的工作是爭取佔了其中壓倒性多數的富裕人家支持,尤其是地主階級,並且代表俄羅斯人民發聲。除了中亞之外的每一個省,都會推舉出幾個成員,並且他們大多來自大城市。然而這還不表示他們能成為正式議員,他們還必須通過由農民、公民和地主階級的決選才能正式出任。然而當代表團代表較弱勢的業主出席時,那些富有的業主們將會親自上陣,公民(都會人士)則是依照課稅財產被分成兩類,並且被選為省代表團的成員,農民則是由小行政區的代表團所代表。工人階級則是以特別的方法對待,如果不是每個工廠任用50個員工,則是選出一個或以上的代表參加代表團。
在代表團里他們進行了秘密的過半數獲勝選舉,優勝者可以代表其參加杜馬英制議會。自從這些人形成了保守勢力(下議院和公民),改革派的人得已擁有從各階層政府推選出一個人參加代表團的權力。因此如果杜馬擁有一些激進份子,那是因為他們享有了七個大城市的特殊專營權,分別是聖彼得堡、莫斯科、基輔、敖德薩、里加和波蘭的華沙和羅茲。然而地方會直接選出杜馬的成員,雖說他們的選舉是依照應稅財產而有所區別的,並且如此一來會給有錢人家一些優勢,以及選出相同數量的代表。 最神聖的主教會議(1721年成立)是俄羅斯正教會的最高政府機關。這是一個由世俗檢察官主持,代表著沙皇,以及莫斯科,聖彼得堡,基輔三個大城市和喬治亞的大主教,另外還有輪流任職的主教。
㈤ 俄國各個時期的名稱
俄國名稱的先後變化是:沙俄、蘇俄、蘇聯、俄羅斯。
1、近現代上的俄國,沙皇統治時期稱為沙俄,從1574年起至1917年,其中1721年-1917年也被稱做俄羅斯帝國。
莫斯科大公伊四世在位時,希望自己能像古代羅馬皇帝凱撒那樣行使權力,不滿大公這一稱號,於是在1547年1月16日加冕改稱沙皇。莫斯科公國由此成為沙皇俄國,簡稱沙俄。
2、1917年十月革命後建立了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從1917年起至1922年。
3、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從1922年起至1991年。
4、1991年蘇聯解體,現在稱為俄羅斯,從1991年起至今。
1992年4月16日,俄羅斯第6次人代會決定將國名改為「俄羅斯」,從而恢復了歷史上的名稱;17日,最後決定使用兩個同等地位的正式國名「俄羅斯聯邦」和「俄羅斯」。
(5)俄羅斯十月區又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俄羅斯,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國旗為白、藍、紅三色旗,國徽主體為雙頭鷹圖案。
俄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最大加盟國俄羅斯繼承蘇聯大部分軍事力量。擁有世上最大的核武器庫。在「一超多強」的國際體系中,俄羅斯是有較大影響力的強國,其軍工實力雄厚,特別是高等教育、航空航天技術,居世界前列。俄羅斯還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對安理會議案擁有一票否決權。此外,俄羅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
旅遊景點
1、克里姆林宮
克里姆林宮位於莫斯科市中心,瀕莫斯科河,曾為莫斯科公國和18世紀以前的沙皇皇宮。「十月革命」勝利後,成為蘇聯黨政領導機關所在地。
始建於1156年,初為木牆,後屢經擴建,至19世紀40年代建大克里姆林宮,為一古老建築群,主要有大克里姆林宮、多宮、聖母九天教堂、參議院大廈、伊凡大帝鍾樓等。宮內塔樓中最宏偉的有斯巴達克、尼古拉、特羅伊茨克、保羅維茨、沃多夫茲沃德等塔樓。
2、彼得大帝夏宮
夏宮位於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聖彼得堡市約30公里,佔地近千公頃,是歷代俄國沙皇的郊外離宮。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
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一世下令興建夏宮,其外貌簡朴莊重,內部裝飾華貴。當時的許多大型舞會、宮廷慶典等活動都在這里舉行,彼得一世生前每年必來此度夏。1934年以後,夏宮辟為民俗史博物館。
如今,夏宮已成為包括18世紀和19世紀宮殿花園的建築群,由於它的建築豪華壯麗,夏宮因而被人們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冬宮位於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
3、斯莫爾尼宮
位於聖彼得堡市的斯莫爾尼宮建於19世紀初葉,是一座外觀典雅的三層建築。原為貴族女子學院,曾是蘇共列寧格勒州委和市委機關所在地。
4、莫斯科大彼得羅夫大劇院
簡稱大劇院,始建於1776年,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的劇院,是俄羅斯及其文化藝術的象徵。坐落在莫斯科斯維爾德洛夫廣場上。建築既雄偉壯麗,又樸素典雅,內部設備完善,具有極佳的音響效果。
5、普希金廣場
位於莫斯科市中心,舊稱苦行廣場,因舊時廣場上建有苦行修道院而得此名。1937年,為紀念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逝世100周年,當時的蘇聯政府把苦行廣場改名為普希金廣場。廣場上聳立著4米多高的普希金青銅紀念像。廣場上有個小花園,園中有花崗石台階、紅色大理石噴泉、飾燈等,景色優美。
㈥ 1917俄國十月革命前後稱呼
剛好顛倒
二月資產階級革命(最後由孟什維克及社會革命黨等資產階級黨派掌權)前的俄國叫俄羅斯帝國,即「沙皇俄國」,叫沙俄
二個資產階級革命後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前的俄羅斯可以叫俄國,或者白衛俄國。
十月革命後到1922年蘇聯成立前的俄羅斯叫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既蘇維埃俄國,簡稱「蘇俄」。
192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此時我們通常叫她蘇聯。
1991年,十五個加盟國都退出了蘇聯,蘇聯解體。都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其中最大的叫俄羅斯聯邦,我們叫她俄羅斯,俄國不怎麼常用。
㈦ 俄羅斯十月區行政中心
羅斯托夫州十月區
區首府卡梅諾洛姆尼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