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俄羅斯冬宮的由來
俄羅斯冬宮 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日博物館。冬宮由著名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建於1754年至1762年的宏偉建築呈現封閉長方形,是一座三層樓房,是18世紀中葉俄國巴羅克式建築的典範。曾經是沙皇的宮殿和住所,1922年起改作國家博物館。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冬宮面向宮殿廣場,中央稍微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神巨像。 冬宮收藏有世界各國的藝術品,油畫、雕像、地毯、傢具、工藝品等一應俱全,和法國巴黎的盧浮宮、美國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齊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內有400個展廳和陳列室,其中古希臘的瓶繪藝術、古羅馬的雕刻藝術...
㈡ 冬宮在哪個國家哪個城市
如指著名的昔日沙皇皇宮(現為艾爾米塔什博物館)
其在俄羅斯西北部的聖彼得堡(舊名列寧格勒)。
㈢ 俄羅斯冬宮丶夏宮原名叫什麼
俄羅斯的冬宮和夏宮:
冬宮(Winter Palace,俄文:Эрмитаж): 一般被稱為埃爾米塔日博物館,以古文字學研究和歐洲繪畫藝術品聞名世界。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這是戰勝敵人的象徵。
俄羅斯夏宮又稱彼德宮(Peter the Great's Summer Palace),坐落在芬蘭灣南岸的森林中,距離市區29公里。始建於1714年,建築豪華壯麗,被譽為「俄羅斯的凡爾賽」。 夏宮是聖彼得堡的早期建築。
㈣ 冬宮的介紹
冬宮(Winter Palace,俄文:Эрмитаж)音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坐落在聖彼得堡宮殿廣場上,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它是18世紀中葉俄羅斯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與倫敦的大英博物館、巴黎的盧浮宮、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起,稱為世界四大博物館。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
㈤ 為什麼說冬宮是聖彼得堡最耀眼的巴洛克建築
冬宮是俄羅斯帝國強大和皇權的象徵,被公認為聖彼得堡最耀眼的巴洛克建築。作為皇宮的冬宮,最早於1710年建在涅瓦河邊,當時是荷蘭風格的兩層建築1719年根據彼得一世的指令,在距原皇宮不遠,今天艾爾米塔日劇院的地方修建了第二座冬宮,其形式明顯受北歐建築的影響。
18世紀中葉,俄羅期建築史上真正的巴洛克時代到來,以義大利人瓦托洛米奧•拉斯特雷利為傑出代表的建築師們在彼得堡及其郊外建造了許多經典建築。除冬宮外,斯莫爾尼修道院、彼得宮的大宮、皇村的葉卡捷林娜宮均是他的大手筆。1716年,拉斯特雷利跟隨作為著名雕塑家的父親,應彼得一世之邀來到剛剛興建的聖彼得堡,此行他為施展自己的才華找到了絕好的機會。1754年,彼得一世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聘請拉斯特雷利建造一座新皇宮。然而就在宮殿即將完工之時她撒手西去。次年即1762年,剛剛即位的彼得三世攜妻——不久就推翻夫皇的葉卡捷林娜二世——遷入新落成的冬宮。1762創作風格不合新女皇的口味。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尤•費爾騰•讓•瓦蘭•德拉莫特、阿•里納爾迪等幾位歐洲建築師對宮殿內部繼續進行裝飾並對原設計做了一系列改變。18世紀70—80年代,伊•斯塔羅夫、喬治•克瓦連吉又對內部做了改建。此後冬宮內外形貌基本未變,一直保持到現在。
㈥ 克里姆林宮和冬宮的區別是什麼
克里姆林宮和冬宮的區別是:
1、建造時間不同
聖彼得堡冬宮初建於1754年至1762年。
克里姆林宮建造於1156年。
2、建築特色不同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寶石和金屬框鑲制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
冬宮面向涅瓦河,中央稍為突出,有3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宮殿四周有兩排柱廊,氣勢雄偉。宮內以各色大理石、孔雀石、石青石、斑石、碧玉鑲嵌;以包金、鍍銅裝璜;以各種質地的雕塑、壁畫、綉帷裝飾。
3、歷史用途不同
冬宮原為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皇宮,十月革命後辟為聖彼得堡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一部分。該館最早是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私人博物館。
蘇聯解體前,大克里姆林宮是蘇聯政府、蘇共中央和社會團體舉行會議的場所。國家重要的文娛活動經常在這里舉行,從而有「蘇聯第二大劇院」之稱。1967年,在克里姆林宮的花園里建列寧全身塑像。
㈦ 冬宮 是什麼地方在十月革命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東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十月革命後,1922年成立國力艾爾米塔日博物館,東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1917年11月7日(時在俄國舊歷十月),革命爆發,立憲黨人毫無還手之力,革命勢如破竹,最後只剩下東宮可做據點。保衛東宮的是哥薩克、士官生以及婦女敢死隊。布爾什維克策動工人、士兵強攻要塞,同時命令攻擊「阿芙樂爾」巡洋艦(「阿芙樂爾」巡洋艦在十月革命之後,幾乎成了革命的象徵。布爾什維克策動革命,喀朗施塔得水兵是主力之一,「阿芙樂爾」巡洋艦是布爾什維克控制的最主要武力)。和彼得保羅要塞上的大炮同時向東宮開火。於是,就有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
㈧ 冬宮的歷史是怎樣的
冬宮是俄羅斯帝國強大和皇權的象徵,被公認為聖彼得堡最耀眼的巴洛克建築。作為皇宮的冬宮,最早於1710年建在涅瓦河邊,當時是荷蘭風格的兩層建築。1719年根據彼得一世的指令,在距原皇宮不遠,今天艾爾米塔日劇院的地方修建了第二座冬宮,其形式明顯受北歐建築的影響。
18世紀中葉,俄羅期建築史上真正的巴洛克時代到來,以義大利人瓦托洛米奧·拉斯特雷利為傑出代表的建築師們在彼得堡及其郊外建造了許多經典建築。除冬宮外,斯莫爾尼修道院、彼得宮的大宮、皇村的葉卡捷林娜宮均是他的大手筆。1716年,拉斯特雷利跟隨作為著名雕塑家的父親,應彼得一世之邀來到剛剛興建的聖彼得堡,此行他為施展自己的才華找到了絕好的機會。1754年,彼得一世的女兒伊麗莎白·彼得羅夫娜女皇聘請拉斯特雷利建造一座新皇宮。然而就在宮殿即將完工之時她撒手西去。次年即1762年,剛剛即位的彼得三世攜妻——不久就推翻夫皇的葉卡捷林娜二世——遷入新落成的冬宮。
1762年葉卡捷林娜二世登基不久,拉斯特雷利即被迫提出辭呈,因為這位建築師的創作風格不合新女皇的口味。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代表尤·費爾騰·讓·瓦蘭·德拉莫特、阿·里納爾迪等幾位歐洲建築師對宮殿內部繼續進行裝飾並對原設計做了一系列改變。18世紀70~80年代,伊·斯塔羅夫、喬治·克瓦連吉又對內部做了改建。此後冬宮內外形貌基本未變,一直保持到現在。
㈨ 俄國沙皇的皇宮是冬宮,還是克里姆林宮
俄國沙皇的皇宮是冬宮。
冬宮是昔日沙皇皇宮,現為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該宮由義大利著名建築師巴托洛米奧·拉斯特雷利設計,是18世紀中葉俄國新古典主義建築的傑出典範。冬宮的亞歷山大柱於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紀念1812年亞歷山大一世率俄軍戰勝拿破崙軍隊這一偉績。
(9)俄羅斯的冬宮指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克里姆林宮的「克里姆林」在俄語中意為「內城」。蒙古語中,是「堡壘」之含義。位於俄羅斯首都最中心的博羅維茨基山崗上,南臨莫斯科河,西北接亞歷山大羅夫斯基花園,東南與紅場相連,呈三角形。保持至今的圍牆長2235米,厚6米,高14米,圍牆上有塔樓18座,參差錯落地分布在三角形宮牆上,其中最壯觀、最著名的要屬帶有鳴鍾的救世主塔樓。5座最大的城門塔樓和箭樓裝上了紅寶石五角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克里姆林宮紅星。克里姆林宮享有「世界第八奇景」的美譽。
克里姆林宮整體呈不等邊三角形。面積27.5萬平方米,周長2公里多,始建於1156年。1935年在斯巴斯克塔、尼古拉塔、特羅伊茨克塔、鮑羅維茨塔和沃多夫塔等塔樓各裝有大小不一的五角星,以紅水晶石和金屬框鑲制而成,內置5000瓦功率照明燈,紅光閃閃,晝夜遙遙可見。
克里姆林宮的主要建築:列寧陵墓、20座塔樓、聖母升天教堂、天使教堂、伊凡大帝鍾樓、捷列姆諾依宮、大克里姆林宮、兵器庫、大會堂、古兵工廠、蘇聯部長會議大廈、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辦公大廈、特羅依茨克橋、無名戰士墓。克里姆林宮的建築形式融合了拜占廷、俄羅斯、巴羅克、希臘和羅馬等不同的建築風格。
㈩ 歷史上冬宮在俄羅斯主要用於什麼
很長一段時間,冬宮一直是俄羅斯沙皇的宮殿。但在恐怖分子殺死亞歷山大二世之後,亞歷山大三世將行宮搬到了卡特沁宮,只在冬宮舉行一些庄嚴的儀式,只是到了1894年尼古拉二世登基之後,冬宮才重又成為帝王的宮殿。因此又對尼古拉一世的內室重新裝修——已經有現代派的風格了。
1917年2月,臨時政府不顧文化活動家們的反對,將政府機關和各部搬到了冬宮。臨時政府在孔雀石客廳召開會議,克倫斯基端坐在亞歷山大三世以前的內室中。
為了安慰文化活動家們,臨時政府決定將冬宮的珍貴文物搬到莫斯科。盡管一部分珍貴物品挽救下來了,但是冬宮實質上卻變成了集體宿舍。
冬宮的警衛隊最初只有900~1000人,到二月革命開始增加到了2000人,此外又派了女子營的兩個連去保衛臨時政府。克倫斯基本人就有一個很大的衛隊,並頻繁更換其成員。他的衛隊駐扎到冬宮的正門大廳里,哥薩克士兵和士官生毀壞了許多圖畫,玷污了牆壁裝飾材料,給傢具淋上了墨水。
10月25日~26日,工人赤衛隊員、紅色步兵和水兵奪取了冬宮,在這之前三天,流氓兵痞毀壞、玷污了宮殿的大部分內部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