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國文學小說創作方面有什麼傑出的作家和作品
俄國文學繁榮的表現是作家眾多,名著如林,而且種類齊備。小說如岡察洛夫的《奧勃洛摩夫》(1859年)、屠格涅夫的《前夜》(1860年)和《父與子》(1862年)、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186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與罰》(1864年),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1869年)。短篇、散文、隨筆如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1852年),謝德林的《外省散記》(1856年),劇作如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1860年),詩歌如涅克拉索夫的長詩《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1863-1877年)等。在理論方面,車爾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論點,其論文《藝術對現實的審美關系》(1885年)對唯物主義美學作了重大貢獻。
屠格涅夫的出現是繁榮時期的標志。他在寫出了「多餘人」形象羅亭(同名小說,1856年)、拉夫烈茨基(《貴族之家》,1960年)之後,迅速轉向「新人」形象的創作,開了這個形象系列的先河。所謂「新人」指的是平民知識分子,即「自由民主資產階級的受過教育的代表,他們不是貴族,而是官吏、小市民、商人、農民。」而此前岡察洛夫的奧勃洛摩夫(同名小說)幾乎已是「多餘人」形象的尾聲。
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接著提供了一批「新人」的形象。此時,奧斯特洛夫斯基(1823-1886)的《大雷雨》等劇作和涅克拉索夫(1821-1898)的《在俄羅斯誰能快樂而自由?》分別在戲劇和詩歌方面拓寬了文藝表現生活的范圍。前者將商人、演員、教師、店員、侍役等中下層人物搬上了舞台,後者則把農民、小知識分子引進了文學。
⑵ 俄羅斯最著名的文學作家是誰,作品有那些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出生於貴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學,1847
年退學回故鄉在自己領地上作改革農奴制的嘗試。1851~1854年在高加索軍隊中服役並開始寫作。1854~1855年參加克里米亞戰爭。1855年11月到彼得堡進入文學界。
1857年托爾斯泰出國,看到資本主義社會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滅社會罪惡的途徑,只好呼籲人們按照「永恆的宗教真理」生活。1860~1861年,為考察歐洲教育,托爾斯泰再度出國,結識赫爾岑,聽狄更斯演講,會見普魯東。1863~1869年托爾斯泰創作了長篇歷史小說《戰爭與和平》。
1873~1877年他經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
70年代末,托爾斯泰的世界觀發生巨變,寫成《懺悔錄》(1879一1882)。80年代創作:劇本《黑暗的勢力》(1886)、《教育的果實》(1891),中篇小說《魔鬼》(1911)、《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克萊采奏鳴曲》(1891)、《哈澤·穆拉特》(1886~1904);短篇小說《舞會之後》(1903),特別是1889~189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復活》是他長期思想、藝術探索的總結。
托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朴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
⑶ 有哪些必讀的俄羅斯文學作品
俄羅斯文學,尤其是二戰前和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之一,就其所處理的思想、所提出的問題以及作為個人和社會與世界互動的人類生活的分析而言。
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現實主義潮流而聞名,受到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擁護,但也受到其他作家的追捧。
俄羅斯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有:
高爾基:俄國工人階級的社會現實主義,他是布爾什維克宣傳在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和之後的海報男孩。但是高爾基的忠誠要比蘇聯機器釋放的東西復雜得多。最重要的是,他堅定不移地倡導工人階級解放,無產階級斗爭,理性、積極的觀點,以及在日益黑暗的世界中永不停止的理想主義,使他不僅成為蘇維埃俄國人欽佩的人物,而且成為全世界意識形態清醒的讀者欽佩的人物。
⑷ 俄羅斯文學三巨頭是誰他們有哪些經典著作
俄羅斯文學三巨頭是: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
1、列夫·托爾斯泰是現實主義的頂峰作家之一。他的文學傳統不僅通過高爾基而為蘇聯作家所批判地繼承和發展,在世界文學中也有其巨大影響。在文學創作和社會活動中,他提出了「托爾斯泰主義」,對很多政治運動有著深刻影響。列寧曾表示,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
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2、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和「現實主義作家」,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朴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代表作:《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
3、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和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代表作:《女房東》、《地下室手記》、《罪與罰》、《賭徒》等。
⑸ 蘇聯最著名的文學著作有那些謝謝
有奠基者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在我國知名度極高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青年近衛軍》。
在世界范圍內享有盛譽的肖洛霍夫的《靜靜的頓河》、帕斯捷爾納克的《日瓦戈醫生》等。
⑹ 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作品主要都有什麼能推薦一兩部優秀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嗎
巴別爾《騎兵軍》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
布寧的《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俄羅斯庄園文化傳統消逝的一曲輓歌
別雷的《彼得堡》——關於一個文化母題的現代主義思索
阿赫瑪托娃的《安魂曲》——20世紀俄羅斯民族的史詩性悲歌
⑺ 俄國現當代有什麼經典的文學作品
小仲馬小說代表作《茶花女》、萊蒙托夫的代表作是《當代英雄》、
雨果的代表作之《巴黎聖母院》、《悲劇世界》
福樓拜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英國的三位女作家,蓋斯凱爾夫人,歐洲文學史上最早反映勞資矛盾的作家,代表作《瑪麗·巴頓》;夏綠蒂·勃朗特,代表作《簡·愛》;愛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嘯山莊》。
斯丹達爾的代表作《紅與黑》
巴爾扎克的《人間喜劇》
⑻ 俄國或者前蘇聯著名的作家及代表作有哪些
俄國文學最光輝的時代可以說是19世紀。正是在這一時期,俄國文學語言之父亞歷山大·普希金創作了自己的作品(《葉甫蓋尼·奧涅金》、《大尉的女兒》等等)。19世紀不僅是俄國文學、也是世界古典文學大師的創作時代。該時代的作家主要有:
亞歷山大·格里鮑耶多夫(《聰明誤》)
米哈伊爾·萊蒙托夫(《童僧》、《當代英雄》等)
尼古拉·果戈理(《狄康卡近鄉夜話》、《死魂靈》等)
劇作家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狼和羊》等)
費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白痴》等)
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伊萬·屠格涅夫(《父與子》、《羅亭》、《貴族之家》等)
伊萬·岡察洛夫(《奧勃洛莫夫》、《懸崖》等)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誰在俄羅斯過好日子》、《俄羅斯婦女》等)
米哈伊爾·薩爾蒂科夫-謝得林(《外省札記》、《一個城市的歷史》等)
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安東·契訶夫的創作時期(《櫻桃園》、《三姐妹》、《海鷗》等)。隨著「革命的海燕」、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奠基人高爾基出現在文壇上(《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母親》),文學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同時俄國古典文學傳統在伊萬·布寧、亞歷山大·庫普林等人的創作中得到繼續。伊萬·布寧的中篇小說《米佳的愛情》和長篇自傳體小說《阿爾謝尼耶夫一生》前四部享譽歐洲。庫普林的《阿列霞》和《石榴石手鐲》,在世界范圍內也算得上寫得最美的愛情小說。
20世紀初被認為是俄國詩歌的「白銀時代」,新流派不斷涌現。象徵派詩人亞歷山大·勃洛克正處在創作極盛期,高唱對永恆之美的渴求(《陌生女郎》、《美女詩抄》)和對新的歷史時代的歡迎(《十二個》)。勃洛克的同時代人中有著名的阿克梅派尼古拉·古米廖夫、安娜·阿赫瑪托娃、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以及此時的未來主義者、稍後成為旗幟鮮明的革命擁護者的弗拉基米爾·馬雅科夫斯基(《好!》、《弗拉基米爾·伊里伊奇·列寧》)。
20世紀初文壇上還活躍著這樣一些天才作家和詩人: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日瓦戈醫生》)、安德烈·普拉東諾夫《切文古爾鎮》、《地槽》)、羅斯農村的吟唱者、抒情詩人謝爾蓋·葉賽寧(《安娜·斯涅金娜》、《二十六人的歌謠》、《黑影人》)、米哈伊爾·布爾加科夫(《白衛軍》、《大師與馬格麗特》)。
接下來的一代也在俄國和世界文學史上留下自己的印痕,他們是:小說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新開墾的處女地》)、維克多·阿斯塔菲耶夫(《魚王》)、詩人康斯坦丁·西蒙諾夫(《等著我吧》)、亞歷山大·特瓦爾多夫斯基(《瓦西里·焦爾金》、《路邊的房子》)等。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的創作在俄國文學史上佔有特殊地位(《古拉格群島》、《癌症樓》)。
近年來,俄國文學中呈現出兩種相互矛盾的現象:一方面,阿列克桑德拉·馬里尼娜、達麗婭·敦佐娃、鮑里斯·阿庫寧(所有名字都是筆名)等作者的小說和偵探題材空前流行;另一方面,也有不少純正文學名副其實的繼承者——弗拉基米爾·馬卡寧(《地下活動,或時代英雄》)、塔季揚娜·托爾斯塔婭(《克斯》)。
⑼ 18世紀後期俄羅斯文學史上都有哪些傑出的作品
感傷主義詩人德米特里耶夫(1760-1837)以寓言、歌謠見長。而貴族革命家拉季舍夫(1749-1802)的《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1790)則是俄羅斯文學史上第一部強烈反對農奴制的力作。他真實地寫出了農民的困苦和抗議,並用書中《自由頌》一詩大膽歌頌17世紀英國革命,但其抒發感受的章節仍保持感傷主義的特點。這部作品沒有對當時的文學產生直接影響,其效果到十二月黨人革命時才顯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