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加拿大总理和澳大利亚的总理都是几年进行一次选举啊
美国4年,英国5年,加拿大5年, 澳大利亚5年
美国总统(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也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美国总统一职根据1788年通过的美国宪法而设立,第一任总统于1789年上任。第22修正案规定,美国总统每届任期为4年,最多可以连任一届。
英国大选必须在每次国会任期开始之前举行。国会最长的任期为5年,前后两次大选的间隔应超过竞选活动和新国会组建的时间之合(通常为5至8周)。实际的大选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举行。5年任期从大选之后的第一次国会会议开始计算。大选时间的选择在于在任首相的决断。此项决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广受好评,它通常在掌权约4年之后“要求”举行大选,以达到掌权时间的最大化。
首相请求君主使用皇家公告的方式(Royal Proclamation)解散国会。公告同时要求公布各个选区请求大选的正式大选文书(Writs of Election)。大选将在公告发布之日起17个工作日之后进行。
从1935年起,每届大选都在周四举行。1945年至2001年的16次大选中,在10月举行的有4次,6月也有4次,5月有3次,2月有2次。
英国内阁将在大选之前强制隔离。在大约6周的时间里,政府各部门不允许同公众就任何新的或有争议的政府动议(如改革动议、行政和立法变化等等)进行交流。
⑵ 澳大利亚换总理对中国而言意味着什么澳大利亚新总理是谁
9月14日晚,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以10票优势赢得自由党党首投票,将取代阿博特担任澳大利亚新一任总理。
《环球时报》的社论称,特恩布尔在对华外交上表现出严谨。他近来强调二战时期中国是西方一个很重要的盟友,甚至认为澳因为中国的抵抗而转危为安。他被认为是在中国话题上思考深、说话也有水平,表现出熟稔中国近代史的人物。
“然而这是否意味着特恩布尔会推行更加友好的对华政策,是不太确定的。事实上中澳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冲突,阿博特显得在政治上亲美,但他后来意识到必须同中国保持密切关系,从而加快了中澳自贸协定谈判,最终签署协议。但另一方面,美国的影子长期存在于中澳之间,澳在中美之间摆动的基本逻辑很难改动。”
这篇社论认为,特恩布尔大概会在避免言语冒犯中国方面做得比阿博特好,因为此前他表现了对华说话礼貌的意愿和水平。但是他估计不会在加强美澳军事合作方面往回缩,华盛顿一直通过加强这种合作增加对中国的心理压力,而澳也一直给予了配合。因此特恩布尔有可能成为中国与之打交道感觉“相对舒服些”的澳总理。
《环球时报》认为:“必须看到这不是澳大利亚政权一次意义非凡的易主,它所能对应的实质变化,包括中澳关系的实际利好,或许都将有限。
⑶ 澳大利亚总理几年选举一次谢谢!!
一般3年一次,不过现在澳大利亚局势不稳,随时都有可能大选,和日本,加拿大比较类似,吉拉德也是随时可能下台。
⑷ 澳大利亚总理是谁
约翰·霍华德总理于1996年3月11日宣誓就任澳大利亚总理,成为自联邦成立以来的第25位总理。霍在联邦议会中代表悉尼西北郊的贝纳龙选区,自1974年以来, 每次联邦选举中均成功当选。霍1939年7月26日出生于悉尼。1961年毕业于悉尼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62年7月获新南威尔士州最高法院事务律师资格。 就任总理前,曾在政府和反对党中担任要职。1975年曾任商业和消费者事务部长。其后任特别贸易谈判部长并担任联邦财政部长达五年之久。两度出任反对党领袖(1985-89、1995-96年)。过去二十年来一直引领澳公众关于经济改革核心问题的辩论,包括劳动力市场、税收、私有化、放松金融管制、关税等。
⑸ 历任澳大利亚总理
1埃德蒙·巴顿 保护主义党 1901年1月1日 1903年9月24日
2 阿尔弗雷德·迪金(Alfred Deakin) 保护主义党 1903年9月24日 1904年4月27日
3 克里斯·沃森(Chris Watson) 工党 1904年4月27日 1904年8月18日
4 乔治·里德(Sir George Reid) 自由贸易党 1904年8月18日 1905年7月5日
- 阿尔弗雷德·迪金(Alfred Deakin)(第2次) Comwlth. Liberal 1905年7月5日 1908年11月13日
5 安德鲁·菲舍尔(Andrew Fisher) 工党 1908年11月13日 1909年6月2日
- 阿尔弗雷德·迪金(Alfred Deakin)(第3次) Comwlth. Liberal 1909年6月2日 1910年4月29日
- 安德鲁·菲舍尔(Andrew Fisher)(第2次) 工党 1910年4月29日 1913年6月24日
6 约瑟夫·库克(Joseph Cook) Comwlth. Liberal 1913年6月24日 1914年9月17日
- 安德鲁·菲舍尔(Andrew Fisher)(第3次) 工党 1914年9月17日 1915年10月27日
7 比利·休斯(Billy Hughes) 工党 1915年10月27日 1916年11月14日
- 比利·休斯(Billy Hughes)(第2次) 国家工党 1916年11月14日 1917年2月17日
- 比利·休斯(Billy Hughes)(第3次) 民族党 1917年2月17日 1923年2月9日
8 斯坦利·布鲁斯(Stanley Bruce) 民族党 1923年2月9日 1929年10月22日
9 詹姆斯·斯卡林(James Scullin) 工党 1929年10月22日 1932年1月6日
10 约瑟夫·莱恩斯(Joseph Lyons) 联合澳大利亚党 1932年1月6日 1939年4月7日
11 佩吉(Sir Earle Page) 乡村党 1939年4月7日 1939年4月26日
12 罗伯特·戈登·孟席斯 联合澳大利亚党 1939年4月26日 1941年8月28日
13 亚瑟·法登(Arthur Fadden) 乡村党 1941年8月28日 1941年10月7日
14 约翰·卡廷 工党 1941年10月7日 1945年7月5日
15 弗兰克·福德(Frank Forde) 工党 1945年7月6日 1945年7月13日
16 约瑟夫·本尼迪特克·奇夫利(Ben Chifley) 工党 1945年7月13日 1949年12月19日
- 罗伯特·戈登·孟席斯(第2次) 自由党 1949年12月19日 1966年1月26日
17 哈罗德·霍尔特(Harold Holt) 自由党 1966年1月26日 1967年12月19日
18 约翰·麦克尤恩(John McEwen) 乡村党 1967年12月19日 1968年1月10日
19 约翰·格雷·戈顿(John Gorton) 自由党 1968年1月10日 1971年3月10日
20 威廉·麦克马洪(William McMahon) 自由党 1971年3月10日 1972年12月5日
21 爱德华·惠特拉姆(Gough Whitlam) 工党 1972年12月5日 1975年11月11日
22 约翰·马尔科姆·弗雷泽 自由党 1975年11月11日 1983年3月11日
23 罗伯特·詹姆斯·李·霍克 (Robert James Lee Hawke) 工党 1983年3月11日 1991年12月20日
24 保罗·约翰·基廷 工党 1991年12月20日 1996年3月11日
25 约翰·霍华德 自由党 1996年3月11日 2007年12月3日
26 陆克文 工党 2007年12月3日
⑹ 澳大利亚总理会下台吗
今天新任的吉拉德总理理论上只有3个月的寿命 因为工党是上次大选组阁多数党,因此工党领袖一般就是总理.本次吉拉德这个总理有效任期不是往常的3年,而是类似一个过渡看守总理一样,在今年10月份新大选开始后就有可能因为工党没得到多数组阁地位而下台.
这次变更总理更类似一个工党的竞选策略,因为陆克文国内支持率日趋低下,所以换个领袖旗帜以图大选前最后的挽回局面
⑺ 澳大利亚三月仨总理 中澳关系如何演变
澳大利亚大选,自由党国家党联盟领袖阿博特击败陆克文,出任新一任政府总理。至此,澳工党6年执政期终结,反对派改写历史。值得注意的是,短短三个月内,澳大利亚总理已换了三人,从“铁娘子”吉拉德,到“知华派”陆克文,再到如今的“政治粗汉”阿博特,澳大利亚领导人频繁更迭,中澳关系又将如何演变? 关于对华政策,吉拉德在任时期,她紧随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特别把中国和网络攻击作为澳大利亚国家安全的主要担忧,并与美国紧密军事互动,矛头直指中国,这一偏向美国的政策遭到了澳国内学者的批评。事实上,吉拉德随后也微调了对华政策,将“中国威胁”淡化成“一定程度的竞争”,并有意提升中澳战略合作,“修补”中澳关系。 而陆克文时期,对中国貌似友好,但态度实则摇摆不定。他是西方第一位会讲流利华语的领导人,但这个所谓的中国通“知华”却不“亲华”,据爆料,他甚至一度建议美国“在必要时对华动武”。然而,他又时不时对中国示好,就拿TPP协议来说,该协议是美国维护霸权对付中国的一个手段,而陆克文则想让中国入伙,明显拉拢中国。总而言之,在对华政策上,陆克文是一位现实主义者,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 从上两任政府可见,澳大利亚对中国外交政策的总体基调是温和,尽管不能否认一些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鹰派作为等,虽然在政治上“抛弃”中国,但在经济上澳大利亚对中国却十分依赖,尤其是铁矿石,农产品和其他资源。而在当下,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轮番冲击,中国经济却能保持增长,澳大利亚经济比以往更需要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对华政策当然不能偏鹰派。 澳大利亚新一任总理阿博特改写历史,中澳关系似乎也将改写。总总迹象似乎表明,中澳关系或将开启新篇章。在竞选之际,阿博特就与陆克文不约而同的打出了“对华经济牌”。阿博特也表示,亚洲是他上台的主要外交政策重点,他将把与亚洲的关系放在第一位。而在上台后,他的首次外访将选择印尼、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而非传统盟友英国和美国。 可见,阿博特的外交政策是“亚洲第一”,而经济利益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则必然成为阿博特的重要目标。而他似乎也非常看好中国,在吉拉德大谈“中国威胁”之际,阿博特就曾直言反驳,中国不是澳最大威胁,相反,中国崛起对澳大利亚来说极其有利。而阿博特的青睐似乎也揭示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阿博特上台,与英美的传统盟友关系预计不会改变,但相比前任的对华现实主义,阿博特貌似更为友好,中澳关系或将突破温和状态,开启更为友好的新篇章。
⑻ 澳大利亚现任总理是谁
朱莉娅·艾琳·吉拉德(英文:Julia Eileen Gillard),澳大利亚政治人物,生于英国威尔士格拉摩根山谷的小镇巴瑞,墨尔本大学法律和文学双学士学位毕业。2010年6月24日,朱莉娅·吉拉德当选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
⑼ 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什么时候成为澳大利亚总理的
2015年9月14日,澳大利亚主要执政党自由党举行议会党团投票,通讯部长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以54票对44票击败总理托尼·阿博特,当选党首。
2015年9月15日,马尔科姆·特恩布尔在堪培拉澳大利亚总督府宣誓就职,成为澳大利亚第29任总理。
特恩布尔是资深政治人物,在中国话题上思考深,谈得有水平。他今年曾提醒,中国是澳二战中坚持最久的盟友,“不能想象没有中国对我们人民、文化所做贡献,现代澳大利亚会什么样。”
⑽ 特恩布尔辞职谁将成澳大利亚新总理
特恩布尔辞职,莫里森将成澳大利亚新总理。
据英国广播公司最新消息,澳大利亚财政部长莫里森赢得党团会议投票,成为自由党党首,将成为澳大利亚新任总理。
21日,特恩布尔才在自由党的内部表决中,以48票对35票击败挑战其领导地位的前内政部长达顿,留任党首和总理。
23日,特恩布尔再遭“逼宫”,被视为强硬保守派的达顿透露,他有信心已争取到足够的支持可推翻立场温和的特恩布尔。
来源:凤凰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