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三次g20峰会的召开内容及其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各方要求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发言权的呼声更多更高。1999年9月25日,八国集团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这个国际论坛由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和来自19个国家的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组成,宗旨是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新机制,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增长。
[编辑本段]关于G20
创始:
二十国集团 (Group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国集团的财长在华盛顿宣布成立的。 宗旨:推动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以寻求合作并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2009年伦敦峰会成员:
二十国集团由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中国、巴西、阿根廷、墨西哥、韩国、印度尼西亚、印度、沙特阿拉伯、南非、土耳其等19个国家以及欧盟组成。这些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约占全世界的85%,人口则将近世界总人口的2/3。
运作方式:
二十国集团以非正式的部长级会议形式运行,不设常设秘书处,主席采取轮换制。该集团的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每年举行一次。每年的部长级例会一般与七国集团财长会议相衔接,通常在每年的年末举行。会议由主席国及一些国际机构和外部专家提供秘书服务和支持,并可根据需要成立工作小组,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评审和提出对策建议。
特邀代表:
为了确保20国集团与布雷顿森林机构的紧密联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世界银行行长以及国际货币金融委员会和发展委员会主席作为特邀代表也参与该论坛的活动。
G20与中国:
中国是二十国集团的创始成员,并于2005年作为主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七届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
[编辑本段]峰会规模
欧盟、美中日俄韩;德英法意加;澳大利亚,南非 印度 印尼、巴西、沙特、墨西哥 土耳其 阿根廷 20国"G20" 另加 荷兰 西班牙 等 欧盟 成员国 列席--- G20 升级为 全球金融峰会 国民生产总值 占全球 90%,人口占 全球总人口 2.2/3 贸易 占世界80% (包括欧盟内部贸易)
[编辑本段]G20峰会宣言全文
1、
在世界经济和金融市场遭遇严重挑战时,我们即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于20胡锦涛出席会议间隙与奥巴马会谈08年11月15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一次初步会议。我们决定增强相互合作,努力恢复全球经济增长,实现全球金融体系的必要改革。
2、
在过去几个月,我们各国采取了紧急和特别措施以支撑全球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这些努力必须要继续下去。同时,我们必须推进改革以确保全球性的危机比如这次危机不再发生。我们的工作将遵循一个共同信念,即市场原则、开放的贸易和投资体制、受到有效监管的金融市场,将培养活力、创新和创业精神,这些是经济增长、就业和减少贫困所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 目前危机根源
3、
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资本流动性日益增长并且此前十年保持着长期稳定性,市场参与者过度追逐高收益,缺乏风险评估和未能履行相应责任。同时,脆弱的保险业标准、不健全的风险管理行为、日益复杂和不透明的金融产品以及由此引发的过度影响,最终产生了体系的脆弱性。在一些发达国家,决策者、监管机构和管理者没有充分地意识到并且采取措施应对金融市场正在扩大的风险,未能及时实施金融革新或者未能考虑本国监管不力所产生的后果。
4、
除了其它原因以外,导致当前形势主要因素是不一致和不够协调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充分的结构改革,这阻碍了全球宏观经济可持续发展,导致风险过度,最终引发严重的市场混乱。 采取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5、
截止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采取了强有力的重要措施,以刺激经济,提供流动性,增强金融机构的资本,保护储蓄存款,弥补监管不力,解冻信贷市场。我们正在努力确保国际金融机构能够向全球经济提供重要的支持。
6、
为了稳定金融市场和支持经济增长,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做。经济发展势头在主要经济体正在大幅度地减弱,全球经济发展预期下滑。过去十年对全球经济发展作出贡献的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当前尽管享受着良好的增长,但是正在日益受到全球经济下滑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7、
面对全球经济恶化形势,我们同意在紧密的宏观经济合作基础上采取广泛而必要的应对政策,以恢复经济增长,避免消极后果,支持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际。作为实现这些目标和应对长期挑战而立即采取的措施,我们将继续加强努力并且实施任何必要的更进一步的行动,以稳定金融体系。 认可货币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就同在本国所认可的一样。 在保持有助于金融可持续性发展政策架构同时,利用财政措施刺激国内需求。帮助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在当前金融困难时期获得资金支持,其中包括流动性能力和项目支持。我们强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应对危机方面的重要作用,欢迎它的短期流动性支持,推进正在进行的对其设施和支持的评审,以确保灵活性。 鼓励世界银行(World Bank)和其他多边开发银行(MDB)全力支持开发计划,我们对世界银行最近在基础设施和贸易融资领域所推出的新措施。 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它多边开发银行,具有充分的资源在克服危机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金融市场改革的共同原则
8、
除采取上述措施以外,我们将实施改革。这些改革将加强金融市场和监管体系,以避免危机再次发生。管理是各国监管机构防御市场动荡的首要职责,我们的金融市场已经全球一体化,因此增强监管机构的国际合作,强化必须的国际标准并且予以切实执行显得非常必要,这样才能防止不利的跨边境、跨地区和全球性的影响全球发展的国际性金融混乱的出现。监管者必须确保他们的行动支持市场原则,避免对其它国家产生可能的不利影响,其中包括监管套利行为和支持市场竞争、活力和创新。金融机构对当前市场混乱也必须承担责任,应当尽自己职责克服现状,包括承担亏损,改善透明性,加强自己管理和风险管理。
9、
我们承诺执行与以下改革共同原则相关的政策。 ·增强透明性和责任性。我们将增强金融市场透明度,其中包括提高复杂的金融产品必须的透明性,确保公司财务状况完全和准确无误的公开。其目的是防范官员过度冒险。 ·增强有效管理。我们承诺加强我们的监管体系,谨慎监督和强化风险管理,确保所有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受到管理或者接受监督。我们将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加强对国际行为准则的执行。在确保监管有效的同时,我们还将使监管体系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更加有效率,确保创新并且刺激金融产品及服务中交易的扩展。我们承诺我们国家监管体系评估透明。 ·促进金融市场诚信。我们承诺,通过对投资者和消费者保护给予支持、避免损害公众利益行为发生、预防非法的操纵市场行为和欺骗以及权力滥用行为,保护合法的金融风险。我们还将促进信息共享,其中包括尚未承诺实施关于银行保密性和透明度国际标准的地区。 ·加强国际合作。我们呼吁,我们的国家和区域性监管机构在遵循一致性原则基础上制定规章以及其他措施。监管机构将加强他们同金融市场所有层面的协调和合作,其中包括跨国境的资本流动。作为首先要做的事情,监管者和其它相关当局应当在防范危机、加强管理和应对措施上加强合作。 ·改革国际金融机构。我们承诺,推进布雷顿森林机构(Bretton Woods Institutions)改革,以便他们在全球经济中能够更加充分地反映不断变化的经济权数,提高其正确性和有效性。在这方面,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其中包括最贫穷国家,将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代表权。金融稳定论坛(Financial Stability Forum,FSF)成员急需向新兴经济体扩展,其它主要标准制定机构必须迅速重新审定他们的会员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同FSF及其它机构合作,更好地认识脆弱,预测潜在压力,迅速采取行动在应对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 部长和专家的任务
10、
我们承诺,迅速行动贯彻这些原则。我们将要求我们的财政部长启动程序并且排出行动时间表。一份具体措施的最初目录将以附件“行动计划”形式推出,其中包括要在2009年3月31日之前先要完成的行动。 经与其它经济体和现有机构磋商并且吸取知名独立专家的建议,我们将要求我们的财政部长拿出更多的意见,其中包括以下具体方面: ·有利于缓解周期性波动的调控政策; ·评估和修订全球会计标准; ·增强信用衍生产品市场弹性和透明度,减少系统性风险,其中包括通过改善场外交易市场基础设施; ·评估奖励措施,这涉及风险产生激励和创新; ·评估国际金融机构授权、管理和资源要求; ·界定系统性的重要性机构范围,决定他们适当的管理和监督。
11、
为了解我们在金融系统改革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将于2009年5月之前再次召开会议,检查今天同意的这些原则和决定的执行情况。 承诺全球经济开放
12、
如果致力于推动自由市场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法制、尊重私有财产、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竞争市场和受到有效监管并且有效率的金融系统,我们觉得这些改革只能成功。这些原则对经济增长和繁荣是必须的,并且已经消除了数以百万计的贫穷,而且也提高了全球生活标准。鉴于改善全球金融业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必须过度管理,否则将损害经济经济增长并且加深资本流动性紧缩,这其中包括对发展中国家。
13、
我们强调,在金融不稳定时期反对保护主义至关重要。未来12个月,我们将反对抬高投资或货物及服务贸易新壁垒,反对设置出口新限定或实施有违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的措施来刺激出口。另外,我们将努力在今年达成协议,使得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发展议程(Doha Development Agenda)有一个圆满结果。我们将指示我们的贸易部长实现这一目标,推进最终协议的达成。
14、
我们关注着当前危机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影响,特别是关注最易受损害的国家。我们重申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性,这是我们已经实施的发展援助承诺。我们将力促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来承担与自己能力和在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角色相适应的义务。在这点上,我们重申200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举行的联合国发展筹资问题会议上达成的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强调了国家所有权并且动员了发展筹资的所有资源。
15、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解决其它重要的挑战,如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粮食安全、法治、反恐、贫困和疾病。
16、
随着向前发展,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伙伴关系、合作和多边主义,我们将战胜挑战,恢复世界经济稳定与繁荣。
[编辑本段]历史渊源
1997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要求增加 发展国 在 全球经济活动中 发言权 的 呼声 日益增强 1999.6 德国科隆,美日德法英意加俄8个工业国财长提出 为防止类似亚洲金融风暴的重演,让更多国家就国际经济 货币政策举行经常性对话,以利全球金融货币体系的稳定 1999.9 华盛顿 八国集团财长 宣布成立二十国集团(G20) 论坛, 由 欧盟、布雷顿森林机构 和19国财长央行长组成 1999.12 德国 柏林,八国集团(美日德法英意加俄) 与 欧盟 及 亚 非 拉美 大洋洲 各国 财长 和 央行行长 共创 20国集团(G20) 国际经济合作 非正式 论坛会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与 世界银行 列席 G20论坛会议) 会议 旨在 促进 工业国 和 新兴市场国 就 国际经济 货币政策 和 金融体系重要问题 开展建设开放性对话 通过对话,为讨论协商 有关实质问题 奠定 广泛基础 寻求合作,推动国际金融体制 改革 并 加强 其 架构
[编辑本段]首次金融峰会
08.11美国华盛顿 各国领导亲自参与--论坛 升级为 峰会 主要 议题 包括 评估 国际社会 在 应对 当前 金融危机方面 取得 的 进展 讨论 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共商 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举措 探讨 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监管规范 推进金融体系改革等问题
[编辑本段]二次金融峰会
09.4.2 伦敦 各国领导人 提出雄心勃勃的 全球金融体系 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 及 摈弃 贸易保护主义 等主张---但未很好贯彻
[编辑本段]欧盟特别峰会
2009.9.17召开---为 9.24 "全球金融峰会"做"预热" 欧盟成员在布鲁塞尔以工作晚餐形式举行首脑会议,协调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 问题的内部立场。本会被认为是欧盟在全球金融峰会前的一次预热。在目前全球金融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的关键时刻,欧盟将以何种姿态出现在匹兹堡尤为引人关注。 欧盟是世界最大经济体,不少欧盟成员国将参加“匹兹堡全球金融峰会”,本次欧盟特别峰会是在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倡议下召开的,会议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协调欧盟各国在匹兹堡全球金融峰会上的立场。欧盟在峰会上的代表权相当充分,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四大国以及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欧盟本身都将以二十国集团成员的身份与会。 荷兰、西班牙等 欧盟成员国 也将 列席 匹兹堡第三次全球金融峰会 欧盟(27国)领导人认为: "全球峰会"已成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气候变化的重要论坛,欧盟是全球最大经济体,并且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头羊如果各成员国在“全球金融峰会”上能用“一个声音”说话,对上述问题就有更大分量,对全球经济发展的 影响也将更大。 欧盟领导人9.17以工作晚餐的形式 举行特别峰会以统一立场,会后发表:"全球匹兹堡峰会统一口径"联合声明--形成一致声音
[编辑本段]三次金融峰会
09.9.24美国东海岸宾夕法尼亚州第2大城市匹兹堡 预期展望 全球经济协同 及 复苏走向 的方式策略 成为 各方 关注焦点 中国 与发展国 特别期待 第三次金融峰会 取得 四方面 成果 一 继续 加强 宏观经济 政策协调,推动 世界经济 迅速复苏 二 推进国际金融机构结构改革,增加 发展国的发言权代表性 三 促进共同发展,关注发展国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的发展问题 四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 多哈回合谈判 取得全面平衡成果 中日领导人 将提出 共建 东亚共同体乃至亚洲共同体 的论题 美国 将推进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 并 希望 各国政府 展开合作
‘贰’ 东南亚国家联盟的主要活动
2007年1月,第12届东盟首脑会议决定在2015年建成以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的东盟共同体。2008年12月,《东盟宪章》生效,明确了建设东盟共同体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率先发起东亚区域合作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一系列区域合作机制。其
中,东盟与中日韩(10+3)、东盟分别与中国(10+1)合作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此外,东盟还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中国、俄罗斯、印度9国以及欧盟形成对话伙伴关系。
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场。2009年8月15日,中国和东盟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投资协议》,这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主要谈判已经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将如期在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
2007年11月20日,东盟10国领导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13届首脑会议上签署了《东盟宪章》和《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等重要文件。会议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这是东盟经济一体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也是一份指导性文件。2008年12月15日,《东盟宪章》正式生效。
2009年5月3日,东盟10国和中日韩(10+3)三国财长在巴厘岛会议上就规模为1200亿美元的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主要要素达成共识,并决心在2009年年底启动这一被称作“亚洲货币基金”雏形的多边货币交换机制。这一合作行动,对维护亚洲地区经济金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并将对改革和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2010年4月第16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主题为“迈向东盟共同体:从愿景到行动”,重点就进一步落实《东盟宪章》、加快共同体建设和加强后金融危机合作等进行讨论。会议签署《东盟宪章争端解决机制议定书》,发表《东盟关于持续复苏和发展的声明》、《东盟领导人关于联合应对气候变化的声明》,宣布启动东盟促进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委员会,并将妇女儿童发展等确定为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优先领域。
2010年10月第17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签署《东盟服务框架协议第8个一揽子计划》,修订《东盟货物贸易协定为大米和糖提供特殊补贴的议定书》,发表《为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增长的人力资源和技能开发东盟领导人声明》和《促进东盟妇女儿童福利和发展河内宣言》。
2011年5月,第18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主题为“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重点就加快东盟共同体建设、东亚峰会发展、柬泰边界冲突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联合声明》,表示到2022年东盟成立55周年时,东盟将更有能力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2011年11月,第19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通过了《全球大家庭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也称第三份《巴厘宣言》),阐述了东盟成员国在政治与安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应如何加强合作,并承诺在2022年建立应对全球事务的东盟共同平台。
2012年4月,第20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提升东盟一体化水平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金边宣言——东盟:共同体、共命运》、《东盟共同体建设金边议程》、《2015年实现无毒品的东盟宣言》、《“全球温和派运动”概念文件》等文件。东盟领导人还共同庆祝了东盟成立45周年。
2012年11月,第21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金边举行,主题为“东盟:共同体、共命运”,重点就确保共同体于2015年如期建成等问题进行讨论。会议发表了《东盟人权宣言》、《东盟领导人关于建立东盟区域地雷行动中心的宣言》、《巴厘协调一致第三行动计划(2013-2017)》。
2013年4月,第22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举行,主题为“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重点就进一步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建设“以人为本”的东盟进行了讨论。会后发表了《主席声明》,强调东盟当前重点仍在于加强内部建设和融合,推进政治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进程。
2015年12月31日,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发布声明说,东盟共同体当天正式成立。在同年11月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东盟峰会上,东盟领导人宣布将在2015年12月31日建成以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为基础的东盟共同体,同时通过了愿景文件《东盟2025:携手前行》,为东盟未来10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东盟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两次,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秘书处设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已举行22次首脑会议,就东盟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发展方向做出决策。
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1976年2月23日至24日,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东盟5国首脑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协调一致宣言》。
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1977年8月4日至5日,第二次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确定东盟将扩大区域经济合作,加强同美、日、澳等国和欧共体的对话和经济联系。
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
1987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三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举行。会议通过了《马尼拉宣言》。
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
1992年1月27日至28日,第四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东盟6国首脑签署了《1992年新加坡宣言》和《东盟加强经济合作框架协定》。
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
1995年12月14日至15日,第五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会议通过了《曼谷宣言》,签署了38项旨在促进相互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的文件。会议还决定在两次正式首脑会议之间每年召开一次非正式首脑会议。东盟7国首脑及与会的老挝、缅甸、柬埔寨(当时3国尚未入盟)3国领导人分别签署了《东南亚无核区条约》。
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
1998年12月15日至16日,第六次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河内宣言》、《河内行动纲领》、《“大胆措施”声明》等一系列旨在促进东盟加强经济、政治与安全合作的文件。
第七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1年11月5日至6日,第七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东盟10国领导人审议通过了《河内行动计划》的中期报告,并确定了加速东盟区域一体化、发展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优先合作项目。
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2年11月4日至5日,第八次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10国领导人就实现东盟一体化、打击恐怖主义等共同关心的地区性和国际性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讨论,并签署了《东盟旅游协定》。
第九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3年10月7日至8日,第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通过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亦称《第二巴厘宣言》),宣布东盟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共同体。
第十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4年11月29日至30日,第十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老挝首都万象举行。会议签署了《万象行动纲领》和《东盟关于一体化优先领域的框架协议》,并通过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行动纲领》和《东盟安全共同体行动纲领》。会议还决定起草《东盟宪章》,以加强东盟机制建设。
第十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5年12月12日,第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东盟宪章的《吉隆坡宣言》,以加快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建设。
第十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7年1月13日至14日,第十二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菲律宾中部城市宿务举行。会议确定了东盟宪章蓝图计划并签署了《宿务宣言》,决定成立高级别特别小组,负责起草宪章,决定在2015年建成以安全、经济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为支柱的东盟共同体。此外,会议还签署了包括《东盟反恐公约》在内的一系列文件。
第十三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7年11月,第十三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新加坡举行。会议就实现2015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加强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通过了包括《东盟宪章》《东盟经济共同体蓝图宣言》在内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重申在2015年之前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
第十四次东盟首脑会议
2009年2月27日至3月1日,第十四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中部海滨城市华欣举行。会议签署了《东盟共同体2009-2015年路线图宣言》,以及东盟政治与安全、经济、社会与文化蓝图等多项对东盟今后发展及共同体建设具有战略意义的文件。会议确立了粮食和能源安全战略计划。
第十五次东盟首脑会议
原定于2009年4月10日至12日在泰国海滨城市帕塔亚举行的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因反政府示威者冲击会场而被迫取消。之后,泰国政府曾计划6月份在泰国南部普吉举行系列峰会,但因对话国领导人无法全部出席而作罢。5月13日泰国外长甲西·披龙耶宣布,东盟与对话国系列峰会将推迟到10月下旬,与第15届东盟首脑会议合办。
2009年10月23日至25日,第十五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泰国华欣举行,主题为“增强互联互通,赋予人民权力”。会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东盟政府间人权委员会的宣言,并发表了加强东盟教育合作和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第十六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0年4月8日至9日,第十六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东盟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以及东盟应对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会议期间,东盟各国还签署了《东盟宪章框架内争端解决机制协议》,确定将在《东盟宪章》框架内以规则来解决各成员国之间的争端。
第十七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0年10月,第十七届东盟首脑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通过了促进经济复苏和人力资源开发的《东盟宣言》、旨在加强保障东盟地区妇女儿童福利的《河内宣言》、《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以及实施海上搜救合作的文件。
第十八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1年5月7日至8日,第十八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发表主席声明,表示东盟领导人将继续致力于建设一个以人为本、以规则为基础的东盟。
第十九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1年11月17日,第十九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主题为“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会议通过了《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巴厘宣言》(又称《巴厘第三协约宣言》),强调东盟在加快共同体建设的同时,将加强与外部世界互动与融合,提升东盟作为地区组织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第二十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2年4月3日至4日,第二十届东盟峰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会议通过了包括《金边宣言》《主席声明》《金边议程》《2015年建立东盟无毒品区宣言》和《“全球温和派行动组织”概念文件》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取得进展制定了具体行动计划。
第二十一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2年11月,第二十一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与会东盟领导人共同签署了历史性的《东盟人权宣言》,启动了旨在维护东盟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和平与和解机构”,决定在柬埔寨建立东盟地区排雷行动中心,并将2015年12月31日设为建立东盟共同体的最后期限。
第二十二次东盟首脑会议
2013年4月24日至25日,第二十二届东盟首脑会议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行。主题是“我们的人民,我们的未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强调加强东盟共同体建设,扩展东盟次区域合作,和平处理有关争议。
东盟1年举办1次。 东盟外长会议:是东盟组织机构主要部分,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但东盟的重大问题由东盟首脑会议作出决策。外长会议由东盟成员国外长组成,每年轮流在成员国举行会议。东盟外长还不定期举行非正式会议。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第一次出席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
东盟-中日韩(10+3)外长会议:根据东盟“10+3”合作机制,在东盟外长会议结束后,还将举行“10+3”外长会议。“10+3”外长会议是指东盟10国加中国、日本、韩国3国外长举行的会议,它是“10+3”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框架下的一个专业部长级会议机制。首次“10+3”外长会议于2000年7月在曼谷举行。
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中国与东盟对话进程始于1991年。2001年7月,唐家璇外长在河内举行的东盟与中国10+1对话会上指出,中国--东盟关系正在走向更加稳固和成熟的阶段。他2002年在文莱的10+1外长对话会上提出了全面启动自由贸易区谈判、湄公河流域开发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3点建议。
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始于1978年,是东盟外长会议的后续会议。其10个对话伙伴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欧盟、印度、日本、新西兰、俄罗斯、韩国和美国。每年由东盟成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外长出席会议,主要讨论政治、经济、东盟与对话伙伴国的合作等问题。中国于1996年成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叁’ 东盟的目的
东盟(也称亚细安)国家协会是于1967年8月8日于曼谷成立,当时的成员为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
此后,汶莱于1984年1月8日加入,越南与柬埔寨于1995年7月28日加入。老挝和缅甸于1999年4月30日加入,共10个成员国:新加坡共和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文莱、印度尼西亚。
为加强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东盟于1992年的峰会中,采纳了强化经济合作关系架构协议,通过消除关税和非关税障碍,于2003年建立东盟自由贸易区(简称AFTA),关税从0到5%,以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效益,生产力和竞争力。一旦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实,东盟区域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因为东盟区域拥有约5亿人口,面积450万平方公里。
在贸易方面,东盟提供庞大的经商机会,在2000年首三季,东盟贸易增加保持强劲的成长趋势,贸易总额达到5413亿美元,与1999同期比较,增长了26.5%,其中出口额为2999亿美元,而进口额为2414亿美元。经过多年的发展,东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变得举足轻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虽然彼此之间带来竞争,但是在全球化贸易趋势下,竞争无可避免,只要东盟与中国互相取长补短,都会对东盟,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有利。
‘肆’ g20峰会主要是什么内容
20国峰会将成全球经济“成败关键”,:4月2日的会议对世界避免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经济危机来说,具有“决定性”作用。
答案补充 会议四大看点关注引人关注,1超主权国际货币引发关注。究竟是继续延续现有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还是建立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是国际上长期争论的话题.2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成为重要看点,3如何加强金融监管,也是这次峰会讨论的议题,4最后,发展中国家发言权能否提升.
‘伍’ 第十九届东盟峰会的主题是
第19届东盟峰会主题为“在全球国家共同体中的东盟共同体”。
‘陆’ 东亚峰会的介绍
东亚峰会是与东盟峰会同期举行的年会,由东盟轮值主席国主办,峰会的模式由东盟和东亚峰会其他所有参加国共同审议。东亚峰会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透明的和具有前瞻性的论坛;东盟在东亚峰会及东亚合作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东亚峰会(East Asia Summit ,EAS)参加者,目前包括13个成员国即本区域13个国家(东盟十国及中日韩)和5个观察员即5个域外国家(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印度),还有潜在的成员国蒙古、东帝汶和潜在的观察员即巴基斯坦、欧盟。东盟轮值主席国为该会议的主办者,故至今只在东盟国家开会。第一届峰会于2005年12月14日在吉隆坡举行,此后的峰会都于每年东盟领导人会议之后举行。接纳俄国、印度为观察员后,参加者由16国变成18国。
‘柒’ G20历次峰会主要成果是什么
2008年华盛顿峰会
2008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第一次峰会。峰会就各国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维护世界经济稳定达成重要共识,通过了47条金融领域改革行动计划。
2009年伦敦峰会
2009年4月2日,二十国集团在英国伦敦举行第二次峰会。峰会出台总额1.1万亿美元的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计划,向国际社会发出了团结一致和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有力信号,提振了市场信心。
2009年匹兹堡峰会
2009年9月24日,二十国集团在美国匹兹堡举行第三次峰会。峰会确立二十国集团作为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的地位,确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两大金融机构量化改革目标,启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以及相互评估进程,并就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机制化等达成重要共识。
2010年多伦多峰会
2010年6月26日,二十国集团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第四次峰会。峰会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妥善应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发挥积极作用,要求在11月首尔峰会前完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同时为发达国家削减赤字和公债设定了量化指标和时间表。
2010年首尔峰会
2010年11月12日,二十国集团在韩国首尔举行第五次峰会。峰会完成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量化改革目标,就全球经济失衡制定“参考性指南”达成原则共识,并将发展问题列为二十国集团长期议题。
2011年戛纳峰会
2011年11月3日,二十国集团在法国戛纳举行第六次峰会。峰会承诺继续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通过促进增长和就业行动计划,就建立更为稳定和抗风险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全球经济治理达成重要共识,对应对欧债危机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会议还确定2013年、2014年、2015年峰会主办国分别为俄罗斯、澳大利亚、土耳其。
2012年洛斯卡沃斯峰会
2012年6月19日,二十国集团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举行第七次峰会。峰会承诺致力于保增长、促就业、促稳定,继续支持欧洲国家处理好主权债务问题。为确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拥有足够资源应对世界经济领域的风险,不少国家在会上宣布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增资。峰会还在加强国际金融体系、贸易、发展等方面达成积极共识。
2013年圣彼得堡峰会
2013年9月5日,二十国集团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第八次峰会。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改革国际金融体系,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决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把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承诺延长至2016年。各方关注发达国家宽松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呼吁有关国家采取负责任的政策,调整货币政策时同各方加强沟通。
2014年布里斯班峰会
2014年11月15日,二十国集团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第九次峰会。峰会以“增长、就业和抗风险”为主题,主要讨论世界经济形势、全面增长战略、经济改革、就业、国际贸易、能源等议题。峰会决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反对保护主义,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完善全球能源治理,致力于实现未来5年二十国集团整体经济增长在当前政策水平上额外提高2%以上的目标。会议宣布由中国主办2016年峰会。
‘捌’ 越南又双叒叕发涉声明了什么
3月16日电,据越通社15日报道,应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的邀请,3月14日至18日,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偕夫人及越南高级代表团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和出席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3月15日,双方发表《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和澳大利亚联邦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
中国南海新闻网观察到,与其他3份声明不同的是,越南和澳大利亚的这份声明中提到了“对南海局势表示担忧”,并强调了“东盟引导”的作用以及尽早达成东盟与中国之间更具约束力、符合国际法的《南海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玖’ 对东盟峰会的看法
政治行为,带动经济,尚未完善,潜力巨大
‘拾’ 东盟峰会是什么
东盟峰会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
东亚峰会是东盟倡议召开的、涵盖"10+3"之外国家的首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