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澳大利亚人最喜欢什么动物
考拉,也就是树袋熊
⑵ 澳大利亚最喜爱(),韩国人最崇拜(),英国人把()视为“神圣动物”
澳大利亚最喜爱(袋鼠),韩国人最崇拜(熊),英国人把(狗)视为“神圣动物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习题”
⑶ 世界上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动物的喜好也各不相同,澳大利亚最喜爱( )
1、澳大利亚人最爱的是袋鼠(也可以是考拉,但是填袋鼠不会错) 2、韩国人最崇拜狗,英国人的“圣物”也是狗,故选D 3、80新三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所以是X的。 4、同第一、二题(CDD) 希望你能满意
⑷ 澳大利亚很受欢迎的是哪个动物
袋鼠 ,以为他被列为国家代表动物。
⑸ 澳大利亚的国宝是什么动物
澳大利亚的国宝动物是树袋熊
树袋熊
又名树熊或考拉,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之一,是澳大利亚的国宝,又是澳大利亚奇特的珍贵原始树栖动物,属哺乳类中的有袋目树袋熊科,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尤加利树林区。
墨尔本有一个考拉保护区,在距离布里斯班一公里处也有一考拉保护区,只有布里斯班的考拉保护区可以和考拉拥抱。在蓝山凭借双眼无法在桉树林中找到考拉,建议带望远镜。
(5)澳大利亚最喜欢人的动物是什么扩展阅读:
现状
随着人类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家园扩张,树袋熊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逐渐缩小,以至于有些树袋熊已经走进了人类生活的范围,这对于它们来讲并不是什么好事,经常会有树袋熊被宠物狗咬伤,被电缆电伤。
所以在澳洲当地很多有爱心的居民开始收养受伤的树袋熊,然后再把它们送到树袋熊之家进行疗养。
由于考拉对食物很挑剔,桉树不受法律保护,人类持续侵占考拉的栖息地,致使它们数量骤减,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变化和森林大火等各种因素,考拉的数量骤减。
2006年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曾拒绝把考拉作为濒危物种保护,当时估算的考拉有几百万只。
但由于考拉繁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栖息地环境质量,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感染疾病,毛皮交易导致大量考拉被猎杀 ,野生考拉的数量仍然在不断减少。最新的计算显示,野生考拉的数量仅有4.3万只。
树袋熊准确数量无人知晓,专家估计澳大利亚的树袋熊数量有可能在43000只至30万只不等。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一数字正因为频繁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缓慢下降。被车辆撞击或碾压已经成为造成考拉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⑹ 澳大利亚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澳大利亚人喜欢喝啤酒,闲暇时光尤其是周末,许多人喜欢联朋约友到酒吧饮酒谈天、欣赏音乐,或者到公园烧烤游乐。澳大利亚的城市都给人开阔的感觉,有很多开阔的公园和绿地点缀其间。
澳大利亚绝大多数的公园是免费的,公园连围墙也没有,四面八方都是进出公园的小径。便利的交通也可以毫不费力地将人们带入城市近郊的国家公园。
无拘无束是澳大利亚人的最好概括,澳大利亚有特别浓厚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气氛。人们日常互相直呼其名(只称呼名,不称呼姓),老板和员工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如是。
在两大城市悉尼和墨尔本的市中心,平日中午常常可看见穿笔挺西服的白领人士或白领丽人和朋友同事聚在一起,坐在建筑物门前的台阶上吃简单的午餐,如三明治或热狗,白领人士坐在街上吃便当,同样是现代化的大都市,同样的场面在东京或香港这样的地方是难以想象的。
澳大利亚的体育
澳大利亚是体育运动大国,体育相当普及。国际运动竞技场上,澳大利亚的板球、曲棍球、篮网球、橄榄球和联盟式橄榄球具有第一流水平;自行车、赛艇、游泳也名列世界前茅。国内其他流行运动还有澳式足球、足球、赛马、赛车、网球、篮球、高尔夫球和田径。
澳大利亚本土举办过两次夏季奥运会,分别是1956年墨尔本奥运和2000年悉尼奥运。澳大利亚于奥运的奖牌数量长期高居世界前五名,游泳和田径项目通常带来许多奖牌。
此外,澳大利亚是全球网球运动的圣地之一,四大满贯之一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每年一月在墨尔本进行。墨尔本的亚伯公园赛道则是一级方程式赛车(F1)的每年的第一个比赛分站。澳大利亚水上体育非常厉害,在奥运会上长期取得好成绩,有“水上雄狮”之称。
⑺ 澳大利亚的特有动物有哪些
袋鼠 在生物进化史上,形成过强盛的两大类哺乳动物:有袋类动物和胎盘类动物。有袋类动物繁殖力强,在世界大陆占尽优势,当然也渗入了澳大利亚。后来,地理联系中断,胎盘类动物继续进化,直至出现人类,并在大约2500万年前取代了几乎所有有袋类动物。然而在世界“孤岛”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仍在繁衍不息,“家丁”兴旺。 最有代表性的有袋类动物当数大袋鼠,欧洲人称其“坎戈路”(kangaroo)。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当年探险澳大利亚东海岸时,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跳跃式前进的庞然怪物,就十分惊讶地做着手势询间当地土着人,土着人回答说:“坎戈路。”于是,库克船长就称此物为“坎戈路”,袋鼠也由此得名而编纂入英国词典。然而,库克船长哪里知道,“坎戈路”在土着语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袋鼠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共有50个品种。最常见的是一种身长、体重均相当于一个成人的红色或灰色大袋鼠,有些体重则超过200磅,却丝毫不显笨拙;体型小的则像是一只猫。 袋鼠的生产很有意思,只要看到母鼠开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将袋中杂物掏干净,这就是即将临产的信号,分娩后,尚未睁开眼的小袋鼠从母鼠尾巴上向育儿袋顽强缓慢地蠕动。小袋鼠要在袋中生活9个月才会离开。如遇风吹草动,它又会钻进母亲袋里“避难"。 袋鼠的跳跃能力特强,全速前进时,前腿蜷缩,尾巴翘起,后腿像钢制弹簧一般使整个身体猛力向前冲,时速可达60公里!有些袋鼠生性凶猛,在广袤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见两只雄袋鼠相斗的情景:两鼠对峙,怒目而视,颈毛耸起,口中嘶响,用尾巴横扫对方。若一方被打倒在地,便定胜负,败者只是受伤,很少死亡。饶有趣味的是,每次打斗都会引来许多袋鼠“观众”,它们并不参战,只是坐山观“鼠”斗。 袋鼠生活习性是喜白天休息,黄昏活动。夜间,袋鼠遇见车灯会误以为天敌来袭,这时,便会从草丛中一拥而上,跳跃到公路,与汽车拼死相撞,小汽车如不注意往往被它们撞翻。因此,在澳大利亚,许多汽车前端都安装了排障器。为防止这类碰撞的发生,一些公路旁竖有高大醒目的画着袋鼠的牌子,这是警告司机,前方为袋鼠出没地,要注意安全。袋鼠浑身是宝,肉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皮质坚韧轻柔,可制成考究的皮箱、大衣、腰带、靴子和棒球手套等,颇受消费者青睐。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和国宝,其形象被绘入澳大利亚的国徽。许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澳大利亚人要给予袋鼠如此崇高的荣誉呢?”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袋鼠是最古老的史前动物,世上独有;其二,袋鼠乃澳大利亚最高大的动物,无以匹敌;其三,袋鼠“温文尔雅”,平和善良。 考拉 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中,还有一种非常讨人喜欢的动物——树熊,又称“考拉”(KOALA)。据悉,在土着语言中“考拉”是“不饮水”的意思。当土着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观察到这种动物从不饮水之后,故取此名。 “考拉”长着一张胖胖的孩儿脸、一只黑油油的鼻子、一双滴溜儿转的圆眼睛和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加上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皮毛,总显得那么憨态可掬,滑稽可爱。“考拉”虽冠以熊名,但实际上与熊并无多少干系,只是身体臃肿,又无尾巴,长得与熊相似罢了。“考拉”生性温良,不易发怒,一旦被激“火”,便会发出婴儿似的哭啼,煞是令人爱怜。在澳大利亚,“考拉”的声望可与我国的大熊猫相媲美,它总是给人一种欢乐、祥和与安定的感觉,因此澳大利亚人最喜欢用“考拉”玩具馈赠朋友嘉宾。 “考拉”四脚较短,完全长成时约60厘米高,10多斤重。它的爪尖利,每只五趾分为两排,一排为二,一排为三,能紧紧抓住树干。它的“绝活儿”是从一根树枝上纵身跳到几米处的另一根树枝上,敏捷灵活。有趣的是,“考拉”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考拉”每胎只生一仔,小“考拉”出世后,会立即钻进母亲腹部的袋中吮乳,等长到约15厘米高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母袋。“考拉”的袋与袋鼠不同,其袋口朝后,小熊一旦离开母袋,就再也进不去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无论在哪儿看到“考拉”,几乎都是端坐在树杈上打瞌睡的样子。“考拉”虽属走兽,人们却难得见其行走,因它怕见人,从不下树觅食,又无需饮水,故终日在树上“正襟危坐”,从不搞什么“小动作”,只是不断地吞嚼桉树叶而已。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桉树林奇多,“考拉”多集中在这里,它们以桉树叶为食物,从中可以获取足够的水分,因而能够一生不饮水。 鸸鹋 留心观察过澳大利亚国徽的人会发现,其左边是一只大袋鼠,右边则是一只鸸鹋(EMU)鸸鹋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国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 鸸鹋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鸵鸟,但比驼鸟高大,其身高约1.5米,体重数十公斤不等,从动物分类学来说,它应属于鸵鸟类中的一种。鸸鹋喜爱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长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并可连续飞跑上百公里之遥。鸸鹋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不过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鸸鹋耐饥渴,长相一直保持史前时代的形状,没有丝毫变化,这令一些动物学家深感困惑。鸸鹋或出双入对,或三五成群,极少见有踽踽独行的。到了繁殖季节,雌鸟产卵,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责任由雄鸟来承担。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雄鸟非常耐心地履行职责,直到小鸸鹋脱壳而出,新生命的啼鸣回响在湛蓝的天空…… 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它对食物也不讲究,主要以草类为食,也爱吃一些草蝶及昆虫。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鸸鹋能经常改善伙食,吃到游人喂它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你表示亲近,二是希望你能给点好东西吃。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蹼,酷似鸭足。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这是它的“护身符”。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的生物钟是颠倒的,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
⑻ 澳大利亚有名的动物都有什么
澳大利亚特有动物
总述:澳大利亚有很多古老的动植物。大约在2亿年前,澳大利亚就同其他大陆分离,孤立存在于南半球的海洋上。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比较单一,动物的演化很缓慢,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物种。据统计,澳大利亚有植物12000种,其中有9000种是其他大洲所没有的,占植物总数的75%;有鸟类650种,450种是特有的,占鸟类总数的69%。全球有袋类动物150种,南美洲只有几种,大部分都分布在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桉树、金合欢是两个代表树种,其中桉树适应性强,有良好的吸水能力,在荒漠和沼泽里均可生长,桉树生长迅速,木质坚硬,叶子可制桉油,经济价值较高。澳大利亚森林面积为106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为20%/。澳大利亚没有高级的野生哺乳动物,只有低级的有袋类动物,如腹部有口袋以保存幼兽的大袋鼠、吃桉树叶生活的小袋熊,以及卵生的哺乳动物鸭嘴兽等,都是澳大利亚独有的珍奇动物。
袋鼠
在生物进化史上,形成过强盛的两大类哺乳动物:有袋类动物和胎盘类动物。有袋类动物繁殖力强,在世界大陆占尽优势,当然也渗入了澳大利亚。后来,地理联系中断,胎盘类动物继续进化,直至出现人类,并在大约2500万年前取代了几乎所有有袋类动物。然而在世界“孤岛”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仍在繁衍不息,“家丁”兴旺。
最有代表性的有袋类动物当数大袋鼠,欧洲人称其“坎戈路”(kangaroo)。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当年探险澳大利亚东海岸时,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跳跃式前进的庞然怪物,就十分惊讶地做着手势询间当地土着人,土着人回答说:“坎戈路。”于是,库克船长就称此物为“坎戈路”,袋鼠也由此得名而编纂入英国词典。然而,库克船长哪里知道,“坎戈路”在土着语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袋鼠在澳大利亚随处可见,共有50个品种。最常见的是一种身长、体重均相当于一个成人的红色或灰色大袋鼠,有些体重则超过200磅,却丝毫不显笨拙;体型小的则像是一只猫。
袋鼠的生产很有意思,只要看到母鼠开始清理自己的袋子,小心翼翼地将袋中杂物掏干净,这就是即将临产的信号,分娩后,尚未睁开眼的小袋鼠从母鼠尾巴上向育儿袋顽强缓慢地蠕动。小袋鼠要在袋中生活9个月才会离开。如遇风吹草动,它又会钻进母亲袋里“避难"。
袋鼠的跳跃能力特强,全速前进时,前腿蜷缩,尾巴翘起,后腿像钢制弹簧一般使整个身体猛力向前冲,时速可达60公里!有些袋鼠生性凶猛,在广袤的草原上经常可以看见两只雄袋鼠相斗的情景:两鼠对峙,怒目而视,颈毛耸起,口中嘶响,用尾巴横扫对方。若一方被打倒在地,便定胜负,败者只是受伤,很少死亡。饶有趣味的是,每次打斗都会引来许多袋鼠“观众”,它们并不参战,只是坐山观“鼠”斗。
袋鼠生活习性是喜白天休息,黄昏活动。夜间,袋鼠遇见车灯会误以为天敌来袭,这时,便会从草丛中一拥而上,跳跃到公路,与汽车拼死相撞,小汽车如不注意往往被它们撞翻。因此,在澳大利亚,许多汽车前端都安装了排障器。为防止这类碰撞的发生,一些公路旁竖有高大醒目的画着袋鼠的牌子,这是警告司机,前方为袋鼠出没地,要注意安全。袋鼠浑身是宝,肉被做成各种美味佳肴;皮质坚韧轻柔,可制成考究的皮箱、大衣、腰带、靴子和棒球手套等,颇受消费者青睐。
袋鼠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和国宝,其形象被绘入澳大利亚的国徽。许多人也许会问:“为什么澳大利亚人要给予袋鼠如此崇高的荣誉呢?”原因大概有三:其一,袋鼠是最古老的史前动物,世上独有;其二,袋鼠乃澳大利亚最高大的动物,无以匹敌;其三,袋鼠“温文尔雅”,平和善良。
考拉
在澳大利亚的有袋类动物中,还有一种非常讨人喜欢的动物——树熊,又称“考拉”(KOALA)。据悉,在土着语言中“考拉”是“不饮水”的意思。当土着人在漫长的岁月里观察到这种动物从不饮水之后,故取此名。
“考拉”长着一张胖胖的孩儿脸、一只黑油油的鼻子、一双滴溜儿转的圆眼睛和两只毛茸茸的短耳朵,加上一身又厚又密的灰色皮毛,总显得那么憨态可掬,滑稽可爱。“考拉”虽冠以熊名,但实际上与熊并无多少干系,只是身体臃肿,又无尾巴,长得与熊相似罢了。“考拉”生性温良,不易发怒,一旦被激“火”,便会发出婴儿似的哭啼,煞是令人爱怜。在澳大利亚,“考拉”的声望可与我国的大熊猫相媲美,它总是给人一种欢乐、祥和与安定的感觉,因此澳大利亚人最喜欢用“考拉”玩具馈赠朋友嘉宾。
“考拉”四脚较短,完全长成时约60厘米高,10多斤重。它的爪尖利,每只五趾分为两排,一排为二,一排为三,能紧紧抓住树干。它的“绝活儿”是从一根树枝上纵身跳到几米处的另一根树枝上,敏捷灵活。有趣的是,“考拉”的尾巴经过漫长的岁月已经退化成一个“座垫”,因而能长时间舒适潇洒地坐在树上。“考拉”每胎只生一仔,小“考拉”出世后,会立即钻进母亲腹部的袋中吮乳,等长到约15厘米高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母袋。“考拉”的袋与袋鼠不同,其袋口朝后,小熊一旦离开母袋,就再也进不去了。
在澳大利亚,人们无论在哪儿看到“考拉”,几乎都是端坐在树杈上打瞌睡的样子。“考拉”虽属走兽,人们却难得见其行走,因它怕见人,从不下树觅食,又无需饮水,故终日在树上“正襟危坐”,从不搞什么“小动作”,只是不断地吞嚼桉树叶而已。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桉树林奇多,“考拉”多集中在这里,它们以桉树叶为食物,从中可以获取足够的水分,因而能够一生不饮水。
鸸鹋
留心观察过澳大利亚国徽的人会发现,其左边是一只大袋鼠,右边则是一只鸸鹋(EMU)鸸鹋能堂而皇之地走上国徽,得益于它是澳大利亚最大的鸟。 鸸鹋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鸟,外表很像非洲沙漠中的鸵鸟,但比驼鸟高大,其身高约1.5米,体重数十公斤不等,从动物分类学来说,它应属于鸵鸟类中的一种。鸸鹋喜爱生活在草原、森林和沙漠地带,全身披着褐色的羽毛,擅长奔跑,时速可达70公里,并可连续飞跑上百公里之遥。鸸鹋虽有双翅,但同鸵鸟一样已完全退化,无法飞翔。不过它能泅水,可以从容渡过宽阔湍急的河流。鸸鹋耐饥渴,长相一直保持史前时代的形状,没有丝毫变化,这令一些动物学家深感困惑。鸸鹋或出双入对,或三五成群,极少见有踽踽独行的。到了繁殖季节,雌鸟产卵,每次7-15枚,而孵卵的责任由雄鸟来承担。在长达两个半月的时间里,雄鸟非常耐心地履行职责,直到小鸸鹋脱壳而出,新生命的啼鸣回响在湛蓝的天空……
鸸鹋很友善,若不激怒它,它从不啄人。它对食物也不讲究,主要以草类为食,也爱吃一些草蝶及昆虫。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鸸鹋能经常改善伙食,吃到游人喂它的面包、香肠及饼干等。当有汽车在公路边停下来时,鸸鹋毫无戒备,反而会大摇大摆地踱步而来,争抢着把头伸进车窗,一是对你表示亲近,二是希望你能给点好东西吃。
鸭嘴兽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短毛,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蹼,酷似鸭足。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这是它的“护身符”。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的生物钟是颠倒的,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
⑼ 世界上共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对动物的喜欢也各不同,澳大利亚人最喜欢什么,韩国
澳大利亚人最喜欢袋鼠(橄榄球) 韩国人最崇拜棒球(泡菜) 人最崇拜神,英国人把狗视为“神圣动物” 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