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毛丽人的习俗
毛利人
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19世纪初英国人入侵前约有20多万人,分为50个部落,有部落联盟。原始公社开始解体,阶级分化明显。社会以父系大家族公社为单位,有的开始向大家庭过渡。采用夏威夷式亲属制度即伯叔父与生父同一称呼,伯叔母和生母同一称呼,侄甥与儿女同一称呼。经济以农业为主,行刀耕火种;部分人从事渔猎和采集;手工业发达。殖民时期惨遭屠杀,人口一度锐减。1907年新西兰独立后,民族权利受到尊重,人口逐渐回升。现代毛利人已接受英裔新西兰人的影响,社会、经济和文化均已发生变化,多会讲英语,许多人进入城市当雇工。部落界限已被打破,民族意识开始形成。民族文化得到复兴和发展。
毛利人约于一千年前由太平洋中部,从传说中的哈瓦基乘木筏迁徙至此,并从此定居。今天,生活于城市的毛利人,依然继承了毛利的传统文化。他们对族人聚首的时刻,如葬礼尤为重视,分散各地的家人都珍惜会面的难得时刻,总趁机回乡。说毛利人一旦离开人世,便会与祖先会合,并凭着他们赐给的力量,赋予子孙精神力量与指引。毛利人极重视他们的传家宝物,如权杖、绿玉项链等,深信它们蕴藏看祖先的灵气。他们会将这些家传之宝传给世代子孙。过去,毛利人与他们居住的环境有极密切的关系,并创造及流传着许多相关的神话传说,如森林之神及大海之神等。透过传统歌曲舞蹈流传坊间,成为今日毛利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怀唐伊条约》的签订,保留毛利人的土地及其他资源的拥有权,使这种独有民族的文化精粹得以保存,现在成为新西兰一大旅游特色。
在新西兰,你会时刻感觉到毛利文化的存在,一个民族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生活。同样,其中毛利人的碰鼻礼和纹面广为我们所熟悉。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对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从传教士那里学习赞美歌的旋律和和声,再经过巧妙的运用,发展成毛利人明朗愉快的音乐。和夏威夷草裙舞类似的毛利歌舞,除了在罗沱路亚以毛利音乐表演外,在新西兰的节日庆典上,也是主要的。
除了音乐和舞蹈外,在美术方面,木雕也表现了毛利的文化特征,无论是独木舟上的雕刻,城塞村入口处的雕刻,集会场所前面及周围的雕刻等,皆充分显示了毛利人将雕刻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而目前这种木雕品已成为赠送他人的最佳礼物。
毛利人木雕工艺出众,石雕手艺也不错。最着名的是在新西兰绿石上雕刻提基神像,该绿石被毛利文化视为护身符,是非常珍贵的。
游客可拜访一户毛利族会堂,观赏毛利传统迎客仪式。每一户毛利会堂皆由家园的老树沃卡巴巴(whakapapa)所雕琢而成。
毛利人婚前的同居习俗
同居订婚在大洋洲的一些民族中也有流行,如新西兰的毛利人中就有婚前的同居的习俗。毛利人在到了结婚年龄之后,一般是先和自己相中的姑娘同居一段时间,如果男女双方感到可以在一起生活,那么经过父母同意,就可以举行婚礼了。
从这些流行于各民族的订婚习俗看,虽然订婚在婚姻中的作用对于各民族来讲都是为了确定婚姻关系,但我们从中难以找到一种适用于各民族的订婚礼仪,这些仪式各具民族特色,呈现一种百花齐放的态势,构成了世界诸多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过,从以上我们所介绍的订婚习俗看,不管订婚习俗存在多么大的差异,但其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使婚姻顺利缔结。所谓纳聘订婚,同居订婚、交换戒指订婚、订婚后随夫姓等都是有预订的含义在内,从订婚在婚姻关系中的作用来讲仅仅表达的是一种占有的观念。
毛利人的待客习俗时间:
新西兰重要的少数民族毛利人,历经数百年沧桑后,在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同时仍保留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部落属地和血缘关系仍是维系毛利社会的重要因素。毛利人热爱歌舞,其传统舞蹈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哈卡舞。
这是一种决战前鼓舞士气、威慑敌人的舞蹈。新西兰着名的“全黑”橄榄球队在参加国际比赛时,每场都以哈卡舞开始,为提高此舞的国际知名度起到了很大作用。毛利人的迎宾仪式也很有特色。举行迎宾仪式时,全部落的男女列队两旁,选出一名跑得最快的男子跑到来访的客人面前。他打扮成武士模样,在客人面前做鬼脸、瞪眼、吐舌头,来加挥舞手中的矛或剑,样子很是吓人。
但千万不要误解,毛利人并无恶意,这种样子只是用来试探客人的,在今天,它已经是友好的表示了。客人不能回避,以表明他的来访富有诚意。有的毛利部落在客人面前投下一根精工雕刻的挑战棒,如果客人把挑战棒捡起来,则表示他是和平的使者,部落的妇女们就高声地欢呼、歌唱起来,跳起迎宾的哈卡舞。舞罢,由部落中最有威望的长者向客人致以毛利人最高的敬礼——碰鼻礼。按毛利人的习惯,鼻子碰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表明来宾受到的礼遇越高。
毛利人独特的风俗习惯——鼻吻
来到了毛利人文化村,我立刻被毛利人独特的风俗习惯所吸引,他们勤劳、热情、礼貌……
罗托鲁阿,一个拥有7万人口的小市。或许是曾经的地震与火山对这里的大自然有过最精心的雕镌,再加上这里特有的人文景观,使得小城成为镶嵌在新西兰北岛中部火山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里居住着2万毛利人,他们的皮肤略呈棕色,身体粗壮。尽管毛利人只占新西兰380万人口中的9%,在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太平洋中这块绿洲之前,他们却是这块土地上的最早居民
所幸,这里的英国移民及其后裔手下留情,才使新西兰毛利人没有像澳大利亚土着人那样惨遭大批被杀戮的命运。
社会文明进程到了当代,毛利人已经有了很好的生存条件。他们勤劳、热情、礼貌。
我们前往毛利人文化村的路上,陪同教给大家几句简单的毛利人问候语,并介绍了毛利人对待客人的最高礼遇鼻吻。远远地即看到毛利人在等候。负责接待的是位中年女士,就是人称“爱米”的专职接待员。“喀哦入哇!”我们几乎是同时发出这句刚刚向陪同学来的毛利语“您好”。
她带我们走进公园式的村落。首先看到一片陈迹:古时的草舍、岩洞、树屋、树穴、树哨、弯弓石器、大刀长矛……使人立刻产生在翻阅历史的感觉。进入一个手工编织大厅,毛利人正在干活,许多说不出名称的太平洋岛上植物都能被毛利人编成美丽的动物玩具和用具,那略呈灰色的扁厚而长的箭麻宽叶,经毛利人用铁梳一刮,雪白的叶筋就如尼龙丝,当即编织成小巧的坤包。在一个木刻厅,我们参观了传统雕刻。一个个毛利人在各自的位置精雕细作。
看得出,刀凿下的木质坚硬如铁。许多作品都是人物挂像,古代的,当代的,赏月的,打猎的,栩栩如生。我们边看边听介绍,在我们参观的过程中,每一位毛利人对来客都显着得体的礼貌与微笑,没有人东张西瞧,更没有一人停下手中的活。
快要结束访问的时候,“爱米”已经和我们很熟。快要告别了,“爱米”在我近旁望着我,似乎是要说什么,我主动地告诉她:“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她欢喜地大声呼叫:“Oh,Beijing!”记得她将北京重复两次,周围人此时都望着她和我。只见她端正地站定,目不转睛地微笑着望着我,右手轻轻抬起,此时的我,虽然觉得有点突然,还是十分礼貌地镇定一下,按照事先被告知的毛利人的礼仪,当女士示吻时,男士主动上前一步,抬起双手,张开双臂,两手轻轻搭上对方双肩,慢慢地,先是鼻尖,后是前额,看准对方的相同点,轻轻地贴靠。我十分成功地完成了与毛利人鼻吻的动作,尽管有点拘谨。鼻尖接触的一瞬间,身旁来自其他国家的同行者们的相机频频发出闪光,这闪光里似乎隐含着无声的羡慕。
㈡ 毛利人是哪个国家的土着民
是新西兰的少数民族。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使用毛利语,属南岛语系波利尼西亚语族。有新创拉丁文字母文字。信仰多神,崇拜领袖,有祭司和巫师,禁忌甚多。相传其祖先系10世纪后自波利尼西亚中部的社会群岛迁来。后与当地土着美拉尼西亚人通婚,发生混合,因此在体质特征上与其它波利尼西亚人略有不同。
㈢ 毛利人是蒙古族与澳大利亚的混血人种吗
是的。毛利人是新西兰的一个少数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
㈣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什么不合并
第一是距离太远,新西兰距离澳大利亚有上千公里远,新西兰白人政府认为这个距离太远,担心很远的澳大利亚白人政府不能照顾新西兰白人政府的利益,也不考虑新西兰白人的感受。
第二,澳大利亚白人政府对待澳洲土着太残酷,以屠杀土着人为乐。而新西兰的土着人毛利人在新西兰享受跟白人平等待遇。毛利人担心新西兰一旦跟澳大利亚合并就会跟澳大利亚土着落个同样的地位,被白人屠杀,所以新西兰的毛利人也坚决反对新西兰跟澳大利亚合并。
有以上两点,虽然澳大利亚政府一直鼓动新西兰跟澳大利亚合并,甚至在澳大利亚宪法还保留新西兰的条款,但是新西兰政府一直不同意,所以新西兰跟澳大利亚到现在也没有合并。
㈤ 为什么说毛利人是最能战斗民族毛利人有何历史
最后,一部分勇士冲了出去,其余的人全部战死在阵地上。英国人虽然取得这次战斗的旺利,但也被毛利战士的英勇精神所摄服。从此以后,他们不敢轻易深入“王国”的内地,只敢在边沿的地方进行袭扰。于是,战争就这样打打停停、断断续续地进行着。直到1866年时,英国正规军都撤走了,只留下了一个团。而成千的毛利战士,还在“王国”内部的要塞里坚持战斗。最后,英国人利用毛利人内部的分裂,打败了毛利人。1872年,毛利人的主要领导者都宣布停止战斗,毛利人称之为“白人的愤怒”的这场战争结束了。
毛利战士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英国人不得不向毛利人作出某些让步,毛利人和白人一样取得了选举权,白人政府承认毛利人与白人在法律上平等。1872年,新西兰的上议院的两个席位是专门留给毛利人的,毛利人的王国,也被承认是独立的,英国的官员和土地丈量员不准进入“王国”的领土。
毛利人的英勇战斗,使毛利人与其他殖民地土着的命运大不相同,他们最早获得了和白人一样的地位,而且还用自己的文化影响着白人。白人的文化和毛利人的文化现在已经非常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大家相处得也很好,这对于新西兰的国家建设来说,当然是很有利的。
㈥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土着人没有新西兰的毛利人出名
会包装,另外貌似澳大利亚的也有毛利人
㈦ 为什么澳大利亚的土着人不如新西兰的毛利人出名
因为毛利人骁勇善战还是航海高手,以吃掉勇敢的对手为人生最大的目标,英国人被刷战绩搞怕了,签订了《怀唐伊条约》,允许毛利人保留他们的土地和基本自治权。而澳大利亚的土着要善良得多,几乎被灭族了。
㈧ 永历皇帝为什么不退守澳大利亚对抗满清
答案是:当时的永历皇帝根本不知道还有澳洲这个地方。
600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正是中国海军力量最为强大的时候。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郑和七次下西洋,探索了现在的印度半岛,最远去到了东非地区。也许有人会对此产生疑问,当时既然能探索到与我们相隔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那为什么当初没有发现临近的澳大利亚?
1657年孙可望降清后,西南危在旦夕,次年三路清军攻入云南,云贵相继沦陷。这时候永历帝显然是没办法从广东出海的,他想出海只能从缅甸走,要么从印度洋绕过去,要么经缅甸前往安南(今越南),从安南出海。此时明朝已经废成渣子了,缅甸虽曾为藩属,但现在也不怎么瞧得上明朝,尤其是永历帝正好碰上了缅甸国内发生政变,新上位的国王莽白为了减少麻烦,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永历帝侍从近卫,之后更是将永历帝送给吴三桂。1662年,吴三桂将永历帝弑杀,明朝皇统彻底灭亡。
总的来说,在有机会出南海的时候,永历帝是不屑于此的,因为去那里不如去云贵有前途,当云贵也丢失的时候,他已经没有出海的机会了。
㈨ 毛利人是什么人种
是大洋洲人种。
四大人种:
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一、亚洲人种
亦称黄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且较为硬直的头发,眼有内眦褶,体毛不甚发达,肤色中等。主要包括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东南亚人、东部的东亚人以及位于南北美洲的大陆上的印第安人。
二、非洲人种
亦称黑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卷曲状的毛发,一般分成南非和北非两个类型,前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区,鼻矮,通常为圆颅型,肤色相对较深;后者分布在非洲撒哈拉以北的地区,鼻高唇薄,总体肤色较深。
三、高加索人种
亦称白种人。主要特征是呈大波浪状且较为细软的毛发,毛发颜色主要有:白、金、红、棕、黑等主要的五种大色调,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较浅。白色人种主要起源自白人化之后的北非土着,后来经过长期的演化和定居,扩散到北非、西亚、中亚、南亚、欧洲以及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至整个大洋洲和南北美洲。
四、大洋洲人种
亦称棕种人。主要特征是黑色呈小波浪状且较为粗糙的毛发,鼻高唇薄,通常为长颅型,肤色中等。主要分布在位于远东大洋洲上的岛屿上,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例如新西兰北岛上的毛利人等。一般的衣物是用稻草编织而成的,而在建筑物的周围则一般会采用石雕来做装饰,海岛文明显着,在文明上主要是继承了隶属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文明。
(9)毛利人为什么不娶澳大利亚扩展阅读
毛利族:
毛利族 (Māori)是新西兰 的原住民。在毛利语这个词其实是“正常”或“普通人” 的意思,因为当时的欧洲人问他们说他们民族的名字应该怎么称,他们就回答说他们是正常人——他们把外国人看做是不正常或反常的人(Pakeha)。许多考古学和历史学家认为他们是从库克群岛和波利尼西亚地区的来源,甚至科学家发现毛利人和台湾原住民的基因是很接近的,在他们语言文化上也蛮相同。现在他们的人口将近三十九万人。
种族历史:
根据他们毛利长子的传说,在公元 800年 的时候,有一位人叫库佩(Kuрe)爱上个村人的妻子,然后有一天他就把她丈夫杀死。库佩怕那村庄的人发现后会报仇,他就准备好他的生活用品,准备离开那个岛。划船好几个周夜后库佩终于预见一片很陌生的新地,这个特别大的陆地上有很长的一片白云,所以库佩就称这地为“阿提呵罗啊” (Aotearoa),英文为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意思就是“长白云之乡” 。
库佩他就划船回到他家乡跟他村的各位报告说这一大块新的岛无人居,土地肥沃,而且有一种特殊的巨鸟后来被称为“墨阿”(Moa)。
初期的时期只有一些岛民到“啊提呵罗啊”专门来寻找与打猎这个“墨阿”巨鸟,他们一边点火烧森林,一边打猎,所以这种“墨阿”巨鸟在几百年后欧洲人发现新西兰时,早就绝种消失了。
在南岛的西海岸有一位女青年发现了一种绿玉他们称为“软玉”(Pounamu).这是被毛利人视为圣物的材料,许多人形像,尠配件,武器等都用这种玉石制成的。 十四世纪 ,僻居南太平洋的毛利人,开启了新西兰 文明史。数百年来他们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在西方文明尚未到达之前,毛利一直生活在他们传统社会形态之中。
他们吃的食物是从岛群带来的甘薯 ,芋头,山芋等蔬菜。毛利人也带了砪,狗,老鼠。老鼠后就吃很多新西兰栬土的鸟蛋。毛利人大部分是吃螃蟹,頙虾,鳗鱼,等海鲜食物。
在主后1200年的时候,有七个独木舟同是从南太平洋的岛国同时来到“啊提呵罗啊”。这是第一次计划好的岛民移民。在这一两百年内的时期,毛利人就住到新西兰的北岛跟南岛各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