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与澳大利亚做进出口贸易的商品主要有哪些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人民富裕、消费力强,但人口较少,消费总量不算太大。所以,不妨进出口结合。我所知道的澳大利亚羊毛、棉花、铁矿石、肉类都是大宗出口的、中国又都需要的商品。唯一的问题是,这些商品都是大宗商品,国内进口需要许可证。
我们正在做对澳大利亚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其特点是,单子小,利润尚可,买家的信誉好。一般一个单子几千美金,基本上空运。澳大利亚是比较典型的单一经济,资源、农牧业及加工品大量出口,消费品基本进口。所以,服装、纺织品、鞋类、玩具、工艺品、家电、IT产品等在澳大利亚都有销路。
如果想从纺织服装做起,联系我。我们做对澳的小单有经验。
2. 澳大利亚的对外贸易情况以及国家资源的情况
澳大利亚地处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南大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以来,澳大利亚经济保持持续增长。从1996年至2006年的十一年间,该国实际GDP平均增长率达到了3.5%,是世界上经济增长强劲的国家之一。2006-07财年,澳GDP达9257亿澳元,同比增长3.3%。人均GDP在OECD国家排名第10位。
澳大利亚通过一系列有效的经济结构调整和改革,保证了国家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与考验,连续16年保持快速增长,并维持了较低的通胀率和失业率。澳大利亚连续被OECD评为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服务业、制造业、采矿业和农业是澳大利亚的四大主导产业。据澳大利亚官方统计,2006-07财年澳大利亚服务业(7826亿澳元)、制造业(979.8亿澳元)、采矿业(487.5亿澳元)和农业(233.7亿澳元)的产值,分别占GDP的82.1%、10.3%、5.1%和2.5%。服务业是澳大利亚优势产业。近年来,在新兴经济体对原材料巨大需求的带动下,澳大利亚采矿业快速增长。澳大利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有所下降,但农业的产量、产值和效益均不断提高,农产品出口也在大幅增加。
2006年,澳大利亚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分别达到5433.7亿和1718.5亿澳元,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8.9%和 18.6%,消费在澳大利亚经济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澳大利亚通货膨胀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其中,2003年和2004年该国消费物价指数分别增长1.9%和2%。从2005年起,澳大利亚通胀率有所抬头,相应地提高基准利率,进一步抑制通货膨胀。
对外贸易是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澳农业产品的70%、资源产品的80%以及制造业18%用于出口,服务业出口占有相当大比重,服务业出口达到480亿美元。2007年,澳大利亚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3559亿澳元,比上年增加161亿澳元,增长4.7%。其中,出口1681亿澳元,较上年增长2.6%,进口1878亿澳元,较上年增长6.7%。货物贸易逆差197亿澳元。2007年。澳政府不断完善国际贸易环境,2004年以来,先后与新加坡、美国、泰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多边贸易合作方面,澳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并在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等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
中澳贸易最早可追溯至十九世纪末期。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贸易一直未曾中断。1972年两国建交以来,两国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近年来,中澳两国经贸合作往来密切、互动频繁。2003年,两国签订了中澳经贸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双边矿业、农业、服务业、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16个领域合作,2005年,两国启动中澳自贸区谈判,现已进行了11轮谈判。双边经贸关系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中方统计,2007年,中澳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38.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33.1%。其中,中国对澳出口180亿美元,增长32.1%;从澳进口258.5亿美元,增长33.8%。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
澳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有:金属矿砂,羊毛,原油,煤炭,皮类,有色贱金属废料,食品与活畜,机器及运输设备等。澳自中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电脑及配件,通讯设备,玩具、游戏及运动商品,家具,纺织服装,化学制品,鞋,视听收录机及电视机,塑料与金属制品,普通机械产品等。
近年来,中澳两国的相互投资也发展得很快。截止到2008年5月,中国新批澳在华投资项目8754个,合同外资金额18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5.23亿美元。分布在制造业、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领域。澳大利亚是中国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截至2007年底, 经商务部批准或备案的中国在澳投资项目已超过340家,我对澳直接投资额17.3亿美元,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服务业、房地产及进出口贸易等领域。中澳两国已互为重要的投资伙伴
3. 请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关系。在线等跪求
禀赋理论强调国家间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由各国本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由于不同的产品对于不同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各国的禀赋将决定其各类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势,进而促生国际贸易活动。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特点完全可以通过禀赋理论进行解释:由于澳大利亚拥有较为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远远大于其国内消费量,在矿物资源生产上相比中国有较大比较优势,出口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国每年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铁矿石。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其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澳大利亚每年会从中国进口大量制造业产品及轻工业产品等。
4. 澳大利亚对外经贸有哪些特点给中澳两国经贸关系带来哪些影响
澳大利亚的对外经贸主要是矿产出口与农产品出口。中国每年要进口他几亿吨铁矿砂,还有牛肉与牛奶等。由于中国的钢铁产量太大,达到10亿吨,而我们又没有多少铁矿,因此与澳大利亚形成了牢固的贸易依赖关系,尽管政治上相处的并不好。
5. 澳大利亚的主要出口和进口产品
分商品看,矿产品、贵金属及制品和动物产品是澳主要出口商品,2019年全年出口额分别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62.4%、6.6%和5.8%,为1697.8亿美元、180.2亿美元和158.8亿美元,分别增长10.9%、11.8%和8.5%。另一主要出口产品植物产品出口下降15.9%,在出口中的份额已降至第六位。此外,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制品出口也出现下降。
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和矿产品是澳大利亚进口的前三大类商品,2019年全年合计进口1137.1亿美元,占澳大利亚进口总额的53.2%。澳主要大类进口产品进口全线下降,其中矿产品进口下降11.6%,贱金属及制品进口下降11.7%,运输设备进口下降7.9%,推动总体进口降幅达到6.0%。
2019年澳大利亚进口商品统计
6. 中国和澳大利亚的关系
截止到2020年7月11日,中澳关系开始走向紧张状态。
大利亚对华人以及亚裔的歧视和冲突愈演愈烈,而我国文化旅游部也是紧急告诫中国公民切勿前往澳洲旅游。在澳洲,可以在街上看到"有素质"的澳大利亚公民对着国人直接喊着"新冠病毒",同时澳大利亚某大学的食堂也在门口直接摆明不招待中国人。
此等行径实在是令人气愤,时至今日疫情的来源已经被国际组织证实为自然来源,可部分澳大利亚人却还在肆意诋毁国人。不仅如此,美国这种污蔑行为也早已不攻自破。只不过澳大利亚的政府当时用力过猛,导致现在澳大利亚反而成为了反对华人的“第一阵营”国家。
(6)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澳关系的对峙并非是一日之寒,这要从澳大利亚总理Malcolm Turnbull镇压封锁外国政治捐款开始。中国对澳大利亚资产的持续收购,包括住宅、港口等,这一直是引发经济紧张的一个原因。Turnbull上台后,经济紧张局势进一步扩大。虽然Turnbull所拟议的法律并不是特别针对中国的,但是澳方政府将这一法律与反对派参议员Sam Dastyari与中国的关系联系了起来。
15个月内,这位工党参议员已经下台了两次,一次是因为2016年Dastyari在南海争议问题上公开支持中国,而工党则支持与之相反的海牙法庭裁决。另一次是2017年11月,由于他与中国商人黄向墨的关系。Dastyari曾经私下会见黄,并提醒他手机可能正在被进行安全窃听,引发了Turnbull抨击他“给外国人提供反监听建议”。
一份分析认为,Dastyari自2013年进入参议院以来,就超过115个有关中国利益的问题对国防部官员提出质疑。这使得澳大利亚情报机构越发担忧中国软实力扩张问题。例如,2012年,电信巨头华为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考虑而被澳方禁止招标国家宽带网络,而中方与澳大利亚国家科学机构的合作也引发了人们的担忧,担心这些研究可以被用于军事目的。
对此,中国方面表达了对澳大利亚媒体的谴责,认为这些“偏执狂的”(paranoid)报道不实,并且“反映了典型的反华情绪”,同时指责这些报道使得“中国学生与在澳的华人社区受到不实诽谤”,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则敦促澳大利亚加深与中国的关系。
7. 澳大利亚与中国贸易的互补在哪些方面
澳大利亚是个矿产丰富国家,而中国是制造大国,是有互补性。
举个例子,中国房地产是支柱产业,盖房子钢筋是主要建材吧,所以中国钢铁厂特别多,但炼铁的原料是不是铁矿石,这就要从澳大利亚进口了。
8.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关系
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贸易关系很特殊~他我们需要中国,中国需要我们 提到对华贸易,就会涉及多元化或单一化。很难深入探究该问题,因为澳内部的讨论正被辩论极端所主导。一些安全游说团体希望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捍卫”国家主权——其实他们并不知道有关代价或不想计算,只是鼓吹实施远离中国的多样化贸易政策。亲华商界则表示应对中国人几乎言听计从,因为他们是我们最大的顾客。当考量澳中经济关系未来时,任何一种观点是否实用或有益?一些事情需要考虑。
首先,就贸易和投资而言,我们总是在实现多样化。就如中国从巴西和澳运入铁矿石以实现进口来源多样化一样,(澳)企业和投资者也在这么做。
其次,即使政府想,就真能告诉企业怎么做吗?例如,在有关中国二线城市的一档系列电视节目中,我曾采访南澳葡萄酒出口商碧璞·克劳福德,她专门为山东省青岛市开发一种葡萄酒品牌。她向青岛市场倾注大量时间和投资,并大获成功。(澳)政府怎么能告诉她放弃利润丰厚的合同并转向别处?她连城市都不愿换,遑论国家了。
第三,若不选中国,还有什么替代选项?诚然,在食品和能源安全方面,韩日也很重要。东盟也是个大市场。印度崭露头角,还有欧洲、中东、非洲等地。即便如此,细察会发现,有7770家和6448家澳出口商向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出售商品。这令其他国家——例如向印尼出口的2550家、向印度出口的2176家——黯然失色。然后,是在华澳企多达3000家,相比之下在日澳企仅100家。这还尚未细究出口额、留学生与游客人数以及其他服务出口等。
自惠特拉姆宣布当选(澳)总理就与中国建交,已过去近50年。既不亲华亦不排华的他认为,即便我们不认同中国的体制或北京的所有行动,世界也必须对华交往。此后澳中关系经历千回百转,尤其是随着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重要一方、我们的关键贸易伙伴之一。鉴于中国对澳大利亚至关重要,这种状况仍将持续。
同时,由于中国对能源安全、食品安全、高质量专业服务、优质教育等存在巨大需求,中国也需要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