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澳大利亚购买潜艇怎么这么贵,一艘三十多亿美元
最大的原因有3个
1、重新设计
2、重要子系统外购
3、本土生产
从披露的消息上看,这次法国中标的潜艇虽然还是叫蚰鱼级,但远不是之前的设计
是核潜艇的缩小版,使用泵推。而泵推技术法国自己的核潜艇还没有装备,换而言之,这个技术在法国也没有彻底成熟,这不是货架产品,还要研发,研发费用自然要大大增加
这次的常规潜艇的排水量将近4000吨,这个研发费用真心不低
再看第二条,按照之前澳大利亚的消息,澳大利亚要求潜艇装备的火控系统是美国的洛杉矶级核潜艇上的火控系统的缩小版,这个全部从美国购买,费用不低,加上相关整合费用更好
最后,澳大利亚要创造本土就业机会,要在本土生产,这就涉及到重开工厂,工人培训等等
这些费用都要算进去
选下来自然费用高
❷ 日本苍龙潜艇为什么在澳大利亚竞标失败
2011年底,日本松绑长久以来的“武器出口 三原则”之后,澳大利亚立刻对苍龙级潜艇表示了高度的兴趣,随即展开各项洽商与考察作业。澳大利亚绵长的海岸线需要最顶尖规格、排水量四千吨级的远洋型柴电潜艇,全世界只有苍龙级是符合这些特征的现成设计(几种常见欧洲柴电潜艇都属于2000吨级以内的中型潜艇)。
❸ 法国失去与澳大利亚的潜艇合同之后,分别做了哪些事情
在法国失去与澳大利亚的前景合同之后分别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调回了法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第二件事是向澳大利亚进行索赔,已经寄出了索赔文件。第三件事便是呼吁全欧盟对澳大利亚发出谴责并给予制裁。
3、英美态度:
法国总理还呼吁整个欧盟对澳大利亚进行制裁,由于法国在欧盟中说话举足轻重,很多欧盟成员国已经对澳大利亚发表了谴责,并且所有欧盟与欧盟,与澳大利亚的贸易谈判已经遭到中止。英国和美国方面也对澳大利亚发出了谴责,表示这一切都是澳大利亚做的,与他们两个国家没有任何关系。可见澳大利亚现在是里外不是人,四面楚歌。英国和美国这种落井下石,捅朋友一刀的行为真的很令人发指。
❹ 如何评价澳大利亚电影《杀戮场》
片名便彻底暴露了影片自身的属性,如果是口味偏重的影迷,那么这一部一定很适合。
《杀戮场》的重口味不在于泛滥的血浆,也没有太多恶心的画面,而是在于它的暴力镜头,丝毫不拖泥带水,干净利落,触目惊心,对人性之恶的一面展示的十分“理所当然”。
剧情:
Ian和Sam是一对恩爱的情侣,自驾出游,准备去神秘的gungilee瀑布跨年。两人来到景点附近的小镇,买些零食和啤酒。Ian在停车上看到一个当地人,向他问了路。当地人German跟他说了位置,还告诉他在河的上流非常适合野营。
Sam买完东西,两人继续上路,来到了当地人German所说的地方,看到已经停了一辆越野车。两人来到湖边,不远处果然有人搭好了一个帐篷,只是没有看到人影。故事就开始了。
❺ 苏联为什么对中国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苏联撤回所有技术人员 苏共二十大中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最初是由苏共二十大引起的。
在1956年2月举行的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苏共新领导人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批判了斯大林的严重错误,并在大会的总结报告中提出资本主义可以通过“议会道路”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点。(注:参见《苏共领导同我们的分歧的由来和发展——一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人民日报,1963年9月6日。)这一不寻常的做法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也在中国和全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反响。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获悉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十分重视,立即多次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对此事进行讨论。讨论的结果表明,中国领导人最初的反映比较复杂。毛泽东认为,赫鲁晓夫和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的错误既“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毛泽东说:“说他揭了盖子,就是讲,他的秘密报告表明,苏联、苏共、斯大林并不是一切都是正确的,这就破除了迷信。说他捅了漏子,就是讲,他作的这个秘密报告,无论在内容上或方法上,都有严重错误。 ”(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4-5页。)总之,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一方面并不反对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的错误,甚至认为这样做也大有好处,解放了各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认为赫鲁晓夫的做法有缺点,即批判斯大林这样的重要人物事先未同兄弟党商量,搞了突然袭击;对斯大林一棍子打死,或者说是全盘否定斯大林,只讲错误,不讲功绩。(注:吴冷西:《忆毛主席》,新华出版社1995年2月版,第6-7页。)这表明,从如何对待斯大林这一问题开始,中共中央并不完全赞同苏共中央的看法和做法,有了自己的观点。中苏之间产生了分歧,打破了过去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总是“完全一致”的局面。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共领导人不仅在内部批评苏共的做法,而且先后撰写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两篇文章,第一次虽然婉转却是公开地表明了不同于苏共的意见。除了在斯大林问题上双方产生了分歧外,中共中央对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过渡”理论也不赞成,认为这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原则。不过,在最初的一年时间里,毛泽东等人并没有就“和平过渡”问题与苏共领导人争辩,也没有公开发表文章批评赫鲁晓夫的观点,直到1957年11月莫斯科会议召开时,由于苏共起草的《宣言》稿中又重提和平过渡问题,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党政代表团才在会议的内部讨论中重申自己的不同观点,要求苏共同意修改《宣言》稿的看法。
此后不久,除上述两大分歧外,中苏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又有新发展。由于受苏共二十大的间接影响。1956年先后发生波兰和匈牙利事件。中共中央对苏共中央处理波匈事件的做法也不甚满意,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因而批评苏共和苏联在处理兄弟党、兄弟国家之间的关系时有大国沙文主义的错误等等。不过,相对而言,1957年以前,中苏在其他问题上的分歧都不及斯大林问题与和平过渡问题那么重要,那么引人注目。
苏共二十大以后,中苏之间产生了重大分歧,以往“完全一致”的情况发生改变,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以笔者之见,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一是双方的经历不同,彼此缺乏了解,看问题的出发点也不一样,因而难免出现分歧。以斯大林问题为例,不管赫鲁晓夫的做法是否完全正确,他毕竟是从苏联的情况和苏联的需要,包括赫鲁晓夫本人的政治需要出发的,而中国领导人对斯大林执政时期的内情并不十分了解,对斯大林的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无切身感受,又主要是从国际共产主义和中国的需要出发考虑问题的,自然看法也就不会和苏方完全相同了。二是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错误的揭露和批判,无情地打破了斯大林一贯英明、正确的神话,打破了苏共和苏联完美无缺的神话,也削弱了斯大林、苏共和苏联长期唯我独尊、高高在上的地位,破除了迷信,解放了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在内的全世界共产党人的思想,不仅使他们敢于怀疑苏共苏联,也敢于发表不同于苏共和苏联的意见了。而在苏共二十大以前,特别是斯大林统治时期,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三是经过建国初期几年的实践和发展,新中国逐渐壮大起来,中共领导人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尤其是在如何搞建设方面,逐渐有了自己的看法,加之斯大林逝世后苏联新上台的领导人,包括赫鲁晓夫在内,在资历、威望、经验等方面均无法与毛泽东等人相比,这使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的自信心大大增强,无须再像过去那样,在苏共和苏联领导人面前十分谨慎小心。1949年和1957年毛泽东两次访问莫斯科时的不同心境,受到的不同待遇及他本人的不同表现,最生动地反映了这一点。
从1958年夏天开始,中苏之间在涉及国家利益的许多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不仅使双方的分歧和争执越来越多,而且各种分歧和争执交织在一起,使原来似乎无关紧要的意识形态分歧陡然变得更加严重,更加复杂,更具破坏性了。
在国际交往中,任何一个国家无疑都要从本国的国家利益出发,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中苏之间也不例外。不过,在“蜜月时期”,由于双方基本上遵循了 “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做损害对方国家利益的事,故双方虽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也有“磨擦”,但在大的方面没有什么争执。然而,从1958年夏天起,情况却发生了变化,中苏两国在涉及国家利益的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冲突。最初的风波就是当年夏天连续发生的长波电台和联合潜艇舰队事件。苏方出于自身的需要,利用中国希望在建造潜艇方面得到苏方帮助之事,提出双方共同合作在中国建设一座长波电台和建立一支联合潜艇舰队。但中国方面却认为,这是苏方以帮助中国为借口,实际上侵犯中国的主权,并有控制中国的企图。双方为此争执了好几个月。毛泽东为之大发雷霆,赫鲁晓夫则为此急匆匆地飞到北京,为苏联辩解。此事后来虽然都不了了之,但从此双方种下恶感。接着,当年8月又发生台湾海峡问题的争执。中国为打击蒋介石集团和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中国内政,未与苏方磋商便发动了炮击金门、马祖之战,苏方虽在表面上表示支持中国,反对美国,但因担心炮击金、马会引起美国的武装干涉,将苏联拖进美苏大战之中,故实际上对中国不满,并且进而单方面撕毁1957年10月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收回了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承诺。1959年中国为维护自己领土主权,反对印度在中印边界进行挑衅,采取自卫手段。但苏方认为中印边界的武装冲突对苏美缓和不利,破坏了赫鲁晓夫访美的和平气氛,因而不顾中国的一再反对,公开发表了一个袒护印度的声明。此外,苏联也对中国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不满,而中国则对赫鲁晓夫热衷同美国拉关系颇有微词,如此等等。显然,上述争执都涉及彼此的国家利益。一般来说,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的冲突必然会影响到彼此关系的好坏,因而中苏之间国家利益的冲突也必然损害双方的关系,即使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中苏关系也会发生逆转。然而,与一般的国际关系不同的是,中苏之间不仅存在着国家利益问题,又有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而且两者又总是不可避免地交织在一起,这就使问题更加复杂,更加严重了。
参考资料:《中俄关系史》
❻ 如何评价澳大利亚父亲来为查毒源卧底进中国这件事
千里迢迢跑到中国来卧底,事先还联系好了电视台做节目。有这个行动力却连自己小孩都看不好,确实是挺丢人的。口号喊得真好听,为了青少年们不再受到致幻剂危害。题主你以为澳大利亚成年人就不吸了?从2、30岁的青年到5、60岁的中老年人,吸的人多着呢。中国人制?几乎所有市民都知道品交易在哪里举行,当地居民晚上极少经过品交易区。哪一个市民报警了?不过是作秀反华而已,想必有很多澳大利亚人看到这则新闻一边咒骂着中国人赚了他们的钱摧残了他们的青少年一边勾肩搭背地去房间里high了吧。
❼ 澳大利亚柯林斯级常规潜艇有什么武器设备
科林斯级常规动力潜艇是澳大利亚建造的最新一级潜艇,其首艇1995年服役,至1999年将共建6艘。该级潜艇并不是由澳大利亚本国设计的,而是由瑞典久负盛名的考库姆造船公司设计并参与建造的,其性能、武器威力、安静性和自动化水平都属世界先进水平。
该级潜艇装备了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分3组布置在左右两舷,共可发射鱼叉潜射反舰导弹和MK484型鱼雷23枚,配备44枚水雷,武器威力较为强大。
为提高水下探测能力,科林斯采用了法国专门为其研制的塞伊拉综合声纳系统。该系统是现行常规潜艇装备同类系统中性能最先进的(包括艇首声纳、侧面阵声纳和被动拖曳声纳),具有探测距离远、自动探测和跟踪、抗干扰、能分辨假目标等特点。
科林斯级常规动力潜艇长77.5米,宽7.8米,吃水7米;水上排水量3051吨,水下排水量3353吨;水上航速10节,水下20节;续航力水上为9000海里/10节,下潜深度300米;动力装置采用柴电推进形式,包括3台柴油机、4组铅酸蓄电池和1台主推进电机及1个单轴螺旋桨。
❽ 日本苍龙级潜艇,为何会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奇葩的潜艇
因为日本暂时无法拥有核动力的潜艇,正是这样的原因,促成了世界常规潜艇设计中的奇葩——苍龙级潜艇。
苍龙级核潜艇的变位非常接近核动力潜艇,但它的战斗能力远不如核动力潜艇。当最大水下航速为20节时,电池只能支持一个小时,所以只能依靠其他信息手段来了解敌方水面舰队的导航路线,并提前设定好路线。日本媒体曾夸耀苍龙级潜艇是航空母舰的杀人武器,这显然是一种自慰行为。常规潜艇的特性决定了它的操作区域和方法。当然,与核动力潜艇相比,他们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在日本暂时无法拥有核动力潜艇,无法与海上航空管制相抗衡的情况下,开发大型常规潜艇也是无能为力的。
❾ 澳大利亚科林斯级潜艇的服役过程
2002年Sheean号和美国洛杉矶级USS Olympia (SSN-717)号在夏威夷进行一周的严格实战演习,双方各自扮演攻守两种角色,并且几乎打成平手。柯林斯级骗过了洛杉矶级和两条美国驱逐舰,期间总共发射28枚鱼雷。澳大利亚海军的内部刊物写到“柯林斯级在和美国最先进潜舰的对战中取得傲人成绩”之后在RIMPAC 02演习中Sheean号又俐落的击沉美国两栖登陆舰USS Tarawa和港中的USS Rushmore。
然而一年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最新两艘柯林斯级的舰首出现接缝焊接问题”,前澳大利亚国防部长John Moore 回答“这问题应该是与焊接有关,但我相信只要投入足够金钱和撤换足够的焊接点,还是能恢复耐用度。”更多问题接踵而来,2005年Dechaineux号在最大深度潜航时海水涌进引擎室,几乎导致沉船。政府主张此问题现在已经解决。
詹式年鉴和澳大利亚潜艇公司年鉴都记载目前柯林斯已经可以支援特种作战,澳大利亚防卫杂志预期柯林斯级能服役30年,且每年六艘维持费10亿澳币以下。
❿ 潜水艇是如何发明的
在海洋游弋的致命武器
——1955年潜水艇的成功试航1955年5月,鹦鹉螺号平稳地滑进海里,离开了康涅狄格州的新伦敦海岸。84小时后,它在波多黎各的圣胡安浮出水面,航程为2607千米。这标志着美国海军的鹦鹉螺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地道的潜水艇。它在水下就像在家里一样,能几个月无须浮出水面或靠岸补充燃料。
1957年,鹦鹉螺号首航北极。第二年,它由白令海峡到格陵兰,在北极冰帽下潜航了3200多千米。
1960年7月20日,美国的乔治·华盛顿号在潜水离开佛罗里达州的内维拉尔角的时候,发射了一枚北极星导弹。导弹飞行了1770千米,准确地击中了陆上的靶子。自那天起,人类毁灭性的力量被大大地延伸了。如今,潜水艇发射的导弹能到达地球上的任何地面目标。
潜水艇具有如今令人畏惧的力量,关键在于核动力。鹦鹉螺号以及比它更大更高效的海神级、三叉戟级潜水艇都有一个核反应堆,它使水加压过热,然后通过附属的管道系统变为蒸气,驱动汽轮机运转。在水下航行的10年中,鹦鹉螺号核潜艇的核反应堆仅消耗了大约5.4千克铀燃料。如果使用柴油机,那将需要3785万升柴油。
这些自给自足程度极高的核潜艇从海洋中获得生存所必需的两个要素是海水和氧气。艇上的发生器可从海水中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制造淡水。
尽管核潜艇的技术先进,但要使它发挥正常,就要使艇上的人身心保持健康。于是海军为艇员们提供了尽可能好的生活条件:空调、美食、淡水淋浴、自动洗衣机、电影、音响设备和阅览室。
核潜艇的控制中心是一个高度复杂的陀螺仪和计算机系统。它能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只用半秒钟就测出自己的方位;为北极星导弹测定轨道,并进行发射;测定水下或水面的敌方船只,并发射水雷进行攻击。
如今,有30艘以上的海神级核潜艇在海洋中漫游,每艘能携带16枚导弹。比它更先进的三叉戟级核潜艇携带24枚导弹。这些导弹的总爆炸力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和轴心国投下的全部炸弹的总和。
远程海神型弹道导弹能运载核弹头,飞行距离超过4600千米。三叉戟Ⅰ型导弹能击中7400千米外的目标。
核潜艇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几百年以前。1620年,荷兰化学家科尼利厄斯·范德·雷贝尔用涂油的皮革蒙住木船,使其没入水中充当潜水工具。他坐在船里,用桨推动船前进。
第一艘投入战斗的——且不论它在多大程度上投入——潜水艇是在美国革命战争期间由戴维·布什内尔建造的。这是单人乘坐的名叫海龟的小艇。埃兹拉·李军士忙碌地用曲柄转动着螺旋桨,把海龟号驶到泊在纽约港的英国军舰下面,这位军士想在敌舰底部钻一个系炸弹的孔,但没有成功。海龟号和炸弹都浮出了水面。李军士逃走了,炸弹的爆炸没有造成任何伤亡。
1800年,罗伯特·富尔顿为拿破仑制造了一艘潜水艇,名字也叫鹦鹉螺号。拿破仑起初对此很感兴趣。后来,在试航期间,鹦鹉螺号攻击一艘英国船,想把它击沉,但没有成功。于是法国独裁者拿破仑对富尔顿的发明失去兴趣。
在国内战争时期,南部邦联的船舶工程师用铁锅炉造了一艘取名H·L·汉利的潜水艇。它的螺旋桨由曲轴带动,而曲轴由八个人转动。在实验中,汉利号沉没了3次,船上的人都淹死了。但在1864年2月17日,汉利号用水雷攻击泊在南卡罗来纳州查尔斯顿港外的联邦军舰豪萨托尼克号。军舰沉没了,而汉利号、这有史以来击沉敌舰的第一艘潜水艇也与对手同归于尽。
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欧洲的海军专家想用蒸气作为潜水艇的动力,然而他们为此设计的发动机无法在水下运转。使用蓄电池来驱动电动机的潜水艇运行良好,只是在海上无法给蓄电池充电,使得潜水艇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
19世纪90年代,美国发明家约翰·普·霍兰和西蒙·莱克分别想出了同样的解决办法。他们的办法是这样的:把汽车用的汽油发动机装到潜水艇里,和蓄电池交替使用。当潜水艇浮出水面时,就以汽油发动机代替蓄电池,以可观的速度推动潜水艇前进,同时给蓄电池充电。1900年,美国海军买下了霍兰号潜水艇。而莱克设计的防御者号于1902年下水。他从俄国、澳大利亚和美国赢得了合同。
莱克最大的贡献是为潜水艇设计了由棱镜、透镜和镜子构成的潜望镜。在此之前,潜水艇要观察海面的动静就得把了望塔伸出水面,这就容易遭到敌人的攻击。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在水面上不是英国舰队的对手,就用U型潜艇从水下重创英国商船。这个时候的潜水艇都使用柴油机,它比汽油机效率高,也不容易爆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美国都使用潜水艇攻击对方。这时的潜水艇颇具威力,但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们只能浮出水面充电,这就容易被敌方巡逻轰炸机发现并击沉。
德国人试图用通气管(俗称“大鼻子”)来解决这个问题,使柴油机在水下也能工作。然而伸出水面的通气管会随着潜艇的移动在水面上划出一道痕迹,因而仍会被飞机发现,就是在夜间也会被雷达发现。
在美国的核潜艇问世之后,推进器、导航和隐蔽问题都迎刃而解。俄国也有能毁灭世界的核潜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