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亚的热带风暴叫什么,台风还是飓风
台风、飓风、旋风、热带风暴等是在不同海域产生的热带气旋的不同称呼,本质实际是一样的,都是指发生在热带地区急速旋转的低压大气涡旋(见下图中今年的台风圣帕卫星云图)。产生在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发展到一定的强度(中心风力12级以上)就叫台风,而产生在大西洋包括墨西哥湾、加勒比海等地区和东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发展到一定的强度(中心风力12级以上)则称为飓风。而产生在印度洋上的热带气旋叫旋风。在澳大利亚则称为热带风暴。
‘贰’ 台风是怎样命名的由谁命名
因为海洋上可能同时出现多个台风,美国军方在关岛上设置的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现已移至夏威夷),在二战时习惯给各台风取名字。最初的名字全为女性,后来在1979年加入男性名字。2000年起,台风的命名改由国际气象组织中的台风委员会负责。现在西北太平洋及南中国海台风的名字,由台风委员会的14个成员(中国、朝鲜、韩国、日本、柬埔寨、越南等)各提供10个名字,分为5组列表。
实际命名的工作则交由区内的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每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字,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312,即2003年第12号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强热带风暴强度时,称为第12号强热带风暴;当其达到台风强度时,称为第12号台风),英文名为KROVANH,中文名为“科罗旺”;0313即2003年第13号热带气暴,英文名为DUJUAN,中文名为“杜鹃”。台风中文名字的命名,是由我国气象局与香港和澳门的气象部门协商后确定
‘叁’ 每次台风是怎样命名的
人们对台风的命名始于20世纪初,据说,首次给台风命名的是20世纪早期的一个澳大利亚预报员,他把热带气旋取名为他不喜欢的政治人物,借此,气象员就可以公开地戏称它。在西北太平洋,正式以人名为台风命名始于1945年,开始时只用女人名,以后据说因受到女权主义者的反对,从1979年开始,用一个男人名和一个女人名交替使用。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WMO所属的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香港、日本、老挝、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以及越南等14个成员国和地区提供.每个国家或地区提供10个名字。这140个名字分成1O组,每组的14个名字.按每个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按顺序循环使用.即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表。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的编号。具体而言,每个名字不超过9个字母;容易发音;在各成员语言中没有不好的意义;不会给各成员带来任何困难;不是商业机构的名字;选取的名字应得到全体成员的认可,如有任何一成员反对,这个名称就不能用作台风命名。
浏览台风命名表.已很少用人名,大多使用了动物、植物、食品等的名字,还有一些名字是某些形容词或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悟空等。“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台风的实际命名使用工作由日本气象厅东京区域专业气象中心负责,当日本气象厅将西北太平洋或南海上的热带气旋确定为热带风暴强度时,即根据列表给予名称,并同时给予一个四位数字的编号。编号中前两位为年份,后两位为热带风暴在该年生成的顺序。例如,0704,即2007年第4号热带风暴。
根据规定,一个热带气旋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无论加强或减弱,始终保持名字不变。如0704号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和台风,其英文名均为“Man-Yi”,中文名为“万宜”。为避免一名多译造成的不必要的混乱,中国中央气象台和香港天文台、中国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经过协商,已确定了一套统一的中文译名。
一般情况下,事先制定的命名表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但遇到特殊情况,命名表也会做一些调整,如当某个台风造成了特别重大的灾害或人员伤亡而声名狼藉,成为公众知名的台风后.为了防止它与其它的台风同名,台风委员会成员可申请将其使用的名称从命名表中删去,也就是将这个名称永远命名给这次热带气旋,其他热带气旋不再使用这一名称。当某个台风的名称被从命名表中删除后,台风委员会将根据相关成员的提议,对热带气旋名称进行增补。
‘肆’ 2月1日台风在澳大利亚哪个城市
随着雅思气旋袭击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北部,饱受水灾肆虐好几个星期的澳大利亚,其维多利亚州昨天又降暴雨,导致墨尔本部分地区和米尔迪拉镇突然淹水,一些居民受困家中和车里。
较早时以为失踪的卡维尔镇两名居民已经联络上,在帆船翻覆后跌入水里的一对男女也已获救。当局也增派4000名士兵参与救灾工作。
维多利亚州紧急部门昨天接到的求救电话多达3800通,拯救人员从水淹的屋子和车里救出的受困者超过80人,另有一个14岁女孩是从暴涨的河面被救上岸。
一名26岁英国女游客,在一棵巨大桉树倒下,压在她的营帐时头部蒙受重伤。与她一样睡在营帐里的妹妹也受了伤,幸好只是锁骨断裂。
墨尔本部分地区
雨量达175毫米
维多利亚州州长贝利厄警告:“目前维多利亚州要发出的简单信息是:请小心。不论你是在路上,或者靠近淹水的地方,请别涉水开车或者骑车,或者在洪水里戏水。”
雨水在一夜之间就给墨尔本部分地区带来175毫米(6.8英寸)的雨量。星期五下午在米尔迪拉降的雨水更多达200毫米,造成许多地区迅速变成水乡。
这次的气旋,给昆士兰州带来严重的破坏,已使得那里多个市镇满目疮痍,被卷上岸的帆船,像玩具那样随意搁置。甘蔗园和香蕉园更是给风雨摧毁得东倒西歪。
沿岸建的小房子里,冰箱、桌子和其他没被大水冲走的家具,横七竖八地翻倒在地。有些社区仍与外界隔绝,有的是因为洪水未退,有的是因为倒下的大树挡路,妨碍了援助工作进行
其中一个遭破坏最严重的昆士兰州城镇塔利角的居民感叹说,要重建家园谈何容易。
澳大利亚遇上的世纪大水灾,已造成数以十亿美元的损失。较早时在昆士兰州对甘蔗和香蕉等经济作物园地造成的破坏,估计还会使通货膨胀上涨0.25个百分点。
‘伍’ 澳大利亚有台风吗
1月-2月是台风期。
‘陆’ 澳大利亚几月到几月份是夏令时
夏时令(Daylight Saving Time:DST),是一种为节约能源而人为规定地方时间的制度,一般在天亮早的夏季人为将时间调快1小时,在冬季再调回1小时。
它可以使人在夏季早起早睡,减少照明量,以充分利用光照资源。各个采纳夏时制的国家具体规定不同,澳大利亚一般在每年10月进行,在次年4月调回。
本周日2021年04月04日02:00:00,结束夏令时,请大家把时钟往回拨1小时。电子时钟会在凌晨2点59分之后自动跳回凌晨2点。
大家一起重温这神奇的时刻吧!更重要的是将回到与中国时差2小时,方便同学们和国内家人联系哦!
周日的休息日也成为了全年唯一一天的25小时。
澳大利亚每年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日凌晨两点钟开始,是夏令时开始的时刻。澳大利亚每年4月的第一个周日,澳洲夏令时结束,时间将提早一小时!夏令时调整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提早一小时开始这一天的作息,以至于能够充分利用光照,减少使用照明,节约能源。
夏令时小科普
历史趣闻
据说在1960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政府实行了一次夏令时调时,实施得非常成功也受到民众的欢迎。而当政府将此作为永久规定实施时,民众和媒体的反应却是非常激烈,比如报纸上报道,农民担心他们的奶牛不知道时间而未必能提早醒来,家庭主妇们则抱怨他们的百叶窗会因白天活动增长而褪色得特别快。值得庆幸的是,民众的态度因时间而改变,人们也习惯了夏令时当天少了一个小时睡眠。
澳大利亚哪些地区有夏令时调时?
然而,并不是所有地区都存在夏令时调时,澳大利亚南边几个远离赤道的地区均实行夏令时调时政策,包含新州,南澳,塔州及维州。而昆士兰,北领地和西澳地区则不会经历夏令时调整时间。
温馨提示:
请将手表或闹钟提前调整好时间,避免因为时差造成损失喔。
时间变动,希望大家早做准备,提前调整,适应冬令时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