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澳大利亚人是什么样生活的如题 谢谢了
天啊 长篇大论说的好假啊澳洲人很容易满足 赚够自己花的钱就会给自己放假澳洲生活压力很小 买不起房可以租房 一周的工资基本够一个月住一个很漂亮的房子澳洲人蛮懒的 干活也很慢 什么都要按程序走 四大银行的员工也是边干活边聊天急死人的澳洲很民主 只是民主没有用 大家嚷嚷着好多东西 维权 投票 就满足了 不在意结果结果不满意 就再来一遍呗 闲着也是闲着澳洲不知道其他大学是怎样 莫纳什的老师很负责 会催你的作业 如果你肯学 还会逐字逐句的知道我们自己的E-MAIL里总是有老师发来的讲义和相关推荐阅读的文章澳洲物价换算成人民币不便宜 但是其实和国内差不多 一样每月3000左右的收入 一样几块钱一个的东西 单位不同但是对于车、奢侈品来说 在澳洲就便宜 一样的 一月3000的收入 我国要十几万一辆车 澳洲3万就很好的我国要上万买LV 澳洲2千就差不多了 但房子没区别 好房子这里也要七十万左右(墨尔本) 郊区的郊区(相当于我国的农村) 也要20万 以上价格都是忽略掉货币单位的 想计算的话按6的汇率好了 一月快2万的收入和一套快500万的房子 都差不多对于生活质量要求 但看鬼佬的话 他们大多车、房都不是新的 买也买2手的 没有攀比 活得快乐就好公共设施这里很齐全 价格适中 每个区都有图书馆、健身房买东西很多人一下买一周的 因为住的离市区很远 上班下班花2个小时的大有人在也有按个买的 一个苹果两个香蕉的 家就里超市近了休闲娱乐以体育运动、PUB和出游、钓鱼为主 样式不多 不是很好玩个人观点
‘贰’ 你认识最顶级的富二代,他们怎么生活
顶级的富二代,根据圈子的不同谁的定义都不一样,有人认为家里有个几十亿就算是顶级的富二代了,他是那个圈子,不是谁都能接受到的,所以每个人对于家庭条件的差距的认识都是从自己身边的一些朋友来得到的,这个却是通用的。
什么叫顶级的富二代自己不了解人生的经历没有那么丰富,不是谁随随便便都认识家里几十个亿几百个亿的富二代的,毕竟圈子不一样,接触的差别太大了,但是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差别,这是真是存在的,有的家庭可能几百万凑一凑还能拿得出来,但有的家庭也就几十万的底子,毕竟不同的地区经济发展条件是不一样的。
‘叁’ 澳洲富翁舍弃财富,带人体模型和狗荒岛求生23年,如今怎么样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首先它变富裕了,以前贫困的家庭逐渐跟上脚步,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衣食无忧已经十分容易的了。而其次的话,它变得更加方便了,网购平台,外卖平台,共享单车和各种各样的线上软件,帮着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但这样的生活其实却没有很直观的带来幸福感的提高,最主要的因素还是在于发展的快速,带来的经济压力和高速的生活节奏,让很多年轻人纷纷支撑不住。
那么23年过去后,格拉希恩后悔吗,如今怎么样了呢?事实上,因为被媒体曝光后火了起来,格拉希恩原本有重回社会的打算,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继续住在这个无人的孤岛上。不过格拉希恩却也有一个小愿望,那就是希望有一个人陪伴,因为荒岛的生活真的太孤单了,所以在17年的20周年,他对外刊登了交友信息,希望有女性能够前来和他继续住在荒岛。不知道如果是你,你会希望在荒岛吗?欢迎留言评论。
‘肆’ 现澳大利亚华人首富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施正荣,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88年公派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深造,师从国际太阳能电池研究权威马丁.格林教授,从事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研究,并以优异成绩毕业获博士学位,在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攻克了“如何将硅薄膜生长在玻璃上”的难题,成为太阳能光伏领域一流的科学家。
1995年施正荣博士在澳大利亚参与筹建太平洋太阳能研究中心,任执行技术董事和研究员,并担任澳大利亚太平洋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主持了第二代多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在国际杂志和专业会议上发表文章150余篇,个人持有十余项太阳能电池技术发明专利。施正荣博士目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太阳能学会会员,材料研究学会员,同时还是电力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员。
施正荣2001年回国创办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兼CEO,担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常务副会长,被评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中青年科学家。尚德公司专业从事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和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光伏系统的研究开发、制造和销售。2005年上半年尚德海外公司向高盛、英联、龙科、法国Natexis、西班牙普凯等国际着名投资基金共私募了8000万美元的资金,完成了对尚德所有国内股东的股权收购,使尚德成为一个海外公司百分之百控股的外资企业。2006年公司生产能力达到270兆瓦,产量达16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超50亿元,在世界同行业排名前三强。
2005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上,施正荣因其对中国和世界光伏产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荣获世界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特别奖。2005年12月15日,尚德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融资4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一家登陆国际主流资本市场的高科技民营企业。目前,尚德是全球光伏行业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企业。2006年5月25日,施正荣在美国亚洲协会南加州分会上荣获年度最佳企业家奖。2006年8月8日,施正荣被纽约证券交易所聘任为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成为30位纽交所国际顾问中唯一的中国大陆顾问。2007年1月20日,施正荣因其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主的科技创新力,对发展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和作出的杰出贡献,荣膺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在《福布斯》杂志2006年“全球富豪榜”上,现居中国、国籍为澳大利亚的“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施正荣以22亿美元排名第350位,也即成为澳大利亚华商首富。
‘伍’ 澳洲富翁破产后隐居荒岛25年,只有狗和假人陪伴,现在顶不住了,为啥
澳大利亚一位年近80的老人通过媒体向人们求助,希望能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聘请一对中年夫妻跟他一起生活,偶尔照顾一下自己。其它要求很简单,能荒岛求生就行。因为老爷子目前就是一个人带着一条狗和两个塑料模特住在一个荒岛上,已经住了25年。
这位现代鲁滨逊叫作大卫-格拉辛(David Glasheen),今年78岁,住在澳大利亚一个叫做约克角半岛的小岛上。别看老爷子现在过得破破烂烂,在1980年代,他可是当地赫赫有名的百万富翁。
格拉辛最早在食品行业工作,后来跳槽到了咨询行业。通过这份工作,他赚到了人生中第一桶金,随后跟兄弟一起入股了一家私人玩具公司,最终成了公司的董事长,在公司最鼎盛的时期,他身家甚至超过1000万澳元。然后,股市崩盘了,格拉辛的公司变得一文不值。
‘陆’ 澳大利亚人怎么生活
澳大利亚人大都肥胖,尤其是妇女。
在街头的咖啡座,默数胖妇的比例,细算之下,如果是中年妇女,三人行必有一胖妇;至于青少年,大概五、六个之中也有一个。以至于象我这样的中国胖子在澳大利亚是“小巫见大巫”了,只能算是标准身材;而中等身材的中国人来到这里简直好像是营养不良。
走在澳洲街头,见一个极其肥胖的女士穿着非常宽大的裙子,形似一个巨大的圆形的鸟笼。而那些穿着T恤、沙滩裤,顶着大肚子的男子,肥胖得连走路都困难。看那身材两头尖尖、中间胖胖的,极像澳大利亚的“袋鼠”。
传说昆士兰州有一个肥婆重330公斤,平时行动都十分困难,有一次在家中小心摔折了腿,不能动弹,当医务人员赶到她家,都无法把她从家里抬出来,最后无奈只得拆掉一面墙。可到了医院又找不到一张合适她的床,只能躺在地上进行治疗,可见这个肥婆的厉害。
澳大利亚人运动机会甚多,远足、游泳、风帆、球类活动,照理应该人人健康,不致痴肥。导游说,澳大利亚肥胖者多,主要与饮食习惯有关。澳大利亚人喜爱吃雪糕和甜食,常见街头肥胖的少女、女童,以至中年妇女,都手持一雪糕筒或雪糕条,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还手持两筒,吃完一筒再来一个。此外,薯条、汉堡包、炸鸡块等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都是致肥胖之物,他们乐此不疲;另外,长期以来,澳大利亚人还有不用早餐、狂吃晚餐的习惯,难怪肥婆之多了。澳洲优质的乳制品和啤酒让澳洲成为醉汉的天堂,也是肥胖人士的数目一直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据说另有澳大利亚人种的基因关系,人体中缺少一种氨基酸的成分,所以怎么节食也瘦不下来。
澳大利亚似乎对于“纤体”并不热衷。澳大利亚街头,报章杂志不见大量“纤体广告”,也不见街头有健身商店,大都顺其自然。据说这里180斤以上的女人有“亚级美女”之称。然而澳洲人根本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不以肥胖为耻。即便是“亚级美女”,在海滩上依然会穿上艳丽的比基尼晒太阳,依然会潇洒自信地走在街上。
据说澳大利亚人是世界上最肥胖的。由于澳洲是个高税收高福利的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使得这里的胖人非常多。这里社会福利制度健全,上学不花钱、生孩子不花钱、买新房有补贴,其医疗、养老、生育等生老病死一系列大事都由政府或保险公司负担。所以澳大利亚人生活得很安逸,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非常懒惰。一些年青人不能吃苦,往往学没有上完就辍学,以打工为生。即使人们没有工作,澳大利亚政府也会保障他们有基本的生活水平,每月提供150澳元的救济金,并安排参加培训,然后介绍到相应的单位作双向选择。澳大利亚,地大人稀,政府鼓励生育。小孩越多领取的救济金就越多。但是一般家庭大都是2个或者3个小孩。
可以这么说,澳大利亚人工作并非为了糊口,他们挣钱只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对“存钱”一词,自然是没必要;说政府鼓励人民消费,以增加就业为目的。假若你不花钱的话,存钱则需交利息税。所以澳大利亚人没必要存很多钱。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周薪制,据非专家数字,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澳大利亚人每星期工作五天,通常在周四、周五发薪,更多的人们往往会在发薪的前一两天就没了钱用。本着这挣了钱不花也没用的思维方式,自然会有挣了钱便及时花掉的普遍现象存在。像在澳大利亚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对有着根深蒂固的中国文化传统习俗的中国人来讲,恐怕是难以一时接受的现实。
澳大利亚工人最低收入每周约400澳元,即平均每天80澳币,约合人民币400元;中国工人最低收入每月约800人民币,即平均每天27元人民币。买一双耐克球鞋,澳大利亚120澳币,按最低收入,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23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8天半,1:6。买一台1.5匹的松下空调,澳大利亚108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需工作13天半;中国3000元人民币,中国工人需工作111天,1:8。买一套普通办公套装,澳大利亚120澳币,工人需工作1天半;中国4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2天,1:8。买一台东芝手提电脑,澳大利亚2800澳币,工人需工作35天;中国2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815天,1:23。买一台29寸索尼全平彩电,澳大利亚699澳币,工人需工作9天;中国6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222天,1:24。去医院生一个婴儿,澳大利亚免费,政府额外奖励7000;中国2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74天……数字很枯燥,但说明问题: 普通人在澳大利亚生活比在中国生活容易, 况且澳大利亚人年均收入为41000澳币,是最低收入的两倍。
在澳大利亚买汽车,价格相当便宜,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比如一辆奥迪八成新,或丰田八成新的轿车,仅需人民币1万元左右;如果是买桑塔纳这一档次的轿车,就更便宜了,仅需五、六千元即可。买一辆新丰田佳美小车,约25000澳币,澳大利亚工人最多需工作312天半;而在中国则需450000元人民币,工人需工作16667天。
从住房情况看,几乎所有家庭都居住在郊外的别墅,有自己的汽车、花园。都是一套一套的,用栅栏或花木隔开,干净整洁。一般家庭都有2-3辆汽车,交通相当发达。因此,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下午5点过后车来人往,大街小巷十分繁忙。不一会,整个城市尤其是闹市中心,就归于平静。没有灯火辉煌,没有卡拉OK,呈现出一片宁静。这是因为,城市里就只是办公的地方,只有白天才感觉到城市这部机器的转动。下班后,就小鸟归巢,一片宁静。
澳大利亚是人们能想出来的最安逸社会中的一种,是一个很福利的国家。这个国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极富的人和极穷的人都少,中产阶级多,国家超稳定,和平,不动乱,搞起文明的勾当极为方便。世界上任何国家要想成为一个稳定、安宁、社会治安良好、犯罪率低的国家,都必须加大中产阶级的比例,使社会财富在民众中成一种均衡存在的状态,贫富之间没有陡峭的山谷,人心间没有不平的愤恨和仇视。如果社会财富分配悬殊很大,就会暗示天理“不公”,人心里就会有刀剑。澳大利亚实行的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人到了18岁就有一个税号,收入2万元,交税15%;收入4万元,交税21%;收入10万元,交税40%。挣的越多纳税越多。而穷,你绝不会“不聊生”,别说是质朴的良民,就是一个无赖和懒汉也一样没事儿,国家会养着你。这里有一个人性的基点,不是说不饿死人,而是要“养好人”。
中国经济正在迅猛发展, 但法规却跟不上, 成了“冒险家的乐园”。据报道13亿人口的中国已有了五千万的千万富豪, 千万富豪们在国内不可一世,有些现在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嘲讽起“海外的朋友”来。令人沮丧的事实是贫富悬殊急剧拉大,甚至富人迅速地一步步挤压穷人的生存空间。有千万富豪本来是好事, 可中国的千万富豪有哪一个敢公开他的致富历程? 有几个千万富豪可以公开传授他的成功经验?
澳大利亚也有亿万富翁,但最低收入的工人在当地也有足够的生存消费能力,不致于望富哀叹。澳大利亚没有社会弃儿,街上的乞丐不是闲得无聊就是吸毒酒鬼,单身母亲带一小孩在家无须找工作,澳大利亚政府每周会准时自动汇她帐户五百多澳币,竟然比澳大利亚工人每周最低收入还多。也许带大一个小孩的工作在澳大利亚政府眼里比最低收入的工人要贡献大。
现代澳大利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富有的国家之一。随便问一个澳大利亚人,他们都会告诉你,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他们自豪地把自己的祖国称为:“幸运之国”或者“上帝的土地”。
旅澳匆行中,的确感受了澳大利亚人放松、欢乐、悠闲的举止心态,这与该国的高税收高福利国策,国民享有的高福利待遇不无关系。而我们似难以真正放松下来,要面对太多的生存竞争,生老病死之忧!但我想,在内心营造一个放松、宁静的心态,营造一片绿茵,不也是应对竞争、焦虑的良方嘛,或许真正的放松,才是释放想象力、创造力的自由空间。
‘柒’ 为何身价千亿的世界首富,为澳洲大火只捐了100万
贝索斯虽然是身价千亿的世界首富,但是他挣的钱也是靠着自己的汗水以及智慧得来的,咱们不能道德绑架人家。他只捐一百万肯定是想好以后捐的,总比不捐款要好,对比下你身边的人,很多人一分钱都没有捐过。人还是要懂得感恩的,少道德绑架他人。
贝索斯很有钱,但他也是可以选择不捐款的,既然他选择了捐款,我们就应该心怀感恩,不能因为私心而道德绑架旁人。咱们国内很多人做慈善的时候,也是容易被人拿出来比较,如果捐款多了会说人家想炫耀,如果捐款少了就会说人小气,按这样说所有理你都占完了。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看待所有事情,贝索斯既然捐款一百万澳元,肯定是他深思熟路以后的,咱们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捌’ 澳洲富豪把美女当“狗”遛,这样的炫富方式一般人接受不了
把美女当狗溜!这种前所未有的炫富方式真是让人吃惊!一名男子近日在社交网站晒出一张这样的私家照:男子站在阳台,用绳子牵着一群匍匐在地的美女。那么这名男子究竟是谁?为何如此“猖狂”做出惊人之举?
‘玖’ 澳洲男子17岁时露宿街头,21岁时成百万富翁,你怎么看
写在前面:命运的推手,神秘又无常。
一个之前在桥洞底下,露宿街头的男子,现在成了百万富翁,他现在不过才21岁。
就在四年前,17岁的哈里.桑德勒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但现在21岁,来自澳洲墨尔本的他,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变成自己开设的公司-斯蒂夫霍克公司的CEO,他的公司现在市值超过150万澳元,约750万人民币。
“流浪生活很危险,流浪汉里面有一些很凶悍的人”,桑德勒当时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自己的生活,他过得非常艰难。
桑德勒当时经常溜到救济站的厨房,找些吃的。
桑德勒还会跑到廉价食品超市(国外专门补贴穷人的超市)去找吃的,有时候超市的人还会给他一些吃的。
现在回想起来,桑德勒还是感激那段流浪的日子,虽然艰难度日,但正是艰难的生活,坚定了桑德勒务必要成功的信念,无家可归,成了桑德勒必须要成功的动力。
没有退路的桑德勒,重新拿起了自己做网站的爱好,他16岁时,就曾经开设斯蒂夫霍克公司,但当资金耗尽后,他的第一次创业很快就失败了。
流浪街头一年多后,桑德勒咬着牙,又把公司做了起来,现在他终于告别了流浪的日子,开始了崭新的生活,走上了成功路的桑德勒,慷慨的分享了他成功的五个秘诀:
首先,做你自己,你不需要西装,来装扮成功;其次,每天睡够8小时,保持清醒;第三,多读书,多读跟专业领域有关的书;第四,投资你自己;第五,不挣快钱。
评:我命由我不由天?